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退烧降至38℃最佳
宝宝退烧降至38℃最佳
补课1:宝宝发烧为何会反复?
很多家庭都有这样的遭遇,白天刚带宝宝去过医院,把温度降了下来,可一到晚上宝宝再次发烧,一家人又手忙脚乱地把宝宝送到医院。明明吃了退烧药,体温为何仍会反弹?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沈振宇解释,宝宝发烧是因为体内感染了细菌、病毒,出现了炎症。就算宝宝吃了抗生素或抗病毒的药物,但炎症并不可能立即消失,退烧药也只是暂时将温度降下来,当药效一过体温会再次上升。其实这种上升并非坏事,沈振宇提醒家长,不要把“发烧”当成敌人,发烧并不是病,只是一种症状。发烧时宝宝体内白细胞杀伤力会提高,而细菌和病毒的活力则相应下降,有利于宝宝的康复。
补课2:宝宝烧到多少摄氏度才需要吃退烧药?
在一些妈妈论坛上,经常能看到有妈妈很抓狂地问,“我家宝宝发烧了,37.8摄氏度,吃什么退烧药好?”沈振宇解释,其实不是一发烧就需要立即吃退烧药的。如果宝宝只是普通的感冒发烧,如果体温没有超过38.5摄氏度,首先考虑物理降温。比如可以给宝宝洗个温水澡,或用酒精擦拭腋窝、手心、脚心、大腿根处,都可以帮助宝宝降温。贴个退热贴,虽然不能帮助宝宝降温,但可以使宝宝感到更舒服。多给宝宝喝水,让他或她多出汗和排尿,也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当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再考虑使用退烧药。
补课3:退烧要退到36.5℃才最好吗?
许多妈妈都有这样的经历,给宝宝吃了退烧药后,一个小时后再量宝宝的体温,仍在37摄氏度甚至38摄氏度以上。有些妈妈会产生疑问,没有降到正常体温,是否说明退烧不彻底,仍需再采取措施。沈振宇解释,宝宝退烧,不一定要退至正常体温,退至38摄氏度其实是最理想的。因为在38摄氏度时,机体的抗病能力最强,可以调动自己的免疫力杀死入侵体内的细菌、病毒,而且这个温度又不会太高,让孩子感觉难受。
补课4:有时吃了退烧药为何降温效果不好?
有的妈妈看到宝宝发烧,给宝宝吃了退烧药,可是体温并没有很明显的变化。沈振宇解释,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有多种。比如有时退烧药打开的时间过久,虽然没有到保质期,但药效已经受到影响。另外,几乎所有的退烧药都是通过让宝宝出汗来达到降温的效果。所以说,在给宝宝吃退烧药的时候,也要让他多喝水,退烧效果才好。如果宝宝不想喝白开水,喝汤、喝饮料均可,都可以达到补充水分的效果。
补课5:打针退烧是否效果更好?
在儿科门诊中,经常也可遇到有家长要求医生开退烧针,他们会认为打上一针会好得更快,其实这并非是明智的选择。据了解,目前国内临床中仍在使用的退烧针有氨基比林、安乃近等。不过这些药在部分发达国家已经禁止使用了,原因在于它们的退烧效果并不好过口服药,但副作用较大。据沈振宇透露,他们医院儿科目前已较少在临床上使用这类药物,除非病人症状紧急或家长要求。
发烧多少度吃退烧药
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子,一般情况下建议体温超过38.5度以上吃退烧药。宝宝体温不超过38.5°C,不宜服用退烧药物,而应选择物理降温方法,如冰敷、退热贴等。发烧38.5度以上才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烧药,如果出现40.1℃以上的高温,就得紧急治疗才行。
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免疫系统还没健全所以很容易发烧,但妈妈们要懂得根据发热程度不同来判断宝宝是否应该吃退烧药。一般宝宝37.5℃~38℃为低热,38℃~39℃为中热,39℃以上为高热,超过41℃为超高热。
一般宝宝体温不超过38℃时不需要吃退烧药,建议采用物理降温方式。当体温达到发烧38.5°C以上时才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吃退烧药。体温达到38。5℃以上时,病人会感觉比较难受,如果是宝宝的话,还容易发生惊厥。但退烧药最好在明确原因之后使用,原因不明就匆忙使用退烧药没有任何好处。另外,发烧的病人往往食欲不好,如果服用退烧药太积极,容易导致虚脱、胃黏膜受伤,甚至是胃出血。此外,退烧药有一定的副作用,对身体会造成伤害,严重的还会导致肾炎。
退烧药是通过出汗来降温的,药效一般在两个小时左右。只要体温降到了38。5度以下,就不要再吃退烧药了。为了尽量减少副作用,退烧药吃得越少越好。
宝宝发烧降温方法是什么
宝宝发烧降温方法:
1、如果宝宝发烧在38.5℃以下,爸妈可以采取物理降温方法,例如头部冷湿敷;超过38.5℃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退烧药。
2、但是体温39℃以上的高热容易引起儿童惊厥,6个月以下儿童在发热时因病情变化快,都应及时治疗。
3、温水擦浴,用毛巾蘸上温水(水温不感烫手为宜)在颈部、腋窝、大腿根部擦拭5~10分钟。亦可用市售的“退热帖”贴(或家用冰袋)在的前额部以帮散热降温。
4、服用退烧药,宝宝发烧超过38.5度时,医生会考虑使用口服剂或肛门塞剂来为宝宝退烧。或者以上物理措施不明显时,可口服退热药。
温馨提示:
1、3个月内的婴幼儿应慎用药物退热,宜多用物理方法退热。药物退热效果不好或用药退热后不到两小时体温又超过39℃时也应采用物理方法降温。
2、药物退热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见效,在孩子体温突然超过40℃时应先立即采用物理方法退热。
宝宝发烧可以洗澡吗
1、冬季暂时不要洗。本来孩子体温不算高,洗澡受凉会导致体温升高。夏季孩子发烧可以洗澡,温水澡相当于物理降温。
2、两岁宝宝发烧38度,爸妈可以给孩子试试温水擦浴。温水擦浴适用于38℃或以上的孩子来降低体温,是一种简易有效的降温方法。水温最好在32℃-34℃,低于患儿皮肤温度,可以很快将患儿的皮肤温度传导发散。
3、擦浴时,可以用按摩手法刺激血管被动扩张,而促进热发散。在擦浴前,最好在孩子头部放冰袋或湿毛巾以协助降温,足部放热水袋,以防擦浴初期表皮血管收缩引起头部充血。
4、刚开始可以先擦手臂,从脖子外侧向外擦至手背,再从腋下擦至手心。再擦后背,从脖子开始擦至全后背。最后擦大腿,从大腿根内侧擦至脚心。擦完30分钟后测量体温,看看降温效果。注意在擦浴过程中,如宝宝出现寒战,面色苍白等应立即停止。
5、两岁宝宝发烧38度,爸妈不用太过担心。发烧是身体对抗外来微生物入侵的保护性反应,有益于增强身体抵抗力,因此,38.5℃以下的体温不必服用退烧药。只有体温超过38.5℃以上,才需要采取退烧措施。
6、您好考虑一般是不洗的孩子不舒服如果是高热可以洗温水澡退烧
如果是洗澡建议时间短点孩子不舒服的多喝水喝白开水物理降温了的、如果是洗澡后体温下降可以不吃退烧药物
7、四岁的孩子目前高烧,高烧的现象,要及时给孩子服用退烧的药物的,洗澡可以但不能受凉的,不然容易引起孩子抽搐或者加重感冒的。
多喝点热水,再一个感冒和消炎的药物也是要按时服用的,营养方面也要全面的。
幼儿发烧洗澡可以吗
冬季暂时不要洗。本来孩子体温不算高,洗澡受凉会导致体温升高。夏季孩子发烧可以洗澡,温水澡相当于物理降温。
两岁宝宝发烧38度,爸妈可以给孩子试试温水擦浴。温水擦浴适用于38℃或以上的孩子来降低体温,是一种简易有效的降温方法。水温最好在32℃-34℃,低于患儿皮肤温度,可以很快将患儿的皮肤温度传导发散。
擦浴时,可以用按摩手法刺激血管被动扩张,而促进热发散。在擦浴前,最好在孩子头部放冰袋或湿毛巾以协助降温,足部放热水袋,以防擦浴初期表皮血管收缩引起头部充血。
刚开始可以先擦手臂,从脖子外侧向外擦至手背,再从腋下擦至手心。再擦后背,从脖子开始擦至全后背。最后擦大腿,从大腿根内侧擦至脚心。擦完30分钟后测量体温,看看降温效果。注意在擦浴过程中,如宝宝出现寒战,面色苍白等应立即停止。
两岁宝宝发烧38度,爸妈不用太过担心。发烧是身体对抗外来微生物入侵的保护性反应,有益于增强身体抵抗力,因此,38.5℃以下的体温不必服用退烧药。只有体温超过38.5℃以上,才需要采取退烧措施。
宝宝发烧38度怎么退烧
宝宝发烧38℃是低热。低热首先可以采取物理降温,比方说给予温水擦浴,或洗温水澡,还可以给予冷枕、降温贴贴额等等,这些都是物理降温的措施。
同时,如果考虑是感冒引起的,可以口服一些清热解毒的中成药制剂。
如果是反复的发热,有必要上医院查查血常规,评估一下血象怎么样,再根据血象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宝宝烧到多少度需要吃退烧药
其实不是一发烧就需要立即吃退烧药的。如果宝宝只是普通的感冒发烧,如果体温没有超过38.5摄氏度,首先考虑物理降温。比如可以给宝宝洗个温水澡,或用酒精擦拭腋窝、手心、脚心、大腿根处,都可以帮助宝宝降温。贴个退热贴,虽然不能帮助宝宝降温,但可以使宝宝感到更舒服。多给宝宝喝水,让他或她多出汗和排尿,也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当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再考虑使用退烧药。
退烧要退到36.5℃才最好吗?
许多妈妈都有这样的经历,给宝宝吃了退烧药后,一个小时后再量宝宝的体温,仍在37摄氏度甚至38摄氏度以上。有些妈妈会产生疑问,没有降到正常体温,是否说明退烧不彻底,仍需再采取措施。沈振宇解释,宝宝退烧,不一定要退至正常体温,退至38摄氏度其实是最理想的。因为在38摄氏度时,机体的抗病能力最强,可以调动自己的免疫力杀死入侵体内的细菌、病毒,而且这个温度又不会太高,让孩子感觉难受。
有时吃了退烧药为何降温效果不好?
有的妈妈看到宝宝发烧,给宝宝吃了退烧药,可是体温并没有很明显的变化。沈振宇解释,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有多种。比如有时退烧药打开的时间过久,虽然没有到保质期,但药效已经受到影响。另外,几乎所有的退烧药都是通过让宝宝出汗来达到降温的效果。所以说,在给宝宝吃退烧药的时候,也要让他多喝水,退烧效果才好。
父母如何正确应对小儿发烧
发烧是小儿常见的症状,但是每当父母遇到孩子发烧时,总会惊慌失措、手忙脚乱,想着赶紧给宝宝退烧。吃了退烧药怎么不起作用?为何几个小时后又反复了?退烧降至多少度才合适?什么情况下需要再到医院?……如果你仍有以上这些疑问,说明你应对宝宝发烧这门课仍未过关。来和我们一起补补课吧。
补课1:宝宝发烧为何会反复?
很多家庭都有这样的遭遇,白天刚带宝宝去过医院,把温度降了下来,可一到晚上宝宝再次发烧,一家人又手忙脚乱地把宝宝送到医院。明明吃了退烧药,体温为何仍会反弹?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沈振宇解释,宝宝发烧是因为体内感染了细菌、病毒,出现了炎症。就算宝宝吃了抗生素或抗病毒的药物,但炎症并不可能立即消失,退烧药也只是暂时将温度降下来,当药效一过体温会再次上升。其实这种上升并非坏事,沈振宇提醒家长,不要把“发烧”当成敌人,发烧并不是病,只是一种症状。发烧时宝宝体内白细胞杀伤力会提高,而细菌和病毒的活力则相应下降,有利于宝宝的康复。
补课2:宝宝烧到多少摄氏度才需要吃退烧药?
在一些妈妈论坛上,经常能看到有妈妈很抓狂地问,“我家宝宝发烧了,37.8摄氏度,吃什么退烧药好?”沈振宇解释,其实不是一发烧就需要立即吃退烧药的。如果宝宝只是普通的感冒发烧,如果体温没有超过38.5摄氏度,首先考虑物理降温。比如可以给宝宝洗个温水澡,或用酒精擦拭腋窝、手心、脚心、大腿根处,都可以帮助宝宝降温。贴个退热贴,虽然不能帮助宝宝降温,但可以使宝宝感到更舒服。多给宝宝喝水,让他或她多出汗和排尿,也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当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再考虑使用退烧药。
补课3:退烧要退到36.5℃才最好吗?
许多妈妈都有这样的经历,给宝宝吃了退烧药后,一个小时后再量宝宝的体温,仍在37摄氏度甚至38摄氏度以上。有些妈妈会产生疑问,没有降到正常体温,是否说明退烧不彻底,仍需再采取措施。沈振宇解释,宝宝退烧,不一定要退至正常体温,退至38摄氏度其实是最理想的。因为在38摄氏度时,机体的抗病能力最强,可以调动自己的免疫力杀死入侵体内的细菌、病毒,而且这个温度又不会太高,让孩子感觉难受。
补课4:有时吃了退烧药为何降温效果不好?
有的妈妈看到宝宝发烧,给宝宝吃了退烧药,可是体温并没有很明显的变化。沈振宇解释,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有多种。比如有时退烧药打开的时间过久,虽然没有到保质期,但药效已经受到影响。另外,几乎所有的退烧药都是通过让宝宝出汗来达到降温的效果。所以说,在给宝宝吃退烧药的时候,也要让他多喝水,退烧效果才好。如果宝宝不想喝白开水,喝汤、喝饮料均可,都可以达到补充水分的效果。
补课5:打针退烧是否效果更好?
在儿科门诊中,经常也可遇到有家长要求医生开退烧针,他们会认为打上一针会好得更快,其实这并非是明智的选择。据了解,目前国内临床中仍在使用的退烧针有氨基比林、安乃近等。不过这些药在部分发达国家已经禁止使用了,原因在于它们的退烧效果并不好过口服药,但副作用较大。据沈振宇透露,他们医院儿科目前已较少在临床上使用这类药物,除非病人症状紧急或家长要求。
补课6:哪种情况再带宝宝去医院?
对于大多数家庭,当宝宝人生第一次发烧时,都要被家长带着跑三次医院,即使是医生家庭也不能幸免。沈振宇解答说,宝宝发烧会反复是正常的,体温再次上升并不是再跑到医院的指征。和体温相比,家长更需要关注的是宝宝的精神状态,具体来说就是吃、睡、玩。如果宝宝不能进食、不能喝水,可以到医院进行补液;如果宝宝睡觉时烦躁不安,或总是昏昏沉沉,很疲倦的样子,需要及时就医;小孩子是不会装病的,他平时非常爱玩的游戏或玩具突然不感兴趣、无动于衷了,也提示宝宝的精神状态不佳,需要请医生再次诊断。此外,小孩的出疹性疾病较多,如果发现有新出现的皮疹也要及时就医。
宝宝退烧降至38℃最佳
应对宝宝感冒发烧,是每个为人父母的必修课。这门课也许你已经上了几年,可当宝宝又一次发烧时,你仍可能惊慌失措、手忙脚乱。
吃了退烧药怎么不起作用?为何几个小时后又反复了?退烧降至多少度才合适?什么情况下需要再到医院?……如果你仍有以上这些疑问,说明你应对宝宝发烧这门课仍未过关。来和我们一起补补课吧。
补课1:宝宝发烧为何会反复?
很多家庭都有这样的遭遇,白天刚带宝宝去过医院,把温度降了下来,可一到晚上宝宝再次发烧,一家人又手忙脚乱地把宝宝送到医院。明明吃了退烧药,体温为何仍会反弹?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沈振宇解释,宝宝发烧是因为体内感染了细菌、病毒,出现了炎症。就算宝宝吃了抗生素或抗病毒的药物,但炎症并不可能立即消失,退烧药也只是暂时将温度降下来,当药效一过体温会再次上升。其实这种上升并非坏事,沈振宇提醒家长,不要把“发烧”当成敌人,发烧并不是病,只是一种症状。发烧时宝宝体内白细胞杀伤力会提高,而细菌和病毒的活力则相应下降,有利于宝宝的康复。
补课2:宝宝烧到多少摄氏度才需要吃退烧药?
在一些妈妈论坛上,经常能看到有妈妈很抓狂地问,“我家宝宝发烧了,37.8摄氏度,吃什么退烧药好?”沈振宇解释,其实不是一发烧就需要立即吃退烧药的。如果宝宝只是普通的感冒发烧,如果体温没有超过38.5摄氏度,首先考虑物理降温。比如可以给宝宝洗个温水澡,或用酒精擦拭腋窝、手心、脚心、大腿根处,都可以帮助宝宝降温。贴个退热贴,虽然不能帮助宝宝降温,但可以使宝宝感到更舒服。多给宝宝喝水,让他或她多出汗和排尿,也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当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再考虑使用退烧药。
补课3:退烧要退到36.5℃才最好吗?
许多妈妈都有这样的经历,给宝宝吃了退烧药后,一个小时后再量宝宝的体温,仍在37摄氏度甚至38摄氏度以上。有些妈妈会产生疑问,没有降到正常体温,是否说明退烧不彻底,仍需再采取措施。沈振宇解释,宝宝退烧,不一定要退至正常体温,退至38摄氏度其实是最理想的。因为在38摄氏度时,机体的抗病能力最强,可以调动自己的免疫力杀死入侵体内的细菌、病毒,而且这个温度又不会太高,让孩子感觉难受。
补课4:有时吃了退烧药为何降温效果不好?
有的妈妈看到宝宝发烧,给宝宝吃了退烧药,可是体温并没有很明显的变化。沈振宇解释,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有多种。比如有时退烧药打开的时间过久,虽然没有到保质期,但药效已经受到影响。另外,几乎所有的退烧药都是通过让宝宝出汗来达到降温的效果。所以说,在给宝宝吃退烧药的时候,也要让他多喝水,退烧效果才好。如果宝宝不想喝白开水,喝汤、喝饮料均可,都可以达到补充水分的效果。
补课5:打针退烧是否效果更好?
在儿科门诊中,经常也可遇到有家长要求医生开退烧针,他们会认为打上一针会好得更快,其实这并非是明智的选择。据了解,目前国内临床中仍在使用的退烧针有氨基比林、安乃近等。不过这些药在部分发达国家已经禁止使用了,原因在于它们的退烧效果并不好过口服药,但副作用较大。据沈振宇透露,他们医院儿科目前已较少在临床上使用这类药物,除非病人症状紧急或家长要求。
补课6:哪种情况再带宝宝去医院?
对于大多数家庭,当宝宝人生第一次发烧时,都要被家长带着跑三次医院,即使是医生家庭也不能幸免。沈振宇解答说,宝宝发烧会反复是正常的,体温再次上升并不是再跑到医院的指征。和体温相比,家长更需要关注的是宝宝的精神状态,具体来说就是吃、睡、玩。如果宝宝不能进食、不能喝水,可以到医院进行补液;如果宝宝睡觉时烦躁不安,或总是昏昏沉沉,很疲倦的样子,需要及时就医;小孩子是不会装病的,他平时非常爱玩的游戏或玩具突然不感兴趣、无动于衷了,也提示宝宝的精神状态不佳,需要请医生再次诊断。此外,小孩的出疹性疾病较多,如果发现有新出现的皮疹也要及时就医。
补课7:体温越高抽搐的概率越大吗?
当宝宝的体温超过40摄氏度,很多家长会担心宝宝会出现抽搐,留下严重的后遗症。沈振宇医生解释,5岁以下小儿高热时,抽搐的发生率有5%,就是说100个孩子中可能有5个孩子会出现抽搐。但并不是体温越高,抽搐的概率越大。是否抽搐更多的是与宝宝本身的体质有关,如果家族中有癫痫病人,或者宝宝的爸爸妈妈幼时容易高热抽搐,那宝宝发生抽搐的概率就会比别人大。家长在护理时要格外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