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月经不调艾灸部位图 月经不调日常养护注意

月经不调艾灸部位图 月经不调日常养护注意

1.艾灸对功能性月经不调有较好的疗效,如果是因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引起者应针对原发病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2.注意生活调养和经期卫生,调节韩文,畅达情志;经期适当休息,忌接触冷水,少吃生冷及辛辣食物。

月经不调艾灸哪个部位

关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三寸处,即脐下四横指处。

子宫穴: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处,即脐下旁开四横指处。

血海穴:屈膝,在大腿内侧,髌骨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侧头的隆起处。

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气海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处。

气穴: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月经不调艾灸有用吗

有一定的作用。

艾灸对于月经不调是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艾灸的时候可以选择艾灸三阴交穴位,其治疗月经不调的作用会更好一些。

但是月经不调艾灸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建议是在来月经的前一周开始进行艾灸,一个穴位艾灸5-10分钟为宜。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月经不调艾灸都是有用的,若是进行艾灸之后,月经还是没有好转迹象的话,建议就医诊断。

月经不调日常保健

1、饮食应以清淡且富有营养为主。

2、注意补铁。

3、补充维生素C 维生素C的重要作用是促进生血机能,用以辅助治疗缺铁性贫血。

4、可以多吃豆类,鱼类等高蛋白食物。

5、月经来潮的前一周的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营养。增加绿叶蔬菜,水果,也要多饮水,以保持大便通畅,减少骨盆充血。

6、月经来潮初期时,女性常会感到腰痛、不思饮食,这时不妨多吃一些开胃、易消化的食物,如枣、面条、薏米粥等。

7、月经期会损失一部分血液。因此,月经后期需要多补充含蛋白及铁钾钠钙镁的食物,如肉、动物肝、蛋、奶等。

1、主食及豆类的选择小麦、小米、玉米、紫糯米等及豆制品。

2、肉、蛋、奶类的选择猪肉、猪皮、牛肉、羊肉、动物内脏、兔肉、鸡肉、鱼类、蛋类、奶及奶制品等。

3、蔬菜的选择油菜、小白菜、卷心菜、菠菜、苋菜、芹菜、藕、芥菜、青蒜、菜花、柿子椒、西红柿、胡萝卜、香菇、鲜蘑等。

4、水果的选择水果是维生素、糖分、水分和矿物质的重要来源。除月经期不宜过食生冷瓜果外,平时则应多食。如:苹果、梨、香蕉、橘子、山楂、荸荠、甘蔗、桃、李、杏、石榴、柿子、杨梅等。

1、忌食辛燥食物忌食姜、酒、辣椒等辛燥食物。

2、忌油腻食物本病患者往往伴有胃纳不佳或消化不良,饮食应以易消化,开胃醒脾为主,忌伤胃之物。

3、忌寒凉食物寒性食物有:螃蟹、海螺、蚌肉、黄瓜、莴苣、西瓜、冰镇冷饮等。

4、女性在月经来潮前应忌食咸食。因为咸食会使体内的盐分和水分贮量增多,在月经来潮之前,孕激素增多,易于出现水肿、头痛等现象。月经来潮前10天开始吃低盐食物,就不会出现上述症状。

5、有不少喜欢喝含气饮料的女性,在月经期会出现疲乏无力和精神不振的现象,这是铁质缺乏的表现。因为汽水等饮料大多含有磷酸盐,同体内铁质产生化学反应,使铁质难以吸收。此外,多饮汽水会因汽水中碳酸氢钠和胃液中和,降低胃酸的消化能力和杀菌作用,并且影响食欲。

月经不调艾灸哪些穴位月经不调灸哪里 气郁型月经不调艾灸穴位

艾灸取穴: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命门:位处腰背的正中部位,内连脊骨,在人体重力场中为位置低下之处

肩井: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太冲:位于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方法:关元、命门、可以用多眼艾灸盒施灸,也可以用隔姜灸。肩井和太冲用单眼艾灸盒或手持艾条施灸。

艾灸时间:关元、命门各20分钟、肩井、太冲各10分钟。

主治症状: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排出不畅,伴有少腹胀痛,乳胀胁痛,精神抑郁,舌正常或稍暗,脉弦涩。治宜行气活血。

月经不调的饮食注意事项

预防治疗诊断饮食保健月经不调的饮食注意事项女性朋友总是被各种妇科疾病所困扰,而月经不调就是最常见的。月经不规律,经期过短或过长,经量过多或过少等都是常见的问题。专家介绍,想要远离月经不调,日常饮食一定要注意。那么,月经不调的女性患者应该注意哪些饮食注意事项呢?

1、补充维生素E

维生素E是我们常听的一个词,为什么说月经不调需要补充维生素E呢?身体里面维生素E的缺乏会影响到月经的正常周期,所以,女性适当的补充维生素E可以推迟性腺萎缩的进程。

2、适当的多吃大豆

月经不调的人,平时的饮食可以适当的多吃一些大豆,大豆里面含有丰富的钙质和植物蛋白质,而这些都是正常月经所必需的。

3、补充足够的铁质

补充铁质是为了避免出现缺铁性贫血,从而导致月经不调。补充铁质的话,饮食上可以多吃羊肉、乌鸡、淡菜、海参、胡桃仁等滋补性的食物。

4、适当的吃一些活血的食物

月经不调的人,饮食不宜吃寒凉冷冻的食物,适当的吃一些活血的食物,比如红糖、韭菜、黑木耳、山楂等食物。

5、减缓压力

有些女性的月经不调是由于压力过大引起,那么就要注意减压,减压的食物比如香蕉、土豆、巧克力、玉米、西红柿、虾等食物。

月经不调艾灸哪个部位呢

1.耳针

[取穴] 内生殖器、内分泌、肝、肾、脾。

[操作] 毫针刺,每次取2~4穴,捻转法中等刺激,每日一次,每次留针15~20分钟。也可锨针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贴压,每3~5日更换一次。

2.皮肤针

[取穴] 取脊柱两侧、下腹部、带脉区、小腿内侧、关元及阳性物反应处。

[操作] 中等刺激强度叩击,每日一次,7日一疗程,每一疗程间隔3~5日,经期暂停。

3.穴位注射

[取穴] 脾俞、肾俞、三阴交、血海、肝肾、足三里、关元。

[操作] 用5%当归液或10%丹参液,每穴注射0.5毫升,每次2~3穴,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适宜技术

神阙穴微波辐射法治肾阳虚月经不调技术。

[取穴] 神阙。

[操作] 患者取平卧或坐位,暴露脐部,患者自己手持理疗辐射器垂直距离神阙穴1~2厘米。按理疗启动键,根据患者对热的耐受程度,调节治疗功率,直到病人感觉最舒适为止。每次治疗时间15分钟,每日一次,连续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

月经不调艾灸部位图 月经不调灸疗法则

灸疗法适用于虚寒者月经不调,虚者益气养血,补肾调经;寒者温经散寒,调理冲任。

经期艾灸哪个部位图解 月经不调艾灸哪个部位

月经先期又称“经早”,指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连续两个周期以上,甚至每月两次,如仅超前3-5天,或偶尔朝前1次,无其他明显症状,不作病论;若经行先期,量多色紫,质稠而粘,并伴随面红心烦,舌红口感,尿黄便结,为实热;量少色红,五心烦热为虚热;量或多或少,色紫有块,胸胁乳房胀痛,则为肝郁;量多色淡,经致清稀,神疲肢软,心悸气短,为气虚。

艾灸疗法:灸关元,子宫,血海,三阴交穴。

加减:气虚者加灸中脘,神阙,气海,足三里,隐白穴,于俯卧位加灸心俞,脾俞穴;肝俞者,与仰卧位加灸期门,内关,地机,太冲穴,于俯卧位加灸肝俞,次髎穴。

艾灸功效:疏肝解郁,活血化瘀。

月经后期指月经延后7日以上,甚至40-50天一次,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若经行后期,量少色黯,小腹冷痛,喜暖畏寒,面白肢冷,苔薄白,脉沉紧,为血分实寒,若经期延后,量少色淡,质清稀,小腹绵绵作痛,腰酸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为血分虚寒,若经期错后,量少色淡,质清稀,头晕眼花或心慌失眠,面色恍白,舌淡苔少,脉虚细,为血虚。若月经后期,量少色黯有块,小腹胀痛,胸胁乳房发胀,脉玄涩,为气滞。

艾灸疗法:灸气海,关元,子宫,气穴,血海,三阴交穴。

加减:血分实寒者,与仰卧位加灸天枢,归来穴,于俯卧位加灸次髎穴;血分虚寒者,于仰卧位加灸神阙,地机,太溪穴,于俯卧位加灸明目穴,灸法同时;血虚者,于仰卧位加灸神门,足三里穴,与俯卧位加灸心俞,脾俞;气滞者于仰卧位加灸期门,四满,中极,蠡沟穴。

艾灸功效:疏肝解郁,益气活血。

月经先后无定期指的是月经不按周期来潮,提前或错后7天以上,其中经量或多或少,经色紫暗,经行不畅或有血块,胸胁,乳房,小腹胀痛,精神郁闷,喜叹息者为肝郁;量少色淡,精神不振,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者多为肾虚。

艾灸疗法:灸关元,子宫,血海,三阴交穴。

加减:肾虚者,于仰卧位加灸太溪,水泉穴,于俯卧位加灸命门,肾俞穴;肝郁者,与仰卧位加灸期门,蠡沟,太冲穴,于俯卧位加灸肝俞穴。

艾灸功效: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益气活血。

如何艾灸调理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艾灸操作手法

于月经来潮前3-5日开始进行灸疗(若行经时间不能掌握,可于月经干净之日开始施灸),直至月经干净为止。

胸腹部穴位以艾条灸,温灸器灸疗为主;下肢用艾条灸和温针灸,隔日1次,连续治疗2-3个月经周期。

月经不调艾灸哪个部位 施灸

三阴交穴的位置: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直上3寸(4横指宽)、胫骨内侧缘后方,左右腿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宜采用温和灸。取坐位,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或者直接使用艾灸罐艾灸三阴交穴)。

施灸时间:经后施灸,每日灸 1次,每次灸3~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作用功效:调理气血。

血海穴的位置: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膝盖骨内侧边缘往端上2寸(3横指宽)、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左右腿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采用温和灸的方法。取坐位,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处施灸,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经后施灸,每日灸1~2次,每次灸20分钟。

作用功效:养血润燥。

肾俞穴的位置:肾俞穴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2横指宽)处,左右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宜采用温和灸。被施灸者取俯卧位,施灸者手执点燃的艾条,距皮肤1.5~3厘米,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经后施灸,每日或隔日灸1次,每次灸15分钟。

作用功效:调和气血。

月经不调艾灸什么穴位 血寒型月经不调艾灸穴位

艾灸选穴: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八髎穴: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

三阴交:位于在足内踝上3寸。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用隔姜灸或温和灸,用艾灸盒艾灸在小腹部用三眼艾灸盒,可同时插三根艾条,或两根艾条,这样火力大点。

艾灸时间:关元、八髎穴艾灸20分钟,足三里三阴交各10分钟。

主治症状: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或色淡质稀,伴有小腹冷痛,喜温喜按,得热则减,或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舌淡,苔薄白,脉沉紧或沉迟无力。治宜温经散寒调经。

月经不调日常预防

1、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环境因素和精神因素,以免影响到性腺轴而引起月经不调。

2、减缓工作中的压力,让心情放松。

3、远离电磁波和噪声。

4、切勿滥用药物,不吸烟,不要盲目减肥。

5、经常参加锻炼,如游泳、跑步、快走、有氧操等,因为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保持体形,还可以缓解精神压力。

6、平时注意饮食的均衡和多样化。

7、注意保暖,尤其是在经期,应避免淋雨、涉水、游泳、喝冷饮等。

月经不调日常保健

1、饮食应以清淡且富有营养为主。

2、注意补铁。

3、补充维生素C 维生素C的重要作用是促进生血机能,用以辅助治疗缺铁性贫血。

4、可以多吃豆类,鱼类等高蛋白食物。

5、月经来潮的前一周的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营养。增加绿叶蔬菜,水果,也要多饮水,以保持大便通畅,减少骨盆充血。

6、月经来潮初期时,女性常会感到腰痛、不思饮食,这时不妨多吃一些开胃、易消化的食物,如枣、面条、薏米粥等。

7、月经期会损失一部分血液。因此,月经后期需要多补充含蛋白及铁钾钠钙镁的食物,如肉、动物肝、蛋、奶等。

相关推荐

女人必看 月经不调怎么调理好

女性的健康是不能忽视了,很多时候,都要好好的调理的。大多数的月经不调常常表现为每个的生理期都不稳定,或者月经量时多时少。月经不调很经常出现,因为很容易被女性朋友们忽略。严重的月经不调没有及时治疗,对女性的身体会造成很大的伤害的。因此,女人们要及时调理月经不调。那么女人月经不调怎么调理呢,接下来为大家介绍几个月经不调的调理方法。 1、中药治疗 目前很多女性月经不调都会选择中医,因为中医较为注重内调养,而且中药的副作用较小,对治疗月经不调的疗效很显著。 一般月经不调都是因为内分泌失调导致,这样选择中医就更是很

月经不正常要注意哪些事项

月经不调疾病的不重视是很多的人的通病,患上月经不调要是不正确的治疗方法会导致月经不调患者病情的加重。患上月经不调的时候需要了解的是治疗上的相关事项,月经不调患者也要注意休息。月经不调需要注意哪些地方? 一、日常生活方面: 1、一定要把被窝弄暖和,早早的休息。同时也应多喝水,以帮助消化,使大便通畅。 2、经期尽量不要洗头。如果非洗不可,尽量在中午洗,洗完头一定要立即吹干。 3、在日常生活方面应有规律,多注意休息,避免劳累过度,尤其是经期要防寒避湿。防止过度节食。戒烟限酒。注意自己的饮食结构,多食用瘦肉,谷类

月经不来催经应艾灸哪里

具体如下: 正常情况下来说,女性月经不调的情况下,是可以通过艾灸进行治疗的,中医理论上可以通过子宫、内关、温泉等部位进行艾灸;其中关元、子宫的艾灸不能低于30分钟;内宫、内关、源泉艾灸10分钟,这样可以有效的缓解月经不调,其次还可以选择归来穴、山阴穴进行艾灸

月经不调艾灸哪个部位 月经先后无定期艾灸治疗

主要症状:月经先后无定期又称“经乱”,指月经不按周期来潮,提前或错后7天以上,其中经量或多或少,经色紫黯,经行不畅或有血块,胸肋,乳房,小腹胀痛,精神郁闷,喜叹息者为肝郁,量少色淡,精神不振,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者多为肾虚。 艾灸疗法:患者仰卧,取关元,子宫,血海,三阴交穴施灸。肾虚者于仰卧位加灸太溪,水泉穴,于俯卧位加灸命门,肾俞穴;肝郁者于仰卧位加灸期门,蠡沟,太冲穴,于俯卧位加灸肝俞穴,用艾条温和灸,温热连续刺激,每穴灸5-10分钟,或用艾炷隔姜灸,每穴灸3-5壮。 艾灸作用:疏肝解郁,活血化瘀。

月经不调怎么艾灸

调和气血靠艾灸——灸关元、血海、三阴交穴 月经不调是女性月经病的统称,它通常指月经周期、经量、经色、经质所发生的病理变化,其中包括经期提前、经期延后、月经先后无定期,以及经期延长、崩漏、闭经、经量过多、经色紫黑等诸多病症。中医认为月经不调多因经期感受寒湿、过食辛辣寒凉食物、郁怒忧思等因素引起内脏功能失调引起的。 一穴见效:关元 【隔姜灸关元】 取穴原理:经血从胞宫而出,胞宫位于下腹部,受冲、任二脉所管,所以可取任脉关元穴,调整阴血源头。 艾灸方法:取仰卧位。选择新鲜的老姜,切成0.3厘米厚的薄片,在姜上扎

女性经期艾灸好吗

女性经期是否可以艾灸? 经期可以做艾灸吗? 经期有的人血量很大,那么艾灸是活血化瘀,舒经通络的,如果此时你在艾灸,也许会更加促进了活血化瘀的功能,而导致经血更多。如果你的经量很少,那么你经期艾灸正好趁艾灸的活血化瘀和舒经通络的功能来促使经量加大。排除体内的一些瘀阻,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但是经期艾灸一定要因人而异。 中医一般将月经失调称为月经不调,又将月经不调归纳为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过多或月经过少。但临床上往往不是单纯一种症状出现,如月经过多常与月经先期并见,月经过少常与月经后期并见。 艾灸治疗各种

月经不调日常护理方法有哪些

1、保持清洁:不宜盆浴、阴道洗涤,严禁房事,以免感染湿热邪毒、病虫,损伤子宫而发生妇科病。同时注意外阴清洁,卫生巾和内裤要柔软,勤更换。 2、避免受凉:月经不调的女性在经期要注意避免受凉。女性如果经期受寒,会使盆腔内的血管收缩,导致卵巢功能紊乱,可引起月经量过少,甚至闭经。 3、避免劳累:过度劳累,老则气耗,气虚血失统摄,易发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甚至崩漏等。故经期不宜参加强体力劳动与剧烈体育运动。 4、保持心情舒畅:月经期经血下泄,阴血偏虚,肝气偏盛,此时情绪易于波动。若遇忧思、惊恐、悲伤、郁怒,均可引

如何艾灸调理月经不调

灸疗法适用于虚寒者月经不调,虚者益气养血,补肾调经;寒者温经散寒,调理冲任。 月经不调艾灸穴位选择 关元: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 气海: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即肚脐与关元连线中点。 脾俞: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俞: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血海:膝关节髌骨内上方2寸。 足三里:外膝眼正中直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旁开1中指宽。 三阴交:足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后缘。 穴位解析:关元,气海均为任脉要穴,位于下腹部丹田之处,主一身之元气,调冲任血脉,理胞宫气血;关元还与足三阴经交会,调理肝脾

常吃三七有什么作用 调理月经

1、调理月经月经不调 在中医上讲是血淤的表现,三七具有活血化淤的作用,可治疗血瘀而致的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及产后恶露不停,小腹瘀滞疼痛等。 2、养护子宫 子宫是女人养护最特殊的部位,子宫肌瘤是女人常见的多发病。经临床验证,三七为散瘀止血之品,对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较明显。对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附件囊肿等疾病,三七也有良好疗效。

月经不调日常护理方法有哪些

1、保持清洁:不宜盆浴、阴道洗涤,严禁房事,以免感染湿热邪毒、病虫,损伤子宫而发生妇科病。同时注意外阴清洁,卫生巾和内裤要柔软,勤更换。 2、避免受凉:月经不调的女性在经期要注意避免受凉。女性如果经期受寒,会使盆腔内的血管收缩,导致卵巢功能紊乱,可引起月经量过少,甚至闭经。 33、避免劳累:过度劳累,老则气耗,气虚血失统摄,易发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甚至崩漏等。故经期不宜参加强体力劳动与剧烈体育运动。 44、保持心情舒畅:月经期经血下泄,阴血偏虚,肝气偏盛,此时情绪易于波动。若遇忧思、惊恐、悲伤、郁怒,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