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骨折不要慌立即处理原则大揭秘
肱骨骨折不要慌立即处理原则大揭秘
肱骨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的一种,肱骨颈骨折是指颈下2~3cm范围内骨折,相当于松质骨与坚质骨交界之处,常见于壮年及老年。多由间接暴力引起,直接暴力少见。前者引起外展型及较少见的内收型骨折。后者引起裂纹骨折。
大多数的肱骨骨折是无移位的或轻度移位稳定性骨折,可以通过非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于轻度移位的肱骨骨折,严格管理下的保守治疗也可以取得超过80%的优良率。对于移位性肱骨骨折,存在多种固定方法,包括:缝扎固定、经皮穿针固定、非锁定钢板、髓内钉和锁定髓内钉等。每种固定方式均有不同的并发症,因此对于肱骨近端骨折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治疗方法可以称为是治疗的金标准。
1、开放复位内固定
适用于肱骨骨折端有软组织嵌入者;手法复位失致者;多段骨折;开放性骨折;合并血管或神经损伤需要手术探查者;病理性骨折;为减轻痛苦方便护理者。肱骨骨折手术采用钢板螺钉或髓内钉内固定。
2、手法复位外固定
采用局麻或有神经丛阻滞后复位。肱骨骨折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助手用一宽布带绕过患侧腋下向上牵引,另一助手握住患侧肘部对抗牵引,纠正重叠和成角移位,然后用端提、撩正、回旋手法纠正侧方移位。尽量不用反折手法,以免损伤桡神经。肱骨骨折术后用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成人外固定6-8周,儿童约固定4-6周。
3、合并桡神经损伤的处理
一般情况下肱骨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以挫伤较为多见,故时合并桡神经彻伤病人,可先观察2-3个月,服用神经营养药物,一般挫伤均能逐渐恢复。若无恢复迹象,则再行桡神经探查。
小腿骨折愈合时间及康复治疗
小腿骨折愈合时间及康复治疗。
成人常见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参考值:锁骨骨折4-6周、肱骨外科颈骨折4-6周、肱骨干骨折4-8周、肱骨髁上骨折4-6周、桡骨远端骨折4-6周、股骨颈骨折12-24周、股骨转子间(粗隆间)骨折8-12周、股骨干骨折8-12周、髌骨骨折4-6周、胫腓骨骨折8-10周、内、外及后踝部骨折4-6周。
骨折康复锻炼:医护人员应为骨折病人制定功能锻炼计划,并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病人全身情况、骨折愈合的进度,功能锻炼后的反应等各项指标,不断进行修订锻炼计划。骨折早期:(炎症反应期,骨折1~2周)特点:局部疼痛,肿胀,骨折不稳,并发的软组织损伤需要修复。
骨折中期:(伤后3~6周)特点:炎症消失反应,骨痂形成,骨折端已较稳定。锻炼方式:继续肌肉收缩锻炼,在医护人员或健肢的帮助下,逐步恢复骨折部上下关节活动,由被动到主动,逐渐扩大活动范围力量。
骨折后期:(骨折临床愈合)特点:骨折部无压痛,肌纵向叩痛,无异常活动,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X线显示骨折部骨膜粘合。锻炼方式: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负重锻炼,使关节迅速恢复正常活动范围和肢体的正常力量,功能锻炼不仅强调局部的锻炼,还必须坚持全身活动,以防止和减轻骨折病的发生。
上文我们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了小腿骨折愈合时间及康复治疗,希望骨折的病人不要着急要安心养病积极治疗,尽早康复。
肱骨近端骨折分型有什么
I型:轻度移位骨折肱骨上端可为一处骨折(如单一肱骨外科颈骨折、单一大结节骨折或小结节骨折等),也可是多处骨折,即同时有两处或两处以上部位的骨折(如外科颈骨折合饼大结节骨折等),但任何一处骨折的移位都不大於1厘米,骨端成角不大於45°。从病理损伤考虑,这种骨折软组织损伤较轻,或骨端间有紧密的嵌插,骨折比较稳定,一般骨折愈合较快。这种类型骨折占肱骨上端骨折的绝大多数。这种没有明显移位的骨折,由於仍有软组织将骨折块连为一体,因此称为"一部分骨折"。
II型:关节段移位骨折按解剖部位命名即为肱骨解剖颈骨折,且骨端间移位大於l厘米或成角大於45°。此种骨折肱骨头的血循环受到破坏,常发生肱骨头缺血坏死。这种一处骨折因有明显的移位(或同时有轻度移位的大、小结节骨折),从而使肱骨头与肱骨干上端形成分离的两部分,因此属於"二部分骨折"。
III型:骨干移位骨折从解剖部位命名即为外科颈骨折。骨折移位大於l厘米或成角畸形大於45°。单一骨干移位,肱骨上端分成两个分离的部分,因此也属於"二部分骨折"。如同时再合饼一个结节骨折且移位也大於l厘米以上时,因为肱骨上端分成三个各自分离的部分,因此应属於"三部分骨折"。如同时合饼两个结节的骨折,且均有大於1厘米的移位,肱骨上端则分成四个各自分离的骨块,即肱骨头、大结节、小结节和肱骨干上端。这种骨折属於"四部分骨折"。
IV型:大结节骨折大结节骨折且移位大於l厘米以上。大结节有三个面做为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的附着点。外伤时可造成整个大结节骨折移位,也可为大结节的一个面撕脱骨折。如为部分撕脱骨折且有明显移位时,则说明肩袖有纵行撕裂。如大结节移位骨折同时有外科颈的移位骨折,则关节段骨块由於受附丽於小结节的肩胛下肌的牵拉而发生内旋。
V型:小结节移位骨折可为单独小结节撕脱骨折,移位大於1厘米以上,即属"二部分骨折"。如同时合并有外科颈骨折且有明显移位,则属於"三部分骨折"。此时关节段由於只受附着於大结节的肩袖牵拉,因此可发生外展、外旋移位。
VI型:肱骨上端骨折合并肱盂关节脱位。肱骨上端骨折脱位是指肱骨上端骨折同时合并盂肱关节的真正完全脱位,而不是指肱骨头的旋转移位或关节内的半脱位现象。在"二部分"或"三部分增折脱位的病例,肱骨头仍可能有一定的血循环。如发生"四部分"骨折脱位时,肱骨头血循环遭受破坏,易造成肱骨头缺血坏死。
肱骨干骨折并发症有什么
1.神经损伤
以桡神经损伤为最多见,肱骨中下1/3骨折,易由骨折端的挤压或挫伤引起不完全性桡神经损伤,一般于2~3个月,如无神经功能恢复表现,再行手术探查。在观察期间,将腕关节置于功能位,使用可牵引手指伸直的活动支架,自行活动伤侧手指各关节,以防畸形或僵硬。
2.血管损伤
在肱骨干骨折并发症中并不少见,一般肱动脉损伤不会引起肢体坏死但也可造成供血不足,所以仍应手术修复血管。
3.骨折不愈合
肱骨中下1/3骨折易发生故骨不愈合,导致骨折不愈合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与损伤暴力、骨折的解剖位置及治疗方法有较大关系。骨折愈合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应无发生再移位的不良应力的干扰,尤其是剪切及旋转应力,因此骨折端必须得到合理的固定。
4.畸形愈合
因为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大,肱骨骨折虽有些成角、旋转或短缩畸形,也不大影响伤肢的活动功能,但如肱骨骨折移位特别严重,达不到骨折功能复位的要求,严重地破坏了上肢生物力学关系,以后会继发肩关节或肘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因此对青壮年及少年伤员,在有条件治疗时,还是应该施行截骨术矫正畸形愈合。
5.肩、肘关节功能障碍
多见于老年伤员。因此对老年伤员不宜长时间使用广泛范围固定,尽早加强肌肉、关节功能活动,若已经发生肩或肘关节功能障碍,更要加强其功能活动锻炼,并辅以理疗和体疗,使之尽快恢复关节功能。
上肢骨折分为哪几种类型
无移位型骨折、外展型骨折、内收型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关节脱位。
肱骨近端骨折的Neer分类(四部分类法):neer于1970 年提出了肱骨近端骨折的四部分分类法, ,将肱骨上端4个组成部分即肱骨头,大结节,小结节和肱骨上端(关节部或解剖颈、大结节、小结节、骨干或外科颈)相互移位程度分6个基本类型,移位>1 cm或成角> 45°,否则不能认为是移位骨块。
I型:轻度移位骨折 肱骨上端可为一处骨折(如单一肱骨外科颈骨折、单一大结节骨折或小结节骨折等),也可是多处骨折,即同时有两处或两处以上部位的骨折(如外科颈骨折合饼大结节骨折等),但任何一处骨折的移位都不大於1厘米,骨端成角不大於45°。从病理损伤考虑,这种骨折软组织损伤较轻,或骨端间有紧密的嵌插,骨折比较稳定,一般骨折愈合较快。这种类型骨折占肱骨上端骨折的绝大多数。这种没有明显移位的骨折,由於仍有软组织将骨折块连为一体,因此称为“一部分骨折”。
II型:关节段移位骨折 按解剖部位命名即为肱骨解剖颈骨折,且骨端间移位大於l厘米或成角大於45°。此种骨折肱骨头的血循环受到破坏,常发生肱骨头缺血坏死。这种一处骨折因有明显的移位(或同时有轻度移位的大、小结节骨折),从而使肱骨头与肱骨干上端形成分离的两部分,因此属於“二部分骨折”。
III型:骨干移位骨折 从解剖部位命名即为外科颈骨折。骨折移位大於l厘米或成角畸形大於45°。单一骨干移位,肱骨上端分成两个分离的部分,因此也属於“二部分骨折”。如同时再合饼一个结节骨折且移位也大於l厘米以上时,因为肱骨上端分成三个各自分离的部分,因此应属於“三部分骨折"。如同时合饼两个结节的骨折,且均有大於1厘米的移位,肱骨上端则分成四个各自分离的骨块,即肱骨头、大结节、小结节和肱骨干上端。这种骨折属於“四部分骨折”。
IV型:大结节骨折 大结节骨折且移位大於l厘米以上。大结节有三个面做为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的附着点。外伤时可造成整个大结节骨折移位,也可为大结节的一个面撕脱骨折。如为部分撕脱骨折且有明显移位时,则说明肩袖有纵行撕裂。如大结节移位骨折同时有外科颈的移位骨折,则关节段骨块由於受附丽於小结节的肩胛下肌的牵拉而发生内旋。
V型:小结节移位骨折 可为单独小结节撕脱骨折,移位大於1厘米以上,即属“二部分骨折"。如同时合并有外科颈骨折且有明显移位,则属於“三部分骨折"。此时关节段由於只受附着於大结节的肩袖牵拉,因此可发生外展、外旋移位。
VI型:肱骨上端骨折合并肱盂关节脱位。肱骨上端骨折脱位是指肱骨上端骨折同时合并盂肱关节的真正完全脱位,而不是指肱骨头的旋转移位或关节内的半脱位现象。在“二部分”或“三部分增折脱位的病例,肱骨头仍可能有一定的血循环。如发生“四部分”骨折脱位时,肱骨头血循环遭受破坏,易造成肱骨头缺血坏死。
一般来说,上肢骨折就分为以上几种,需要专业的医生进行诊断,然后依据患者的骨折部位和骨折程度来进行治疗。骨折还是要引起重视的,毕竟大家都知道伤筋动骨一百天,骨头受伤后除了治疗,休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肱骨骨折不愈合怎么办呢
一:影响肱骨愈合的因素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有全身性因素和局部因素。全身性因素包括患者的代谢、营养、健康状况和活动情况。另有报道认为吸烟也与之有关。而局部因素主要有:骨折部的血液供应、感染的影响、软组织损伤程度、骨折端软组织嵌入及治疗方法的影响。
二:如何治疗
手术治疗:手术前积极改善患者的代谢和营养状况、鼓励患者戒烟、尽可能使用肢体并进行邻近关节功能锻炼、控制感染,有助于提高疗效。另外对部分骨不连患者,尚可采取低强度超声、电和电磁刺激的方法来治疗。
中医治疗:是较常见的治疗方法,多用于骨折后恢复阶段使用,外敷健骨复位贴可以有效促进骨折部位愈合及骨痂的生长,是避免骨折后遗症必不可少的方法。对骨不连中的特殊类型——节段性骨缺损的治疗比较困难,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带血管的骨移植(如游离腓骨移植等)、骨皮质截骨和骨迁移来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当然这对医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较高。
髌骨骨折会引发什么疾病
早期并发症:
1,创伤性休克:严重股骨干骨折内出血可达500~1000毫升甚至更多,创伤后的疼痛刺激,早期即可能发生休克,处理原则为早期固定减少内出血,扩充血容量和止痛,积极抗休克治疗。
2,挤压综合征:严重挤压伤导致股骨干骨折,需要注意挤压综合征的发生,处理原则为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和高血钾,予以早期尽快补液,碱化尿液,利尿,解除肾血管痉挛等甚至行筋膜切开减压等。
3,血管神经损伤:股骨干下段骨折,骨折块向后移位可伤及蝈静脉和坐骨神经,处理原则做好骨折的固定,忌反复活动患肢。
4,脂肪栓塞综合征:股骨干髓腔有大量黄骨髓,脂肪含量高,损伤后可引起脂肪栓塞综合征,处理原则为患者严格制动,忌随意搬动。
后期并发症:
5,骨折畸形愈合:分为成角畸形,短缩畸形,旋转畸形,处理原则儿童轻度短缩可自行纠正,成人轻度短缩可垫高鞋跟补偿,短缩2,5厘米以上或旋转畸形均需手术矫形治疗。
6,骨折不连接:处理原则预防感染发生,有效固定和防止过早活动。
7,膝关节僵直:长时间的牵引固定膝关节或手术及骨折创伤波及膝关节可造成膝关节挛缩僵硬,处理原则进行早期膝关节屈伸活动,手法按摩或手术松解等。
8. 髌骨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髌骨骨折骨不愈合发生率低,为2.4%~4.8%,治疗:对无症状或症状轻微采用非手术治疗,虽然骨折不愈合,但是患膝功能尚可,对于有明显症状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根据具体情况做切开复位张力带钢丝固定,髌骨部分切除,髌骨全切除,术后大部分患者功能明显改善。
9.髌骨再骨折发生率1 %~5%,由于在骨愈合后短期内,股四头肌腱控制膝关节稳定作用尚未完全恢复,加之髌骨内固定不够坚强,膝关节置动时间不足,当患者锻炼或行走时,在保护不充分的情况下,患膝突然腿打软,股四头肌猛力收缩,造成再骨折,若骨折后骨块分离大,髌旁腱膜组织撕裂,仍需切开复位内固定。
左肩酸痛是怎么回事
包括锁骨骨折及骨折不连接、肩胛骨骨折及骨折不连接、肱骨近端骨折及骨折不连接等。
包括急性肩关节脱位、陈旧性肩关节脱位、复发性肩关节脱位、习惯性肩关节脱位、肩关节半脱位、肩锁关节脱位、胸锁关节脱位等。
包括原发性肩关节僵硬即冻结肩,就是俗称的“肩周炎”、“五十肩”,以及继发性关节僵硬、创伤后肩关节僵硬。 肩关节属于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随着年龄的增长肩关节可能会发生退行性改变,并且肩关节在生活中会出现频繁的活动,所以比较容易发生慢性劳损,导致肩周炎的发生。
包括钙化性肌腱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肩袖肌腱炎等,以上均能引起肩痛。肩部的肌肉如果出现痉挛可能会出现疼痛。
颈椎病也能够造成肩部疼痛,一般这种情况称为颈肩综合症。最常见的是颈神经根压迫的症状,这种情况导致的肩膀疼痛一般疼痛不太剧烈,但是会伴有肢体发麻、无力等症状,但是却不会出现关节功能受限,如果拍片子检查可能会发现有颈椎骨质增生。
脚踝骨折愈合时间为多久
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
1、局部无压痛,无纵向扣击痛;
2、局部无异常活动;
3、X线照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
4、功能测定:在解除外固定情况下,上肢能平举1㎏重物达1分钟,下肢能连续徒手步行3分钟,并不少于30步。
连续观察2周,骨折处不变形,则观察的第1天即为临床愈合日期。2、4两项功能的测定必须慎重,以不发生变形或再骨折为原则。
成人常见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参考值
锁骨骨折 4-6周
肱骨外科颈骨折 4-6周
肱骨干骨折 4-8周
肱骨髁上骨折 4-6周
桡骨远端骨折 4-6周
股骨颈骨折 12-24周
股骨转子间骨折 8-12周
股骨干骨折 8-12周
髌骨骨折 4-6周
胫腓骨骨折 8-10周
踝部骨折 4-6周
在做了详细的资料调查之后,做出了以上的讲解,如果有患者和我出现了相同的症状,脚踝骨折愈合,需要一定的时间呢,所以大家千万不要急躁,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多出一些营养物质,比如涵盖的骨头汤等等,可以帮助我们加速愈合的时间,减少愈合的时长。
骨质疏松很严重了怎么办
骨质疏松严重的程度就是出现骨折,这种骨折是由于脆性增加而造成的骨折,处理原则根据骨折不同的部位,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但是有一点,骨折首先要复位,另外要加强内固定,固定好了以后,应该告诉患者要适当的功能锻炼,同时在锻炼的过程中,要给予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进行处理,比如说增加钙或者是维生素D的服用,同时呢可以给予一些,促进骨的吸收、抑制骨质流失的药物对症治疗。
肱骨骨折后遗症有哪些
1.神经损伤 以桡神经损伤为最多见,肱骨中下1/3骨折,易由骨折端的挤压或挫伤引起不完全性桡神经损伤,一般于2~3个月,如无神经功能恢复表现,再行手术探查。在观察期间,将腕关节置于功能位,使用可牵引手指伸直的活动支架,自行活动伤侧手指各关节,以防畸形或僵硬。
2.血管损伤 在肱骨干骨折并发症中并不少见,一般肱动脉损伤不会引起肢体坏死但也可造成供血不足,所以仍应手术修复血管。
3.骨折不连接 在肱骨中下1/3骨折常有见到,导致骨折不愈合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与损伤暴力、骨折的解剖位置及治疗方法有较大关系。创伤及反复多次的复位使骨折处的骨膜及周围软组织受到严重损害,骨折端软组织内的血管受到严重损伤,造成骨折修复所需的营养供应中断,从而影响骨折的愈合。
4.畸形愈合 因为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大,肱骨骨折虽有些成角、旋转或短缩畸形,也不大影响伤肢的活动功能,但如肱骨骨折移位特别严重,达不到骨折功能复位的要求。严重地破坏了上肢生物力学关系,以后会给肩关节或肘关节带来损伤性关节炎,也会给伤员带来痛苦,因此对青壮年及少年伤员,在有条件治疗时,还是应该施行截骨术矫正畸形愈合。
如为肱骨干骨折成角畸形明显,需要进行截骨矫正者,截骨的部位选肱骨颈松质骨部为好,否则,于肱骨干骨折部截骨可产生骨不连;如当肱骨颈骨折严重畸形者,更应于肱骨颈部做截骨矫正治疗。
5.肩、肘关节功能障碍 多见于老年伤员。因此对老年伤员不但不能长时间使用广泛范围固定,还要使伤员尽早加强肌肉、关节功能活动,若已经发生肩或肘关节功能障碍,更要加强其功能活动锻炼,并辅以理疗和体疗,使之尽快恢复关节功能。
6.肩肘关节功能受限:非议最多的是顺行插钉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其原因:
(1)髓内钉尾端未完全埋入骨面下,从而占据了肩峰下间隙,活动时引起肩关节撞击,是引起肩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2)冈上肌肌腱及滑膜囊的损伤和疤痕形成,是无髓内钉尾突出情况下肩外展受限及疼痛的主要原因,术中注意修复肩袖可减少此并发症发生。
(3)术后肩关节锻炼的时间及范围也将影响功能的恢复。
(4)年龄偏大也是造成肩关节功能恢复不佳的另一原因。
7.医源性骨折:肱骨大结节骨折、外科颈骨折、骨折端劈裂骨折、进钉入点处劈裂常与操作不当有关。仔细确定入钉点,开口足够大,恰当扩髓,轻柔插入髓内钉,避免强行锤击进钉,可防止医源性骨折发生。
8.锁钉断裂:若患者多发伤,当双下肢不能随意活动,床上活动主要靠上肢支撑,骨折未愈合,过多负重可导致近端锁钉断裂。
9.中下1/3骨折易合并桡神经损伤,下1/3骨折易发生骨不连
肱骨骨折严重的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对我们的骨骼造成了一定的损伤,有时甚至会造成肱骨骨折后遗症,为了能有效的避免这一现象,我们平时生活中一定要多加小心尽量注意自己的安全,也不要为了锻炼身体而使用危险性极高的运动器材,平时生活只要各方面多注意安全便能有效避免这些.
肱骨骨折固定法介绍
1、肱骨骨折患者在进行夹板固定的时候一定要选择一个大小适合的夹板和压垫,因为如果夹板过长的话,那样的话是很可能会其他的一些部位造成损伤的,但如果患者所使用的而夹板过短的话,那个时候是很难对骨折部位进行完全固定的,这样也就会直接影响到夹板固定后的效果了。
2、肱骨骨折患者在进行夹板固定之前还应该给局部涂抹一些油膏,而这种油膏最好是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以及消肿止痛功效作用的药膏,而在涂抹的时候范围也最好是大一些,而且表面也应该平整,这样患者涂抹之后才会达到一定的功效。
3、肱骨骨折患者在进行夹板固定之后在使用绷带的时候最好是要松松的缠绕四到五圈,而且要是适当的位置放置压垫,最后再以胶布进行固定,这样才可以避免患者的局部有血液不畅的症状出现。
4、肱骨骨折患者在进行夹板固定还应该要注意适合的安防夹板,而在进行捆绑的时候也应该先想捆绑中间,之后再捆绑两边,而扎带的松紧也要是以在夹板面上可以上下移动一厘米为准。
肱骨髁骨折的疾病护理知识其实有很多,患者有时候不能积极地认识到自己处理疾病的态度,其实也会导致患者出现更多的疾病痛苦,肱骨髁骨折的手术处理方式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地进步,疾病的处理和治疗效果也会在不断地出现,患者对于疾病的知识有越多的了解,疾病的处理目的就会达到,在很多的时候为了能够更加的舒适,其实对于肱骨髁骨折的患者来说,疾病的饮食知识也是需要做好了解的。
固然对于肱骨髁骨折的患者来说一旦出现之后自己的日常生活或者是工作都会有不同的程度的影响,疾病的处理需要一定的时间,患者就需要保持积极地疾病处理方式,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肱骨髁骨折患者的疾病健康知识,让疾病的处理效能够达到,从而保持更为健康的生活习惯,在很多情况下对于肱骨髁骨折患者的病情痛苦还是需要我们做好认识。
髌骨骨折可能并发哪些疾病
一、髌骨骨折并发病症
创伤性休克、脂肪栓塞综合征
二、髌骨骨折并发病症
早期并发症:
1、创伤性休克:严重股骨干骨折内出血可达500~1000毫升甚至更多,创伤后的疼痛刺激,早期即可能发生休克。处理原则为早期固定减少内出血,扩充血容量和止痛,积极抗休克治疗。
2、挤压综合征:严重挤压伤导致股骨干骨折,需要注意挤压综合征的发生。处理原则为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和高血钾,予以早期尽快补液,碱化尿液,利尿,解除肾血管痉挛等甚至行筋膜切开减压等。
3、血管神经损伤:股骨干下段骨折,骨折块向后移位可伤及蝈静脉和坐骨神经。处理原则做好骨折的固定,忌反复活动患肢。
4、脂肪栓塞综合征:股骨干髓腔有大量黄骨髓,脂肪含量高,损伤后可引起脂肪栓塞综合征,处理原则为患者严格制动,忌随意搬动。
后期并发症:
5、骨折畸形愈合:分为成角畸形、短缩畸形、旋转畸形。处理原则儿童轻度短缩可自行纠正,成人轻度短缩可垫高鞋跟补偿,短缩2。5厘米以上或旋转畸形均需手术矫形治疗。
6、骨折不连接:处理原则预防感染发生,有效固定和防止过早活动。
7、膝关节僵直:长时间的牵引固定膝关节或手术及骨折创伤波及膝关节可造成膝关节挛缩僵硬。处理原则进行早期膝关节屈伸活动,手法按摩或手术松解等。
8、髌骨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髌骨骨折骨不愈合发生率低,为2.4%~4.8%。治疗:对无症状或症状轻微采用非手术治疗,虽然骨折不愈合,但是患膝功能尚可,对于有明显症状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根据具体情况做切开复位张力带钢丝固定,髌骨部分切除,髌骨全切除,术后大部分患者功能明显改善。
9、髌骨再骨折发生率1%~5%,由于在骨愈合后短期内,股四头肌腱控制膝关节稳定作用尚未完全恢复,加之髌骨内固定不够坚强,膝关节置动时间不足,当患者锻炼或行走时,在保护不充分的情况下,患膝突然腿打软,股四头肌猛力收缩,造成再骨折,若骨折后骨块分离大,髌旁腱膜组织撕裂,仍需切开复位内固定。
肱骨稞上骨折有哪些症状
I型:轻度移位骨折肱骨上端可为一处骨折(如单一肱骨外科颈骨折、单一大结节骨折或小结节骨折等),也可是多处骨折,即同时有两处或两处以上部位的骨折(如外科颈骨折合饼大结节骨折等),但任何一处骨折的移位都不大於1厘米,骨端成角不大於45°。从病理损伤考虑,这种骨折软组织损伤较轻,或骨端间有紧密的嵌插,骨折比较稳定,一般骨折愈合较快。这种类型骨折占肱骨上端骨折的绝大多数。这种没有明显移位的骨折,由於仍有软组织将骨折块连为一体,因此称为一部分骨折。
II型:关节段移位骨折按解剖部位命名即为肱骨解剖颈骨折,且骨端间移位大於l厘米或成角大於45°。此种骨折肱骨头的血循环受到破坏,常发生肱骨头缺血坏死。这种一处骨折因有明显的移位(或同时有轻度移位的大、小结节骨折),从而使肱骨头与肱骨干上端形成分离的两部分,因此属於二部分骨折。
III型:骨干移位骨折从解剖部位命名即为外科颈骨折。骨折移位大於l厘米或成角畸形大於45°。单一骨干移位,肱骨上端分成两个分离的部分,因此也属於二部分骨折。如同时再合饼一个结节骨折且移位也大於l厘米以上时,因为肱骨上端分成三个各自分离的部分,因此应属於三部分骨折。如同时合饼两个结节的骨折,且均有大於1厘米的移位,肱骨上端则分成四个各自分离的骨块,即肱骨头、大结节、小结节和肱骨干上端。这种骨折属於四部分骨折。
IV型:大结节骨折大结节骨折且移位大於l厘米以上。大结节有三个面做为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的附着点。外伤时可造成整个大结节骨折移位,也可为大结节的一个面撕脱骨折。如为部分撕脱骨折且有明显移位时,则说明肩袖有纵行撕裂。如大结节移位骨折同时有外科颈的移位骨折,则关节段骨块由於受附丽於小结节的肩胛下肌的牵拉而发生内旋。
V型:小结节移位骨折可为单独小结节撕脱骨折,移位大於1厘米以上,即属二部分骨折。如同时合并有外科颈骨折且有明显移位,则属於三部分骨折。此时关节段由於只受附着於大结节的肩袖牵拉,因此可发生外展、外旋移位。
VI型:肱骨上端骨折合并肱盂关节脱位。肱骨上端骨折脱位是指肱骨上端骨折同时合并盂肱关节的真正完全脱位,而不是指肱骨头的旋转移位或关节内的半脱位现象。在二部分或三部分增折脱位的病例,肱骨头仍可能有一定的血循环。如发生四部分骨折脱位时,肱骨头血循环遭受破坏,易造成肱骨头缺血坏死。
骨折愈合一般要多长时间
成人常见骨折的愈合时间
锁骨骨折 4-6周
肱骨外科颈骨折 4-6周
肱骨干骨折 4-8周
肱骨髁上骨折 4-6周
桡骨远端骨折 4-6周
股骨颈骨折 12-24周
股骨转子间(粗隆间)骨折 8-12周
股骨干骨折 8-12周
髌骨骨折 4-6周
胫腓骨骨折 8-10周
内、外及后踝部骨折 4-6周
骨折的愈合标准有以下几点:
1.X线照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
2.局部无异常活动;
3.局部无压痛,无纵向扣击痛;
4.功能测定:在解除外固定情况下,上肢能平举1㎏重物达1分钟,下肢能连续徒手步行3分钟,并不少于30步。
连续观察2周,骨折处不变形,则观察的第1天即为临床愈合日期。2、4两项功能的测定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不发生变形或再骨折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