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查一次尿微量蛋白
每年查一次尿微量蛋白
糖尿病肾病发病率高达40%,因早期没有明显的自我感觉,往往被忽视,一旦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如高血压、浮肿、蛋白尿等,糖尿病肾病已发展到中晚期。对糖尿病友来说,每年至少检查一次尿微量蛋白。
徐主任指出,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测定是发现糖尿病肾病最敏感、准确的指标,只要确诊糖尿病,应常规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未发现异常者要每年监测一次。
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尿路感染,尤其是神经源性膀胱炎患者。一旦发生,要合理选择抗生素,防止引起逆行感染引起肾脏病变。
限制蛋白质摄入量很重要。饮食中的蛋白质应首选优质蛋白,如蛋清、牛奶、牛肉、家禽、鱼等,植物蛋白中优质蛋白的含量则比较少,糖尿病患者最好做好饮食换算,适当吃肉。
体检时尿液检查我们又应该选择哪些项目呢
1.首先是尿常规。尿常规是一项简便、快速、经济的尿液初步检查,不少肾脏病变早期就可以出现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有形成分。一旦发现尿常规检查异常,常是肾脏或尿路疾病的第一征象,为进一步的检查提供重要的线索。
2.其次是尿微量白蛋白。人体正常代谢的情况下,尿中的白蛋白极少,如果体检发现尿中的微量白蛋白在20~200μg/min范围内,就属于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是肾小球早期损害的标志物,建议:1型糖尿病在确诊5年以后、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时及以后每年、妊娠糖尿病妇女都需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
3.再次是一些特殊的尿液检查项目。
既往有蛋白尿病史的应检测24h尿蛋白定量或尿蛋白/尿肌酐比值;
既往有血尿病史的应检测尿沉渣、尿象等;
既往有多尿、电解质紊乱等病史的应检测尿渗量、尿酸化功能、尿电解质等等。
尿标本又应该怎么留取呢?
所有尿标本收集均应使用干净容器,尿常规检查可采用起床后第一次尿液(晨尿)或随机尿的中段尿,留取后立即送检。
如要留取24h尿,则应在早晨7:00起床后,将第一次尿液排尽,将此后直至次日晨7:00的所有尿液收集混匀在含有防腐剂的容器内送检。
需要注意的是,女性患者应避免在月经期内留取尿液标本。
总之,尿液检查是体检中不可或缺的项目,一旦发现尿检异常,要引起充分的重视,及时转诊到肾内科进一步诊治。
微量白蛋白是什么及其正常值介绍
今天要和大家谈谈尿微量蛋白的正常值。尿微量蛋白说的简单易懂一点就是尿中含有少量的蛋白质。在糖尿病和肾病患者中是比较常见的,再做尿常规检查示,如果尿里面蛋白偏高,在这里就要建议大家,最好去医院检查检查了,那么尿微量蛋白的量为多少才算正常呢?下面将告诉大家尿微量蛋白的正常值是多少。
微量白蛋白尿是指在尿中出现微量白蛋白。白蛋白是一种血液中的正常蛋白质,但在生理条件下尿液中仅出现极少量白蛋白。微量白蛋白尿反映肾脏异常渗漏蛋白质。
尿微量白蛋白的增高多见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妊娠子痫前期,是肾损伤的早期敏感指标。尿微量白蛋白正常值的参考值为0.49~2.05mg/mmol·Cr或4.28—18.14mg/g·Cr。
尿微量白蛋白是评估肾脏受损程度:当发现尿微量白蛋白在20mg/L-200mg/L范围内,尿常规尿蛋白的显示为阴性(-)或(+-),就属于微量白蛋白尿,这个时候说明肾脏已经损伤。而当尿中微量白蛋白超过200mg/L时,尿常规测试尿蛋白阳性(+)~(+++),就应该警惕了,此时证明机体已有大量白蛋白漏出,可能出现低蛋白血症,肾病发展离不可逆期只有一步之遥。
以上就是尿微量蛋白的正常值是多少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尿微量蛋白也是糖尿病和肾病的象征,如果大家在检查中检查出尿微量蛋白,一定要尽快到医院做详细检查,配合医生治疗。尿微量蛋白值的高低,也是评估肾脏受损程度的高低的标准。在这里也说每一位患者都能健健康康的!
女人一生必做的检查
一般来说,青光眼和视网膜病变等多种眼病只有通过眼科检查才能发现。另外,检查眼睛还有助于诊断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疾病。专家建议,在20 —29岁期间,至少检查眼睛一次;30—39岁期间至少查两次。如果戴眼镜或隐形眼镜、服用影响视力的药物或患糖尿病,必须每年查一次。
女性一定要重视,这事因为衣原体和淋球菌会导致盆腔炎症,近年来发病情况有上升趋势。专家建议24岁以下每年查一次。有多个性伙伴(无论年龄多大),必须每年查一次。如果怀孕,则必须尽快接受检查。
美国甲状腺协会表示,未被发现的美国甲状腺疾病患者多达1200万。甲状腺机能减退对女性影响的严重程度是男性的7倍。忽视该病,会导致肥胖、关节疼痛、不孕、甚至心脏病。专家建议,从35岁开始,每5年查一次。
70%的子宫颈癌是由两类HPV(人类乳头瘤病毒)导致的。30岁之后,清除会减少患癌风险。专家建议,同时接受Pap(巴氏涂片)检查和HPV检查。如果两种检查结果都正常,那么之后3年可以免查。
乳房X光检查有助于发现可能预示乳腺癌的乳房组织细微变化。经期之后1周,最好接受乳房X光检查。专家建议,40岁后每年查一次。
一般来说,空腹血糖水平不应该超过5.6—6.9毫摩尔/升。否则,应考虑糖尿病的可能。专家建议,从45岁开始,每3年查一次血糖。
尿蛋白和尿微量蛋白是怎么回事
体代谢正常情况下,尿中的白蛋白极少,具体到每升尿白蛋白不超过20mg(<20mg/L),所以叫微量白蛋白。如果在体检后发现尿中的微量白蛋白在20mg/L-200mg/L范围内,就属于微量白蛋白尿,如果患者能够经过规范的修复肾单位,逆转纤维化治疗,尚可彻底修复肾小球,消除蛋白尿,尿常规尿蛋白的显示为阴性(-)或(+-)。而当尿中微量白蛋白超过200mg/L时,就应该引起注意了,此时证明肾病患者已有大量白蛋白漏出,可能出现低蛋白血症,肾病发展离不可逆期只有一步之遥,尿常规测试尿蛋白阳性(+)~(+++),如果不及时进行医治,就会进入尿毒症期。 蛋白质是构成一切细胞和组织结构必不可少的成分。它是人类生命活动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在人体其总量仅次于水分。蛋白质由不同的氨基酸所组成,其中一部分可以由人体自己合成,称为非必需氨基酸;而另外约有八种氨基酸必需由食物供给,称为必需氨基酸。
1、常会伴有蛋白尿的出现
早期,尿中仅有微量白蛋白症状出现,为选择性蛋白尿,这种状态可持续多年。随糖尿病肾病的病情进展,患者开始出现持续性蛋白尿症状,肾小球的滤过率逐渐下降,肾脏病变严重程度也将进一步加重。
2、一般会出现轻度水肿
一旦患者出现明显的全身浮肿,则糖尿病肾病的病情呈持续进展状态。糖尿病肾病患者病程越长,引起水肿的糖尿病肾病并发症出现越多,其中20%左右的糖尿病患者会有肾病综合症出现。
3、大多都会出现高血压
初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仅在运动后血压增高;当出现持续性蛋白尿时,血压多持续增高。高血压的出现将加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恶化进展速度,故有效的控制高血压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而言十分重要。
4、后期严重的会出现肾衰竭
糖尿病肾病早期阶段,为了适应机体排糖的需要,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血中尿素氮和肌酐的水平正常。一旦体内出现持续性蛋白尿时,患者的血尿素氮和肌酐浓度将增高,从而出现肾功能不全的表现,此时不加以控制,糖尿病肾病患者多在数年之内发展为尿毒症。
尿蛋白和尿微量蛋白是不同的,这两种症状的严重程度也不同,如果都开始出现了微量蛋白的话,一定要好好的检查清楚,避免这样的现象是尿毒症,如果是尿毒症的话,那么就有可能会无法治疗好,从而伤害到身体的健康,也会伤害到生命,还要在治疗的时候改善这个尿蛋白的现象。
二甲双胍根本不伤肝肾
我的名字是二甲双胍,从你检查出2型糖尿病以后,医生就会首先向你推荐我。我降糖效果好,很安全,是个“百搭”产品,还能保护你的心血管,最近,甚至发现我还有抗肿瘤效应,尤其是,我还这么便宜。我已问世半个多世纪,历经考验,各国糖尿病防治的权威指南均已把我认定为降糖首选、排在“一线”的药物。
我陪伴你走过长长的抗糖路,从未抛弃过你。可是,我的委屈谁又能懂?
你说我会伤肝肾
有一天,你去看病,跟你的主治大夫说,你听说(看看,就知道你是道听途说)我会伤肝肾。你因为这个忧心忡忡,深怕你的肝肾已经伤痕累累。虽然我陪伴你已经7年多,你也百般不舍,可是,如果我真的伤肝肾,你只能抛弃我了。
我被你深深地伤到了。幸亏大夫为我说了句公道话:二甲双胍不伤肝肾!
你仍半信半疑:那为什么好多人说二甲双胍伤肝肾呢?
我知道,这种“谣言”流传已久,是经典的糖尿病用药的误区,也不怪你误会我。面对你的疑问,我只想说:我确实不伤肝肾,我并没有肾毒性,肝毒性。有些人误认为我会伤肾,是因为我会以原型的方式经肾脏排泄出去,这时候,如果你的肾功能原本有损伤,尤其是中、重度损伤,那么,我就无法被完全排泄出去,就可能在体内蓄积,从而增加乳酸酸中毒发生的风险。
所以,不是我伤害你的肾,对你的肾功能有影响,而是当你的肾功能问题严重的时候,你将没办法再继续使用我。
同样,我也不伤肝。但是,如果你不幸肝硬化,医生通常会建议停用我,如只是血清转氨酶轻度升高,仍然可以使用我。
出现尿微量白蛋白就要抛弃我吗
你每年都要查一次尿微量白蛋白。医生说尿微量白蛋白的出现是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敏感指标,可帮助诊断并及早进行干预,否则将进入临床肾病期,继续进展还可到肾功能衰竭,即尿毒症期。
你很听医生的话,因为身边就有一个病友是因糖尿病肾病严重到了尿毒症阶段最后去世的。最近几次检查,你的尿微量白蛋白检查结果阳性,你立马紧张起来。你担忧地问医生:“出现尿微量白蛋白,是否代表我的肾功能已经有了问题?还有,是否也不能再继续使用二甲双胍了?”
医生摇摇头,向你解释:“出现尿微量白蛋白并不代表肾功能不全,有些患者尿微量白蛋白阳性,但是肾功能正常,这种情况下继续使用二甲双胍是没有问题的。”
“那到底哪种情况不能再继续使用二甲双胍呢?”你继续追问。
eGFR≥60,我就是安全的
医生告诉你,通常根据eGFR,即肾小球滤过率水平,来推测肾功能受损程度。但并非只要发生肾功能受损,就不能使用我。这个问题国内外专家已基本达成共识:eGFR≥60ml/(min·1.73m2),肾功能轻度受损,可安全使用;eGFR在45~60ml/(min·1.73m2)之间,肾功能中、重度受损,谨慎使用,必要时减量;eGFR<45ml/(min·1.73m2),肾功能严重受损,停用。
现在你明白了吧?即使出现尿微量白蛋白,即使已有肾功能不全,但只要是肾功能轻度受损阶段,eGFR≥60,一样可以安全地使用我,不会显著增加体内的乳酸水平。今年发布的美国糖尿病学会与欧洲糖尿病研究会联合立场声明,更进一步讨论放宽对我的使用限制。提出禁用我的切点应为eGFR<30,而在 45~60时减量,并加强随访。
亲爱的“糖友”,现在你该明白了吧,肝肾受损,真赖不着我!
尿微量白蛋白该怎么办
正常人24小时内尿白蛋白排出量很少,约为30mg,即每分钟排出量为20.8ug。白蛋白是尿蛋白的主要成分,约占40~50%。尿中白蛋白排泄量与肾小球滤过量成正比,尿白蛋白排出过多主要反映肾小球损伤造成的滤过缺陷。
尿微量白蛋白尿是指常规方法无法检出、但是高于正常的白蛋白尿。
尿微量白蛋白增高的检测方法包含如下三种,无论哪一种超过了正常范围,都称为尿微量白蛋白增加。
1)尿白蛋白排泄,正常范围是20-200ug/min,需要收集4小时尿液。
2)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正常范围是30-300mg/24小时,需收集24小时尿。
3)尿白蛋白/肌酐,正常范围是2.5-25mg/g,需收集随机尿。
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最理想的方法是留取24小时标本,但因留取困难,在实际应用上受到限制。随机尿测定是目前最常用,最易行的方法。近年来,以检测清晨第一次尿或任意一次尿液中白蛋白与肌酐比值代替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避免尿量变化对结果的影响。
美国的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也建议检测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来代替传统的定时尿液收集方法。尽量用清晨第一次尿,若得不到晨尿也可以用任意一次尿。但注意在3-6月内检测至少2次阳性才能诊断。
通常的尿液检查中,尿微量白蛋白的增加是肾损害的早期指标,其增加对各种肾脏病及高血压、糖尿病的早期肾损害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是临床诊断的标准及治疗的靶目标。
尿微量白蛋白高饮食忌宜有哪些
饮食是生命所必须的,但是良好的饮食可以帮助身体更健康。对于尿微量白蛋白患者在饮食上具体有以下几点要求:
1.禁止食用植物蛋白:主要是植物蛋白中含有大量的嘌呤物质,主要是通过肾脏排出体外的,无疑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因此饮食中应该小心注意。
2.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尿蛋白高的患者应该适当的补充新鲜的水果或是蔬菜,尤其是含维生素或是矿物质高的食物。比如:含镁丰富的如肉类、动物内脏、大麦、小麦、小米等;富含锌的扁豆、玉米粉、南瓜、小米、茄子、萝卜、胡萝卜、小麦、大白菜等;含钙质比较高的有牛奶及其制品、海带、芝麻酱、鱼类虾皮、绿色蔬菜等,但是这要注,特别是高磷患者切勿食用。
3.低盐或无盐饮食:尿蛋白高患者肾病的可能性比较大,此时应该注意食盐的摄入量尤其是已经出现水肿、高血压或是尿少的患者。
4.饮食节制:最后要注意禁止食用辛辣、生冷、刺激的食物,戒烟酒。
测定微量蛋白尿有什么临床意义
临床中,通常应用尿微量蛋白指标来监测肾病的发生。尿微量蛋白的检测是早期发现肾病最敏感、最可靠的诊断指标。通过尿微量白蛋白的数值,结合发病情况、症状以及病史陈述就可以较为准确的诊断病情。判断病情进入了纤维化那个阶段。所以,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U-MA),普通人应当每年一次,而已增高的患者应每3个月测试一次。这样,对于肾病的预防及早期治疗都起的了积极作用。
当一名患者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或同时患有这两种疾病(经常同时发生)时,肾脏血管会发生病变改变了肾脏滤过蛋白质(尤其是白蛋白)的功能。
微量白蛋白尿也是整个血管系统改变的征象,并可认为是动脉病变的“窗口”,因为它是肾脏和心血管系统改变的早期指征。
糖尿病患者定期检查不可少
据统计资料显示,约有80%的糖尿病人是死于糖尿病并发症,这给患者及其家庭乃至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糖尿病患者除了经常性的监测指血糖外(血糖波动大者建议每天测血糖,并携带监测记录就诊),还应定期进行一些相关指标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尽量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1.每三个月检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红蛋白与糖类的结合产物,它与血糖的高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抽血前2~3个月的血糖控制好坏的指标。
2.每半年至一年检查一次生化全套指标。
生化全套指标包括:肝肾功能、血脂、尿酸等。肝脏与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关系密切,糖尿病患者服用药物需要肝脏代谢,而且有些糖尿病患者合并有脂肪肝,因此要定期检测肝功能的指标。
糖尿病病人较一般人群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这不仅与血糖的控制程度、高血压等因素有关,还与脂质代谢异常密切相关,脂质代谢异常可使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大大增加。
3.每年检查一次尿微量白蛋白,以监测糖尿病对肾脏的损害程度,是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如果尿微量白蛋白升高,则需按照肾内科专科医生的意见定期复诊。
4.每年检查一次眼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引起失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糖尿病眼部最严重的并发症。血糖控制不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逐渐恶化,视力在不知不觉中下降,因此要定期检查眼底。一旦发生眼底出血,病情逆转将很困难。
5.每年进行一次心、脑血管及肢体动脉的相关检查,如心电图、脑血流图、血管超声等。
据统计资料显示,约有80%的糖尿病人是死于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心梗、脑梗因预后较差一般能够引起患者的重视,所以大多数患者会定期于心内科、神经内科就诊完成心血管、脑血管的相关检查。
但糖尿病足因起病较隐匿往往不能早期发现,常于足溃疡发生后才引起重视,此时的生活质量已开始降低,严重时需要截肢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除心脑血管外,下肢动脉的病变也应及早筛查,及早干预。
糖尿病肾病快查尿微量白蛋白
糖尿病肾病快查尿微量白蛋白!这在糖尿病肾病的检查中是重要的检查方法,无论是1型还是2型的糖尿病患者都有罹患糖尿病肾病的危险,而糖尿病肾病是我国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原因,如若不知道这一糖尿病肾病的检查方法,很有可能错过早期发现,延误治疗。
糖尿病肾病快查尿微量白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有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
临床上,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检查,早期可借助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来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要注意,这在糖尿病肾病的检查中,属于早期诊断,早期诊断,也就意味着能够得到及时控制,及时治疗,避免终末期肾衰竭的发生。
尿微量白蛋白——糖尿病肾病患者需多次检查
糖尿病肾病快查尿微量白蛋白,但也不能仅作一次检查,由于其他一些因素如发热、感染、心力衰竭、运动、高血压、血糖控制不好好等均可使尿白蛋白排出暂时增加。且每天尿白蛋白量排出量也不同,因而,糖尿病肾病患者仅作1次检查而结果异常并不能代表什么,在糖尿病肾病的检查中,还不能说明是持续微量白蛋白尿,故而,在糖尿病肾病的检查中,一般需要多次检查,才能确诊。
尿微量白蛋白尿——确诊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金标准
糖尿病肾病快查尿微量白蛋白,因为,尿微量白蛋白是确诊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金标准。一般来说,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中,6个月内做尿液检查,有2~3次尿白蛋白在20~200ug/min之间,并排除其他可能引起尿白蛋白增加的因素后,就可诊断为早期糖尿病肾病。
1型、2型糖尿病肾病都要做尿微量白蛋白
由于1型、2型糖尿病患者都可罹患糖尿病肾病,因而建议对于确诊的1型糖尿病患者,在起病5年时就应进行糖尿病肾病的检查中,尿微量白蛋白的筛查,而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一旦确诊,就必须同时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查。
春季正当时别忘了做个尿检
阳春三月,又到了体检的好时节,虽然体检的各种套餐内容很多,但有不少人把尿液检查这一简便但非常重要的检查项目遗漏了,以至于经常出现“年年体检不知病,发现肾损已晚矣”的悲剧。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脏器,通过排除尿液等代谢废物,调节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肾脏还具有内分泌功能,产生和分解某些激素(肾素、促红素、维生素D3等)。肾脏在承担机体重要任务的同时,也承受着相比别的脏器更多的负担和受损的风险。更值得注意的是,肾脏疾病起病隐匿,初期症状不明显,而体检遗漏了尿液检查则很可能错失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时机。
体检时尿液检查我们又应该选择哪些项目呢?
1.首先是尿常规。尿常规是一项简便、快速、经济的尿液初步检查,不少肾脏病变早期就可以出现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有形成分。一旦发现尿常规检查异常,常是肾脏或尿路疾病的第一征象,为进一步的检查提供重要的线索。
2.其次是尿微量白蛋白。人体正常代谢的情况下,尿中的白蛋白极少,如果体检发现尿中的微量白蛋白在20~200μg/min范围内,就属于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是肾小球早期损害的标志物,建议:1型糖尿病在确诊5年以后、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时及以后每年、妊娠糖尿病妇女都需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
3.再次是一些特殊的尿液检查项目。
既往有蛋白尿病史的应检测24h尿蛋白定量或尿蛋白/尿肌酐比值;
既往有血尿病史的应检测尿沉渣、尿象等;
既往有多尿、电解质紊乱等病史的应检测尿渗量、尿酸化功能、尿电解质等等。
尿标本又应该怎么留取呢?
所有尿标本收集均应使用干净容器,尿常规检查可采用起床后第一次尿液(晨尿)或随机尿的中段尿,留取后立即送检。
如要留取24h尿,则应在早晨7:00起床后,将第一次尿液排尽,将此后直至次日晨7:00的所有尿液收集混匀在含有防腐剂的容器内送检。
需要注意的是,女性患者应避免在月经期内留取尿液标本。
总之,尿液检查是体检中不可或缺的项目,一旦发现尿检异常,要引起充分的重视,及时转诊到肾内科进一步诊治。
微量蛋白尿是怎么回事
当一名患者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或同时患有这两种疾病(经常同时发生)时,肾脏血管会发生病变改变了肾脏滤过蛋白质(尤其是白蛋白)的功能,这使得蛋白质渗漏到尿中。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影响肾脏的早期征象,为糖尿病肾病。
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的早期肾脏受损的表征。无论哪种疾病引起的尿微量白蛋白都是因起始原因不同造成的肾脏固有细胞的损伤,使肾脏固有细胞的结构发生改变,功能随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在尿液中的体现。
对于微量白蛋白尿的治疗,目前西医应用的很广泛是激素进行抗炎,减轻肾脏固有细胞的渐进性损伤。激素治疗微量白蛋白尿,短时期内,会产生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已受损的肾脏固有细胞没有修复。所以,通常会在遇到感冒、感染的影响时,导致病情反复并进行性加重。
微量白蛋白尿也是整个血管系统改变的征象,并可认为是动脉病变的“窗口”,因为它是肾脏和心血管系统改变的早期指征。临床中,通常应用尿微量蛋白指标来监测肾病的发生。尿微量蛋白的检测是早期发现肾病最敏感、最可靠的诊断指标。通过尿微量白蛋白的数值,结合发病情况、症状以及病史陈述就可以较为准确的诊断病情。判断病情进入了纤维化那个阶段。所以,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U-MA),普通人应当每年一次,而已增高的患者应每3个月测试一次。这样,对于肾病的预防及早期治疗都起的了积极作用。
尿微量白蛋白,是疾病的标志。对于普通人,或许对它认识不够,从而麻痹大意,只要您听从医生的安排,相信不会出现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