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病护理
心脏瓣膜病护理
节制性生活:一般情况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如果从来没有发生过心力衰竭,那么对结婚、生育、哺乳等没有多大的妨碍。由于夫妻双方进行性生活时,心跳会加快,血压会升高,心脏的负担也会随之加重。因此,风心病患者宜节制性生活。
女性患者如病情较重,不宜怀孕生育,因为妊娠期间;心脏负担加重后,可危及母子的生命安全。重症女青年,最好不结婚,待症情好转再做考虑。
常饮柠檬汁:口服柠檬汁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有良好的疗效。实验表明,柠檬汁具有抑制导致风湿热的链球菌的能力。柠檬汁的饮用方法是:从第1天开始,每天口服柠檬汁10毫升,以后每天加服lo毫升,一直加服到每天300毫升为止,然后又逐日减少10毫升,直至减少到最初的每日lo毫升为止。一般经过两个这样的疗程,风心病会得到显著好转。
心脏瓣膜病是由哪些因素引起的
疾病因素
1、风湿热: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身性结缔组织炎症,主要累及心脏、关节、中枢神经系统、皮肤和皮下组织。临床表现以心脏炎和关节炎为主,可伴有发热、毒血症、皮疹、皮下小结、舞蹈病等。急性发作时通常以关节炎较为明显,但在此阶段风湿性心脏炎可造成病人死亡。急性发作后常遗留轻重不等的心脏损害,尤以心脏瓣膜病变最为显著,形成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或心脏瓣膜病。
2、黏液变性:黏液样变常见于间叶组织肿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风湿病灶和营养不良的骨髓和脂肪组织等。如风湿性心内膜炎,二尖瓣或者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受累,发生黏液样变和纤维素性坏死,浆液渗出和炎性浸润。
3、缺血性坏死:缺血性坏死的特征性病理学改变是由于血液供应受阻而导致的骨细胞死亡,缺血性坏死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循环系统的受损程度。
感染和创伤
心脏瓣膜病是由哪些因素引起的?各种感染和创伤可引起单个心脏瓣膜病变,也可以引起多个心脏瓣膜病变。心脏瓣膜病变的类型通常是狭窄或者关闭不全。一旦出现狭窄和或关闭不全,便会妨碍正常的血液流动,增加心脏负担,从而引起心脏功能损害,导致心力衰竭。
先天性因素
如三尖瓣闭锁是一种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5%,指胎儿在子宫内发生的结构或染色体异常。
什么是心脏瓣膜病
心脏瓣膜病是我国一种常见的心脏病,其中以风湿热导致的瓣膜损害最为常见。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重,老年性瓣膜病以及冠心病、心肌梗死后引起的瓣膜病变也越来越常见。要了解心脏瓣膜疾病,先从心脏的结构谈起。
人体的心脏分为左心房、左心室和右心房、右心室四个心腔,两个心房分别和两个心室相连,两个心室和两个大动脉相连。心脏瓣膜就生长在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大动脉之间,起到单向阀门的作用,保证血流单方向运动,在保证心脏的正常功能中起重要作用。人体的四个瓣膜分别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
风湿性心脏病诊断鉴别
根据病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即可做出诊断。
疾病诊断
依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心脏彩超等检查,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诊断比较容易。
鉴别诊断
主要是感染性心内膜炎、先天性发育不良引起的瓣膜病变以及老年性心脏瓣膜病。
老年性心瓣膜病引发什么疾病
1、心律失常
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约80存在心律失常,常见有:房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导致心力衰竭甚至猝死。一项对88例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分析表明,并发心律失常者占56.8,其中房颤占23.9,期前收缩占17,束支传导阻滞占11.4,房室传导阻滞占4.6。
2、心力衰竭
有报道显示35~50患者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表现,心功能多在Ⅱ~Ⅲ级之间。另一项研究表明,62.5的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其中绝大多数为左心衰,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年病死率达15。
3、主动脉瓣闭锁不全
由于瓣膜的钙化、僵硬、变形,最终导致瓣膜闭锁不全或狭窄。有报道显示,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中,主动脉瓣钙化者占69.2,合并主动脉闭锁不全者占37.2。
4、主动脉瓣狭窄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65岁以上老年中,主动脉瓣钙化引起狭窄的占2~9,75岁以上老年中轻中度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者占5,重度狭窄者占3。随着年龄的增加,平均每年主动脉瓣口面积会减少0.1cm2。
5、心脏性猝死
是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最严重的并发症,由于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可引起致命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瓣膜狭窄与闭锁不全,因此猝死的发生并不少见,据报道约有20~25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易发生猝死。
6、感染性心内膜炎
由于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检出率不断增高,由本病引起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率较以往有所增加,有报道为15。
7、神经系统并发症
有资料显示,一旦二尖瓣环钙化,则心源性栓塞性卒中的危险性增加2~4倍。国内的一项研究证实二尖瓣钙化并发脑梗死者占26.8,说明二尖瓣钙化是血栓形成的基础。
心脏瓣膜病的发生原因
造成瓣膜病变的原因
风湿性病变、退行性病变、缺血性病变以及细菌感染和先天性病变,甚至外伤引起。当人们在登楼梯或其他一般体力活动时感到气促,甚至胸闷、心悸,体检时心脏有杂音,提示可能患有心脏瓣膜病变,此时应该去医院心脏专科检查, 医生通过听诊和心脏彩色超声检查来确定是否存在心脏瓣膜病变。
心脏瓣膜病的治疗方法
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目的,一是对病因治疗,如有风湿活动需抗风湿治疗;二是对伴发的一些症状进行辅助治疗,如有心功能不全时服用强心、利尿药改善心功能,合并房颤时给一些减慢心率的药物和抗凝治疗防止脑栓塞等。由于心脏瓣膜病变是不可逆转的,一旦出现只会渐进性加重。因此,手术治疗是唯一最有效的手段。当确诊为心脏瓣膜病变,伴有心脏扩大,活动后心慌、气短(心衰表现)时或新出现心律失常时,应该尽快进行手术。手术的目的是恢复瓣膜的生理功能:足够通畅的血流和血流的单向流动。
心脏瓣膜病的西医治疗方法
心脏瓣膜病的治疗原则
就治疗而言,心脏瓣膜病多先以内科方式初步治疗,当内科保守治疗无法满意纠正血流动力学时,应进一步采取介入或外科干预治疗。
轻症心脏瓣膜病患者
心脏瓣膜病症状较轻的患者应在日常生活尽量避免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一旦出现心功能不全表现应积极就诊,遵从医嘱对症处理。如同时合并上呼吸道感染、风湿热或感染性心内膜炎者,需注意同时对症治疗。而由瓣膜疾病所导致的房颤、外周血管栓塞等常见并发症,也应在医师指导下予以对症治疗。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
部分患者病变严重,最终需要通过介入方式或外科瓣膜修复/置换手术途经来解决瓣膜问题。
无症状心脏瓣膜病患者
对于某些患者虽然存在瓣膜病变,但无任何临床表现或不适,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放松警惕,无需任何干预甚至忽略诊治。仍建议积极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及瓣膜病变情况,给予必要对症处理,甚至需要尽早外科手术。即使目前暂时无需干预,也应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保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合理膳食,避免刺激性饮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避免情绪频繁过度波动。另外,按时随访、定期复查,了解疾病进展并遵从合理化治疗。
心脏瓣膜性治疗方法
心脏瓣膜病的治疗
心脏瓣膜病的治疗包括药物等内科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
1、 内科治疗
对于出现钠水潴留等心力衰竭表现者应用利尿剂,对于出现快速房颤者应用地高辛、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等控制心室率,对于有血栓危险和并发症者应用华发林等抗凝治疗。同时强调避免劳累和情绪激动、适当限制钠水摄入、预防感染等诱发心力衰竭的因素。
2、 外科手术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或瓣膜成形等手术治疗是心脏瓣膜病的根治方法,对于已经出现心力衰竭症状的心脏瓣膜病患者,应积极评价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争取手术治疗的机会。
3、 介入治疗
主要是对狭窄瓣膜的球囊扩张术,对于重度单纯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和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者,若瓣膜钙化不明显,可以选择经皮瓣球囊扩张术,可以达到扩大瓣口面积、减轻瓣膜狭窄、改善血流动力学和临床症状的目的。
心脏瓣膜病常见治疗方法
心脏瓣膜病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但是多数的人对于这一疾病的认识不是很深。那么这一疾病的常见治疗方法是什么呢?下面给大家介绍心脏瓣膜病常见治疗方法,供大家参考。
胸腔镜下心脏换瓣手术
胸腔镜下治疗瓣膜病是一种全新的微创心脏外科手术,也是有效治疗心脏瓣膜病的方法之一,越来越多的应用在临床上,该方法治疗瓣膜病成功率较高,受到了治愈的一致好评。最大的优越性是微创,即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减少手术创伤,采用该方法治疗瓣膜病,只需在患者胸部开三个小孔,不用开胸,术后疼痛轻,出血少,恢复时间短,术后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
程云阁主任指出,经皮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治疗瓣膜病,在一定程度上给主动脉瓣狭窄病人带来了新的希望。但是,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后会在数年后再次出现二尖瓣狭窄,必须对患者再次进行二次手术治疗。
小切口手术
小切口手术治疗心脏瓣膜病,需要对患者进行开胸手术,这种方法对患者创伤大,术后恢复慢,而且还很容易复发。
胸腔镜下心脏手术与传统心脏手术的区别
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下手术治疗瓣膜病有着较大的明显优势,传统开胸手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大,而且术后会遗留手术伤疤,术后护理不好还较容易复发,进一步的加重病情;胸腔镜手术将会解决患者的这些问题,不会给患者留下外在的疤痕,避免了外在伤痕对心理造成的影响,符合患者的美观要求。
心脏瓣膜病的发生原因
生活中有许多不同的心血管疾病,而心脏瓣膜病就是其中比较严重的一种。那么那些原因导致了这一疾病的发生呢?下面给大家介绍心脏瓣膜病的发生原因,供大家参考。
心脏就像人体的发动机,它的每次跳动(收缩与舒张)即向主动脉射血,将新鲜血液源源不断提供给全身各脏器;也将静脉血回收入心,经肺氧合为新鲜血液。心脏能如此完美地完成这一功能,是心脏内的四个神奇的瓣膜起了关键作用。
这四个瓣膜分别叫做主动脉瓣、肺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每个瓣膜由2~3个瓣叶组成,瓣叶正常时是菲薄、光滑的、富有弹性的。它们的开放与关闭起着单向阀门作用,使血液只能从一个方向流向另一个方面而不倒流,同时它们的口径又能保持一定的血流量。
由于先天性或后天性的原因造成的心脏瓣膜畸形或变形而引起机械性血流障碍为主的病变称作心脏瓣膜病。当瓣膜出现病变时发生两种情况:一是瓣膜口出现狭窄,相当于门开不全,血流在心内受阻,流通不畅;二是瓣膜关闭不全,就相当于门关不拢,使得心脏收缩时血流会向前、后两个方向流动。这两种情况的出现,均会造成心脏负担过重,机体供血不足,肺部淤血,久而久之导致心脏衰竭和一系列的机体损害,危及生命。
造成瓣膜病变的原因
风湿性病变、退行性病变、缺血性病变以及细菌感染和先天性病变,甚至外伤引起。当人们在登楼梯或其他一般体力活动时感到气促,甚至胸闷、心悸,体检时心脏有杂音,提示可能患有心脏瓣膜病变,此时应该去医院心脏专科检查, 医生通过听诊和心脏彩色超声检查来确定是否存在心脏瓣膜病变。
心脏瓣膜病的治疗方法
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目的,一是对病因治疗,如有风湿活动需抗风湿治疗;二是对伴发的一些症状进行辅助治疗,如有心功能不全时服用强心、利尿药改善心功能,合并房颤时给一些减慢心率的药物和抗凝治疗防止脑栓塞等。由于心脏瓣膜病变是不可逆转的,一旦出现只会渐进性加重。因此,手术治疗是唯一最有效的手段。当确诊为心脏瓣膜病变,伴有心脏扩大,活动后心慌、气短(心衰表现)时或新出现心律失常时,应该尽快进行手术。手术的目的是恢复瓣膜的生理功能:足够通畅的血流和血流的单向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