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姜半夏有毒吗 燥湿化痰

姜半夏有毒吗 燥湿化痰

姜半夏味辛性温而澡,是中医上燥湿化痰、温化寒痰的重要药材,尤其擅长于治疗脏腑湿痰病症,其症状可减咳喘声重,痰白质稀。临床上常用姜半夏搭配陈皮、茯苓同用治疗湿痰上犯清阳引起的头痛、眩晕症状。

生姜怎么泡水喝 生姜半夏茶

材料

生姜、半夏。

做法

1、将生姜、半夏洗净,沥干水分;

2、将生姜、半夏放入锅中,倒入清水;

3、用大火煮沸,改用小火煮15分钟;

4、倒入杯中,即可饮用。

功效:解表散寒、温中止呕、燥湿化痰。

半夏怎么泡水 生姜半夏茶

原料

生姜、半夏。

做法

1、将生姜洗净切片,半夏洗净备用;

2、将半夏放入锅中,倒入清水;

3、用大火煮开,放入生姜片;

4、转中小煮5~10分钟,即可。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各种半夏炮制品的比较

生半夏: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有毒,多外用,以消肿止痛为主。

清半夏:白矾浸泡或煮或腌制。消除了辛辣刺喉的副作用,降低了毒性,以燥湿化痰为主。类圆形或肾形厚片,直径6~18mm,表面乳白色,周边黄棕色,中间隐现黄白色筋脉点。气微辣涩。

姜半夏:姜矾煮或腌制或蒸制,或姜炒。温中化痰,降逆止呕为主。形如清半夏,薄片,表面有光泽,透明,片面灰黄色或淡黄色,角质样,质脆。微有辣味,微具姜气。

法半夏:石灰制半夏。治寒痰、湿痰为主,同时具有调脾和胃的作用。形如生半夏,内外皆呈黄色或淡黄白色,粉性足,质松脆,气微,味淡。

竹沥半夏:半夏或法半夏,竹沥拌透阴干。温燥大减,适于胃热呕吐,肺热痰黄稠粘,痰热内闭中风不语。

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的区别

半夏经过不同方法的炮制后所得中药饮片的功效各有侧重,生半夏多外用于消肿散结,清半夏长于燥湿化痰,姜半夏偏于降逆止呕,法半夏善和胃燥湿,炮制品根据炮制的工艺不同,其成品在性状上也略有不同,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它们的区别吧!

生半夏

生半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半夏的块茎,功效为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等,但是生半夏有毒,多外用于消肿散结。

法半夏

法半夏又称法夏、黄法夏、京法夏、京夏、京半夏。为生半夏用白矾、甘草、石灰加工炮制后入药者。毒性低,化痰作用强。法半夏燥性较和缓,除可燥湿化痰外,尚有调脾和胃之功,常用于脾虚湿困、痰饮内停之证,取其清痰化饮、理脾和胃之效。

姜半夏

姜半夏又称姜夏、姜夏片。为生半夏经水浸泡,漂至口尝仅有麻辣味,与鲜姜、白矾同煮至透,取出晾至六七成干,闷润后切片晾干入药。姜半夏毒性已减,性偏温燥,具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之功,适用于脾虚痰涎涌盛作呕或寒痰咳逆者。

清半夏

清半夏又称清水半夏、清夏、清夏片。为生半夏用白矾加工炮制后入药者。清半夏毒性及辛燥之性降低,化痰作用增强,宜用于体弱多痰、寒湿较轻者。

仙半夏

仙半夏又名仙露半夏。为生半夏用甘草、五味子、青陈皮、枳壳、枳实、川芎、沉香等14味中药煎汁浸泡,待药汁吸干,再烘干入药者。仙半夏毒性降低,理气化痰作用增强。

青盐半夏

青盐半夏又称盐半夏。为清半夏用青盐水浸拌,晒干入药者。青盐半夏毒性降低,清热化痰作用增强。多用于治疗瘰疬痰核、梅核气等病症,可收消痰散结之功。

竹沥半夏

竹沥半夏为清半夏用鲜竹沥淋洒拌匀,待竹沥被吸尽,晒干入药者。竹沥半夏清热化痰止咳作用增强。宜用于胃热呕吐,或肺热咳痰、黄稠而黏,或痰热内闭、中风不语等证。

苏半夏

苏半夏又称苏夏,为清半夏再经加生姜、朴硝、甘草、皂角在水中浸泡取出,再用甘草、青盐、党参、川贝等进一步加工,晾干入药。苏半夏降气化痰平喘作用增强,适用于脾胃不和,夜卧不安,或小儿食滞痰阻、咳喘呕逆。

姜半夏和法半夏的区别

姜半夏和法半夏都是半夏的炮制加工品,只不过姜半夏是利用鲜姜、白矾共煮干燥后得到的,而法半夏是利用甘草、石灰漂泡所制成的。

虽半夏本身具有燥湿化痰、健脾和胃的功能,但由于所采取的炮制方法不一样,在功效上也所侧重的也会不同,其中姜半夏主要侧重于降逆止呕、理气和胃,法半夏则更侧重于燥湿化痰、调理脾胃。

去寒痰的中药有哪些 半夏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挖,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为生半夏,一般用姜汁,明矾制过入药。

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用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外治痈肿痰核。

用法用量:煎服3-9g,一般宜炮制后用,炮制品中有姜半夏,法半夏等,其中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发半夏长于燥湿且温性较弱,半夏曲则有化痰消食之功,竹沥半夏,能清化热痰,主治热痰,风痰之证,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其性温燥,阴虚燥咳,血证,热痰,燥痰慎用,生品内服宜慎。

天麻粉什么人不能吃 天麻最佳配伍

天麻有平肝潜阳的功效,有缓解头晕、头痛的作用,与钩藤同用,钩藤有清热平肝、镇静、降压的作用,对于头痛眩晕有一定作用,天麻和钩藤配伍能很好的缓解肝风内动引起的头痛眩晕症状。

天麻有息风止痉的功效,半夏有燥湿化痰、镇咳祛痰的功效,两者配伍对于痰饮上逆引起的头痛眩晕有一定的作用。

天麻味甘、性平,为熄风、祛风通络之药,川芎味辛、性温,有行气开郁、祛风燥湿、活血止痛功效,两者配伍能消风化痰、清利头目,还能治心忪烦闷、头晕、项急和面目虚浮等症。

化痰吃什么中药

1、温化寒(湿)痰药

辛苦温燥,寒痰、湿痰。

湿痰、寒痰证,咳嗽气喘,痰清稀量多而色白为特征,还可见眩晕、肢体麻木等。

(1)半夏

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外用消肿止痛。

用于湿痰、寒痰证。本品具温燥之性,能燥湿而化痰浊,且有止咳作用,为治湿痰之要药。

(2)天南星

苦、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燥湿化痰,祛风止痉,外用消肿止痛。

用于湿痰、寒痰证。本品燥湿化痰功似半夏而温燥毒烈之性更甚,祛痰作用较强。

2、清化热(燥)痰药

甘苦咸凉,热痰、燥痰。

热痰证

咳嗽气喘,痰黄粘稠为主症,并伴热象。

燥痰证

痰干粘稠,难咯,干咳等,并兼见其他燥象。

水半夏的功效与作用 燥湿化痰

水半夏有燥湿化痰的作用,可用于咳嗽痰多、支气管炎。治咳嗽痰多者,可配伍枇杷叶、桔梗平贝、母流浸膏、薄荷脑同用。《药性论》:""消痰涎,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下肺气,主咳结。新生者摩涂痈肿不消,能除瘤瘿。气虚而有痰气,加而用之。"

喉咙有痰吃什么中药好

1、半夏

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外用消肿止痛。

用于湿痰、寒痰证。本品具温燥之性,能燥湿而化痰浊,且有止咳作用,为治湿痰之要药。

2、天南星

苦、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燥湿化痰,祛风止痉,外用消肿止痛。

用于湿痰、寒痰证。本品燥湿化痰功似半夏而温燥毒烈之性更甚,祛痰作用较强。

相关推荐

半夏的功效与作用

半夏大家都知道是一种中药材,在平时的时候有着很好的功效,另外清半夏是一种经半夏炮制而成的中药,具有半夏的功效,在平时的时候我们也会经常的用到,对于我们各种疾病的治疗效果特别的明显,不过需要注意的就是清半夏也有一定的禁忌,清半夏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有什么?下面我们一起来进行一下了解。 清半夏,又称清水半夏、清夏、清夏片。为生半夏用白矾加工炮制后入药者。清半夏毒性及辛燥之性降低,化痰作用增强,宜用于体弱多痰、寒湿较轻者。燥湿化痰。用于湿痰咳嗽,胃脘痞满,痰涎凝聚,咯吐不出。 半夏的功效与作用: 半夏性味归经:辛

慢性支气管炎不能吃什么 慢性支气管炎的推荐食谱

雪梨1个,杏仁10克,白砂糖30~50克,上3味放人容器内,隔水蒸1小时。食雪梨饮汤,每日2次。功能化痰止咳,清热生津.润肺平喘。用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及肠燥便秘。 佛手、生姜、半夏各10克,砂糖适量(后加).水煎去渣,早晚分2次,加糖温服。具有止咳平喘,燥湿化談的功效。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及痰湿咳嗽。

4个治疗食道癌的民间偏方

1、阿胶炖肉 材料:阿胶6克,瘦猪肉100克。做法:把猪肉洗干净切块,加水适量,慢火炖至肉熟烂,再加入阿胶,加适量。吃法:喝汤,每天1次,连喝7天为一疗程。功效:食道癌患者服用可增强身体抵抗力,补血活血。 2、胡椒半夏散 材料:白胡椒、姜半夏等量,研末少许。吃法:每次2克,用温水送服,每天2~3次。功效:半夏可燥湿化痰、消痞散结,胡椒可下气、消痰、解毒。合用可以散寒,化痰止呕,对于食道癌呕吐严重的患者更加实用。 3、紫苏醋散 材料:紫苏30克,醋适量。做法:将紫苏打成细末加水1500毫升,水煮过滤取汁。加

法半夏的功效与作用 燥湿化痰

法半夏性温,味辛,有毒,具有燥湿化痰、和胃止呕、消肿散结等功效,对湿痰咳喘、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等病症有一定的疗效。

痰湿体质的辨证施治

1.痰湿蕴肺 证候:咳嗽反复发作,痰多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体倦,舌苔白腻,脉濡滑。治则:燥湿化痰、温肺降逆。主方: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常用药:陈皮、煮半夏、茯苓、厚朴、莱菔子、白芥子、紫苏子等。 2.痰湿中阻 证候:腹部痞塞不舒,进食尤甚,胸闷,头晕目眩,身重困倦,恶心呕吐,胃纳呆滞,口淡不渴,大便正常或不实,舌苔厚腻,脉沉滑。治则: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主方:二陈平胃散。常用药:陈皮、煮半夏、茯苓、厚朴、苍术等。 3.痰湿蒙窍(痰蒙清窍) 证候:头重昏蒙,胸闷恶心,呕吐痰

半夏的营养价值有哪些

别名:三叶半夏、三步跳、麻王果、燕子尾、地文 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基本介绍:半夏属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是中国中药宝库中的一种重要药材,产地只有中国和日本。半夏有水生和陆生两种,即所谓水半夏和旱半夏,旱半夏的药用价值强于水半夏。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7~9月间采挖,洗净泥土,除去外皮,晒干或烘干。常用的半夏分为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生半夏4种。 功效与作用:辛散温燥有毒,主入脾胃兼入肺,能行水湿,降逆气,而善祛脾胃湿痰。水湿去则脾健而痰涎自消,逆气降则胃和而痞满呕吐自止,故为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小儿咳嗽的偏方 小儿痰湿咳嗽

小儿痰湿咳嗽症状:咳嗽痰多,色白而稀,胸闷,神疲体乏,舌苔白厚或腻。 小儿痰湿咳嗽偏方 1、花生米20克,大枣12克,蜂蜜20-30毫升。将花生米和大枣洗净后去核,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煮烂,冲入蜂蜜调化。每日1次连服5-7天。 2、茯苓8克,炒白术6克,姜半夏5克,陈皮5克,甘草2克,加水煎煮20分钟,去除药汁分2次服用。 3、茶叶2克,大瓜蒌1/4个(切碎),加水煎煮20分钟,去渣后一次服完,每日1次。 4、橘皮3克,煎汤取汁,加粳米30克,煮成稀粥,粥成时可加适量白糖调味,每日食3次,能够健脾燥湿化痰

半夏的功效与作用

半夏的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 功用主治:本品辛散温燥有毒,主入脾胃兼入肺,能行水湿,降逆气,而善祛脾胃湿痰。水湿去则脾健而痰涎自消,逆气降则胃和而痞满呕吐自止,故为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良药。既主治脾湿痰壅之痰多咳喘气逆,如二陈汤、小青龙汤,又治湿痰上犯之眩晕心悸失眠,如半夏白术天麻汤,还可治风痰吐逆,头痛肢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如玉壶丸。 本品善燥湿降逆止呕,又性温兼散寒,主治胃寒及痰饮呕吐,如小半夏汤。若治疗其他原因所致的呕恶,当据情配伍它药。 本品又善治胃气上逆之恶心呕

化痰吃什么中药

“脾为生痰之源”,痰易阻滞气机,化痰药常配健脾药与理气药同用,使用注意。 温化寒痰药性温燥,不宜用于热痰,燥痰。清化热痰药性寒润,不宜用于寒痰,湿痰。 温燥性较强的化痰药,不宜用于咳嗽兼有出血倾向者,以免加重出血。 麻疹初起兼有表证之咳嗽,应以疏解清宣为主,不可单用止咳药,忌用温燥及具有收敛性的止咳药,以免影响麻疹透发。 1、温化寒(湿)痰药 辛苦温燥,寒痰、湿痰。 湿痰、寒痰证,咳嗽气喘,痰清稀量多而色白为特征,还可见眩晕、肢体麻木等。 (1)半夏 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外

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京半夏的区别

(一)植物来源不同 半夏、法半夏均为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的干燥块茎。 水半夏为天南星科梨头尖属植物鞭檐梨头尖Typhonium flaglliforme (lodd) BL的干燥块茎。 (二)加工炮制所用辅料有别 生半夏,不用炮制辅料,将原药材拣净杂质,筛去灰屑即可。 清半夏,是生半夏用20%的白矾为辅料经过炮制而得。 姜半夏,是生半夏用生姜25%,白矾12.5%为辅料经过炮制而得。 京半夏,是生半夏用芒硝6%,姜粉2%,麻黄5%,桂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