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肥胖的危害有哪些 宝宝减肥四大禁忌
宝宝肥胖的危害有哪些 宝宝减肥四大禁忌
儿童期不宜短期快速减肥,因为可能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
以人体水分丢失为主要方式的减肥难以持久,一旦减肥措施停止,体重会迅速恢复到原有水平。
体重的大起大落一方面对身体健康有害,另一方面容易使肥胖儿童对肥胖失去信心。
过分节食、饥饿和采用药物减轻体重,即使对成年人的健康也会有影响,对于正在快速生长发育的儿童更是如此。
儿童在减肥过程中绝对不能有饥饿感,而是以调整饮食的各种营养素比例为原则来控制热能摄入,也不可以采用药物。
在减肥过程中,不少父母对减肥的效果用体重的绝对下降来衡量,这种做法很不恰当。
因为,儿童的身高在不断增长,如果能保持体重不增或缓慢增加,便达到了减肥效果,而父母则认为必须比原有体重下降才是有效果。
因此采取一些不恰当的方法,硬让体重比原来少,结果损害了正常的生长发育。
儿童肥胖的形成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如不良饮食、运动行为和生活习惯等。
若想使体重彻底降下来,必须从这些引起肥胖的原因着手,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才能保持正常的体重。
宝宝肥胖的危害有哪些
大部分肥胖儿童的家长并未真正意识到孩子患肥胖症是一种疾病,会对其身心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反而错误地认为肥胖是儿童健康的一种表现,是家庭经济实力的象征。
其实儿童期肥胖的后果比成人更为严重,这是因为儿童期肥胖多为脂肪细胞增多,而脂肪细胞数量过多型肥胖较脂肪细胞体积增大型肥胖更为难治。单纯肥胖症的高发年龄为1岁及5岁,约有1/3的肥胖儿会进入成年期肥胖,因而潜伏着许多疾病的危险。如有发生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呼吸通气不良等潜在危险。
有研究证实肥胖儿普遍由于体型变化产生自卑感,缺乏自信心,自我感觉差,自我评价低,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这对于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不利的,久而久之,会越来越不合群,而形成心理障碍。
还有肥胖儿童由于身体反应迟钝,对各种应激反应能力低下,易于发生各种外伤、车祸等意外,易于发生骨折及严重的肢体受伤。我们曾经做过统计分析,从1999年至2003年发生外伤的案例中,可以看到平均每学年正常体重幼儿(除外肥胖儿及超重儿)的外伤事故发生率为0.56%,而肥胖儿及超重儿的外伤事故发生人数占肥胖儿及超重儿总数的3.36%,由此可见,肥胖及超重儿童发生意外事故的发生率要高于非肥胖及超重儿童人群,而且一旦发生意外事故的话,肥胖及超重儿童所造成的后果要比一般儿童来得严重。
胖宝宝是福音吗
长得胖嘟嘟的宝宝特别惹人爱,更重要的是让人们觉得身体很健壮,常常夸奖他们的妈咪把宝宝养得好。为此,有些妈咪沾沾自喜,然而宝宝太胖并不是福音,因为它对身心健康十分有害——
对身体的危害
危害一皮肤易发生感染
肥胖的孩子皮下脂肪过多,皮肤皱褶增多,加之容易出汗,护理上稍有不周,便可能发生皮肤糜烂、溃破,甚至局部感染。
危害二身体经常易患感染
肥胖使呼吸道的抵抗力下降,因此经常患感染,患病后不易痊愈,易加重病情。
危害三 心肺功能变得低下
表现为一活动就气喘吁吁、心跳加快,身体耐受力差,容易劳累。做B超检查可见血液粘度增加,血管的管壁增厚,有冠心病的倾向。
危害四 导致远期心血管疾病
易患糖尿病,血糖经常处于临界值或高于正常;随着年龄增长,可能并发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症等病。
危害五 引发身体多种疾病
由于脂肪过多而导致脂代谢异常,出现脂肪肝,将来容易发展为肝硬化,并还可引发变形性关节炎、变形性脊椎炎等疾病,使癌症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增高。
危害六 成年后继续肥胖
婴儿期的肥胖,主要是由于脂肪细胞增多所致,成年期肥胖则是因脂肪细胞增大而引起。因此,有80%的肥胖婴儿,到了成年时会继续肥胖,尽管他们严格控制饮食,增加活动量,但也只能使脂肪细胞的体积减小而并不能减少数目。
因此,防止身体肥胖必须从婴儿时期开始。
对心理的危害
危害一 伙伴关系不良
由于体态肥胖,所以运动功能低下,表现为动作笨拙,手脚不灵活,与小伙伴们一起玩耍总是处于落后地位,常常遭到嘲笑、排斥,或给起污辱性的绰号。这种挫折感及失败感使这种孩子的心灵受到很严重的伤害,并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越来越重,导致他们不愿和小伙伴们在一起玩耍。
危害二 扼杀儿童的表现欲
任何一个孩子都希望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但每当有各种活动机会时,胖孩子往往得不到,因而使他们自信心差,做好事情的可能性大打折扣,甚至由于自卑而仇视自己。
危害三 影响社会发展能力
长期受人嘲弄、排斥,或屡遭家人和亲友的训斥,因而总觉得“我不行,比别人差”。这种心理状态将会限制肥胖孩子智力潜能的发挥,影响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从而变得孤僻、抑郁,形成内向、退缩的个性。随着年龄增长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一直带到成年,不仅社会竞争能力差,而且使求学、婚姻等个人问题都受到很大的影响。
为什么月龄小的宝宝吃多动少却不胖
Q:为什么月龄小的宝宝吃多动少却不胖?
细心的妈妈会发现,月龄小的宝贝肥胖的并不多,多数宝宝都是从3、4岁开始逐渐圆乎起来的。为什么孩子小时候吃的多动的少反而长不胖?其实,月龄小的孩子虽然每天吃的多、睡的多,但他从食物中吸收的营养主要是为骨骼和肌肉输入“能量”,并且小宝宝各个器官功能还在发育,所以即使吃的多也很难囤积为脂肪。而且年龄小的孩子,家长照顾的更加精细、涉及的高热量食物会相对少一些。反而是到了3、4岁以后,孩子在食物的选择上有了自己的偏好,特别是对一些脂肪量高的肉类及热量高的“洋快餐”情有独钟。不良的饮食习惯加之不爱运动,热量的摄入量远高于消耗量,所以肥胖的几率大大提高。
Q:父母双方肥胖对孩子会有多大的影响?
虽然以上说到的3、4岁时孩子如果不注意饮食很容易诱发肥胖,但每个宝宝还是存在个体差异的,这和脂肪细胞数量的个体差异及遗传都有一定关系,孩子父母双方如果都胖,子女长大后的肥胖率有70%—80%;如果父母有一方肥胖,孩子长大后的肥胖率有40%—50%。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三个肥胖的“危险期”需要家长格外注意,如果孩子在这个三个阶段出现肥胖,长大后肥胖就比较难纠正,三个危险期分别是:孩子出生后的三个月、出生后的第一年及11—13岁年龄段。
Q:“米其林宝宝”会随着年龄增长诱发哪些疾病?
不少小宝宝从几个月就开始出现了藕节胳膊、藕节腿,外加肚子上几层肉,白白胖胖就像个“米其林”。这种肥胖类型的宝宝,由于皮肤皱褶度深,更易诱发皮肤湿疹;随着月龄的增长,胖宝宝的呼吸容易受到影响,肺活量不太好,还容易引起肥胖性心肺功能不全;到了孩子生长发育期,肥胖还会造成孩子的性早熟,特别是肥胖的女孩,月经初潮提前对于身高会有着直接的影响;“需要提醒家长的是,肥胖孩子的心理疾病不容忽视。特别是学龄后肥胖儿童需要家长的心理关怀。年龄小的胖宝宝对于自己的体型还没有主观上的意识,但当胖宝宝进入了幼儿园或是小学以后,班级里其他孩子会起“小胖墩”、“胖猪”等外号,这会大大加大孩子心理上的负担。
Q:宝贝狼吞虎咽吃饭香更有助于成长?
肥胖宝宝减肥主要还需通过饮食治疗,在吃饭的时候家长要培养孩子细嚼慢咽的习惯。不少家长在饭桌上看到孩子狼吞虎咽吃的香就很高兴,但这其实是一种不良的饮食习惯。吃饭速度太快,吃的太猛不仅对孩子的胃肠功能有损伤,也不利于孩子“减重”。孩子在饮食上要控制。在食物的选择上,低糖高蛋白的食物最佳。
哺乳期间可以运动减肥的吗
当然不是,对身处在哺乳期的女性而言,只要注意从以下几个细节做起,也可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苗条的身材。
没时间运动
试试边育儿边减肥
产后,育儿的各种锁事占据了宝妈们的大部分时间。所以要让哺乳期的女性专门抽出时间运动减肥基本上上不现实。其实对于哺乳期的女性而言,要特别擅于抓住生活中一切可以用来减肥的时间来减肥。
或许宝宝还能助你减肥一臂之力呢?比如上街买菜的时候顺便抱着宝宝,可以锻炼手臂,减少拜拜肉的的产生。抱着宝宝上下做上下蹲动作,一方面能减肥,一方面还有助于开发宝宝的协调能力。
和宝宝一起做亲子瑜珈,增加母子感情中,不知不觉中腰间的赘肉没了;带着宝宝早晚散步; 日常做家务的时候,扭动身体,加大运动的浮度等等。这些方法其实都是有利于减肥的。
这里提醒一下,一般并不鼓励产后女性采用太剧烈的运动。因为哺乳期的女性在运动过事,会产生含有乳酸的乳汁,含有乳酸的乳汁不利于宝宝的身体健康。
再者说了育儿本身就是一件特别辛苦的事,只要你不好吃懒做,只要不把所有的事都推给婆婆、另一半。事事亲力亲为,哺乳期要想胖起来还真不是简单的事。
药物减肥危害大 喝水也能减肥
在哺乳期一定要注意摄入充足的水份,比如多喝水不仅有利于乳汁的分泌,同时也有利于产后女性减肥。把零食改成水果、使用塑身带、精油按摩减肥等方法其实都是有利于女性减肥的。
其实从健康的角度上说,并不建议产后哺乳期的女性大量的减肥的,特别是采用非自然减肥法的危害更大。这是因为产后哺乳期的女性身体还没有复原,如果马上减肥,很有可能会影响机体的恢复,再者大部分女性在产后四个月都会慢慢的瘦身的,所以在哺乳期并不需要刻意的想方设法去减肥。
再者如果一定要减肥的话也一定要以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减肥,一定要在保证健康的前提下科学的进行减肥。
胖宝宝如何减肥
一般来说,导致宝宝肥胖的原因主要在于主食、糖分热量过高。专家建议,逐步减少宝宝一天的主食和脂肪摄入量,可先在原有基础上减少1/5~1/4,而后逐渐过渡到1/3。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快速时期,减至原有主食量的1/3左右就不可以再减了。
宝宝肥胖的危害有哪些 宝宝肥胖的判断标准
肥胖主要是由于热能代谢障碍,摄入的热量超过消耗的热能,引起体内脂肪堆积所致。
通常情况下,可采用以下方法判断:
1~6个月婴儿:标准体重(千克)=出生体重(千克)+月龄×0.6
7~12个月婴儿:标准体重(千克)=出生体重(千克)+月龄×0.5
1岁以上宝宝:标准体重(千克)=8+年龄×2
根据公式:(实测体重/标准体重-1)×100%,若超过了标准体重10%,可以看作超重,若超过20%就属于肥胖了。超过30%~50%为中度肥胖;超过50%或以上为重度肥胖。
过度喂养宝宝易导致肥胖
过度喂养不管在婴儿期还是幼儿期都很容易导致肥胖。不要把自己的宝宝和别人的宝宝相互比较,认为一定要比别人的孩子胖才是健康。由于宝宝的个体差异很大,只要精神饱满,食欲较好,睡眠正常,智力和身体发育在正常范围之内,都算健康。
我们深知运动对减肥的帮助,可你知道我们的小宝宝也同样需要运动,合理的运动对宝宝来说相当重要。虽然还不会行走,但6个月大的宝宝应该已经形成他生长需要的骨骼肌,他的主动运动虽然很少,但家长可以帮助他在通过翻滚、坐下、爬行的过程中进行被动运动。
坚持母乳喂养 不过早添加辅食
母乳所含的热量和糖份明显比配方奶中的低,吃配方食品的婴儿会吸收过多的热量,而喂母奶的婴儿体重增加更慢,以后超体重的可能性更小。一些研究表明,母乳喂养不仅营养丰富,还能降低将来孩子肥胖的风险。
在生后3个月内避免喂固体食物。在生后4个月时,如果小儿已经成为肥胖,应注意避免继续摄人过量热卡,特别在生后6~8个月时对肥胖儿童尽量减少奶人量,代之以水果蔬菜;用全米,全面代替精米精面的制品。
及时咨询内分泌医生及营养师
如果宝宝属于肥胖婴儿,就应该及时咨询儿保及内分泌医生,对原发疾病进行鉴别,对继发性肥胖要及时治疗,有部分婴儿肥胖,特别是一些中、重度肥胖一定及早就诊进行鉴别 诊断,以免延误病情,对单纯肥胖婴儿可通过饮食调整进行矫正,同时可咨询营养师给宝宝更好地选择适合的食物。
远离垃圾食品
不要以为婴儿就不会受垃圾食品的危害。很多宝宝,甚至有些都不到1岁,就开始吃大量的软饮料,油炸食品和其他快餐。如果父母都喜欢吃这种垃圾食品而且家里又储备了很多,那宝宝学会去吃就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了。
控制孕期体重
准妈妈在怀孕期间,体重增加不能超过原有体重的25斤,超过,就容易造成胎儿过大或者孕妇肥胖。孕妈妈应该在合理膳食的基础上,注意参加适当的运动,也可以做一些强度不大的家务活儿,促使孕妇体内的新陈代谢,消耗多余的脂肪,维持身体的平衡,这样才有益于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宝宝肥胖的危害有哪些 宝宝肥胖的原因
父母有一方肥胖的,子女肥胖的可能性有32%~34%;父母双方均为肥胖的,子女肥胖的发生率上升为50~60%。可见遗传在宝宝肥胖问题上是个很重要的因素。
儿童的自制力较差,很容易被各种美味食品所诱惑。这些美食多为精制食品、糖果、饼干、布丁、巧克力、奶油蛋糕、果汁、冰淇淋之类的高热量食品,都会给宝宝增加额外的营养。
任何一种食物摄入量过多,尤其是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这三大产热营养素,它们提供的能量之比应为: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1:2.5: 4~5。
不论其中哪种营养素摄入过量,都会引起宝宝肥胖。
已经摄入过多食物的宝宝本来应该多运动,但有些父母对宝宝太过关爱,怕宝宝冻着、热着、累着,总是让宝宝猫在那里不动弹。
这样一来,多余的脂肪也就不能通过运动得以消耗,因此就形成了脂肪堆积。
吃减肥药口渴是怎么回事 哪些人绝对禁止吃减肥药
18岁青少年还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身体脏器还没有完全成熟,服用减肥药容易会损伤内脏器官,影响生长发育。
老年人身体器官已经开始退化了,对药物的吸收不好,且身体排毒能力下降,吃减肥药后对身体危害更大。
减肥药可能干扰胚胎组织细胞分化,造成某一部位组织器官畸形,因此孕妇是绝对禁止吃减肥药的。哺乳期妇女由于需要喂奶,如果吃减肥药的话,减肥药中的某些成分会随着奶水进入宝宝体内,对宝宝健康危害极大。
减肥药的某些成分会导致心慌、心悸,因此有心脏病的人不宜吃减肥药。此外,由于减肥药含有一些不确定的潜在副作用,因此如果有慢性病,比如肝炎、糖尿病、胃病等等,也禁止吃减肥药减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