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腰椎共有多少节

腰椎共有多少节

脊椎亦称脊柱、脊梁骨,由形态特殊的椎骨和椎间盘连结而成,位于背部正中,上连颅骨,中部与肋骨相连,下端和髋骨组成骨盆。自上而下有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1块骶骨(由5块骶椎合成)和1块尾脊骨(由4块尾椎合成)共24块(成年人)独立的椎骨。脊椎内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条纵行的脊管,内有脊髓。

为什么人会变矮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出现了驼背,甚至连个子也变矮了。这是为什么呢?人老了以后,身体的各种组织器官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其 中脊柱的退化就是引起老年人变矮的主要原因。人的脊柱是由颈椎、 胸椎、腰椎、骶椎、尾椎共33块椎骨连接而成的。每对椎骨之间都 有一块叫作椎间盘的韧垫,当人在活动时,椎间盘可以起到减轻和减少震荡的作用。大多数人到中年以后,椎体间的椎间盘便开始退化而变薄,假如老年性的退化使每个椎间盘的厚度减少1毫米,那么整个人就会比原来矮2厘米多。因此,椎间盘萎缩变薄是使老年人变矮的一个因素。而由椎体骨质疏松造成的椎体楔形压缩,则使人老之后的脊背不再挺拔,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

要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般来从三个方面考虑。第一个方面是症状诊断,出现腰痛、腿痛、麻木、行动不方便这些症状表现,可以考虑是否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第二方面是一些肢体实验测试,一个是腰部的压痛,甚至在压痛时候会引起放射性麻木的疼痛;第二个是直腿抬高实验,腿抬不起来;第三个是挺腹实验挺不起来;拇指对接实验也抬不起来;另外就是肌肉松驰,或者萎缩,皮肤的温度降低,这些是第二部分肢体检查。第三个方面就是影像学的检查,影像学检查有X光片子、CT片,还有核磁共振检查等。

现代医疗发展很快,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做CT和核磁共振就可以很明确的确诊。CT和核磁共振都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椎间盘突出的情况。以上这三方面结合起来,患者都具备这些症状和特征,就可以明确下一个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结论。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不能单纯的凭一个影像学检查就下结论。比如病人做了核磁共振检查,磁共振的报告表明他是四五椎间盘突出,但是他不腰痛,做一些肢体检查项目也不支持患者有压迫神经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不一定考虑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因为腰痛范围很广,腰部肌肉的扭伤等其他疾病也会引起腰痛。

老人使用靠垫要注意什么

1、老人靠垫需放在腰部

首先靠垫一定要放在腰部,放到背部是不正确的。是因为正常人体的腰椎共有5块,因生理的需求它们并不生长在一条直线上,而是呈中部向前凸出的前凸形,从侧面看,腰椎犹如一座坡度平缓的小包。由于这个生理特点,腰、背不能置于同一平面。老年人更是要注意这一点哦!

2、使用靠垫的正确坐姿

老年人正确的坐姿应该是,挺胸抬头,当需要靠椅时,腰部挺直,离开椅背,坐沙发时要尽量靠后坐。让臀部坐于沙发面的底端,背部紧靠沙发背。如果在腰部放上一个靠垫,可以使腰部得到有效的承托,维持腰椎的前屈生理,均衡腰椎、腰部肌肉的压力,减轻劳损,增加体感舒适度,预防和改善腰椎不适,对稳定脊柱有好处。

3、老人靠垫不宜太厚

因为正常人体的腰椎不生长在一条直线上,所以加了靠垫之后,正确的坐姿应该是挺胸抬头。当需要靠椅时,腰部挺直,与椅背保持有些许距离。坐沙发时要尽量靠后坐,背部紧靠沙发背,让臀部坐于沙发面的地端。

此外,靠垫不宜太厚,以10厘米厚的软垫为好。这样人体向后压时,靠垫正好压缩至5—8厘米,最符合腰椎的生理前凸。长期用太厚的靠垫会造成腰椎过度前屈。

4、老人靠垫的选择技巧

选择靠垫还要考虑材质和使用时机。市面上靠垫的材质基本上可分为弹力棉、记忆泡绵、或者塑胶板等四种类型,一般来说,记忆泡绵跟塑胶板材质的支撑力较强。 不少人会用大玩偶或午安枕当靠垫,因为里面充填棉花较软,能分散的压力少,但古鸣洲建议有酸痛问题的人或年老者不要用。

老人靠垫防腰痛有讲究

一些久坐的老年人或者不宜久坐的老年人为了防止腰痛,常常会在汽车椅、沙发、凳子上放一靠垫。医生提醒说,用靠垫防腰痛也要讲究方法。

医生指出,首先靠垫一定要放在腰部,放到背部是不正确的。是因为正常人体的腰椎共有5块,因生理的需求它们并不生长在一条直线上,而是呈中部向前凸出的前凸形,从侧面看,腰椎犹如一座坡度平缓的小包。由于这个生理特点,腰、背不能置于同一平面。

所以正确的坐姿应该是,挺胸抬头,当需要靠椅时,腰部挺直,离开椅背,坐沙发时要尽量靠后坐。让臀部坐于沙发面的底端,背部紧靠沙发背。如果在腰部放上一个靠垫,可以使腰部得到有效的承托,维持腰椎的前屈生理,均衡腰椎、腰部肌肉的压力,减轻劳损,增加体感舒适度,预防和改善腰椎不适,对稳定脊柱有好处。其次是靠垫不要太厚,以10厘米高度的软垫为好。

这样人体向后压,正好压缩5-8厘米,最符合腰椎的生理前凸。太厚则会造成腰椎的过度前屈。

颈椎病的认识概述

颈椎位于头以下、胸椎以上的部位。颈椎共有七块颈椎骨组成,除第一颈椎和第二颈椎外,其他颈椎之间都夹有一个椎间盘,加上第七颈椎和第一胸椎之间的椎间盘,颈椎共有6个椎间盘。颈椎又是脊柱椎骨中体积最小,但灵活性最大、活动频率最高、负重较大的节段。

正常脊柱各段因人体生理需要,均有一定的弯曲弧度,称为生理曲度。在颈椎的正常侧位 X光片上颈椎呈轻度前凸。颈脊柱在胚胎时期是呈后凸的,在幼儿起坐后逐渐变为前凸,这种变化称为继发曲度。继发曲度的形成一般是由于负重后椎体及椎间盘前厚后薄所致。颈椎的生理曲度主要是颈4、颈5椎间盘前厚后薄造成颈椎中段有一向前凸出的弧度,这在侧位X线片上甚为明显。

颈椎生理曲度的存在, 能增加颈椎的弹性,减轻和缓冲重力的震荡,防止对脊髓和大脑的损伤。由于长期坐姿、睡姿不 良和椎间盘髓核 脱水退变时,颈椎的前凸可逐渐消失,甚至可变直或呈反张弯曲,即向后凸,成为颈椎病X线上较为重要的诊断依据之一。

导致颈椎病因素有很多,包括年龄、遗传、生活习惯、职业、外伤、解剖变异等。颈椎就像机器,用到一定时间,会发生老化,年龄是最主要原因,一般颈椎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以40—60岁人为多。但如今,很多人年纪轻轻,到医院检查,发现颈椎都是直的,还有些是向后弯。

弧度一变化,血管就会发生扭曲,神经通路受到压迫,从而出现颈椎病的一系列表现。尤其是办公室白领,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坐着,就容易诱发颈椎病。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的人,会计、电脑工作人员、教师等,都是高危人群。

腰椎间盘突出检查的方法

一、腰椎X线平片

现在的X线平片不能够直接反映出身体的好与坏,只不过是间接的能够体现出身体的状况,当然选择腰椎X平片也是一种能够检查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方法,可见的就是腰部椎体的退行性改变,是重要的鉴别方法。

二、CT检查

CT检查可以清楚的反映出腰椎间盘的特征,就比如说,腰椎间盘的部位,还有形态等,还有腰椎间盘的大小,还有腰椎间盘中各种受压的部位是什么状态现在的这种方法已经普遍在各大医院。

三、磁共振检查

磁共振是无放射性的健康的检查方法,磁共振可以看到腰椎间盘突出有没有发生病变,磁共振可以清晰地显示出腰椎间盘的形态,但是对于椎间盘是否呈现钙化,效果确实不如CT检查。

假如是孕妇,千万不要选择做核磁共振,会对腹中的胎儿造成不可逆的影响。身体中有金属物品的患者,比如佩戴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更不可以靠近该设备。

腰椎间盘突出检查的方法?以上内容就是有关腰椎间盘突出检查的方法的介绍方法。如果担心自己患了腰椎间盘突出,最好是去正规的医院进行检查,若真的患病,及早进行治疗才能控制病情的发展。

腰椎间盘突出到医院检查什么

姑姑得了腰椎间盘突出,到医院不知道检查什么,不知道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跑了一大圈才算检查完,现将经验分享一下。

1腰椎X线平片 一般先检查一个腰椎正侧为X线片。以观察椎间隙有无变窄、椎体边缘有无增生等退行性改变。X线平片还可以发现有无结核、肿瘤等骨病,以便鉴别诊断。

2腰椎CT检查 一般是必做的项目,它可以清楚地显示椎间盘突出有无突出及其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和神经根、硬脊膜囊受压移位的情况,我姑姑就是做的这个。

3磁共振检查 核磁共振无放射性损害,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检查比CT清楚。

4电生理检查 观察有无神经损伤,如有神经受压,一般可以有电生理改变。

注意事项: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建议可行核磁共振,因为无辐射。

老年人使用靠垫须知

一些久坐的老年人或者不宜久坐的老年人为了防止腰痛,常常会在汽车椅、沙发、凳子上放一靠垫。医生提醒说,用靠垫防腰痛也要讲究方法.

医生指出,首先靠垫一定要放在腰部,放到背部是不正确的。是因为正常人体的腰椎共有5块,因生理的需求它们并不生长在一条直线上,而是呈中部向前凸出的前凸形,从侧面看,腰椎犹如一座坡度平缓的小包。由于这个生理特点,腰、背不能置于同一平面。老年人更是要注意这一点哦!

所以老年人正确的坐姿应该是,挺胸抬头,当需要靠椅时,腰部挺直,离开椅背,坐沙发时要尽量靠后坐。让臀部坐于沙发面的底端,背部紧靠沙发背。如果在腰部放上一个靠垫,可以使腰部得到有效的承托,维持腰椎的前屈生理,均衡腰椎、腰部肌肉的压力,减轻劳损,增加体感舒适度,预防和改善腰椎不适,对稳定脊柱有好处。其次是靠垫不要太厚,以10厘米高度的软垫为好。

这样人体向后压,正好压缩5-8厘米,最符合老年人腰椎的生理前凸。太厚则会造成腰椎的过度前屈。

颈椎的简介

颈椎,指颈椎骨,英文名为:cervical vertebra。颈椎位于头以下、胸椎以上的部位。颈椎共有七块颈椎骨组成,除第一颈椎和第二颈椎外,其他颈椎之间都夹有一个椎间盘,加上第七颈椎和第一胸椎之间的椎间盘,颈椎共有6个椎间盘。除第1、第2颈椎结构有所特殊外,其余颈椎与胸、腰段椎骨大致相似,均由椎体、椎弓、突起(包括横突、上下关节突和棘突)等基本结构组成。椎体在前,椎弓在后,两者环绕共同形成椎孔。所有的椎孔相连就构成了椎管,脊髓就容纳其中。颈椎又是脊柱椎骨中体积最小,但灵活性最大、活动频率最高、负重较大的节段。

第一颈椎又叫寰椎,它没有椎体和棘突 ,由前后弓和侧块组成。前弓较短,其后(内)面 中部有关节面与第二颈椎 的齿状突构成寰齿关节;前面中部有前结节,是两侧颈长肌的附着处。后弓较长,其后方有一结节而无棘突;此后结节突向上、后方,是两侧头小直肌的附着处。后弓上面两侧近侧块部各有一沟 ,称椎动脉沟;椎动脉上行出横突孔,绕过侧块,跨过此沟,再穿通环枕后膜,经枕骨大孔而进入颅腔。侧块上方有椭圆形凹陷的关节面,朝向内、前、上方,与枕骨髁构成寰枕关节;侧块下方有较平坦的关节面,朝向前、下、稍内方,与第二颈椎的上关节面构成寰枢关节。侧块的外方有横突,能作为寰椎旋转运动的支点,比其他颈椎的横突既长且大。

颈椎生理曲度有多大?

颈椎位于头以下、胸椎以上的部位。颈椎共有七个组成,除第一颈椎和第二颈椎外,其他颈椎之间都夹有一个椎间盘,加上第七颈椎和第一胸椎之间的椎间盘,颈椎共有6个椎间盘。每个颈椎都由椎体和椎弓两部分组成。

正常人的颈部活动范围如下:屈曲35°~45°,伸展35°~45°,左右侧屈均45°,左右旋转均6O°~8O°。

颈椎曲度的形成是由于颈4~5椎间盘前厚后薄造成的,这是人体生理的需要。它可以增强颈椎的弹性,起到—定的缓冲振荡的作用,防止大脑的损伤。同时,也是颈部脊髓、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正常的解剖生理需要。每当外伤、退变姿势不良时,不仅可以造成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而且可以因此引起相应的病理改变,从而出现临床症状及X线改变等。

人体端坐或站立时,从侧方看人的脖子似乎是直的,但包绕其内的颈椎并不是直的,而是在其中段有一向前凸出的弧度。这一向前的弧形凸起,医学上称为颈椎的生理曲度,在X线片上,沿此曲度的走行,在各个颈椎推体后缘连续的一条光滑的弧形曲线,称之为颈椎生理曲线,正常值为12士5mm。其测量方法是从齿状突后上缘至第七颈椎椎体后下缘作一直线,上述弧线的最高点至这条直线的最大距离就是颈曲大小的数值。

运动系统包括哪些部分,有什么功能

运动系统包括骨骼与肌肉及关节。本文主要介绍人体骨骼组成。(1) 人体的骨头:成人有206块骨头。骨骼具有支持体重、保护体内脏器和运动功能。此外,骨骼也是体内制造血液,贮存钙、 磷的器官。根据的所在部位,可分为躯干骨、颅骨和四肢骨3大部分;根据骨的外形,又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付4类。①躯干骨。躯干骨包括脊柱、肋骨和胸骨。成年人的脊柱由26块椎骨賊,椎壯有齡,全雜骨_孔絲—起管里面有脊髓。椎骨自上而下有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 以及舐骨和尾椎各1块。肋骨共有12对,胸骨1块。肋骨、胸骨和胸椎共同围成胸廓,保护着肺和心脏等器官。② 四肢骨。四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各1对。一侧的上肢骨由肩胛骨1块,锁骨1块,上臂骨(肱骨)1块,前臂骨(桡骨、尺 骨)2块和手骨(腕骨8块,掌骨5块和指骨14块)27块组成。两 侧上肢骨共64块。一侧的下肢有髋骨1块,大腿骨(股骨)1块, 膝盖骨(髌骨)1块,小腿骨(胫骨、腓骨)2块和足骨(跗骨7块,跖 骨5块和趾骨14块)26块,共31块。两侧下肢骨共62块。髋骨...

相关推荐

腰椎间盘突出五种食疗方

腰椎间盘突出食疗之一、三七地黄瘦肉汤: 三七12克打碎,与生地30克、大枣4个、瘦猪肉300克入沙锅,加适量水,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煮1小时至瘦肉熟烂,放调盐适量。饮汤吃肉,隔日1剂。 功能活血化瘀,定痛。主治气滞血瘀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食疗之二、三七炖田鸡: 肥田鸡2只(约200克)去皮、头、内脏,三七15克打碎,大枣4个去核,同入炖盅,加适量水,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炖1—2小时。饮汤吃肉,1剂/日。 功能益气活血,消肿止痛。主治气虚血瘀,脾胃虚弱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食疗之三、三七猪

腰椎间盘突出的常见原因

1、过度疲劳 腰椎过度的弯曲,腰椎屈曲的频度在一天的次数最高的可达3000-5000次。像这种过多的、反复的屈曲就是造成椎间盘病变的最常见的原因。 2、过大振动 主要是脊柱长时间的反复拉伸,比如说开车就是一个明显很好的例子,腰骶部的单一不变的频率和行车中坐椅的振动在同一个低频范围,所以造成了开车的时候腰椎很容易和汽车产生共振。而这样的共振意味着脊柱会不停的被压缩与拉伸,同时周围组织肌肉也会随之疲劳,严重影响腰椎间盘的新陈代谢的速度,会加速腰椎的退化、变形。 3、突然受力 致使的腰扭伤,正常人的腰椎间关系一

​电脑族久坐腰椎很受伤

长时刻坐电脑前,腰椎受压全体下沉缩短,身体的中轴线跟着后移,使椎间盘向后杰出。 疲→ 一天当作25小时→腰椎过度委曲 在咱们的往常活动中,腰椎大多处于委曲状况,过度作业就等于添加腰椎委曲的时刻。核算标明,腰椎委曲的频度一天中最高的可达3000~5000次。这种过多的、重复的委曲是构成椎间盘病变最多见的要素。 振→开车时查看腰椎→脊柱被重复拉伸 科学家们发现,腰骶部的固有频率和行车中坐椅的振荡在同一个低频方案,所以开车时腰椎很简略和轿车发作共振。这种共振意味着脊柱不断地被紧缩与拉伸,一同使周围安排肌肉也跟着

哪些时尚行为伤害女性腰椎健康

疲→ 一天当作25 小时→腰椎过度屈曲 在我们的日常活动中,腰椎大多处于屈曲状态,过度工作就等于增加腰椎屈曲的时间。统计表明,腰椎屈曲的频度一天中最高的可达3000 - 5000 次。这种过多的、反复的屈曲是造成椎间盘病变最常见的原因。 振→开车时考验腰椎→脊柱被反复拉伸 科学家们发现,腰骶部的固有频率和行车中驾驶座椅的振动在同一个低频范围,所以开车时腰椎很容易和汽车产生共振。这种共振意味着脊柱不断地被压缩与拉伸,同时使周围组织肌肉也跟着疲劳,影响腰椎间盘的新陈代谢速度,会加速腰椎的退化、变形。 寒→露出

腰扭伤了推拿有用吗 腰扭伤治疗取穴

治则:活血消瘀,通络。 取穴: 肩井:在肩上,当大椎与肩胛骨肩峰连线的中点。 天宗:冈下窝中央凹陷中,平第四胸椎棘突。 肾俞: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八髎:左右共八穴,合称八髎,第一骶后孔为上髎,第二骶后孔为次髎,第三骶后孔为中髎,第四骶后孔为下髎。 大杼: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夹脊: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各椎骨棘突下旁开0.5寸,左右共34穴。 环跳: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管裂孔 委中: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中间。 阿是穴:腰部压痛点。 推拿手法:推,拿,按,揉,摇,扳,抹等法

腰肌劳损和腰椎间盘突出区别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朱瑜琪 从临床看,腰椎间盘突出和腰肌劳损在症状上有一些相似性:比如两者都会出现腰酸背痛、浑身无力等症状,腰肌劳损是慢性积累性的损伤导致腰部肌肉的无菌性炎症出现的疼痛,主要是表现在腰部外面的肌肉疼痛,那么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突出刺激或者压迫了神经血管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的一组症候群才叫腰椎间盘突出。 本质区别 腰肌劳损侧重于在腰部的外部的肌肉,腰椎间盘突出是腰椎管内的神经根或者是血管受到伤害,出现了腰痛跟下肢的放射痛,这个表现才叫腰椎间盘突出,两者是有本质的差别的。 有无

腰间盘突出艾灸疗法 腰间盘突出艾灸穴位

阿是穴:按压之后有压痛感的穴位即为阿是穴。 肾俞穴: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2横指处。 大肠俞: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2横指处,与髂嵴高点相平。 腰阳关:腰部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后溪穴:在手内侧,第5掌指关节尺侧近端白肉际凹陷中。 关元穴: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2横指处。 命门穴: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处。 八髎穴:位于腰骶孔处,左右共八个,分别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骶后孔中。 神厥穴:在腹中部,肚脐中央的位置。 气海穴:在腰部,当第3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志室穴: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

腰椎病常规的检查项目

专家说,得了腰椎病,一般常规检查项目有以下几种情况: X线片: 诊断腰椎病除了日常的体征也需要到医院进行正规的影像检查。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检查,医生一般在经过临床检查后,会对患者做腰椎的X线检查,其中多以腰椎平片最为多见。这也是目前最常用的辅助检查之一。 造影检查: 造影检查是利用碘剂或空气作为对比剂,注入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后照X线片,以看到患处。但造影会对患者带来一定的损害。 CT扫描: CT对于测定椎管的形态和管径有重要的价值。尤其是对于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优于其他各种检查方法,对于选择腰椎间盘突

谈谈颈椎病的护理方法有哪些

第一,改变坐姿。姿势问题,是影响颈腰椎健康的难题。当我们坐着的时候,注意挺直腰杆。不能出现,弯腰驼背的现象。还要适当的活动,一下脖子,减少疲劳,以及颈椎病。 第二,颈椎病后,不要自己治疗按摩等。做好去医院,进行检查治疗。久坐的话隔两小时,起来活动一下。在原地活动,适当的休息,放松身心。颈椎病的治疗一般也不见已选择手术疗法毕竟风险的存在是有目共睹的。 第三,无论什么额方法治疗,颈椎病在工作中,应该避免长时间吹空调。颈椎病的发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寒冷和潮湿,加重颈椎病。应当尽量减少,在气温过低,或

怎样鉴别腰椎突出和腰肌劳损

一看:有无腿痛据悉,腰椎间盘突出的疼痛分为三种,一是只有腰痛,二是只有腿痛,三是既有腰痛又有腿痛。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多发生在腰4/5和腰5/骶1椎间隙,而坐骨神经正是来自腰4、5和骶1-3神经根,所以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多有坐骨神经痛,或有的从臀部开始,逐渐放射到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足背及足底外侧和足趾的腿痛。不同的是,腰肌劳损通常只有腰痛,因此鉴别二者首先要看患者有没有腿痛。二看:压痛点是中间还是两边对于纯腰痛的患者而言,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病人的棘突或棘间隙有压痛,压痛点主要位于棘突旁,距离中线1.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