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用药要小心四大个误区
孕妇用药要小心四大个误区
误区一怀孕不能吃药
有的孕妇患感冒、腹泻时,自认为孕期不能吃药便拒绝吃药。实际上,病后不服药,会使小病酿成大病,反而不利于优生。孕妇病后合理用药不但对胎儿无害,而且能防止胎儿受母体疾病的影响。因恐惧药物,该服的药不服,常致使妊娠并发症和其他病症得不到及时治疗,从而影响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误区二孕妇不能服西药可服中药
有些人认为孕妇生了病,即使服药,也只能服中药而不能服西药。误以为中药无副作用。其实许多中药所含的各种生物碱和化学成分十分复杂,服用不当也会给胎儿造成不利影响。如易致腹泻的药大黄、芒硝;润肠利小便的药材木通等;大辛大热的药材肉桂、附子等,服用时也必须十分小心,剂量不能太重。
误区三孕妇感冒可自治
有人误认为感冒是小病,吃点抗感冒药无关紧要。其实,抗感冒药大多是复合制剂,含有多种成分,常见的有速效伤风胶囊、感冒通、康泰克、白加黑、康必得、克感康、快克等等,这些药大都含组胺药,孕期不宜服用,特别是孕4周前。另外,抗病毒药对胎儿均有不良影响;消炎痛是孕妇禁忌的退热药;阿司匹林孕32周后也不宜使用;含碘制剂的止咳药孕妇不宜使用;孕妇感冒如没明确的细菌感染证据,不宜用抗生素。因为抗生素可通过胎盘作用于胎儿体内,有20%~40%的可能性对胎儿构成危害。
误区四不能用抗生素
临床上发现,孕妇患感染性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出现发烧时,绝大多数的胎儿发育都要受到不良影响。因此,孕妇患病后,比普通人更需要及时治疗。使用恰当,不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有些抗生素如红霉素、青霉素、先锋霉素类等对孕妇、胎儿是比较安全的,副作用轻微,治疗效果好。但应提醒一下,青霉素用药前必须做过敏试验。
孩子用药要小心防止耳聋
许多药物就像一把双刃剑,一面斩荆除棘治疗疾病,一面却是悄无声息地破坏人的听觉。所以虽然随着医疗、经济的发展,药品短缺的现象消失,但随着药物的滥用不断增多,药物性耳聋的比例也在上升,据统计,目前药物性耳聋占后天性耳聋的40%~70%。至今,临床上发现导致耳聋的药物有18类100余种,通称耳毒性药物。不同类药物导致耳聋的的机理不尽相同,但都能摧毁内耳的听毛细胞和螺旋神经节,从而使听觉系统导致严重损害,有些药物导致的耳聋是可治疗的,大部分则可造成听力永久性损害。耳毒性药物包括氨基甙类抗生素: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非氨基糖甙类抗菌素:氯霉素、紫霉素,红霉素、万古霉素等,利尿剂:速尿、利尿酸,抗疟疾药物:奎宁、氯喹,水杨酸盐:阿司匹林、非那西汀、保泰松等,抗肿瘤药物:顺铂,氮芥、博来霉素、氨甲嘌呤等,中药:乌头碱、重金属盐(汞、铅、砷等),其他还有心得安、肼苯达嗪、胰岛素,碘酒、冼必泰等。氨基甙类抗生素是国内最重要、最常见的药物性耳聋的原因。
药物耳聋的听力损害在早期可以表现为双耳或单耳高频听力损失,用药者可能没有任何自觉症状,需要听力检测才能发现。耳毒性发生后,主要表现为耳部胀满感、耳鸣、眩晕、听力下降等,有些还伴有眩晕、运动不协调。部分药物的耳毒性与用药的剂量、疗程有关,可能自用药到出现症状需一段时间,且还有明显的延迟作用。药物性耳聋发生几率并非人人相同,特别是氨基糖苷类药物所致耳聋常有母系家族遗传性。存在变异者容也易发生耳毒性,即使一次用药也可能致聋。此外,肾功能不全患者、噪声环境中工作和生活的人也要注意,因他们内耳较脆弱,更易发生耳聋,也可能在用药后会加重损害。幼儿、孕妇、老年人较常人更具有药物耳毒性的高风险性。
药物性耳聋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我们需要用药时遵守医嘱,不随便自选药物,不滥用抗生素,尽量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特别是对于高危人群的幼儿,因为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有些耳毒性药物是严禁使用的;必须使用耳毒性药物治疗时是要注意观察,一旦出现耳毒性症状时立刻停药;使用耳毒性药物同时可以使用维生素B等营养神经的药物;如果家族外婆,母亲姨母、舅父等母系亲属中有对某种药物致聋者,绝对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
哺乳期妈妈感冒用药要小心
哺乳期用药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既能有效地治疗母亲的疾病,又要尽可能地减少药物对婴儿的影响.
如果母亲的发热不超过38.5,可以继续喂母乳.
母亲患感冒发作时,早已通过接触把病原带给了孩子,即便是停止哺乳也可能会使孩子得病。相反,坚持哺乳,反而会使孩子从母乳中获得相应的抗病抗体,增强抵抗力。
如果病情较重需要服用其他药物,应该按医生处方,以防止某些药物进入母乳而影响小儿。如果不得不停奶,则在期间,应将乳汁排出,这样可刺激乳汁分泌,以防病后无奶。
建议:
1、多喝水,增加代谢。可等待感冒自然痊愈.
2、如要吃药,感冒不严重的话妈妈可用一些抗病毒的中药,如板兰根、感冒清热冲剂,大青叶、双黄连及维生素C.最好在给宝宝喝好奶后,妈妈马上吃.
如果症状较重,母亲可选择一些婴儿也能使用的药物,如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先锋霉素)类。
3、哺乳时带口罩,防止以防呼出的病原体直接进入孩子的呼吸道,传染婴儿。
4、每天居室轮流开窗换空气。
5、室内可用醋蒸汽熏,有一定预防感冒的作用。
TIPS:
哺乳期母亲禁止使用的药物:
喹诺酮类抗生素、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氯霉素、利巴韦林、放射性同位素、溴隐亭、环孢霉素、阿霉素等。
哺乳期母亲慎重使用的药物:
甲硝唑(使用时建议中断哺乳12-24小时)、磺胺类(喂哺5天之内的新生儿及早产儿应避免使用)、抗真菌素药物(局部用药较安全)、抗病毒药物、硫脲类抗甲状腺药物等。
女人缩阴要小心误区
误区1、缩阴速度越快越快
阴道松弛的女人都希望马上变紧,所以盲目的追求速效缩阴的产品,或者是看好效果立竿见影的阴道紧缩术,其实这些都存在一定的弊端。
根据调查所谓的速效缩阴产品要么是虚假宣传,要么添加激素成分,容易出现反弹,还有副作用,而阴道紧缩术,虽然见效快,但风险性也高,如今手术缩阴失败的女人不在少数。
所以,小编不建议大家盲目的追求缩阴速度,要知道每一个女人阴道松弛程度不同,恢复时间势必也是不同的。
误区2、缩阴运动做了没用
缩阴运动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缩阴方式,采用的女人也不少,不过有一些女人认为运动缩阴做了没用,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虽然缩阴运动见效缓慢,但是长期坚持,还是有效果的。
曾经有专家提出产后及早做凯格尔运动,可加强盆腔底部肌肉的力量。锻炼一段时间后,阴道能回缩,阴道弹性能恢复到产前的80%以上。所以不能说运动缩阴没用。
如果能够在阴道松弛不严重时坚持运动缩阴,不但可以缓解阴道松弛程度,促进阴道紧缩,还可以提升性生活质量呢!如果松弛严重也可以配合千黛斯之类的缩阴产品,恢复阴道紧致也不难。
使用面膜要小心误区
误区一:睡眠面膜一定要过夜。很多朋友都认为睡眠面膜一定要过夜,这样才可以发挥出面膜的全部功效,哪怕是觉得感觉到粘稠也会坚持过夜。其实,睡眠面膜只是面膜的一种统称,并没有说明一定要在睡觉前使用,其实只要皮肤吸收了面膜的营养就可以了。
正确的使用方法:如果使用睡眠面膜感觉到又粘又腻又不好吸收,起床后皮肤上分泌出许多油脂,这时就不需要带着面膜过夜了,只要在脸上敷30分钟,等到皮肤完全吸收后,就可用清水洗净。
误区二:睡眠面膜一定要在晚上睡觉前才能敷。大多数的人经常会顾名思义,认为睡眠面膜只能在晚间使用。其实不然,睡眠面膜的主要配方是胶状的大分子,目的是为了锁住在使用面膜之前抹上的护肤产品中的小分子,所以在平时有时间,就算是非睡眠的时候也可以敷的。
正确使用方法:如果在晚上睡觉之前涂抹睡眠面膜感觉到不舒适,可以选在中或是下午睡觉前,完成了基础护理工作之后,再使用睡眠面膜。
误区三:在敷面膜前不做任何基础保养。很多人都会犯这个错误,在敷面膜前不做任何的基础保养,直接敷上一层面膜便睡下。睡眠面膜是皮肤表层的一层膜,起封闭性的效果,它的营养成分并不多,需要进行基础护理,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吸收更多的养分。因此,不可以忽略基础护理的重要性。
正确使用方法:每天在清洁完皮肤后,打上爽肤水,再抹乳液、霜,全吸收后,就可敷上睡眠面膜,锁住营养。
孕妈妈感冒发烧要兼顾营养与休息
孕妇感冒发烧怎么办?提高警觉照护孕妇
1、兼顾营养与休息:
由于妈妈在孕期的新陈代谢速率较平日快,发烧会造成她更大的生理负担,因此需要适当的休息,并补充水分及营养,才可让妈妈免于脱水而影响胎儿的健康。
2、退烧药的使用:
常用来治疗疾病或退烧的药物,若在怀孕中使用,可能会伤害或危及胎儿的健康。
3、发烧病原要追踪:
某些造成孕妇发烧的病原,可能会危害胎儿的发育和健康,必须于孕期间特别追踪(如德国麻疹、水痘等病毒的感染)。
就如一般人,孕妇发烧常见的原因,包括感染、中暑(环境温度过高)、自体免疫疾病(如红般性狼疮)、肿瘤、药物……,对孕妇而言,感染仍是最常见的发烧原因,其中又属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感冒最为常见。
孕妇感冒发烧怎么办?孕妇用药要小心
孕妇若必须使用药物,必须考虑药物对胎儿健康的影响,因此必须与妇产科医师充分讨论后再使用,医师依据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将药物分类为五大等级。
A 妇女对照研究未显示对胎儿有害,故对胎儿伤害机会极低,孕妇可安全使用,如:维生素。
B 动物研究显示对胎儿无害,但无孕妇对照研究证据;或动物研究对胎儿有危害,但无孕妇对照研究证据,如:抗生素盘林西林。
C 动物研究显示对胎儿有害,但无孕妇对照研究证据;或缺乏相关动物或人体研究证据,危险性无法排除。
D 研究证明对人类胎儿有危险性,只在必要时使用。如: 精神科用药。
E 禁止使用,危害明显大于好处,如:皮肤科用药翠提那因(A酸)。
警惕宝宝腹泻用药要小心
误区一:立马止呕止泻
几乎大多数小宝宝都曾有过腹泻的经历,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宝宝,看着自家小宝宝上吐下泻,家长们心里焦虑万分,恨不得宝宝马上好起来,于是一听到什么治疗腹泻的良方马上给宝宝用,或者送到医院后要求医生马上给宝宝止泻,然而,宝宝非但不见好转,反而越来越止不住泻,甚至拖了几个月都不见痊愈。其实,腹泻的治疗是需要一定疗程的,急性腹泻病程一般在两周以内。其实腹泻是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反应,有利于毒素和不消化的食物排出体外。因此,孩子腹泻时家长不必急于去马上止泻,尤其是不能使用抑制肠蠕动的药物,如易蒙停等,而应该要补充因腹泻而造成的脱水和营养不良。
误区二:腹泻要禁食
另外有一些家长认为,拉肚子的时候不要吃任何东西,禁食可以减轻胃肠负担。其实,这种认识也是错误的。因为人在腹泻时,会丢失大量的水分和无机盐,禁食或者过度的饮食控制,反而会加重肠蠕动而使腹泻加重,甚至影响孩子的营养吸收和发育。因此腹泻以后,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孩子,继续纯母乳喂养,如果是人工喂养的孩子,可以换成无乳糖过渡一下,正在添加辅食的小儿可以适当减少辅食量,也可暂停辅食,大一点的孩子腹泻时饮食适当调整一下,以清淡饮食为主。
误区三:腹泻要吊盐水
腹泻要吊盐水。按照病情,一般腹泻症状只需口服补充水分,而输液只针对出现脱水症状的患儿,目的不是止泻,而是补充水分。
误区四:滥用抗生素
有些妈妈在小孩腹泻时,想马上给宝宝止泻,便自己或者要求医生开大量的抗生素。其实,在人体的肠道中生长着许多细菌,它们按照一定的比例在体内形成一种平衡的生态环境,维持着人的健康。如果滥用抗生素则可能会把人体中有益的细菌杀死,导致菌群失调,而对于那些对抗生素不敏感的葡萄球菌、条件致病性大肠杆菌等则会失去制约,大肆繁殖,引起菌群失调性腹泻。
腹泻用药要小心,宝宝腹泻对哪里的反面会优秀的表现呢也会到时疾病的发生呢。腹泻药吃法妈妈不了解要及时和医生沟通,注几个点最重要的呢。否则非但孩子不爱喝,疗效也递减。
准妈妈怎样用药才安全
孕妇用药注意原则
1.如果不是病情所需,能不用的药就尽量不要用或者可以在初期暂停用药,因为怀孕初期,对胎儿的发育成长很重要,一但发生药物不适,会影响到胎儿的健康。
2.孕妇要选择对胚胎或胎儿危害小的药物,在医生的指导下方可进行,不能自己随意用药。
3.孕妇应仔细看药物的说明书,若是“孕妇慎用”尽量不用或“孕妇禁忌”的药则不能用。
4.孕妇用药要配合孕周期,注意用药的剂量以及持续时间;用药要合理,病情得以控制后立刻停用药。
广告5.孕妇选择药物要正确。可以局部用药有效的尽量局部用,尽可能不要全身用药。
6.到了临产期或分娩期,用药更应非常注意,要考虑药物是否对生产时的胎儿及出生后的新生儿产生什么不好影响。
总而言之,怎么用药安全就怎么用,怀孕初期尽量避免用药,药物包装上有“孕妇慎用、忌用、禁用”的字样,就不能去服用这些药,如果非要用,必须咨询医生,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才去服用。孕妇用药,用得正确,就不会危害到宝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