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减少症的鉴别诊断
白细胞减少症的鉴别诊断
白细胞减少症的鉴别诊断方法:
1、低增生性白血病:
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可见贫血、发热或出血,外周血常呈全血细胞减少,可以见到或不能见到原始细胞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骨髓增生减低,但原始粒细胞>30%.而白细胞减少则幼稚细胞数少见,且无出血,无明显贫血现象。
2、检验
除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外,应注意有无白细胞质的改变(白细胞计数持续<4.0×109/L者称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2.0×109/L者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3、再生障碍性贫血:
白细胞减少症起病或急或慢,多有出血、贫血表现,白细胞减少,尤以中性粒细胞明显,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均明显减少,骨髓呈三系细胞减少。而粒细胞缺乏症则发病急,无出血,贫血不显,白细胞分类以粒细胞极度减少,甚至完全消失,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均正常,骨髓象呈粒系受抑,成熟障碍。
4、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不同的诊断白细胞减少症方式都可以确定病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见溃疡性咽峡炎、粒细胞减少,易与粒细胞减少症混淆,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血片中可发现较多的异型淋巴细胞,且血清嗜异凝集试验阳性,不难与粒细胞缺乏症鉴别。
5、肾上腺素试验
正确检查白细胞减少症的方法需要知道,肾上腺素皮下注射后,于15min及30min分别计数粒细胞绝对值,如达正常或增至原来的一倍,提示周围血白细胞减少是由于循环池及边缘池的粒细胞分布异常所致。肾上腺素试验应尽量选择白细胞计数最低时进行。伴有高血压及心脏疾患者慎用。
白细胞减少症的定义
白细胞是一类有核的血细胞。正常人的血细胞数目是4000-10000/UL(微升),每日不同的时间和机体不同的功能状态下,白细胞在血液中的数目是有较大范围变化的。
当每微升超过10000个时,称为白细胞增多;而每微升少于4000个时,则称为白细胞减少。
机体有炎症(即发炎)时会出现白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可有遗传性、家族性、获得性等。
其中获得性占多数。药物、放射线、感染、毒素等均可使粒细胞减少,药物引起者最常见。避免用药是要避免因为药而产生的白细胞减少。
白细胞减少症,是指周围白细胞计数持续下降所引起的一组症状。
典型表现为头晕、乏力,肢体酸软,食欲减退,精神萎靡、低热,属祖国医学“虚劳”范畴。
中医治疗白细胞减少症采用益气养血,补肾益精,健脾养胃诸法。
白细胞减少症吃什么
【首乌酒】
配方:制首乌150克,生地黄150克,白酒1000毫升。不宜多饮。
制法:首乌洗净闷软,切成1厘米见方的块,生也黄切成薄片,待晾干水气同放入酒坛中,将白酒缓缓注入坛内,搅匀后封闭浸泡。每隔3日搅1次,10~15日之后即可开坛滤去药渣饮用。
功效:补肝肾,益精血。
用法:每日早晚各饮1次,每次10~20毫升。不宜多饮。
【红杞乌参鸽蛋】
配方:枸杞子15克,乌参2只,鸽蛋12个,食盐5克,绍酒30克,胡椒面3克,酱油15克,花生油500克,猪油、鸡汤、普通汤、生姜、葱、淀粉各适量。
制法:海参用凉水泡胀后,将内壁膜抠干净,用普通汤焯两遍,洗净,用刀尖在腹壁切成菱形花刀,注意不要切透。鸽蛋加冷水文火煮熟,捞出放入凉水内,去壳备用。在烧热的炒锅内注入花生油,将鸽蛋滚满干淀粉,放入油锅中炸成金黄色,待用。炒锅烧热注入猪油50克,待油温八成热时下葱、姜煸炒,随后倒入鸡汤,煮2~3分钟去葱、姜,再加入酱油、绍酒、胡椒面和海参,烧沸后去浮沫,移文火上煨40分钟,加人鸽蛋、枸杞子,再煨10分钟,
功效:补肾益精。
用法:佐餐食用。
【龙马童子鸡】
配方:海马1只(约25克),仔公鸡1只,虾仁50克。
制法:将仔公鸡洗净用沸水焯去血水,剁成小块分装在七个碗内(每碗约125克),海马、虾仁温水洗净,浸泡10分钟,分七份放在鸡肉上。加少量葱段、姜块、料酒、盐,清汤适量,上笼蒸熟。鸡出笼后,拣去葱段、姜块,把鸡扣入碗中,原汤倒在勺内,烧开去浮沫,用味精、盐调味,豆粉芡收汁,浇在鸡面上即成。
功效:补肾壮阳。
用法:佐餐食用。
白细胞减少症的症状
白细胞减少呈慢性病程,其症状以乏力、头晕最为常见,此外还有食欲减退、四肢酸软、失眠多梦、低热、畏寒、腰酸、心慌等症状。若白细胞减少由于严重感染所致,则有高烧、恶寒、身体发酸等症状。但大部分人患者不一定发生感染或不出现明显症状。在粒细胞缺乏时,多突然发病、畏寒高热、多汗、咽痛,感染部位常呈迅速进行性坏死,可继发败血症而弓起死亡。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常在(2~4)x109/L;而粒细胞缺乏时,白细胞多在2x10%/L以下,粒细胞明显减少,甚至只剩下1%~2%或完全消失。骨髓检查多无变化。
白细胞减少症的诊断方法
白细胞减少症为常见血液病。凡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数持续低于4×109/L时,统称白细胞减少症,若白细胞总数明显减少,低于2×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L,甚至消失者,称为粒细胞缺乏症。诊断白细胞减少症,除了临床表现外还需结合辅助检查的方法方可确诊。
白细胞减少症的检查方法
1、血象:红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多正常,某些恶性肿瘤浸润骨髓、意外急性放射事故可同时伴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白细胞计数均<4×109/L,粒细胞缺乏时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相对增多。中性粒细胞胞质内常有中毒颗粒、空泡等变性。严重感染者见到核左移或幼稚细胞。应注意非典型的淋巴细胞和异常细胞。
2、骨髓象:因病因不同而异。早期可无明显变化,也可呈幼粒细胞不少而成熟粒细胞减少的“成熟障碍”表现,或疾病极期呈粒系减少,恢复期逐渐出现各阶段粒细胞。
3、骨髓活检:对骨髓纤维化、骨髓转移癌、淋巴瘤等有重要价值。骨髓检查可帮助MDS的鉴别诊断。
4、骨髓培养:体外CFU-GM集落培养,可了解骨髓增生活性、骨髓中性粒细胞储备,帮助鉴别药物直接毒性作用或是免疫因素抑制粒细胞生成。
5、粒细胞边缘池的检查:方法有几种,如用同位素DF32P标记自身中性粒细胞进行检查,结果确切,但受条件限制,难广泛开展。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3mg,中性粒细胞从边缘池进入循环池,持续20-30分钟,正常时中性粒细胞升高一般不超过1.5-2.0×109/L,若超过或增加一倍,提示粒细胞减少可能由边缘池粒细胞增多引起。
6、粒细胞储备的检查:方法是通过注射或口服促骨髓释放粒细胞的制品,如内毒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测定用药前后粒细胞上升情况,以了解骨髓的储备功能。常用的方法有口服强的松40mg,5小时后查外周血,若中性粒细胞升高值超过2×109/L,或静脉注射氢化考的松200mg,3~4小时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升高值超过5×109/L,则提示骨髓储备功能良好。反之考虑骨髓储备功能减低。
7、肾上腺素试验:帮助鉴别是否为假性粒细胞减少症。
8、抗中性粒细胞抗体测定:帮助识别是否为免疫性粒细胞减少。
9、抗核抗体(ANA)、类风湿因子(RF)滴度测定,免疫球蛋白测定。
10、血清溶菌酶测定:溶菌酶升高提示粒细胞减少或缺乏是因破坏过多所致,溶菌酶正常或减低示粒细胞生成减少。
温馨提示:白细胞减少症的患者除了积极的对症治疗外,在日常饮食中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
白细胞减少症治疗
病因治疗
对可疑的药物或其他致病因素,应立即停止接触。继发性减少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急性白血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等经过治疗病情缓解或控制后,粒细胞可以恢复正常。脾功能亢进者可考虑脾切除。
防治感染
轻度减少者不需特别的预防措施。中度减少者感染率增加,应减少出入公共场所,并注意保持皮肤和口腔卫生,去除慢性感染病灶。粒细胞缺乏者,应考虑采取无菌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感染者应行血、尿、痰及感染病灶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及影象学检查,以明确感染类型和部位。在致病菌尚未明确之前,可经验性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覆盖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待病原和药敏结果出来后再调整用药。若3~5天后无效,可加用抗真菌治疗。病毒感染可加用抗病毒药物。
升粒细胞药物
造血生长因子,如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治疗粒缺患者疗效明确,可使中性粒细胞迅速增多,并增强其吞噬杀菌及趋化功能。常用剂量为2~10ug/(kg·d),常见的副作用有发热、肌肉骨骼酸痛、皮疹等。
碳酸锂有刺激骨髓生成粒细胞的作用,常用量为:0.6~0.9g/d,副作用为轻度胃灼热感、恶心乏力等,肾脏疾患者慎用。
免疫抑制剂
自身免疫性粒细胞减少和通过免疫介导机制所致的粒细胞缺乏可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他原因引起的粒细胞减少,则不宜采用。
白细胞减少症诊断
面对突然袭来的白细胞减少症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造成了很多伤害,即使大家知道白细胞减少症的症状表现,也要了解准确的白细胞减少症的诊断方法,这样大家才能真正的对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并且及时的到专业机构进行正确的治疗,不耽误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时间,接下来就带大家详细了解一下检查白细胞减少症的方法。
1、低增生性白血病:
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可见贫血、发热或出血,外周血常呈全血细胞减少,可以见到或不能见到原始细胞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骨髓增生减低,但原始粒细胞>30%.而白细胞减少则幼稚细胞数少见,且无出血,无明显贫血现象。
2、再生障碍性贫血:
白细胞减少症起病或急或慢,多有出血、贫血表现,白细胞减少,尤以中性粒细胞明显,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均明显减少,骨髓呈三系细胞减少。而粒细胞缺乏症则发病急,无出血,贫血不显,白细胞分类以粒细胞极度减少,甚至完全消失,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均正常,骨髓象呈粒系受抑,成熟障碍。
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不同的诊断白细胞减少症方式都可以确定病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见溃疡性咽峡炎、粒细胞减少,易与粒细胞减少症混淆,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血片中可发现较多的异型淋巴细胞,且血清嗜异凝集试验阳性,不难与粒细胞缺乏症鉴别。
4、检验
除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外,应注意有无白细胞质的改变(白细胞计数持续<4.0×109/L者称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2.0×109/L者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5、肾上腺素试验
正确检查白细胞减少症的方法需要知道,肾上腺素皮下注射后,于15min及30min分别计数粒细胞绝对值,如达正常或增至原来的一倍,提示周围血白细胞减少是由于循环池及边缘池的粒细胞分布异常所致。肾上腺素试验应尽量选择白细胞计数最低时进行。伴有高血压及心脏疾患者慎用。
白细胞减少症
介绍
白细胞是一类有核的血细胞。正常人的血细胞数目是4000-10000/μL(微升),每日不同的时间和机体不同的功能状态下,白细胞在血液中的数目是有较大范围变化的。当每微升超过10000个时,称为白细胞增多;而每微升少于4000个时,则称为白细胞减少.机体有炎症(即发炎)时会出现白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可有遗传性、家族性、获得性等。其中获得性占多数。药物、放射线、感染、毒素等均可使粒细胞减少,药物引起者最常见。避免用药是要避免因为药而产生的白细胞减少。
白细胞减少症,是指周围白细胞计数持续下降所引起的一组症状。典型表现为头晕、乏力,肢体酸软,食欲减退,精神萎靡、低热,属祖国医学“虚劳”范畴。中医治疗白细胞减少症采用益气养血,补肾益精,健脾养胃诸法。
一般白细胞少的原因有;病毒感染、伤寒等、也有因为药物引起的。如系药物等引起的粒细胞减少,应立即停药,适当应用生白药物,如集落刺激因子(CsF)、碳酸锂、茜草双酯、多抗甲素等。停止接触放射线或其他化学毒物。由脾功能亢进引起的,易发生反复,严重感染,可做脾切除术。
白细胞减少的缘由
白细胞具有重要防卫功能的,如中性粒细胞,约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在身体某一部位有炎症,尤其是化脓性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的百分率会升高。而如果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4000/立方毫米,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都正常的,则称为白细胞减少症。
专家根据临床经验以及实验研究把引起白细胞减少的原因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感染⑴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布鲁氏杆菌病、粟粒性结核、严重的败血症等。⑵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病毒性肝炎等。⑶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等。⑷立克次体感染如斑疹伤寒等。
什么是白细胞减少症
先天性因素(45%)
白细胞生成障碍,包括由干细胞的增殖减低或再生障碍。由于粒细胞分布异常,而使边缘池中白细胞增多,循环池中白细胞减少,亦形成可白细胞减少症。
疾病因素(45%)
后天由于疾病原因造成的白细胞破坏过多,特别是多种药物和自身免疫病通过免疫引起及各种感染致消耗过多,使外周血中白细胞减少。粒细胞附着在血管壁和移向脾脏引起其分布异常,如各种过敏和内毒素血症。
典型症状: 疲乏(75%) 白细胞减少(75%) 败血症(65%) 脓毒性血栓(65%) 头晕(65%) 粒细胞减少(65%)
本病的临床表现随其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原因、程度和时间长短而异。根据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程度可分为轻度≥1.0×10^9/L、中度(0.5~1.0)×10^9/L和重度<0.5×10^9/L,重度减少者即为粒细胞缺乏症。
一般轻度减少的患者临床上不出现特殊症状,多表现为原发病症状。中度和重度减少者易发生感染和出现疲乏、无力、头晕、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常见的感染部位是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可出现高热、粘膜的坏死性溃疡及严重的败血症、脓毒血症或感染性休克。粒细胞严重缺乏时,感染部位不能形成有效的炎症反应,常无脓液,X线检查可无炎症浸润阴影或不明显,脓肿穿刺可无或少量脓液。
现在大家对于白细胞减少症应该有一些了解了在,这样的病症对患者的生活会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严重了会威胁到生命的安全,因此一旦发现就要积极的去治疗,在平时的饮食上也要特别注意。
白细胞减少症的病因
1、感染
①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布鲁氏杆菌病、粟粒性结核、严重的败血症等。
②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病毒性肝炎、基孔肯亚病毒等。
③会有原虫感染的情况出现比如疟疾、黑热病等。
④立克次体感染如斑疹伤寒、Q热等。
2、物理化学因素
①长期接触铅、汞、苯、放射线及放疗的病人。
②使用影响骨髓造血的药物,如氯霉素、消炎痛、硫氧嘧啶、甲磺丁脲、笨妥因钠、抗癌药等。
3、继发于某些疾病
①再生障碍性贫血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血液疾病哦,也就是一组由多种病因所致的骨髓功能障碍,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急性白血病、骨髓转移癌、白血病前期、骨髓纤维化。
②结缔组织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RA、慢性活动性肝炎、Felly综合征具有RA、脾肿大和粒细胞减少的三联症。
4、脾功能亢进
肝硬化、晚期血吸虫病、淋巴瘤等引起脾肿大,还有原发性脾性粒细胞减少症。
5、遗传因素
如小儿遗传性粒细胞缺乏症粒细胞缺乏症【译】:一般外周血正常白细胞计数是4~10×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60-75%。如果中性粒细胞严重减少时低于0.5×10^9/L称为粒细胞缺乏症。、家庭性良性粒细胞减少症、新生儿同种免疫性粒细胞减少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