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擤鼻涕
如何正确擤鼻涕
姿势:身体应微向前倾。
动作:用手指压住左侧的鼻腔,正常力度向外吹气,右侧鼻涕便可被擤出,同样方法再擤左侧。
注意擤鼻卫生:擤完鼻涕后要将纸巾丢入垃圾桶中,立即洗手,以免传环境污染,细菌传染。
不要用力过猛:用力过猛,过度擤鼻容易损伤鼻粘膜或造成鼻出血。
不要过度抠鼻:当鼻腔过度干燥,鼻涕会结成干痂粘在鼻腔内,也叫鼻屎,很多人觉得不适就会用手扣掉,这样做的危害不仅仅是因为手部细菌容易感染鼻腔,而且因为鼻涕干痂和鼻毛紧密连接,扣鼻时容易损伤鼻毛和鼻腔粘膜。长此以往,会造成鼻毛减少,分泌功能减弱,鼻腔保护功能丧失,造成咽炎,支气管炎,肺炎等更严重的疾病。
小孩中耳炎饮食注意事项有哪些
1、腥荤发物,如鸡、鱼、蟹、母猪肉、驴肉、鹅、虾、猪头肉、马肉、羊肉、韭菜等。这些食物容易生热化火,使炎症扩展。
2、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桂皮、生姜、花椒、芥末、良姜、葱、蒜等。这些食物温热辛燥,化火伤阴,易使中耳炎加重。
3、过咸或腌制的食物,如腌制的咸菜、咸鸭蛋、酸菜、咸肉等。这些食物也容易化火生热,引起口渴,使中耳炎加重。
4、坚硬难咬的食物,如花生仁、西瓜子、开心果、硬油饼、油条等。这些食物难以咀嚼,会加重中耳炎疼痛。
5、中耳炎患者还要忌烟酒,宜吃清淡、易咀嚼、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米粥、馒头、红薯、蒲公英粥、牛奶、豆腐、西瓜、米饭、面条、山药、野菊花粥、豆浆、鸡蛋羹、绿豆芽、瘦肉汤等。
6、中耳炎饮食还应该禁忌海鲜等鱼腥食物。
专家提醒:擤鼻涕的方式不正确,擤鼻涕用力过猛均有可能引发中耳炎。所以大家在平时擤鼻涕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中耳炎的发病原因及预防
1.增强宝宝抵抗力:家长应经常带宝宝锻炼身体,多到户外活动,以增加宝宝抵抗力,但是应避免宝宝过度劳累,同时应给予宝宝科学膳食。
2.及时治疗其他鼻咽部疾病:家长若发现宝宝感染其他鼻咽部疾病要及时治疗,以免诱发中耳炎。
3.预防感冒:抵抗力弱的宝宝应预防感冒,如在感冒流行季节时,避免带宝宝到人群密集的地方活动。
4.防止宝宝耳内进水:宝宝耳内若流进水或者其他液体,应及时帮其擦拭干净,如给宝宝洗完澡、游完泳、喂完奶等,若不及时擦拭宝宝耳内液体则可导致中耳炎的发生。
5.教宝宝正确擤鼻涕:家长应教宝宝正确擤鼻涕的方法,擤鼻涕时不要用力过猛,不要捏住鼻子强忍喷嚏,以避免感染进入耳内,诱发中耳炎。
医生经常说好的治疗不如好的预防,由此可以看到预防对一种疾病来说是有多大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在预防了之后还要注意什么呢?小编觉得,如果我们不幸的患上了该病,及时治疗也是有很大的作用的,还有就是护理的方面,总的来说,只要我们预防的好的话,其他的方面我们都不会考虑。
如何正确擤鼻涕
擤鼻涕会让含有病菌的鼻膜黏液再度跑回鼻窦之中,不但会使感冒病情恶化,还会导致鼻窦感染呢。
据“美国微生物学会”学术研讨会的最新研究报告,美国及丹麦研究人员针对14个感冒病人进行研究,测量鼻窦中的压力,同时对鼻腔染色,以了解擤鼻涕的时候,鼻部会发生哪些变化。结果显示,咳嗽和打喷嚏不会使鼻膜黏液跑到鼻窦中,但是擤鼻涕却会使鼻膜黏液充满鼻窦,使得鼻窦变成病原菌滋生的温床。
相关研究显示,习惯擤鼻涕的人,在感冒前三天内,每天擤鼻涕的次数平均高达45次之多。根据上述的实验发现,擤鼻涕会让病情更加恶化的话,也许你也该改掉擤鼻涕的坏习惯。
如果你真的很想擤鼻涕,也要注意擤鼻涕的正确方法,以免造成对身体的二度危害。
1、轻轻地擤鼻涕,一次一边一个鼻孔。同时擤两个鼻孔,容易造成头颅内压力不平衡,影响听力。
2、擤鼻涕之后的卫生纸,最好马上用马桶冲走,不然就要丢弃在密闭垃圾桶内,以免病菌散布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增加其他人传染感冒的风险。
3、不要在孩童面前擤鼻涕,以免小孩子有样学样,反而造成身体伤害。
感冒为什么会流鼻涕
感冒了,流鼻涕。擤鼻涕似乎是一件十分简单的事,连小孩子也知道甚么是擤鼻涕,然而并非每个人都知道擤鼻涕的正确方法。如果您认为擤鼻涕没有什么艺术,把鼻涕擤出来就行了。这就错了,您也许没有想到,不正确地擤鼻涕有可能给您带来麻烦,让您头痛。
擤鼻涕真可能有这么严重的后果吗?美国维吉尼亚大学和丹麦一所大学二位医生合作的实验,或可说明一二。他们在几位自愿的成人鼻子里喷进有色液体颜料,这种颜料在X光片上可以显示出来。然后,他们让其中一部分自愿者擤鼻涕;另一部分自愿者不擤鼻涕,让他们咳嗽或吸进一种能引起打喷嚏的化学物。您能猜到结果吗?
首先,研究人员通过计算机断层摄影X光片,发现擤鼻涕的人将许多颜料擤进鼻子上面的鼻窦里去了;而咳嗽和打喷嚏并未将颜料推进鼻窦。然后,研究人员测量了擤鼻涕、咳嗽和打喷嚏产生的压力。他们将一个微型压力敏感器放进鼻子里进行测量,竟发现一个典型的擤鼻子的动作,可产生每平方英寸一点三磅的压力。这个压力是咳嗽或打喷嚏产生的压力的十倍。
这项研究提示,擤鼻涕也有学问,不正确的擤鼻涕会导致许多病菌和炎症分泌物进入鼻窦,增加鼻窦水肿和感染的危险性。
根据这项研究,擤鼻涕似乎比咳嗽和打喷嚏更不安全,有可能带来对身体的损害。由于不擤鼻涕是不太可能做得到的,但倒底如何擤鼻涕,才是正确的?下面是专家的几点建议。
您将鼻子压得愈高,擤鼻涕时产生的压力就愈大,也意谓着可能有更多的细菌进入鼻窦,所以擤鼻涕最好不要用手压鼻子。
果整天反复使用一条手帕,手帕愈来愈脏,在脏手帕上自然藏有许多细菌,也就增加将细菌带进鼻腔的危险性,因此专家建议最好采用一次性使用的手纸来揩鼻涕,最好不要用手帕,尤其不要反复使用。
最后,擤鼻涕之后一定要洗手。
鼻炎形成原因是什么
第一、挖鼻孔:挖鼻孔几乎是很多人的一个习惯性动作,一方面,挖鼻孔会损伤鼻黏膜,另一方面,手上的细菌、病毒可能造成局部的毛囊炎。由于鼻部处于医学上的“危险三角区”内,如果炎症控制不好,有可能侵入颅内,危及生命。
第二、大力擤鼻涕:两侧鼻孔同时用力擤鼻涕是鼻炎患者最频繁的举动,但不正确擤鼻涕却会使鼻腔黏液进入鼻窦,使得鼻窦变成病菌滋生的温床。
第三、吞咽鼻涕:鼻涕中含有尘土、细菌等微小的有害物质和过敏原,咽下时会对咽喉部黏膜造成刺激,引起咳嗽,长期如此会引发慢性咽喉炎,吞咽到胃肠中的细菌和病毒也会对胃肠黏膜产生刺激,引起疾病。
四种情况可导致中耳炎
一、婴儿卧位吃奶
如果婴幼儿仰卧位吃奶,由于幼儿的咽鼓管比较平直,且管腔较短,内径较宽,奶汁可经咽鼓管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因此母亲给孩子喂奶时应取坐位,把婴儿抱起呈斜位,头部竖直吸吮奶汁。
二、不正确擤鼻涕
擤鼻涕方法不正确也可导致中耳炎。有的人擤鼻涕时往往用两手指捏住两侧鼻翼,用力将鼻涕擤出。这种擤鼻涕的方法不但不能完全擤出鼻涕而且很危险,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则压力迫使鼻涕向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
三、急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急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由咽鼓管途径感染最多见。感冒后咽部、鼻部的炎症向咽鼓管蔓延,咽鼓管咽口及管腔黏膜出现充血、肿胀,纤毛运动发生障碍,致病菌乘虚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四、游泳呛水可引发中耳炎
游泳时应避免将水咽入口中,以免水通过鼻咽部而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外伤所致的鼓膜穿孔禁止滴任何水样液体,以免影响创口的愈合,可用消毒棉球堵塞外耳道以免感染诱发中耳炎。
怎样预防分泌性中耳炎
(1)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2)注意均衡饮食,避免刺激性较强的食品引起分泌增加。
(3)避免接触烟雾等不良气体刺激呼吸道,保护和增强上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
(4)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疾病,避免接触过敏原。
(5)正确擤鼻。擤鼻涕时勿双手同时捏紧前鼻孔用力擤鼻涕,应该按压一侧鼻孔轻轻清理鼻腔的分泌物,或经口吐出。
(6)采取正确姿势喂食婴幼儿,注意不要头部太低,防止奶等食物经由咽鼓管呛入鼓室,引发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