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的六个常见症状
肺栓塞的六个常见症状
肺栓塞症状一、胸疼是肺栓塞的常见表现,75%为胸膜样疼痛,与呼吸有关,其成因是局部胸膜水肿和炎症渗出。一般认为小栓子累积部位靠近周边,易出现胸膜受累。胸膜样疼痛的出现可能代表着肺栓塞的存在。部分患者在发病早期即出现类似心肌梗死样的疼痛。约占4%与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缺血有关。
肺栓塞症状二、呼吸困难及急促是肺栓塞最常见的症状,约84%~90%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可以有紫绀表现,紫绀与缺氧、低血压和体循环淤血有关。呼吸困难程度与栓塞的大小范围有关。其成因与V/Q比值失调,气道痉挛有关。
肺栓塞症状三、当有肺栓塞或充血性肺不张时,可有咯血。发生率约30%,多发生于栓塞24h内,量少,约数30ml左右,大咯血少见。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时咯血可能与支气管动脉代偿扩张有关。
肺栓塞症状四、约43%患者出现发热,常为低热。个别患者体温可达39℃以上。可持续1周左右。其原因可能与肺梗死、肺出血、血管炎、肺不张或感染有关。
肺栓塞症状五、晕厥由于心输出量突然下降造成的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引起。神经体液因素引起的肺动脉痉挛在其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晕厥常常是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唯一或首发症状。其发生率约14%。虽然小栓子可引起晕厥症状,但目前仍认为晕厥的最主要原因是大块栓子栓塞。
肺栓塞症状六、休克类型属心外梗阻性休克,大块栓子阻塞肺血管床,加之强烈的肺血管痉挛引起心输出量急剧下降,血压下降,患者常大汗淋漓,焦虑,严重者出现猝死。其发生率约为10%,此类患者检查时常可见肘静脉压力明显升高,但无心源性休克的体位、罗音等体征,故在临床上可借此与其它类型的休克相鉴别。
肺栓塞的常见临床表现
1、久坐呼吸困难
卧床或者久坐后突然发生的呼吸困难,静息后可以缓解,日常活动或者轻微活动后明显加重。
2、单侧腿变粗
不明原因的双下肢或者单侧肢体明显粗于另一侧下肢并且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
3、短时间的失去记忆
不明原因出现一时性意识丧失,持续数秒钟后自行缓解,并且对方才发生的事情没有任何记忆。
4、莫名的心慌
不明原因的心慌,尤其是与活动有关系。
5、肺动脉高压
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有肺动脉高压,尤其是新近出现的肺动脉高压。
肺栓塞这种病严重吗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是指嵌塞物质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阻断组织血液供应所引起的病理和临床状态。常见的栓子是血栓,其余为少见的新生物细胞、脂肪滴、气泡、静脉输入的药物颗粒甚至导管头端引起的肺血管阻断。由于肺组织受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双重血供,而且肺组织和肺泡间也可直接进行气体交换,所以大多数肺栓塞不一定引起肺梗塞。
临床表现
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实际是一较广的临床谱。所见主要决定于血管堵塞的多少,发生速度和心肺的基础状态,轻者2~3个肺段,可无任何症状;重者15~16个肺段,可发生休克或猝死。但基本有四个临床症候群:①急性肺心病:突然呼吸困难,濒死感、发绀、右心衰竭、低血压、肢端湿冷,见于突然栓塞二个肺叶以上的患者;②肺梗死:突然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及胸膜摩擦音或胸腔积液;③“不能解释的呼吸困难”:栓塞面积相对较小,是提示无效腔增加的唯一症状;④慢性反复性肺血栓栓塞:起病缓慢,发现较晚,主要表现为重症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功能不全,是临床进行性的一个类型。另外也有少见的矛盾性栓塞和非血栓性肺栓塞,前者多系与肺栓塞同时存在的脑卒中,由肺动脉高压卵圆孔开放,静脉栓子达到体循环系统引起;后者可能是由长骨骨折引起的脂肪栓塞综合征或与中心静脉导管有关的空气栓塞。
治疗
虽然肺栓塞的血栓,部分甚至全部可自行溶解、消失,但经治疗的急性肺栓塞患者比不治疗者病死率低5~6倍,因此,一旦确定诊断,即应积极进行治疗,不幸的是能得到正确治疗的患者仅30%。肺栓塞的治疗目的是使患者渡过危急期,缓解栓塞引起的心肺功能紊乱和防止再发;尽可能地恢复和维持足够的循环血量和组织供氧。对大块肺栓塞或急性肺心病患者的治疗包括及时吸氧、缓解肺血管痉挛、抗休克、抗心律失常、溶栓、抗凝及外科手术等治疗。对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和慢性肺心病患者,治疗主要包括阻断栓子来源,防止再栓塞,行肺动脉血栓内膜切除术,降低肺动脉压和改善心功能等方面。
肺栓塞的常见临床表现
1、久坐呼吸困难
卧床或者久坐后突然发生的呼吸困难,静息后可以缓解,日常活动或者轻微活动后明显加重。
2、单侧腿变粗
不明原因的双下肢或者单侧肢体明显粗于另一侧下肢并且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
3、短时间的失去记忆
不明原因出现一时性意识丧失,持续数秒钟后自行缓解,并且对方才发生的事情没有任何记忆。
4、莫名的心慌
不明原因的心慌,尤其是与活动有关系。
口臭的6个常见症状
1、酸臭味口臭:
口腔不洁,不能坚持正常刷牙漱口、牙结石过多、爱吃零食均可出现口臭,通常为酸臭味。
2、腐败性口臭:
口腔疾患:如齿槽溢脓、龋齿、齿缝稠疏、牙龈炎、牙髓炎、化脓性扁桃体炎及唾液腺炎等可出现腐败性口臭。
3、腐腥味口臭:
呼吸系统疾病:如肺化脓症、腐败性气管炎常出现腐酸性口臭、恶臭;肺结核咯血、支气管扩张咯血常出现血腥味口臭;晚期肺癌常于口腔中及呼气中同时出现腐腥臭。
4、烟臭味口臭:
大量抽烟者口中、鼻中有烟臭味,睡眠不足、精神紧张、疲劳、老年人唾液分泌减少等可加重口臭。
5、烂苹果味、血腥味口臭:
糖尿病病人口中出现烂苹果味、酮味;尿毒症病人口中及呼气中有尿臭,肝昏迷者出现肝臭味(老鼠味口臭)血友病人口中出现血腥臭。
6、粪臭味口臭:
胃肠疾患:慢性萎缩性胃炎常出现酸臭味;幽门梗阻晚期胃癌常出现臭鸭蛋味口臭;严重便秘和肠梗阻病人常出现粪臭味。
为什么确诊肺栓塞要做很多检查
由于肺栓塞是个「多面影帝」,表现没特异性。肺栓塞漏诊比较高。肺栓塞诊断有一定流程(参见「肺栓塞的诊断」一问),是需要多种检查相互印证。肺动脉像支气管那样,也是树型结构。如果主干堵塞,患者症状相对典型,胸部 CT 就可能发现肺动脉主干病灶。如果肺动脉末端细支出了问题,患者症状轻,不典型,即使医生想到了「肺栓塞」,让患者做胸部 CT 也会漏诊(无法辨别微小病灶),还需要做肺通气/灌注扫描辅助诊断。此外肺动脉造影这项诊断肺栓塞的「金标准」技术,也不是各家医院能开展。所以患者会误解医生在「绕圈子」。
肺栓塞病情有时变化迅速,有时症状反复发生,血块可能发生自溶、崩解,症状消失,所以检查没能发现直接证据也是有可能的。
肺栓塞的症状
一、胸疼
胸疼是肺栓塞的常见表现,75%为胸膜样疼痛,与呼吸有关,其成因是局部胸膜水肿和炎症渗出。一般认为小栓子累积部位靠近周边,易出现胸膜受累。胸膜样疼痛 的出现可能代表着肺栓塞的存在。部分患者在发病早期即出现类似心肌梗死样的疼痛。约占4%与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缺血有关。
二、呼吸困难及急促
呼吸困难及急促是肺栓塞常见的症状,约84%~90%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可以有紫绀表现,紫绀与缺氧、低血压和体循环淤血有关。呼吸困难程度与栓塞的大小范围有关。其成因与V/Q比值失调,气道痉挛有关。
三、咯血
当有肺栓塞或充血性肺不张时,可有咯血。发生率约30%,多发生于栓塞24h内,量少,约数30ml左右,大咯血少见。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时咯血可能与支气管动脉代偿扩张有关。
四、发热、低热
约43%患者出现发热,常为低热。个别患者体温可达39℃以上。可持续1周左右。其原因可能与肺梗死、肺出血、血管炎、肺不张或感染有关。
肺栓塞的六个常见症状
肺栓塞症状一、胸 疼是肺栓塞的常见表现,75%为胸膜样疼痛,与呼吸有关,其成因是局部胸膜水肿和炎症渗出。一般认为小栓子累积部位靠近周边,易出现胸膜受累。胸膜样疼痛 的出现可能代表着肺栓塞的存在。部分患者在发病早期即出现类似心肌梗死样的疼痛。约占4%与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缺血有关。
肺栓塞症状二、呼吸困难及急促是肺栓塞最常见的症状,约84%~90%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可以有紫绀表现,紫绀与缺氧、低血压和体循环淤血有关。呼吸困难程度与栓塞的大小范围有关。其成因与V/Q比值失调,气道痉挛有关。
肺栓塞症状三、当有肺栓塞或充血性肺不张时,可有咯血。发生率约30%,多发生于栓塞24h内,量少,约数30ml左右,大咯血少见。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时咯血可能与支气管动脉代偿扩张有关。
肺栓塞症状四、约43%患者出现发热,常为低热。个别患者体温可达39℃以上。可持续1周左右。其原因可能与肺梗死、肺出血、血管炎、肺不张或感染有关。
肺栓塞症状五、晕厥由于心输出量突然下降造成的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引起。神经体液因素引起的肺动脉痉挛在其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晕厥常常是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唯一或首发症状。其发生率约14%。虽然小栓子可引起晕厥症状,但目前仍认为晕厥的最主要原因是大块栓子栓塞。
肺栓塞症状六、休 克类型属心外梗阻性休克,大块栓子阻塞肺血管床,加之强烈的肺血管痉挛引起心输出量急剧下降,血压下降,患者常大汗淋漓,焦虑,严重者出现猝死。其发生率 约为10%,此类患者检查时常可见肘静脉压力明显升高,但无心源性休克的体位、罗音等体征,故在临床上可借此与其它类型的休克相鉴别。
得了肺栓塞应该做哪些检查
1.血气分析 肺栓塞时因v/q比例失调及过度通气,常伴有低氧血症和低二氧化碳血症,但在较小的肺栓塞或慢性肺栓塞情况下,亦可表现为正常的动脉氧分压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此时并不能排除进行进一步的肺栓塞检查。当存在低氧血症时,动脉氧分压与栓塞的范围及肺动脉高压成正比。
2.血浆d-二聚体测定 d-二聚体为交联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仅在纤维蛋白原形成与分解处于稳定状态才出现。若以血浆d-二聚体浓度>500μg/l作为诊断血管栓塞的阳性界限值,对判断肺栓塞有很好的敏感性(98%),且3天和7天后仍保持较高的敏感性(96%和93%),但其特异性不高,因许多疾病可与纤维蛋白的形成和降解有关,如心肌梗死、肿瘤、感染或炎症性疾病。其诊断肺栓塞的特异性还受年龄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在30~39岁人群中,d-二聚体诊断肺栓塞的特异性为72%,而对大于70岁的人则仅为14.3%。
3.心电图 肺栓塞的心电图异常较为常见,但缺乏特异性。97%的大块肺栓塞和77%的次大块肺栓塞可发现心电图异常,多在发病后数小时出现,常于数周内消失。因此需对肺栓塞者进行动态心电图观察。最常见的改变是v1~v2导联的t波倒置和st段压低(68%)。比较有意义的改变是i导联s波变深,ⅲ导联出现深的q波和倒置的t波,即所谓类似于陈旧性心肌梗死的si qⅲtⅲ型。其他改变还包括电轴右偏、顺钟向转位、完全性和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右室肥厚,肺型p波和低电压,也可发生心律失常(20%~25%)。据报道t波倒置与肺栓塞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经治疗后该改变的逆转表明预后良好。
4.胸部x线检查
胸片:肺栓塞诊断前瞻性研究(p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of pulmonary embolism diagnosis,piped)发现12%的肺栓塞可表现为胸片正常,因此胸片正常并不能除外肺栓塞的诊断。肺栓塞的x线异常多在12~36小时或数天内出现。常见的征象包括肺浸润或肺梗死阴影(47%),典型的表现为基底靠近胸膜,尖端指向肺门的楔形,也可呈带状、球形和不规则形;患者膈肌抬高(40%);胸腔积液征(30%);上腔静脉增宽;肺血管阴影改变(39%):近端肺动脉段扩张,当肺血管床阻塞达50%以上时可出现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扩张的肺动脉段急剧变细,称为kunckle征,部分或一侧肺野透亮度过度增强,肺纹理明显减少或消失。当临床怀疑肺栓塞和(或)合并肺梗死时,应首先行胸部x线平片检查。它无创伤、方便、经济,可作为最初的诊断和筛选手段,但由于其敏感性较低,因而即使胸部平片正常,仍不能排除肺栓塞的可能。而且由于该检查的特异性不高,故误诊率较高。
5.胸部螺旋ct检查 普通ct扫描采样时间长,影像易受呼吸影响,对肺栓塞诊断帮助不大。螺旋ct可使病人在一次屏气的短时间内完成ct扫描,可清晰地显示主肺动脉和叶肺动脉中的栓子,对一部分段或亚段肺动脉也可较好地显示。
6.磁共振(mri) mri对肺栓塞的诊断有多方面的价值,可鉴别肺动脉内缓慢的血流和不流动的栓子;可区别出血性和感染性肺浸润,前者常与肺栓塞有关。mri虽可直接显示栓子,但对≤3mm小血管,假阳性率较高。据报道,mri检测中央肺动脉栓塞的敏感性为70%~90%,特异性为77%~100%。mri的优点还在于它能在一次检查中,同时检测肺动脉和下肢深静脉的栓塞。目前倾向于将mri作为肺栓塞检查二线方法。新近发展的mri超快速成像和血管造影剂技术,能够迅速完成mri的肺动脉三维血管造影,可望成为肺栓塞诊断的新方法。
7.放射性核素显像 灌注扫描对确定肺灌注异常有高度敏感性。灌注扫描正常可排除肺栓塞,但灌注异常却无特异性。局部缺损可见于肺实变或萎陷、肺血管阻塞和由于局部肺泡缺氧引起的血管收缩等。扫描的作用是提高灌注扫描对肺栓塞诊断的特异性。灌注缺损但通气正常是肺栓塞的特征表现,理想的通气扫描应与灌注扫描同时进行多体位显像,才能排除。v/q不一致可能是对由于病人体位不同所造成。近年多采用99mtc-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99mtc-dtpa)放射性气溶胶进行通气扫描。
8.肺动脉造影 肺动脉造影常被认为是诊断肺栓塞的“最佳标准”,但那些仅在主要肺动脉内注入造影剂,而且只进行前后位摄片的肺动脉造影,并不足以排除大多数血栓。对较小或较远端的栓子,有时动脉造影同v/q扫描一样也难以发现。因此,造影须以可明确排除栓子的方式进行,即多方位投摄,选择性注射造影剂及放大显像,明显的血管腔内充盈缺损、血管中断和局部血容量减小在造影中足以做出肺栓塞诊断。灌注扫描正常或v/q扫描高度可疑患者,一般不需再行肺动脉造影;临床疑有肺栓塞,而v/q扫描不能确定者,则需再做肺动脉造影。肺动脉造影为侵入性检查,有一定的危险性,其死亡率<1%。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作用仍有争议,存在移动赝像、外周血管较难显像等问题。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无法同肺动脉造影相比,因而在临床应用时有一定局限性,不作为首选检查。只有在临床高度怀疑肺栓塞而其他检查又难以明确诊断时,或在拟施行开胸手术摘除栓子前,方考虑行此检查。
9.超声检查 如以右室扩大、中度至重度三尖瓣反流、右室压力增高和室间隔反常运动等4项反映右室负荷过重的超声指标中任何两项阳性作为诊断肺栓塞的标准,二维超声检查对肺栓塞诊断的敏感性为54%,特异性为98%。提示对临床怀疑为肺栓塞的患者,如超声检查发现右室负荷过重,则诊断肺栓塞的几率高,但如未发现右室负荷过重,则不宜以此排除肺栓塞的可能性。
10.静脉血栓诊断技术 目前,对肺栓塞起因于深静脉血栓(dvt)已取得广泛一致的意见。并将检查深静脉栓塞作为肺栓塞诊断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放射性核素静脉显像效果差,且是通过静脉放射性缺损或异常积聚间接判断深静脉栓塞;阻抗体容积描记是一种释放阻塞袖带后,非侵入性测定静脉血引流时程的方法,对近端静脉血栓的敏感性可达86%,但特异性较差;虽然静脉造影是确诊深静脉栓塞的最佳方法,但其为侵入性,且需要大量造影剂,会损伤静脉内皮。目前国外大多数医院已将超声检查作为诊断dvt的首选方法之一,可选用的技术包括加压超声显像(compression ultrasonography,cus)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对有临床症状的股静脉和腘静脉栓塞诊断敏感性>95%,特异性≥98%。对腓肠静脉栓塞诊断敏感性也可高达98%。但有报道,对那些有高危性而无症状的dvt病人,超声检查的敏感性却较低(48%~83%)。
腿痛的7个常见症状
1、自发性腿痛:患者于扭伤时突然感到腰背疼痛,剧烈锐痛,限局性明显,可明显指出疼痛部位,便于诊断。也有时扭伤后感到一种干脆的响声或撕裂感,随即疼痛减轻,或扭伤时疼痛并不明显。待休息后或次日起床时才感腰疼加重,腰部发板、行动困难、腰背肌痉挛、甚而向大腿后部放射引起腿疼。
2、局部压痛:扭伤早期多数病人有局限压痛点。可协助诊断,也有时由于梨状肌痉挛挤压坐骨神经干,压痛点在坐骨大切迹坐骨神经出口处。
3、放射性或牵扯性神经痛:放射性或牵扯性神经痛的部位,多为臀部、大腿后部、大腿根部前内侧等,股后皮神经与坐骨神经分布区,该神经发生疼痛的原因有三:
4、反射性神经痛:腰骶和骶髂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肉等软组织,其前股则组成坐骨神经和股后皮神经,因此常发生反射性神经痛。
5、坐骨神经和股后皮神经束:紧贴骶髂关节和梨状肌的前侧,当该部韧带因扭伤而出血水肿时则直接刺激该神经,引起放射性神经痛。如梨状肌发生痉挛,也压迫坐骨神经干,引起放射性神经痛,并于坐骨切迹处有局限性压痛。
6、如扭伤后椎间孔周围的软组织发生肿胀:则坐骨神经根在椎间孔内直接被挤压,引起放射性坐骨神经痛。
7、背伸肌或臀大肌痉挛:许多患者扭伤后出现一侧或两侧背伸肌或臀大肌痉挛,患者直立或弯腰时尤为显著,俯卧后可以缓解,检查压痛点时肌痉挛立即恢复,此点有助于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