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不喜欢发朋友圈 没有时间与兴趣
为什么有些人不喜欢发朋友圈 没有时间与兴趣
有的人会说,我整天忙得跟狗似的,哪里有时间发朋友圈?
我最爱的人就在我身旁了,每一件有趣的事情都跟ta分享了,为什么还要去朋友圈中秀一秀呢?何况,朋友圈中大多不过是泛泛之交罢了。真正的朋友就算根本不看朋友圈,也能知道你的动态。
为什么有些人喜欢发朋友圈 什么时候不发朋友圈
人在三种时候不会发朋友圈:
1.不知道有朋友圈这种东西
2.忙得连饭都吃不上的时候
3.有男,女朋友的时候
为什么有些人不喜欢发朋友圈 人际关系复杂
有的时候发个朋友都要纠结个半天,你说为什么?因为你以为朋友圈中真的就是都是朋友吗?别天真了!从父母,亲戚,同学,同事,前男、女友,顾客,老板……
“什么,这家伙不好好上班,跑出去玩去了?“一不小心,朋友圈就出卖了你。
孩子的朋友我不喜欢
Q:我儿子3 岁半了, 上幼儿园以来一直表现挺好的。但最近他在幼儿园和一个特别淘气的孩子成了好朋友, 那个孩子经常带着他上课说话, 下课还打别的小朋友,我该怎么办呢?
A :攻击和被攻击、违规和守规是幼儿阶段要经历和学习的重要内容。一个总是特别乖巧听话的孩子,做事情的主动性会相对差一些。他要学习的是能够主动了解自己的行为边界在哪里,从中获得更多主动探索周围世界、主动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的机会。
幼儿和同龄人的自由交友过程,会帮孩子获得更为丰富的体验。哪怕是犯些小错误,也是属于这个年龄段该犯的错误并受到应该受到的批评。这种经验对孩子非常宝贵,会使他不至于长大了再犯这些低级错误。
淘气的同伴有缺点,但可能也会有一些独特的优点。比如思维活跃、探索精神强、勇敢等等。和这样的孩子一起玩,有可能获得更开阔的视野。影响是相互的。也许你和你的孩子都有可能给那个淘气的同伴好的影响。
整个幼儿期,是建立适宜的行为规范的重要时期。经常和你的孩子讨论其他小朋友的行为,什么适宜,什么不适宜,这些行为会给别人带来什么影响等等,会帮你的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行为准则。
《父母必读》曾出过一本专题刊《牵牵小手,做个朋友》,其中专门有针对“孩子的朋友我不喜欢”这个话题的讨论,中国、日本和美国的父母分别发表了看法,相信会对你有帮助的。
为什么有些人喜欢发朋友圈 勾引工具
有的时候,发朋友圈可能只是发给某一个人看的。给我们的心上人。
当我们有了心仪的对象的时候,我们会想尽各种办法来吸引对方的注意力,即如何勾引对方。朋友圈就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展现自己美美的照片,充满爱心的养狗生活,爱好艺术,充满生活情趣等等。吸引力越强,上钩越快。
为什么有些人喜欢发朋友圈 刷存在感
有的人实在是太内向了,以至于如果不发一发朋友圈的话,身边的人都不知道他的存在。
刷一刷朋友圈,挺好的,至少能让朋友知道我还活着!
为什么有些人不喜欢发朋友圈 害怕
有的时候编辑一条朋友圈,搞了半天,最后还是按下了删除键。
因为害怕,害怕自己喜欢的,认为有趣的东西得不到朋友的认可——如果没有人给我点赞或者是评论的话,那得多尴尬啊?
有的人害怕自己的朋友圈暴露了自己的小心思,害怕人家把自己看透了。
关心孩子更要理解
可怜天下父母心,无论如何,家长们“入侵”朋友圈都是发自于爱,他们想要了解孩子生活的点点滴滴,不过,初衷感人并不代表方法正确,太沉重的爱就会变成负担。我身边恰好有一位同事被儿子拉黑了,孩子说的话很发人深省:“我不需要你了解我,只需要你理解我。”
其实,大多数“95后”的父母都犯了一个错误,朋友圈并不是了解一个人真实生活状态的可行途径,而要想从了解到理解,有些父母首先就要摆脱朋友圈依赖症。
围绕着朋友圈产生的家庭冲突,根源都在于信息的不对称。
首先要考虑到,人们会在什么时候发朋友圈?又会发送什么内容?俗话说“人咬狗才是新闻”,大部分人发朋友圈也是如此,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有什么好发的,只有遇上特别的事或在特别的情绪下,才会有分享的欲望。
例如连续赶工后放松放纵一下,偶尔和同学室友拌两句嘴,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小碎片,一闪而过。
但由于父母没有更多渠道了解孩子,难免会断章取义,将这些小小碎片放大解读,认为日常生活即是如此。所以,想靠朋友圈了解一个人,基本上不靠谱。
其次,信息不对称还在于代际差异。即使把朋友圈算做一个沟通渠道,可孩子们发的很多网络化、二次元、亚文化的内容,是父母们不懂也不怎么能接受的。以前,相差20年是一代,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爆炸式发展,这个代际划分被缩减到10年、5年,所以才有了“95后”的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