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肥胖患者年轻人居多
为什么肥胖患者年轻人居多
我国大多数成年人目前体力劳动不足或缺乏体育锻炼,因此,建议人们改变久坐少动的不良生活方式,养成天天运动锻炼的好习惯,尤其是脑力劳动者和活动量较少的人应该加强锻炼,可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和身体状况开展适量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球类运动、家务活动、跳绳、跳舞、游泳等。
控制体重,避免肥胖,积极预防是关键。没时间锻炼,没场地锻炼,那都不是理由,最简单的,你可以饭后适当做家务,包括煮菜、做饭、洗碗、洗衣服,搽桌子、扫地、拖地、抹窗户等,还可以下班后在家跳跳舞或者健美操。任何一个简单的活动都能帮助你消耗能量控制体重,关键是看你能不能坚持做到。慵懒是当今时代绝大多数年轻人共同的特性,为什么肥胖患者年轻人居多?你明白了吗?
肥胖患者的保健
肥胖的患者在目前这个经济水平比较发达的社会中出现了很多,首先这种现状的出现和我们的生活压力是分不开的,为此我们现代化的人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很有必要性,但是肥胖的患者应该怎么做好疾病的保健呢?我们总结了以下的知识点。
1、由于某种原因使体内脂肪过分堆积而造成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以上称之为肥胖,超20%~30%轻度肥胖,超30%~40%中度肥胖,50%为重度肥胖。标准体重是身高cm-105=公斤数,女性应在上述公式中再减去2.5公斤。
2、发现肥胖情况,应先行体格检查,排除因其他疾病引起的肥胖。
3、必须控制进食量,进食低脂、低胆固醇饮食,碳水化合物亦必须适当控制。
4、最好的减肥方法莫过于维持能量的进出平衡。肥胖者更应坚持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以增加热能的消耗。
5、对所谓减肥药物应该在医生指导下慎重选用。
6、肥胖的“危险性”与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胆囊疾病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故应予以重视。肥胖不是健康的标志。
肥胖患者的疾病治疗以上虽然我们从几个方面给出了疾病一定的知识宣教,但是肥胖的患者我们还应该在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注意起来,比如说多进食一些蔬菜和水果,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多进行锻炼,只有这样我们的肥胖患者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
年轻人为什么会心肌梗死
1、压力增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行业竞争机制不断加强,中年轻人在社会、家庭及工作岗位上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2、体力劳动减少
现代化人出门小汽车,进门乘电梯,体力劳动大大减少,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患者越来越多。
3、饮食及环境污染
膳食结构的变化及环境污染的侵害,也易于引起血管、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生理机能紊乱。
年轻人患胃癌的四大注意事项
一、年轻的胃癌患者症状多不典型
相比中老年胃癌患者的症状不典型而言,年轻人的症状就更不典型,这一现象可能与年轻人的体质与耐受性强有关。初期可表现为多种胃肠疾病和全身疾病。
二、年轻的胃癌患者与中老年胃癌患者相比,女性的比例有所增加
调查显示,中老年胃癌患者的男女比例为3:2,而青年人胃癌患者的男女比例则为1:1。
三、年轻的胃癌患者一旦发病,其癌肿的恶性程度较高
针对肿瘤病理特性而言,相对于中老年胃癌患者,年轻人胃癌发病的恶性程所占的比例很高,且肿瘤生长和转移都很迅速。
四、年轻的胃癌患者往往漏诊率和误诊率都很高
年轻人患上胃癌常与胃炎、溃疡病、消化不良等疾病相混淆,这种情况主要与年轻人自我忽视疾病,自认为身体健康,偶有不适多自行用药或不去就医的观念有关。
关于膝关节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1、骨关节炎:是最常见的关节炎,一般认为是慢性进行性退化性疾病。以软骨的慢性磨损为特点。
常在中老年发病,在疾病的初期,没有明显的症状,或症状轻微。早期常表现为关节的僵硬不适感,活动后好转。遇剧烈活动可出现急性炎症表现,休息及对症治疗后缓解。
2、创伤后关节炎:是膝关节创伤后逐渐出现的关节炎。临床表现与骨关节炎相近,但是有明确的外伤史,如:经关节的骨折,韧带损伤或半月板损伤。
3、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关节炎的炎症性类型,早期以关节的滑膜炎症为主,继而侵蚀关节软骨,造成关节功能的严重丧失,晚期残留严重畸形。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年轻人居多,通常累及双膝。
崇尚节食缺乏运动骨质疏松年轻化
提到骨质疏松,许多人会想到这是老年人才会出现的问题,但实际上骨质疏松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数据显示,我国骨质疏松患者已接近7000万,预计到2020年将会增加到2亿多。骨科专家提醒大家,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加上运动量日益减少,骨质疏松这一原本属中老年人的疾病,正在向年轻人逼近。
骨质疏松不再是老年“专利”
权威数据表明,我国骨质疏松患者已接近7000万,预计2020年时骨质疏松患者会增加到2亿多。北京积水潭医院骨质疏松门诊主任医师黄彦弘表示,虽然在她接触的骨质疏松患者中五六十岁的老年人居多,但是近几年来患有骨质疏松的年轻人数量呈上升趋势。“这说明骨质疏松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属疾病,骨质疏松已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黄彦弘介绍,年轻人患有骨质疏松主要是因为他们的骨量并不是很高。正常人的骨量应该是在34岁左右时达到峰值骨量,然而有些年轻人由于饮食不规律等原因造成峰值较低,从而会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
学会自我鉴别骨质疏松
很多年轻人会有疑惑,日常生活中怎样才能自我鉴别和提早发现自己是否患有骨质疏松呢?黄彦弘在此提示,骨质疏松主要表现为三种方式。
其一,骨质疏松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会伴有骨痛的感觉。这种骨痛并不是骨折那种特别剧烈的痛,但是也会让患者很难忍受,从而感到全身不舒服。
其二,患有骨质疏松后出现身高变矮、驼背的现象。黄彦弘表示,一旦年轻人发现自己有弯腰驼背的现象,或者身高比以前缩了3公分以上就要去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以免耽误病情。
其三,骨质疏松的最后一个表现为病理性骨折。也就是说轻轻一碰就会骨折,那么就需要年轻人自我注意了,如果出现了非暴力性骨折也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看是否已患有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为何会找上你
老年人的骨质疏松并不能称之为“病”,只是骨骼老化的一个过程,一种表现。但是如果是40岁之前的年轻人患有骨质疏松,这肯定就是一种疾病,需要进行治疗。
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年轻人患有骨质疏松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种原因。首先,患者本身患有其他方面的疾病,如甲状腺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疾病以及糖尿病等都会诱发骨质疏松。其次,在用药方面不注意,如长期服用激素类以及哮喘类药物,就容易引发骨质疏松。再有,日常饮食不规律、盲目减肥不进食,或者肠胃功能弱的人,消化吸收能力较差,容易患有骨质疏松。
四方面入手远离骨质疏松
那么,年轻人怎样才能够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呢?黄彦弘提出,应该从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不要盲目减肥。在日常生活中要合理饮食,防止体重过低。黄彦弘不建议年轻人追求骨感,在她看来,年轻人需要一定的肌肉力量,这样才能够很好的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第二,适当进行运动。“注意,我这里所提到的运动主要是户外运动,最好能看到阳光,进行阳光下的运动。”
第三,患病及时就医。当患有内分泌、类风湿等疾病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去就诊和治疗,以预防这些疾病诱发骨质疏松。
第四,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提示大家,这些药物包括治疗狼疮长期食用的激素性药物以及治疗乙肝的药物等,都容易引发骨质疏松,因此患者一定要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合理用药。
青年人如何预防高血压
(1)餐中少盐
有关统计发现,很多北方地区人们饮食口味很重,在餐饭中加入过多的食盐。而这些过多的食盐远远超过人体所需,同时过多的食盐导致血压升高。因此,大部分年轻人在饮食过程中不能因为任性就一味的追求味蕾,而不考虑健康。
(2)体重控制
现代很多年轻人生活没有规律,经常性的暴饮暴食,导致体重急剧的上升。调查发现,20岁-40岁的成年人中,肥胖患者的高血压患病率比正常体重患者患病率高30%左右。因此,年轻人一定要合理的安排自己的生活,维持体重在一个正常范围之内。
(3)少烟少酒
与食盐比较对应的应该是烟这个物质。很多年轻人在生活中养成了烟不离手的不良习惯,殊不知,早已把自己引向高血压危险道路。过多的烟酒导致高血压急剧的上升,而且尼古丁还会影响降压药的效果。因此,年轻人一定要把握尺度,戒烟戒酒。
(4)增加运动量
现在的青少年处于非常大的学习压力中,经常怕耽误学习时间而减少了运动量。其实多运动有利于控制血压平稳。运动有利于多余热量的消耗,使新陈代谢良性循环。注意从小的运动量开始,逐渐增加,对于适合自己的运动要长期坚持下去,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预防高血压的产生。
其实青年人高血压一定是要以预防为主的。其实最好的方法就是能积极的运动,因为如果运动的方法合适的话不仅能预防疾病,还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
引起年轻人高血压的原因是什么
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不知道年轻人是会患高血压的,因此更不可能知道引起年轻人高血压的原因是什么。那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年轻人不高血压的原因吧。
1、压力大、精神紧张
压力大、精神紧张是高血压最主要的成因。过去,会计、司机等少数职业因压力大、精神紧张而高血压发病率较高,但现在处于社会转型期,人们的压力除了来自于工作,还来自于家庭,如买房购车、教育就业、医疗保障等等,压力无处不在。压力大、精神紧张,同样会造成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
2、肥胖、超重
肥胖、超重也是高血压的重要成因。以前,机械化程度不高,人们的活动量较大,肥胖、超重很少见。如今,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了,干什么都不需要费力气,生活条件又好,体重超标、肥胖患者比比皆是。肥胖导致体内代谢紊乱、脂肪堆积、血管硬化,从而导致血压升高。很多高血压患者,治疗减肥是非常重要的辅助手段。
3、熬夜
熬夜是现在很多人都会有的一种现象,有些人是上班熬夜,有些人是玩游戏熬夜,还有些人是聊天熬夜,反正现在有很多熬夜的情况。而熬夜通常会导致人的睡眠不充分,从而产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因而造成血压的升到,从而形成高血压。
电脑族体检应加测眼压项目
眼睛疲劳眼压升高
青光眼就是由于眼压超出正常值,压迫视神经,造成视神经永久性破坏的眼病。“青光眼不像白内障,一旦视神经受损,就无法恢复,这是最令人担心的问题。”钟主任说,简单地讲,青光眼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以年轻人居多,而慢性则以中老年人居多。
如果患了急性青光眼,症状会比较明显,多数会感觉眼痛、眼胀、视力急剧下降,当眼压升高到50-60mmHg(正常情况下12-21mmHg)时,还会发生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个时候,患者大都会及时就医。但是,慢性青光眼就不那么容易被发现了。钟主任说,慢性青光眼患者的眼压逐渐升高,在初期基本没有症状,只有到了末期才发现视野缩小、视力减退,有时到了失明,患者还不明白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最近这几年来,门诊发现有不少长期使用电脑的人群,二三十岁就患了青光眼。”专家推测,“这可能与长期过度用眼有关,长时间看电脑,眼球的睫状肌痉挛,导致眼压增高而诱发青光眼”。
体检加30元,测测眼压
青光眼最可怕的地方是其隐匿性和不可逆性。钟敬祥指出:“即使在发达国家,仍有50%的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青光眼。在发展中国家,估计可高达90%,这些患者多是等到看不见了才来就诊。”
任何人都可能患上青光眼,患上青光眼是取决于视神经可以承受的眼压水平,这数字会因人而异。正常眼压一般是12-21mmHg,纵使眼压维持在这个幅度,仍然可能会患上青光眼,所以,接受正式的眼睛检查是非常重要。
慢性青光眼早期诊断较困难,因为从外观上看,患眼和正常眼睛一样,既没有红也没有痛,有时候眼压不高时,根本就没有感觉。因此,在临床,漏诊的多数是慢性青光眼。
癌症患者为何老年人居多
近六成癌症患者是60岁以上老人老年人千万别大意,一定要做好预防 2011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市的恶性肿瘤患者老人居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全部恶性肿瘤患者的59.57%。昨日,记者从烟台市疾控中心获悉,我市老年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不少癌症患者因为错误认识,贻误治疗。
发病率高于中青年人
烟台市肿瘤医院副院长、烟台抗癌协会会长张恩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老年肿瘤发病率高于中青年人,1/3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1/3是可以早期发现从而可治愈的,还有1/3是可以通过合理治疗缓解痛苦,延长生命。
来自开发区的曲大爷前不久被查出患前列腺癌,整天疼痛难忍,厉害时疼得老爷子用头撞墙,可家人却觉得既然已是癌症晚期,治疗无用,就一直拖着。直到最后曲大爷疼得实在受不了了,才来到烟台市肿瘤医院。经检查,曲大爷已经是前列腺癌骨转移,医生立即根据曲大爷的病情给予其规范的抗癌止痛治疗,曲大爷第二天疼痛减轻,饮食也逐渐恢复了。
张恩宁说,病人家属常常认为,癌症发展到了晚期,再治疗下去也没有太多的意义。事实上,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虽然一些晚期肿瘤即便采取治疗也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但这并不意味着就要放弃患者的疼痛得到缓解的权利。中晚期癌症患者中,疼痛比例高达80%。此时患者非常痛苦,不但影响进食、活动能力,甚至连大小便等正常的人体生理功能也受到限制。因此,进行止痛治疗是非常必要的,至少能减轻癌症患者的病痛。
早期易误诊和漏诊
另据市疾控中心专家介绍,老年人肿瘤本质上与其他年龄并无差异,但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其机体免疫功能往往也在走“下坡路”,所以老年人易患感染、肿瘤等疾病。
老年人恶性肿瘤具有其自身的临床特点:首先是生长缓慢,老年人恶性肿瘤发展比年轻人慢,倍增时间延长,其病理类型一般显示分化较好、恶性程度较低,且癌的转移机会也低于年轻人,老年人癌的转移发生率随年龄增加有减少倾向。其次是临床症状不典型,隐匿性强,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易漏诊。老年患者同一脏器常会同时有不同性质的疾病,加上肿瘤本身引起的症状常不突出,特别是早期的肿瘤本身很少有明显症状,而且老年人机体反应迟钝,对病痛感觉不灵敏,或不能及早表现出来,因此易造成误诊和漏诊。
老年人是高发人群
疾控专家指出,老年人是肿瘤的高发人群,而且年龄越大肿瘤的发病率越高。老年人对肿瘤病应给予高度重视,切不可麻痹大意。
经常体检很重要。肿瘤的治愈一般都是发现在早期,早发现、早治疗就有很好的效果。而一旦到了晚期,再好的医生恐怕也无回天之术了。因此,老年人要经常进行体检。体检不仅要进行查血、查尿等常规检查,还要做肿瘤的专门检查。每半年就应进行一次,因为肿瘤的发现往往以半年为一周期。这样,就能及时发现肿瘤病情,尽快治疗。
合理饮食对预防肿瘤非常重要。要荤素搭配、富有营养。要时刻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着急、发火,更不要暗自生闷气,平时要保持乐观、豁达的情绪,这样能最大限度地预防肿瘤的发生。还有就是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
原来老人们本来就是疾病的一个高发人群,所以相比较患癌症的人也最多了。
鼻咽癌怎么引起的 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也是引起鼻咽癌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年轻人生活不规律,饮酒吸烟都会影响健康。很多年轻人居无定所、没有固定职业、喜欢熬夜上网、爱喝碳酸饮料,所以年纪轻轻就染上了鼻咽癌。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可能诱使鼻咽癌发生。
年轻人应该重视健康问题,特别是应该注意对鼻咽癌的防治,平时应该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工作中遇到压力应该及时自我减压,注意不能熬夜,应该保持充足的睡眠,平时也应该多了解保健常识。
酒精肝患者年轻化
酒精肝患者呈年轻化趋势
检索近6年死因监测年度报告发现,2005年肝脏疾病中有24%是酒精肝硬变,男性占九成;2008年肝脏疾病中有40%是酒精肝硬变,男性占88%;2009年肝脏疾病中有46%是酒精肝硬变,男性占93%;去年肝脏疾病中有41%是酒精肝硬变,全部是男性,86%集中在40岁以上人群。
去年,宁波每4天就有1人因酒精肝去世。市老卫协秘书长、肝病专家王德扬有40多年的肝病门诊经验。他说,来看肝病的大部分患者伴有长期的饮酒史。32岁的小张凭着出色的业绩很快成为一家建筑企业分公司经理。他有着能喝0.8公斤白酒的实力。一天三四顿豪饮的应酬让他喝酒上瘾,一餐不喝就难受,很快喝垮了健康的身体,因胃出血送医院急诊,没想最终被确诊为酒精性肝硬化。
酒精肝患者有明显的行业特点,平时应酬多的人员中,30岁至45岁男性是该病的高危人群。宁大附属医院体检中心主任蒋永宝说,很多中青年男性在腹部B超中检出肝脏光点密集,大部分是酒精性脂肪肝。
岁末年初酒精中毒是平时的七八倍
受无酒不成席的中国传统酒文化影响和所谓的社交需要,不少人成为酒精依赖者,很多人不得不在“请吃和吃请”中喝酒。庆祝、谈生意、交朋友……国人没有一样社交能离开饭局,在这个社会平台上,酒似乎成为最好的润滑剂。
肝脏是人体最敏感、脆弱的器官。它在人体新陈代谢、胆汁生成、解毒、凝血、免疫、热量产生及水与电解质的调节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体内的一个巨大“化工厂。地处东南沿海的宁波有数十万的乙肝病毒携带者,酒精也会大大加速乙肝等慢性肝炎转化成肝硬化的进程,使健康的人直接喝成酒精性肝硬化,最终至肝癌。
这种酒文化习俗的影响渗透到生活的各个层面。据报载,外地一些企事业单位将酒量好作为招聘人员的一个前置条件。这在宁波也有现实版。一些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提早接受“酒精考验”。
来自市急救中心的统计表明,每年因醉酒出车祸的占车祸总量的比例在1/8至1/7间波动,并且有明显的“旺季”。今年春节前的10天里,市急救中心一共救治了113名酒精中毒患者,是平时的七八倍。
岁末年初、节假日是醉酒高发时段。在那些日子里,各大医院急诊室每天会收到醉汉,少的一个晚上一两个,多的有20多个。宁大附属医院急诊科一位陈姓医生有个形象的总结。他说,每个醉汉都会上演三步曲:先是大口呕吐,再拼命挣扎,最后呼呼大睡。最苦的是医生,最担心的是家人,最伤的是自己身体。
不劝酒和拒酒应列入今天的酒桌文化
医生说,有3种人最容易得酒精肝:饮酒史超过5年、每天摄入酒精量大于40克、两周内大量饮酒。
王德扬说,正常人每天摄入酒精量不得超过40克,否则在10年内就可能出现酒精性肝病。换而言之,一个正常人一天喝啤酒不得超过1200毫升,30度的白酒不超过90毫升。
去年的酒精肝硬化患者占肝脏疾病患者的比例同比回落5个百分点。市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治所的专家认为,这与我市对酒驾查处力度加大有一定关系。期待本月初执行的“醉驾入刑”能成为大家最佳“挡酒令”,把肝脏从酒精中解放出来。
有医学专家建议,全社会特别是青壮年男性,饮酒要把健康文明放在第一位,杜绝劝酒、酗酒等不良饮酒习惯。同时,饮食上要注意补充多种维生素,多吃绿色蔬菜和高蛋白食物,少吃高脂肪、高糖食品。
引起年轻人高血压的原因是什么
年轻人高血压的原因
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不知道年轻人是会患高血压的,因此更不可能知道引起年轻人高血压的原因是什么。那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年轻人不高血压的原因吧。
1、压力大、精神紧张
压力大、精神紧张是高血压最主要的成因。过去,会计、司机等少数职业因压力大、精神紧张而高血压发病率较高,但现在处于社会转型期,人们的压力除了来自于工作,还来自于家庭,如买房购车、教育就业、医疗保障等等,压力无处不在。压力大、精神紧张,同样会造成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
2、肥胖、超重
肥胖、超重也是高血压的重要成因。以前,机械化程度不高,人们的活动量较大,肥胖、超重很少见。如今,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了,干什么都不需要费力气,生活条件又好,体重超标、肥胖患者比比皆是。肥胖导致体内代谢紊乱、脂肪堆积、血管硬化,从而导致血压升高。很多高血压患者,治疗减肥是非常重要的辅助手段。
3、熬夜
熬夜是现在很多人都会有的一种现象,有些人是上班熬夜,有些人是玩游戏熬夜,还有些人是聊天熬夜,反正现在有很多熬夜的情况。而熬夜通常会导致人的睡眠不充分,从而产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因而造成血压的升到,从而形成高血压。
4、不良习惯
如嗜好烟酒,烟草对血管的危害主要来自于尼古丁,尼古丁会造成血管平滑肌收缩,导致血压升高。高血压患者戒烟后,低压会直接降5~10个毫米汞柱。而酒精则会使动脉血管硬化,降低血管的弹性,最终导致高血压。
哪种小便说明肾不好
在欧美发达国家,高血压、糖尿病肾病居多,患者多是老年人。而在我国,肾小球肾炎是发病第一位的慢性肾脏疾病,也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的首位病因。以上海为例,目前约有1.1万名透析治疗患者,53%—55%是由肾小球肾炎引起的。而这一疾病的患者,七八成都是年轻人,令人痛心。
作为肾脏科医生,我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要想肾脏好,首先“盯”住自己的小便。若小便泡沫突然变多,长时间不消失,说明尿液中排泄的蛋白质较多;若尿液颜色异常,呈浓茶色、酱油色或混浊如淘米水时,都应引起重视,尽快去医院检查。
揪出肾病最好的办法,就是尿检。一般没有异常情况,多数人每年应定期查1次尿常规。心血管病患者,长期贫血者,年纪大且经常骨头疼、易骨折的人,反复感染后大剂量使用抗生素者,应每半年查一次。如果没有家族史,年纪轻轻就出现高血压,也要多个心眼。因为高血压可能是年轻人患肾脏疾病时,早期且典型的特征之一。频繁腰酸,眼脸、足背、踝部甚至全身水肿,贫血,也可能预示着肾脏功能异常。
诱发慢性肾脏疾病的原因有很多。呼吸道或尿路感染,不良生活方式等,都是“凶手”。此外,药源性肾损伤必须引起重视。服药后别忘喝一大杯水。这也是自我肾脏保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