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心气虚的饮食要求

心气虚的饮食要求

心气虚日久可影响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极易造成瘀血、痰浊等病理产物的发生。因此,在日常饮食上具有较高的要求。

一、心气虚的饮食要求

(一)忌食辛辣,因其逼津外泄,虑其更伤心之气阴;忌食生冷、肥甘,因生冷伤脾阳,肥甘生痰浊,故当禁之。酒易蕴生湿热,耗气伤阴,当戒禁。

(二)饮食宜清淡,可进食时令鲜果。亦可食用一些滋补阳气阴精的血肉有情之品,如瘦肉、鱼类、家禽类等。

(三)食疗方:

1.百合15克、桂元肉15克,加冰糖少许请钝后,少量频服。

2.百合30克、莲子肉30克、粳米200克煮粥早晚服用。

3.桂元肉30克、大枣15克,加入糯米200克,煮粥食之。

二、补气食材

(一)粳米

性平,味甘,能补中益气。早在《别录》中即有主益气的记载,唐代食医孟诜亦云:粳米温中,益气。清·王孟英还把粳米粥誉之为贫人之参汤,他说:贫人患虚症,以浓米汤代参汤。气虚者宜常食之。

(二)牛肉

性平,味甘,有益气血、补脾胃、强筋骨的作用。名医《别录》中说:牛肉安中益气,养脾胃。《韩氏医通》还说:黄牛肉,补气,与绵黄芪同功。足见牛肉补气之力,故气虚者宜常食之。

(三)狗肉

性温,味咸,能补中益气,对气虚兼有脾虚或肾虚或肺虚或阳虚者宜。《日华子本草》云:狗肉补胃气,壮阳,暖腰膝,补虚劳,益气力。《医林纂要》中还说,狗肉补肺气,固肾气。尤以秋冬季食之为佳。

(四)鸡肉

性温,味甘,有温中、益气、补精、养血的功效。无论气虚、血虚、肾虚,皆宜食之。民间对气虚之人,有用黄芪煨老母鸡的习惯,更能增加补气作用。

(五)鲢鱼

性温,味甘,能入脾肺而补气。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鲢鱼温中益气。清代食医王孟英也认为:鲢鱼暖胃,补气,泽肤。故气虚者宜食。

(六)鳝鱼

性温,味甘,有补虚损、益气力、强筋骨的作用,气虚者宜常食之。《千金·食治》就曾说它主少气吸吸,足不能立地。《本草衍义补遗》亦云:黄鳝善补气。

(七)鳜鱼

俗称桂鱼。可以补气血,益脾胃。《日华子本草》云:鳜鱼益气。《开宝本草》认为益气力,令人肥健。尤以气虚兼脾虚者最宜。

(八)大枣

性温,味甘,为常食之物,它有益气补血的功效,历代医家常用之于气虚病人。《别录》说它补中益气,强力。唐代食医孟诜亦云:大枣补不足气,煮食补肠胃,肥中益气第一。所以,气虚者宜用大枣煨烂服食为佳。

(九)樱桃

性温,味甘,既能补气补血,又能补脾补肾。《滇南本草》中记载:樱桃治一切虚症,能大补元气。

(十)葡萄

性平,味甘酸,是一种补气血果品,除有益气作用外,古代医药文献还认为葡萄有健脾胃、益肝肾、强筋骨的作用。如《本经》说它益气倍力。《滇南本草》认为葡萄大补气血。《随息居饮食谱》亦记载:补气,滋肾液,益肝阴,强筋骨。所以,凡气虚伴有肾虚、肺虚和脾虚者,皆宜食之。

肝气虚饮食要求

肝气虚患者忌吃油腻难消化食物。忌吃油炸、熏制、烧烤、生冷、刺激食物。忌吃高盐高脂肪食物。下面是肝气虚患者禁吃的具体食物、忌吃理由及其它建议。

1、罐头

含有添加剂和色素,加重肝脏负担。尽量避免。

2、动物脂肪

难以吸收,病情加重肝脏负担,尽量避免食用此类食物。

肝气虚需要慢慢调养的,平时需要注意提倡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糖、低脂肪饮食。不吃或少吃动物性脂肪、甜食(包括含糖饮料)。多吃青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还有适当增加运动,促进体内脂肪消耗。

来月经能喝薏米红豆汤吗

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既要祛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红豆莫属。将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为人体吸收,同时也不给脾胃造成任何负担。

经期能喝薏米红豆粥,但是薏米偏寒,建议经期适当喝,不宜和太多。

红豆薏米粥做法:

1.红豆薏米粥,准备同等分量的红豆和薏米,洗干净后,红豆大概需要泡两三个小时,薏米泡一个小时就可以了。

2.大米洗干净后,泡半个小时就可以了,大米的分量要比红豆和薏米少一些。

3.然后要先煮红豆,因为需要的时间长一点,煮开后,添一些凉水,再煮开后,再添凉水,这样红豆容易开花,容易熟,据说也比较香。

4.等红豆煮开花后,放入大米和薏米,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至粘稠,就放冰糖调味就可以了。

心气虚怎么办?

身体由于元气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称为气虚。心气虚便是其中的一种,心主血脉,心气亏虚,不能鼓动血脉,亦不能养神,常表现为心悸,气短,多汗,过度疲劳则

禀赋不足:所谓禀赋不足就是先天体质虚弱不足,此原因可能会引起各种疾病的产生,同样可能引起心气虚,禀赋不足是有遗传因素的,是一种与遗传有密切关系的症状,同时还跟感染、免疫环境因素等有关。会加重病情,严重者则会发展成心阳虚。那么心气虚该怎么办呢?

年迈体衰:年纪大了,脏气渐弱,病后体虚。所谓脏气,即五脏之气,指五脏的机能活动,脏气不充,就是某个脏的功能降低,是虚证的表现。心气主要是指心血管系统的一些功能表现,若心气不充,则就会引起心气虚。

疲劳过度:过度疲劳是指由于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大、心理压力过重导致精疲力竭的亚健康状态。过度疲劳会引起心气损耗,从而导致心气虚的发生。

久病不愈:生病的人抵抗能力会降低,长时间生病的人则抵抗力更差,更容易引起各种疾病的入侵,久病之人气血双亏,心气乏源,从而引起心气虚。

误汗过汗:应该流汗的时候不流汗,不该流汗的时候流汗皆为误汗,过汗,是指流汗过多,误汗和过汗皆会使心气随之而泄,导致心气不足,引发心气虚。

心气虚的偏方

(1)宅中汤加减:炙黄芪15克、炙党参12克、朱茯神10克、远志10克、当归10克、白芍l

0克、丹参6克、柏子仁10克、酸枣仁10克、炙甘草6克。本方适用于心气虚,无寒、热象症状者。

(2)养心汤加减:炙党参12克、炙黄芪10克、柏子仁10克、酸枣仁10克、朱茯神10克、当归10克、白芍10

克、百合12克、桂枝6克、炙甘草6克。本方适用于心气虚偏阳虚症状者。

(3)炙甘草汤加减:炙甘草12克、炙党参10克、生地黄15克、阿胶珠10克、朱麦冬10克、大麻仁10克、百合10克、广木香6克、生姜6克、大枣5枚。本方适用于心气虚偏阴虚而兼见脉结代,或促者。

以上方药,浓煎,取汁200~300毫升,每日1剂,温服,每日3次。

偏方2

偏方1为基础,加减变化:若气虚及阳,症见形寒肢冷者加附片6克、荜澄茄6克以温阳;若气虚致血瘀,症见胸闷憋痛,口唇紫绀者在养心汤的基础上加檀香6克、桂枝10克、丹参10克以活血通络;若纳呆、腹胀、大便溏泄者加炒白术10克、薏苡仁15克、陈皮10克、砂仁6克以健脾利湿;兼见血虚,症见口唇淡红,心悸不已者可在宅中汤基础上加桂元肉15克、制首乌12克以养血安神;若兼咳嗽少气,喘促面浮加沉香6克、蛤蚧10克、核桃仁15克焙干共研末,每次5克以固肾平喘:若兼见胆虚,症见心悸不寐.寐中恶梦纷纭,易惊恐,可在宅中汤基础上加茯苓10克、石菖蒲10克、珍珠母15克,以补气益胆安神。

偏方3

(1)百合15克、桂元肉15克,加冰糖少许请钝后,少量频服。(2)百合30克、莲子肉30克、粳米200克煮粥早晚服用。(3)桂元肉30克、大枣15克,加入糯米200克,煮粥食之。

偏方4

燕窝汤

原料:燕窝、冰糖。

制法:燕窝放入盅内,用温水浸泡至燕窝松软,用镊子择去毛,捞出用轻松洗净,沥净水分,撕成细条备用。锅中加入清水,放入冰糖,烧开溶化后撇去浮沫,用纱布滤去杂质,将汁液倒入干净的砂锅中,下入燕窝,加入煮沸即可。

以上食疗偏方仅仅是对病情的缓解和加速恢复。生活中要注意一下几点来预防此病的发生:

1.精神及生活护理较为重要,要使病人克服急躁、惊恐、焦虑的不良情绪。病人居处的环境应安静,严禁喧哗,且应空气新鲜,干净舒适,以保证病人能安静休息。

2.心气亏耗患者,一定要高度重视脉象的变化。过快、过侵及促、结、代等间歇脉,要及时调整方药,观察病情,结合病情迅速进行辨证处治。

3.“厥心痛”、“真心痛”病中属心气虚的病人,不宜饭后“百步走”,因饭后血液多集中在消化道以帮助消化食物,而饭后活动则使血液分布到四肢,造成相对的心脏供血不足而诱发“厥心痛”。劳则气耗,导致心气更虚,加重心络痹阻,不通则痛作,不可不注意。

心气虚怎么治

打坐可以调理心气虚,打坐既可养身延寿,又可开智增慧。在中华武术修炼中,打坐也是一种修炼内功,涵养心性,增强意力的途径。闭目凝神而坐,这种方式能迅速让人心平气和,调和气息。打坐的时候一定要一切放下,一般在不用脑子时候,就可以让其放空。

治疗心气虚最主要的就是补心气,安心神,我们可以采用中医治疗方法,内服和外敷,内外双补进行治疗和调理。

同样可以采用饮食疗法,饮食宜清淡,可进食时令鲜果,亦可食用一些滋补阳气阴精的食品,忌食辛辣,生冷的食物。

红豆薏米的功效及食用禁忌 祛湿健脾胃

薏米,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红豆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因为它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

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既要祛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红豆莫属。将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为人体吸收,同时也不给脾胃造成任何负担。

心气虚的偏方

偏方1

(1)宅中汤加减:炙黄芪15克、炙党参12克、朱茯神10克、远志10克、当归10克、白芍l

0克、丹参6克、柏子仁10克、酸枣仁10克、炙甘草6克。本方适用于心气虚,无寒、热象症状者。

(2)养心汤加减:炙党参12克、炙黄芪10克、柏子仁10克、酸枣仁10克、朱茯神10克、当归10克、白芍10

克、百合12克、桂枝6克、炙甘草6克。本方适用于心气虚偏阳虚症状者。

(3)炙甘草汤加减:炙甘草12克、炙党参10克、生地黄15克、阿胶珠10克、朱麦冬10克、大麻仁10克、百合10克、广木香6克、生姜6克、大枣5枚。本方适用于心气虚偏阴虚而兼见脉结代,或促者。

以上方药,浓煎,取汁200~300毫升,每日1剂,温服,每日3次。

偏方2

偏方1为基础,加减变化:若气虚及阳,症见形寒肢冷者加附片6克、荜澄茄6克以温阳;若气虚致血瘀,症见胸闷憋痛,口唇紫绀者在养心汤的基础上加檀香6克、桂枝10克、丹参10克以活血通络;若纳呆、腹胀、大便溏泄者加炒白术10克、薏苡仁15克、陈皮10克、砂仁6克以健脾利湿;兼见血虚,症见口唇淡红,心悸不已者可在宅中汤基础上加桂元肉15克、制首乌12克以养血安神;若兼咳嗽少气,喘促面浮加沉香6克、蛤蚧10克、核桃仁15克焙干共研末,每次5克以固肾平喘:若兼见胆虚,症见心悸不寐.寐中恶梦纷纭,易惊恐,可在宅中汤基础上加茯苓10克、石菖蒲10克、珍珠母15克,以补气益胆安神。

偏方3

(1)百合15克、桂元肉15克,加冰糖少许请钝后,少量频服。(2)百合30克、莲子肉30克、粳米200克煮粥早晚服用。(3)桂元肉30克、大枣15克,加入糯米200克,煮粥食之。

偏方4

燕窝汤

原料:燕窝、冰糖。

制法:燕窝放入盅内,用温水浸泡至燕窝松软,用镊子择去毛,捞出用轻松洗净,沥净水分,撕成细条备用。锅中加入清水,放入冰糖,烧开溶化后撇去浮沫,用纱布滤去杂质,将汁液倒入干净的砂锅中,下入燕窝,加入煮沸即可。

以上食疗偏方仅仅是对病情的缓解和加速恢复。生活中要注意一下几点来预防此病的发生:

1.精神及生活护理较为重要,要使病人克服急躁、惊恐、焦虑的不良情绪。病人居处的环境应安静,严禁喧哗,且应空气新鲜,干净舒适,以保证病人能安静休息。

2.心气亏耗患者,一定要高度重视脉象的变化。过快、过侵及促、结、代等间歇脉,要及时调整方药,观察病情,结合病情迅速进行辨证处治。

3.“厥心痛”、“真心痛”病中属心气虚的病人,不宜饭后“百步走”,因饭后血液多集中在消化道以帮助消化食物,而饭后活动则使血液分布到四肢,造成相对的心脏供血不足而诱发“厥心痛”。劳则气耗,导致心气更虚,加重心络痹阻,不通则痛作,不可不注意。

准备怀孕能吃薏米吗

可以吃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

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要祛湿,健脾胃。将其熬成粥,做早餐吃对身体有益处。

鲑鱼的食用方式和注意事项 益脾胃

鲑鱼归脾胃经,有益脾胃的功效,适合体质衰弱、脾胃气虚、饮食不香、营养不良的人食用;其次鲑鱼肉质细嫩,极易消化,对儿童、老人及体弱、脾胃消化功能不佳的人来说,不必担心消化困难。

薏仁红豆粥的做法

薏米红豆粥是粥也是药,它具有治湿邪功效。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红豆,在中药里称作为“赤小豆”,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因为它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既要祛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红豆莫属。再粥里加入少量的红枣与龙眼肉,更是起到调味滋补的功效。

食材主料薏米70g

红豆90g

配料红枣20g

龙眼肉10g

将薏米与红豆洗净提前泡发(约十二个小时)。

泡好的薏米和红豆放入锅中,大火煮开。

红枣和龙眼肉洗净备用。

等汤煮沸后,加入红枣和龙眼肉。

5转中小火慢炖,至红豆微开花熟软即可食用。

心气虚的症状

表现:气短、心悸怔忡、精神萎顿等症突出,并有脉结代、或迟或数,但虚软无力、心神不宁等症。

心主血脉,其面在华。心气虚则血不足,气虚体质者面色萎黄或淡白。心主神明,人的七情六志都由心所主统,所以气虚体质者易出现心悸、失眠多梦、头晕、健忘、精神不振的现象,性格较内向。心为脏,小肠为腑,两者在五行中都属火,心与小肠构成脏腑表里关系,生理上相互关联,病理上相互影响。心气虚则气血推动无力,小肠易腹胀或便秘。

相关推荐

气虚的症状有哪些 气虚

主血脉,藏神明。气亏虚,不能鼓动血脉,亦不能养神,故见悸、气短、多汗,劳则加重,神疲体倦,舌淡,脉虚无力。

鲈鱼跟桂鱼有什么区别 功效区别

历代本草多记载,鲈鱼对人体有良好的滋补作用,有补五脏、益肝脾、健胃、主安胎、治水气及强筋骨等功效,并且对儿童成长期的脑部发育有很大帮助。 桂鱼同样对人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但主要起到补气血、益脾胃的功效,适宜体质衰弱、虚劳羸弱、脾胃气虚、饮食不香、营养不良的人群食用。

睡再多也睡不醒或是因为体内湿气重

“不知道怎么回事,总是感觉睡不醒,每天晚上都早睡,但是早上依旧爬不起来,总是感觉昏昏沉沉的,人特别的累。”白领小王最近总是感觉睡不醒、乏力,而像小王这样的人有不少。中医专家表示:如果生活规律但是人总是感觉很累很乏力,是体内湿气太重造成的,应该祛湿润燥。 专家支招“吃”走体内湿气 俗话说,药食同源,药补不如食补,食养、食补、食疗的观念都非常科学。现代人因精神压力大,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所以在养生上既要祛湿,又要补,还要养脾胃,非红豆、薏米和燕麦莫属。熬成粥,可以让其有效成分充分为人体吸收

薏米红豆粥能减肥吗

薏米红豆粥是治湿邪最好的药。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红豆,在中药里称作为“赤小豆”,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因为它是红色的,红色入,因此它还能补。现代人精神压力大,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既要祛湿,又要补,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红豆莫属。将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为人体吸收,同时也不给脾胃造成任何负担。所以薏米红豆粥对减肥有一定的效果。 但是如果是湿气重造成代谢不良引起的发胖,薏米红豆

白条鱼的营养价值 健脾养胃

白条鱼亦可归胃经,有益脾胃的功效,适合体质衰弱、脾胃气虚、饮食不香、营养不良的人食用。而且白条鱼肉质细嫩,极易消化,对儿童、老人及体弱、脾胃消化功能不佳的人来说,不必担消化困难,可放食用。

得了气虚怎么办

气虚指由发汗、泻下太过,或劳过度,气耗损或年老脏气日衰、病后体虚所致。气虚指由发汗、泻下太过,或劳过度,气耗损或年老脏气日衰、病后体虚所致。表现为悸,气短(活动时加剧),自汗,胸闷不舒或痛,面色苍白,体倦乏力,舌质淡,舌体胖嫩,苔白,脉虚等。治宜益气养血为主。气虚证是临床常见的、病势较缓、病情较轻的证候。多因禀赋不足、气素虚;年迈体衰、脏气渐弱;劳倦思虑过度,耗伤气;或由久病气血双亏,气乏源;或因误汗、过汗、汗出过多,气随之而泄,导致气不足。其证属虚,病位主要在。日久可影响肺、

气虚会悸吗

气虚,包括元气、宗气、卫气的虚损,以及气的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功能的减退,从而导致机体的某些功能活动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等衰弱的现象。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或劳伤过度而耗损(“劳则气耗”),或久病不复,或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减退,气的生化不足等所致。 气虚指由发汗、泻下太过,或劳过度,气耗损或年老脏气日衰、病后体虚所致。表现为悸,气短(活动时加剧),自汗,胸闷不舒或痛,面色苍白,体倦乏力,舌质淡,舌体胖嫩,苔白,脉虚等。治宜益气养血为主。

气虚和阴虚的区别 气虚

气亏虚时,身体不能有效地鼓动血脉,这时会出现悸气短、神疲体倦、脉虚无力等不适症状。 阴虚是指身体内阴液不足,不能制阳,从而引起的一系列的病理变化,身体的各个脏器也会因阴虚导致各种不同的症状反应,下面就为大家罗列出来。

气虚的中医病机

气虚证是临床常见的、病势较缓、病情较轻的证候。多因禀赋不足、气素虚;年迈体衰、脏气渐弱;劳倦思虑过度,耗伤气;或由久病气血双亏,气乏源;或因误汗、过汗、汗出过多,气随之而泄,导致气不足。其证属虚,病位主要在。日久可影响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极易造成瘀血、痰浊等病理产物的发生。 [2] 主血脉,藏神,“……有神明之,神者,气血所化生之本也……主宰万事万物,虚灵不昧是也”(《医学入门》)。若气虚,则推动血液运行的力量减弱,血流不畅;气不足,神失潜藏,故神不守舍。因而《症因脉治》说:“…

红豆薏仁汤减肥

①红豆与薏仁泡水一晚,备用。 ②将红豆、薏仁混合洗净,放入锅中。 ③加入药材等配料。 ④加适量水以大火煮开,再转小火续煮约30分钟, 待豆仁呈花糜状,加入冰糖煮融即成。 促进体内血液和水分的新陈代谢,有利尿消肿的作用,还可以帮助排便、减轻体重,以及滋润肌肤。专治经前水肿,下肢浮肿等症。 红豆与薏仁都能够帮助身体排出多余水分,但因为薏仁偏凉性,不适宜女生单独长期食用,配合温性的红豆,对身体就不会造成负担。红豆可以补血,薏仁则能美白,不仅瘦身还兼具美容的功效。不过千万不要贪图口感而加糖,糖可是容易发胖的哦!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