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牡蛎有哪些种类

牡蛎有哪些种类

常见的牡蛎种类:长牡蛎

呈长片状,背腹缘几平行,长10~50cm,高4~15cm。右壳较小,鳞片坚厚,层状或层纹状排列,壳外面平坦或具数个凹陷,淡紫色、灰白色或黄褐色,内面瓷白色,壳顶二侧无小齿。左壳凹下很深,鳞片较右壳粗大,壳顶附着面小。质硬,断面层状,洁白,无臭,味微咸。

常见的牡蛎种类:近江牡蛎

呈圆形、卵圆形或三角形等。右壳外面稍不平,有灰、紫、棕、黄等色,环生同心鳞片,幼体者鳞片薄而脆,多年生长后鳞片层层相叠,内面白色,边缘有时淡紫色。生蚝:这种品种是牡蛎品种中个头比较大的品种之一,个头大的一个带壳就能在一市斤以上,它一般是生长或者是养殖在江河与大海交融之处,在半咸半淡的内湾浅海上。由于适合生长条件的限制,它的数量上比其它品种的少,因此它的经济价位一般比较高。它还可以做生吃,有补肾,美容的效果。

常见的牡蛎种类:大连湾牡蛎

又名海蛎子,呈类三角形,背腹缘呈八字形,右壳外面淡黄色,具疏松的同心鳞片,鳞片起伏成波浪状,内面白色。左壳同心鳞片坚厚,自壳顶部放射助数个,明显,内面凹下呈盒状,铰合面小。

生蚝和牡蛎的区别

生蚝和牡蛎其实是同一种生物,只是商家在大小上进行了一些区分。

生蚝是牡蛎的别称,属于牡蛎属牡蛎种的软体动物牡蛎,是同一种生物,但是在售卖过程中通常个头小的被称作牡蛎,个头大的被称作生蚝,生蚝大的能有一斤多一个,就类似于凤梨和菠萝是同一种植物,但是因为外表有些许不同而出现的;两个称呼。

生蚝和牡蛎的区别

生蚝和牡蛎其实是同一种生物,只是商家在大小上进行了一些区分。

生蚝是牡蛎的别称,属于牡蛎属牡蛎种的软体动物牡蛎,是同一种生物,但是在售卖过程中通常个头小的被称作牡蛎,个头大的被称作生蚝,生蚝大的能有一斤多一个,就类似于凤梨和菠萝是同一种植物,但是因为外表有些许不同而出现的两个称呼。

牡蛎是什么

牡蛎,又名蛎黄、蚝白、海蛎子、青蚵、生蚝、牡蛤、蛎蛤。属软体动物门 、有壳亚门 、前鳃亚纲、前鳃亚纲,身体呈卵圆型有两面壳,生活在浅海泥沙,肉味鲜美。牡蛎的外形特征:牡蛎的两壳形状不同,表面粗糙,暗灰色;上壳中部隆起;下壳附著于其他物体上,较大,颇扁,边缘较光滑;两壳的内面均白色光滑。两壳于较窄的一端以一条有弹性的韧带相连。壳的中部有强大的闭壳肌,用以对抗韧带的拉力。壳微张时,藉纤毛波浪状运动将水流引入壳内,滤食微小生物。若一粒外物侵入牡蛎的壳内,牡蛎即分泌真珠质将外物层层包起而形成珍珠。食用牡蛎产生的珍珠不光泽,价值不高。只有少数东方的种类,特别是波斯湾珠母贝(Meleagrina vulgaris)所产的珍珠质量最高。

牡蛎多雌雄异体,但也有雌雄同体者。食用牡蛎(Ostrea edulis, 即欧洲平牡蛎)能按季节或随水温的变化而改变性别(节律性雌雄同体)。牡蛎在夏季繁殖。有的种类卵排到水中受精,而有的则在雌体内受精。孵出的幼体球形,有纤毛,游泳数天後永久固著于其他物体上。经3至5年後收获。

牡蛎的种类:著名的品种有法国铜蚝、澳洲石蚝、太平洋蚝(原产东北亚,现引入美国华盛顿州)等。新西兰Bluff地区以盛产优质肥美之蚝闻名,香港流浮山亦以产蚝闻名,中国广东省以珠江口沙井蚝最著名。

国内牡蛎的销售价格一般在48元至八十元每斤,进口的牡蛎价格比较贵,一般在八十元至一百一元每斤。

牡蛎是什么

牡蛎是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贝壳类生物。它的外形是一层坚硬的外壳,里面包裹着既鲜美又柔软的嫩肉。古代人们用这种生物来养殖昂贵的珍珠,以及烹饪美味的佳肴。这种生物不仅仅能够食用,同时还具有药用价值,将其外壳烧成灰可以入药,其肉也具有药用价值。古代医书《本草纲目》记载牡蛎肉有“细活皮肤,补肾壮阳,并能治虚,解丹毒……”等功效,由此可见食用牡蛎对人的身体极有帮助。

牡蛎是什么呢?

古代中医认为,牡蛎“味美且益人,为海上品。”,而且据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牡蛎全身都是宝,尤其是孕育出来的珍珠,更加珍贵异常。

牡蛎是一种食物

生活在沙滩边上的牡蛎,种类非常的多样化。每当海水涌来的时候,牡蛎就会涌现出来,被人们所采集。人们将牡蛎的外壳撬开,取出里面的嫩肉食用,从而品尝到美味而又鲜美的肉质。牡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锌,这些成分对人体有着特别益处,尤其是其胆固醇含量很低,对于儿童和老人以及男性、爱美的女性都是很佳的食物选择。

牡蛎是不是就是生蚝

“海底牛奶”,指的就是牡蛎,也称之为生蚝。

生蚝是传统滋补品,《本草纲目》有生蚝能“治虚损、壮阳、解丹毒、补男女气血、令肌肤细嫩、防衰老”的记载。香港有一群人,因爱吃生蚝,居然号称自己为“豪客”,经常成群结队,寻觅最肥美的牡蛎。

牡蛎吃法甚多。鲜牡蛎肉通常有清蒸、鲜炸、生灼、炒蛋、煎蚝饼、串鲜蚝肉和煮汤等多种煮法。

牡蛎,俗称蚝,别名蛎黄、海蛎子。牡蛎属贝类。世界上总计约有100多种,我国沿海产的约有20多种,现在已人工养殖的主要有近江牡蛎、长牡蛎、褶牡蛎和太平洋牡蛎等。

牡蛎

牡蛎是我国沿海常见的经济贝类,广东称蚝,福建称蚵,江浙一带称蛎黄,山东以北称蛎子或海蛎子。

牡蛎营养价值较高,其干肉中含蛋白质量为45%~57%,脂肪为7%~11%,肝糖为19%~38%。此外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1、维生素Bl、维生素B2、维生素D和维生素E以及微量元素,其含碘量比牛乳或蛋黄高200倍。蛎肉可鲜食或制成千品——“蚝鼓”,也可加工成罐头。蛎汤可浓缩成“蚝油”,为美味调味品。牡蛎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水产品。除食用外,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牡蛎壳粉可做畜禽的饲料,但另一方面,牡蛎又能固着在沿海工厂的排水管、舰船、码头设施以及其他贝类养殖器材上,所以又有一定的危害性。

牡蛎为中国“四大养殖贝类”之一,已有2000多年的养殖历史。早在宋朝就有插竹养殖的记载。解放后特别是近20年来,随着人工育苗的成功,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总产量直线上升。

一、分类与分布

牡蛎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翼形亚纲、珍珠贝目、牡蛎科。

牡蛎分布很广,几乎遍布全世界。褶牡蛎、近江牡蛎、太平洋牡蛎及密鳞牡蛎在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褶牡蛎多集中在潮间带的中下区,太平洋牡蛎和近江牡蛎主要分布于低潮线附近至10余米深的浅海区,密鳞牡蛎主要分布于低潮线下2~30米深处,大连湾牡蛎仅分布于黄、渤海的低潮线附近至10余米深处。

二、生物学与生态学

(一)外部形态与内部构造

1.主要种类的外部形态 牡蛎具有左右两个贝壳,以韧带和闭壳肌相连。左右两壳不等,右壳较扁平,又称上壳,左壳凸而稍大,又称下壳,并以左壳固着在岩礁、竹木等物体上。贝壳的表面生有鳞片。牡蛎无水管,铰合齿、前闭壳肌、足与足丝均退化。

牡蛎由于其固着生活的结果,贝壳的形态多种多样。即使同一种牡蛎,其贝壳的形状也常因栖息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发生一些变异。现将我国几种主要的养殖对象的外部形态介绍如下(图14—1)。

(1)褶牡蛎 贝壳小型,薄而脆,多为三角形。右壳表面具同心环状鳞片多层,多为淡黄色,间有紫褐色或黑色条纹;左壳表面凸出,顶部固着面较大,具粗壮放射肋,鳞片层较少,颜色比右壳淡些。

(2)大连湾牡蛎 壳大型,中等厚度,椭圆型,壳顶部扩张成三角形。右壳扁平,壳面具水波状鳞片;左壳坚厚,凹陷较大,放射肋粗壮(图14—1,1)。

(3)近江牡蛎 贝壳大而坚厚,体形多样,有圆形、卵圆形、三角形和延长形。两壳面环生薄而平直的黄褐色或暗紫色鳞片,随年龄增长而增厚(图14—1,2)。

(4)太平洋牡蛎 贝壳长型,壳较薄,壳长为壳高的3倍左右。右壳较平,鳞片坚厚,环生鳞片呈波纹状,排列稀疏,放射肋不明显。左壳深陷,鳞片粗大。左壳壳顶固着面小(图14—1, 3)。

(5)密鳞牡蛎 壳厚大,近圆形,壳顶前后常有耳。右壳较平,左壳稍大而凹陷。右壳表面布有薄而细密的鳞片。左壳鳞片疏而粗,放射肋粗大(图14—1,4)。

2.内部构造 外套膜是包被软体部的两片薄膜,它的作用主要是分泌贝壳的角质层,进行感觉和调节进出水流。外套膜在背部互相愈合,在鳃的末端附近还有一处相愈合,因而将整个外套腔分为鳃上腔(出水腔)和鳃腔(进水腔)两部分。海水进入鳃腔进行气体交换和滤食,然后经出水腔将排泄物和生殖细胞(繁殖时)排出体外。

牡蛎的鳃呈弧形,位于鳃腔中,左右各1对,白唇瓣末端延至背后方。其呼吸和摄食,主要是通过鳃纤毛摆动形成水流进行的。唇瓣位于身体前端,近似三角形,内、外唇瓣各1对,基部彼此相连。口位于内、外唇瓣基部之间,为一横裂。食道很大,背腹扁平,后接一袋形的胃,胃内多皱褶,胃的四周被棕色的消化盲囊所包围。肠自胃的腹后方斜伸而下,至闭壳肌腹面下方上折,在内脏团内经过弯曲,转向闭壳肌的上后方,为直肠。直肠末端游离,开口为肛门。

循环系统为开放式,由心脏、血管及血窦组成。心脏在围心腔内,有1个心室2个心耳,位于闭壳肌前方。肾脏左右各一肌腹面的泄殖孔处(图14—2)。

牡蛎大多为雌雄异体,个别也有雌雄同体。生殖腺王要分布在胃的周围,繁殖季节可以包被整个内脏囊,背面延伸到食道上方,腹面达腹嵴的末端,生殖输送管开口于腹嵴末端的泄殖孔。牡蛎的雌雄生殖腺均为乳白色,外观难以区分,但雌性生殖腺外观略粗糙,雄性生殖腺外观较光滑。

(二)生态习性

1.生活方式 牡蛎营固着生活,以左壳固着于外物上,一生只固着一次,一旦固着下来,终生不再移动,仅靠右壳的开闭进行呼吸与摄食。牡蛎具有群聚的习性,自然栖息或养殖场内的牡蛎都有不同年龄的个体群聚而生。同一代的牡蛎彼此聚在一起生长,新一代的个体又以老一代的贝壳为附着基。由于生长空间的限制,牡蛎的壳形一般是很不规则的。

2.对环境条件的适应

(1)对温度的适应 我国沿海近岸水温差别悬殊,北部海区冬季常有冰冻,水温很低,而南方海区夏季潮间带水浅的地方,水温可达40℃左右,水温的差别很大,但都有牡蛎的分布。

除了一些热带、亚热带性的种类之外,一般的低温对于养殖的种类几乎不会引起死亡。如大连湾牡蛎受冰冻之后,也能恢复正常的生活。过高的温度能引起牡蛎的死亡,如福建、广东沿海潮间带养殖的牡蛎,特别是小个体的,常因夏季水温过高而致死。

牡蛎对温度的适应性与其长期生活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即便是同一种牡蛎,生活在南方的,对温度的适应性就较强,对低温的适应性就差些;而生活在北方的就相反。褶牡蛎、近江牡蛎、长牡蛎、太平洋牡蛎都是广温性种类,在—3~32℃的范围内都能存活。长牡蛎生长适宜的温度范围是5~28℃;太平洋牡蛎适应水温5~33℃,但在28℃以上时,生长缓慢或停止。

(2)对盐度的适应 各种牡蛎对盐度的不同适应性,是决定牡蛎的水平分布和选择养殖海区的主要条件之一。太平洋牡蛎和近江牡蛎生活的盐度范围很广泛,前者可在盐度为10~37,后者可在盐度为10~30的海区栖息。大连湾牡蛎和密鳞牡蛎对盐度适应范围较窄,一般在25~34的高盐度海区栖息。褶牡蛎分布在环境多变的潮间带,对盐度适应范围较广。

3.摄食习性

(1)食性 牡蛎是滤食性贝类。近江牡蛎在自然海区平均每天摄食16~19小时,其余时间为无规律的间歇性摄食,而且其摄食率无明显的昼夜变化。

牡蛎摄食有明显的季节性。以长牡蛎为例,6月份牡蛎个体较小,摄食量很少;7月份以后水温不断升高,牡蛎生长加快、摄食量也不断增加,10~11月份达到摄食高峰;11月份以后,由于水温下降摄食量也逐渐减少,冬季摄食量则保持在一定水平。近江牡蛎在水温10~25℃时摄食旺盛,而在繁殖季节摄食较弱。

(2)食料 牡蛎对食物仅有物理性的选择能力,即只能选择食物颗粒的大小。因此,牡蛎胃含物中的食物种类和数量组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周围环境海水中的食料变化。

牡蛎从面盘幼虫开始摄食,但由于幼虫阶段滤食器官发育不够完善,因此只能摄食一些较小的颗粒。牡蛎成体的食料,主要是硅藻类及有机碎屑。其中尤以直链藻、圆筛藻、海链藻和舟形藻为最多。牡蛎食料的种类因海区不同而变化,在自然分布浮游硅藻最多的海区,牡蛎摄食的食料就以硅藻为主。

(三)繁殖习性

1.繁殖季节 牡蛎1龄性成熟,其繁殖季节因种而异,因地而异。近江牡蛎在南海珠江口附近的繁殖季节为5~8月,在黄河口附近为7~8月;褶牡蛎在福建沿海繁殖季节为4~9月(5~6月为繁殖盛期),在青岛、大连沿海则为6~11月(7~8月为繁殖盛期);大连湾牡蛎的繁殖季节为6~8月;密鳞牡蛎在青岛沿海的繁殖季节为5~8月;太平洋牡蛎每年有春、秋两个繁殖季节。

2.繁殖方式 牡蛎的繁殖方式分卵生型和幼生型两种。卵生型是指亲体将精卵通过出水孔排出体外,在海水中受精和发育的繁殖方式,大部分牡蛎属于这种类型,如褶牡蛎、太平洋牡蛎、大连湾牡蛎和近江牡蛎等。幼生型是指亲体将精卵排到鳃腔里受精,并在此发育至面盘幼虫后才离开母体,如密鳞牡蛎和食用牡蛎等。

3.性别与性变 牡蛎的性别很不稳定,无论是卵生型或幼生型的牡蛎都有雌雄异体和雌雄同体的性状存在,而且还经常发生性转变现象。

卵生型牡蛎绝大部分为雌雄异体,雌雄同体的个体只占极少比例。卵生型牡蛎都有性转变现象,可以由雌性变为雄性,或由雄性变为雌性。幼生型牡蛎中以完全雌雄同体的个体所占比例最高,在营养条件较好的海区和繁殖盛期更为明显;其次还有雌雄同体但其中一方(雌或者雄)占优势的个体,以及雌性个体但留有雄性痕迹的等。牡蛎性变有多方面的原因,如雄性先熟有营养条件的影响,在营养条件优越的情况下,往往雌性所占的比例较高,反之则雄性较多;有代谢物质的影响,在蛋白质代谢旺盛时,往往雌性占优势,而糖元或碳水化合物代谢旺盛时,雄性占优势。总之,牡蛎本身的遗传基因对性别的转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外界环境条件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性转变,而不能决定性转变。

4.产卵量 牡蛎由于繁殖方式不同,其产卵量大不相同。卵生型牡蛎由于精卵在海水中受精发育,受敌害和恶劣环境的影响,受精率和孵化率较低,所以产卵量很大,一般为数千万至上亿粒。幼生型牡蛎的发生初期是在母体鳃腔中度过,幼虫受到母体保护。因此,产卵量较少,一般为十几万至300万左右。牡蛎雄体的排精数量比产卵量要大数百倍。

5.胚胎和幼虫的发生 各种牡蛎的胚胎发生过程基本相同。牡蛎的成熟卵径一般为50~60微米,精子全长约60微米,头部仅2微米。卵子受精后核消失,在动物极相

煅牡蛎的功效与作用 敛阴止汗

煅牡蛎有一定的收敛左右,主要是与碳酸钙成分有关,弱碱性成分有收敛性。因此,在临床上煅牡蛎常用来治疗诸虚不足,盗汗,自汗,心悸,遗精等,适合于病后、术后及产后自汗,盗汗,这类属于卫外不固、阴液外泻引起,煅牡蛎治疗效果明显。

生蚝的生活习性

生境

牡蛎生活的海底坚硬的区域叫做牡蛎床,这些床位于或深或浅的海水或有盐味的河口水域中,牡蛎生活在潮间带中区。

食性

牡蛎固着型贝类。一般固着于浅海物体或海边礁石上,以开闭贝壳运动进行摄

食、呼吸。为滤食性生物,以细小的浮游动物、硅藻和有机碎屑等为主要食料。牡蛎通过振动腮上的纤毛在水中产生气流,水进入腮中,水中的悬浮颗粒被粘液粘住,腮上的纤毛和触须按大小给颗粒分类。然后把小颗粒送到嘴边,大的颗粒运到套膜边缘扔出去。

天敌

鸟类、海星、螺类以及包括鳐在内的鱼类均食牡蛎。钻蠔螺(Urosalpinx cinenea,即灰色尾号螺)分布广,常在牡蛎壳上用舌钻一小孔,吸食其活组织。牡蛎面临的其他生命威胁如牡蛎床会被一种叫做粉拖鞋的软体动物霸占,牡蛎被挤出来,还有各种原生动物寄生虫导致的疾病。人类过度捕捞和工业排污也是牡蛎面临的危险。

海蛎子和西红柿能同吃吗 海蛎子和生蚝的区别

最明显的区别就是两者锌的含量。每100g生蚝含锌71.2mg,而同样重量的牡蛎含锌只有9.39mg,因此生蚝是普通牡蛎的7.6倍。

牡蛎又称蛎蛤、牡蛤、蛎黄、海蛎子、蚝子等。在不同的海域生活着多个牡蛎品种,大连地区的牡蛎是“大连湾牡蛎”,呈类三角形,背腹缘呈八字形,右壳外面淡黄色,具疏松的同心鳞片,鳞片起伏成波浪状,内面白色。

相关推荐

牡蛎怎么吃 芝士牡蛎

原料 牡蛎、芝士片、披萨草。 做法 1、牡蛎刷去表面的泥沙,锅中加水烧开,放入牡蛎; 2、煮至水再次烧开,取出牡蛎,去壳; 3、留下带肉的一边摆放在烤盘上,牡蛎肉上面放上一块芝士; 4、撒上一些披萨草,烤箱180度预热5分钟; 5、放入烤盘,中层,5分钟即可。

牡蛎和生蚝的区别

其实牡蛎就是生蚝。吃了这么多年的牡蛎,到今天才造它叫生蚝?弄清楚就好了,可别闹笑话了呢。 不仅准妈能吃牡蛎,小宝宝吃牡蛎也是极好的呢,牡蛎的肉质鲜美,种吃完还想吃的感觉。周末做上一道美味的牡蛎菜肴,家里小宝的小眼珠可能直勾勾的看着人家牡蛎呢,应该不会推开饭碗了哦。 想要吃到最原汁原味的牡蛎,清蒸自然是最好的方法哦,蒸的时候调好酱汁,数十分钟过去之后,就能享受美味的牡蛎了。也可以用来煮汤,搭配一些蔬菜,或者是其它肉类,味道也是极其鲜美的。

生蚝和牡蛎到底是不是一家人

生蚝和牡蛎的区别?看到这里很多人就会产生疑惑了,生蚝不就是牡蛎吗?什么区别?严格来讲,生蚝和牡蛎其实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或者说生蚝是属于牡蛎的一种。 一、什么是牡蛎 牡蛎,软体动物,两个贝壳,一个小而平,另一个大而隆起,呈类三角形,背腹缘呈八字形,右壳外面淡黄色,具疏松的同心鳞片,鳞片起伏成波浪状,内面白色。,壳的表面凹凸不平。肉供食用,又能提制蚝油。肉,壳,油都可入药。也叫蛎蛤、牡蛤、蛎黄、海蛎子、蚝子等。在不同的海域生活着多个牡蛎品种。 二、什么是生蚝 生蚝是牡蛎品种中个头比较大的一种,个头大的

生蚝和牡蛎是一样的吗

牡蛎和生蚝不是同一种海鲜。 牡蛎和生蚝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来的,虽然很多时候和很多地方也把“生蚝”称为牡蛎,或者严格地说,生蚝属于牡蛎的一种。牡蛎,软体动物,两个贝壳,一个小而平,另一个大而隆起,呈类三角形,背腹缘呈八字形,右壳外面淡黄色,具疏松的同心鳞片,鳞片起伏成波浪状,内面白色,壳的表面凹凸不平。肉供食用,又能提制蚝油。肉,壳,油都可入药。也叫蛎蛤、牡蛤、蛎黄、海蛎子、蚝子等。在不同的海域生活着多个牡蛎品种。生蚝是牡蛎品种中个头比较大的一种,个头大的一个带壳的就能在一斤以上,它一般是生长或者是养殖

牡蛎什么好处 牡蛎的料理

牡蛎食用前可取肉加白醋腌30分钟,以去腥杀菌。

牡蛎和煅牡蛎什么区别 吃生牡蛎要注意什么

牡蛎肉腻滞,消化不良症状的人,肠胃衰弱人群吃太多牡蛎往往会容易感到胃胀或发生腹泻;同时吃牡蛎也要注意,如果没洗干净的话,牡蛎中会大量寄生虫存在,容易衣服各种各样的疾病,如果一定要吃,最好先将牡蛎放在4°C的环境下冷冻一到两个小时,然后在淡盐水中浸泡之后再食用。

牡蛎怎样清洗 带壳牡蛎的清洗方法

牡蛎是一种海洋贝类,因其在海边礁石上生长或在人工养殖地中生存,所以表面会很多泥沙或海藻,要注意清理,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准备一个小刷子,将牡蛎外壳的海藻和泥沙刷洗干净。 2、然后用一把牡蛎刀将其外壳打开,取出牡蛎肉。 3、将牡蛎肉放在清水下冲洗一下。 4、然后将牡蛎肉放在淡盐水中浸泡片刻即可。 5、注意,牡蛎外壳比较锋利,建议清洗时带上橡胶手套保护双手。

生蚝和牡蛎到底是不是一家人

一、什么是牡蛎 牡蛎,软体动物,两个贝壳,一个小而平,另一个大而隆起,呈类三角形,背腹缘呈八字形,右壳外面淡黄色,具疏松的同心鳞片,鳞片起伏成波浪状,内面白色。,壳的表面凹凸不平。肉供食用,又能提制蚝油。肉,壳,油都可入药。也叫蛎蛤、牡蛤、蛎黄、海蛎子、蚝子等。在不同的海域生活着多个牡蛎品种。 二、什么是生蚝 生蚝是牡蛎品种中个头比较大的一种,个头大的一个带壳的就能在一斤以上,它一般是生长或者是养殖在江河与大海交融之处,在半咸半淡的内湾浅海上。由于适合生长条件的限制,它的数量上比其它品种的少,因此它的经

牡蛎的生活习性

生境 牡蛎生活的海底坚硬的区域叫做牡蛎床,这些床位于或深或浅的海水或盐味的河口水域中,牡蛎生活在潮间带中区。多分布于热带和温带。我国自渤海、黄海至南沙群岛均产,约20种,主要牡蛎(Ostrea plicatula)、密鳞牡蛎(Ostrea denselamellosa)、长牡蛎(Ostrea gigas)等。[2] 食性 牡蛎固着型贝类。一般固着于浅海物体或海边礁石上,以开闭贝壳运动进行摄 食、呼吸。为滤食性生物,以细小的浮游动物、硅藻和机碎屑等为主要食料。牡蛎通过振动腮上的纤毛在水中产生气流,

牡蛎与生蚝的区别

在现代人们的日常饮食生活中,是离不开海鲜的,尤其是沿海的居民。海鲜,不仅可以带给人们所需要的海洋口感,也可以给人们补给蛋白质的需要。海洋动植物的品类很多种,些是人们根本就叫不上名字的。但是,出海的一些船员们,对此却是没不知道的。 说起牡蛎和生蚝,大家都会觉得其实这是同一种生物,没什么差别。但是,牡蛎和生蚝,却实实在在的着细微的差别。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二者的差别! 牡蛎和生蚝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来的,虽然很多时候和很多地方也把“生蚝”称为牡蛎,或者严格地说,生蚝属于牡蛎的一种。 牡蛎,软体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