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有哪些针灸保健穴位

有哪些针灸保健穴位

(1)手太阴肺经上的保健穴。

中府;在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本穴功能宣肺理气、清泄心肺之热、平喘止咳,对增强肺脏功能有一定保健作用。针刺时向外斜刺或平刺、深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肺脏。

列缺: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本穴能宣肺理气、利咽宽胸、通经活络,可防治咽喉肿痛、口眼喎邪、半身不遂、牙痛、咳嗽、气喘。针刺时向上斜刺0.3~0.5寸。

少商:在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本穴能清热、利咽、开窍,是急救穴之一,对发热、昏迷、休克、咽喉肿痛、癫狂、鼻衄有较好防治作用。针刺时应浅刺0.1寸,或浅刺出血。

太渊:在掌后腕横纹桡侧端,桡动脉桡侧凹陷中。本穴能清肺利咽、通畅经络,故可防治肺部、咽喉疾病,又能防治无脉症。针刺时要避开动脉,直刺0.3~0.5寸。

(2)手阳明大肠经上的保健穴。

合谷: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本穴是重要的保健穴之一,时常按摩或针刺,可长寿。其功能醒脑开窍、疏风清热、镇痛通络。可防治头面五官疾患。热疖、无汗、自汗、盗汗、经闭、滞产、昏迷、癫痫、痹症。直刺0.5~1寸。

曲池:位于肘外辅骨,曲肘,肘横纹尽头便是此穴。本穴功能清热利湿、裕风解表、调和营卫,对上肢不遂、高血压、咽喉肿痛有较好疗效。实验表明,此穴具有调整血压。固齿、防止老人视力衰退的功效。可直刺1~1.5寸。

迎香: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当鼻唇沟中。本穴功能清热散风、通鼻窍。对鼻塞、鼻衄、口喎、胆道蛔虫有较好防治作用。可斜刺或平刺0.3~0.5寸。

(3)足阳明胃经上的保健穴。

足三里:位于膝眼下三寸,胫骨外大筋内。本穴为全身性强壮要穴,可健脾胃、助消化、益气增力、提高人体免疫机能和抗病机能。在国外,对足三里的作用也很强调,特别在日本,有人提出:“每月有十日灸足三里,寿可至200余岁。”日本满平先生一家5口人,均活百岁以上,自认为其原因系祖传“三里灸”所致。针刺本穴对胃痛、腹胀、呕吐、泻泄、便秘、高血压、神经衰弱,以及下肢痿痹症均有较好防治作用,可直刺1~2寸。

地仓:在口角外侧旁开0.4寸。本穴能疏风通络,可防治口咽、流涎、眼睑瞤动,能斜刺或平刺0.5~0.8寸。

(4)足太阴脾经上的保健穴。

三阴交:位于足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此穴对增强腹腔诸脏器,特别是生殖系统的健康,有重要作用。能防治肠鸣腹胀、泄泻、月经不调、带下、阳痿遗精、遗尿、失眠、疝气、不孕等。可直刺1~1.5寸,针刺得气时,即出针;体弱者,可留针5~10分钟。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血海:在髌骨内上缘上2寸。本穴调和气血、祛风胜湿,可防治月经不调、崩漏、经闭、湿疹、膝失节痛。能直刺0.5~1寸。

(5)手少阴心经上的保健穴。

神门:在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本穴能养心安神,可防治心痛、心烦、健忘、失眠、惊悸怔忡、癫狂。能直刺0.3~0.4寸。

通里:在神门穴上一寸处。本穴安神宁心、通窍活络,对心痛、心悸怔仲、咽喉肿痛、暴暗、舌强不语、失眠、腕臂痛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可直刺0.5~0.8寸。

(6)手太阳小肠经上的保健穴。

后溪:握拳,第五掌指关节后尺侧,横纹头赤白肉际。本穴宁心安神、舒筋活络、散风清热,能防治急性腰扭伤、落枕、头项强痛、耳痛、咽喉肿痛、牙痛、癫狂等症。可直刺0.5~1寸。

听宫:在耳屏前、下颌髁状突的后缘、张口呈凹陷处。此穴宁神志、宣通耳窍,故对耳聋、耳鸣、中耳炎、牙痛、癫狂等有较好的防治作用。针刺时宜张口,直刺1~1.5寸。

(7)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保健穴。

至阴:在足小趾外侧趾甲角旁约0.1寸。能清头目、通血脉、理气机,对头痛目眩、鼻塞、胎位不正有防治作用。能浅刺0.1 寸,但孕妇禁针。 三焦俞:在第一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能健脾利湿。通利三焦,可防治水肿、腰背湿痛、水谷不化、泻泄、肠胀。针刺可直刺0.5~1寸。

肾俞: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此穴有补肾益精、壮腰利湿作用,对阳痿、遗精、月经不调、耳鸣耳聋、水肿、腰痛有较好防治作用。可直刺0.5~1寸。

胃俞: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本穴和胃理气、化湿消滞、是增强后天之本--胃气的保健穴,对胃痛纳少、腹胀肠呜、呕吐、脾胃虚弱疗效较好。可斜刺0.5~0.8寸。

脾俞: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是人体气血化生之源--脾的保健穴,功能健脾利湿和胃降逆,能防治肢体乏力、背痛、腹胀腹泻等症。宜斜刺0.5~0.8寸。

肝俞:在第九胸椎棘下旁开1.5寸处。是肝的保健穴,能舒肝利胆、养血明目。可斜刺0.5~0.8寸。

心俞: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本穴宁心安神、宽胸止痛,是心的常用保健穴,对心痛、心烦、惊悸、健忘、胸闷、梦遗、盗汗、癫狂有较好防治作用。不宜深刺,可斜刺,直刺0.5~0.8寸。

肺俞: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是肺的保健穴。可宣肺、平喘、理气,对肺功能失调引起的病症有防治作用。斜刺0.5~0.8寸,不宜深刺。

(8)足少阴肾经上的保健穴。

涌泉:在足底前1/3与后2/3交界处,蜷足时凹陷中。本穴能宁神、开窍、清热,亦是常用的保健穴之一。对头痛、头昏、中风昏迷、休克、小儿惊风、小便不利、大便难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可直刺0.5~1寸。

灸法可祛百病

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无意争颜呈媚态,芳名自有庶民知。

这首诗生动地写出了艾在民间的广泛认知和艾灸的普遍应用。

如果说杏是中医之花,那么艾便是中医之草了。艾的药用在我国至少有3000多年的历史。古人云:“家有三年艾,医生不用来”,说的就是使用艾灸进行自我调治。艾灸具有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扶阳固脱、升阳举陷、拔毒泄热、防病保健等作用。

艾灸疗法就是借助艾草燃烧时发出的药力和温热刺激,用以熏灼特定的穴位,达到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目。中医理论认为,艾灸补气助阳,温益脾肾,能使人体元气充足,精力旺盛,抗衰延年。长期施灸保健穴位,还能够达到调和阴阳,健脾和胃,固本培元,补中益气,强壮全身,祛病延年的效果。艾灸的方法有:艾炷着肤灸、隔物灸、隔物悬灸、压灸、运动按灸、辅灸、器灸、温针灸等。

现代人工作压力大,加上长期运动量不足,并且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身体气血往往不能旺盛充盈。于是,身体虚寒成为现代人的“文明病”。身体“变冷”,不适和疾病随之而来。对于男性,身体虚寒会导致倦怠易疲劳,甚至可能导致阳痿、早泄,这不仅有损阳刚之美,更对健康不利;对于女性,身体虚寒不仅会导致气色不佳,还可能导致多种妇科疾病及肌瘤的发生,可以说,虚寒是女人健康美丽的大敌;对于中老年人,身体阳气渐衰,虚寒更易导致身体的加速衰老,会降低身体对疾病的抵御能力。而艾灸正是温养驱寒最简单有效的中医理疗法,能帮助现代人对抗虚寒,起到温补身体阳气、祛病疗疾的作用。

针灸注意事项

针灸虽然能够令我们有效的解除疾病的困扰,但并不是说这种保健治疗方法就是百分之百安全的。为了保障我们的生命健康,以下的一些针灸注意事项一定要牢记在心哦!

1、在身体过于疲惫,精神高度紧张和饥饿的时候最好不要进行针灸;

2、年老体弱者进行针灸治疗的时候,最好选择卧位,因为这样更加容易选择穴位;

3、女性在怀孕的时候进行针灸力道一定要轻柔,并且一些能够引起女性宫缩的穴位千万不要进行针灸,常见的这类穴位有合谷、三阴交、昆仑等等;

4、如果给小孩进行针灸,孩子哭闹不配合的时候,千万不要留针,除非必要;

5、婴幼儿进行针灸的时候,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的穴位千万不能够施针;

6、患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最好不要进行针灸;

7、皮肤出现感染、肿瘤等等部位不能够进行针灸;

8、特殊病人的特殊部位选择针灸的穴位、施针的角度和深度有着特别的讲究,例如肠粘连患者的腹部等等;

9、针灸注意事项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针灸要看疾病种类,应该根据病情来选择针灸的方法或者是其他的治疗手段。

针灸并不是万能的,虽然它能够治疗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疾病,但是仍旧有些疾病是针灸无法治疗或者是不能够达到最好治疗效果的。所以,在平时我们可以将针灸作为一种保健的手段;在出现疾病的时候我们要选择适当的针灸方法或者是其他医疗手段,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保障我们的生命健康。

更年期揉什么穴位呢

为了减轻更年期的痛苦,广大女性朋友可以通过按揉一些更年期保健穴位,来达到缓解更年期症状的目的。那么,更年期保健穴位有哪些,分别都有什么功效呢?专家表示,日常调治更年期综合症和通过按揉关元、太溪、肾俞、三阴交、百会等这几个更年期保健穴位,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1.关元穴

关元属于任脉,冲脉和任脉同源,所以它能够调和冲任,补益元气,解决更年期月经紊乱等问题。

2.太溪穴+肾俞穴

太溪是肾经的原穴,肾俞是肾经的背俞穴,它们组合使用能够补益肾气,充肾经,益脑髓,强壮身体,是常用的更年期保健穴位。

3.三阴交穴

三阴交是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又与任脉相通,所以能疏肝、健脾、益肾、调补冲任,全面调治身体。

4.百会穴

百会位于头顶部,属于督脉,为诸阳之会,能够升清降浊、清利头目,能够及时缓解失眠、抑郁、情绪不稳等症状,也是有效的更年期保健穴位。

以上几种更年期保健穴位,更年期女性应经常按揉,每个穴位每次按揉3~5分钟,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轻更年期症状。另外,中医治疗女性更年期,除了以上列举的几个更年期保健穴位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具体可咨询专科医生进行详细了解。

针灸有多少种分类

毫针刺法

穴位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部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其他刺法三棱针刺法,皮肤针刺法,皮内针刺法,火针刺法,芒针刺法,电针刺法,温针疗法,埋线疗法。

梅花针疗法梅花针疗法,也称皮肤针疗法,即由五根或七根针结成丛针,弹刺皮肤经络穴位。

艾灸

艾灸疗法有艾条灸、艾炷灸和温针灸等。艾条灸分温和灸、雀啄灸和熨热灸三种。艾炷灸分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种。温针灸又称针上加灸或针柄灸,即针刺得气后在针柄上套艾条,点燃,使其通过针体传入穴位内。

现代刺法灸法耳针法,头针法,眼针法,手针法,足针法,腕踝针法。声电波电针法,电火针法,微波针法。穴位激光照射法,穴位贴敷法,穴位埋线法,穴位磁疗法,穴位注射法,穴位指针法,穴位电离子透入法,穴位割治法,穴位结扎法。

针灸的分类

针灸传统疗法

毫针刺法

穴位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部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其他刺法

三棱针刺法,皮肤针刺法,皮内针刺法,火针刺法,芒针刺法,电针刺法。

拔罐法

应用各种方法排除罐筒内空气以形成负压,使其吸附体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又称吸筒疗法、拔筒法。古代有以兽角制成的,称角法。通过吸拔,可引致局部组织充血或郁血,促使经络通畅、气血旺盛,具有活血行气、止痛消肿、散寒、除湿、散结拔毒、退热等作用。

梅花针疗法

梅花针疗法,也称皮肤针疗法,即由五根或七根针结成丛针,弹刺皮肤经络穴位。

艾灸

艾灸疗法有艾条灸、艾炷灸和温针灸等。艾条灸分温和灸、雀啄灸和熨热灸三种。艾炷灸分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种。温针灸又称针上加灸或针柄灸,即针刺得气后在针柄上套艾条,点燃,使其通过针体传入穴位内。

针灸现代疗法

耳针法,头针法,眼针法,手针法,足针法,腕踝针法。

声电波电针法,电火针法,微波针法。

穴位激光照射法,穴位贴敷法,穴位埋线法,穴位磁疗法,穴位注射法,穴位指针法,穴位电离子透入法,穴位割治法,穴位结扎法。

艾灸养生保健灸法有哪些

艾灸的养生作用十分的丰富,既可以激发和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又可以温经散寒、扶正祛邪、通经活络,受到医家的重视。艾灸是我们老祖宗传承下来的保健良方,保健功能十分的显著,因此得到很多人的推崇和信任。艾灸是通过点燃艾绒通过对穴位的刺激作用,起到养生和保健的作用,是一种简单而比较容易从左的有效养生和治疗病症的方法。

第一、艾灸养生保健灸法

艾灸足三里穴。犊鼻穴下的三寸位置就是足三里穴,它和胫骨前缘有着一横指的距离。简单准确找到穴位的方法推荐,正坐屈膝,用手去摸取胫骨粗隆,在胫骨粗隆外下缘直下一寸的位置便是。经常用艾针灸足三里穴可以具有补益脾胃、调和气血、预防疾病的功效,只需要用艾条进行15分钟的熏热即可。

第二、艾灸命门穴

命门穴的位置在背后第二腰椎下方与肚脐相对的位置,是人生命力的中心,是元气所聚集的地方,如果对这个穴位进行艾灸可以起到补肾壮阳的功效,是保健强壮的重要穴位。只需要用艾条进行15分钟的熏热即可。

第三、艾灸关元穴

关元穴是位于我们肚脐位置下三寸的位置,这个是养生保健的重要穴位,长期施以针灸可以使人体元气充足,因为刺激这个穴位可以达到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的目的,并且能够治疗泌尿及生殖系统的各种疾病。用艾条进行15分钟的熏热即可。

第四、艾灸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我们腹部的正中线,肚脐上四寸的位置,用艾对此穴位的刺激,可以治疗和调理胃部疾病。

足三里什么时候不能按

没有什么禁忌。

足三里是常用的强身保健穴,平日里可以按、针灸、艾灸起到保健的作用,没有什么禁忌。足三里在犊鼻穴下三寸,胫骨前脊外一横指处。是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主要治疗胃肠道疾病,例如胃痛、呕吐、腹泻、肠鸣、消化不良、便秘等。

敲打足三里可以减肥吗

有一定的效果。

足三里穴位于膝盖外侧下方一横指处,按摩足三里,可以防治多种疾病,起到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疏风化湿、通经活络等作用。用指腹反复按揉此穴100次。敲打足三里有助于减肥。

针灸保健正在流行时

现代,随着物质文明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保健意识逐渐增强。针灸保健防病作为中医预防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佛山也正在流行着。

针灸历史追溯至《黄帝内经》

在人们的印象中,针灸是传承很久的文化,事实也是如此。最早记载针灸预防的古籍文献,是《黄帝内经》。它既提出了针灸防病的思想:“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灵枢·逆顺》);又强调针灸有保健强身的作用:“是故刺法全神养真之旨,亦法有修真之道,非治疾也”(《素问·刺法论》)。

针灸保健效果显赫

据了解,针灸保健预防,在现代取得了迅速发展。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就把灸法作为一项全民性的保健措施加以推广。在1937年,从元旦起,日本曾掀起了一个全民灸足三里的运动,以增强民族体质。他们把灸法称之为养生灸,将它作为一年中的一件大事来行使,并流行“勿与不灸足三里之人行旅”等谚语。

、医生张医生介绍说,针灸保健在我国近些年也有很大的发展,据有关资料显示,针灸能治疗的疾病达380余种,其中对其有特效的都达60多种。该馆在去年5月份开始推出针灸保健,其成效也证明了该文化的遗传价值。

针灸缓解肥胖、亚健康最流行

在针灸能治疗的几百种疾病中,现代人最需要的则是减肥以及缓解亚健康。张医生介绍说,该馆的会员中接受针灸保健的绝大部分是要求减肥,另外约40%的人出现有不同程度的亚健康状态。

张医生分析到,现代人出现肥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首先通俗地来说,就是人们常说的“胃口”大,从而导致摄入的食物增多;其次是人的肝胆分解脂肪的功能下降,这类人群最典型的表现就是腹部很大;再有一方面,人体废物的排泄如同下水道,当其排泄的通道堵塞了,体内就会囤积很多废物,引起肥胖水肿;另外,内分泌系统的紊乱也是一大因素。

“针灸是中医方面的传统文化,它的治疗讲究‘治根’,通过经络手诊,能诊断出其引起肥胖或者亚健康的真正原因,从而‘对症扎针’,是没有副作用的绿色疗法。”张医生说。

偏瘫针灸时应选择哪个穴位

偏瘫用针灸治疗的穴位可以根据偏瘫的部位参考以下列举。

如果是面部偏瘫那主穴有听会穴,地仓穴,合谷穴和迎香穴这些穴位。

其次是偏瘫针灸的配穴:有风池穴,有水沟穴,颊车穴和丝竹空穴等等这些。如果是下半身偏瘫所取的穴位又不一样,这时候针灸的主穴有肩俞穴、曲池穴、外关穴、合谷穴、环跳穴、委中穴等等。而配穴则是手三里穴、大柱穴、风市穴、承山穴、解溪穴这些。在用针灸治疗偏瘫的同时也要注意生活的调理。

偏瘫的患者会有一侧的神经和组织都失去了知觉,而且几乎是不能动的,针灸对于偏瘫的疾病是有一定的保健和调理的作用的,但是针灸并不能完全的治愈偏瘫,还需要患者自己多锻炼才可以。针灸通过刺激偏瘫部位的穴位,可以帮助患者慢慢的恢复感觉,当然也是可以促进血液的循环,从而慢慢的恢复偏瘫部位的感官。另外也可以帮助活血通络,这是造成偏瘫的主要原因,所以偏瘫患者是可以针灸的。

艾灸一个小时可以吗 艾灸每天可以灸几次

因人而异。

1、如果对一个穴位进行艾灸的时候,患者自己感觉到非常良好,那么可以一天之内多做几次艾灸。

2、如果在做艾灸的时候患者身体感觉不好,甚至感觉到疼痛,那么这个时候一天之内最好不要重复艾灸,并且每一次艾灸的时间要短一点。

3、平时如果身体没有什么病痛的话,艾灸只是为了日常保健,每隔3-5天艾灸保健穴即可。

4、本身就是阴虚阳盛的体质,比如有盗汗,手足心热,心烦,失眠,口干口渴,小便黄大便干燥这样的现象,也不宜每天艾灸。

5、在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妇女经期、患有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急性病症等期间都不可艾灸。

针灸保健的方法有哪些

中医生活中常用的针灸保健四种方法,蜂蜜针灸是中医的一种保健方法,那么常用针灸保健的用法有哪些呢?下面就来了解一下针灸保健的方法。

1.毫针刺法。

采用毫针刺入穴位,通过提、插、捻、转等手法,产生疗效,从而达到祛病养生的目的。针刺后必须有一定针感,也就是毫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针感因人而异,一般会有酸、麻、胀、重感,或沿着一定部位,向一定方向扩散传导开来。临床上如果针刺没有产生针感,就要分析原因,或取穴不准,或手法运用不当,或为针刺角度有误。中医非常重视针刺疗法,认为针刺对人体具有整体性、双向性的调整作用,并且对机体的多个器官组织及各个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良性影响,通过建立生理稳态,调节自身机能,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2.灸法。

灸法就是借助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来达到养生防病、延年益寿的目的。一般都以艾叶为主要施灸材料。灸法具有良好的温补阳气、活血通络、防病保健的作用。一年四季都可以施用,尤其以冬季为宜。常用的艾灸,可以小艾炷灸或隔姜灸,每次每个穴位灸5~7壮,或用艾条温和灸腧穴30分钟。每周1-2次,具有强身健体作用。中医认为,借助艾草燃烧时发出的药力和温热刺激,来熏灼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还能够增加红细胞、白细胞的数量,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3.拨罐。

该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并通过负压、温热等作用达到强身保健效果。拔罐法具有祛散风寒、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清热拔毒等作用。用于保健拔罐的方法很多,作用各异,如循经走罐还能改善经络功能,有利于经络整体功能的调整;药罐法,在罐内负压和温热作用下,局部毛孔、汗腺开放,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药物可更多地被直接吸收,根据用药不同,发挥的药效各异;水罐法以温经散寒为主;针罐结合因选用的针法不同,可产生多种效应。

4.刮痧。

这是中国民间流传最为广泛的养生方法之一。它是选用边缘光滑的瓷器片、古钱币、玻璃短棍或用手指等在体表皮肤由上至下,从左至右或从中心向外侧刮动的一种防病保健养生方法。刮痧的刮拭区域,应以经络学说为基础,结合腧穴的治疗特点和病变的部位,进行选择。常用的刮痧部位主要是背腰、胸腹、肘窝、膝窝等。常用的刮痧法有刮背法、刮痧法、提痧法等。一般每周刮痧1-2次,能达到最佳保健效应。

专家提醒:刮痧疗法能刺激皮下神经末梢,调整神经系统的功能,可使血液回流、淋巴液的循环加快,进而促进毛细血管的渗出液自行吸收,使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增强,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针灸可以治疗的疾病

针灸是一种最理想的治疗疾病的方法,他对人体几乎没有不良的反应,对很多疾病治疗结果,比其他的方法要好很多,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临床上遇到的针灸对哪些疾病治疗比较好。

1疼痛,是针灸最好的治疗方法,针灸对各种疼痛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比如,头痛,牙痛,腰腿痛,颈椎病,痛经等。如果我们找不到针灸医生,你可以用手按压疼痛的部位或是局部的穴位。脖子以上的可以按压合谷穴,后溪穴,列缺穴和内关穴,腹部可以按压足三里。妇科可以按压三阴交,也可以针刺这些穴位。

2各种功能性的疾病,就是到医院检查,各种检查结果都正常,可以用针灸来调理,亚健康的人也可以用针灸来治疗。比如耳鸣,心慌,失眠,记忆力差等。

3预防疾病,健身养颜。健康人可以用针灸来预防疾病和自我的保健,比如男性可以经常针灸足三里和关元穴,百会穴,女性可以用三阴交和足三里。

什么是针灸按摩

针灸治疗,成为中医美容、养生疗法,越来越被一些人当成是一种时尚。美容院里所用的针,当然是传统的银针,不过为了照顾顾客的想法,这些原本不会造成交叉感染的银针,还是被当成一次性的用品,在这方面,也增加了中医针灸治疗的成本。

针灸治疗,有的是主要针对肥胖,通过针灸降低食欲。有的可以针对面部长斑,面色蜡黄,气色不好等起到美容的效果。最常针灸的一个好穴位是足三里,长期在这个穴位针灸按摩,有起到长寿的作用。在迎香穴位针灸,对治疗鼻炎有效等。

知道针刺按摩的穴位后,其实自己在家也可以经常用手按摩那些部位,虽然没有针刺效果那么好,但中医都还是鼓励这么做,具有保健,养生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中医推拿手法,针灸按摩,可针对脸部的肌肉作大范围或局部的理筋手法,而使松弛掉的皮肤肌肉重新定位,进而使脸部更为紧绷,消除细纹。并可利用按摩手法针对皱纹周围的穴位重点按摩。同时另用拇、中指点按天容、天牖穴,食、中、无名指同时点按或点揉人迎、扶突、天窗穴。

注:天牖穴是中医针灸穴位之一,隶属手少阳三焦经。位置在颈侧部,当乳突的后下方,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

推拿

推拿疗法越来越受到人民的高度重视,不仅是因为它在治疗某些疾病中疗效显著,更重要的是它满足了人在疾病的治疗中越来越趋向自然疗法,而首选非损害性疗法的愿望。对急、慢性痛症、疑难杂症疗效显著。

针灸

针灸学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科,针灸治病、针灸美容、针灸减肥在我国已有几千年历史,具有简、便、廉、验的优点,因而深受保健者的欢迎。拔罐:拔罐疗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蒸气、抽气等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穴位,发生温热刺激,使局部发生充血或瘀血现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一种常用外治法。

针灸的分类

毫针刺法

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部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其他刺法

三棱针刺法,皮肤针刺法,皮内针刺法,火针刺法,芒针刺法,电针刺法,温针疗法,埋线疗法。

拔罐法

应用各种方法排除罐筒内空气以形成负压,使其吸附体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又称吸筒疗法、拔筒法。古代有以兽角制成的,称角法。通过吸拔,可引致局部组织充血或郁血,促使经络通畅、气血旺盛,具有活血行气、止痛消肿、散寒、除湿、散结拔毒、退热等作用。

梅花针疗法

梅花针疗法,也称皮肤针疗法,即由五根或七根针结成丛针,弹刺皮肤经络穴位。

艾灸

艾灸疗法有艾条灸、艾炷灸和温针灸等。艾条灸分温和灸、雀啄灸和熨热灸三种。艾炷灸分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种。温针灸又称针上加灸或针柄灸,即针刺得气后在针柄上套艾条,点燃,使其通过针体传入穴位内。

现代刺法灸法

耳针法,头针法,眼针法,手针法,足针法,腕踝针法。

声电波电针法,电火针法,微波针法。

穴位激光照射法,穴位贴敷法,穴位埋线法,穴位磁疗法,穴位注射法,穴位指针法,穴位电离子透入法,穴位割治法,穴位结扎法。

相关推荐

商阳按摩正确手法 商阳针刺方法

穴位确定后直刺0.1-0.2寸,以局部胀痛为度,或用三棱针、粗毫针点刺挤压出血,由于穴位部多神经分布,不宜自行针灸,需要在专业医生下操作进行,另外还可以选择艾灸进行,艾炷灸1-3壮或温和灸5-7分钟同样能起到保健效果。

针灸减肥哪些副作用

如今减肥的方法很多,市面上各种减肥药让人眼花缭乱。不管哪种减肥方法,都是需要恒心才能成功的。而且每一种减肥的方法都其副作用,针灸减肥也一样,我们对于针灸减肥还很多的误区。 针灸最适人群:浮肿虚胖、松软脂肪 针灸减肥并不是任何体质的人去尝试都会得到非常好的疗效,针灸是作用于局部穴位刺激,让血液循环加快进而燃烧脂肪的。因此对于脂肪比较松软、形状较为大面积的组织效果最佳,倘若你是肌肉型肥胖或者脂肪块较硬较小,局部穴位刺激产生的效用也会小,这样针灸的效果就微乎其微了。 一些女生吃得很少但仍旧瘦不下来,大多数

针灸美容的分类

针灸美容,就是运用针刺、艾灸的方法,补益脏腑,消肿散结,调理气血,从而减轻或消除影响容貌的某些生理或病理性疾患,进而达到强身健体、延缓衰老、美容养颜的目的。 针灸美容可分为针刺和艾灸两大类。针刺常用毫针、耳针和梅花针,而艾灸则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直接灸是用艾条在离皮肤一定距离(约1--3cm)处灸,间接灸则多用隔姜灸法。 针刺美容原则 (1) 取穴配穴 由于针刺美容的最大特点是在于全身调整,因此,必须局部与全身取穴相结合,方较好疗效。局部取穴可以通过活络,改善循环,促进表皮细胞新陈代谢以消除斑点、斑疵

常用针灸保健的四种方法

1.毫针刺法。 采用毫针刺入穴位,通过提、插、捻、转等手法,产生疗效,从而达到祛病养生的目的。针刺后必须一定针感,也就是毫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针感因人而异,一般会酸、麻、胀、重感,或沿着一定部位,向一定方向扩散传导开来。临床上如果针刺没产生针感,就要分析原因,或取穴不准,或手法运用不当,或为针刺角度误。中医非常重视针刺疗法,认为针刺对人体具整体性、双向性的调整作用,并且对机体的多个器官组织及各个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良性影响,通过建立生理稳态,调节自身机能,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2.灸法。

针灸的作用哪些

针灸的作用原理是通过采用针刺、火,这两种方式来对人体的穴位进行治疗,关键的点在于找对穴位,通过对穴位的刺激,进而改善经络中气的流向,达到调理和调节身体的目的。 针灸的作用 针灸的作用主要两种,一是预防保健,二是治疗疾病。那么具体而言是针对哪些症状和病症的,我们来具体的了解一下,这样会让大家对针灸更加准确的认识。 第一、针灸疏通经络的作用,简言之,就是人体的经络会出现一定的淤阻现象,采用针灸法,可以使经络保持通畅,并且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往往经络不通的人,气血不通,就会表现出浮肿、肿胀、瘀斑等症状,

不当针灸什么风险

年来,针灸保健针灸减肥、针灸治疗各种疾病等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在经过节食、健美操、减肥茶、减肥药的热浪后,那些渴望拥娇美身材的女士纷纷迷恋上了扎针。 看似安全的中医针灸治疗,其实也存在相当的风险。我就遇到过一位患者,被家人送到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外科就诊时,医生惊讶地发现,一周内,针灸针从患者臀部左侧,经盆腔、腹腔、移动到腹部肚脐眼处,断针在体内移动这么长的距离,实属罕见。幸运的,断针在移动时没刺破体内的血管或脏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断针或称折针,是指针体折断在人体内。其原因针具质量欠佳,针身或针根

针灸养生的七大注意事项

针灸法是中国独特的养生方法之一,不仅可用于强身保健,也可用于久病体虚之人的康复。所谓保健灸法,就是在身体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以达到和气血调经络养脏腑延年益寿的目的。《医学入门》里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说明灸法可以起到针药时不能起到的作用。至于灸法的保健作用,早在《扁鹊心书》中就明确的记载“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虽未得长生,亦可得百余岁矣”。 针灸养生的七大注意事项: 1、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2、怀孕妇女针刺不宜

中医针灸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什么是针灸 针灸其实是针法和灸法的合成。所谓的针法指的就是使用特定的毫针,然后再人体的穴位中刺入来治疗疾病;而灸法则是燃烧艾绒,然后熏着特殊穴位的皮肤以治疗疾病。 针灸的主要使用工具就是针了,这里的针并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绣花针,在外观和组成成分上着本质的区别,针灸主要使用的就是毫针。 针灸的作用 1、疏通人体经络 按照中医的说法,人体中含众多的经络,支撑起人体的日常动作。所以说,经络对于人体非常的重要。针灸的作用就是疏通经络,帮助其恢复顺畅并且正常工作,这也是针灸的基本功效之一。 如果人体内经络

中医针灸法的养生秘诀

中医养生已经受到很多养生朋友的认可,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中医针灸保健养生秘诀。中医保健针灸,坚持以中医经络理论为指导依据,在人体特定穴位上施灸,可达到通经络、和气血、延年益寿、保健的目的。 德川幕府时代江户一老寿星名万兵卫虚度174岁,其妻173,其子153岁,其孙105岁,个个精神矍铄,健步如飞。一日得到了日本天皇的接见,天皇问其长生之术,答曰:祖传每月初八连续灸足三里穴,始终不渝,仅此而已。这正是古代中医养生家所推崇的疤痕灸,使灸疤延久不愈,可以保健延年。瘢痕灸是指使用艾柱放在穴位上直接燃烧,每烧艾

针灸治疗脑萎缩的方法

脑萎缩发病早期会出现一些脑萎缩的症状,只要大家掌握脑萎缩疾病的知识就能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从而避免了延误治疗脑萎缩疾病的最佳时期,帮助患者早日重获健康生活。治疗脑萎缩的方法与很多,很多患者选择保守治疗方法,比如针灸、推拿的治疗方法。针灸是治疗轻度脑萎缩常用的方法,即通过在选定的穴位进行针刺或针灸,同时按照中医辨证施治理论采用恰当的手法,以达到调节患者机体的阴阳平衡,疏通经络,开通脑窍,促进轻度脑萎缩患者康复的目的。针灸具体治疗脑萎缩的方法如下: 1、气血亏虚型以补益气血、养血健脑为主要治法。 针灸选穴:主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