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每天抱多久好?答案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 长时间抱着有什么不好吗
宝宝每天抱多久好?答案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 长时间抱着有什么不好吗
倒不是说抱着宝宝就是对他不好,这也是讲究个度,如果你觉得累,宝宝好像也不是很舒服,那就该想想是不是抱太多啦!
对于宝宝而言,长时间抱着会增加宝宝的心理依赖感,为以后独立睡增加困难。
宝宝自己玩耍的时候,基本可以无拘无束地撒野。这种对陌生环境探索式的活动,不仅能促进宝宝骨骼、肌肉及韧带的发育,对智力发育也有好处。
因此,如果宝宝没有需求,咱也就少抱,那也是一种束缚啊。
如果宝妈们想和宝宝一起玩儿,可以用适当强度的声音和有颜色的图片引起宝宝注意,这些对宝宝的视力和听力发育有好处。
有的妈妈喜欢在一侧抱宝宝,这样会造成宝宝的习惯性斜颈或斜视。
很多宝妈产后都会腰酸背痛,总觉得是坐月子时不注意落下了病根,其实大多数只是抱宝宝太久或者姿势不正确,才会给自己带来这些问题。
婴儿不爱睡觉怎么办
婴儿不爱睡觉怎么办
既然其他没什么,那可能是宝宝想抱。宝宝睡觉有个体差异,不是每个宝宝白天都呼呼大睡。
你可以试着别抱他,也可能是宝宝没吃饱。白天他要是醒着就让他自己玩,别抱他。大人别过多介入,防止宝宝疲劳。小宝宝睡觉时间就是很短,不像大孩子一觉到天亮。宝宝一般每次只睡1--2小时,每个宝宝都不一样。也许你的宝宝没有你担心的
既然其他没什么,那可能是宝宝想抱。宝宝睡觉有个体差异,不是每个宝宝白天都呼呼大睡。
你可以试着别抱他,也可能是宝宝没吃饱。白天他要是醒着就让他自己玩,别抱他。大人别过多介入,防止宝宝疲劳。小宝宝睡觉时间就是很短,不像大孩子一觉到天亮。宝宝一般每次只睡1--2小时,每个宝宝都不一样。也许你的宝宝没有你担心的问题。只是你太过担心。另外20多天的宝宝看不出来怎么长胖。不放心,你可以量一下宝宝体重。别担心,每个父母刚开始都有你的这种担心。
婴儿不爱睡觉怎么办?
我儿子刚出生半个月,可是现在整天整夜不睡觉,明明他也老是打宝宝睡觉不安稳、易惊、夜啼属于缺钙早期症状,建议补钙治疗。 宝宝选钙,应从多方面考虑: 首先是选择药品,缺钙是疾病,治
健康教育网解答:宝宝睡觉不安稳、易惊、夜啼属于缺钙早期症状,建议补钙治疗。 宝宝选钙,应从多方面考虑: 首先是选择药品,缺钙是疾病,治病要用药,如果预防,可以食补,治疗还是应选择药物。 第二,补钙同时要加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 第三、小宝宝建议服用有机钙如葡萄糖酸钙和乳酸钙,比碳酸钙更易吸收。 第四、安全,建议选用知名企业的知名品种,特别是经过时间验证的。 综上所述,建议选用龙牡壮骨颗粒,含有机钙源葡萄糖酸钙和乳酸钙和维生素D,还有中药能调理脾胃、促进宝宝食欲消化、治疗发育迟缓。而且销售20多年,作为国家基本药物,非处方药,中药保护品种,中国药典2000版和2005版(最新版)收载品种,值得信赖 !
1:没有什么事情就让孩子哭一会,不要太久,孩子哭就相当于我们在干活,孩子累了,很快就会睡的。
2:是不是不适应环境啊 灯光 声音.等等 还是没吃饱 你多观察一下宝宝 看看他的反映 如果实在不行 就去医院咨询下医生 按理说 宝宝才半
3:很明显是缺钙的现象,应该去打一针钙。
4:等过了3个月就好了
5:估计宝宝是不习惯外界的环境,可以试试:妈妈用手放在宝宝的头下面,让宝宝枕着妈妈的手试试看,有了妈妈的心跳宝宝会比较有安
宝宝每天抱多久好?答案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 不同年龄的宝宝要抱多久
这个时候的宝宝刚离开妈妈的身体,各个器官也没有发育成熟,很需要妈妈的怀抱。
此外,对于大多数未满月的宝宝来说,平均每3小时就得吃一次母乳或奶粉,那这抱娃的时间自然不会太短。这段时间可以适当多抱一会儿,时间长短不用严格控制。
这个时候的宝宝食量增加,吸吮速度变快,宝宝在每次喂奶后睡得时间也会延长,宝妈就可以得到解放,不用长时间抱着宝宝了。
在这个时间段,推荐喂养时抱着,喂养后放到小床上,和家长同房不同床。如果宝宝不抱就难以入眠的话,各位爸妈也得狠狠心,逐渐过渡到让宝宝独立睡觉哦。
这个年龄的宝宝已经对外界有了明显的适应能力,没啥特殊情况,就不建议再增加抱宝宝的时间,相比于抱抱,他可能更需要他的小床。
不过,各位爸妈也不用非得掐着这些时间点去改变宝宝的习惯,毕竟宝宝不是玩具,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需求永远是最重要的。
有一个原则就是:在母亲和宝宝都能接受的情况下减少抱宝宝的时间。
怎么抱婴儿 抱婴儿的注意事项
新生的婴儿,每天需要20小时的睡眠时间;6个月左右的婴儿需要16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所以,除了喂奶、换尿布等特殊情况外,不要过多抱婴儿。婴儿的骨骼生长较快,如果长期抱在怀中,对孩子骨骼的正常成长极为不利。平常抱出去晒晒太阳,增强抵抗力是必要的,但时间也不宜过久。
在抱宝宝之前,妈妈应洗净双手,摘掉手上的戒指,以免划伤宝宝娇嫩的肌肤,并待双手温暖后,再抱宝宝。
满3个月前,宝宝颈部力量很弱,还无法支撑自己的头,所以妈妈在抱起和放下宝宝的过程中,应始终注意支撑着他的头。
抱宝宝时,不应该让宝宝的腿蜷起来,而应该让其自然伸直。
将宝宝放下时,最安全的姿势是让他背部向下仰躺在床上。
宝宝哭闹、睡觉或醒来的时候,妈妈都会习惯性地抱着宝宝摇摇,以为这样是宝宝最想要的。但是,你很难掌握摇晃的力度,如果力度过大,很可能给宝宝头部、眼球等部位带来伤害,而且你也会感到手臂特别的酸疼。
抱宝宝时,要经常留意他的手、脚以及背部姿势是否自然、舒适,避免宝宝的手、脚被折到、压到、背部脊椎向后翻倒等,给宝宝造成伤害。
妈妈在抱宝宝时,最好能建立起经常抱,抱不长”的态度。也就是说,经常抱抱宝宝,每次抱3~5分钟即可,让宝宝感受到你对他的关爱,使他有安全感。千万不要一抱就抱很久,甚至睡着了还抱在身上,这样会养成宝宝不抱就哭的不良习惯,也会给你在今后的养育过程中增添不少困扰。
新生宝宝的省力抱姿
抱宝宝时间越早,次数越多,越能更好地促进宝宝的大脑发育和智力发育,还能增进亲子情感,促进宝宝的个性发展。
新生宝宝的抱姿
〖宝宝的生理特征〗
出生不久的宝宝,头大身子小,颈部肌肉发育不成熟,不足以支撑起头部的重量。如果竖着抱宝宝,他的脑袋就会摇摇晃晃;而且宝宝的臂膀很短小,无法扶在妈妈的肩上,无法取得平衡。
试试这样抱
在抱宝宝之前,最好用包被将他的身体裹起来,只露出头面部;
将宝宝斜抱在你的左(右)肘部,你的一侧手掌展开放在宝宝的腰臀部,护住宝宝下半身,让宝宝的头和肩部位于你的手臂和前胸之间,另一手自然协助。
这样宝宝会感觉比较舒服,你也省力,还便于与进行宝宝面对面感情交流。
注意事项
1.抱宝宝时,妈妈不要与宝宝靠得太紧密,因为你的脸上、头发中及口腔内的病菌很容易给宝宝娇嫩的皮肤构成威胁。
2.如果想竖着抱宝宝,最好用手托住他的颈部,抱紧他,以防宝宝从包被中滑出。
扩大视野的抱姿
试试这样抱
抱宝宝时,将他的脸朝外,让他的背靠在你的胸前,你的手抱着宝宝的胸前与臀部两腿之间的部位,防止他向前翻,造成脊椎腰部扭伤。
好处:可以拓宽宝宝的视野,增强对大脑的刺激。
吃奶时的抱姿
坐着喂
妈妈坐着,将一腿架高10~15厘米,将宝宝搂抱在抬腿一侧的臂弯中,头放在肘关节内,一手托住宝宝背部和臀部。在喂奶的过程中,你一定不能大弧度弯腰或用力向前探身,以免乳头过度送入宝宝口中,引起宝宝呛咳。
宝宝吃奶时,颈部过度伸展,常提示乳头离宝宝的嘴巴太远,你可试着让他坐在小枕头或软垫上,然后再连同枕头一起将宝宝放到膝上,再用胳膊的弯曲处托住宝宝的头部。这样他会舒服一点。
盘腿喂
妈妈坐在床上,盘起双腿,让宝宝坐在你的腿上,然后用手臂扶着宝宝,让他的小手可以自由地碰触你的乳房,这样宝宝会感到温暖和亲近,你也会觉得轻松许多。
抱宝宝3项注意
1.不要摇晃宝宝
宝宝哭闹、睡觉或醒来的时候,妈妈都会习惯性地抱着宝宝摇摇,以为这样是宝宝最想要的。但是,你很难掌握摇晃的力度,如果力度过大,很可能给宝宝头部、眼球等部位带来伤害,而且你也会感到手臂特别的酸疼。
2.时常观察宝宝
抱宝宝时,要经常留意他的手、脚以及背部姿势是否自然、舒适,避免宝宝的手、脚被折到、压到、背部脊椎向后翻倒等,给宝宝造成伤害。
3.端正抱宝宝的态度
妈妈在抱宝宝时,最好能建立起“经常抱,抱不长”的态度。也就是说,经常抱抱宝宝,每次抱3~5分钟即可,让宝宝感受到你对他的关爱,使他有安全感。千万不要一抱就抱很久,甚至睡着了还抱在身上,这样会养成宝宝不抱就哭的不良习惯,也会给你在今后的养育过程中增添不少困扰。
一天内多长时间抱着宝宝合适
长时间抱着孩子会违背其自然的生长发育规律。有些孩子习惯在妈妈的怀抱中入睡,长久下去会形成环境依赖,不抱就睡不着。一般新生儿每天需要20小时睡眠,6个月左右每天需16小时睡眠,少于这个时间就可能影响发育。婴儿到了2个月时,每天累计应抱2个小时左右。此外,婴儿的骨骼生长较快,如果长期抱在怀中,对其骨骼的正常成长极为不利。
抱出来的问题
软软小小的宝宝时常让妈妈抱在怀中舍不得放下,但是,你知道吗,长时间地抱着宝宝,尤其是一岁以内骨骼正在发育中的婴儿,会有不良影响哦!
问题1:影响骨骼和肌肉发育
周岁内的宝宝处在人生第一次飞跃期,骨骼生长较快,如果长期抱在怀中,会导致运动量不足,使宝宝失去大量在运动中学习的机会。
怀抱之外必不可少的运动
2~4个月时,给宝宝做被动体操,活动四肢肌肉,增加肌肉张力。
4~6个月时,帮助宝宝开始练习翻身运动。
半岁后, 让宝宝开始练习爬行运动。
8~10个月时,开始独自站立的准备运动。让宝宝俯卧,将他的两脚提起,再慢慢地放下,重复多次,以锻炼宝宝的上身及腕部的力量。
10~12个月时,开始步行的准备运动。让宝宝蹲着或跪着,拉住他的双手,使他立起来,这样重复多次,以锻炼宝宝的下肢肌肉。
英国政府要求托儿所的初学走路儿童每天至少步行15分钟。可以说,尽早进行有氧运动,将促进处在生长发育旺盛期的婴幼儿身体各器官和四肢发育。
改善3岁宝宝坏情绪的四大技巧
1)给予宝宝适当的规范,心平气和的制止
三岁以前的宝宝没有自行分辨对错的能力。针对宝宝的不良行为,从小爸妈就要制止并建立适应的规范,避免日后养成习惯。例如:当宝宝出手打人的时候,父母可以抓住他的手制止,然后说:“不准”。
每次宝宝出现不良行为时,如果大人能够肢体和语言一致果断的表示:“不准”,宝宝天生有一种不需要理解的吸收能力,能够了解“不准”的意思,学会调整自己的行为,梁仲怡表示,父母一定要心平气和立即制止,甚至暂时将宝贝抱离战场。但记得要心平气和,为宝宝做一次高EQ的示范。
2)同理与接受宝宝负向情绪
既然喜怒哀乐是天生的,就没必要强迫宝宝压抑。在要求他“不可以坏脾气”之前,应该先为宝宝的情绪找到出口,譬如给他一个厚宽的拥抱平抚心情,然后试着同理他的感受:“我知道你珲想继续玩。”或“你害怕别人来抢,所以才推开他,是吗?”,而不要马上就叫他:“不准哭”、不准生气”。梁仲怡提出,爸妈可先带开、抱抱安抚孩子,而不用急着处理事情。
孩子有情绪,应先让他情绪安静焉;而当孩子有被了解的感觉,情绪也容易被安抚下来。如果家长和孩子都很着急,亲子之间就容易杠上。
3)鼓励宝宝以替代方式处理冲突
待宝宝情绪平衡些,爸妈可试着向他解释:“那个小朋友和你一样都很想玩,你愿意跟他轮流还是一起玩吗?”或“你只是一直哭、大叫,爸爸妈妈不知道你要什么,用说的好吗?”虽然宝宝年纪还小似懂非懂,但不讲他就永远不懂。
梁仲怡说如果是两个宝宝的冲突,孩子情绪起伏很快,应同理他的心理和立场,并且用中立的语词来跟他说,例如:他拿了别人的东西,不要说抢。也让他去理解别人的心情。并且教他可以用替代的方式处理冲突,例如告诉宝宝:你可以跟弟弟说,等一下借我玩好吗?
4)教导宝宝用语言表达怒气
研究证明,语言发展较好的孩子,遭受到的挫折感也比较少,因为他们懂得以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于是容易被满足;而且当他们说出自己生气难过的原因时,不仅有助于情绪宣泄,也能获得他人的了解和安慰。
宝宝1岁半起不仅口齿逐渐清晰,而且使用的词汇与日递增。趁着这股学说话的热忱,爸妈可以在宝宝挫折、生气、难过的时候,教导他们用语言而非肢体表达怒气。
如果小宝宝懂的语汇少,可以教导一些缓兵之计与动作,譬如摇头表示拒绝,或赶快拿着玩具离开;但2岁以上的孩子,就要尽量鼓励他使用简单语言表达,像是:“我的”、“轮流”或“你等一下”、“我还想玩”等,端视宝宝的语言能力而定。由于小宝宝的表达和理解都比较简略,约3岁左右才能彼此沟通,彼此还是需要大人在一旁帮忙答腔。
宝宝应该多抱抱还是多躺躺
正方
孙晓莉:帮他换种姿势
磊磊从刚出生开始,只要睡醒了,我就抱着他。我觉得小宝宝一天到晚躺在床上睡觉,又不会翻身,一个姿势睡那么长时间,大人都会不舒服。醒了就抱抱他,也是帮他换个姿势,舒松一下筋骨。而且,在妈妈的怀里,宝宝感觉最温暖、最安全,对宝宝的身心有好处。磊磊现在1岁2个月了,健康、开朗、聪明、乐观,是我的骄傲。
倩baby33:珍惜肌肤交流的时间
小宝宝怕孤独,渴望温暖,多抱他等于多爱他,抱得多的孩子一般性格都比较开朗。我不认同抱多了大人太累、会造成孩子依赖感强的说法,我觉得这是大人自私的表现。人一生能有几年可以被人抱?为什么不好好珍惜这段能和宝宝肌肤交流的时间呢?
反方
兰花指233:不利于骨骼生长
我觉得3个月以内的宝宝最好多让他平躺着。因为这么小的孩子骨骼很柔软,经常抱着,脊椎总是呈弯曲形状,时间久了对孩子的骨骼生长不利。而且,3个月以内的宝宝头部相对较大,颈椎很难支撑头部的重量。如果让宝宝平躺在床上,既可以使他身体放平,也减轻了颈部的负担。我认为,和宝宝进行情感交流并不一定非要抱着,在他身边温柔地和他说话,轻轻地抚摸他,同样可以使宝宝感受到你的爱。
恬宝贝儿:躺着睡觉最舒服
小宝宝一天24小时除了吃以外,其余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睡觉了。睡觉当然是躺着最舒服了。而且小宝宝的骨骼发育不完全,依照大人的方式抱着,对孩子的成长是弊大于利的。
专家看台:初生宝宝这样抱
初生宝宝一天的睡眠时间很长,大约在18~20个小时。宝宝睡着的时候,大人不必要抱着。宝宝醒了后,家长可以抱着他,四处走走、看看,温柔地对他说说话。
宝宝的身体很柔软,抱的时候,一定要保护好他的脖子、腰。用一只手托住宝宝的背、脖子、头,另一只手托住他的小屁股和腰。或者将宝宝的头放在左臂弯里,肘部护着宝宝的头,左腕和左手托住他的背和腰部。用右胳膊护着宝宝的腿部,右手托着宝宝的屁股和腰部。
最好让宝宝的头贴着你的左胸。让宝宝听到熟悉的心跳声,会令他有安全感。
抱宝宝的时候,3个月以内都要以横着抱为主。因为宝宝的颈部、背部肌肉还没完全发育好,横着抱可以最大限度减轻他的背部和颈部压力。如果想锻炼他的小脖子,可以让他俯卧着练抬头。
让宝宝体会到你的爱,不仅仅是多抱抱就能达到目的的。在抱宝宝的同时,要和宝宝多交流、多说话,这样既能让他感受到你的爱,又能对他进行语言刺激,开发宝宝的大脑。否则,你就是一天24小时抱着他,也不见得效果就好。
什么时候开始给宝宝读书
为人父母的您知道吗?孩子4个月大时,就可以带他(她)进行早期阅读了。早期阅读的范围很宽泛,婴幼儿凭借色彩、图像、成人的言语以及文字等等来理解以图为主的儿童读物的所有活动都属于早期阅读。
通常在宝宝4个月大头部可以稳定地竖立时,就可以抱着孩子一起看一些色彩鲜明、线条清晰、每页只有一两幅图案的画册。最好边看边用清晰、正规的语言说出图案的名称,同时让宝宝的手指去触摸图案,不要在意孩子是否听得懂,只要多次重复即可。图案的内容最好是宝宝经常看到的,如香蕉、苹果、皮球等,这样容易获得更深刻的印象。而且,每天都应该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抱着孩子一起阅读,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时间可以从最初的二三分钟逐渐延长到10分钟、20分钟。
早期教育8个月后,宝宝对书的兴趣使他(她)想去翻动书页,也喜欢把书放在嘴里咬,用手去抓、拍、推、撕书,因此这时应该买一些撕不破的书,并且图案不同质地也不同的书,以便孩子在看书时可以去触摸、感受质地的变化。这个时期家长带宝宝看书时还可以“自问自答”,如问:“小猫在哪儿?”然后指着小猫的图像说:“小猫在这儿!”也可以带孩子一边看图,一边读一些相配的儿歌。
宝宝10个月大后,可以伸出食指指认东西了,这时带宝宝读书要“你问他指”,如问:“小狗在哪儿?”鼓励宝宝用手指出。这种阅读训练往往要持续到一岁多。
一岁后,很多孩子已会发单音节词,这时读书就要逐渐进入“你问他答”的阶段,如指着图中的鱼问:“这是什么?”鼓励孩子答:“鱼。”
需要注意的是,早期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孩子的个体差异比较大,有的孩子进入某个阶段早些,有的则晚些,因此家长最好因材施教。而且在阅读过程中父母要以搂抱等身体接触以及微笑、谈话来向宝宝传递爱的信息。
小编总结:常言道“广闻博览”看的东西多了,自然懂得的也就多了,所以从小培养孩子一个爱好读书的习惯很重要,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结合自家孩子的特点,使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一哭就抱会宠坏孩子吗
身边有部分妈妈,对“孩子一哭大人就来抱”的行为表示很担忧:
“一哭就抱,这样养大的孩子多脆弱啊?”
“孩子哭的时候不抱,他才知道哭是没用的,以后就不轻易哭了,这多好带啊……当妈就得狠得下这份心!”
这说的不就是“哭声免疫法”嘛?
还有些妈妈,听说“哭声免疫法”很管用后,尝试把这种方法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实践后却发现自己的孩子不吃这套,你越是不理他,他哭得越凶,当妈的只能把“哭声免疫法”抛之身后:“娃儿哭得这么伤心,亲妈不能不抱啊!宠坏就宠坏吧,先抱了再说……”(关注微信订阅号:朵妈亲子时光,聊聊亲子育儿那些事)
“一哭就抱会宠坏孩子”,事实真是这样吗?
首先,朵妈想对这些放弃“哭声免疫法”的妈妈说,先别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哭声免疫法”的作用没那么神奇,而且这种方法还有可能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大量专家研究、事实案例证明:
婴儿哭的时候,大人不理睬,这是违背天性的做法。
因为,对于还不会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人类婴儿来说,哭闹是他们表达自己的唯一方式。刚才还对你卖萌地笑着的宝宝,下一刻却哭了,这通常意味着他可能有这些需求——困了、饿了、冷了、热了、尿裤子了、不舒服了等,这种情况下,要是妈妈对宝宝的哭泣不及时回应,这……宝宝的内心该有多无助啊?
当然,宝宝在没有以上这些需求时,也可能会对你哭,只是因为ta就想跟你撒个娇,求抱抱。那么,这种情况下要是抱ta的话,会不会像文章开头说的那样,把孩子宠坏呢?
实验证明:多给孩子拥抱,这样是宠不坏的!
▪ 美国布朗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
出生前几个月里,妈妈积极地回应宝宝的啼哭,宝宝18个月后,语言和认知能力发展更好。
▪ 美国圣母大学研究发现:
婴幼儿时期经常得到父母爱抚、拥抱的孩子,长大后不但不会过度依赖父母,反而会有更健康的心理状态、更强的社交能力。
▪ 英国曼切斯特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
妈妈更快地回应宝宝的啼哭,最终会使宝宝的啼哭减少,而不是增多。
看到这,有些妈妈可能会产生疑问了:
为什么越是多给孩子拥抱,孩子反而越有安全感呢?
实际上如果你去观察那些懂得向父母“讨”拥抱的宝宝,你会发现,他们并不是想长时间地“占据”着妈妈的怀抱,往往是玩了一会儿,就过来蹭你一下“求抱抱”,如果你给ta的回应是积极的,ta感受到你的关注了,不到一会儿ta便会心满意足地离开。
因为此时ta的内心已经确定父母是陪伴着ta的,内心充满安全感后,ta便会无忧无虑地去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相反,那些即使哭闹也得不到父母关注和拥抱的宝宝,内心会有很多的不确定感。长大以后,ta可能会不太懂得表达自己的需求,亲密关系、人际关系、安全感都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爱和拥抱是多么美好的东西,不要对你的孩子太吝啬
可以说,懂得毫不吝啬地向孩子表达爱,多给孩子拥抱的妈妈,都是有智慧的妈妈。
朵妈一个朋友,两年之内生了两个宝宝,大宝2014年10月出生,二宝2015年11月出生。两个宝宝的年龄这么接近,照顾起来难免有分身乏术的感觉。据她说,每当大宝看到弟弟睡觉了,就会蹭到妈妈的怀里,让“妈妈抱”。
我问她:“照顾两个孩子这么累,你还有精力抱吗?”
朋友毫不犹豫地说:“当然要抱!别人家的孩子还这么小的时候,还要继续抱在怀里宠呢,我们家情况比较特殊,没办法,只能委屈大宝了。”
就是这样一位愿意积极给孩子拥抱的妈妈,养出了两个非常有安全感的宝宝。比如,大宝想要妈妈拥抱的时候,她会非常直接地跟妈妈表达,而不是通过发脾气、哭闹或其他方式。而且,我们身边几个妈妈每次和大宝接触,都觉得这个孩子非常快乐,脸上总是挂着甜甜的笑容。据朋友说:“要不是摔得特别疼,或身体很不舒服,孩子很少会哭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