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的症状
伤寒的症状
一、典型伤寒
发病初期会出现低热、周身不适、头痛、咽痛、咳嗽、恶心、食欲不振等症状。体温呈梯形上升,一周左右升至39--40℃。
由于持续2-3周的39-40℃的高热,病人极度虚弱,神情淡漠,反应迟钝。伤寒感冒的症状还可出现昏睡、精神错乱,腹痛、腹泻、便血、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等表现。而对于高热的病人并不是脉搏加快反而是脉搏缓慢的情况,这种情况是伤寒病人特征性的表现,据统计约有30-40%患者出现相对缓脉。部分病人还会在前胸和上腹部出现2-5mm大小、红色的玫瑰疹,数目常不到20个,2-4天后消退,但可再发。
一般在发病的第3周,出现体温下降,则病情开始改善。第4周后体温渐恢复正常,症状和体征也随之消失,但全身状况的恢复约需1个月左右。
二、不典型伤寒
对于轻型伤寒,不仅病程短,一般1—伤寒感冒的症状2周就可痊愈,发病时症状也较轻,多不出现相对缓脉、肝脾肿大、玫瑰疹等特征性表现,此种情况多发生于曾预防接种者有部分免疫力的人及小孩;有些病人病情轻微,仍能坚持日常工作,往往因突发肠出血、肠穿孔时才发现患有伤寒;有些病人只出现长期发热,可持续数月,但却无明显腹痛、腹泻、肝脾肿大、脉缓的症状。
此种情况多发生于免疫功能较低的人;重症患者则急骤高热、寒战、脉快、血压下降、精神错乱、昏迷、全身出血等。如不及时抢救则可能出现生命危险。
斑疹伤寒的症状体征
(一)潜伏期
流行性斑疹伤寒一般潜伏期为10~14天。如果感染量大,发病时间可提前。前驱症状不明显,有的只有低热、头痛和疲倦等。地方性斑疹伤寒潜伏期一般5~15天。
(二)症状和体征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的症状和体征主要为四项,即发热、头痛、皮疹和淋巴结肿大。
(三)物理检查
最常见的体征为脾肿大。
(四)并发症
中耳炎、腮腺炎、细菌性肺炎是常见的并发症,有的可出现阴囊、阴茎、阴唇肿胀和坏疽。有时可出现神经刺激症状,有的昏迷、迟钝、呆傻,有的兴奋。
患了伤寒、副伤寒有哪些表现
伤寒、副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和副伤寒甲杆菌、副伤寒乙杆菌、副伤寒丙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我国法定为乙类传染病。伤寒、副伤寒细菌经口进人肠腔,侵入肠壁淋巴进人淋巴系统,再进人血流引起菌血症、出血、坏死并形成溃疡。伤寒潜伏期为1~ 2周,发病缓慢,体温上升,有持续性高热、无力、皮疹、肝脾肿大,中性颗粒细胞减少等中毒症状,典型病例可出现玫瑰瘆,病程为3 ~ 4周,有的病愈后继续排菌3周~3个月,主要合并症为肠出血与肠穿孔。副伤寒与伤寒临床不易区别,副伤寒症状较轻,病程短,1~ 3周即愈。丙型副伤寒可引起食物中毒,病后均可获得较强的细胞免疫。
宫寒症状表现
1.发胖
宫寒者的另一表现是浑身发胖,并伴有气短乏力、失眠多梦、月经过少、不排卵等症状。子宫热量不足,为了维护自身的生理机能,脂肪就充当起“护宫使者”,子宫越冷身体就越需要囤积脂肪,从而引起发胖。
2.月经异常
经前小腹有坠胀感,并出现白带增多、腰酸或痛、两乳胀痛等现象,少数有反胃、作呕反应;行经腹痛,小腹发凉,月经色黑有血块,个别女性痛经达到难以忍受之程度。
阳虚厥逆怎么调理
阳虚的症状:胃寒、面色苍白、四肢厥逆、浮肿、泄泻等,调理阳虚体质,对于有四肢厥逆,寒症较为明显的患者,最好是先就医辩证治疗,如服用四逆汤,是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常用的方子,主要药材为甘草、干姜、附子,都是温中散寒的,可以改善内寒体质,不过附子有小毒,普通人群不能随便用这个方子,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阳虚人群在居住环境注意避免潮湿阴冷,以干燥通风温暖为宜;应尽量避免生冷寒凉食物,适食辛温食物,如吃一些洋葱、茴香可辛温发散、温中暖胃,常吃羊肉可补阳驱寒、增强抵抗力等,同时还要加强体育锻炼,通过运动来温振机体的阳气。
脾胃虚寒症状诊断
诊断:
脾胃虚寒,脾气亏虚,运化功能低下,气血化生乏源所表现的腹胀,便溏,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等症状。中焦阳气虚衰,阴寒内生,运化功能障碍所表现的腹部疼痛,喜温喜按,泻下清稀,四肢不温和脾气虚的症状。
鉴别:
脾气虚证:“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饮食不节,饥饱不调,或思虑劳倦,则易损伤脾气,诚如《内外伤辨惑论》所云:“苟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则脾胃乃伤; 喜、怒、忧、恐、劳役过度,而损耗元气。”或年老体弱,脏气虚衰,或慢性疾患,消耗脾气,均可导致脾气不足证。故《外科正宗》说:“善养生者,节饮食,调寒暑,戒喜怒,省劳役,此则不损其脾胃也,如不然,则精神气血由此而日亏,脏腑经络由此而日损,肌肉形体由此而日削,所谓调理一失,百病生焉。”
脾阳虚证:可在脾气亏虚的基础上,由气虚导致阳虚,而形成脾阳虚证。故亦可具有脾气虚证的病因。若饮食生冷,损伤脾阳,寒从中生,形成中焦虚寒证,此即《医方论》所云:“人非脾胃无以养生,饮食不节病即随之……多食生冷则寒生……”或元阳不足,命门火衰,脾失温煦,则运化不及。因此,《医贯》谓:“饮食入胃,犹水谷在釜中,非火不热,脾能化食,全借少阳相火之无形者,在下焦蒸腐,始能运化。”《张聿青医案》论曰:“脾胃之磨化,尤赖肾中一点真阳之蒸变,炉薪不熄,釜方成。”均道出了脾之健运,有赖于阳气的温煦和推动。
伤寒病症状有哪些
1初期:病程第一周。多数起病缓慢,发热,体温呈现阶梯样上升,5~7日高达39~40℃,发热前可有畏寒,少有寒战,出汗不多。常伴有全身不适、乏力、食欲不振、腹部不适等,病情逐渐加重。
2极期:病程第2~3周。出现伤寒特有的症状和体征。持续高热;心血管系统症状:相对缓脉和重脉;神经系统症状:可出现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听力减退,重症患者可有谵妄,昏迷;玫瑰疹:于病程第6天胸腹部皮肤可见压之退色的淡红色斑丘疹,一般在10个以下,分批出现,2~4日内消退。
3缓解期:病程第3~4周,体温逐渐下降,症状渐减轻,食欲好转,腹胀消失,肝脾回缩。本期可出现肠穿孔、肠出血等并发症。
4恢复期:病程第5周,体温正常,症状消失,食欲恢复,一般在一个月左右完全康复,但在体弱或原有慢性疾患者,其病程往往延长。
这些宫寒症状你有吗
看看你是否患有宫寒症?
①经常气色很差精力不济?
②痛经,小腹部有冰冷的感觉?
③白带多且清稀,闻起来有股腥味?
④经期不是提前就是错后,而且量少、颜色偏暗?
⑤照镜子,发现自己的舌苔白且水滑?
⑥怕冷,经常腰膝酸冷、手脚冰凉?
⑦面色黯黑或苍白无华?
⑧性趣不高,备孕好久没动静?
你是否有以上症状中的大多数?如果是,那么你很可能属于“宫寒女”。
教你五招不做“冷女人”
1、早餐一定要吃温热食物
1天3餐当中,早餐是最需要注意的。早上的体温是1天中最低温的,因此需要藉由摄取温热食物来提高体温。
2、用餐时先喝热汤
有句民谚,饭前喝汤,胜似药方,点明了汤与饭两种食品的先后。吃饭前先喝几口汤,等于给消化道加了点“润滑剂”,使后来的食物顺利下咽,防止干硬食品刺激胃肠黏膜,从而有益于胃肠对食物的消化与养分的吸收,并能在某种程度上减少食管炎、胃炎等疾病的发生。
请问一下伤寒是什么症状
你好,伤寒的主要表现首先出现持续性高热不退,然后在腹部和胸部可以看到有红色皮疹,也叫玫瑰疹,腹泻伴有血便,一般医生用手触摸多数会伴有肝脾肿大等表现。还有就是体温增高,但是脉搏不快反而下降,正常的情况下发热会使脉搏增快的,而伤寒的时候体温虽然增高,但是脉搏不快,这个叫做相对缓脉,也就是说如果出现了这些症状,那么就可以初步确定是伤寒了,出现了这些症状,就要注意,赶紧让大夫给你看看,然后确定治疗方案, 指导意见: 建议多吃流食,多喝水,避免食用刺激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和生硬的食物,治疗主要是应用喹诺酮一类的药物或三代头孢一类的药物治疗都可以的,避免延误病情等,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带来帮助 医生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