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损伤病人的饮食
肝损伤病人的饮食
1、肝损伤患者应绝对忌酒
肝损伤患者应尽量饮用低度酒或不含酒精的饮料,如原有基础肝病史则更应绝对忌酒。
2、肝损伤患者应注意调整饮食结构
肝损伤患者提倡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糖、低脂肪饮食。
不吃或少吃动物性脂肪、甜食包括含糖饮料;
多吃青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及高蛋白质的瘦肉、河鱼、豆制品等;不吃零食,睡前不加餐。
此外饮食平衡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要保持相应的比例,保持五味不偏,尽量少吃辛辣食品,不暴饮暴食或饥饱不匀。
3、肝损伤患者应及时补充维生素
维生素B族、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K及叶酸等。
饮酒过多会导致肝脏损伤的原因,多是由体内缺乏B类维生素导致的,充足的B类维生素补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可有效治疗酒精肝和脂肪肝等肝脏疾病。
因此肝脏已出现问题和已感到酒精危害的人群,应尽量多地摄取B类维生素。
4、肝损伤的不可或缺的饮食
肝损伤患者应及时补充一些人体不可或缺的物质,如微生态活菌、矿物质等有利于维持肝脏健康的微量元素。
微生态活菌可抑制革兰氏细菌繁殖,降低肠源性内毒素,可以帮助肝脏排毒,从而可以降低血氨,能够有效的缓解体力疲劳,还可以促进肠道有益菌的增加,改善肠功能紊乱等的不良状况;
矿物质可维持身体组织器官与脏器的代谢,有助身体健康,如缺乏钾和钠,易引起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症。
烧伤病人饮食方式
⑴流质饮食:
即液体食物,如牛奶、豆浆、各种汤(鸡、鸭、鱼汤、排骨汤)。其用法为:每日6~7次,每2~4小时一次,每次200~300ml,总热量应为1200~1400千卡。适用于大面积烧伤休克期、吸入性损伤及口周手术的病人。
⑵半流饮食:
即半流体状态食物,纤维素少,营养丰富易于咀嚼及吞咽。如粥、面条、馄饨、蒸鸡蛋、豆腐等。其用法为:每日5次,每日总热量2300千卡。适用于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发热、术后的病人。
⑶软饮食:
即软、烂食物,易于吞咽和消化,如软饭、面条、肉菜均匀切碎煮烂。其用法为:每日3次,总热量2400千卡。适用于老幼、消化不良、咀嚼或吞咽困难,术后恢复期病人。
⑷普通饮食:
即易消化无刺激性食物。其用法为:每日3次,总热量2400千卡。适用于四肢、躯干Ⅱ度烧烫伤、病情较轻无发热病人。
吃何首乌会引起肝损伤吗
以往,民间认为何首乌无害,有滋补作用,尤其可以乌须发,因此很多人服用,但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和人群的增多,逐步暴露出其可引起肝损伤的一面。
随着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汇总的病例数量的增加,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将5个含何首乌的非处方药品种转为处方药管理,并对其说明书进行修订; 保健食品中生何首乌每日用量不得超过1.5克,制何首乌每日用量不得超过3克;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的保健产品中均应在配方中去除何首乌,且在标签标识和注意事项中增加相关警告。
综合分析监测报告数据及文献数据,口服何首乌及其成方制剂可能有引起肝损伤的风险,但所致肝损伤病例一般属轻、中度,多呈可逆性。停药、对症治疗后,预后多较好,但也有严重肝损伤的个案病例报告。
半月板损伤病人的饮食宜忌
1、猪肾黑豆汤
猪肾2只(亦可用羊肾)、黑豆l00g、陈皮5g、小茴香5g、生姜2片,共煮熟,加调味品食用。隔日1次,连服5-7次。
2、杜仲猪肾汤
杜仲30g、猪肾2只,加食盐少许炖汤服。每日1次,连服7-10日。
3、核桃补骨脂汤
核桃肉30g、补骨脂15g,加水煎汤服。每日1次,7-10日为1疗程。
4、狗肉附片汤
狗肉200g、附片1.5g、菟丝子3g(两药装纱袋内)。狗肉切片,加生姜炒后入砂锅,加水和调料,与附片、菟丝子同煮至肉烂熟为度,分早晚两次吃狗肉喝汤。1日1剂,连服7-10日。
5、薏米防风茶
薏苡仁30g、防风10g。将薏苡仁,防风一起加水500ml,煎煮30分钟后取药汁,再加水500ml,煎煮30分钟后取药法,两次药汁合并混匀即可。代茶饮,一月内分数次饮完,每日1剂。
[作用]:消热利温,祛风止痛。适用于半月板损伤。
6、乌豆粥
黑大豆20克、粳米60克,红糖适量。将黑大豆用温水浸泡一夜,洗净倒入锅内用水煮沸数分钟,加入粳米、红糖、煮至米熟粥稠为度。佐餐食用
[作用]:祛风活血,利水消肿,用于半月板损伤。
脊髓损伤病人如何急救
交通事故、体育事故、高空作业事故和矿井事故等均能造成脊髓损伤。头部遭受撞击之后,极易造成不同程度的颈椎损伤和胸腰椎损伤,从而造成脊髓损伤。在急救现场,如果怀疑伤员有可能伤及脊柱,一定要固定好头部,头和躯干必须同时转动,最好在原位固定后搬动,别轻易改变伤员体位,尤其不能采取一人抬掖窝部,一人抬下肢的“吊车式”搬运方法,伤员应被固定在硬木板担架上搬运。
现场救援人员对于已经出现四肢或双下肢受伤、没有昏迷的伤员,要特别注意呼吸是否困难,要解开衣领,去掉领带,解开腰带,固定好头部,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等待医生到现场。对怀疑有脊柱脊髓损伤的患者,要在有经验的急救人员指导下搬运至有条件进行骨科手术、县级以上医院,如条件允许,最好直接送到对脊柱脊髓损伤有综合抢救能力的医院,避免多次转运伤员,造成脊髓二次损伤和医疗费用的浪费。转运路途中要注意固定和观察呼吸,要减少车的颠簸。
脊髓损伤病人如何急救
我国每年脊髓损伤的人数已经达到数万人,仅北京地区每年每百万人口当中就有60人因外伤、车祸等原因造成脊髓损伤。他呼吁,每个人都要加强急救知识的学习,要保证伤员安全到达第一救治医院。一些媒体在报道外伤、车祸等抢救现场时,千万不要把那种一人抬掖窝、一人抬下肢的“吊车式”错误搬运方法传给公众。
交通事故、体育事故、高空作业事故和矿井事故等均能造成脊髓损伤。头部遭受撞击之后,极易造成不同程度的颈椎损伤和胸腰椎损伤,从而造成脊髓损伤。在急救现场,如果怀疑伤员有可能伤及脊柱,一定要固定好头部,头和躯干必须同时转动,最好在原位固定后搬动,别轻易改变伤员体位,尤其不能采取一人抬掖窝部,一人抬下肢的“吊车式”搬运方法,伤员应被固定在硬木板担架上搬运。
现场救援人员对于已经出现四肢或双下肢受伤、没有昏迷的伤员,要特别注意呼吸是否困难,要解开衣领,去掉领带,解开腰带,固定好头部,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等待医生到现场。对怀疑有脊柱脊髓损伤的患者,要在有经验的急救人员指导下搬运至有条件进行骨科手术、县级以上医院,如条件允许,最好直接送到对脊柱脊髓损伤有综合抢救能力的医院,避免多次转运伤员,造成脊髓二次损伤和医疗费用的浪费。转运路途中要注意固定和观察呼吸,要减少车的颠簸。
脊髓损伤病人康复计划
1、外伤性脊髓损伤的早期处理
(1)现场急救:对脊髓损伤的急症病人现伤急救时,要注意防止脊髓损伤加重。搬动病人前首先检查肢体活动及感觉有否异常,如无异常,可使头颈部固定位置下移动病人,平卧位拉于硬板上,头颈部两侧加垫避免摆动,如检查有神经症状,则纵轴方向轻轻牵引头颈,固定好移至硬板上,迅速转送医院。由此可见,有专门训练的急救护送人员对伤后病人预后是很重要的。
(2)尽早解除脊髓压迫症状:为脊髓恢复提供条件,如整复脊柱骨折、脱位,脊柱姿 式的固定。对于脊髓横断完全性损伤病人,在24小时内给予停止损伤病理变化的处理,如脊髓切开、局部冷冻、高压氧、药物应用等都可以改变脊髓损伤后继发变化,利于截瘫的部分恢复。
2、预防、治疗并发症
截瘫尤其是颈脊髓损伤的高位截瘫病人,由于早期治疗护理不当,可发生多系统并发症,如呼吸系统的感染,运动系统肌肉的挛缩,关节变形,泌尿系统的感染,血栓的形成,皮肤压疮等。这些并发症即是病人死亡的原因,也是影响脊髓损伤后病人康复的主要因素。因此要积极预防并发症,一旦发现并发症及早治疗才能使康复计划顺利完成。
(1)尿路感染:脊髓损伤或脊髓横断时引起脊髓休克,运动反射受到抑制膀胱松弛,出现充盈性尿失禁 。此期病人因排尿力不足,致大量残留尿。而长期留置导尿也是造成膀胱上行感染的因素。为了使截瘫病人排尿功能得到恢复,护理人员要对病人进行排尿训练,外力压迫逼尿时要正确应用腹压,以免因膀胱过度充盈下加压引丐肾盂积水及逆行感染。采用每隔4小时导尿一次的间歇导尿法可降低泌尿系感染率。有条件的医院也可应用体位移动床使病人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定时站立位,可以增加膀胱内沉淀物排出,使残留尿相对减少而预防尿路感染。
(2)褥疮;这是截瘫病人的终身注意的问题。在卧床期除按皮肤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外还要注意足趾也可因被子的压力造成褥疮的可能。对恢复期病人护理人员要教会病人检查受压皮肤的方法,双手撑起减压的方法及预防褥疮的措施。
(3)解除消化道常见症状,如便秘、大便失禁、肠胀气,肠梗阻也可以应用干扰电疗法及中医按摩针灸技术。
(4)深部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常发生在脊髓损伤后一个月内,护理上要注意观察患者两侧下肢的腿围 ,看是否有水肿出现,尽早应用弹力袜和弹力绷带,早期斜床站立训练,可使截瘫的肢体血管神经舒缩功能得到恢复。
(5)肺部感染:截瘫病人长期卧床或呼吸肌运动障碍,呼吸量减少,咳嗽动作减弱或消失 ,大量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不畅,引起肺部感染。为预防这一并发症,护理人员要指导病人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帮助病人排痰时,护理人员用双手紧压患者胁下部,运输和要随患者呼吸节奏,可以使病人将痰咳出。力量不宜过大,以免加重损伤脊神经或导致脊柱骨折。
肝损伤的饮食
(1)控制饮酒量,尽量饮用低度酒或不含酒精的饮料。
(2)及时补充高蛋白、高纤维素饮食,尤其应补充维生素B族、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K及叶酸等。
(3)调整饮食结构。提倡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糖、低脂肪饮食。不吃或少吃动物性脂肪、甜食(包括含糖饮料)。多吃青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及高蛋白质的瘦肉、河鱼、豆制品等。不吃零食,睡前不加餐。
(4)更重要的是要及时补充一些人体不可或缺的物质,如微生态活菌、矿物质、维生素等有利于维持肝脏健康的微量元素。
微生态活菌、维生素和矿物质三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协同性。比如微生态活菌就可以调节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吸收。若三者同时补充,可互相促进人体吸收,更有效地保护肝脏。总之,多摄入富含微生态活菌、维生素、矿物质的营养物质,有利于肝损伤的恢复。
肝损伤的症状
说起肝损伤的症状,乙肝患者有很多这样的问题,肝损伤的症状是什么?肝损伤的原因有哪些?肝损伤如何治疗。由于乙肝患者出现肝损伤的原因有所不同,所以乙肝患者出现的症状也不相同。肝损伤的症状有哪些呢?
肝病专家说,肝损伤可以肝功能检查体现,反映肝脏损伤的肝功能检查指标有谷丙转氨酶ALT(GPT)、谷草转氨酶AST(GO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或GGT)等。如果肝细胞有损伤这些项目会出现相对的偏高或者降低。
肝损伤的原因有很多,包暴力性肝损伤、病理性肝损伤、化学性肝损伤等。暴力性肝损伤都由尖锐物体刺伤,或者是撞击引起。化学性肝损伤主要是由于化学药物中毒、过敏等引起。病理性肝损伤,主要有各种病毒性肝炎或者肝癌引起。
什么是慢性肝损害
肝损伤主要包括暴力性肝损伤、病理性肝损伤、化学性肝损伤等;其中暴力性肝损伤多表现明显快速,且严重。而病理性肝损伤和化学性肝损伤最为常见,但病理性和化学性肝损伤大多临床表现相似且发展缓慢,容易混淆。
慢性肝损伤主要是由病理性肝损伤导致的,包括甲、乙、丙、丁、戊,五种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损伤和肝癌等引起的肝损伤,比如: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细胞坏死等都会造成肝功能异常。其中以重型肝炎引起的肝损伤最为典型,常出现大块或亚大块肝组织坏死,出血、肝肾综合征是主要死亡原因。
存在慢性肝脏损害还是需要进行治疗的,避免长期的损害造成肝细胞的破坏形成不可逆转的损害。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吸烟喝酒,注意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适当运动,这些可以保护肝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