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脑动脉硬化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重度脑动脉硬化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方法1、扩张血管,解除血管运动障碍。
①单硝酸异山梨醇,每次20毫克,每日2-3次;缓释胶囊每次40毫克,每日1次
②硝基地平缓释片(拜新同),30毫克,每日1次。
③地尔硫卓(合心爽缓释片)60毫克,每日1次。
方法2.调节血脂。在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的基础上,血脂仍高于正常时,可用调脂药。
①降低甘油三脂的药物有:非诺贝特、阿伐他汀、吉非罗齐。
②降低胆固醇的药物有:辛伐他汀、氟伐他汀、普伐他汀。
③中药如血脂康、脂必妥等也有一定的调脂作用。
方法3.抗血小板粘附和聚集的药物可防止血栓形成,防止血管阻塞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常用药物有:肠溶阿司匹林、噻氯匹定等。
方法4.溶解血栓药和抗凝药。对动脉内血栓导致管腔狭窄或阻塞者,可用溶解血栓药、抗凝药,如尿激酶、重组组织型纤维旦白溶解酶原激活剂、肝素等。
另外,也可采用介入治疗,包括对狭窄或闭塞的血管,特别是冠状动脉、肾动脉和四肢动脉施行再通,重新或旁路移植等外科手术,可以恢复动脉供血。
重度脑动脉硬化的症状
脑动脉硬化常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长期吸烟、饮酒及精神紧张的人多见。由于脑部长期慢性供血不足,而引起大脑功能减退。本病未引起血管合并症和脑供血障碍前可无症状,但常见以下表现:
1.神经衰弱综合征
如头痛、头晕、疲乏、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思维迟缓、睡眠障碍(失眠或嗜睡)等,病情起伏波动。
2.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微栓子脱落
偶可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CIA),如同冠状动脉硬化引起心绞痛、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出现间歇性跛行,脑动脉硬化可在慢性脑功能不全基础上发生一过性脑缺血综合征。国外学者将心绞痛视为冠状动脉硬化的临床症状,将TCIA(心源性除外)视为脑动脉硬化症的临床症状。
3.眼底动脉硬化
可见动脉变细,反光增强,严重者呈银丝状及动静脉交叉压迹。掌颏反射、吸吮反射阳性,有脑卒中史患者可遗留脑神经损害、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等定位体征。
患脑动脉硬化有哪些症状
轻度脑动脉硬化的患者,一般会出现无征兆的头痛,精神紧张,压力增大,同时还会有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能集中的现象,甚至一些患者还会出现全身性或者局部的麻痹,无法正常行动。
轻度脑动脉硬化的患者需要及时的到医院进行身体的检查,特别是本身就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等三高疾病的患者,动脉的粥样硬化非常可能发生在脑部,造成脑部的技能出现下降的情况。
轻度脑动脉硬化的患者还会出现手脚冰凉,四肢活动不畅,甚至出现足部血液循环受到影响的情况,出现糖尿病足,静脉曲张等问题,对健康是很大的考验,需要患者加强生理和心理重视。
注意事项:
轻度脑动脉患者在治疗上可以采用药物缓解的方式,要注意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防止疾病出现反复或者是加重的现象,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影响。
这些内容介绍了脑动脉硬化疾病的相关症状,这些还仅仅是轻度的脑动脉硬化疾病的症状,如果自己事先从症状中知道了自己到底有没有患上这个脑动脉硬化疾病的话才可以及时的将疾病改善了,而脑动脉营养轻度及时控制的话也是可以避免脑动脉硬化疾病的加重。
脑动脉硬化方
脑动脉硬化方(原名补脑汤)
组成:黄精30克、玉竹30克、决明子9克、川芎3克。
主治:脑动脉硬化症、脑中风后遗症以痴呆、健忘、眩晕为主症者,还可用治脑梗死、脑萎缩、神经衰弱(以健忘、失眠为主症者)、血管神经性头痛辨属阴血亏虚、风阳窜络者。本方对肝肾亏虚及气血不足、瘀血阻滞脑动脉而致的头痛眩晕、脑力不足、记忆力差、烦躁善怒、失眠多梦、体倦无力、舌淡脉弱者,用之必定有效。
指征:证属肝肾不足,气血亏虚,以眩晕、头痛、健忘、耳鸣耳聋、腰酸乏力、脉弱为主症者;血脂偏高,血压较高,舌苔不厚腻,而见舌质紫暗者;脑血流图、脑电图、经颅多普勒、CT等检查,证实为脑动脉硬化、脑萎缩、脑梗死等病变者。
禁忌:对舌苔白厚腻或黄厚腻,痰浊显著,肝阳肝火偏亢者,不宜使用本方。若误用则眩晕明显,并有胃口差、腹胀、便泻等副作用出现。故对脉弦滑、舌质深红、舌苔黄腻、纳呆胸闷,或外感引起的头晕昏痛,或肝火及湿热征象明显者,当忌服。
脑动脉硬化如何鉴别诊断
中医诊断:
(1)肾精不足,髓海空虚:
证候: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滑泄,神疲健忘,少寐多梦。偏于阴虚者,五心烦热,颧红咽干,舌嫩红少苔,脉弦细数;偏于阳虚者,形寒肢冷,面色眈白或黧黑,舌质胖嫩,脉沉细。
证候分析:精髓不足,无以充脑,故眩晕神疲;肾主骨,腰为肾之府,肾虚故腰膝酸软;肾开窍于耳,肾虚故耳鸣耳聋;精关不固,故遗精早泄;肾虚则心肾不交,水火不济,故少寐多梦,健忘;肾精不足,阴不维阳,虚热内生,故五心烦热,颧红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精虚无以化气,日久肾阳亦衰,故形寒肢冷,面色眈白或黧黑,舌质胖嫩,脉沉细。
(2)中气不足,气血虚弱:证候:眩晕,动则加甚,劳累则发,神疲懒言,气短声怯,心悸怔忡,健忘少寐,纳谷不香,面色(白光)白或萎黄,唇甲无华,舌质淡嫩,边有齿痕,脉细弱。
证候分析:气血虚弱,脑失所养,故头晕目眩;动则气耗,故劳累则发作或尤甚;气虚阳气不布,故神疲懒言;肺脾气虚,故气短声怯,面色(白光)白或萎黄;血虚不能养心,心神不宁,故心悸怔忡,少寐健忘;气虚脾失健运,故纳呆,血虚不能濡养周身,故唇甲、面色无华;气血两虚,故舌淡有细弱。
(3)阴阳失调,肝阳上亢:证候:眩晕耳鸣,头痛且胀,面色潮红,急躁易怒,失眠多梦,每遇恼怒或烦劳则加重,目赤,口苦,尿赤,便秘,舌红苔黄燥,脉弦或弦数。
(4)脾肺气虚,痰浊中阻:证候:眩晕、头重如蒙,胸闷恶心,呕吐痰涎,倦怠无力,舌苔白腻,脉濡滑。证候分析:痰浊中阻,蒙蔽清窍,清阳不升,故眩晕而见头重如蒙;痰阻气机不利,故胸闷;胃气上逆,故呕吐痰涎;脾阳不振,故少食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均为痰浊内蕴之象。
(5)瘀血内停,脉络阻滞:
证候:眩晕、头痛、面色黧黑;舌质紫暗,或舌边有瘀点瘀斑,脉弦涩或细涩。证候分析:瘀血阻络,气血不通,脑失所养,故见眩晕;血脉瘀滞,不通则痛,故头痛;瘀阻血络,血不能运,故面色黧黑;舌紫暗或边有瘀点斑,脉涩俱属瘀血内阻之象。
西医诊断标准:
脑动脉硬化症诊断标准:
1981年全国第三届神经精神学术会议修订(试行草案)
1. 轻度脑动脉硬化病
(1)年龄在45岁以上。
(2)初发高级神经活动不稳定的症状及/或脑弥漫性损害的症状。
(3)眼底动脉硬化Ⅱ级以上。
(4)主动脉增宽。
(5)颞动脉或桡动脉较硬等周围动脉硬化症,或有冠心病。
(6)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如深反射不对称、掌颏反射性阳性及/或吸吮反射阳性。
(7)血清胆固醇增高。
(8)排除其他脑疾病。
诊断判断:具备上述8项中的5项或5项以上。
2.中度脑动脉硬化病慢性型者应具备以下两项条件
(1)轻度脑动脉硬化病的诊断标准。
(2)由本病引起的下列症状(综合征)之一:痴呆、假性延髓麻痹、帕金森综合征、癫痫等。
3.弥漫性脑动脉硬化病:为慢性重症脑动脉硬化病。应具有中等度脑动脉硬化病条件(也可伴小卒中),病情反复加重,病变广泛,生活难以自理。
西医诊断依据:
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进行。以下几点做为诊断参考:①年龄在50岁以上;②初发高级神经活动不稳定的症状及(或)脑弥漫性损害症状;③全身动脉硬化的症状与体征,如眼底动脉硬化Ⅱ°以上,或主动脉弓增宽及颞动脉或桡动脉扪及变硬,以及冠心病等;④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如膝反射不对称,掌颏反射阳性及吸吮反射阳性者;⑤血清脂类增高;⑥脑血流量减少;⑦除外脑部肿瘤等疾患。
西医鉴别诊断:
1. 神经衰弱、精神疲劳、神经官能症;
2.药物中毒(特别是长期服用各种安定药、镇静药、降压药及治疗震颤麻痹药物);
3.进展较慢的颅内占位病变和颅内压增高,如颅内肿瘤、慢性硬膜下血肿、继发性脑积水等;
4.维生素B族缺乏;
5.严重贫血;
6.甲状腺、垂体、肾上腺功能低下;
7.心肺功能障碍,慢性缺氧状态;
8.慢性肝肾疾病所致的肝脑征候群,尿毒症;
9.癌肿及其神经系统并发症;
10.低血糖。
视网膜动脉硬化治疗
动脉硬化一般包括老年性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硬化等。眼底所见的视网膜动脉硬化,为老年性动脉硬化和小动脉硬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脑血管和全身其他血管系统的情况。
眼底动脉硬化一般无需服用任何药物。日常饮食注意尽量少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高胆固醇类的食品;切勿暴饮暴食;多吃蔬菜、水果;戒烟限酒;保持愉快的心情,多运动等可一定程度上延缓老年眼底动脉硬化的进程。
患有轻度脑动脉硬化能治好吗
1、应注意加强体力和体育锻炼
身体运动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脂类物质消耗,减少脂类物质在血管内沉积,增加纤维蛋白溶酶活性及减轻体重,因此应坚持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体育锻炼。对有智力障碍、精神障碍和肢体活动不便者,要加强护理,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2、注意控制饮食
主要是应限制高胆固醇、高脂肪饮食的摄入量,以减少脂类物质在血管内沉积。如限制肥肉、猪油、蛋黄、鱼子及动物内脏等食物摄入,同时还要注意避免高糖饮食,因高糖饮食同样会引起脂肪代谢紊乱。应多吃豆制品、蔬菜、水果及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食用油以植物油为主。饮食宜清淡,不可吃得太饱,最好戒烟忌酒。
3、药物治疗
目的是降低血液的脂质浓度,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活化脑细胞等。
脑动脉硬化治疗的注意事项
1.一般治疗:应注意劳逸结合,生活有规律、避免情绪激动和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对出现痴呆、精神障碍和行动不便的病人要加强生活护理。
2.饮食治疗:控制动物脂肪、高胆固醇摄入,如限制蛋黄、肥肉、动物内脏等,避免高糖饮食,多食蔬菜、水果及海带,控制体重,最好戒烟、戒酒。
3.药物治疗:改善脑的血液循环药如维生素E、银杏叶制剂和许多中成药等;降低血脂药如亚油酸制剂;活化神经细胞药如ATP、CTP等;同时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导致动脉硬化的主要疾病等。
水蛭素的应用
血小板聚集,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血管内皮功能减退是引起血小板激活的第一步。以上情况使内皮下胶原组织暴露,血小板通过其细胞膜糖蛋白上Ib和Ia/ Ⅱa受体和胶原组织结合,即血小板黏附。此后,在一些刺激因素如胶原、血检索A2 (TXA2)、二磷酸腺苷(ADP)、凝血酶等作用下可进一步使血小板激活。
上述刺激因素使血小板内Ca2+浓度增加,使血小板激活,引起血小板内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的收缩,导致血小板的变形和释放。血小板变形可使其糖蛋白上原来被遮盖的Ⅱ b/Ⅲa受体暴露,可与凝血因子Ⅰ相结合。由于1个分子的凝血因子Ⅰ可与多个血小板相结合,而Ⅰ个血小板也可与多个凝血因子Ⅰ相结合,从而使血小板通过凝血因子Ⅰ“桥联”作用粘聚成团,称之为血小板聚集。凝血酶是作用最强的促进血小板激活的物质,水蛭素与凝血酶结合后可使凝血酶的激活血小板作用减弱。天然水蛭素通过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激活,具有明确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试验表明,在兔髂动脉球囊扩张损伤后短期给予水蛭素,对比应用肝素组,可以明显减少术后2周和4周动脉管腔的狭窄,并明显抑制动脉内膜增殖和平滑肌细胞增生,其机理可能是由于抑制血小板和凝血酶活化,进而抑制其介导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
脑动脉硬化的治疗
1.一般治疗:应注意劳逸结合,生活有规律、避免情绪激动和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对出现痴呆、精神障碍和行动不便的病人要加强生活护理。
2.饮食治疗:控制动物脂肪、高胆固醇摄入,如限制蛋黄、肥肉、动物内脏等,避免高糖饮食,多食蔬菜、水果及海带,控制体重,最好戒烟、戒酒。
3.药物治疗:改善脑的血液循环药如维生素E、银杏叶制剂和许多中成药等;降低血脂药如亚油酸制剂;活化神经细胞药如ATP、CTP等;同时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导致动脉硬化的主要疾病等。
(1)环扁桃酯(400mg3次/d)、都可喜(40mg1-2次/d)、脑益嗪(25mg3次/d)、罂粟碱(60mg2次/d)等改善脑部血循环,还可用活血化瘀中药及706代血浆500ml静滴,1次/d。
(2)γ-氨酪酸、ATP、辅酶Q10、脑通、胞二磷胆碱等改善脑代谢。
(3)用脂必妥、非诺贝特、舒降之等降血脂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