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盆腔炎与中药保留灌肠法

盆腔炎与中药保留灌肠法

中药保留灌肠法已在临床使用多年,是一个比较好的给药途径,主要是通过肠壁的吸收,可利用肠壁的半透膜的渗透性被迅速吸收,而引起全身的治疗作用,特别对临近的器官,如盆腔、腹腔等作用更为显着。而且,既可以在住院期间由护士操作,也可在离院后,在家中自行操作。

盆腔炎常分为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如果急性期未能彻底治愈,可转为慢性盆腔炎,所以,在急性期应积极彻底地治疗,不应以症状暂时缓解作为治愈的标准。同时,要配合生活调护及预防复发。

预防及调护:

(1)杜绝各种感染途径,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每晚用清水清洗外阴,做到专人专盆,切不可用手掏洗阴道内,也不可用热水、肥皂等洗外阴。盆腔炎时白带量多,质粘稠,所以要勤换内裤,不穿紧身、化纤质地内裤。

(2)月经期、人流术后及上、取环等妇科手术后阴道有流血,一定要禁止性生活,禁止游泳、盆浴、洗桑那浴,要勤换卫生巾,因此时机体抵抗力下降,致病菌易乘机而入,造成感染。

(3)被诊为急性或亚急性盆腔炎患者,一定要遵医嘱积极配合治疗。患者一定要卧床休息或取半卧位,以利炎症局限化和分泌物的排出。慢性盆腔炎患者也不要过于劳累,做到劳逸结合,节制房事,以避免症状加重。

(4)发热患者在退热时一般汗出较多,要注意保暖,保持身体的干燥,汗出后给予更换衣裤,避免吹空调或直吹对流风。

(5)要注意观察白带的量、质、色、味。白带量多、色黄质稠、有臭秽味者,说明病情较重,如白带由黄转白(或浅黄),量由多变少,味趋于正常(微酸味)说明病情有所好转。

(6)急性或亚急性盆腔炎患者要保持大便通畅,并观察大便的性状。若见便中带脓或有里急后重感,要立即到医院就诊,以防盆腔脓肿溃破肠壁,造成急性腹膜炎。

(7)有些患者因患有慢性盆腔炎,稍感不适,就自服抗生素,长期服用可以出现阴道内菌群紊乱,而引起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白色豆渣样白带,此时,应即到医院就诊,排除霉菌性阴道炎。

(8)盆腔炎病人要注意饮食调护,要加强营养。发热期间宜食清淡易消化饮食,对高热伤津的病人可给予梨汁或苹果汁、西瓜汁等饮用,但不可冰镇后饮用。白带色黄、量多、质稠的患者属湿热证,忌食煎烤油腻、辛辣之物。少腹冷痛、怕凉,腰酸疼的患者,属寒凝气滞型,则在饮食上可给予姜汤、红糖水、桂元肉等温热性食物。五心烦热、腰痛者多属肾阴虚,可食肉蛋类血肉有情之品,以滋补强壮。

(9)做好避孕工作,尽量减少人工流产术的创伤。手术中要严格无菌操作,避免致病菌侵入。

(10)慢性盆腔炎、腹部包块患者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效果甚好,它具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或暖宫散寒之功效。其方法为:

操作前准备:

①将一剂中药浓煎100ml备用②一次性输液器1具,石腊油或润滑油少许③灌肠前要排空大、小便,以减轻腹压及清洁肠道。

操作方法:

每晚睡前,排空大、小便后,取右侧卧位,使臀部移近床沿,按静脉输液方法,连接好输液器,排出气体,输液器剪去针头,末端涂上少量润滑油,缓慢的从肛门插入直肠10~15 cm,将药液缓慢滴入。药液温度以39℃~41℃为宜,压力要低,液面距肛门不得超过30cm,待灌完后,尽量卧床休息。

中药保留灌肠法已在临床使用多年,是一个比较好的给药途径,主要是通过肠壁的吸收,可利用肠壁的半透膜的渗透性被迅速吸收,而引起全身的治疗作用,特别对临近的器官,如盆腔、腹腔等作用更为显着。而且,既可以在住院期间由护士操作,也可在离院后,在家中自行操作。

输卵管堵塞的中医疗法

1、中药药理近年来,临床报道与实验室研究表明中医治疗效果优于西医治疗,估计与中医药治疗在疏通管腔的同时,对输卵管功能进行了调节有关。现代药理发现:活血化瘀药物能改善局部血液微循环,促进巨噬细胞增多并活跃其功能,有效地使粘连组织松解,有利于输卵管复通。

2、中医辨证祖国医学对于本病的认识散见于“带下”、“痛经”、“不孕”、“瘕”等病中,其病理核心为“不通”。故在输卵管炎所致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治疗中,多以活血化瘀和清热解毒利湿为主辨证治疗,用药多以当归、丹参、路路通、皂刺、穿山甲、枳实、三棱、莪术、败酱草等多见。

3、中医治疗方法主要有内服、外治。外治法主要有中药保留灌肠,中药热敷、中药离子导入和针灸等。中药保留灌肠在该病的治疗过程中运用比较多。因本病治疗时间较长,难度较大,通常单一的治疗方法难以短期内奏效,近年来多数医家主张采用综合方法进行治疗。

慢性盆腔炎灌肠方有哪些

给予自拟灌肠汤,方药组成:红藤、败酱草、毛冬青各30g,丹参、赤芍各20g,蒲公英、三菱、莪术、土茯苓各15g,黄柏12g。加减:小腹胀痛加木香10g;较甚者加蒲黄、五灵脂;经量多,加震灵丹、三七;白带多加黄柏、白芷、薏苡仁。

用法:水煎浓缩至100ml置于灌肠袋内,温度37℃,侧卧位,将肛管插入肛门约15~17cm,打开开关,使药液缓慢进入肠腔,然后拔出肛管,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盆腔积液是慢性盆腔炎常见并发症,常为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亦可无急性炎症史,病情较顽固。当人体过度劳累,抵抗力下降时,可有急性发作。属中医“带下”、“不孕”、“少腹痛”等范畴。主要表现为下腹部胀痛,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排便时及月经前后加剧,伴月经失调,经量增多,痛经或继发不孕,白带增多,或伴低热、乏力。

妇科检查:一侧或双侧附件增厚,伴有压痛。B超可助确诊。中医认为本病发生是由于经期、流产、分娩后,湿热乘虚,贼客于子宫、胞络,或急性盆腔炎后邪气将尽,遇房劳、寒热之邪与气血相搏,致使气机不利,经络气血受阻,冲任带脉功能失常而致病,湿热下注,坠于体内低位致盆腔积液。

自拟灌肠汤中以红藤、败酱草、蒲公英3药既有清热解毒,又有消瘀散结之用;毛冬青、丹参、赤芍止痛,三菱、莪术均有消积止痛之功效;土茯苓、黄柏清热燥湿;木香、蒲黄、五灵脂有止痛之功。另传统中医认为“久病多虚”,盆腔炎反复发作致盆腔积液,正虚邪恋,日久耗伤正气,故方中合以薏苡仁以健脾渗湿,缓急止痛,进一步增强机体免疫力。以上诸药相辅相成,共起清热解毒、利水渗湿作用。且通过中药保留灌肠法可使药液经直肠渗透直肠子宫陷凹,促进积液吸收和消退,效果明显。

所以说慢性盆腔炎灌肠治疗,说起来确实非常痛苦,不过的盆腔炎很容易会引发不孕不育,甚至是在性交过后出现流血的现象,还会引发通常出现的月经不调,所以说朋友们要多加注意了。

什么是中药灌肠法

使用方法:先备以肛管,外面涂少量石蜡油,使之滑润,以便插入时不致对肛门及肠粘膜产生刺激或损伤;然后将肛管插入肛门,其插入深度则根据所患疾病及病变部位不同而定,一般约10-30毫米之间;接着将已配制好的药液经注射针筒注入,或由灌肠筒滴入。灌肠液的多少及保留时间长短亦需根据病情而定。如尿毒症一般约为200-500毫升,保留2-3小时;肠梗阻一般约500毫升,保留1-2小时;溃疡性结肠炎一般约30-100毫升,保留4-8小时。

中药灌肠的好处就是毒副作用小。

此外,中药保留灌肠法已在临床使用多年,是一个比较好的给药途径,主要是通过肠壁的吸收,可利用肠壁的半透膜的渗透性被迅速吸收,而引起全身的治疗作用,特别对临近的器官,如盆腔、腹腔等作用更为显著。

灌肠本身不会有副作用,如果使用的是肥皂水或者盐水是没有问题的。如果使用了药物灌肠,还需要区别对待。

这就是中药灌肠法,大家对此也有一定了解了吧,它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手段。在操作的过程中,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是,进行过结肠直肠等手术后的患者不适合进行灌肠。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小心翼翼,以免肠黏膜受伤。最好要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

中医治疗输卵管堵塞的常用药

治疗输卵管堵塞常用的中药饮片包括当归、苡仁、红花、海螵蛸、茜草、赤芍、川芎、肉苁蓉、菟丝子、熟地、桃仁、白术、云苓、浙贝母、丹参、路路通、香附、穿山甲、王不留行、红藤、络石藤、炮山甲、地鳖虫等,并可根据病情加减柴胡、茵陈、苍术、公英、二花,加炮附子、女贞子、枸杞子、肉桂、半夏、陈皮、黄柏、败酱草、月季花等。中药汤剂的应用应由有经验的专业中医师对患者进行诊察后,辨证组方施治,方可获得满意的疗效。治疗的疗程一般在15天左右,每日一剂煎服,分两次饮用。

中药汤剂治疗的同时可以配合中药灌肠法治疗,将具有活血化瘀、祛毒散结的药物加水浸泡后煎成浓汁,用灌肠器由肛门灌入,保留灌肠20分钟,每晚一次,可以缓解盆腔内的粘连和水肿。常用中药包括皂角刺、穿山甲、莪术、苏木、蜂房、路路通、三棱等。

盆腔炎灌肠的作用有哪些

中医认为慢性盆腔炎与湿热瘀结、寒湿凝滞、脾虚湿瘀互结和肾阳虚等有关。慢性盆腔炎多有淤血内阻,正气受损,临床上常见寒热错综、虚实夹杂之症,治疗上宜根据不同症型辨证施治,用药宜内服外敷,可同时结合中药保留灌肠、中药外敷腹部、理疗等综合疗法。

灌肠方药物组成:金银花15g,连翘15g,败酱草15g,桃仁10g,牡丹皮15g,乳香8g,没药8g,黄柏10g益母草15g,薏苡仁30g。湿热重者,加车前子15g,栀子10g;肿块明显者,加皂刺15g,浙贝母15g,三棱10g,莪术10g。以上药加水500ml,浸泡30min煎成100ml倒出,再加水300-400ml,煎成100ml,两煎合并,分2次灌肠,保留2h以上,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月经期停药。连续用药2-3个疗程。

盆腔炎的预防及调护

预防及调护:

(1)杜绝各种感染途径,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每晚用清水清洗外阴,做专人专盆,切不可用手掏洗阴道内,也不可用热水、肥皂等洗外阴。盆腔炎时白带多,质粘稠,所以要勤换内裤,不穿紧身、化纤质地内裤。

(2)月经期、人流术后及上、取环等妇科手术后阴道有流血,一定要禁止活,禁止游泳、盆浴、洗桑那浴,要勤换卫生巾,因此时机体抵抗力下降,致病菌易乘而入,造成感染。

(3)被诊为急性或亚急性盆腔炎患者,一定要遵医嘱积极配合治疗。患者一要卧床休息或取半卧位,以利炎症局限化和分泌物的排出。慢性盆腔炎患者也不要过劳累,做到劳逸结合,节制房事,以避免症状加重。

(4)发热患者在退热时一般汗出较多,要注意保暖,保持身体的干燥,汗出给予更换衣裤,避免吹空调或直吹对流风。

(5)要注意观察白带的量、质、色、味。白带量多、色黄质稠、有臭秽味者说明病情较重,如白带由黄转白(或浅黄),量由多变少,味趋于正常(微酸味)说病情有所好转,

(6)急性或亚急性盆腔炎患者要保持大便通畅,并观察大便的性状。若见便带脓或有里急后重感,要立即到医院就诊,以防盆腔脓肿溃破肠壁,造成急性腹炎。

(7)有些患者。因患有慢性盆腔炎,稍感不适,就自服抗生素,长期服用可出现.阴道内菌群紊乱,而引起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白色豆渣样白带,此时,应即到院就诊,排除霉菌性阴道炎。

(8)盆腔炎病人要注意饮食调护;要加强营养。发热期间宜食清淡易消化食,对高热伤津的病人可给予梨汁或苹果汁、西瓜汁等饮用,但不可冰镇后饮用.白带黄、量多、质稠的患者属湿热证,忌食煎烤油腻、辛辣之物。少腹冷痛、怕凉,腰疼的患者,属寒凝气滞型,则在饮食上可给予姜汤、红糖水、桂元肉等温热性食物。心烦热、腰痛者多属肾阴虚,可食肉蛋类血肉有情之品,以滋补强壮。

(9)做好避孕工作,尽量减少人工流产术的创伤。手术中要严格无菌操作;免致病菌侵入。

(10)慢性盆腔炎、腹部包块患者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效果甚好,它具活血化淤,软坚散结,清热解毒或暖宫散寒之功效。其方法为:

操作前准备:

①将一剂中药浓煎looml备用;

②一次性输液器l具,石腊油或润滑油少许;

③灌肠前要排空大、小便,以减轻腹压及清洁肠道。

操作方法:

每晚睡前,排空大、小便后,取右侧卧位,使臀部移近床沿,按静脉输液方法连接好输液器,排出气体,输液器剪去针头,末端涂上少量润滑油,缓慢的从肛门插直肠lo一15cm,将药液缓慢滴入。药液温度以39℃一41℃为宜,压力要低,液面距门不得超过30cm,待灌完后,尽量卧床休息。

中药保留灌肠法已在临床使用多年,是一个比较好的给药途径,主要是通过肠的吸收,可利用肠壁的半透膜的渗透性被迅速吸收,而引起全身的治疗作用,特别对近的器官,如盆腔、腹腔等作用更为显著。而且,既可以在住院期间由护士操作,也在离院后,在家中自行操作。

盆腔积液小腹坠胀痛怎么办 中药灌肠治疗

盆腔炎引起了小腹坠胀痛,在物理治疗的同时,还可以配合中药灌肠治疗。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主要是针对盆腔炎的病机,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散结或温化寒湿为主;通过局部用药直达病灶,改善局部疼痛与炎症症状,使增厚、增粗的附件组织黏连消退,包块缩小。

盆腔内静脉丰富,且与相应器官及其周围形成静脉丛相吻合,并与痔静脉丛交通,中药灌肠的药物进入直肠后经痔静脉丛吸收,使盆腔内迅速达到有效的浓度,又经长时间保留,药物可充分吸收而发挥药理作用,因而疗效较好。

而且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盆腔积液,安全、无副作用,并能防止因抗生素长期使用而造成的耐药和多重感染。

盆腔炎的偏方

盆腔炎偏方一

金银花30克,土茯苓15克,牡丹皮10克,通草6克,大黄5克,白鸡冠花15克。水煎,每日一剂,适用于急性盆腔炎。

盆腔炎偏方二

败酱草、鱼腥草各30克,红花、赤芍各15克,川楝子10克,柴胡10克。浓煎成300毫升,冷至38℃左右保留灌肠。治疗前需排便,灌后侧卧15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盆腔炎偏方三

丹参20克,赤芍、元胡各15克,木香10克,夏枯草、薏苡仁、败酱草各30克。水煎,每日一剂,15天为一疗程,适用于慢性盆腔炎。

盆腔炎偏方四

药方:败酱草、紫花地丁、蒲公英各30克,金银花20克,川楝子、延胡索、丹参、桃仁各l2克。

具体用药方法:将上药水煎取液l00毫升。取本品加普鲁卡因0.25克,庆大霉素8万单位,保留灌肠30分钟,每日1次,l0日为l个疗程。经期停用。

盆腔炎偏方五

药方:桃仁、丹参、川芎、三棱、莪术、海藻各l5克,穿山甲、土鳖虫各l2克。气滞血瘀加柴胡、郁金:瘀毒内结加生苡仁、金银花;气虚血瘀加黄芪、党参。

具体用药方法:将上药水煎取液l00毫升。取本品30~40%,保留灌肠,每日l次,l0次为l个疗程,每疗程间隔7日,经期停用。

相关推荐

妇科炎症用什么药

1、阴道炎 阴道炎分有多种,其中治疗滴虫性阴道炎,可用甲硝唑或替硝唑口服,及阴道内放置灭滴灵栓或替硝唑栓;治疗念球菌性阴道炎可口服大扶康或斯皮仁诺,或使用凯妮汀栓、达克宁栓阴道用药;治疗细菌性阴道炎口服替硝唑,局部用药可使用灭滴灵或替硝唑栓阴道用药;治疗淋菌性阴道炎使用青霉素类、头孢类抗生素均有效。 2、宫颈炎 对宫颈炎的治疗可以使用全身药物或者局部药物治疗,但以局部药物治疗为主。针对糜烂的面积较小,而且炎症浸润比较表浅的患者,临床上可用重铬酸钾溶液或硝酸银液涂擦糜烂面行局部治疗。临床上也常使用消毒液对阴

治疗盆腔炎的偏方

1、金银花30克,土茯苓15克,牡丹皮10克,通草6克,大黄5克,白鸡冠花15克。水煎,每日一剂,适用于急性盆腔炎。 2、败酱草、鱼腥草各30克,红花、赤芍各15克,川楝子10克,柴胡10克。浓煎成300毫升,冷至38℃左右保留灌肠。治疗前需排便,灌后侧卧15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3、丹参20克,赤芍、元胡各15克,木香10克,夏枯草、薏苡仁、败酱草各30克。水煎,每日一剂,15天为一疗程,适用于慢性盆腔炎。 4、药方:败酱草、紫花地丁、蒲公英各30克,金银花20克,川楝子、延胡索、丹参、桃仁

慢性肠炎中药灌肠

一、菊花30g,白术15 g,防风10 g,甘草10 g,白芷8 g,米壳15g。便血重时加防风炭、云南白药适量,溃疡较广泛者加雷公藤6 g。上药水煎后用双层纱布过滤去渣,再回锅浓缩至60~80ml,以药液保留灌肠,每晚1次,连续7~10天为1个疗程。 二、黄芪、白术、丹参、白芍各20g,黄连、黄芩、侧柏叶、防风各15g,金银花、连翘、白及、生地各10g,每剂药煎3次,每次煎药液250ml,3次共750ml,其中早、午饭前各服250ml,余下250ml药液于晚上睡前用于灌肠。 三、苦参30g,地榆15g,

4大方可治产后肛裂

1、灌肠:治疗产妇肛裂出血的灌肠是要选用中西药保留灌肠。如常用0.5%普鲁卡因溶液灌肠,能使肛门括约肌松弛,有利创面的愈合。 2、栓剂:这种治疗肛裂出血的方较为适合产妇患病人群。如消炎痛栓、洗必泰痔疮栓、马应龙痔疮栓等,便后塞入肛门中,可起到消炎止痛功效。 3、药物外涂:采用药物外涂不仅对治疗肛裂出血有效果,而且也不会对胎儿有所影响。采用中西药物局部应用,具有消炎止痛、止血、祛腐生肌的作用,如中药有四黄膏、黄连膏、玉露膏、金黄如意膏等直接敷于肛裂处,均能促进溃疡愈合而治疗肛裂;西药有抗生素类软膏,如四

放射性肠炎治疗

一一般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饮食以无刺激、易消化、营养丰富、多次少餐为原则。限制纤维素摄入。腹泻严重者可采用静脉高营养疗。 二药物治疗: 1.收敛解痉:可用巅茄合剂、复方樟脑酊、石榴皮煎剂(石榴皮30g加水200~300ml煎制50ml,每日1次口服)。阿斯匹林可有效地控制放射性肠炎的早期腹泻,可能与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有关。 2.局部镇痛剂和粪便软化剂:有显著里急后和疼痛者,可用2%苯唑卡因棉籽油保留灌肠。用温石蜡油保留灌肠或温水坐浴。 3.激素灌肠:琥珀酰氢化可的松50mg加200ml温盐水保留灌肠

灌肠术的告知程序

灌肠术的告知程序: 1.告知患者和家属灌肠的意义:通过向大肠内灌入大量液体以协助患者排便排气的方,有时也借以灌入药物。 2.外科灌肠多用于肠道术前患者清洁肠道,避免术中污染,利于术后肠道吻合口愈合。 3.肠梗阻保守治疗患者,灌肠可以刺激肠蠕动,促进通气。 4.灌肠前可让患者和家属准备好卫生纸,并注意为患者保暖。 5.身体虚弱者或老年患者要家属陪同,并准备好便盆,注意安全,防止坠床或跌倒,告知患者如有不适,即刻告诉护士。 6.护士要为家属和患者介绍灌肠体位,并协助患者摆放,操作过程中护士会注意为患者进行

盆腔炎的偏方

1.追风透骨散 适用慢性盆腔炎 药方:追地风、白芷、当归尾、赤芍、茜草各30克,透骨草3克,血竭、花椒备l5克,乳香、阿魏、没药、莪术各20克。 具体用药方:以上诸药共研粗末,布袋包装,在治疗前先将药物稍用清水透湿后,再隔水蒸热半小时,趁热用毛巾包敷下腹部疼痛侧,每日2次,每次l5分钟,敷毕将药袋晒干,次日再用。每剂药可敷l0次,20目为1个疗程。 2、活血解毒汤 适用盆腔炎 药方:败酱草、紫花地丁、蒲公英各30克,金银花20克,川楝子、延胡索、丹参、桃仁各l2克。 具体用药方:将上药水煎取液l00毫

盆腔炎秘方

1、黄连30克,黄柏、黄芩各90克,大黄60克。共研细末,蜜调或水煎,热敷于下腹部,每日两次。适用于急性盆腔炎炎症浸润期。 2、金银花30克,土茯苓15克,牡丹皮10克,通草6克,大黄5克,白鸡冠花15克。水煎,每日一剂,适用于急性盆腔炎。 3、丹参20克,赤芍、元胡各15克,木香10克,夏枯草、薏苡仁、败酱草各30克。水煎,每日一剂,15天为一疗程,适用于慢性盆腔炎。 4、败酱草、鱼腥草各30克,红花、赤芍各15克,川楝子10克,柴胡10克。浓煎成300毫升,冷至38℃左右保留灌肠。治疗前需排便,灌后侧

盆腔积液可以喝益母草吗 喝益母草并不能治疗盆腔积液

盆腔积液大多数情况是由于盆腔炎引起的,而盆腔炎主要通过输液抗炎、中药灌肠、微波理疗等方式进行治疗,也可以服用具有清热解毒、化湿消肿功效的中药或中成药治疗,喝益母草并不对症,虽然没什么不好,但也没有治疗效果。 建议有盆腔积液时遵医嘱用药治疗,不要自己乱用偏方,以免延误治疗。

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药有哪些

盆腔炎是指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子宫周围的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的炎症。慢性盆腔炎往往是急性期治疗不彻底迁延而来,因其发病时间长,病情较顽固,外阴部的细菌可以逆行感染,通过子宫、输卵管而到达盆腔。 治疗盆腔炎的药物: 1.追风透骨散 适用慢性盆腔炎 药方:追地风、白芷、当归尾、赤芍、茜草各30克,透骨草3克,血竭、花椒备l5克,乳香、阿魏、没药、莪术各20克。 具体用药方:以上诸药共研粗末,布袋包装,在治疗前先将药物稍用清水透湿后,再隔水蒸热半小时,趁热用毛巾包敷下腹部疼痛侧,每日2次,每次l5分钟,敷毕将药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