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囊肿针灸治疗
肌腱囊肿针灸治疗
一般常规的治疗多采用手术切除,不仅创伤面积大,而且在手部或足部会留有斑痕。
采用针灸治疗腱鞘囊肿,见效快,无痛苦,无副作用,无瘢痕。具体方法是:囊肿局部常规消毒,采用扬刺法刺其正中,于囊肿基底部周围,用围刺法在四周各刺一针。针尖均刺向囊肿的中心,以刺破囊壁为度。留针30分钟,并用神灯照射针刺部位,皮肤微热不烫为宜。出针时将针前后左右摆动3~5下即可出针。出针后医者用拇指指腹按揉其局部,囊肿即可逐渐消失。
中医认为本病属痹症,多因过度劳累,外伤筋脉,以致痰凝筋脉,或长久站立、扭伤等致筋脉不和,气血运行失畅,阻止筋脉络道而成。腱鞘是包绕肌腱的鞘状结构,外层为纤维组织,附着在骨及邻近的组织上,起固定及保护肌腱的作用;底层为骨膜可滋养肌腱,并分泌滑液有利于肌腱的滑动,针刺配合神灯可起到消痹止痛、软坚散结、滑利关节的作用,并能促使局部血液及淋巴循环,改善局部代谢和营养,使炎症吸收,肿胀消退,疼痛缓解,从而达到治疗本病的目的。
肩周炎护理方法
拔罐:拔罐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贞、天宗等穴位。每次选两个穴位,交替使用。
针灸:针灸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贞、大椎、曲池、外关、腕骨等穴位。选用1~1.5寸针灸针,用75%酒精棉球消毒皮肤,刺入穴位,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两周为1疗程。
粘连性囊性肩周炎如果注射药物的量较大,应在x线下进行操作。关节囊腱套撕裂要注意避免注射皮质激素药物至肌腱上,因为由此可引起完全的撕裂。
腱鞘囊肿是一种什么病
【概念】
腱鞘囊肿(ganglion)是发生于关节部腱鞘内的囊性肿物,一种关节囊周围结缔组织退变所致的病症。内含有无色透明或橙色、淡黄色的浓稠粘液,多发于腕背和足背部。患者多为青壮年,女性多见。本病属中医学“筋结”、“筋瘤”范畴。
【临床特征】
以半球样隆起于皮下浅表,柔软可推动,多发于腕部中央为主要临床特征。腕背或足背部缓慢发展的囊性肿物,呈圆球状,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质软,有波动感,无明显自觉症状或有轻微酸痛;囊液充满时,囊壁变为坚硬,局部压痛。触摸时皮下饱满并有波动囊样感,伴有腕部无力,不适或疼痛,多为酸痛或放射性痛,可有一定的功能障碍。
【病因病机】
中医学中,本病症称为聚筋或筋瘤,认为系外伤筋膜,邪气所居,郁滞运化不畅,水液积聚于骨节经络而成。多因患部关节过度活动、反复持重、经久站立等,劳伤经筋,以致气津运行不畅,凝滞筋脉而成。
【治疗】
本病症的现代针灸治疗,首见于1958年,用隔姜灸,取得较好的效果,六十年代多采用针刺加挤压之法,七十年代又用三棱针点刺、温针来提高疗效。自八十年代以后,有关本病各种穴位刺激法的报道颇多,在继承以往各法的基础上,又增添了火针、指针、针刺加罐及穴位注射等法。为了防止复发,一般都主张针刺后局部加压。从已有的经验而言,针灸确是本病较好的保守疗法之一。 西医学认为本病多与关节或腱鞘部的慢性劳损、机械性刺激、外伤等有关。
针灸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囊肿顶部(下同)。
(二)治法
先常规消毒阿是穴,如囊肿较小,直接针刺;囊肿较大者,可用注射器先吸尽囊内容物再针刺。针刺方法分为二种:[1]扬刺,正中刺入1针,从囊肿四周对称地向中央刺入囊内,用泻法;[2]恢刺,用28号1.5寸毫针,对准囊肿顶部直刺。针尖刺破囊壁达囊中后,呈45度及75度分别向四周来回点刺,针刺深度以刺破四周囊壁为度。留针20~30分钟。起针后用力挤压囊肿,使之破裂。部分病人在留针时用艾卷灸针柄,越热越好,但要避免烫伤;亦可起针后作回旋灸或用TDP灯照射15分钟。取针后,宜局部作加压包扎,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什么是肌腱囊肿
(1)挠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患者取坐位,患肢置于治疗桌上,腕下垫枕,医生立于其一侧在前臂桡骨茎突处施以滚法,由轻而重,继而在滚法治疗的同时,配合做握拳尺偏的被动运动约10~15次。然后在列缺、合谷、曲池、手三里诸穴分别给予指揉法约每穴1分钟。再在压痛处做垂直于该肌腱方向的弹拨手法约10~15次。最后以擦法施于桡骨茎突部。
(2)指屈肌键腱鞘炎:体位同上,在前臂掌侧,尤其是手掌病变部施以滚法,可适当配合屈腕和诸指的屈伸运动,约5~10分钟。继而在掌指关节的掌侧指屈肌腱压痛膨大部位施以指揉和弹拨并配合掌指关节屈伸的被动运动;抹指屈肌腱,捻指屈肌腱,摇动掌指关节。
(3)挠侧腕伸肌腱周围炎:体位同上,在前臂伸肌腱处施以滚法,从肘关节至腕关节,同时配合前臂旋前,旋后和腕关节屈伸的被动运动约10分钟左右,指揉内关、外关、手三里和阿是穴。指揉时手法刺激不宜太大。最后弹拨和擦法结束治疗。
手腕腱鞘囊肿怎样治疗
1、非手术疗法
(1)针刺疗法:第四军医大学附属一院针灸室董玉梅自1975年以来,采用针灸治疗腱鞘囊肿千余例,总有效率94.74%,随访半年至2.5年,复发率17.64%。复发后可再治愈。其治疗方法如下:在囊肿四周用普通针灸针穿通囊壁,对刺4针,中央1针,1次/d,每次留针30min,拔针后在囊肿处加压压迫,将囊肿内液挤出于皮下,囊肿变平而愈。
(2)局部麻醉下用较粗的针头穿刺,尽量抽出胶状液,然后注入醋酸氢化可的松0.5ml,加压包扎。
2、手术疗法
囊肿摘除术为常用的可靠方法。宜在止血带下进行,采用局部浸润麻醉。
手术步骤如下:
(1)切口:于囊肿最突出处,沿皮纹做稍长于囊肿的横切口。
(2)显露囊肿:切开皮肤后,纵行分离皮下组织,显露囊肿。
(3)摘除囊肿:沿囊肿壁周围分离至蒂部,全部摘除囊肿。如与关节相通,可用细丝线将关节囊开口处缝合。
(4)缝合伤口,局部稍加压包扎。
术后处理同前。
腱鞘囊肿的症状
病例1:
李小姐,28岁,右手腕患腱鞘囊肿。囊肿质软,边缘光滑,按之疼痛,影响李小姐工作。为了消除囊肿,李小姐曾多次用药,但效果并不明显,后来寻访中医,中医声称用针灸疗法能致治愈疾病,于是开始按医生指引进行治疗。医生先用28好毫针针刺隆起处,然后挤压患处,并加艾条灸10分钟。每隔三天,针灸一次,针灸四次后李小姐腕部不疼痛,囊肿消退,症状消失。
病例2:
袁先生,26岁,右手腕患腱鞘囊肿。囊肿质软,边缘光滑,与皮肤不粘连,触之能移动。医生检查后,建议袁先生用围针法治疗。先进行常规消毒,然后医生用手固定囊肿,并用28号毫针在不同角度刺入囊内。针形成十字形,停留30分钟。针后囊肿变软,再针两次,按摩两次,囊肿消失。
通过上述两则病例,相信大家已经了解腱鞘囊肿的症状及治疗方法。如有相关疑问,应咨询专业医院的医生,医生会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告知答案。日常,为预防疾病,人们应在劳累时用热水洗手脚,并适当按摩,旋转手腕关节。另外,工作时,人们要注意姿势,不要将所有压力集中在同一部位。生活中,人们应多吃油菜、青菜、芹菜、苹果、生梨。
软组织损伤针灸治疗怎么办呢
软组织损伤是指各种急性外伤或慢性劳损以及自己疾病病理等原因造成人体的皮肤、皮下浅深筋膜、肌肉、肌腱、腱鞘、韧带、关节囊、滑膜囊、椎间盘、周围神经血管等组织的病理损害,称为软组织损伤。临床表现:疼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
对于软组织损伤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一般采用口服消炎药对症治疗,或用红花油外涂。我们运用平衡针灸疗法治疗软组织伤90例与用红花油治疗76例、1%双氯芬酸二乙胺盐处理61例对照,取得良好疗效。
这些软组织伤患者下肢和腰部损伤占80.31%,其他部位占19.69%;肌肉拉伤占45.08%,韧带扭伤占54.92%。
平衡针灸取穴:肩部软组织损伤取肩痛穴;肘关节损伤取肘痛穴;腕部软组织损伤取腕痛穴;臀部软组织伤取臀痛穴;膝关节损伤取膝痛穴;踝关节损伤取踝痛穴;腰部、背部软组织损伤取腰痛穴。
针刺方法:将针快速刺入皮下,刺入2~4厘米,大幅度提插,提插时针尖方向要有小角度改变,直至患者有强烈酸胀感或触电感并向肢体远端放射时,迅速出针。
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疼痛、运动障碍及红肿)消失,功能恢复正常,能继续正常训练;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可以坚持训练;好转:疼痛减轻,功能仍有轻微障碍,需休息后方能训练;
无效:针刺后无任何改变,不能继续训练。
治疗结果:平衡针灸治疗组显效76例,总有效率96.67%;红花油组总有效率89.47%;1%双氯芬酸二乙胺盐组显效48例,总有效率90.16%。
实验证明,针刺后机体可应激性产生大量消炎物质以促进局部炎症的吸收。另外,针刺在神经干上改变了植物神经兴奋状态,使交感神经兴奋,机体进入应激态甚至应急态,从总体上提供了镇痛、消炎的物质基础。
实践证明,平衡针灸疗法能够在软组织损伤发生的当时进行治疗,而且效果好、见效快、易掌握,解决了现场救治的难题。
当软组织受到损伤时,如果需要针灸治疗的话,最好找专业的中医进行针灸,一般来说,即便是采取针灸治疗的方法,也需要口服一些消炎药物,所以在出现软组织损伤时,积极采取治疗是最明智的选择,另外在饮食上最好多吃一些高营养的东西,加快身体复原。
肌腱囊肿的日常注意事项
肌腱囊肿的预防首先要求连续工作时间不宜过长,工作结束后,要揉搓手指和手腕,再用热水泡泡手,这是不错的肌腱囊肿的预防方法。冬天洗衣服时,最好用温水,下雪后扫雪,也要戴上棉手套,防止手部受寒。这对肌腱囊肿的预防很有帮助。感觉身体关节疲劳时可以泡个热水澡,舒解一下紧绷的肌肉,或是在酸痛的部位进行热敷,做好预防肌腱囊肿的工作。
对于长期伏案办公人员来说,肌腱囊肿的预防应采用正确的工作姿势,尽量让双手平衡,手腕能触及实物,不要悬空。肌腱囊肿的预防需注意正确工作时姿势,避免关节的过度劳损,定时休息。
在洗衣、做饭、编织毛衣、打扫卫生等家务劳动时,肌腱囊肿的预防要注意手指、手腕的正确姿势,肌腱囊肿患者不要过度弯曲或后伸,提拿物品不要过重。
中医针灸治疗髌骨软化症
髌骨软化症,又称髌骨软骨软化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髌骨软骨退行性病变,软骨软化、碎裂和脱落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中医治疗髌骨软化症以敷膏药和针灸为主。本文为您介绍如何使用中医针灸治疗髌骨软化症。
中医针灸治疗髌骨软化症:
1、标准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的后下方,阴陵泉后1寸,腓肠肌内侧头的上部。
2、取法:屈膝,先取胫骨内侧髁下缘的阴陵泉,再于其后方1寸处取穴。
3、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缝匠肌(腱)、半膜肌和半腱肌(腱)。皮肤由隐神经分布。缝匠肌起于髂前上棘,半腱肌、半膜肌起于坐骨结节,三肌分别止于胫骨粗隆的内侧。缝匠肌受股神经支配,后二肌受坐骨神经支配。针由皮肤、皮下筋膜,在大隐静脉的后方,穿小腿深筋,直抵上述各肌的止点腱及胫骨骨膜。发自腘动脉怕膝下内动脉由腘窝向下方,参加膝关节网。
4、功用:散风祛湿,疏通关节。
5、主治病症:痛风,髌骨软化症,髌上滑囊炎,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6、刺法:直刺:0.8-1.0,局部酸胀,有麻电感向足底放散。
7、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肌腱囊肿的治疗偏方
偏方一:赤小豆500克、鲤鱼1尾(约500克)、玫瑰花15克,将鲤鱼去鳞及肠杂,与其他两味共煮至烂熟,去玫瑰花调味,分次服食。2.芹菜、苦瓜各250克、芹菜切段、苦瓜去瓤和籽,切片,将芹菜和苦瓜用滚沸水焯过,待凉,加入适量白糖、麻油、味精调味即成。可当菜食。
偏方二:生栀子10克,生石膏30克,桃仁9克,红花12克,土鳖虫6克。诸药共研细末,用75%酒精浸湿,一小时后加适量蓖麻油调成糊状。将药膏涂于纱布上敷贴患处,再用胶布固定。隔日换药一次。一般1~2次可获显效,5~6次可愈。
偏方三:桂枝、紫苏叶各15克,伸筋草20克,麻黄、红花各8克,透骨草、鲜桑枝各30克。加清水2500~3000毫升,煎沸20分钟,过滤取汁,将药液倒入盆内,趁热熏蒸患处,待温时再浸洗患处,每次
熏洗30分钟,每日2次。熏洗后用纱布绷带和瓦形硬纸壳固定。5天为一疗程,一般1~2个疗程可愈。
偏方四:桃仁、乳香、没药各10~16克,红花7~13克,独活、羌活各13~25克,防己25~32克,苏木32克。诸药水煎,熏泡患部,每日1~2次。各药用量及加水量视患部高低及创面大小定。每剂药复煎连用两次,一般3~6剂可愈(此方适于病症较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