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儿缺铁性贫血如何合理饮食保健

小儿缺铁性贫血如何合理饮食保健

对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母乳是最好的喂养方式。母乳妈妈在日常饮食中应该多吃含铁量比较丰富的食物,体内通过食物吸收的铁元素可以通过母乳喂养传给宝宝,宝宝可以从妈妈的乳液中吸收到足够的铁元素来满足自己的发育需求。因此,有条件的产后妈妈应该尽量采取母乳喂养宝宝。对于无法母乳喂养的宝宝来说,家长应该选用含铁量符合婴儿成长标准的配方奶粉冲调给宝宝食用。

6个月以上的宝宝,家长可以开始添加辅食喂养。家长们可以选用含铁量比较丰富的食物给孩子食用。例如婴幼儿补铁米糊、补铁米粉、瘦肉泥、水果泥、鸡蛋黄、动物肝脏、木耳、蘑菇等含铁量比较丰富的食物,可以换不同的口味和烹饪做法,提高宝宝添加辅食的兴趣,爱吃含铁量比较丰富的食物

小儿缺铁性贫血日常保健

居室环境要安静,空气要流通。由于贫血患儿抵抗力低,容易感染疾病,如消化不良、腹泻、肺炎等,因此患儿尽量少到公共场所人多的地方去,并注意勿与其他病人接触,以避免交叉感染,因感染后能使贫血加重。

合理喂养是纠正贫血的重要途径。应多给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的心、肝、肾、血以及牛肉、鸡蛋黄、菠菜、豆制品、黑木耳、红枣等,并纠正偏食习惯。提倡母乳喂养,因母乳中含铁量比牛奶高,且易吸收。并注意及时添加辅助食品,如3~4个月的婴儿,可给蛋黄1/4个,以后逐渐增加到1个,5~6个月加菜泥,7个月后可加肉末、肝泥,设法提高婴食欲,同时防止消化不良。

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铁制剂。婴儿最好在两餐之间服,以利于吸收,因为铁质对胃粘膜有刺激,服后易产生恶心哎吐,同时避免与牛奶钙片同时服用,也不要用茶喂服,以免影响铁的吸收。铁制剂用量应遵医嘱,用量过大,可出现中毒现象。

严重贫血的患者,活动后易心悸、气急,必须卧床休息,必要时还需吸氧、输血。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小儿常见病,主要发生在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通常血色素低于12克/分升(dl)可考虑为小儿缺铁性贫血。小儿缺铁性贫血低于9克为轻度,低于6克为中度,低于3克为重度。

一般城市儿童即使缺铁也是在10克至12克血色素,基本上是由于饮食不均衡所造成的,数值不会有太大偏差。当出现这种情况,只要合理地调节孩子的饮食就可以让宝宝的指标正常。专家建议1岁以上的孩子,多吃绿色蔬菜、瘦肉(牛、羊、猪),如果孩子出现中度、重度的时候就应该到医院看医生了。

纯母乳喂养也须当心小儿缺铁性贫血

临床上经常碰到不少缺铁性贫血的患儿,其父母有一个普遍的误区,就是认为母乳营养全面,量又足,加上孩子不愿意换口味,于是父母就放弃了添加辅食或者只是添加少量的谷类辅食,导致孩子患缺铁性贫血,有的甚至出现中重度贫血。

足月儿从母体获得的铁一般能满足4个月的需求,4月龄之后,从母体获得的铁逐渐耗尽,而宝宝的生长发育需要更多的铁,若不添加含铁丰富辅食,继续纯母乳喂养,宝宝就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6个月至2岁的小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最高。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表现有:皮肤和黏膜苍白,最为明显的是口唇、口腔黏膜、甲床和手掌;易疲乏,不爱活动,年长儿童可自诉头晕、眼前发黑;食欲减退,吃饭没胃口,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精神上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萎靡不振,烦躁不安,记忆力减退,反应弱。

小儿缺铁性贫血目前发病率较高,是危及小儿健康和生长发育的常见病。体内缺铁除引起贫血外,还可以造成呼吸、消化、循环及免疫等组织器官的功能损害,对智能和体格发育也有一定的影响,需要积极治疗,日常家长喂养宝宝时也应注意均衡营养。

若宝宝被确诊为小儿缺铁性贫血,首先要改变小儿的喂养习惯,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其次是使用铁剂药物治疗。对于由于饮食缺铁而症状比较轻微的病儿,也可以单从改善病儿饮食入手,在膳食中注意搭配含铁量比较丰富的食物,纠正孩子偏食、挑食的习惯,注意孩子的饮食均衡。

对于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家长在母乳喂养的同时,要特别留心孩子铁的补充,4月后逐渐添加含铁丰富的副食,做好预防。对于人工配方奶喂养的婴幼儿,因配方奶中强化了铁剂,发生缺铁性贫血的患儿较少。

到了宝宝可以添加辅食的月龄,家长们可以选添加含铁量比较丰富的食物给孩子食用。例如婴幼儿强化铁的米糊米粉、瘦肉泥、水果汁水果泥、鸡蛋黄、动物内脏等含铁量比较丰富的食物,可以用各种烹饪方法,提高宝宝添加辅食的兴趣。 如果宝宝不愿意吃添加的副食,妈妈们不要放弃,在宝宝饿的时候多尝试几次,宝宝会逐渐接受副食。

宝宝缺铁怎么预防

首先,在饮食上,家长要合理安排膳食,保证每天的饮食能够摄取足够的铁含量,而且还要善于搭配,食用一些促进铁吸收的食物,这样能够有效预防缺铁性贫血。

其次,及时检查宝宝是否有导致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如果有的话要积极治疗,防止身体中铁的流失,从而降低缺铁性贫血发生的几率。

再者,准妈妈在怀孕期间更要注重铁的补充,因为在这些时期,妈妈对于铁的需求更大,为了防止宝宝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就需要更多的摄取含铁的食物,同时还需要对患有缺铁性贫血的孕妇进行有效的治疗,这样才能降低新生儿患缺铁性贫血的几率。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的危害

1.导致缺铁性贫血

对于育龄妇女和儿童的健康影响非常严重,重度缺铁性贫血可增加儿童和母亲的死亡率。

2.损害智力发育

婴幼儿处在脑发育的关键阶段,此时若出现铁缺乏,会造成不可逆的脑发育损伤。

3.损害听觉传导通路

影响婴幼儿的注意力、学习力和记忆力,同时耐力下降,对刺激的应答反应也会减弱。

4.影响机体免疫和抗感染能力

以上就是小儿缺铁性贫血会对孩子造成的严重伤害,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预防和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工作,不能让孩子受到这样委屈。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有哪些

铁元素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需要的量很少,但不可缺少也无法替代。特别是对于婴幼儿来讲,由于他们的成长发育速度非常快,体内的铁元素更要保持足量才能够保证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很多,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1、新生儿体内铁的含量主要取决于血容量和血红蛋白的浓度。而新生儿的血容量和含铁量与体重成正比,所以出生体重如果比正常标准低的话,发生缺铁性贫血的几率也会比正常体重的新生儿高。

2、饮食缺铁也是造成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母乳的含铁量比较高,铁的吸收率也比较高,母乳喂养的产后妈妈在哺乳期间要注重食用含铁量比较丰富的食物。而使用奶粉喂养的孩子,家长要使用含铁量合乎标准的配方奶粉,及时添加辅食,保证宝宝能够摄入足够的铁元素。

3、如果小儿的生长速度比较迅速,血容量增加很快,此时铁的需求量也会增多。如果体内贮存的铁元素不足以满足小儿正常生长发育的需求,就可能出现缺铁性贫血。

4、长期少量失血也可能造成小儿缺铁性贫血。婴幼儿体内储存的铁元素一般用于补充生长发育所致的血容量扩充,小量的慢性失血可以导致婴幼儿贫血。小儿每日饮超过1L用未经煮旨的鲜牛乳,可出现慢性肠道失血,因此每日饮用的鲜牛乳最好不超过750ml,或应用蒸发奶。

黄喉的基本信息

【性质】平

【五味】甘

【热量】0.01大卡(0千焦)/100克

【功效】通血

【黄喉是什么】 黄喉是四川火锅中的一种食物,来自于猪、牛等家畜的气管。除了用在火锅之外,也有制作为木耳炒黄喉之用。 另外,在贵州菜中,有宫爆黄喉这道菜。

【适宜疾病】 老年人缺铁性贫血 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 小儿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

【适宜症状】 缺铁性贫血 贫血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贫血

贫血,一直是危害儿童健康的几大问题之一。儿童贫血主要是由于缺铁所致。虽然这些年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因长期母乳喂养而贫血就诊的孩子并未减少,儿童贫血发病率的总体水平并没有下降。其实,这跟一个普遍的误区有关,很多父母认为母乳营养全面,量又足,于是让宝宝长期吃母乳,而放弃了添加辅食或者只是添加少量的辅食,以此造成营养不均衡。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小儿常见病,主要发生在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通常血色素低于12克/分升(dl)可考虑为小儿缺铁性贫血。小儿缺铁性贫血低于9克为轻度,低于6克为中度,低于3克为重度。

一般城市儿童即使缺铁也是在10克至12克血色素,基本上是由于饮食不均衡所造成的,数值不会有太大偏差。当出现这种情况,只要合理地调节孩子的饮食就可以让宝宝的指标正常。专家建议1岁以上的孩子,多吃绿色蔬菜、瘦肉(牛、羊、猪),如果孩子出现中度、重度的时候就应该到医院看医生了。

专家观点

儿科专家崔玉涛认为,判断孩子是否贫血,首先应通过静脉血检测确定是否贫血和贫血程度,因手指血检测的血色素水平易偏低。若存在贫血,可给孩子食入红肉、绿叶菜等富含铁的辅食。根据医生的建议,适当补充铁剂。对婴儿,还未长出磨牙时,一定将红肉做成肉泥;但绿叶菜不要蒸煮时间过长。当然,均衡饮食对纠正贫血相当重要。

相关推荐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预防

首先应做好婴儿喂养指导。母乳中铁虽不够,但其吸收较好。如不能用母乳喂养时,应选用强化铁配方奶喂养。或及早在食物中加铁,呼吁食品部门,进行工业化生产,制造强化铁的婴幼儿食品,可在牛奶、谷类、面粉中加入硫酸亚铁。如在1000ml牛奶中加硫酸亚铁0.06g等于纯铁12mg,就能满足婴儿的需要。铁的吸收若按10%计算,则小儿时期的推荐供给量为10~15mg/日,青春期女孩为18mg/日。 关于加用强化铁的饮食,足月儿从4~6个月开始(不晚于6个月),早产婴及低体重儿从3个月开始。最简单的方法即在奶方中或辅食中加硫

中医治疗小儿贫血是怎么回事

儿贫血多发于6个月至3岁的孩子是由于缺铁而导致的,因为造血的主要物质是蛋白质及铁。小孩出生后的饮食主要是奶类,所以蛋白质不会缺乏。而铁元素在奶类中含量很少 并且有些食物中的铁由于有草酸盐,碳酸盐和植物酸盐等,会干扰铁的吸收利用,因而造成缺铁性贫血。 合理喂养是保证小儿获得铁元素和营养物质所必须的,也是防止缺铁性贫血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这里所说的“合理" 是指乳食的调配要根据小儿年龄的不同,选择适当的饮食。如出生后6个月的小儿就要注意添加辅食,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可以适当选用鸡蛋黄、瘦肉末 蔬菜汁、水果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危害

缺铁性贫血对宝宝的身体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缺铁可引起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宝宝抵抗力差,容易患病。 2、缺铁使胃酸分泌减少、脂肪吸收不好,使宝宝消化能力减弱。 3、贫血可降低血液的摄氧能力,使身体各器官、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氧,宝宝稍一运动就会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速等不适。 4、贫血使宝宝身体处于缺氧状态,肌肉软弱无力。 贫血对宝宝心理健康的影响表现在: 1、影响宝宝智力。研究表明,宝宝处于生长发育中的大脑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一半,而成人大脑的耗氧量只占全身耗氧量的五分之一。宝宝贫血使摄氧能力下降

小儿缺铁性贫血护理

护理要点 ◆ 居室环境要安静,空气要流通。由于贫血患儿抵抗力低,容易感染疾病,如消化不良、腹泻、肺炎等,因此患儿尽量少到公共场所人多的地方去,并注意勿与其他病人接触,以避免交叉感染,因感染后能使贫血加重。 ◆ 合理喂养是纠正贫血的重要途径。应多给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的心、肝、肾、血以及牛肉、鸡蛋黄、菠菜、豆制品、黑木耳、红枣等,并纠正偏食习惯。提倡母乳喂养,因母乳中含铁量比牛奶高,且易吸收。并注意及时添加辅助食品,如3~4个月的婴儿,可给蛋黄1/4个,以后逐渐增加到1个,5~6个月加菜泥,7个月后可加肉末

宝宝什么时候补铁

一般情况下,身体健康的新生儿体内储存着一定量的铁元素,可不必额外补充。但婴儿出生6个月后到3岁之间是小儿缺铁性贫血的高发年龄段,再加上经过6个月的时间宝宝体内从妈妈那儿获取的铁元素“储备”也已经用得差不多了,因此从6个月起就需要注意预防宝宝发生缺铁性贫血,着手为宝宝补铁。 经过微量元素检测,若宝宝尚无出现缺铁的情况则可以通过食补进行预防。 首先,母乳喂养是宝宝获取铁元素的重要途径。若无法进行母乳喂养可给宝宝吃强化铁的配方奶粉。 其次,身体健康的婴儿可以从4-6个月开始添加含铁量较高的辅食,如肝泥等。 第三

小儿缺铁性贫血怎么办

1、使用铁剂治疗是常用的治疗办法。口服铁剂后12~24小时后,细胞内含铁的酶恢复,症状好转,烦躁等精神症状减轻,食欲增进。36~48小时后,骨髓出现红细胞系统增生现象。48~72小时后,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4~11日达高峰。血红蛋白也同时迅速上升,治疗3~4周后贫血被纠正。心脏杂音于 2~3周后减轻或消失,脾脏逐渐缩小。用药1~3月,储存铁达到正常值。而对于不能耐受口服铁剂、腹泻严重而贫血又较重的病儿,可以注射铁剂。注射铁剂后局部可产生疼痛和荨麻疹,还可能出现发热、关节痛、头痛或局部淋巴结肿大等,还可能会

儿童贫血的原因

贫血一直是危害儿童健康的一大问题,而原因往往是由于缺铁所致。虽然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是因为贫血而就诊的孩子却是并没有减少多少,这就表明,贫血在儿童中的发病率并没有降低。那么为了治疗贫血,我们首先就要知道宝宝贫血的一些知识。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小儿常见病,主要发生在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通常血色素低于12克/分升dl可考虑为小儿缺铁性贫血小儿缺铁性贫血低于9克为轻度,低于6克为中度,低于3克为重度。 一般城市儿童即使缺铁也是在10克至12克血色素,基本上是由于饮食不均

缺铁性贫血严重吗

1、缺铁性贫血会直接造成我们身体营养不良,因为身体缺铁的话,一般就会贫血。一旦贫血症开始,我们身体的各个方面的机能就会明显的下降,对营养的吸收也会下降。时间常来,自然就会造成我们身体营养不良的情况发生,所以在发现缺铁性贫血之后,我们要立即进行补血,防止这样的情况发生。 2、缺铁性贫血还会造成我们的的身体发育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说发育不良、发育畸形等,很多营养不良所造成的营养都会在我们的身上有一定的反应,这就是缺铁性贫血所带来的另一个严重的影响。 3、缺铁性贫血不仅会对我们的身材造成不利的影响,还会对我们的智

缺铁性贫血儿饮食要注意啥

在我国普查数万名7岁以下的儿童,其中血红蛋白

宝宝血小板数目偏高是怎么回事

血小板正常值为100~300,宝宝血小板偏高,多为反应性血小板增多,常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等,此类增多一般不超过500,经治疗后血小板数目会很快恢复至正常水平。 血小板偏高还有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缺铁性贫血。引起的红细胞体积小,这些小红细胞在仪器计数时被当作了血小板,造成血小板假性增高;另一方面是缺铁性贫血可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等贫血好了以后还可以恢复正常.中性粒细胞低和淋巴细胞高是小孩的统一的表现,大人这个样子不正常,但小孩这个样子是正常的。 另外,看有无急慢性炎症或感染存在,这也是引起血小板升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