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应该如何预防
糖尿病应该如何预防
一级预防
树立正确的进食观并采取合理的生活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糖尿病是一种非传染性疾病,其发生虽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后天的生活和环境因素。现已知道,热量过度摄入、肥胖、缺少运动是发病的重要因素。低糖、低盐、低脂、高纤维、高维生素,是预防糖尿病的最佳饮食配伍。
对体重进行定期监测,将体重长期维持在正常水平是至关重要的。体重增加时,应及时限制饮食,增加运动量,使其尽早回落至正常。要使运动成为生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终生的习惯。运动不但可消耗多余的热量和维持肌肉量,而且能提高充实感和欣快感。当然运动要讲究科学和艺术,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照顾兴趣、结伴进行,以易于获得效果和便于坚持。要戒烟和少饮酒,并杜绝一切不良生活习惯。双亲中患有糖尿病而本人又肥胖多食、血糖偏高、缺乏运动的高危人群,尤其要注意预防。
二级预防
定期检测血糖,以尽早发现无症状性糖尿病。应该将血糖测定列为中老年人常规的体检项目,即使是健康者,仍要定期测定。凡有糖尿病的蛛丝马迹,如皮肤感觉异常、性功能减退、视力不佳、多尿、白内障等,更要及时去测定血糖,以尽早诊断,争取早期治疗的宝贵时间。
要综合调动饮食、运动、药物等手段,将血糖长期平稳地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空腹血糖宜在每升6.11毫摩尔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宜在每升9.44毫摩尔以下,反映慢性血糖水平的指标——糖化血红蛋白应在7.0%以下。还要定期测定血脂、血压、心电图,这些都是血糖控制的间接指标。
三级预防
目的是预防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合并症的发生和发展,减少伤残和死亡率。糖尿病人很容易并发其他慢性病,且易因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因此,要对糖尿病慢性合并症加强监测,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糖尿病,常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病人能长期过接近正常人的生活。
糖尿病目前还是一种终生性疾病,尚无根治办法。因此应积极行动起来,规范自己的生活。生活方式科学,这是最重要、也是最牢固的一条防线。如果你已经是一个糖尿病人,也不必悲观。只要长期有效控制,是可以防止和延缓糖尿病慢性合并症的发生或发展的。当然,如果进入了慢性并发症期,那就需要百倍警惕,延缓慢性并发症的恶化。
糖尿病可以吃油麦菜吗 糖尿病吃油麦菜的好处
油麦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它对于治疗坏血病、预防动脉硬化等有着比较好的效果。而糖尿病则有可能引发动脉硬化的症状,因此糖尿病患者食用油麦菜是能有效预防动脉硬化的。
油麦菜有“凤尾”之称,营养价值很高,所含的胡萝卜素是莴笋的1.4倍,蛋白质含量也要高40%。因此食用油麦菜能够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不断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糖尿病肾病预防有新招
第一,防治糖尿病肾病患者应该适当的去做一些舒缓的运动,这样可以使血糖降低、减少降糖药的用量,尤其是Ⅱ型糖尿病患者,通过运动能使自身胰岛素能够更好发挥作用,这样才能提高药物治疗的功效。
第二,科学合理的饮食规律对防治糖尿病肾病有很大的帮助。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可以减少蛋白质的摄入量,这不仅有利于延缓肾功能不全的恶化速度,而且对于减少的排出也有非常大的帮助,宜采用低盐饮食,这样既有利于糖尿病的控制,也可起到降压的作用。
第三,高血糖是诱发糖尿病肾病复发的因素之一,肾病专家指出,代谢紊乱慢性高血糖,是引起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主要原因。目前已证实通过胰岛素皮下持续输注疗法控制血糖,这样可有效地控制肾病的进展。
第四,高血压太高不仅可以加速糖尿病肾小球损害的进展,还会加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可以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可使排出减少,可使肾功能降低的速度减慢,可以延长患者寿命,当血压大于18.62/11.97kPa(140/90mmHg)时,应进行降压治疗,这也是防治糖尿病肾病的方法。
糖尿病的预防
首先精神不要太紧张,时刻保持好心情,遇事不要着急,不要生气。生活要有规律,保持生物钟正常。
诱发糖尿病的“外因”有热量摄取太多,活动量下降,肥胖,吸烟以及心理压力过大等。反过来,避免以上因素就可预防糖尿病。在饮食方面,应该做到粮食、肉蛋奶、蔬菜、水果的合理搭配,注意摄入量与消耗量平衡。常测体重,如果体重增加了,热量肯定摄入过量,这时就应检讨你的食谱并增加运动。
方法/步骤
防止和纠正肥胖。
避免高脂肪饮食。
饮食要保证合理体重及工作、生活的需要。食物成分合理,碳水化合物以非精制、富含可溶性维生素为好,占食物总热量的50%~65%,脂肪占食物总热量的15%~20%(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例大于1.5),蛋白质占食物总热量的10%~15%。多吃蔬菜。
增加体力活动,参加体育锻炼。
避免或少用对糖代谢不利的药物。
积极发现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
戒除烟酒等不良习惯。
8对中老年人定期进行健康查体,除常规空腹血糖外,应重视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
糖尿病眼病预防方法
1、糖尿病妇女,应在计划怀孕前12个月内到医院检查眼底。怀孕后应于第l孕期内再进行眼底检查,以后定期复查。
2、教育病人,让他们了解到在糖尿病病人中,眼部并发症是常见的,它可以严重地影响视力,且在视力正常时可能已经发生了并发症。对眼部并发症早期发现及合理治疗,可以大大减少因糖尿病眼部并发症而引起的失明。
3、严格控制血糖是防治糖尿病眼病的根本措施。有人对这类病人进行过长达20余年的观察,发现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人20年后有80%以上发生视网膜病变,而控制良好的病人只有10%左右出现视网膜病变,差别非常之大。
4、糖尿病人年龄在10~30岁,应在确诊为糖尿病后第5年到医院眼科做全面检查;若年龄大于30岁,则应在确诊时就开始到医院眼科做全面检查。以后每年复查1次,但有视网膜病变者,应每年复查数次;无视网膜病变者,可以间隔稍多一些时间复查。
5、如有下列情况,应立即请眼科医生会诊。①不能解释的眼部症状。②戴眼镜后视力减退。③眼压增高。④视网膜病变,特别是增殖性视网膜病变。⑤其他眼科病变可以危及视力时。⑥黄斑水肿。
糖尿病可以预防吗
1、纠正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要注意使自己的饮食更健康。可以选择食用全谷类食物,以代替精白面粉;高纤维食物能有效帮助血糖保持稳定;要多吃各式各样的水果蔬菜,因为水果蔬菜富含人体健康所需的纤维素以及维他命,这是比较有效的糖尿病的预防措施。
2、肥胖者应该积极减肥
糖尿病患者相当一部分都是由于肥胖引起的,所以肥胖者更容易导致糖尿病。预防糖尿病应该要积极的减肥。
3、多运动
运动能够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还可降低血糖,也是糖尿病的预防措施之一。
糖尿病预防
(一)ⅱ型糖尿病一级预防
ⅱ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总数的90%以上,病因及发病机制涉及因素很多,包括遗传倾向, 胰岛功能缺陷,胰岛素抵 抗,体力活动少,肥胖,营养过剩(特别吃含饱和脂肪酸,单糖多而纤维素少的食品),长期 精神紧张,外伤,应激及某些药物(噻嗪类利尿剂、糖皮质激素、β受体阻滞剂、苯妥英 钠、某些避孕药)等。
1预防的主要对象:
(1)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2)从我国传统生活方式改变为现代生活方式, 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体力活动为主转变为脑力劳动为主,由主食为主改变为肉副食为主, 经济收入迅速增高者。
(3)肥胖者,特别是体重指数(bmi)大于25者,是糖尿病高危险人群。 (4)高血压、高血脂及早发冠心病者,经大量研究证实,三者均为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 素。 (5)以 往有妊娠血糖增高或巨大儿生育史,有多次流产者。
(6)年龄40岁以上者。因为国内外资料都表明40 岁以上中老年糖尿病患病率较年青人显著增高。
(7)饮酒过多者。
2预防策略:
(1)通过公共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等宣传糖尿病的易患因素,普及糖尿病防治常 识。
(2)出版发行糖尿病知识手册及其他声像出版物,提高对糖尿病防治的理论认识水平。
(3)举办糖尿病社区知识讲座及糖尿病者联谊活动,建立社区糖尿病防治体系。
(4)成立糖尿病康复协会等糖尿病病人群众团体。
3预防措施:
(1)防止和纠正肥胖。
(2)避免高脂肪饮食。
(3)饮食要保证合理体重及工作、 生活的需要。食物成分合理,碳水化合物以非精制、富含可溶性维生素为好,占食物总热量 的50%~65% ,脂肪占食物总热量的15%~20%(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例大于15),蛋白质占食 物总热量的10%~15%。多吃蔬菜。
(4)增加体力活动,参加体育锻炼。
(5)避免或少用对糖代谢不利的药物。
(6)积极发现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
(7)戒除烟酒等不良习惯。
(8) 对中老年人定期进行健康查体,除常规空腹血糖外,应重视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
(9)妊娠 时有糖代谢异常者,应积极采取血糖监测、饮食控制和胰岛素治疗等防治措施。因为妊娠时 患糖尿 病或糖耐量异常(igt)者,分娩的孩子易患肥胖、糖尿病,故应尽可能将血糖控制正常, 但 也要防止严重低血糖。最好对所有妊娠的妇女于妊娠24~32周做口服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o gtt)。
ⅱ型糖尿病一级预防非常重要,能有效地减少糖尿病的发病率,应引起社会各界的 重视。
莫把糖尿病拖成尿毒症
糖尿病属于慢性病,生活规律非常重要,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要按时起居,有利于糖代谢。在饮食上,切忌暴饮暴食,少吃油腻和煎炸食物,避免饮酒,因为饮食无规律可导致血糖、尿糖的极大波动,破坏机体的平衡状态。另外,糖尿病病人外出时应随身携带一些点心和糖果,以免发生低血糖。
其次,要坚持适当的运动。适当规律的活动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采取多种活动方式,如气功、太极拳、散步等。但同时注意避免重体力和急剧运动。吸烟也是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及肾功能进展的危险因素,戒烟或减少吸烟是糖尿病患者预防或控制糖尿病肾病进展的重要措施。
另外,如果糖尿病病程超过5年以上者,要定期查肾功能、尿蛋白定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并注意测量血压,做眼底检查,这是对于糖尿病肾病预防方式之一。如果确定为微量白蛋白增加,并能排除其他引起其增加的因素,应高度警惕。糖尿病肾病预防应注意努力控制血糖,使之尽可能接近正常。若血压升高,就应积极降压,使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