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的中医治疗法
甲亢的中医治疗法
1、气郁痰阻
【主证】:颈前正中肿大,质软不痛,颈部觉胀,胸闷、喜太息,或兼胸胁窜痛,病情常因情志波动有关,苔薄白,脉弦。
【病理】:气机郁滞,痰浊壅阻颈部,故致颈前正中肿大,质软不痛,颈部觉胀,因情志不舒,肝气郁滞,故胸闷,太息,胸胁窜痛,且病情常随情志而波动。苔薄白,脉弦,为肝郁气滞之象。
【治法】:理气舒郁、化痰消瘿。
【方药】:四海舒郁丸加减。胸闷、胁痛者,加柴胡、郁金、香附理气解郁。咽颈不适加桔梗、牛蒡子、射干、木蝴蝶等利咽消肿之品。
2、痰结血淤
【主证】:颈前出现肿块,按之质地较硬或有结节,肿块经久不消,胸闷,纳差,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涩。
【病理】:气机郁滞,津凝成痰,痰气交阻,日久则血行不畅,血脉淤滞。气、痰、淤壅结颈前,故瘿肿较硬或有结节,经久不消。气郁痰阻,脾失健运,故胸闷、纳差。苔白腻、脉弦或涩,为痰结血淤之象。
【治法】:理气活血,化痰消瘿。
【方药】:海藻玉壶汤加减。结块较硬及有结节者,可酌加黄药子、三棱、莪术,露蜂房、山甲片、丹参等,以增强活血软坚,消瘿散结的作用。郁久化火而见烦热、舌红、苔黄、脉数者,加夏枯草、丹皮、玄参以清热泻火。纳差,便溏者,加白术、茯苓、淮山药健脾益气。
3、肝火旺盛
【主证】:颈前轻度或中度肿大,肿块柔软。烦热,自汗,多食易饥,性情急躁易怒,面部烘热,口苦等症。肝火亢旺致胃热炽盛,故腐熟过甚,而见多食易饥。火热迫津外泄,故自汗出。肝火上炎;风阳内盛则致眼球突出、手指颤抖。舌红、苔黄,脉弦为肝火亢旺之象。
【治法】:清肝泄火
【方药】:栀子清肝汤合藻药散加减。烦躁易怒,脉弦数者,可加夏枯草、龙胆草清肝泻火。凤阳内盛,手指颤抖者,加石决明、钩藤、白蒺藜、牡蛎平肝熄风。多食易饥加生石膏、知母清泄胃热。
4、心肝阴虚
【主证】:瘿肿或大或小、质软,起病较缓,心悸不宁,心烦少寐,易出汗,手指颤动,眼干,目眩,倦怠乏力,舌质红,舌体颤动,脉弦细数。
【病理】:痰气郁结,故见瘿肿。火郁伤阴,心阴亏虚,心失所养,故心悸不宁,心烦少寐。肝阴亏虚,筋脉失养,则倦怠乏力。肝开窍于目,目失所养则眼干目弦。肝阴亏虚,虚风内动,则手指及舌体颤抖。舌质红,脉弦细数为阴虚有热之象。
【治法】:滋养阴精,宁心柔肝。
【方药】:天王补心丹加减。胁肋陷痛者,可信一贯煎加枸杞子、川楝子养肝疏肝。手指及舌体颤抖者,加钩藤、白芍平肝熄风。大便稀溏,便次增加者,加白术,苡仁、淮山药、麦芽健运脾胃。耳鸣、腰酸膝软者,酌加龟板、桑寄生,牛膝、菟丝子滋补肾阴。病久正气伤耗、精血不足而见消瘦乏力,妇女月经量少或经闭,男子阳痿者,可酌加黄芪、山茱萸、熟地、枸杞子、制首乌等补益正气、滋养精血。
中医治疗甲状腺的重点是什么
中医怎样治疗甲状腺?在疾病的治疗方面,有很多种方式,传统的中医就是最常见的一种,也是对个人健康很重要的一种,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医是怎样治疗甲状腺的呢?
中医认为,甲亢的发病与肝郁不达,脾失健治疗运,气血失和,气滞痰淤有关的一种阳明脉络性疾病,主要与患者长期精神紧张、情绪压抑等不良情绪有关。那么,中医治疗甲状腺的重点在哪里呢?
1、中医治疗甲亢采取对症治疗与整体调节结合的方式
中医治疗甲亢的一个特色在于对症治疗与整体调节相统一,既重视局部的病变给予相应对症治疗,又重视在整体性的调节治疗。
2、中医治疗甲亢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要方案
在传统中医治疗甲亢的同时,加入针药刺疗和小剂量口服康甲状腺西药两种治疗方法,可以起到良好的协同作用,并降低他巴唑等药物的副作用,提高临床疗效,这是治疗甲亢效果较好的一种中西医结合疗法,综合性地对抗甲亢,防止其反复发作,有效控制病情。
中医范畴内,甲亢的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全身脏腑功能失调以及局部经络气滞血淤引发,其发病症状有很多,以甲状腺肿大、多食消瘦等为主要症状,但究其系列病症的发病原因,还与全身脏腑、气血、经络的病变密切相关。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了解了中医怎样治疗甲状腺,以上内容就是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的介绍,专家指出,任何一种疾病的危害都是很大的,甲状腺的危害也不能小觑,想要自己的身体早一点恢复健康,就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同时也要做好饮食方面的护理,做好准备工作。
中医如何治疗甲亢的
1、内治法
即根据每个病人的不同情况辨证论治,配制不同的中药复方。甲状腺在咽喉两侧,当属少阳,胆与肝相表里,故多从肝论治,常用理气、解郁、滋阴、降火、补气、化痰、软坚、健脾、除湿、活血治法组方。因本病本虚标实疗程长,故运用以上治法组方时常常是两法、三法、四法并用,通过整体辨证论治,调节气血津液、脏腑阴阳、祛邪扶正,常可收到满意疗效。
2、外治法
有突眼外洗法、瘿瘤外洗法和甲状腺肿外敷法,即根据病人不同情况配制复方中药外洗或外敷,对缓解突眼和甲状腺肿大有一定疗效。
3、针灸
针灸足三里、三阴交、内关可治疗脾虚型甲亢,针灸三阴交、神门、内关、太冲及照海可治疗阴虚型甲亢。
4、食疗
食疗也是中医常用的治法,证属心肝阴虚证型甲亢病人可服用豆腐鲫鱼汤;痰结血瘀证甲亢病人可用冬瓜60g、薏苡仁30g、丹参20g、川贝母10g、红糖适量煎水去渣,再加粳米50g煮粥;脾虚型甲亢可用茯苓10g
(研细末)、莲子肉10g、大枣2枚加小米或大米40~50g熬粥服用以健脾止泻、宁心安神;阴虚型甲亢则改用地黄12g和枸杞子15g(冷水浸泡两小时煎煮30分钟后去渣),再加入冰糖10g、小米50g煮粥服用。
中医治疗甲亢病介绍
(1)气郁痰结型:外气进行甲亢的治疗: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郁闷,郁久而痰结成瘿,治取天突、足三里、天鼎、翳风。用点法发冷气,以调肝理脾、解郁散结,用抓法对准甲状腺连抓10次,用扶引法作全身性扶引,以期疏通经络、祛痰散结、消除瘿气。
(2)心肝阴虚型:外气进行甲亢的治疗:心肝热盛则灼阴伤津,心阴虚则烦热失眠,头晕汗出,天突、天容、取曲泽、合谷、翳风、足三里,用点法发冷气,以滋补心肝之阴,用剑指向甲状腺发冷气。
(3)肝胃火旺型:外气进行甲亢的治疗:肝郁火盛而犯胃,则消谷善饥,性急易怒,取天容、天突、合谷、天鼎、足三里,用点法发冷气,以清泻肝胃之火,用抓法抓甲状腺10次,用剑指向甲状腺发冷气。
甲减能治好吗
1、手术医治
对于得了胸骨后甲状腺肿伴甲亢、有压迫症状、甲状腺巨大、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以及长期服药无效,但停药后又反复发作的患者经常会运用手术疗法进行医治;对于得了严重的肝、肾、心、肺合并症、浸润性突眼者和处于妊娠、临产期的患者一般不适合进行手术医治。
2.药物医治
药物医治也是常见的甲减医治办法之一,此疗法主要适用于甲状腺较小的格雷夫斯甲亢者、病情轻的患者、合并严重肝、肾或心脏病不适合做手术的患者以及年老体弱、年龄小的患者,此疗法还能够作为放射性同位素医治的辅助医治。
3.同位素碘131医治
同位素131碘医治也是甲减的经常使用的医治办法,主要适用于合并心、肝、肾疾患不宜手术者、年龄在30岁上述患者、中等度的格雷夫斯甲亢者、抗甲亢药物长期医治无效者、药物过敏和停药后反复发作者。年龄在20岁以下的患者和处于哺乳期、妊娠期的患者等不适合运用此疗法。
4、中医医治
中医诊疗甲亢采取对症诊疗和整体调节结合的方法,中医诊疗甲亢的一个特色在于对症诊疗和整体调节相统一,既重视局部的病变给予相应对症治疗,又重视在整体性的调节治疗。
以上是关于“甲减能治好吗”的介绍,通过以上小编总结的甲减的治疗方法看出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甲减的治疗方法也逐渐的多了起来,所以甲减患者一定要重拾信心,积极的与病魔做抗争,积极的去治疗。
肝阳上亢中医治疗方法
治法:滋阴潜阳
方药:地黄,白芍,枸杞,首乌,五味子,女真子,旱莲草等。
[方剂] 生白芍40克,元胡10克,白蒺藜、杭菊花、枸杞子、羌活各12克,白附子、白僵蚕、白芷各9克,制用法:水煎服。
食疗:肝阳上亢型---牡蛎鲫鱼汤
配方:牡蛎粉12克鲫鱼200克豆腐200克绍酒10克姜、葱各5克鸡汤500毫升酱油10克青菜叶100克
制作:
1.把鲫鱼去鳞、腮、内脏,洗净;豆腐切4厘米长、3厘米宽的块;姜切片,葱切花,青菜 叶洗净。
2.把酱油、盐、绍酒抹在纫鱼身上,将鲫鱼放入炖锅内,加入鸡汤,放入姜、葱和牡顿粉,烧沸,加入豆腐,用文火煮30分钟后,下入青菜叶即成。
食法:每日1次,佐餐食用,吃鱼、豆腐、青菜叶,喝汤。
功效:平肝潜阳,降压止痛。高血压肝阳上亢型患者食用
桥本甲亢中医治疗方法有什么
中医学中并没有甲亢这个病名,主要是根据其临床表现,应归属于中医学“瘿病”的范畴。中医认为其病因以情志变化为主,病机在于七情郁结, 神明受扰, 五志过极, 郁而化火,消烁脏腑阴精。
心志不遂,神明受扰, 郁而化火,损耗心阴而致心悸胸闷, 甚则妄呓; 肝志不遂, 失其条达, 郁而化火, 肝阴受耗, 则性情急躁失眠多梦;脾志不遂, 郁而化火, 而致胃热偏盛, 五脏皆开窍于眼, 五脏阴亏, 阴火上迫目系, 而见眼球突出, 脾失运化, 不能化生精微, 加之阴火消灼体内阴液, 以致肌肉失其所养而消瘦。因此, 心肝肾受损, 夹以痰浊凝滞, 乃为本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故治疗采用解郁,养心安神、滋水柔肝, 养脏阴, 佐以化痰散结软坚, 由于病情轻重, 或初、中、末期病程的变化, 可出现不同症候,常分为如下几种类型治疗。
1、气郁,心、肝、肾阴亏, 或夹痰浊凝滞症见心情焦虑不安, 心悸, 失眠, 易出汗, 多食善饥而消瘦, 口干, 妇女月经不调, 结喉两旁腺体或肿大, 舌红、少苔, 脉弦数或细数。本证多见于早期甲亢病人。治以解郁柔肝, 养心肾之阴, 佐以化痰散结。
2、阴虚火旺,心肝肾阴亏, 痰浊凝滞 症见性情暴躁, 手颤动, 失眠多梦, 胸闷心悸, 汗出如流, 消谷善饥, 消瘦甚, 面色潮红, 五心烦热, 口干少津,多痰, 结喉两旁腺体或明显肿大, 或眼球突出, 脉多弦数或滑数。治以壮水之主, 养心、肝、肾, 佐以化痰散结。
3、气阴两虚,心肝肾亏损 本病多因病程迁延日久, 气阴两耗, 症见: 心悸、神疲、口干少津, 易出汗, 胃纳差, 面色淡黄, 脉浮大而虚或细稍数。治以养心肾, 益气阴。方用生脉散合甘麦大枣汤化裁。
此外,本病多认为亦可由气滞肝郁,痰浊凝滞,波及脾肾, 耗损心阴所致。故可取百合地黄汤、甘麦大枣汤等化裁, 既解郁结,又养脏阴,颇适宜治疗本病。本病虽始于心, 但涉及五脏病变,终于肾, 故在辨证过程中, 若症状好转或消除, 宜加滋阴补肾, 以巩固疗效。
甲亢中西医治疗方法大全
一: 西医治疗方法
1: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适应范围广,无论大人小孩,男性还是女性,轻症或者重症甲亢,首次发病还是甲亢复发,孕妇或哺乳女性甲亢都可以用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适合甲亢孕妇、儿童、甲状腺轻度肿大的患者,治疗一般需要1~2年,治疗中需要根据甲状腺功能情况增减药物剂量。
2: 放射碘治疗和手术治疗都属于破坏性治疗,甲亢不容易复发,治疗只需要一次。放射碘适合甲状腺中度肿大或甲亢复发的患者,医生根据患者甲状腺对放射碘的摄取率计算每个患者需要的放射剂量。放射碘对孕妇和哺乳妇女是绝对禁忌证。
3: 手术治疗适合那些甲状腺肿大显著,或高度怀疑甲状腺恶性肿瘤的,或甲状腺肿大有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者。手术前需要用药物将甲状腺功能控制在正常范围,术前还需要口服复方碘溶液做术前准备。
二: 中医偏方治疗
1: 生石膏100克,大黄18克(后下),玄明粉12克(研,分冲服),知母15克,枳实、厚朴各10克。加水煎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20分钟,去渣。两煎药液对匀,每日1剂,2次分服。
2: 白芍、乌梅、木瓜、沙参、麦门冬、石斛、扁豆、莲肉各10克,柴胡、桑叶、栀子各5克。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
3: 川贝海带粥原料方法:海带、丹参各15克,薏苡仁30克,冬瓜60克,红糖适量。烹制方法:将川贝、丹参先煎汤后去渣,然后加入海带、薏苡仁和冬瓜等共同煮粥。食用方法:每日晨起空腹温服,连服15~20天,用于颈部肿大、恶心、便溏等症。
4: 昆布海藻牡蛎煎原料:昆布、海藻、牡蛎各15克。烹制方法:将上3物洗净,放入沙锅同煮。也可适当加入猪瘦肉共煎。食用方法:喝汤食昆布、海藻、牡蛎,每日1次,连服数日。
5: 四味粳米粥原料:柴胡9克,郁金15克,佛手9克,海藻15克,粳米60境,红糖适量。烹制方法:将前4味洗净,加水煎汤,去渣留汁,放入粳米、红糖煮粥食用。食用方法:当早餐食用,每日1剂,连服10~15天。
中医治疗甲亢有效吗
大便次数增多,月经紊乱,不育。甲状腺肿大并可在局部听到血管杂音。突眼,眼眦增宽,目光凝视。有些病人伴有眼球充血、怕光、流泪、水肿或眼肌麻痹。医学上称为恶性或浸润性突跟。治疗上常通过疏肝理气、清肝泻火、健脾化痰、滋阴降火、滋补肝肾、宁心安神、涤痰散结、活血通络、驱除邪毒等多种方法和多个环节,借以调整人体内环境失调的病理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甲亢的目的。
①食欲亢进而体重减轻,怕热,出汗,低热。②情绪不稳,烦躁不安,心悸,气急,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房纤维性颤动,收缩期血压增高,心音亢进,手抖。中医学认为,甲亢是以内伤虚损为基础,复加外邪侵袭,形成气、痰、瘀、火共同为患的本虚标实之证,是一个多脏腑受病、多病机共存的复杂病理过程。中医治疗甲亢的机制为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调节神经与体液系统的功能活动、抑制偏高的能量代谢、抑制甲状腺素的分泌。
甲亢中医如何治疗
一、白虎汤合知柏地黄汤:生石膏先煎好备用,取知母,甘草,生地,山药,太子参,萸肉,麦冬,生牡蛎,五味子,玄参,香附,丹皮。加水进行煎服,每天使用一剂。对于甲亢患者有滋阴泻火,软坚散结的功效。比较适用于阴虚头旺,症见面红,心悸,汗出,急躁多怒,纳亢消瘦,舌红苔黄,脉弦数者的甲亢患者。
二、黄芪生脉饮合杞菊地黄汤:黄芪,党参,麦冬,五味子,枸杞子,生地,山药,萸肉,白芍,香附,制首乌,生牡蛎,甘草。用水煎服,每天1剂。这具有益气养阴,平肝潜阳的功效。一般适用于患者表现出心悸怔忡,怕热多汗,形体消瘦,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者等气阴两虚的甲亢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