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蘑菇中毒的急救
野蘑菇中毒的急救
野蘑菇中毒主要是因食用有毒蕈类而引起的,中毒严重者也可导致生命危险。必须进行及时的抢救。
野蘑菇主要的有毒品种,野蘑菇又称蕈类,常见的有以下3种。
(1) 捕蝇蕈
(2) 白帽蕈
(3) 马斑蕈
野生蘑菇中毒,胃肠型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黏液水便,伴电解质紊乱,严重者脱水。
肝损伤型表现为食减,皮肤、巩膜黄染.疲乏无力.肝功能异常。
神经精神型表现为头痛、幻视、瞳孔缩小.精神失常,躁狂或痴呆、抽搐。
急救方法
一旦发生毒蕈中毒后,作为家庭急救,如同一般的食物中毒须立即采取急救措施--立即清除胃肠道中的剩余物。
(1)催吐、洗胃或服用活性炭后饮浓茶水。无腹泻者口服硫酸镁导泻。同时可服用肝泰乐、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等保肝药;出血者应采用维生素K、止血定、维生素c等控制出血;
(2)自制催吐剂。如果患者自己可以口服.可强令其喝下较大量的水(水中可加2%碘酒1毫升.或明矾2克,或硫酸铜0.5克.或配成1:2000的高锰酸钾溶液等).或者大量饮浓茶水.分一次或几次喝下,可有明显的催吐作用。
(3)以上催吐不明显时,立即用手指、筷子等物刺激患者咽喉部引起呕吐,如此反复多次。同时积极准备送关医院进一步治疗。
吃蘑菇的注意事项
1、对蘑菇过敏的人不宜食用。蘑菇也有可能成为过敏原的,如果是对蘑菇过敏的话,食用蘑菇就可能造成皮肤红肿、经常性腹泻、消化不良、头痛、咽喉疼痛、哮喘等过敏症状了,所以此类人群也要避免食用蘑菇。
2、蘑菇性滑,有腹泻者不宜食用。患有肠胃病及肝肾功能衰竭的人,不宜常吃蘑菇,因为蘑菇中含有一种叫甲壳质的物质,有碍肠胃消化吸收。
3、从野外摘回来的蘑菇不要随便食用,以免吃到有毒的野蘑发生中毒现象。
4、在烹饪蘑菇的时候不宜加味精和鸡精,这些都属于增鲜剂,而蘑菇等食品本身就含有鲜味成分。蘑菇所含的谷氨酸钠本身也有咸味,如在烹调食品中添加味精,则应少加食盐。
蘑菇中毒急救措施
蘑菇属于菌类食物,因美味可口且富含矿物质而深受人们喜爱。但并非所有的蘑菇都可食用,有些野生蘑菇是有毒的,若误食会引起中毒、危及生命。误食毒蘑菇后大约半小时就会出现恶心、呕吐、剧烈腹泻和腹痛等症状,可伴多汗、流口水、流泪等现象,少数患者甚至出现昏迷、休克甚至死亡。中毒后,应采取以下急救措施:1、叫救护车急救。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呼叫救护车,保留毒蘑菇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2、催吐、洗胃和导泻。为减少毒素的吸收,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把手指伸进咽部催吐。3、补水。催吐后最好让中毒者饮用盐水和加入食用糖的“糖盐水”,以补充丢失的体液,防止休克。4、防止窒息。对已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5、加盖毛毯保温。
怎么辨别蘑菇是否有毒
由于有毒蘑菇与无毒蘑菇之间没有明显的区分标准,在采摘时,没有经验的人是很容易将它们混淆的。 采食野蘑菇时要特别小心,对于色彩鲜艳,奇形怪状的野蘑菇就不要采摘了,往往是有毒的,还有,对于不认识或从未吃过的野蘑菇,大家也千万不要采摘食用。我们还可以通过形状看蘑菇的毒性,毒蘑菇一般比较黏滑,菌盖上常沾些杂物或生长一些像补丁状的斑块,无毒蘑菇很少有菌环。
观察蘑菇的毒性,我们还可以从颜色和气味着手。毒蘑菇大多数是呈金黄色、粉红色、白色、黑色、绿色等色,无毒蘑菇多为咖啡色、淡紫色或灰红色。而且呢,毒蘑菇有土豆或萝卜味;无毒蘑菇基本上是苦杏味或水果味,这些是可以直观观察地到的。我们还可以动手看看它的分泌物,将采摘的新鲜野蘑菇撕断菌杆,无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蘑菇撕断不变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浓,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如果遇见有人因食用蘑菇中毒了,一定要记住,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保留毒蕈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在等待医院救护时,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采取催吐措施,如用汤匙压舌根,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反复呕吐后,最好让患者饮用加入少量食盐和食用糖的“糖盐水”,补充体液,防止休克。对已发生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
切不可乱食野生蘑菇
蘑菇的种类很多,在自然界分布很广。无毒的蘑菇口味鲜美,是人们桌上佳肴;有毒的蘑菇食用后能引起中毒,甚至死亡。有毒的蘑菇有几百种,其大小、形状、颜色、花纹千变万化,尤其是野生蘑菇,没有经验的人很难分清哪些是有毒的蘑菇,容易误食中毒。有的毒蘑菇的外观与无毒的蘑菇非常相似,采摘时混杂在一起,食用后也会引起中毒。
不同的毒蘑菇含有多种类型的剧毒毒素,即使是微量吸收入血也很危险。毒素主要损害肝脏、肾脏、心脏和大脑,比其他的食物中毒来势凶猛。
(一) 中毒表现
毒蘑菇的种类不同,其中大多数在食后1小时到2小时即可引起剧烈呕吐、腹痛、腹泻,腹泻米汤样或带血的水样便。有的中毒后出现流涎、大汗淋漓、肌颤、瞳孔缩小;有的昏迷、抽搐、休克、肝肿大、黄疸、胃肠出血;有的谵妄、烦躁不安、呼吸麻痹而死亡。
(二) 救护措施
(1)洗胃,发现早的立即用高锰酸钾液大量反复地洗胃,然后灌入活性炭或通用解毒剂,以吸咐胃内残留的毒物。
(2)导泻、灌肠、利尿,促进毒物排出。
(3)补充水分,以防脱水。口服茶水和糖盐水,不能口服的用静脉输液方法。
(4)保护肝脏,增强肝解毒作用。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40~60毫升,每日两次,以及应用大量维生素C以护肝。
(5)毒蝇蕈中毒可用阿托品解救。病人有严重的呕吐、腹泻也可酌情使用阿托品。
(6)重症病人尽快送到医院抢救,综合性治疗,以挽救生命。
(7)民间验方,毒蘑菇中毒生吃兔脑可以解毒,宜早期食用效果好;甘草30~60克,绿豆30~120克,混合水煎频服,也能起解毒作用。
(三) 预防措施
(1) 一定要由有经验的人采摘野生蘑菇,其他人不要凭想当然采摘野生蘑菇,以免食用中毒。
(2) 食用市售蘑菇(特别是野生菇干品)时,如发现异样者应挑除。
(3) 对可食但含毒的种类,一定要严格按照这种蘑菇的食用方法烹调和就餐。
蘑菇与什么同吃易中毒
第一点
食品卫生监督部门提醒,为了尽量减少中毒几率,吃蘑菇时最好别喝酒,因为有些毒素在酒精作用下,会加重中毒症状。
野生蘑菇因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且味道鲜美,深受人们喜爱。时值春暖花开季节,野生蘑菇又进入生长旺季,也是人们大量采摘食用的时候。但常有人因误食毒蘑菇而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第二点
在我国毒蘑菇约有100种,可致人死亡的至少有10种。目前人工栽培的菇类基本上可以满足市场需求,但仍有人喜欢采集野生蘑菇食用,误食野生毒菇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毒蘑菇没有明显标志,其大小、形状、颜色、花纹等变化多端,非专业人士不易鉴别,群众切勿自己采食野生蘑菇。在食用野生蘑菇后,如发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伴头晕、头痛、四肢乏力等不适症状,应立即采取催吐等措施,并尽快到附近医疗机构寻求救治。
蘑菇中毒急救措施
蘑菇属于菌类食物,因美味可口且富含矿物质而深受人们喜爱。但并非所有的蘑菇都可食用,有些野生蘑菇是有毒的,若误食会引起中毒、危及生命。
误食毒蘑菇后大约半小时就会出现恶心、呕吐、剧烈腹泻和腹痛等症状,可伴多汗、流口水、流泪等现象,少数患者甚至出现昏迷、休克甚至死亡。中毒后,应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1、叫救护车急救。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呼叫救护车,保留毒蘑菇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
2、催吐、洗胃和导泻。
为减少毒素的吸收,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把手指伸进咽部催吐。
3、补水。
催吐后最好让中毒者饮用盐水和加入食用糖的“糖盐水”,以补充丢失的体液,防止休克。
4、防止窒息。
对已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
5、加盖毛毯保温。
蘑菇中毒有5种类型
针对近期首府接连发生的野蘑菇中毒事件,乌市食药监局近日发布预警信息,希望市民能够加强自身防护,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通常来说,每年的7月—9月是蘑菇的主要生长期,也是市民的中毒高峰期。
“毒蘑菇内的毒素物质非常复杂,菇体内所含的毒素种类、含量,会因季节、生态环境而异。”乌市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医学上对野生蘑菇中毒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解毒剂,所以一旦服用野蘑菇中毒,死亡率极高。
这名负责人介绍说,一般情况下,食用野蘑菇导致的中毒类型有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脏损害型、呼吸循环衰竭型5类。
“与可食用蘑菇相比,毒蘑菇没有明显的标志。”乌市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因不同蘑菇的大小、形状、颜色、花纹等变化多端,判断野生蘑菇是否有毒是非常困难的,需要运用专业知识及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才能分辨,“因此,防止毒蘑菇中毒的最好方法就是不要随意采摘、食用”。
这名负责人说,市民一旦误食毒蘑菇后出现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或其他不适症状,要立即采用简易方法进行催吐处理,并尽快送到医院救治,同时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目前,我国已发现毒蘑菇180多种,其中极毒致死的近30种。而新疆已知的蘑菇种类有300多种,其中近五分之一带有毒性,其中裂丝盖伞、豹斑鹅膏、黄斑蘑菇、块鳞灰毒鹅膏、毛头鬼伞、毒蝇鹅膏等6种毒蘑菇最为常见。
蘑菇中毒的紧急处理方法
无毒蘑菇,混生可能染毒素
“很多市民都认为毒蘑菇都形状花俏,色彩斑斓,而长相朴实的蘑菇不会有毒。其实蘑菇的种类非常多,有毒还是无毒,就是专家也很难从外表上一眼进行判断。”专家表示,以致命白毒伞为例,其外形色泽就都显得十分“清雅”。
当然,有很多长得很漂亮的蘑菇也的确有毒,只是说不能用蘑菇外观鲜艳与否来进行简单判断。而且由于在野外,无毒的蘑菇往往与有毒的蘑菇混生,无毒蘑菇很容易受到毒蘑菇菌丝的沾染,如果食用仍然有中毒危险。
此外,很多市民认为,只要在做蘑菇汤时,加上蒜瓣或者是银器试验,如果蒜瓣和银器不变色,就说明蘑菇无毒,可以放心吃。专家认为,此类辨识“土方”非常不靠谱,因为很多毒物,蒜瓣和银器根本无法试出。
蘑菇中毒,会有“假愈期”
致命毒蘑菇的致死率很高,一般都在50%以上,而且往往是一家人一起摄入而不同程度中招。“很多毒蘑菇还有个狡猾特性,就是会先假意投降,这在治疗上叫做‘假愈期’,即经相应治疗后,症状逐步缓解甚至消失,但在一两天后毒性会卷土重来,病情迅速恶化,致使患者出现以肾衰竭为主的多器官衰竭。因此,在中毒初期症状出现缓解时,仍应在医院积极接受治疗,观察一段时间,确保病情稳定好转。
吃毒蘑菇中毒的病人会出现哪些症状?专家介绍,如果市民曾经自行采摘蘑菇煮食,食用后很快出现恶心、呕吐、剧烈腹泻和腹痛、视力模糊等症状,那么就要高度怀疑毒蘑菇中毒,必须马上拨打120前往医院就医,千万不能拖延,否则就会引起昏迷乃至死亡等严重后果。
自我急救:常用办法是催吐
市民进行食物中毒自我急救的最常用办法就是催吐。如果难以当即吐出,可用手指或筷子直接刺激咽喉引吐。但因食物中毒导致昏迷的时候,不宜进行人为催吐,否则容易引起窒息。
春季除了毒蘑菇,还有山野菜会冒出来作怪,最好的预防中毒措施就是不采、不食这些来历不明的食物。万一采食了这些毒菌毒菜,千万不要等待自行体内排毒,要在第一时间到正规医院,接受专科医生的救治。
夏季容易食物中毒要积极预防
食物中毒 来势急,病情重,变化快,发病大多在进食后2~24小时之间。
尽管食物中毒有多种类型,但其病状表现却大多相似,如 恶心 、 呕吐 、 腹痛 、 腹泻 、 头晕 、 乏力 等。食物中毒有明显的季节性,如细菌性食物中毒,南方以5~10月多发,而北方则以6~8月份发病最多。
健康提示
1、“扁豆中毒”不可忽视
不可忽视的“扁豆中毒”吃了扁豆类的菜肴后,如发现有 头痛 、胃部不适、 恶心 、 呕吐 等症状时,要及时就诊。在烹调扁豆类菜肴时,一定要加热足够时间。切勿吃贮存过久、霉烂的扁豆角。
2、小心食用鲜黄花菜中毒
鲜黄花菜中毒常发生在每年的七八月黄花菜生长成熟季节,应当引起广大市民的注意。加工新鲜黄花菜要焯洗后充分浸泡、加热煮熟后食用。
3、野生蘑菇吃不得
当前正是毒蘑菇中毒多发季节,出游切莫在野外及景区采摘、食用野蘑菇。对于市场上卖的野蘑菇,尤其是自己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蘑菇,不要轻易食用。烹调加工野蘑菇经洗净后,宜先在沸水中煮3~5分钟,弃汤后再炒熟煮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