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体检的意义
老年人体检的意义
1、帮您走出亚健康人群据统计,有人认为健康体检是老年人、身体不好的人的事,而近几年的迹象表明,许多既往认为是老年病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等的患病年龄都在年轻化。据统计,在庞大的亚健康人群中,有70%以上都是年龄在28~45岁的青壮年,所以年轻不是保险柜,只有体检才是早期发现多种重要疾病的有效措施。
2、发现小毛病后面的大隐患主观感觉没有疾病并不可靠,没有明显的不舒服,不等于健康,没有病许多疾病在初期乃至中期,可能没有任何不适,或自觉症状轻微,正因如此,不要过于相信自己的主观感觉,感觉只是一方面,重要的是通过体检及早发现疾病。
3、制定您的专属体检方案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家族病史都各不相同,甚至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身体状况也是有所不同的,所以体检方案也就不能千篇一律。
老人体检需要注意哪些
1.听力检查:在过了60岁以后,大概有30%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的听力缺失,如果发现的早,及时治疗,就能得到很好的改善。所以老年人体检一定要做听力检查。
2.接种疫苗:65岁以上的老人,需要做肺炎疫苗接种,还要每隔十年打一次破伤风疫苗,增强抵抗力。
3.此外,老年人体检还要注意血糖变化。一般体检多要求空腹测血糖,但肥胖或有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的老年人,体检尤应注意餐后血糖。如果餐后两小时血糖值高于正常值,即使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也属于葡萄糖耐量低减,也要警惕。
4.老年人体检还要注意查骨质疏松,50岁以上的男性和45岁以上的女性最好进行骨密度检测,可以简单而准确的检测骨密度、钙质流失情况,在第一时间报告老年人的骨质疏松动向。
老年人体检需要注意什么变化,看着上面的介绍我们都知道老人常见的疾病情况就是骨质疏松,听力下降,眼睛也出现了模糊,因此老年人在体检的时候需要特别的关注,随着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三高问题也困扰了老人们的健康,因此血管、心脏、肝功能检查也是非常的必要哦。
老年人高血压检查有什么意义
高血压是老人健康的一大不稳定因素,那么高血压老人需要做体检吗?高血压老人做体检需要注意哪些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高血压老人病人需做如下检查:
(1)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判断有无左心室肥厚和心律紊乱。
(2)X线及其他检查(必要时行血管造影、CT检查定位诊断),判断有无主动脉扩张、延长或缩窄。
(3)尿常规及肾功能检查,检查尿蛋白、尿糖、血肌酐、尿素氮、血钾、血尿酸水平。
(4)年轻高血压病人应做肾上腺B超检查。
(5)血糖、血脂及血钙水平检查。
(6)有条件者在治疗前做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
(7)眼底检查眼底动脉硬化程度。
对怀疑为肾血管性高血压的病人应做静脉肾盂造影、肾动脉造影、肾图及肾静脉血肾素水平和活性的测定。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水平的测定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其他如血、尿皮质醇与醛固酮水平的测定对于鉴别内分泌性高血压也具有重要意义。
高血压的类型很多,致病的原因也有多种,针对不同类型高血压需做的检查是不一样的:
1、怀疑嗜铬细胞瘤
测定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必要时还可以做CT扫描、核磁共振显象、B超、间碘苄胍闪烁扫描及经静脉导管,选择顺序多处采血测定儿茶酚胺。
2、怀疑皮质醇增多症
测定血、17-羟皮质类固醇、尿皮质醇及尿、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等。
3、怀疑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检查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测定醛固酮,测定血浆肾素活性,还可以做肾上腺CT、肾上腺核磁共振显象、放射性碘化胆固醇肾上腺照相或扫描、B超、及肾上腺静脉造影。
中老年人体检需注意什么
骨密度检查
骨质疏松在初期的症状并不明显,有时会出现全身骨痛、无力,特别是腰部、骨盆、背部的持续性疼痛,许多人误以为是腰椎的问题。骨质一般从30多岁就开始流失,肌体对骨质中的主要成分钙质的吸收能力逐渐减弱,等发生骨折的时候就已经流失了1/3以上的骨质。
建议:40岁以后,腰部、骨盆、背部如持续性疼痛,就需要检查骨密度,提早防治骨质疏松。
餐后血糖
在一般的体检项目中,多要求空腹测血糖,一些人以为空腹血糖正常就万事大吉了。然而,虽然空腹血糖正常,如果餐后两小时血糖值高于正常值,即使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也属于葡萄糖耐量低减,大血管病变此时警钟已响起。由于许多糖尿病前期无明显症状,等到发现自己有糖尿病明显症状时,实际上已经患糖尿病好几年了。
建议:40岁以上、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高血压的人,除了查空腹血糖外,还应做餐后血糖的测试,做好预防措施。
妇科内诊
妇科内诊加宫颈刮片,包括外阴、阴道、宫颈细胞学检查,子宫、双附件触诊等。对早期宫颈癌的发现很有帮助。
建议:原则上已婚女性至少每两年检查一次。
心脏检查
目前采用的常规体检,对心脏一般靠心电图来检测。现在不少人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紧张,所以心脏的负担比较大,体检中往往会发现有心律失常、心肌劳累等问题。但是对于隐形冠心病、早期心肌梗死等早期心血管病很难发现,必须再借助其他的检查。
建议:有心律失常、心肌劳累等症状的人,应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老年人体检前不宜
老年人体检查血糖两天内忌吃高糖食物
高糖食物可刺激人体内胰岛素水平升高,使体内的热能代谢、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代谢出现紊乱,可引起糖耐量降低,使血糖升高。特别是老年人的血糖调节功能下降,体检前进食高糖食物就会出现血糖增高现象,最好在体检前两天就不要进食高糖食物了。此外,老年人体检查血糖前不宜过量运动。体检前情绪急躁、睡眠不好,血糖值也可能升高。所以,老年人体检查血糖前除忌口外还要注意休息、调整情绪。
老年人体检查血脂肝功前3天不吃高脂、高蛋白饮食
老年人脂肪、蛋白质的代谢速度相对较慢。临床观察表明,在进食高脂肪、高蛋白食物72小时后,体内还会有一些脂肪和蛋白质没有完全被代谢,检查时就会出现肝功能酶含量增高,甚至出现高血脂、高胆固醇的结果。因此,除体检前3日内不吃高脂类食品外,肝功能检查前24小时内不宜饮酒,否则会影响肝功能检查结果。
老年人体检查尿常规24小时内不过量或过少饮水
正常情况下成人每日应摄入2500毫升左右的水,一昼夜的尿量为1500毫升左右。如果喝水过多,使尿液稀释,尿的比重下降,当尿的比重低于1.010时,就会造成肾脏功能不好的假象。反之,如果喝水过少,尿液浓缩,不但尿比重增高,尿中的一些细胞(如白细胞、红细胞等)含量也会增加,会造成肾脏灌注不足以及泌尿系感染的假象。
老年人体检查肾功能前3天不大量进食高蛋白食物
尿素氮和血肌酐是肾功能的重要指标,这两项检查同样会受到饮食的影响,特别是尿素氮,在大量蛋白摄入后,其在血液中的含量将明显增加,血肌酐值也会升高。为排除饮食的影响,体检查肾功能前3天应当避免大量进食高蛋白食物。
老年人高血压检查有什么意义
高血压老人病人需做如下检查:
(1)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判断有无左心室肥厚和心律紊乱。
(2)X线及其他检查(必要时行血管造影、CT检查定位诊断),判断有无主动脉扩张、延长或缩窄。
(3)尿常规及肾功能检查,检查尿蛋白、尿糖、血肌酐、尿素氮、血钾、血尿酸水平。
(4)年轻高血压病人应做肾上腺B超检查。
(5)血糖、血脂及血钙水平检查。
(6)有条件者在治疗前做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
(7)眼底检查眼底动脉硬化程度。
对怀疑为肾血管性高血压的病人应做静脉肾盂造影、肾动脉造影、肾图及肾静脉血肾素水平和活性的测定。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水平的测定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其他如血、尿皮质醇与醛固酮水平的测定对于鉴别内分泌性高血压也具有重要意义。
高血压的类型很多,致病的原因也有多种,针对不同类型高血压需做的检查是不一样的:
1、怀疑嗜铬细胞瘤
测定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必要时还可以做CT扫描、核磁共振显象、B超、间碘苄胍闪烁扫描及经静脉导管,选择顺序多处采血测定儿茶酚胺。
2、怀疑皮质醇增多症
测定血、17-羟皮质类固醇、尿皮质醇及尿、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等。
3、怀疑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检查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测定醛固酮,测定血浆肾素活性,还可以做肾上腺CT、肾上腺核磁共振显象、放射性碘化胆固醇肾上腺照相或扫描、B超、及肾上腺静脉造影。
老年人体检须查血黏度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血管壁弹性逐渐减弱,变得狭窄,当其血液内的红细胞的聚集性和变形性、红细胞大小和形态以及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甘油三脂等含量发生改变时,就会引起血税度变化。饮食不当、血脂高、肥胖或使用某些药物,也可成为导致血黏度增高的因素之一。
还有情绪、烟酒嗜好、炎症。创伤、气候、季节以及运动等因素也能影响血液黏滞状态。由此可见,老年人在健康体检时,最好能作血黏度测定。
对于某些老年人常在早晨起床后感到头晕,下蹲时感觉胸闷气短,午餐后即感到嗑睡、突然扭动颈部时出现视物模糊、复视,以及表现有乏力、健忘、听力障碍、恶心、呕吐或共济失调等血黏度高的早期信号者,就诊时更应考虑检查血黏度,应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
对血黏度增高者,首先要重视自我保健,患者除了在平时多喝开水,合理调节饮食,适度体育运动和保持乐观情绪等综合保健措施外,可在医生指导下,辅助以降血脂药物治疗。
如果血都度增高,并且有血黏度增高引起的临床症状者,则应选用抗凝、降低血黏度的药物进行防治。
老年人体检项目都有哪些
血常规
检查血糖、血脂、红细胞和白细胞等
尿常规
可及时发现肾脏病、糖尿病,对于高血压、冠心病人,查小便可了解有无肾细动脉硬化,以及老年妇女的慢性肾盂肾炎。
大便常规
包括隐血试验,可早期发现胃癌、结肠癌及消化道疾病。 四、测血压。高血压是冠心病发病因素之一,血压经常处于高峰,还会发生脑血管意外。
心电图
可发现冠心病心肌缺血改变、心律失常等。
查肝功能
及时发现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癌等,及早进行积极治疗。
老年人体检费用
1、老年人体检费用
老年人体检费用是多少?大家应该很关心这个问题,其实常规体检的费用和体检的一些项目是有相关的。常规体检是分不同程度的检查。而且一些专业体检机构还根据不同体检的身体症状和一些个人意愿来定制个性化体检。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关心健康,注重体检,这说明人们的健康意识提高了。但为了生计,很多人会关心的一个问题,那就是价格问题。一般轻度常规体检费用要在300至上千元左右,女性要比男性多些费用,老年人要比年轻人多些费用。
2、老年人体检项目
2.1、心脑血管检查。这是老年人体检的重点。测血压,高血压是冠心病发病诱因之一,血压经常处于高峰,容易发生脑血管意外;心电图检查,可了解心肌供血情况、心律失常等,建议做心脏彩色B超;颈动脉B超,可检查出血管是否发生病变。
2.2、肝、胆、胰腺B超及胸透。肝、胆B超可对肝、胆的形态进行检查,提前发现是否出现肝、胆肿瘤,或胆囊结石。由于这是一种无创伤检查,所以老年人可进行多次检查。胸透可早期发现肺结核、肺癌,常年嗜烟的老年人更应该定期做胸透检查,对无症状的早期肺部肿瘤,这是最佳初筛手段。
2.3、查血糖和血脂。肥胖或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老人尤应注意此项,特别是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很能说明问题。
未婚女性体检有哪些错误认识
一、丢弃体检检查结果
很多女性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检查结果一切正常,就将体检单扔掉。其实,这张体检单还是很有用处的,它可以作为下次体检的参照。体检完成后应该把它和病例放在一起,专门存放起来。
二、妇科体检太繁琐
做体检意味着你要跑多多个地方,过程又繁琐,又漫长。实际上,对于每位女性来说,由于年龄、病史等方面的差异,体检项目不尽相同。
一般来说,妇科检查内容可分为常规检查项目和选查项目。其中常规检查包括妇科专科体检、乳房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
三、暴露隐私部位很尴尬
尴尬!这是许多女性妇科体检时都会有的心理。因为在体检时不仅要暴露隐私部位,有性生活的女性可能还要接受经阴道的B超检查,同时还要回答如性生活、分泌物等比较隐秘的话题。这些都是一些女性感到特别难为情。
以上就是有关“未婚女性体检有哪些错误认识 ”的相关介绍。过早的性行为更是刺激多种妇科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未婚女性在受体检前最好能先了解清楚妇科体检的意义,抛去尴尬和害羞的想法,多往好的方面想。通过定时体检达到及时发现病情,尽早治愈的目的。
老年人体检不能忽视眼科
老年人最容易患白内障及视网膜动脉硬化
发生白内障的原因多是老化,也就是随着年龄的增加晶体出现混浊。据统计,80岁以上的老人100%有这种情况。如果在50岁以前出现白内障,应考虑是否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并积极眼科体检。
关于视网膜动脉硬化,据统计高血压病患者70%可发生视网膜动脉改变,严重的糖尿病患者亦有眼底改变。因此,有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的患者,应常规进行眼底检查。
眼科检查主要项目:眼底检查和裂隙灯检查
中老年人常患的糖尿病、高血压病等,都需要查眼底,一方面可帮助诊断,另一方面也能了解眼底视网膜的病变情况。另一种严重的眼科疾病——青光眼,在40岁以上的正常人群中,每50人中就有一个患病者,而有些类型的青光眼患者,大多任何自觉症状,就是靠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来检出的。这类病人体检时可以发现眼底的视杯扩大,杯盘比值增加,进一步检查眼压和视野、房角,就可以确诊了。
裂隙灯检查可以对角膜、虹膜、晶体作全面的观察,可发现角膜云翳、溃疡、晶体混浊等多种异常情况。
中老年人体检必做项目
一、血压测量这是必须检查的项目。40多岁之后每年测量1次血压,高血压就容易被发现,有利于早期治疗,防患于未然。
二、血脂检测其目的是检查是否患有高血脂症。故步入中老年后,每年1次的血脂检测不应忽视。
三、防癌检查人的年龄越大,接触致癌物的几率越多,发生癌症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有资料表明,35~50岁年龄组的癌症病死率,已居该年龄组各种疾病死亡的第1位。
四、眼底检查不少疾病可通过眼底检查而得以及时发现,如观察视网膜动脉是否硬化,可知全身动脉硬化至脑动脉硬化的程度。中年人应每年检查眼底1次。对近期发生视物模糊并伴有头痛者,更需检查眼底。
五、甲胎蛋白检测检查甲胎蛋白对诊断早期原发性肝癌的准确率达80%~90%,原发性肝癌多见于中年人,故40岁之后,应每年检测甲胎蛋白1次。现患乙型肝炎或曾患乙型肝炎者,则应半年检测1次。
六、前列腺检查人到中老年,由于前列腺开始衰退,结缔组织增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甚至产生恶性病变,中年男性尤其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