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咳泡什么水 竹沥清热化痰
止咳泡什么水 竹沥清热化痰
竹沥是禾本科植物淡竹的茎用或烤灼而流出的液汁,性寒,味甘而苦,具有清热化痰,宁心除烦,镇惊之功效,目前常用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引起的咳嗽,咳痰黄稠等症。
止咳用法:
取鲜竹竿,截成30-50厘米长,两端去节,劈开,架起,中部用火烤,两端即有青黄色或黄棕色的液体流出,即为竹沥。取竹沥10-20毫升,用适量的温开水冲泡即可,每日两剂,代茶频饮。
此茶适宜咳嗽喘促,咳痰黄稠,难以咳出,胸闷人群饮用。由于本品性寒滑,大便溏泄者不宜服用,寒性咳嗽,咳痰清稀,色白量多者不宜服用。
低热饮食宜忌
1、花生枣蜜汤止咳化痰 花生米,大枣,蜂蜜各30克. 用水共煎极烂.饮汤,日服2次. 止嗽化痰.用治咳嗽,痰饮(形体消瘦,肠鸣,胸肋支满,目眩气短.
2、花生沙参汤治咳嗽少痰 花生米,白果,百合,北沙参各25克,冰糖适量. 水煎取汁,加冰糖.每日1剂. 润肺化痰.治久咳痰少,气短咽干.
3、黄精冰糖止咳平喘 黄精(中草药)30克,冰糖50克. 将黄精洗净,用冷水发泡,置砂锅内,再放入冰糖,加水适量.将锅置炉 上,以武火煎煮,后用文火煨熬,直至黄精烂熟为止.每日2次,吃黄精饮汤. 清肺,理脾,益精.用治肺燥肺虚之咳嗽,干咳无痰,咯吐不利,食少口干,肾虚精亏等.
4、合雪梨汤滋阴润肺 百合25克,大雪梨1个,冰糖20克. 百合用清水浸泡一夜,次日将百合连同清水一起倒入砂锅内,再加半碗多清水,煮1个半小时,待百合已烂时,加去皮切作块的雪梨和冰糖,再煮30分钟即成. 滋阴润肺,宁心止嗽.肺虚久咳者食用,常人食用亦有益肺胃之功.
5、银耳鸭蛋汤滋阴清肺 银耳15,冰糖25克,鸭蛋1只. 银耳与冰糖共煮,水沸后打入鸭蛋.每日服2次. 滋阴清肺,止渴生津.治阴虚肺燥之咳嗽痰少,咽干口渴等症.
6、竹沥粥功在清热化痰 竹沥30克,粳米100克. 先煮粳米作粥,临熟入竹沥,搅匀.任意食用. 清热,豁痰,镇惊.治风热痰火,肺热咳嗽,痰多色黄.
7、罗汉果柿饼汤清肺热 罗汉果半个,柿饼3个,冰糖30克. 加清水两碗半共煮至一碗半,再下冰糖,去渣.1天分3次饮完.清肺热,去痰火,止咳嗽.治小儿百日咳及痰火咳嗽等症.
8、无花果冰糖水治肺热咳嗽 无花果30克,冰糖适量. 将无花果洗净,加水与冰糖共煮.每日1次,连服3-5天可收显效.祛痰理气,润肺止咳,解毒润肠.治肺热咳嗽,声音嘶哑,咽干喉痛,便秘,痔疮出血等.
低烧患者吃啥好
低烧是一种症状,风湿、结核、慢性炎症、免疫力低下等疾病都会引起持续低烧;长期心理紧张、情绪不稳定也会引起体温中枢紊乱,造成不明原因的持续低烧。身体的任何系统出现问题都可能引起持续低烧。而从饮食上面能很好的得到改善。
多食化痰食物可预防低热
1、花生枣蜜汤止咳化痰,花生米、大枣、蜂蜜。用水共煎极烂,饮汤,日服2次,止嗽化痰。用治咳嗽、痰饮、形体消瘦、肠鸣、胸肋支满、目眩气短。
2、花生沙参汤治咳嗽少痰,花生米、白果、百合、北沙参各25克、冰糖适量。水煎取汁,加冰糖,每日1剂,润肺化痰、治久咳痰少、气短咽干。
3、黄精冰糖止咳平喘,黄精(中草药)、冰糖。将黄精洗净,用冷水发泡,置砂锅内,再放入冰糖,加水适量,将锅置炉上,以武火煎煮,后用文火煨熬,直至黄精烂熟为止,每日2次,吃黄精饮汤,清肺、理脾、益精。用治肺燥肺虚之咳嗽、干咳无痰、咯吐不、食少口干、肾虚精亏等。
4、合雪梨汤滋阴润肺,百合、大雪梨1个、冰糖。百合用清水浸泡一夜,次日将百合连同清水一起倒入砂锅内,再加半碗多清水,煮1个半小时,待百合已烂时,加去皮切作块的雪梨和冰糖,再煮30分钟即成,滋阴润肺、宁心止嗽、肺虚久咳者食用,常人食用亦有益肺胃之功。
5、银耳鸭蛋汤滋阴清肺,银耳、冰糖、鸭蛋1只。银耳与冰糖共煮,水沸后打入鸭蛋,每日服2次,滋阴清肺、止渴生津、治阴虚肺燥之咳嗽痰少、咽干口渴等症。
6、竹沥粥功在清热化痰。竹沥、粳米。先煮粳米作粥,临熟入竹沥,搅匀,任意食用,清热、豁痰、镇惊、治风热痰火、肺热咳嗽、痰多色黄。
7、罗汉果柿饼汤清肺热,罗汉果半个、柿饼、冰糖。加清水两碗半共煮至一碗半,再下冰糖,去渣,1天分3次饮完,清肺热、去痰火、止咳嗽、治小儿百日咳及痰火咳嗽等症。
8、无花果冰糖水治肺热咳嗽,无花果、冰糖适量。将无花果洗净,加水与冰糖共煮,每日1次,连服3-5天可收显效,祛痰理气、润肺止咳、解毒润肠、治肺热咳嗽、声音嘶哑、咽干喉痛、便秘、痔疮出血等。
专家提醒:一般导致低热的产生是和人体的抵抗力是有很大关系的。体质虚弱,身体患病,是产生低热的基础,而疾病的发生又是体质虚弱、身体抗病能力减退的结果。一定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注意饮食营养,增强体质,提高身体抗病能力,就能够有效地提高健康水平,减少低热的发生。
嗓子痒有痰咳嗽怎么办 橘红茶治疗痰多
橘红有很好的化痰止咳作用,如果是嗓子痒,咳痰多的情况下可用化橘红直接泡水喝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如果是咳嗽痰多、痰液黄稠,则可用绿茶5克,橘红1片,竹沥汁20毫升一起加水冲泡饮用。因为竹沥汁有很好的清热效果、配合橘红特别适合治疗风热咳嗽,痰多黄稠等症状。
支气管炎如何调理 竹沥粥
组成:大米150g、竹沥油15g、白糖适量。
制法:大米加清水用文火熬成粥,起锅前加入竹沥油,调入白糖。
服法:食用。
按语:竹沥清肺热去痰止渴,白糖清热润肺消炎。尤适合于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者服用,但寒痰咳嗽及脾虚者忌食。
治疗咳嗽喝什么好呢?
1 材料:雪梨500克、蜂蜜50克。 做法:将雪梨洗净,去皮、去核,捣碎取汁。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以小火熬煮10分钟。稍凉后加入蜂蜜,搅拌均匀,冷却后饮用即可。 功效:此款茶饮能养阴润燥,对于阴虚火旺、咽痛干痒、肺热咳燥等症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雪梨止咳茶罗汉果茶
2 材料:罗汉果1颗,蜂蜜适量 做法:把罗汉果置于杯中,冲入沸水,盖上杯盖闷泡3分钟。3分钟后按个人口味加入蜂蜜,搅拌均匀即可饮用。 功效:清肺润肺,化痰止咳。 罗汉果茶金银花甘草止咳茶
3 材料:金银花20克,甘草25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金银花和甘草一同放入茶杯中,加沸水冲泡,浸泡半小时后,去渣取汁,调入白糖,代茶饮用。 功效:清热利咽,润肺止咳。适于咳嗽、感冒、咽喉肿痛人群饮用。 饮用禁忌:湿浊中阻而腹部胀满、呕吐及水肿者不宜饮用。 金银花甘草止咳茶橘红茶
4 材料:绿茶5克,橘红1片,竹沥汁20毫升。 做法:将绿茶与橘红用开水冲泡,之后置人沸水锅中,隔水蒸煮20分钟后移火。将茶冲入竹沥汁,搅匀即可饮用。 功效:有清热化痰止咳的功效。
竹子全身皆可入药不同部位不同功效
竹叶
又称淡竹叶,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的干燥茎叶,性寒,味甘淡,入心、肺、胆、胃经,具有清热除烦、生津利尿的功效,用于治疗热病烦渴、小儿惊痫 、咳逆吐衄、面赤、小便短赤、口糜舌疮等症。《药品化义》载:“竹叶清香透心,微苦凉热,气味俱清。……主治暑热消渴,胸中热痰,伤寒虚烦,咳逆喘促,皆用为良剂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竹叶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和香豆素类内酯,具有良好的抗自由基能力和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劳、降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保护肝脏、扩张毛细血管、疏通微循环、活化大脑、促进记忆、改善睡眠、抗癌症、美化肌肤等功效。研究还证实,淡竹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等有抑制作用。用于清心利尿,治疗心火炽盛引起的口舌生疮、尿少而赤,或热淋尿痛,以及外感风热等,均取得较好效果。
竹茹
又名淡竹茹、竹皮,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茎杆除去外皮后刮下的中间层,成卷曲扭缩丝状团形,入药可生用,亦可将生姜水与竹茹充分拌匀,置锅內微炒制成姜竹茹。其性凉,味甘苦,入胃、胆经,具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的功效,用于治疗痰热咳嗽、胆火挟痰、烦热呕吐、惊悸失眠、中风痰盛、舌强不语、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等症。《药品化义》载:“竹茹,轻可去实,凉能去热,苦能降下,专清热痰,为宁神开郁佳品。主治胃热噎膈,胃虚干呕,热呃咳逆,痰热恶心,酒伤呕吐,痰涎酸水,惊悸怔忡,心烦躁乱,睡卧不宁,此皆胆胃热痰之症,悉能奏效”。
竹沥
又称竹汁、淡竹沥,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茎用火烤而流出的液汁,性寒,味甘苦,入心、胃经,具有清热化痰、镇惊利窍的功效。《本草备要》载:竹沥“清风降火、润燥行痰、养血益阴、利窍明目。治中风口噤、痰迷大热、风痉癫狂、烦闷消渴、血虚自汗”,为清热化痰之要药,“竹沥行痰,通达上下百骸毛窍诸处。如痰在巅顶可降,痰在胸隔可开,痰在四肢可散,痰在脏腑经络可利,痰在皮里膜外可行”,以竹沥水代茶频饮,连服数日,可治消渴、小便多;竹沥加生姜汁、胆星末、天然牛黄调匀,白开水送服,可治小儿惊风、四肢抽搐;治中风痰迷心窍取竹沥、生葛根汁、生姜汁搅匀温服。
竹卷心
又名竹针、竹心,为嫩竹叶卷面而未张开的幼叶,与竹叶性味、功效相同,具有清心除烦、消暑止渴的功效,但清火力较强,多用于温热病心热烦闷、神昏等证。《本草再新》就记载:“(竹卷心)清心泻火,解毒除烦,清暑利湿,止渴生津”。用其泡服代茶饮,能治复发性口疮和慢性前列腺炎。
竹黄
又称天竺黄、竹膏,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等因被寄生的竹黄蜂咬洞后,而于竹节间贮积的伤流液,经干涸凝结而成的块状物质。本品自然产出者很少,大多采用火烧竹林的方法,使竹暴热后,竹沥溢在节间凝固而成,然后剖取晾干。其性寒,味甘,具有清热豁痰、凉心定惊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热病、神昏谵语、中风痰迷不语、小儿惊风抽搐、癫痫等症。《本草汇言》载:“天竺黄,豁痰利窍,镇惊安神之药也。李氏(时珍)曰,其气味功用,与竹沥大同小异。第竹沥性速,直通经络,而有寒滑之功;竹黄性缓,清空解热,而更有定惊安神之妙”。《小儿药证直诀》中的“抱龙丸”和“利惊丸”都有竹黄这味药。
竹笋
为禾本科植物竹的新生嫩芽,按采收季节不同,分为冬笋、春笋和鞭笋(夏季采摘)几种。竹笋营养十分丰富,既可食用,又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性微寒,味甘,具有益气开胃、清热化痰、通利水道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纳呆食少、肺热咳嗽、消渴等症。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千金方》载:“竹笋味甘无毒,主消渴,利水道,益气力,可久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竹笋所含的膳食纤维可增加肠道水分的储存量,软化粪便易于排出,起到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通利大便的作用。同时其排毒功能还可减少胃肠癌、乳腺癌的发生。
咳嗽喝什么茶 橘红茶
材料:绿茶5克,橘红1片,竹沥汁20毫升。
做法:将绿茶与橘红用开水冲泡,之后置人沸水锅中,隔水蒸煮20分钟后移火。将茶冲入竹沥汁,搅匀即可饮用。
功效:有清热化痰止咳的功效。
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的区别
半夏经过不同方法的炮制后所得中药饮片的功效各有侧重,生半夏多外用于消肿散结,清半夏长于燥湿化痰,姜半夏偏于降逆止呕,法半夏善和胃燥湿,炮制品根据炮制的工艺不同,其成品在性状上也略有不同,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它们的区别吧!
生半夏
生半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半夏的块茎,功效为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等,但是生半夏有毒,多外用于消肿散结。
法半夏
法半夏又称法夏、黄法夏、京法夏、京夏、京半夏。为生半夏用白矾、甘草、石灰加工炮制后入药者。毒性低,化痰作用强。法半夏燥性较和缓,除可燥湿化痰外,尚有调脾和胃之功,常用于脾虚湿困、痰饮内停之证,取其清痰化饮、理脾和胃之效。
姜半夏
姜半夏又称姜夏、姜夏片。为生半夏经水浸泡,漂至口尝仅有麻辣味,与鲜姜、白矾同煮至透,取出晾至六七成干,闷润后切片晾干入药。姜半夏毒性已减,性偏温燥,具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之功,适用于脾虚痰涎涌盛作呕或寒痰咳逆者。
清半夏
清半夏又称清水半夏、清夏、清夏片。为生半夏用白矾加工炮制后入药者。清半夏毒性及辛燥之性降低,化痰作用增强,宜用于体弱多痰、寒湿较轻者。
仙半夏
仙半夏又名仙露半夏。为生半夏用甘草、五味子、青陈皮、枳壳、枳实、川芎、沉香等14味中药煎汁浸泡,待药汁吸干,再烘干入药者。仙半夏毒性降低,理气化痰作用增强。
青盐半夏
青盐半夏又称盐半夏。为清半夏用青盐水浸拌,晒干入药者。青盐半夏毒性降低,清热化痰作用增强。多用于治疗瘰疬痰核、梅核气等病症,可收消痰散结之功。
竹沥半夏
竹沥半夏为清半夏用鲜竹沥淋洒拌匀,待竹沥被吸尽,晒干入药者。竹沥半夏清热化痰止咳作用增强。宜用于胃热呕吐,或肺热咳痰、黄稠而黏,或痰热内闭、中风不语等证。
苏半夏
苏半夏又称苏夏,为清半夏再经加生姜、朴硝、甘草、皂角在水中浸泡取出,再用甘草、青盐、党参、川贝等进一步加工,晾干入药。苏半夏降气化痰平喘作用增强,适用于脾胃不和,夜卧不安,或小儿食滞痰阻、咳喘呕逆。
百日咳吃什么食物好 竹沥粥
组成:鲜竹沥水100g、大米50g。
制法:将鲜竹砍成30~50cm的节,两端去节劈开,架起两端,中部用火烤,用容器收集竹沥水。将淘净的大米,放入锅内,加入竹沥水,另加清水适量,火熬煮熟为止。
服法:服粥。
按语:本方具有清热、化痰、开窍之功,用于百日咳,咳痰黄稠不易咳出者。
化痰的中成药
1、鲜竹沥水:每日3-4次,每次10-15毫升。
2、复方竹沥水(祛痰灵):每日3次,每次2支。
3、痰咳净:每日3次,每次 1匙。
三、化痰止咳的食疗偏方
1、玉米须橘皮治咳嗽
玉米须、橘皮各适量。共加水煎,日服2次;止咳化痰、治风寒咳嗽、痰多。
2、冰糖炖梨化痰止咳
将新鲜的梨去皮,剖开去核,加入适量冰糖,放入锅中隔水蒸软即可食用。
3、萝卜猪肺止咳汤
萝卜1个、 猪肺1个、杏仁15克。加水共煮1小时,吃肉饮汤;清热化痰、止咳平喘、治久咳不止、痰多气促。
4、花生沙参汤治咳嗽少痰
花生米、白果,百合、北沙参各25克、冰糖适量。水煎取汁,加冰糖,每日1剂;润肺化痰、治久咳痰少、气短咽干。
5、豆腐糖止咳化痰平喘
豆腐500克、红糖、白糖各100克。把豆腐当中挖一窝,纳入红,白糖,放入碗内隔水煮30分钟;一次吃完,连服4次;清热、生津、润燥、治咳嗽痰喘。
中医如何治疗支气管炎咳嗽
1、燥邪伤肺型
以干咳无痰或痰少粘稠、不易咯出或带血丝、口鼻干燥为特点,多发于秋季,常伴有咽喉干燥、呛咳、胸痛、发热等症状。舌红、苔薄黄或干。治疗以清肺润燥、止咳祛痰为主。药方包括:瓜蒌、贝母、天花粉、桔红、桔梗、桑叶、杏仁、栀子、梨皮、明党参(粉沙参)、青黛、侧柏叶、百合、黄精。
中成药可选用二冬膏、贝母二冬膏、复方甘草合剂(片)、川贝清肺糖浆、蜜炼川贝枇杷膏、养阴清肺膏等。
2、风寒束肺型
以咳嗽、痰稀薄、色白或呈泡沫状为特点,常伴有畏寒、无汗、头身酸痛、鼻塞、流清涕、咽痒发热等症状。治疗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嗽为主。药方包括:紫苏叶、生姜、前胡、茯苓、杏仁、陈皮、半夏、枳壳、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
中成药可酌情选用通宣理肺丸、参苏理肺丸、止嗽青果丸、复方川贝精片、复方甘草合剂、止咳糖浆等。
3、风热袭肺型
以咳嗽频繁、痰粘稠、色黄或咳出不爽为特点,常伴有发热、怕风、汗出不畅、口干渴、嗓子痛、鼻流黄涕、气粗、音哑等症状。治疗以疏风清热,宣肺化痰为主。药方包括:桑叶、菊花、桔梗、连翘、杏仁、薄荷、芦根、知母、生石膏、射干、浙贝母、前胡、甘草。
中成药可选用银翘解毒丸、羚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复方穿心连片、双黄连口服液、银黄口服液、止咳枇杷露、急支糖浆等。
4、痰热壅肺型
以起病急、咳嗽气促、粘稠或黄脓痰、量较多为特点,常伴有身热烦渴、咽喉肿痛、喘息或胸闷不舒、咳痰不爽或难咳等症状。舌质红、苔黄腻。治疗以清热解毒、化痰止咳为主。药方包括:胆南星、陈皮、杏仁、枳实、黄芩、瓜蒌、茯苓、生石膏、竹沥、桑白皮、枇杷叶、穿心莲、金荞麦、鱼腥草、浙贝母、海浮石。小儿酌情选用天竹黄、金沸草、前胡、百部等品。
中成药可选用清热解毒口服液、穿心莲、鱼腥草片、羚羊清肺丸、清肺抑火丸、二母宁嗽丸、射麻口服液、祛痰灵、鲜竹沥水、竹沥化痰丸、蛇胆川贝液、蛇胆陈皮末、急支糖浆、枇杷露、清肺化痰口服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