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正月初二的风俗 风俗三:祭财神

正月初二的风俗 风俗三:祭财神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

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

破五吃饺子什么意思 大年初五风俗

大年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民间在初四的时候就要把财神迎进家门,初五再正式拜财神,祈祷这一年家财兴旺,日子一天比一天富裕。祭财神是初五的重头戏。

民间把正月初五俗称为“破五”,也就是说破五之前的诸多禁忌到了今天就都可以破除了。按照旧俗要吃水饺子五天,北方叫“煮饽饽”,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两天,有的隔天一吃,但没有不吃的。破五这天可以走亲访友了,妇女也在这一天归宁,并开市贸易。

所谓五祀,即祭土神、户神、灶神、门神、行神五神。每到过年,人们往往在初五零时零分大开窗户和大门,燃香、放爆竹、点烟花,向财神表示欢迎,迎接五神。

路头神是吴地所信奉的一位财神,俗以正月初五为她的生日,祭拜迎接,蔚为壮观。所谓的路头神其实就是五路神,即是五通神、行神,古人外出旅游祭祀此神,以求平安。随着商业的发展,此神演变为财神。

2020接财神的日子

2020年接财神的日子在正月初五。

正月初五,又称破五节,有送穷神,迎财神的传统,因此,每年正月初五时,全国各地都会举行盛大的接财神活动,2020年也不例外,这一天人们会在沐浴清扫后,燃放鞭炮,接财神回家。

武财神摆放位置和方位 什么时候请财神好

农历正月初五。

每年的正月初五民间会有“接财神”的习俗,这种风俗盛行于明清民国,那时在各商店开市时,这一天的一大早就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迎接财神,尤其是信奉关帝圣君的商家,在正月初五要为关公供上牲醴,鸣放爆竹,烧金纸膜拜,求关圣帝君保佑一年财运亨通。

初四迎财神还是初五 正月初五是什么节日

正月初五,又称破五节。

正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破五,民间认为,到了破五,之前的诸多禁忌都可以破除了,还有送穷神、放鞭炮、接财神的传统,某些地区还有这天吃饺子、禁出门的习俗,不同区域风俗不同,具体情形以当地的传统为准。

几点接财神最好 接财神的日子有什么讲究

一般在农历正月初四或者初五。

在中国神话中,正月初四是女娲创世神话中的“羊日”,是一个很吉利的日子,民间常在正月初四接财神、接灶神;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因此,也有正月初五迎财神的传统习俗,具体时间以各地的风俗为准。

大寒要做什么

除尘

到了大寒节气很多人会有除尘的风俗,“除尘”,又称“除陈”,就是大扫除的意思。为了迎接新年的到了,大家会将自家打扫干净,除尘也是有讲究的,比如:在除尘过程中全家禁忌说话,因为有谚语“闷声大发财”之说;清扫时不能从屋里往外扫,而要从门口往家里扫,最后将尘埃堆成一小堆,用簸箕装上带走……因为“肥水不流外人田”。

打牙祭

打尾牙祭是我国部分南方农村地区的习俗,源于拜祭土地公的仪式。所谓二月二为头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年尾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而拜祭后的菜肴开大餐即称为打牙祭。

正月初九是几月几号 正月初九是什么意思

正月初九是指农历春节的第九天。

正月初九又是天公生,因此,古代民间在这一天有盛大的祭祀和庆贺活动,人们祈求天公赐福,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不过,这种风俗现在已经逐渐淡了不少,人们大多将其当做春节一起过了。

什么时候请财神好

农历正月初五。

每年的正月初五民间会有“接财神”的习俗,这种风俗盛行于明清民国,那时在各商店开市时,这一天的一大早就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迎接财神,尤其是信奉关帝圣君的商家,在正月初五要为关公供上牲醴,鸣放爆竹,烧金纸膜拜,求关圣帝君保佑一年财运亨通。

注意:请武财神不是随便请的

武财神是神,神像放置好后是需要经常供奉的,一般初次请到要准备三个果盘,连续早上上三天香,以后根据自己的时间,条件允许每天早上三根清香,不允许,初一十五早上各一次。贡品3天左右换一次,要保持新鲜,水果、点心都可以,没有特殊要求,重要节日可以供酒和肉食,撤下来的贡品可以给家人朋友食用。

初次请到的关公会有红色的痕迹,是开光过程中留下的朱砂痕迹,可以用棉布擦拭掉,或者等候其自然消失。

另外供奉武财神用的祭品一定用瓷制陶土的,注意千万不能两位武财神同时供奉,日常要保持供台和神像的整洁,不可让灰尘侵染,摆放的香炉、蜡烛、长明灯、花瓶等均不得高于神像,不得遮挡关公视线。

拜财神爷可以下午吗 北方什么时候祭财神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

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

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到来的这一年要发大财。

正月初二的风俗 风俗一:回娘家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

这一天广东有个重要风俗就是“回娘家”,客家传统节日习俗正月初二已婚妇女转妹家“(回娘家)”,新姑丈(女婿)要“上门”。回娘家的妇女,都要携带鸡、娘酒等礼物。潮汕地区,正月初二、初三,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正月初二的风俗 正月初二吃什么

民间谚语说了: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初四烙饼炒鸡蛋。初五捏上小人嘴,初七人日吃寿面。所以,大年初二是要吃面的,有的地方把这种说法解释为迎女儿回门。

初二的面讲究也不少。据说,初二的面要用初一的饺子面来做。而且这面须为冷汤。也就是,把面煮熟之后用冷水浸过,称为冷汤。现在的人们一般都打个卤儿或者炸点酱做成打卤面或者炸酱面。但是一定要用冷水浸过,以保留“初二的面”的风俗。

大年初二,恩平人用一种独特有趣的习俗“开年”:用一种叫作“发糕”的年糕,连同其他祭品拜祭祖先,拜完祖先全家吃发糕,还边吃边大喊:“开年吃发糕,财旺福又到!”

据介绍,恩平人年初二吃发糕开年的习俗源于明朝,相传当时恩平有一孤苦零丁的乞丐新年来临仍在街行乞。年初二那天,一个好心的点心铺老板收留了他,并教他做点心的技术,学成后又资助他回老家开点心铺。后来乞丐独创了一种与众不同的食品,挑到圩上去卖,人们第一次看到这种食品,甚觉新奇,问是什么东西,乞丐说是新年“发糕”,人们纷纷买来品尝。后来乞丐卖发糕发了财,资助穷家子女上学读书,一时传为佳话。此后,恩平人吃“发糕”拜祖开年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初二早上,天没有亮的时候就要起床,煮馄饨吃,因为馄饨长得象元宝。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

凤羽人的习俗,大年初一包元霄,大年初二吃饵块,雷打不动。当然了,这饵块有两种吃法,一种是甜味的,一种是咸味的。

吃甜味是无可奈何,因为这一年家里没有杀年猪,没有什么可以用来煮饵块的好肉食,加上头天早上就吃的是元霄了,再吃甜的就重了。吃咸味的才最正宗,年猪杀翻后,在大年初一下午开始在灶窝里炖的那一大土锅肉食,就是为第二天一大早的煮饵块准备的。

大年初二又称为开年,这一天要吃一顿丰盛的开年饭,寓意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广东人初二要吃开年饭,尤其是做生意的人。一般人相信开年与新一年的运情,有很大关系,因此,开年饭除了包括年夜饭必吃的好意头菜肴之外,有些家庭会斩些烧肉,取红皮赤壮,喻意健健康康;有些人会用生菜铺金菇,喻意“生财”及“金钱满地”等。

还有大年初二是女儿(皆女婿)回娘家给父母拜年。一般必吃年三十留下的东西,比如鸡,年夜饭是要把头,翅,脚,尾留着的,但初二就可以吃了。还有年夜的饭要多煮,留下年饭初二开吃。必有腊肉香肠,鱼和面。

大寒会下雪吗 大寒要做什么

到了大寒节气很多人会有除尘的风俗,“除尘”,又称“除陈”,就是大扫除的意思。为了迎接新年的到了,大家会将自家打扫干净,除尘也是有讲究的,比如:在除尘过程中全家禁忌说话,因为有谚语“闷声大发财”之说;清扫时不能从屋里往外扫,而要从门口往家里扫,最后将尘埃堆成一小堆,用簸箕装上带走……因为“肥水不流外人田”。

打尾牙祭是我国部分南方农村地区的习俗,源于拜祭土地公的仪式。所谓二月二为头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年尾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而拜祭后的菜肴开大餐即称为打牙祭。

2020年几点接财神 新年可以接财神吗

新年可以接财神。

北方地区,有正月初一接财神的传统,而南方地区有正月初四、正月初五接财神的传统,财神分为文财神和武财神。文财神是比干,武财神是赵公明和关羽。有的商家,常年供奉的是武财神赵公明,以使自己在商业竞争中“宜利和合”而取胜;有的商家,供奉的是红脸关公,关羽以“义”著称,商家取其“以义为利”,即以“义”达到赢“利”的目的。

正月初一到十五吃什么 正月初二

初二的面要用初一的饺子面来做。而且这面须为冷汤。也就是,把面煮熟之后用冷水浸过,称为冷汤。

现在的人们一般都打个卤儿或者炸点酱做成打卤面或者炸酱面。但是一定要用冷水浸过,以保留“初二的面”的风俗。

正月初二是女儿(偕女婿)回娘家给父母拜年。一般必吃年三十留下的东西,比如鸡,年夜饭是要把头,翅,脚,尾留着的,但初二就可以吃了,有年夜的饭要多煮,留下年饭初二开吃。其中必有腊肉香肠,鱼和面。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

相关推荐

吃月饼喝什么茶 中秋送月饼的寓意

中秋节送月饼寓意“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拜月神的供品。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日、秋天月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最初是用来奉月神的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

正月初一的风俗 吃斋

吃过了年三十的大鱼大肉后,初一当天第一顿饭,全家人却要吃素食。“斋”与“灾”同音,而吃斋也意味着“吃灾”,将新的一年中的各种灾难全部“吃掉”,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初一午饭吃斋,用粉丝、腐竹、发菜、冬菇等煮一锅“罗汉斋”,寓意这年该吃的素菜都在这天吃完,往后就可大鱼大肉,祈求来年顺利,所以有“年初一吃斋,胜过吃一年斋”的说法。

正月有什么风俗 正月初一

月初一,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它标志农历“旧年”的结束和“新年”的开始 。这一天人们以守岁、拜年、贴画鸡、放鞭炮、吃饺子的方式表达着对新的一年美好的期望。并且吃完早饭之后,人们一般都会串门走亲戚。

正月初一的风俗 拜年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拜年。

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赏月

古往今来,人们把月饼当作吉祥、团圆的象征。每逢中秋,皓月当空,阖家团聚,品饼赏月,谈天说地,尽享天伦之乐。 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拜月神的供品。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日、秋天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最初是用来奉月神的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

二月二龙抬头剪头发好不好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

二月初二春游踏青之俗,传说始于唐代。当时,长安的人们为了活跃生活,便乘二月二之时,三五成群地来到郊外踏青,有些妇女还提篮执铲去挖鲜嫩的荠菜佐食。 二月二踏青的好处:首先冬季过去,春季来临,能到田间走一走,对恢复体能、陶冶性情大有好处。其次是农田生产劳动。其次春游时挖野菜的民俗大多在田地里进行,可以借此除去田间的杂草,保证麦苗的正常生长。其三是民间饮食习俗。民间称吃野菜为“吃青”或“吃鲜”。据说,春季麦田里的荠菜,不仅营养丰富,还可清热败火。 这一天的饮食都被冠上“龙”的名,以祈龙赐福,保佑一年风调雨顺。

为什么要吃腊八粥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由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宝五味粥。腊八粥传说来自印度天竺,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陀成道纪念日,俗称“腊八节”,在佛教称“法宝节”。腊八粥的习俗,已非佛门所有,作为一种民间风俗,农历十二月八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 中国喝腊八粥的历史,仅书面记载的也已有一千多年了。至迟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明代的用料,加江米、白果、核桃仁、栗子等煮粥。到了清朝,喝腊

2019新年可以接财神

新年可以接财神。北方地区,有正月初一接财神的传统,而南方地区有正月初四、正月初五接财神的传统, 财神分为文财神和武财神。文财神是比干,武财神是赵公明和关羽。有的商家,常年供奉的是武财神赵公明,以使自己在商业竞争中“宜利和合”而取胜;有的商家,供奉的是红脸关公,关羽以“义”著称,商家取其“以义为利”,即以“义”达到赢“利”的目的。

财神是正月初几

一般在正月初四迎财神,部分地区也有在正月初五迎财神的习俗。 在中国神话中,初四是女娲创世神话中的“羊日”,是一个很吉利的日子,因此,民间有正月初四迎灶神、财神回归的传统习俗,现在有不少地区是初四迎财神,初五、初六正式开始营业,某些地区也有初五接财神,初六营业的传统。

中秋节的风俗

中秋节最早源于古代月习俗,现在不少地区依然保留着在中秋节月的传统,不过,现在传承这项习俗的并不多,在古代,月是一件大事,《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月,设香案,而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月,人们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