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五法
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五法
(1)诊断性刮宫
最为重要。当怀疑有子宫内膜癌的可能时,应做分段诊断性刮宫,即先刮取宫颈管组织,然后再刮取子宫内膜。将刮取的组织分别送病理检查,以确定诊断。
(2)宫腔镜检查
是将一种特制的镜子放入宫腔进行检查。
(3)宫腔吸管
可用细的塑料吸管插入宫腔,吸出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亦可用生理盐水注入宫腔,反复冲洗后吸出液体,进行细胞学检查。
(4)子宫碘油造影
可协助诊断。但已高度怀疑肿瘤时不可应用,以免引起肿瘤扩散。
(5)用细毛刷进入宫腔转动取出组织,送病理和细胞学检查。
绝经后出血当心可能是癌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及死亡率逐渐上升并趋于年轻化。其发病率在欧美等发达地区已跃升为妇科恶性肿瘤第一位,占女性恶性肿瘤的7%,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2015年美国新发子宫内膜癌约54870例,死亡10170例。在我国其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部分地区(北京、上海、中山市)已超过子宫颈癌,成为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首位。
子宫内膜癌的病因尚不清楚。研究表明,高血压、肥胖、糖尿病、雌激素替代治疗、初潮早、绝经延迟、不孕不育、应用他莫昔芬等均为子宫内膜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根据临床与病理特点的不同将子宫内膜癌分为两型:I型癌和II型癌。I型癌为子宫内膜样腺癌,临床最为常见,占子宫内膜癌的90%,围绝经期女性为易感人群,主要由子宫内膜增生发展而来,与内源性或外源性雌激素刺激有关,一般预后较好;II型癌为非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病率较低,占子宫内膜癌的10%,绝经后女性为易感人群,主要发生于萎缩的子宫内膜,侵袭性强,预后较差。
90%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会出现阴道出血或阴道排液症状,对未绝经的女性,可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周期紊乱。由于这些症状一般在疾病早期出现,因此,只要早发现、早治疗,即可在疾病早期得到诊断治疗,从而获得良好的预后。
对于内膜癌患者,临床的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经阴道超声、核磁共振成像。经阴道超声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对患者无创伤,操作简单、快速,能较为清晰地显示出患者子宫内膜、浆膜、子宫肌层、卵巢等各组织,能观察患处血流变,可判断肌层浸润深度、宫颈受累情况、子宫外转移等多种情况,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及应用价值。子宫内膜癌的超声表现为子宫内膜增厚、回声粗糙不均,与子宫肌层分界不清。核磁共振成像由于具有对软组织分辨率高、能够多方位及多序列成像等优势,目前已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可以用于子宫内膜癌诊断、分期以及指导治疗和随访的可靠方法。
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分析在诊断内膜癌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因此,要确诊内膜癌,一定要取得内膜的组织做病理分析。取得内膜组织的方法主要包括分段诊断性刮宫术以及宫腔镜检查。分段诊断性刮宫术自1843年应用于临床,目前仍为广泛采用,曾作为子宫内膜癌诊断的金标准,也是绝经后出血的首选检查手段。由于该术式是在非直视的情况下进行,取材存在局限性。但在经济水平欠发达地区,作为传统的子宫内膜癌诊断方法,分段诊刮至今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宫腔镜检查可直观了解宫腔及宫颈管情况,操作简单、诊断准确,已成为现代诊断宫内病变的“金标准”。宫腔镜直视下活检及分段诊刮可以直接、全面观察宫腔情况及病变的大小、部位等, 并可在直视下进行定位内膜活检, 有助于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减少漏诊, 从而有助于术前期别的准确评估和估计肿瘤范围。
对于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及药物(化学药物及激素)治疗。可通过术前辅助检查评估肿瘤累及范围、病理类型及患者一般情况决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早期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根据高危因素决定是否行辅助治疗及行何种辅助治疗。
王女士因为对“绝经后出血”采取了足够的重视,从而在疾病早期发现并得到治疗。因此,对于绝经后出血一定不能掉以轻心,须知“月经一去不复还”,绝经后的出血往往提示着内膜的病变。而对于围绝经期女性甚至育龄期女性,如果出现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需及时就诊,除外内膜器质性病变再去考虑内分泌、精神因素。
除了关注月经,我们还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膳食,保持合理的体重;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要平稳控制血压、血糖,使自己处于相对良好的身体状态;如果因为疾病需要服用雌激素或他莫昔芬治疗时,需定期监测内膜厚度,加强随访;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心态平和,有健康的心境。
子宫内膜癌的早期症状
子宫内膜癌早期症状1、腹痛:早期子宫内膜癌病人一般无腹痛,个别子宫内膜癌病人有下腹部酸胀不适感。子宫内膜癌晚期时由于肿瘤在盆腔内侵犯和压迫神经会引起明显的腹痛。宫腔内继发感染积脓时会出现痉挛性腹痛。
子宫内膜癌早期症状2、体征变化:医生表示,早期患者妇科检查无明显异常,只是绝经后子宫不萎缩。当癌肿进一步发展,子宫可增大,质稍软,偶尔在晚期患者可见癌组织从子宫颈外口流出,白色质脆伴出血。如合并宫腔积液,有子宫增大明显、软或张力大之感。
子宫内膜癌早期症状3、阴道不规则流血;阴道出血是子宫内膜癌的早期主要症状,常常表现为绝经后又有阴道出血,血量多少不定,时间长短啊不一。绝经前患者可表现为周期不规则,量多,经期延长。
子宫内膜癌早期症状4、阴部分泌物增多:阴道分泌物即白带增多是子宫内膜癌的又一症状,有时也可以是子宫内膜癌首先出现的症状。开始为水样,以后为脓性,或为脓血性。
关于子宫内膜癌有什么常识
子宫内膜癌有哪些症状?
子宫内膜癌最常见的症状是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如果你正在接受激素治疗那么阴道流血尚属正常)。大约20%的有阴道不规则出血的绝经后妇女会有子宫内膜癌。那也就是说80%的有不规则流血的妇女不会有这种癌症。
进展期子宫内膜癌妇女可能会有其他症状,比如没有采取减肥措施却体重减轻。
如何诊断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通常采用组织活检。在这项检查中,医生切除一小块子宫内层组织寻找癌细胞。
如何治疗子宫内膜癌?早期的子宫内膜癌能够治愈。主要的治疗手段是外科手术切除子宫,子宫颈,卵巢,和输卵管。如果癌症已经转移,医生可能还要切除骨盆淋巴结。
子宫内膜癌早期症状 子宫内膜癌早期症状-疼痛
由于肿瘤与出血排液淤积,刺激子宫不规则收缩,从而引起阵发性疼痛;癌组织穿透浆膜或侵蚀子宫旁结缔组织,膀胱,或压迫其他组织也可引起疼痛,疼痛往往呈顽固性和进行性加重,并且从腰骶部,下腹向大腿及膝盖部位放射。
围绝经期综合症月经紊乱
最近一段时间来,平素月经一贯比较规律的她开始出现了月经紊乱的现象,一开始她以为只是更年期内分泌失调导致的,应该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后来去了医院检查,宫腔镜下可见子宫内膜增厚、血管增粗,取异常病灶进行活检,病理的诊断结果出来后,令梁女士极为震惊:原来这月经紊乱不是更年期内分泌紊乱引起的,而是子宫内膜癌惹的祸!由于发现得及时,子宫内膜癌还没发展为晚期,治疗效果较好。
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 好发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 其中以50 岁以上的绝经妇女为多见。近年来,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而且还出现了发病低龄化的苗头。目前,子宫内膜癌已经成为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之一。
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雌激素的长期刺激有着密切的关系,如绝经过渡期无排卵性功血、
多囊卵巢综合征及能分泌雌激素的卵巢肿瘤等,均可导致体内雌激素长期处于较高水平,在这种高水平的雌激素刺激下,子宫内膜“疯狂”地增生,最终导致了癌变。这种高水平的雌激素刺激,还跟现代社会一些女性长期服用某些保健品、滋补品有一定的关系,因为这些滋补品中大多含有大量的植物雌激素,同样也可以对子宫内膜产生不良的刺激。此外,肥胖的女性,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女性,未婚、未育的女性,绝经年龄延迟的女性,有癌瘤家族史的女性等,也都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危人群。
由于子宫深居盆腔中央,子宫内膜癌早期一般症状不明显,又不具备宫颈癌那样可以通过宫颈刮片筛查发现的普查条件,所以,子宫内膜癌早期一般不易被发现。但是,随着病情的进展,子宫内膜癌也可逐步出现一些重要的警报信号,如阴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多为血性或浆液性,合并感染时可出现恶臭、脓血样分泌物;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信号就是阴道流血,绝经后妇女出现间断性的少量阴道出血,尚未绝经的妇女可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紊乱等。但很遗憾的是,就是这样一个重要的警报信号,却也未被大多数中老年妇女所认识和重视,有些患者过来就诊时往往病程已经较长,可能已经发展为恶性病变了。
子宫内膜癌治疗效果的好坏,与是否能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是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早发现是关键。对于绝经后出现阴道出血,或尚未绝经的妇女出现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紊乱,特别是已经超过绝经年龄仍未绝经的妇女,就要提高警惕了,千万不要把这种月经过多或非经期阴道流血当成是“月经不调”而延误了诊断和治疗。
通常,我们对于绝经后阴道流血患者或围绝经期月经紊乱的患者,会通过超声检查来查看子宫内膜的情况,如果子宫内膜明显增厚,绝经后一般超过5mm的和未绝经超过15mm,进行诊断刮宫是很必要的,通过病理诊断来区分良、恶性病变,以便及时作出正确的治疗方案。
子宫内膜癌的早期症状 子宫内膜癌早期体征变化
早期患者妇科检查无明显异常,只是绝经后子宫不萎缩。当癌肿进一步发展,子宫可增大,质稍软,偶尔在晚期患者可见癌组织从子宫颈外口流出,白色质脆伴出血。如合并宫腔积液,有子宫增大明显、软或张力大之感。
胖女小心!子宫内膜癌偏爱你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常见三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年龄、肥胖、不育、晚育、绝经延迟等都是其发病的高危因素,其中,肥胖是最常见的高危因素,近70%的早期患者为肥胖女性,一般是体重超过标准15%以上发病危险增3倍。
子宫内膜癌偏爱胖人:七成是胖女
子宫内膜癌又称子宫体癌,好发年龄为58~61岁。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包括年龄、肥胖、不育、晚育、绝经延迟等。其中,肥胖是最常见的高危因素,近70%的早期患者为肥胖女性,一般是体重超过标准15%以上发病危险增3倍。有相关文献报道,日本人群中肥胖患者占3%,而美国肥胖人群占40%,后者子宫内膜癌发病率是前者7倍左右。
子宫内膜癌的早期症状:不规则出血、月经不正常等
90%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有阴道不规则出血史,10%在绝经后阴道有出血。因此,建议所有绝经后阴道有不规则出血的女性,应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B超等,以尽早排除子宫内膜癌的可能。年轻女性如患子宫内膜癌多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月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多或月经淋漓不尽,需要和月经紊乱进行鉴别。
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无痛刮诊
绝经后出血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临床症状。到底是良性病变还是子宫内膜癌,还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才能做出诊断。
绝经后阴道出血或是癌症的征兆
1、子宫内膜癌
多发于老年妇女,好发年龄为50~69岁,绝经后妇女占70%~75%。有以下病史者应高度重视:长期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绝经晚、未生育或分娩次数少;长期雌激素替代治疗或长期服用他莫昔芬;子宫内膜增生;肥胖、糖尿病以及高血压三联征;有子宫内膜癌、卵巢癌、乳癌家族史者。早期患者可无症状,典型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异常阴道排液、腹痛、宫腔积液或积脓等。绝经后妇女多表现为绝经后阴道少量血性排液,呈持续性或间断性,偶有绝经后数年突然出现大量阴道流血者。常用的检查有:细胞学检查,偶可发现异常腺细胞,有筛查价值。超声检查早期可无显著改变,病变发展,子宫内膜增厚且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质,宫腔扩大。晚期子宫增大,内膜线不清晰。累及肌层可见肌层变薄变形。病理组织学检查是子宫内膜癌的确诊依据。同时能明确组织类型、细胞分化程度等预后因素。常用的方法有诊断性刮宫、分段诊刮、子宫内膜活检,其中分段诊刮比较常用。高度怀疑子宫内膜癌者可行宫腔镜、CT、磁共振检查。其他如血清CA125指标也可有升高。
2、子宫颈癌
子宫颈癌(也称为宫颈癌)是危害全世界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也是中国妇女最为常见的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宫颈癌在中国妇女中,中年女性多见。早期宫颈癌多数无特殊症状、体征。部分患者有白带增多、接触性出血或不规则阴道出血。部分宫颈癌发生在绝经后,会出现绝经后阴道出血及阴道分泌物增多的症状。
到目前为止,宫颈癌的病因尚无定论,但多数专家认为与早婚、早育、多孕、多产、宫颈裂伤、宫颈糜烂、包皮垢及性激素失调因素有关。还与性卫生(经期、产褥期性交、性生活紊乱)、社会经济、精神刺激及种族等也有关。
宫颈癌早期,有一个较长时期无任何症状,而后才出现接触性出血(性交出血,妇科检查时出血),早期无任何痛苦,往往不引起病人的注意,待到大出血或疼痛已是癌症晚期。在全国宫颈癌普查中,有阴道流血者占85%,防癌普治是目前防治宫颈癌的关键。力争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宫颈癌早期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其5年生存率可达96。4%。
目前,宫颈癌有转向年轻人的趋势,香港着名影、视、歌三栖明星梅艳芳的英年早逝就是很好的例证,如果她不坚持拒绝癌症早期手术治疗,可能不会过早离开人世。子宫体癌与宫颈癌之比约为1:39至40,它与宫颈癌相比,以未婚,未产,少产者多见。绝经前、后不规则出血,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症状,常为中等量出血,很少为大出血。分段诊治,将其内容物送病理检查,是确诊本病必不可少的方法。
什么是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与雌激素过多或持续刺激有关。阴道出血、异常的阴道排液、宫腔积液或积脓为子宫内膜癌的主要症状,其中不规则阴道流血是最典型的症状,开始常是少量出血,偶尔为大量出血。尤其是绝经后的中老年妇女发现阴道少量流血,要警惕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未绝经的妇女可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或月经中期出血等,有时表现为阴道异常排液,分泌物增多,呈水样或血性,部分人伴有下腹疼痛。子宫内膜癌早期症状明显,不难察觉,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诊。
近年来,宫腔镜成为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方法之一。宫腔镜检查可在直视下观察子宫内膜情况,发现病灶后,镜下直接对可疑内膜组织取活检,提高了早期诊断准确率,并可获取病变范围、宫颈管有无受累等信息,协助手术前正确进行临床分期。宫腔镜的适应证类似全面刮宫,若宫颈狭窄或患者不能耐受,可在麻醉下进行。但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内膜癌患者均需采用宫颈镜检查,宫腔内有明显肿瘤时宫腔镜检查应慎重。
子宫肉瘤诊治指南解读
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几乎所有的妇科医生都会遇到。对该肿瘤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和治疗策略的全面认识,将会有助于妇产科医生在临床实践中识别具有高危因素的女性,以便降低发病风险,并尽量做到早期诊断。本文旨在对该病目前各种治疗的风险和获益进行综述,以便对内膜癌患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之一。据估计,2005年美国有40,000以上的内膜癌病例(1)。绝大多数患内膜癌的女性(90%)会有异常的出血或阴道分泌物的症状,故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提高治愈率。目前,大多数内膜癌患者能在I期诊断(72%);但II期(12%)、III期(13%)或IV 期(3%)诊断的患者也相当多(2)。尽管临床其别较早,但每年仍有7,310例患者死于该病,它在美国女性癌症致死的疾病中位列第8(1)。
女人的子宫癌是怎么来的
警惕肥胖!子宫内膜癌七成是胖女
子宫内膜癌又称子宫体癌,好发年龄为58~61岁。子宫内膜癌作为女性生殖道常见三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尤其是肥胖已成为一种“流行病”,故与之相关的子宫内膜癌在未来数十年将继续升高。因此,女性朋友们,尤其是肥胖的女性更应引起警惕。
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包括年龄、肥胖、不育、晚育、绝经延迟等。其中,肥胖是最常见的高危因素,近70%的早期患者为肥胖女性,一般是体重超过标准15%以上发病危险增3倍。有相关文献报道,日本人群中肥胖患者占3%,而美国肥胖人群占40%,后者子宫内膜癌发病率是前者7倍左右。
另外,90%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有阴道不规则出血史,10%在绝经后阴道有出血。因此,建议所有绝经后阴道有不规则出血的女性,应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B超等,以尽早排除子宫内膜癌的可能。
年轻女性如患子宫内膜癌多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月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多或月经淋漓不尽,需要和月经紊乱进行鉴别。
无痛刮诊早期诊断子宫内膜癌
绝经后出血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临床症状。到底是良性病变还是子宫内膜癌,还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才能做出诊断。
在临床上,对于绝经后出血的患者,一般推荐做B超和刮诊的检查。B超主要是看子宫内膜的厚度,如果厚度增加且回声异常,说明内膜有过度增生的可能,而内膜的厚度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此时,还应做进一步的检查以明确是简单的增生还是复杂的增生,后者常常被认为是“癌前病变”,需要切除子宫。
目前,对于子宫内膜癌诊断最可靠的方法是做刮诊。医生指出,在B超检查发现子宫内膜厚度增生时,如果子宫内膜的厚度5mm,则可以暂时不做诊断性刮宫,而进行密切随访,3-6个月B超检查一次;如果宫内膜的厚度超过了5mm,则应该及时进行诊断性刮宫,以明确诊断。
不过,因为刮诊有一定的创伤,很多患者对此有一定的顾忌。专家说,在无痛(静脉麻醉)的状态下,在宫腔镜下取少许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这一诊断方法能早期发现内膜癌,因此,还是建议有必要的话最好进行刮诊。
当心“补出”子宫内膜癌
据医生介绍,目前不少45—55岁卵巢功能减退的妇女选择补充雌激素延缓衰老,“不规则补充雌激素极易造成雌激素水平过高,刺激子宫内膜或乳腺细胞增生,生长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恶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恶性肿瘤。”医生表示,妇科常见的肿瘤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卵巢癌都和体内雌激素水平异常及卵巢持续排卵有关,因此要警惕人生第二春的返老还童现象。其中滥用雌激素大大增加了子宫内膜癌和乳腺癌的风险,占到了发病总数的近3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