养生健康

瘈脉的准确位置 瘈脉的治疗用法

瘈脉的准确位置 瘈脉的治疗用法

1、针刺方法:瘈脉穴平刺0.3—0.5寸,局部酸胀;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2、艾灸方法:瘈脉穴,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或用灯草灸。


颅息准确位置视频 颅息准确位置

颅息穴在头部,当角孙与翳风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上,中1/3的交点处。

快速取穴:

1.侧坐位,在头部,于耳后发际,当瘈脉与角孙沿耳轮连线的中点处取穴。

2.侧坐位,在头部,乳突中央,角孙与翳风沿耳轮弧形连线的上1/3与下2/3的交点处。

角孙取穴:在头部,耳尖正对发际处。

翳风取穴:在颈部,耳垂后方,乳突下端前方凹陷中。

瘛脉取穴:在头部,乳突中央,角孙与翳风沿耳轮所连弧线的下1/3折点处。


瘈脉的准确位置 瘈脉的功效与作用

1、缓解治疗头痛、耳鸣耳聋、小儿惊痫、呕吐等。

2、按摩瘈脉穴的功效:熄风解痉,活络通窍。


筋缩是什么意思

筋缩穴,出自《针灸甲乙经》。属督脉。

筋缩穴:筋泛指筋肉,缩有抽搐之意。穴当肝俞中央,考肝属木,在体主筋,该穴主治狂痫瘈疭,痉挛抽搐诸疾,因名筋缩。


颅息的定位在哪里

颅息准确位置

颅息穴在头部,当角孙与翳风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上,中1/3的交点处。

快速取穴:

1.侧坐位,在头部,于耳后发际,当瘈脉与角孙沿耳轮连线的中点处取穴。

2.侧坐位,在头部,乳突中央,角孙与翳风沿耳轮弧形连线的上1/3与下2/3的交点处。

角孙取穴:在头部,耳尖正对发际处。

翳风取穴:在颈部,耳垂后方,乳突下端前方凹陷中。

瘛脉取穴:在头部,乳突中央,角孙与翳风沿耳轮所连弧线的下1/3折点处。

颅息的作用主治

颅息属手少阳三焦经,按摩这个穴位,具有通窍聪耳,泄热镇惊,疏经祛风的作用,对于头痛,耳鸣,耳痛,耳聋,耳肿流脓,中耳炎,视网膜出血,小儿惊痫,呕吐涎沫等症状,具有明显的缓解和治疗作用;这个穴位还能够治疗呼吸系统的一些疾病,如喘息,哮喘,并对于其他如身热,胁肋痛等并作也有调理改善的作用。

颅息自我取穴按摩法

1.站立,将食指和中指并拢,平贴在耳后根处,食指的指尖所在部位取穴。

2.将食指和中指并拢,轻轻贴于耳后根处,顺时针按摩1-3分钟,每天早晚各1次。

瘈脉是什么意思 瘈脉的配伍功效

1、瘈脉穴配听宫穴、耳门穴、翳风穴、听会穴、百会穴:治耳硬化症,提高听力;

2、瘛脉穴配完骨穴:治疗头风、耳后痛;

3、瘛脉穴配长强穴:小儿惊痫瘛。


瘛脉的准确位置图 瘛脉的准确位置

精确定位:在头部,耳后乳突中央,当角孙与翳风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中,下1/3的交点处。

简易取穴:在耳后,先找到翳风穴,再找到角孙穴,在两穴之间,做环耳郭连线,在其连线下缘1/3处即是瘛脉穴。


中耳炎化脓流水怎么办 艾灸治疗

取穴:翳风穴、颅息穴、瘈脉穴、听会穴

方法:艾灸条艾灸,或者在四点上用艾柱(生姜片隔着灸)各灸一火,灸两个星期左右,对于治疗中耳炎化脓流水有很好的疗效。


瘈脉的准确位置

瘈脉穴的位置:位于头部,耳后乳突中央,当角孙穴与翳风穴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中、下1/3的交点处。


急脉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急脉穴的准确位置图

在耻骨结节的外侧,当气冲穴外下方腹股沟股动脉搏动处;前正中线旁开2.5寸。


前顶的功效与作用 前顶穴配伍应用疗法

前顶有清头散风的作用。配上星,可疏经通络,主治前头痛;配百会,太冲,可清热泻火,疏肝平木,主治头痛,眩晕;配瘈脉,长强,可清热熄风,镇静安神,主治小儿惊痫。


申脉的准确位置图 申脉的作用

申脉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归属足太阳膀胱经,通于阳跷,阳跷为病,阳缓而阴急,本穴故有通经络,祛风寒,利关节之功;再者,膀胱经经于脑,脑为元神之府,故有宁心安神,化痰定志之功。长期坚持刺激申脉穴,可以矫正外八步态,还有治疗头痛,眩晕,失眠,癫痫,项强等症的作用。


相关推荐

冲脉的准确走向位置

本条经脉一共经过会阴(任脉)、气冲(足阳明经)、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足少阴经)、阴交(任脉)、肓俞、商曲、石关、阴都、通谷、幽门(足少阴经)14个穴位,具体位置如图所示:

申脉的准确位置

精确定位:在足外侧部,外踝尖直下,外踝下缘与跟骨之间凹陷中。简易取穴:在外踝直下0.5寸,前后有筋,上有踝骨,下有软骨,其穴居中。

紫宫准确位置图 紫宫的治疗用法

1、针刺方法:紫宫穴,平刺0.3—0.5寸。2、艾灸方法:紫宫穴,艾条灸5—15分钟,紫宫穴,艾炷灸3—5壮。

冲脉的准确位置图片 冲脉主治疾病

从冲脉功能及分布可以概括其主治病候:一是气逆上冲,表现为心痛,心烦,胸腹急痛,满闷,呃逆,噎膈等症;二是生殖,泌尿系统病症,如月经不调,崩漏,男女不育等。

督脉的准确位置

督脉与冲脉,任脉同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后行于腰背正中,循脊柱上行,经颈部进入脑内,再回出上至头顶。

冲脉的准确走向位置

冲脉共有三条:第一支沿腹腔前壁,挟脐上行,与足少阴经相并,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咽喉,环绕口唇;第二支沿腹腔后壁,上行于脊柱内;第三支出会阴,分别沿股内侧下行到足大趾间。冲脉是沿着这14个穴位走向的:会阴(任脉)、气冲(足阳明经)、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足少阴经)、阴交(任脉)、肓俞、商曲、石关、阴都、通谷、幽门。(具体穴位如图所示)

急脉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急脉穴穴位解剖

在耻骨结节的外侧,为提睾肌(男)或子宫圆韧带(女)的通过处;有阴部外动,静脉的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的耻骨支,外方有股静脉;布有髂腹股沟神经,深层为闭孔神经的分支。

急脉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急脉穴配伍应用方法

临床上配足五里,血海,活血通络,治股内侧肿痛;配大敦,足五里,疏肝理气止痛,治疝气,阴茎痛;配关元,归来,有益气活血止痛的作用,主治少腹痛。

冲脉的准确位置

冲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并在此分为三支:一支沿腹腔前壁,挟脐上行,与足少阴经相并,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咽喉,环绕口唇;一支沿腹腔后壁,上行于脊柱内;一支出会阴,分别沿股内侧下行到足大趾间。

腹哀的准确位置图 腹哀的治疗用法

治法原则:寒则先泻后补或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针刺方法:腹哀穴斜刺0.5—1寸,局部酸胀。艾灸方法:腹哀穴,艾条灸5—15分钟,腹哀穴,艾炷灸3—5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