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 血清甲胎蛋白是什么
血清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 血清甲胎蛋白是什么
那AFP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临床工作中也经常见到AFP升高的患者,它的升高一定代表患者存在肝癌吗?下面就为大家一一解答。
一、血清甲胎蛋白是什么?
AFP 是肿瘤相关的胚胎特异性α-球蛋白,分子量约为70kDa。人类对甲胎蛋白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研究者发现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与人类 胎儿血清中有一共同的特殊成分,并将这种特殊的蛋白成分命名为甲种胎儿球蛋白即甲胎蛋白;直至1983年AFP基因的全部DNA序列才被克隆出来。
婴儿时期,基因处于开放状态,到胎儿出生后,AFP基因很快处于关闭状态,直至在肝细胞癌或肝脏良性再生时,AFP基因再度处于开放状态,并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根据AFP与小扁豆凝集素(LCA)亲合的强弱程度将AFP分为3种异质体,即:L1型、L2型和L3型。
•AFP-L1是LCA非结合型,存在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中,构成非恶性肝病中总AFP的主要部分。
•AFP-L2与LCA有中度亲和力,在怀孕期间的母体血清中可以检测到,主要来源于卵黄囊肿瘤。
•AFP-L3为强亲和LCA型,由恶变肝细胞产生,可作为检测肝细胞癌的一个新的肿瘤标志物。通常AFP-L3与AFP之比称为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AFPL3%),AFP-L3%大于10%为阳性。
二、血清甲胎蛋白生物功能
AFP是胎儿体内很重要的一个蛋白质分子,具有免疫抑制功能,能有效的抑制母体对胎儿的免疫排斥。
有研究发现在胎儿发育过程中,AFP可以抑制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抑制T细胞的作用,这可能是胎儿可以逃逸母体免疫排斥的主要原因。
后续在小鼠原发性肝细胞癌模型中发现,AFP通过改变CD4+和CD8+等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并导致淋巴细胞凋亡,从而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
近期研究证实,AFP可以抑制单核细胞转变为成熟的树突状细胞,从而使得肿瘤细胞能够逃脱机体的免疫监控。
在临床上对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AFP的浓度往往是升高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可能是由于在肝细胞受损时,控制AFP合成的基因就会被激活,此时AFP会在肝细胞内大量合成。
AFP能显著地引起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通过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激发细胞对钙离子通透性的改变,引起cAMP浓度的升高,进而导致细胞内各种蛋白质的磷酸化和(或)去磷酸化,促进变异型蛋白的表达和肝细胞再生。
重 型肝炎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应答增强,造成肝细胞大量坏死,因而AFP与肝细胞能否及时再生,再生能力的强弱,对于重型肝炎的预后密切相关。AFP水平高的慢 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肝细胞能及时再生,再生能力强,预后较好;提示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AFP水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1、肝癌
AFP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肿瘤标志物,一直以来被认为是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的重要标志物。大约80%的肝癌患者血清AFP会升高,这是因为肝细胞发生癌变后AFP基因再度处于开放状态,使得AFP的产生增加,并且与病情恶化成正比。
如 果AFP≥400μg/L;或者AFP≥200μg/L维持时间超过2个月;或者初始检测AFP仅轻度异常,而后缓慢上升并超过400μg/L这些情况下 就要高度怀疑肝癌。当然肝癌的确诊还需要结合影像学、病理学等系统检查。但是对于胆管细胞癌、继发性或者转移性肝癌患者AFP一般都是正常的。
2、生殖细胞系肿瘤
大约50%生殖细胞系肿瘤可能出现AFP阳性;这可能与瘤体中含有卵黄囊组分,自主分泌AFP使得血液中AFP浓度增加。
3、妊娠妇女
甲 胎蛋白是胎儿血液中的重要蛋白质,主要由胎儿的卵黄囊和肝脏合成。3个月时胎儿血液中AFP含量可达到300mg/L,并且这些AFP可以通过羊水到达母 体;因此妊娠期妇女血液AFP是会明显升高的,一般在妊娠3个月后AFP就明显升高,到7-8月孕妇母血中AFP量达到最高峰并相对稳定,约在产后3周后 逐渐恢复正常水平。
4、急、慢性肝炎、肝硬化
患有急慢性肝炎或者肝硬化的患者,炎症持续损伤肝细胞会造成肝细胞的死亡,而肝脏是一个具有自我修复功能的器官,损伤后的肝细胞可以再生,但是再生的肝细胞相对比较幼稚,可以像胎儿肝细胞一样分泌出甲胎蛋白,因而造成血液中AFP含量升高。
但是这种情形的AFP升高一般是低水平的,并且会伴有转氨酶水平的升高;随着治疗后肝脏炎症的消失、转氨酶的正常,AFP一般能够恢复正常。
5、其他原因
一些胃肠肿瘤如胃癌、胰腺癌或者肺癌、充血性肝肿大、毛细血管扩张症、先天性酪氨酸病等患者也有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AFP升高。
综上所述,AFP是最初在胎儿血清中发现的一种胚胎特异性α-球蛋白,具有多种生物功能,可以抑制母体对胎儿的免疫排斥、预测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它的升高可以见于多种疾病,也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指标;AFP的升高不一定都是肝癌,AFP正常也不能完全除外肝癌。
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
⑴肝癌
是常见的造成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之一,一般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不到20μg/L,但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却又恢复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
据调查发现约有80%的肝癌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会升高,通常以400μg/L为标准,高于此数值应该考虑肝癌的可能性,一般在肝癌出现症状之前的8个月甲胎蛋白就已经升高。
因此,肝硬化以及慢性肝炎患者和家族中肝癌患者的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定期做检查。所以说,甲胎蛋白对肝癌的诊断是有一定意义的。
⑵妊娠妇女和新生儿
也会出现甲胎蛋白的一时性升高,因为甲胎蛋白是胎儿的正常血浆蛋白成分,是胚胎早期的主要蛋白质,妊娠期妇女甲胎蛋白是会明显升高,一般在妊娠后3个月,甲胎蛋白就明显升高,到7-8月孕妇母血中AFP量达到最高峰并相对稳定,但其仍旧低于400μg/L,约在产后3周后逐渐恢复正常水平。
⑶甲胎蛋白偏高可能与非恶性疾病
如急、慢性肝炎,重症肝炎恢复期,肝硬化,先天性胆管闭塞,畸形胎儿等甲胎蛋白可出现升高,但是起升高的幅度比较小,且持续的时间比较短。
⑷甲胎蛋白偏高可能与生殖细胞肿瘤有关
据资料显示大约50%患有生殖细胞肿瘤的病人其甲胎蛋白(AFP)呈阳性;一些其它肠胃管肿瘤如胰腺癌或肺癌及肝硬化等患者亦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甲胎蛋白偏高;另外,若甲胎蛋白大于25μg/L的男性患者还要考虑睾丸癌的可能。
⑸病毒性肝炎
患上慢性肝炎的患者在活动期的时候,甲胎蛋白会轻度或者是中度升高,而一般在50~300μg/L,而且一般是不会持续升高的,同时经过治疗后则会降低至恢复正常。
⑹新生儿肝炎
30%新生儿肝炎可测出甲胎蛋白,发生率随病情的严重度而增加,大多明显增高。此可与先天性胆管闭锁鉴别,后者甲胎蛋白大多正常。
⑺其他原因
肝损伤、充血性肝肿大、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先天性酪氨酸病、孕妇(3~6个月)、睾丸或卵巢胚胎性肿瘤(如精原细胞瘤、恶性畸胎瘤、卵巢癌等)也常有甲胎蛋白增高。
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
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怀孕后,胎儿体内会产生甲胎蛋白,这是人体在胚胎时期血液中含有的一种特殊蛋白,导致孕妇体内检测出的甲胎蛋白偏高。一般正常的情况下,孕妇在怀孕期间检查甲胎蛋白偏高,测定值一般不会超过400μg/L,在产后三个月左右就会恢复正常水平。但是如果正常人出现甲胎蛋白偏高,则可能是疾病导致,常见的是肝癌、肝炎、充血性肝肿大、毛细血管扩张症、先天性酪氨酸病等。
甲胎蛋白偏高是指甲胎蛋白测量出的浓度比正常值高,一般孕妇都会出现甲胎蛋白升高的情况,新生儿的甲胎蛋白也会显示较高,这是由于甲胎蛋白是胎儿的正常血浆蛋白成分,也会进入母亲的血液循环中,因此妊娠妇女在检测时也会出现升高的情况,一般在产后3周后逐渐恢复正常水平。
但是如果正常人发现甲胎蛋白偏高,则可能是疾病导致的,尤其是肝病、肿瘤等。正常人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是:
1、肝病:肝癌、肝损伤、肝炎、充血性肝肿大、先天性酪氨酸病等导致甲胎蛋白偏高。大约80%的肝癌患者血清中升高甲胎蛋白都会升高,因此正常的成人甲胎蛋白偏高可能是提示肝癌等疾病,甲胎蛋白会在肝癌出现症状之前的8个月就已经升高,而此时,肝癌的症状还是很不明显的,肿瘤也比较小,因此如果及早发现甲胎蛋白偏高,对于肝癌患者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新生儿肝炎和病毒性肝炎也会引起甲胎蛋白偏高,30%新生儿肝炎可测出甲胎蛋白,发生率随病情的严重度而增加,大多明显增高。
2、肿瘤:睾丸或卵巢胚胎性肿瘤(如精原细胞瘤、恶性畸胎瘤、卵巢癌等)也常常会引起甲胎蛋白偏高,也是需要注意的。甲胎蛋白偏高还可能与生殖细胞肿瘤有关,有大约50%患有生殖细胞肿瘤的病人其甲胎蛋白(AFP)呈阳性。
3、其他:如毛细血管扩张症。毛细血管扩张症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可有眼结膜毛细血管扩张、甲胎蛋白显著升高等特异性表现。
铁蛋白高肝功能不正常是癌症吗
铁蛋白是测定肝癌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和甲胎蛋白检测配合使用。如果甲胎蛋白检测值大于甲胎蛋白正常值,即大于400单位/L,就表示很有可能是肝癌了。如果发生铁蛋白偏高,而且肝功能也不正常的话,可能考虑是肝癌,如果是乙肝患者,更要赶快接受治疗,因为铁蛋白偏高是病情恶化的表现。
铁蛋白高并不一定是癌症,因为血清铁蛋白升高的原因不止一个。铁蛋白升高可能是肝上出了问题,一般是急慢性肝炎,严重的可能是肝癌,除了这些以外,造成铁蛋白升高的因素还有:原发性血色病、反复输血、不恰当铁剂治疗、患有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胰腺瘤、炎症等疾病等,这些都会引起铁蛋白偏高,所以说铁蛋白高并不一定是癌症,具体情况需要去医院检查为准。
甲胎蛋白正常值是多少
甲胎蛋白正常值是多少?这是很多人都不了解的问题。
正常情况下,甲胎蛋白主要存在于胚胎时期,胎儿出生大约2周后会从血液中消失,所以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其实还不到20微克/升。
如果大家进行甲胎蛋白检查项目,不同的检测方法,其正常值的划分范围也不相同,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放射免疫电泳检测甲胎蛋白,正常值:≤25μg/L ,如果在25~400 ug/L之间为低浓度阳性,超过400ug/L为高浓度阳性,如果甲胎蛋白升高幅度不大,在50ug/L-300ug/L,可能是病毒性肝炎。
2、放射免疫分析甲胎蛋白,正常值:≤20μg/L。
3、酶联免疫法甲胎蛋白正常值:≤25μg/L
这里,大家需要了解清楚的是,胎儿和孕妇的甲胎蛋白暂时性升高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情况下,孕妇妊娠3个月后,血清甲胎蛋白开始升高,7-8个月时达到高峰,一般甲胎蛋白在400ug/L以下为正常,再分娩后,孕妇体内的甲胎蛋白就会逐渐恢复正常范围。
孕妇甲胎蛋白偏高是怎么回事
甲胎蛋白为原发性肝癌的一个特异性指标,而在临床检查中,很多孕妇都会出现甲胎蛋白偏高的现象,那么孕妇甲胎蛋白偏高是怎么回事?是得了什么病吗?这些都是那些孕妈妈们比较关注的问题。肝病专家表示,实际上,孕妇甲胎蛋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性升高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
孕妇甲胎蛋白偏高是怎么回事?肝病专家指出,甲胎蛋白是临床上甲胎蛋白可随怀孕时间呈现阶段性升高,甲胎蛋白一般在怀孕12-14周时开始上升,在28-32周时孕妇血中甲胎蛋白含量可达到最高峰,此时会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在生育后甲胎蛋白可逐渐恢复正常,因此乙肝患者怀孕期间甲胎蛋白呈现不同程度升高,不要过于担心害怕。
当然对于孕妇甲胎蛋白偏高是怎么回事,孕妇的甲胎蛋白偏高也可能意味着胎儿有缺陷。如在神经管缺损、脊柱裂、无脑儿等时,甲胎蛋白可由开放的神经管进入羊水而导致羊水中甲胎蛋白偏高明显。胎儿在宫腔内死亡、畸胎瘤等先天缺陷亦可有羊水中甲胎蛋白偏高。
因此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怀孕期间甲胎蛋白偏高并不一定就都是属于正常的,一般来说甲胎蛋白仍需保持在400μg/L以下才属于正常,一旦超出甲胎蛋白正常值范围,尤其是甲胎蛋白测定值超过800ug/L时,常预示胎儿可能处于危险情况或有畸形。此时应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检查,及时作出明确的诊断并采取有效地针对性措施,才可为母婴的安全提供很好的前提保障。
以上就是有关“孕妇甲胎蛋白偏高是怎么回事”的详细介绍,但对于正常人来说,出现甲胎蛋白偏高并不是一种好现象,必须引起大家的注意,及时到专业肝病医院,结合病史、病症以及影像学检查等明确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及时对于症状用药,才能有效减少甲胎蛋白带来的危害。
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 肝癌是常见原因之一
肝癌是常见的造成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之一,一般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不到20 μg/L,但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却又恢复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据调查发现约有80%的肝癌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会升高,通常以400 μg/L为标准,高于此数值应该考虑肝癌的可能性,一般在肝癌出现症状之前的8个月甲胎蛋白就已经升高。
测甲胎蛋白应对措施
首先我们要知道,甲胎蛋白正常值是0-20ug/L。当发生肝癌时,会分泌甲胎蛋白,因此甲胎蛋白偏高常作为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标志。甲胎蛋白偏低,则是唐氏综合症的风险。
测甲胎蛋白应对措施1、 甲胎蛋白偏高
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有很多,如各种病毒性肝炎、肝损伤、充血性肝肿大等,因此甲胎蛋白偏高的患者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到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找出具体原因进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需要注意的是,孕期甲胎蛋白偏高可能意味着胎儿有缺陷,如在神经管缺损、脊柱裂、无脑儿等时,甲胎蛋白可由开放的神经管进入羊水而导致羊水中甲胎蛋白偏高明显。胎儿在宫腔内死亡、畸胎瘤等先天缺陷亦可有羊水中甲胎蛋白偏高。这些情况应对的措施是孕妇要进行详细的超声检查,以判断是否存在神经疾病。
测甲胎蛋白应对措施 2、甲胎蛋白偏低
甲胎蛋白偏低往往和检查过程中的一些因素有关,甲胎蛋白偏低如果是没有其他指标的异常,注意动态观察,同时建议要规律生活,均衡补充营养,之后再定期复查一次,了解情况。如果复查后甲胎蛋白依然偏低,或是其他指标也有异常的,则要结合其它检查综合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甲胎蛋白偏低可能有唐氏综合征的危险,所以建议可以做个羊水穿刺确定没有染色体的病变,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甲胎蛋白有哪些的检测方法
检测甲胎蛋白的方法有好几种,放射免疫法测得的甲胎蛋白大于500微克/升、且持续4周者,或甲胎蛋白在200~500微克/升、持续8周者,在排除其它引起甲胎蛋白增高的因素如急、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胚胎瘤、消化道癌症后,需再结合定位检查,如B超、CT、磁共振(MRI)和肝血管造影等即可作出诊断。不过,正常怀孕的妇女、少数肝炎和肝硬化、生殖腺恶性肿瘤等情况下甲胎蛋白也会升高,但升高的幅度不如肝癌那样高。肝硬化病人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多在25~200微克/升之间,一般在2 个月内随病情的好转而下降,多数不会超过2个月;同时伴有转氨酶升高,当转氨酶下降后甲胎蛋白也随之下降,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常与转氨酶呈平行关系。如果甲胎蛋白浓度在 500 微克/升以上,虽有转氨酶升高,但肝癌的可能性大,转氨酶下降或稳定,而甲胎蛋白上升,也应高度怀疑肝癌。
甲胎蛋白在肝癌出现症状之前的8个月就已经升高,此时大多数肝癌病人仍无明显症状,肿瘤也较小,这部分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预后可得到明显改善,故肝硬化、慢性肝炎病人、家族中有肝癌患者的人应半年检测一次。
过去一直认为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具有确立诊断、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的作用。近年大量的临床却发现,部分肝硬化病人会长期出现AFP达到上千,但多年都没有肝癌的迹象;同时发现约20%的晚期肝癌病人,直至病故前,AFP仍不超过10。
如果要想确定是否患有肝癌,还必须配合做以下检查:
1.肝功能检查:肝癌患者应作肝功能检查,多数正常,伴有肝硬化时可出现肝功能损伤,部份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高,肝癌造成肝功能损害仅见于晚期病人。
2. 甲胎蛋白(AFP):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具有确立诊断、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的作用。目前常用酶标法、酶标电泳法、放射免疫法检测。一般认为:定性法阳性或定量>400毫微克/毫升、>200毫微克/毫升,持续8周,而谷丙转氨酶(SGPT)正常,并排除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瘤,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确立。特别应用在早期亚临床肝癌的诊断并及时手术可大大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对肝癌手术、化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放疗等疗效及预后判断、动态测定血清甲胎蛋白有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3.血清铁蛋白(SF):是原发性肝癌的第二血清学标志物。
4:血清测定
(1)碱性磷酸酶(AKP )(2)r一谷氨酰转肽酶(r –GT)(3)同工酶
还有很多如:超声波检查、CT检查、核磁共振
甲胎蛋白什么时候测
甲胎蛋白检测在16-20周进行,是一种无危险的血样检查,测定血液中甲胎蛋白水平,可发现神经缺损,唐氏综合征、肾脏和肝脏疾病等。甲胎蛋白检测算是一种辅助性检查,数据可以用来参考,但不能完全确诊,需要根据数据再作进一步检查。建议每个准妈妈最好都做甲胎蛋白检查,因为这项检查对准妈妈来说很重要,可以筛查胎儿一些主要的异常,再确定是否需要做羊膜腔穿刺术。
检测甲胎蛋白的方法有好几种,放射免疫法测得的甲胎蛋白大于甲胎蛋白500微克/升、且持续4周者,或甲胎蛋白在200~500微克/升、持续8周者,在排除其它引起甲胎蛋白增高的因素如急、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胚胎瘤、消化道癌症后,需再结合定位检查,如B超、CT、磁共振(MRI)和肝血管造影等即可作出诊断。不过,正常怀孕的妇女、少数肝炎和肝硬化、生殖腺恶性肿瘤等情况下甲胎蛋白也会升高,但升高的幅度不如肝癌那样高。肝硬化病人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多在25~200微克/升之间,一般在2 个月内随病情的好转而下降,多数不会超过2个月;同时伴有转氨酶升高,当转氨酶下降后甲胎蛋白也随之下降,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常与转氨酶呈平行关系。如果甲胎蛋白浓度在 500 微克/升以上,虽有转氨酶升高,但肝癌的可能性大,转氨酶下降或稳定,而甲胎蛋白上升,也应高度怀疑肝癌。甲胎蛋白在肝癌出现症状之前的8个月就已经升高,此时大多数肝癌病人仍无明显症状,肿瘤也较小,这部分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预后可得到明显改善,故肝硬化、慢性肝炎病人、家族中有肝癌患者的人应半年检测一次。
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
⑴肝癌是常见的造成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之一,一般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不到20μg/L,但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却又恢复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据调查发现约有80%的肝癌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会升高,通常以400μg/L为标准,高于此数值应该考虑肝癌的可能性,一般在肝癌出现症状之前的8个月甲胎蛋白就已经升高,所以肝硬化、慢性肝炎病人、家族中有肝癌患者的人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定期的检查。因此,甲胎蛋白对肝癌的肝癌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提醒一点的是:不能仅仅凭借甲胎蛋白偏高[4] 的指标来诊断或排除一种疾病是不可靠的,因为肝癌的发现不一定都需要甲胎蛋白偏高,有些肝癌可以是甲胎蛋白值正常的,故应同时结合其他血清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才可增加诊断可靠性。
⑵妊娠妇女和新生儿也会出现甲胎蛋白的一时性升高,因为甲胎蛋白是胎儿的正常血浆蛋白成分,是胚胎早期的主要蛋白质,妊娠期妇女甲胎蛋白是会明显升高,一般在妊娠后3个月,甲胎蛋白就明显升高,到7-8月孕妇母血中AFP量达到最高峰并相对稳定,但其仍旧低于 400μg/L,约在产后3周后逐渐恢复正常水平。
⑶甲胎蛋白偏高可能与非恶性疾病:如急、慢性肝炎,重症肝炎恢复期,肝硬化,先天性胆管闭塞,畸形胎儿等甲胎蛋白可出现升高,但是起升高的幅度比较小,且持续的时间比较短。
⑷甲胎蛋白偏高可能与生殖细胞肿瘤有关:据资料显示大约50%患有生殖细胞肿瘤的病人其甲胎蛋白(AFP)呈阳性;一些其它肠胃管肿瘤如胰腺癌或肺癌及肝硬化等患者亦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甲胎蛋白偏高;另外,若甲胎蛋白大于25μg/L的男性患者还要考虑睾丸癌的可能。
⑸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甲胎蛋白有轻度、中度升高,一般在50~300μg/L,与肝细胞癌不同点为升高幅度低,一般不持续增高,经治疗后降低以至恢复正常。
⑹新生儿肝炎:30%新生儿肝炎可测出甲胎蛋白,发生率随病情的严重度而增加,大多明显增高。此可与先天性胆管闭锁鉴别,后者甲胎蛋白大多正常。
⑺其他原因:肝损伤、充血性肝肿大、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先天性酪氨酸病、孕妇(3~6个月)、睾丸或卵巢胚胎性肿瘤(如精原细胞瘤、恶性畸胎瘤、卵巢癌等)也常有甲胎蛋白增高。
测甲胎蛋白异常怎么办
进行甲胎蛋白检查后,结果不外乎有三种,要么是甲胎蛋白正常,要么是甲胎蛋白偏高,再要么是甲胎蛋白偏低。后两者情况,我们一般称为是甲胎蛋白异常,面对甲胎蛋白异常时大家该怎么办?这就是涉及到测甲胎蛋白应对措施相关问题。
首先我们要知道,甲胎蛋白正常值是0-20ug/L。当发生肝癌时,会分泌甲胎蛋白,因此甲胎蛋白偏高常作为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标志。甲胎蛋白偏低,则是唐氏综合症的风险。
1、 甲胎蛋白偏高
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有很多,如各种病毒性肝炎、肝损伤、充血性肝肿大等,因此甲胎蛋白偏高的患者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到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找出具体原因进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需要注意的是,孕期甲胎蛋白偏高可能意味着胎儿有缺陷,如在神经管缺损、脊柱裂、无脑儿等时,甲胎蛋白可由开放的神经管进入羊水而导致羊水中甲胎蛋白偏高明显。胎儿在宫腔内死亡、畸胎瘤等先天缺陷亦可有羊水中甲胎蛋白偏高。这些情况应对的措施是孕妇要进行详细的超声检查,以判断是否存在神经疾病。
2、甲胎蛋白偏低
甲胎蛋白偏低往往和检查过程中的一些因素有关,甲胎蛋白偏低如果是没有其他指标的异常,注意动态观察,同时建议要规律生活,均衡补充营养,之后再定期复查一次,了解情况。如果复查后甲胎蛋白依然偏低,或是其他指标也有异常的,则要结合其它检查综合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甲胎蛋白偏低可能有唐氏综合征的危险,所以建议可以做个羊水穿刺确定没有染色体的病变,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成都哪个肝病医院治疗好些
建议:对于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这个问题你需要正确对待,关于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这个问题我来为你解答: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英文缩写AFP。正常情况下,这种蛋白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约两周后甲胎蛋白从血液中消失,因此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尚不到20微克/升意见建议:肝癌是常见的造成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之一,一般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不到20μg/L,但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却又恢复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据调查发现约有80%的肝癌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会升高,通常以400μg/L为标准,高于此数值应该考虑肝癌的可能性,一般在肝癌出现症状之前的8个月甲胎蛋白就已经升高,所以肝硬化、慢性肝炎病人、家族中有肝癌患者的人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定期的检查。因此,甲胎蛋白对肝癌的肝癌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
⑴肝癌是常见的造成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之一,一般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不到20μg/L,但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却又恢复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据调查发现约有80%的肝癌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会升高,通常以400μg/L为标准,高于此数值应该考虑肝癌的可能性,一般在肝癌出现症状之前的8个月甲胎蛋白就已经升高,所以肝硬化、慢性肝炎病人、家族中有肝癌患者的人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定期的检查。因此,甲胎蛋白对肝癌的肝癌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提醒一点的是:不能仅仅凭借甲胎蛋白偏高[4]的指标来诊断或排除一种疾病是不可靠的,因为肝癌的发现不一定都需要甲胎蛋白偏高,有些肝癌可以是甲胎蛋白值正常的,故应同时结合其他血清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才可增加诊断可靠性。
⑵妊娠妇女和新生儿也会出现甲胎蛋白的一时性升高,因为甲胎蛋白是胎儿的正常血浆蛋白成分,是胚胎早期的主要蛋白质,妊娠期妇女甲胎蛋白是会明显升高,一般在妊娠后3个月,甲胎蛋白就明显升高,到7-8月孕妇母血中AFP量达到最高峰并相对稳定,但其仍旧低于400μg/L,约在产后3周后逐渐恢复正常水平。
⑶甲胎蛋白偏高可能与非恶性疾病如急、慢性肝炎,重症肝炎恢复期,肝硬化,先天性胆管闭塞,畸形胎儿等甲胎蛋白可出现升高,但是起升高的幅度比较小,且持续的时间比较短。
⑷甲胎蛋白偏高可能与生殖细胞肿瘤有关,据资料显示大约50%患有生殖细胞肿瘤的病人其甲胎蛋白(AFP)呈阳性;一些其它肠胃管肿瘤如胰腺癌或肺癌及肝硬化等患者亦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甲胎蛋白偏高;另外,若甲胎蛋白大于25μg/L的男性患者还要考虑睾丸癌的可能。
⑸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甲胎蛋白有轻度、中度升高,一般在50~300μg/L,与肝细胞癌不同点为升高幅度低,一般不持续增高,经治疗后降低以至恢复正常。
⑹新生儿肝炎。30%新生儿肝炎可测出甲胎蛋白,发生率随病情的严重度而增加,大多明显增高。此可与先天性胆管闭锁鉴别,后者甲胎蛋白大多正常。
⑺其他原因。肝损伤、充血性肝肿大、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先天性酪氨酸病、孕妇(3~6个月)、睾丸或卵巢胚胎性肿瘤(如精原细胞瘤、恶性畸胎瘤、卵巢癌等)也常有甲胎蛋白增高。甲胎蛋白升高偏高的危害
甲胎蛋白升高偏高的危害
第一,在成人,大约80%的肝癌患者血清中出现甲胎蛋白升高,在生殖细胞肿瘤出现甲胎蛋白阳性率为50%。因此,甲胎蛋白偏高一般意味着肝癌的发生。
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一般不到每升20微克,但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却又恢复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所以甲胎蛋白偏高应考虑肝癌的可能性。
第二,孕妇的甲胎蛋白偏高可能意味着胎儿有缺陷。甲胎蛋白在产妇羊水或母体血浆中,可用于胎儿产前监测。
如在神经管缺损、脊柱裂、无脑儿等时,甲胎蛋白可由开放的神经管进入羊水而导致羊水中甲胎蛋白偏高明显。
胎儿在宫腔内死亡、畸胎瘤等先天缺陷亦可有羊水中甲胎蛋白偏高。
甲胎蛋白可经羊水部分进入母体血循环,在85%脊柱裂及无脑儿的母体,在妊娠16-18周血浆甲胎蛋白偏高则有诊断价值,但必须与临床经验结合,以免出现假阳性的错误。
第三,甲胎蛋白偏高也可能是肝损伤、充血性肝肿大、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先天性酪氨酸病、孕妇(3~6个月)、睾丸或卵巢胚胎性肿瘤(如精原细胞瘤、恶性畸胎瘤、卵巢癌等)引起的。
因此,甲胎蛋白偏高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是一种好现象,必须引起患者的注意,结合病史、影像学检查等了解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及时治疗,减少甲胎蛋白带来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