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偏食宝宝
如何应对偏食宝宝
儿童期的饮食是一生口味形成的基础,小时候挑食的孩子很可能会把这个坏习惯持续一生,影响他们的终生健康。拒绝很多富含营养素的新鲜食品,钟爱高脂肪高糖的食品,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儿童营养不平衡,身体瘦弱或虚胖。
可是,宝宝怎么会挑食的呢?怎样才能改变他们的习惯呢?
宝宝偏食的7个理由
1、因提前吃了香甜食物而产生口味偏好
这是最常见的一个幼儿挑食原因。宝宝的味蕾敏感度远远超过成年人,他们即便从成年人感觉淡而无味的母乳中,也能喝出香甜的滋味来。实际上,过多的盐对婴幼儿未成熟的肾脏具有毒害作用,味精鸡精之类调味品也会干扰婴幼儿的氨基酸平衡,糖对营养平衡也是有害无益的。
所以,一岁以内的宝宝,无需给任何盐和糖,直接吃食物的清淡原味就可以了。如果不给人工调味食物,连甜味的果汁也稀释到淡甜再喂孩子吃,那么孩子会非常喜欢胡萝卜泥和蒸南瓜的淡淡甜味,喜欢玉米糊和糙米粥的清香,喜欢鸡肉糜和鸭肝泥的鲜美。父母应当从6个月起,循序渐进地给宝宝尝试各种各样的清淡天然食物,培养孩子自然而然地接受各种食物的原味。
但是,很多家长不明白这个道理,而是把宝宝当成宠物一样取悦,给孩子吃各种自己觉得好吃的加工食品,而且认为小孩子天生就该吃甜食,做食品的时候故意加入白糖,给孩子吃含有各种添加剂、糖、香精、增味剂的加工食品。这些食物连大人都觉得味浓,对孩子更是一种极大的味觉刺激。而孩子一旦习惯这样的味道,往往就会追求甜鲜香浓等味觉刺激,不肯再接受天然食物的味道。
2、受环境影响对食物产生口味偏好
孩子偏食另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周围环境的影响。周围人对食品的各种议论,都会无意间被孩子听到,对食物产生各种看法。
比如说,孩子没有鉴别力,还特别容易受同龄人的影响,所以电视上各种零食的有趣广告,孩子很容易全盘接受,因为电视里的小朋友们都吃这种食品。又比如,父母亲友都认为牛肉是至上的美食,孩子就不太可能对牛肉产生反感,相反他会以吃这种食品为荣。父母自己就不喜欢吃青菜,孩子也容易对青菜感情疏远。如果父母亲友当中有偏食现象,而且这种行为得到了别人的认可和宽容,那么宝宝就会认为挑食偏食理所当然,甚至觉得这是表现自己与众不同、获得更多关注的一种方式。最不可思议的是,有些父母甚至在孩子面前鄙视那些不挑食的人,认为“什么都吃,真低级”,孩子自然就会认为,挑食才说明自己高贵,自己受宠。
3、因食物味道过浓而产生反感
前面说到,与成年人相比,儿童的味觉更为灵敏,这也意味着对食物的特殊气味和味道更为敏感。一些成年人认为“好吃”的浓味食品,幼年的孩子可能感觉刺激过度强烈,从而本能地产生拒绝。蒜苗、芹菜、香菜、青椒之类味道独特的食物遭到反感的主要原因可能就在这里。
因此,在儿童上学之前,特别是1~3岁的幼儿期,应当为他们准备味道淡于成年人的饭菜,也不必强求他们马上接受一些具有刺激性气味的食品。只要家里常备这些食物,大人们正常进食这些食物,那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耳濡目染,早晚会慢慢地接受它们。
4、因烹调不当产生反感
如今很多父母烹调水平往往不尽如人意,不擅长烹调很多食材,也难怪孩子不爱吃。比如说,好好的青菜,做得口感塞牙,味道奇怪,宝宝觉得别扭也不难理解。有的孩子觉得家里做的某种菜不好吃,一直拒绝食用,但某日在别人家里或餐馆里,吃到这种食物的另一种做法,很可能就会欣然接受。一位妈妈曾经告诉我,她的宝宝以前不肯吃她炒的蒜蓉小白菜,但换了鸡汤煮小白菜的方式,宝宝突然爱吃了。我一听就明白,她把小白菜炒老了,菜梗太韧性,而且蒜的味道宝宝也不喜欢。鸡汤煮的方法能让菜变软,有鲜味,没蒜味,所以宝宝就接受小白菜了。
因此,父母不必因为孩子拒绝吃某种菜,就断定孩子讨厌这种食材,要把“这道菜不好吃”和“这种食物不喜欢吃”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自己努力提高烹调水平,尝试一种食材的多种烹调方式。不如这么说:“宝贝,今天妈妈可能做得不太好吃,明天妈妈换个做法你再尝尝,好不好?”
5、食物不符合幼儿的兴趣
同时还要考虑到,宝宝的触觉和视觉也十分敏锐。他们喜欢那些漂亮而小巧的食物,对于形状过大、过粗、色泽暗淡的东西缺乏兴趣。如果宝贝觉得吃起来太费劲,根本吃不完,就会产生畏难情绪。一些儿童食品的生产商正是抓住了孩子的这些特点,让孩子们对一些小零食“爱不释手”。
所以,给孩子做食品,应当做得小巧一点,可爱一点,能用手抓,或者一口能吃进去。很多聪明的妈妈把孩子的餐盘做得富有情趣,把鸡蛋做成太阳,把青菜做成小草,把胡萝卜切成花朵,让吃饭的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就比较容易让孩子吃得津津有味。
6、因情绪因素而产生好恶
孩子也可能会因为一些不好的情绪而反感某些食品。如果在饭桌上,孩子因为不吃某种食品而遭到训斥,很可能会使他们对这种食品产生反感;而如果父母用某种食品作为奖励,很可能会让他们更加喜爱这种食品。电视上、电影中的人物吃某些食品,也有可能激起孩子对这种食物的兴趣,比如有大力水手吃菠菜情节的动画片,让千万小朋友也欣然接受了菠菜。所以,尽量不要把食物与某种负面情绪相联系,而是要多表扬宝宝爱吃多种食物的优点,让宝宝体会到食物带来的正能量。
7、因吃了不舒服而反感
在少数情况下,宝宝吃了某种食物确实感觉口腔或胃肠不舒服,他或她就本能地表示反感。所以,父母不必强迫孩子吃某种东西,而要密切观察孩子的反应。特别是可能发生过敏的食物,或者可能造成黏膜损伤的食物,都要格外留心观察。等到孩子身体强壮一些,年龄长大一些,还有很多机会来接受原来不能接受的食物。
偏食的5大危害
营养失衡:宝宝需要的所有营养就像一块跷跷板,只有多样化的食物均衡,才能让营养跷跷板保持平衡,确保宝宝健康快速的生长发育。鱼、肉、蛋、奶、蔬菜、水果、谷类中的营养各有侧重,只有每天吃足这7类食物才能保障宝宝获得充足、均衡的营养。但调查显示,偏食宝宝这7类食物吃得少,更有些宝宝不爱吃其中的2-3种,他们的营养跷跷板当然会出现失衡状况。另外,偏食宝宝往往边吃边玩,吃一顿饭常常超过一小时,不仅影响营养的摄入,甚至会造成胃肠道功能紊乱。
体重不达标:偏食宝宝营养摄入不足,生长发育容易出问题。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摄入不足,体重偏轻,长高速度也减慢。研究发现,偏食宝宝的低体重发生率是饮食正常宝宝的2倍。
影响智力发育:研究发现,正常宝宝的智力发育指数要比偏食宝宝高14分,偏食宝宝还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抵抗力差易生病:由于饮食不均衡,偏食宝宝不能很好地从食物中获取营养来提高免疫力,因而更容易生病,经常会感冒发烧。另外,偏食宝宝也容易患贫血、佝偻病等营养缺乏相关的疾病。
出现极端性格:妈妈们可能不知道,各类食物在宝宝的性格发展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营养不平衡很可能促使宝宝形成极端性格。研究表明,幼儿时期营养不良的宝宝与营养良好的宝宝比较,更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此外,家长经常用威胁、责骂等方法逼迫宝宝吃东西,这样不仅不能纠正宝宝偏食,还会使宝宝产生逆反心理,长此以往使亲子关系变得紧张。
儿童偏食会有的危害
营养失衡:宝宝需要的所有营养就像一块跷跷板,只有多样化的食物均衡,才能让营养跷跷板保持平衡,确保宝宝健康快速的生长发育。
鱼、肉、蛋、奶、蔬菜、水果、谷类中的营养各有侧重,只有每天吃足这7类食物才能保障宝宝获得充足、均衡的营养。但调查显示,偏食宝宝这7类食物吃得少,更有些宝宝不爱吃其中的2-3种,他们的营养跷跷板当然会出现失衡状况。
另外,偏食宝宝往往边吃边玩,吃一顿饭常常超过一小时,不仅影响营养的摄入,甚至会造成胃肠道功能紊乱。
体重不达标:偏食宝宝营养摄入不足,生长发育容易出问题。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摄入不足,体重偏轻,长高速度也减慢。研究发现,偏食宝宝的低体重发生率是饮食正常宝宝的2倍。
影响智力发育:研究发现,正常宝宝的智力发育指数要比偏食宝宝高14分,偏食宝宝还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抵抗力差易生病:由于饮食不均衡,偏食宝宝不能很好地从食物中获取营养来提高免疫力,因而更容易生病,经常会感冒发烧。另外,偏食宝宝也容易患贫血、佝偻病等营养缺乏相关的疾病。
出现极端性格:妈妈们可能不知道,各类食物在宝宝的性格发展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营养不平衡很可能促使宝宝形成极端性格。研究表明,幼儿时期营养不良的宝宝与营养良好的宝宝比较,更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此外,家长经常用威胁、责骂等方法逼迫宝宝吃东西,这样不仅不能纠正宝宝偏食,还会使宝宝产生逆反心理,长此以往使亲子关系变得紧张。
应对宝宝偏食的小偏方
1)巧花心思,多变花样
宝宝拒绝吃某种食物时,不要强迫,多花些心思,变个花样,换种做法,没准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妈妈吃得香宝宝不挑食
宝宝们的饮食习惯很大程度上受妈妈口味的影响,所以妈妈们千万不要随意对某种食物妄加评论,更不能只根据自己的喜好制定食谱,应尽可能地保证一日三餐的品种多样及营养均衡,并要以身作则,为宝宝树立一个不挑食的好榜样。
3)控制零食供给量及时间
要严格控制宝宝的零食供给量及时间,尤其不要让他们在饭前吃过多高糖分、高热量的食物或饮料;另外,妈妈们还要鼓励宝宝多参加体育锻炼,动得多食欲好。
4)自己动手吃得香
准备饭菜时,妈妈们不妨让宝宝来帮厨,买菜、洗菜、择菜,自己动手做的饭菜宝宝吃起来会格外有胃口,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宝宝使用刀具或接近火源,以免发生危险。
5)“故事+游戏”让宝宝爱上吃饭
通过故事中的内容,让宝宝跟着故事中主人公学习,然后让宝宝爱上吃饭。
6)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要注意培养宝宝良好的生活习惯,吃饭的时候要专心,切忌边玩边吃或边看电视边吃饭。用餐时,全家人都要围坐在餐桌前,其乐融融,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用餐氛围,让宝宝学会享受每一餐。
7)科学添加辅食
6~12个月是宝宝们的味觉发育期,妈妈们要抓住这段最佳时机及时且科学地为他们添加辅食。辅食的添加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食物的品种由少到多,味道由轻到重,且尽量不要让宝宝过早接触甜食。
8)了解宝宝的饮食特征
3岁以前的宝宝饮食较无规律,昨天吃得多些,今天吃得少些,属正常现象,妈妈们不必过于担心;另外,宝宝的口味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今天拒绝的食物,没准两天后就会接受,所以妈妈们不要轻言放弃”,持之以恒改掉宝宝挑食的毛病。
小孩偏食的危害
营养失衡伤不起!
我们都知道营养摄取各有侧重,只有每天吃足身体多需的各种膳食营养才能保障宝宝获得充足、均衡的营养,支持宝宝的生长发育。调查显示,偏食宝宝对于某种营养吃得少,营养容易会出现失衡状况。
另外,偏食宝宝往往边吃边玩、不仅吃得慢、而且吃得少,影响了营养的摄入;而吃饭不定时,还会影响胃口和食欲,甚至造成胃肠道功能紊乱,导致食物的消化及营养的吸收障碍。
头脑发育跟不上你造吗!
研究还发现,正常宝宝的智力发育指数要比偏食宝宝高14分,偏食宝宝还容易注意力不集中,这可能与缺乏某些膳食营养有很大关系:
抵抗力差,整个人病怏怏!
偏食宝宝不能很好地从饮食中获取营养来提高免疫力。比方说,不吃肉容易缺锌,不吃蔬菜、水果容易缺维生素C,宝宝就很容易生病。另外,偏食宝宝更容易患贫血、佝偻病等营养缺乏相关的疾病。
脾气怪怪,逆反心理真折腾!
各类食物在宝宝的性格发展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日本的研究发现,宝宝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并且不爱吃绿色/黄素蔬菜和水果,性格会过分内向。
宝宝挑食的危害
1.营养失衡
宝宝需要的所有营养就像一块跷跷板,只有多样化的食物均衡,才能让营养跷跷板保持平衡,确保宝宝健康快速的生长发育。鱼、肉、蛋、奶、蔬菜、水果、谷类中的营养各有侧重,只有每天吃足这7类食物才能保障宝宝获得充足、均衡的营养。但调查显示,偏食宝宝这7类食物吃得少,更有些宝宝不爱吃其中的2-3种,他们的营养跷跷板当然会出现失衡状况。
2.肠胃功能不良
偏食宝宝往往边吃边玩,吃一顿饭常常超过一小时,不仅影响营养的摄入,甚至会造成胃肠道功能紊乱。
3.体重不达标
偏食宝宝营养摄入不足,生长发育容易出问题。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摄入不足,体重偏轻,长高速度也减慢。研究发现,偏食宝宝的低体重发生率是饮食正常宝宝的2倍。
4.影响智力发育
研究发现,正常宝宝的智力发育指数要比偏食宝宝高14分,偏食宝宝还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宝宝偏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如何应对偏食宝宝
可是,宝宝怎么会挑食的呢?怎样才能改变他们的习惯呢?
1因提前吃了香甜食物而产生口味偏好
这是最常见的一个幼儿挑食原因。宝宝的味蕾敏感度远远超过成年人,他们即便从成年人感觉淡而无味的母乳中,也能喝出香甜的滋味来。实际上,过多的盐对婴幼儿未成熟的肾脏具有毒害作用,味精鸡精之类调味品也会干扰婴幼儿的氨基酸平衡,糖对营养平衡也是有害无益的。
所以,一岁以内的宝宝,无需给任何盐和糖,直接吃食物的清淡原味就可以了。如果不给人工调味食物,连甜味的果汁也稀释到淡甜再喂孩子吃,那么孩子会非常喜欢胡萝卜泥和蒸南瓜的淡淡甜味,喜欢玉米糊和糙米粥的清香,喜欢鸡肉糜和鸭肝泥的鲜美。父母应当从6个月起,循序渐进地给宝宝尝试各种各样的清淡天然食物,培养孩子自然而然地接受各种食物的原味。
但是,很多家长不明白这个道理,而是把宝宝当成宠物一样取悦,给孩子吃各种自己觉得好吃的加工食品,而且认为小孩子天生就该吃甜食,做食品的时候故意加入白糖,给孩子吃含有各种添加剂、糖、香精、增味剂的加工食品。这些食物连大人都觉得味浓,对孩子更是一种极大的味觉刺激。而孩子一旦习惯这样的味道,往往就会追求甜鲜香浓等味觉刺激,不肯再接受天然食物的味道。
2受环境影响对食物产生口味偏好
孩子偏食另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周围环境的影响。周围人对食品的各种议论,都会无意间被孩子听到,对食物产生各种看法。
比如说,孩子没有鉴别力,还特别容易受同龄人的影响,所以电视上各种零食的有趣广告,孩子很容易全盘接受,因为电视里的小朋友们都吃这种食品。又比如,父母亲友都认为牛肉是至上的美食,孩子就不太可能对牛肉产生反感,相反他会以吃这种食品为荣。父母自己就不喜欢吃青菜,孩子也容易对青菜感情疏远。如果父母亲友当中有偏食现象,而且这种行为得到了别人的认可和宽容,那么宝宝就会认为挑食偏食理所当然,甚至觉得这是表现自己与众不同、获得更多关注的一种方式。最不可思议的是,有些父母甚至在孩子面前鄙视那些不挑食的人,认为“什么都吃,真低级”,孩子自然就会认为,挑食才说明自己高贵,自己受宠。
3因食物味道过浓而产生反感
前面说到,与成年人相比,儿童的味觉更为灵敏,这也意味着对食物的特殊气味和味道更为敏感。一些成年人认为“好吃”的浓味食品,幼年的孩子可能感觉刺激过度强烈,从而本能地产生拒绝。蒜苗、芹菜、香菜、青椒之类味道独特的食物遭到反感的主要原因可能就在这里。
因此,在儿童上学之前,特别是1~3岁的幼儿期,应当为他们准备味道淡于成年人的饭菜,也不必强求他们马上接受一些具有刺激性气味的食品。只要家里常备这些食物,大人们正常进食这些食物,那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耳濡目染,早晚会慢慢地接受它们。
4因烹调不当产生反感
如今很多父母烹调水平往往不尽如人意,不擅长烹调很多食材,也难怪孩子不爱吃。比如说,好好的青菜,做得口感塞牙,味道奇怪,宝宝觉得别扭也不难理解。有的孩子觉得家里做的某种菜不好吃,一直拒绝食用,但某日在别人家里或餐馆里,吃到这种食物的另一种做法,很可能就会欣然接受。一位妈妈曾经告诉我,她的宝宝以前不肯吃她炒的蒜蓉小白菜,但换了鸡汤煮小白菜的方式,宝宝突然爱吃了。我一听就明白,她把小白菜炒老了,菜梗太韧性,而且蒜的味道宝宝也不喜欢。鸡汤煮的方法能让菜变软,有鲜味,没蒜味,所以宝宝就接受小白菜了。
因此,父母不必因为孩子拒绝吃某种菜,就断定孩子讨厌这种食材,要把“这道菜不好吃”和“这种食物不喜欢吃”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自己努力提高烹调水平,尝试一种食材的多种烹调方式。不如这么说:“宝贝,今天妈妈可能做得不太好吃,明天妈妈换个做法你再尝尝,好不好?”
5食物不符合幼儿的兴趣
同时还要考虑到,宝宝的触觉和视觉也十分敏锐。他们喜欢那些漂亮而小巧的食物,对于形状过大、过粗、色泽暗淡的东西缺乏兴趣。如果宝贝觉得吃起来太费劲,根本吃不完,就会产生畏难情绪。一些儿童食品的生产商正是抓住了孩子的这些特点,让孩子们对一些小零食“爱不释手”。
所以,给孩子做食品,应当做得小巧一点,可爱一点,能用手抓,或者一口能吃进去。很多聪明的妈妈把孩子的餐盘做得富有情趣,把鸡蛋做成太阳,把青菜做成小草,把胡萝卜切成花朵,让吃饭的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就比较容易让孩子吃得津津有味。
6因情绪因素而产生好恶
孩子也可能会因为一些不好的情绪而反感某些食品。如果在饭桌上,孩子因为不吃某种食品而遭到训斥,很可能会使他们对这种食品产生反感;而如果父母用某种食品作为奖励,很可能会让他们更加喜爱这种食品。电视上、电影中的人物吃某些食品,也有可能激起孩子对这种食物的兴趣,比如有大力水手吃菠菜情节的动画片,让千万小朋友也欣然接受了菠菜。所以,尽量不要把食物与某种负面情绪相联系,而是要多表扬宝宝爱吃多种食物的优点,让宝宝体会到食物带来的正能量。
7因吃了不舒服而反感
在少数情况下,宝宝吃了某种食物确实感觉口腔或胃肠不舒服,他或她就本能地表示反感。所以,父母不必强迫孩子吃某种东西,而要密切观察孩子的反应。特别是可能发生过敏的食物,或者可能造成黏膜损伤的食物,都要格外留心观察。等到孩子身体强壮一些,年龄长大一些,还有很多机会来接受原来不能接受的食物。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很多行为,都能从父母那里找到原因。每个人的饮食问题都受到家庭环境的强烈影响。因此,在指责宝贝偏食之前,爸爸和妈妈首先要问问自己下面这些问题:
*我从小有没有过偏食呢?
*为什么我小时候不爱吃某种食物?现在有没有改变?
*有没有在宝宝刚添加辅食时就给她/他吃有明显甜味、咸味、鲜味的东西?
*有没有纵容宝宝吃各种以味道吸引人的市售加工食品?
*有没有放任宝宝接触电视上的各种食品广告?
*有没有在宝宝的前面流露过对某种食品的特殊喜好?
*有没有在宝宝的面前评价过食物的好吃难吃?
*宝贝有偏食的倾向,是随他自由选择,还是严厉呵斥?
*宝贝不肯吃某些食物,是假装不知,还是经常提起?
*宝贝喜欢吃哪种食物,是不是经常提起,而且会用这种食物来博取他的欢心?
*有没有努力让宝宝亲近和熟悉各种天然食物?
*有没有努力提高自己的烹调技术把天然食物做得更好吃?
*有没有经常告诉宝宝吃各种天然食物对身体发育的好处?
要想让孩子不偏食、不挑食,最要紧的就是在家里形成一个好的饮食氛围。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父母自己有一种良好的饮食习惯和正确的饮食观念,并善于营造宽松的饮食环境。
1.给食品一个公平的地位
父母对食物的态度应当理性而公平,不挑食、不偏食。从不说什么食品高级,什么食品低等;也不说什么食品好吃,什么食品难吃。如果菜肴确实难吃,只能说是烹调不得当,而不能贬损这种食品本身。
2.经常讲解食物与健康的关系
从小教育孩子明白一个道理:健康的饮食能培养出健康的人,吃饭不注意,就很难长成身材漂亮、头脑聪明的人。把不挑食和宝贝所注重的目标结合起来,比如长高、有力气、变漂亮等等,并举合适的例子来证明不好好吃饭的害处,他就会比较容易接受这些道理。
3.让孩子参与食物的制作
如果让孩子对食物多一些了解,他们就会对食物产生心理认同,也能减少对很多食物的偏见。比如说,可以让孩子和大人去郊区看看菜地里的菜是怎么长出来的,和爸妈一起去超市买菜,帮助大人择菜洗菜,大一点儿的孩子还可以自己做凉拌菜,甚至让他们自己在家动手种菜苗、发豆芽……这些都会成为非常好的饮食教育。孩子也会爱上自己参与制作的这些食物。
4.避免他人偏食挑食的干扰
如果周围有很多小朋友或者成年人挑食偏食,父母可以用一种不赞成的态度来谈论这些事情,同时肯定自己家的宝贝不会这样做。别人家的小朋友贪吃垃圾食品,要用批评的态度指出,这些食物价值很低,让孩子吃它们是家庭饮食质量差的表现。同时,在孩子面前赞美自己家里优质的食材,独创的菜肴,自制的健康零食,让孩子以父母制作的家庭食物为荣。还可以举出那些饮食习惯较好的小朋友作为例子,赞扬他们的好习惯。
5.心平气和地对待孩子的挑食行为
如果孩子不吃某些食物,既不要大惊小怪、过分批评,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也不能纵容肯定,强化挑食行为。这种食品应当继续成为餐桌上的一部分,只是父母可以问一问:觉得这个菜有什么不好吃?然后承诺孩子下次会烹调得更好一些。不要提醒别人,孩子不吃某种食品,或者特别爱吃某种食品。如果父母和老人天天都挂在嘴上说“宝宝不爱吃这个”,结果就别指望宝宝会主动吃它。
6.改进家庭烹调方法
很多食物被拒绝,都是因为家庭的烹调方法不当。父母不妨学习烹调技艺,把食物切得小一点,适合孩子取食;把食物做得更美味,用更漂亮的食具盛放。只要食物味道柔和,样子可爱,孩子通常都会乐于接受。
7.帮孩子分析食品广告
儿童从众心理强,好奇心也强,最容易受到广告的影响。父母需要尽量让孩子避免接触垃圾食品的广告。如果不能避免,就要经常进行引导。让他们知道广告多的食物不等于是优质健康的食物,诱人的口感里面可能含有不利健康的东西。
8.对孩子的每一点进步给予鼓励
如果孩子接受了以前不吃的东西,或者放弃了某种特别喜爱的零食,或者在饮食上更加合理,父母可以适当给予精神奖励,或者其他非食品形式的鼓励,来激励他形成好的饮食习惯。让他感觉这种好的行为与长大、懂事、明智、有教养等好的个人评价联系在一起。
如果孩子实在不吃某些东西怎么办?
可以试试以下这些小办法:
*把这种食物制成馅料,包在其他食物中吃。
*把这种食物和其他食品搭配起来,作为配料不引人注目地吃。
*找到这种食品的替代物,能提供相同的营养价值。
*找来其他爱吃这些食物的小朋友,帮助孩子从心理上接受这种食品。
*让孩子最崇拜的人与他共进一餐,看到别人吃什么都香。
*找到孩子在口味上最喜欢的餐馆,点含有这类食品的菜肴。
实际上,宝宝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定型的,可改变的。他们今天所讨厌的东西,明天或许就能接受。如果父母引导得当,一次拒绝某种食物的经历并不会固定为对某种食物的反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就会接受越来越多的天然食材,享用它们的美味。
偏食宝宝的5大健康隐患
1)营养易失衡
鱼、肉、蛋、奶、蔬菜、水果、谷类中的营养各有侧重,只有每天吃足这7类膳食才能保障宝宝获得充足、均衡的营养,支持宝宝的生长发育。调查显示,偏食宝宝这7类食物吃得少1,更有些宝宝不爱吃其中的2-3种,营养容易会出现失衡状况。
另外,偏食宝宝往往边吃边玩、不仅吃得慢、而且吃得少,影响了营养的摄入;而吃饭不定时,还会影响胃口和食欲,甚至造成胃肠道功能紊乱,导致食物的消化及营养的吸收障碍。
另外,偏食宝宝往往边吃边玩,不仅吃的慢、吃的少,影响营养摄入;吃饭时间不定,则会影响胃口和食欲,甚至造成胃肠道功能紊乱,最终导致食物消化及营养吸收障碍。
2)容易长成 “小瘦猴”
研究发现,偏食宝宝的低体重发生率是其他宝宝的2倍。主食、肉或鱼、蛋、奶吃得少,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养摄入不足,一不小心就成了“小瘦猴”。
3)头脑发育跟不上
研究还发现,正常宝宝的智力发育指数要比偏食宝宝高14分,偏食宝宝还容易注意力不集中,这可能与缺乏某些膳食营养有很大关系。
4)抵抗力差病怏怏
偏食宝宝不能很好地从饮食中获取营养来提高免疫力。比方说,不吃肉容易缺锌,不吃蔬菜、水果容易缺维生素C,宝宝就很容易生病。另外,偏食宝宝更容易患贫血、佝偻病等营养缺乏相关的疾病。
5)脾气怪怪易逆反
各类食物在宝宝的性格发展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日本的研究发现,宝宝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并且不爱吃绿色/黄素蔬菜和水果,性格会过分内向。
家长经常用威胁、责骂等方法逼迫宝宝吃东西,不仅不能纠正宝宝偏食,还会使宝宝产生逆反心理,长此以往使亲子关系“剑拔弩张”。
怎样应对偏食的孩子
1.榜样示范法
老师、家长以身作则,不偏食、不挑食,要带着孩子吃,吃饭时总要对每种食物表现出很香、很满意的神色。同时,幼儿最喜欢得到别人的称赞,可以在挑食的孩子面前,大大称赞不挑食的孩子,从而使孩子因羡慕而积极地效仿。
2.亲身体验法
鼓励孩子做餐前服务,家长、老师可以利用他们好奇、好动的天性,让他们帮忙摆桌椅、端菜碟、分碗筷,甚至在做菜时让他们帮忙洗菜、拿佐料。在制作过程中,让孩子充分发挥其创造力,面对自己参与劳动所得的成果,孩子自然会大开胃口。
3.气氛营造法
不管是什么原因,家长、老师切忌在孩子进餐时恐吓、责骂或以其他方式惩罚孩子,影响其食欲。要善于营造就餐时的快乐气氛,使孩子心情愉快,乐于进食。
4.理想激励法
孩子都有这样那样的理想,我们要因势利导。例如看到媒体上的足球运动员时,可以对孩子说"你看,这些叔叔的身体多棒,因为他们经常吃胡萝卜、白菜、鱼和肉,你长大了不是想当一名足球运动员吗?你可要从现在起开始吃这些菜呀!
5.期待奖励法
孩子都渴望得到奖励。当一些孩子不爱吃蛋黄时,我们就许愿给他们买某种玩具,或者带他们到公园去玩,鼓励孩子吃下去。孩子吃了后及时表扬,并且一定兑现诺言,绝不失信。
6.兴趣抑制法
全面了解偏食孩子的需求心理,当他不吃某种食物时,就停止他认为最有兴趣的活动,如看动画片、逛动物园等,这样孩子就会勉强忍受不愿吃的食物,时间一久,就能收到成效。
只有合理的给孩子安排饮食,才能让孩子的身体获得更全面的营养,让我们的宝宝长的更强壮、更聪明、更漂亮。对于肠胃确实不好的孩子,可以先进行肠胃的调理,不要一次性给孩子吃太多的东西,应该以少食多餐为主,但是不要吃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