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羊羹和羊羹有什么区别吗
栗羊羹和羊羹有什么区别吗
最早的羊羹是用羊来熬制的羹——就是现在的汤啦。
后来日本人用板栗或赤豆熬制的糊汤,夸张地形容其味道鲜美,于是叫做“栗羊羹”。后来做成像软糖一样,还叫“栗羊羹”。
最后又引进到国内,大概就是华北一带,也有国产的,干脆就省略为“羊羹”,其实,其制作跟羊已经没有关系了!
栗子羹的来历
栗羊羹,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中华美食。它源于我国唐朝时期,最初是一种加入羊肉煮成的羹汤。 镰仓时代传到日本,僧侣们不吃肉食,便以红豆,葛粉和面粉做成羊肝形状,日语肝羹发音类似,就成了羊羹,茶道流行之时就成了着名茶点。 丰臣秀吉时代,豆沙羊羹最为盛行。羊羹是日本一种着名的点心,一般以红豆为材料,其后亦发展至有栗子、番薯甚至是绿茶口味的不同款式。 羊羹除了传统的甜味之外,也另有一些咸味的羊羹,为一般日本人品茶时常备的甜点之一。
孕妇怎样吃红豆才安全
红豆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高营养、多功能的杂粮。那怎样才能保证孕妇吃到的红豆是健康安全的呢?如何才能选择优质上等的红豆,以及在食用时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的呢?
一、红豆选购的攻略
1、从外观上观察。
颗粒大小均匀、饱满的为上品。红豆如果生虫了,会有很多虫屎等小颗粒。
2、从颜色上分辨。
如果是去年或前年等不新鲜的红豆,它的红色不鲜艳、很干涩或像褪了色。
3、浸水试验辨好坏。
把红豆倒在淡盐水里,完全浸没在水中就是好的红豆,浮在水面是不好的红豆。
二、红豆食用的技巧
1、红豆可与大米、小米、高粱米等煮粥做饭。
2、红豆粉可与小麦粉、小米面、玉米面等配合做成杂粮面。
3、红豆的主要用途是制作豆沙,可用于制作豆沙包、水晶包、油炸糕等,也是栗羊羹、粽子等糕点的原料。
4、红豆也可以制成冰棍、冰糕、冷饮等,大粒红豆还可制成罐头。
5、阴虚而无湿热者及小便清长者忌食。
6、中药另有一种红黑豆,系广东产的相思子,特点是半粒红半粒黑,请注意鉴别,切勿误用。
温馨提示:红豆好处虽然多,不过孕妇饮用红豆汤要适量。一次性吃太多红豆易增加孕妇肝肾负担,而且豆类吃多会有饱胀闷气的感觉。另外,若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孕妇建议慎喝红豆汤。
吃羊羹有什么好处
羊羹是以红小豆为主原料的一种冻状食品。其色红、味清香,是我国传统的小吃食品,核桃味香多脂,营养丰富,含有60%~70%的脂肪,15%~20%的蛋白质,10%左右的碳水化合物,6.7%的纤维素、灰分和水分。另外,还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记载,核桃“补气养血,润燥化痰,益命门,利三焦,温肺润肠,治虚寒咳嗽,腰脚肿痛,散肿毒”还能“令人体健,润肌,黑须发”,素有“万岁子”,“长寿果”之称。羊羹最早的羊羹是用羊来熬制的羹——就是现在的汤啦。 后来日本人用板栗或赤豆熬制的糊汤,夸张地形容其味道鲜美,于是叫做“栗羊羹”。后来做成像软糖一样,还叫“栗羊羹”。 最后又引进到国内,大概就是华北一带,也有国产的,干脆就省略为“羊羹”,其实,其制作跟羊已经没有关系了!1.原料及配方 白砂糖10kg,琼脂0.25kg,红小豆2.5kg,栗子粉1~2kg,苯甲酸钠12g。 2.制作工序及操作要点 (1)将栗果洗净,去除杂质,煮熟后捞出控水,放在席上晒干或烘干。干燥后破碎,用风车吹去皮,用碾或粉碎机加工成粉末,过120目筛制得栗子粉。 (2)红小豆洗净后水煮片刻加碱,倾去碱液(除去黏液),用清水洗净,加水用汽浴锅煮2h至开花。将煮烂的小豆和水一同送入钢磨磨碎,用细箩纱使豆沙与皮分离,将豆沙用离水甩干至手握成团、离手即散的程度,一般100kg小豆可出180kg豆沙。家庭加工可用铁锅在煤火上煮,煮烂后放在20目的铜丝筛中用力揉搓去皮滤沙,将豆沙装进布袋挤压,除去水分。 (3)将琼脂放入20倍的水中,浸泡10h后加热至化开。加少量水将糖化开,加入琼脂,当琼脂和糖溶液温度达120℃时加入栗粉豆沙及用少量水溶解的苯甲酸钠,搅拌均匀。熬到温度150℃时,离火注模。注意温度不可超过106℃,否则不等注完模就会凝固。用汽浴锅煮,压力在405.2kPa的情况下约煮45min,也可用铁锅明火煮制。整个熬制过程要不断进行搅拌,防止焦糊。熬好的浆用漏斗注进衬有锡箔底的模具中,放入通风柜冷却成型,待充分冷却后即可。在家做庭困难。
栗羊羹的介绍
古代的栗羊羹,还真有“羊”,也确实是“羹”。唐朝时,最初的栗羊羹是加入羊肉煮成的一种羹汤。但从中国传到日本后,因僧侣不吃肉食,便用红豆、葛粉和面粉做成羊肝的形状。日语“肝”“羹”发音类似,于是,“肝羹”就说成“羊羹”,在茶道流行时成了著名茶点。在丰臣秀吉时代,豆沙羊羹最为盛行。日本羊羹以红豆为材料,其后发展为栗子、番薯等不同款式。在栗羊羹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栗子面,遂为羊羹之精品。
什么是羊羹
最早的羊羹是用羊来熬制的羹——就是现在的汤啦.
后来日本人用板栗或赤豆熬制的糊汤,夸张地形容其味道鲜美,于是叫做“栗羊羹”.后来做成像软糖一样,还叫“栗羊羹”.
最后又引进到国内,大概就是华北一带,也有国产的,干脆就省略为“羊羹”,其实,其制作跟羊已经没有关系了!
羊羹本是羊肉熬成的浓汤热食,镰仓时代传到日本,僧侣们不吃肉食,便以红豆,葛粉和面粉做成羊肝形状,日语肝羹发音类似,就成了羊羹,茶道流行之时就成了著名茶点.丰臣秀吉时代,豆沙羊羹最为盛行.
原料:红小豆、砂糖、琼脂.
多吃栗子可健脾养胃
1栗子糊可健脾胃。
栗子500克 加白糖适量,制成糊。栗子糊具有健脾胃,厚肠道的功效。
2栗子糕益气养胃。
栗子200克 加糯米粉500克加白糖50克制成糕。栗子糕味香甜糯软,具有健脾益气养胃,强筋健骨补虚的功效。
3栗子羊羹补气止血。
栗子250克+白糖100克加羊肉500克加冻粉40克煮成羹。栗子羊羹补气健脾,有散血止血的功效。无病者可强身健体。
4栗子烧白菜补肾。
生栗子300克+大白菜500克加白糖加花生油适量烧制成菜。栗子烧白菜具有补脾、益肾、止血的功效。
栗子好吃,皮难剥。为了化解好吃和难剥之间的矛盾,人们开动脑筋,实验出很多剥栗子皮的窍门,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择其一试之。
1热水浸泡法:生栗子洗净后放入器皿中,用滚沸的开水浸没,盖上锅盖。5分钟后,取出栗子切开,栗皮随即脱落,此法省时、省力。
2筷子搅拌法:将栗子一切两瓣,去壳后放入盆内,加开水浸泡一会儿后,用筷子搅拌,栗子的皮就会与栗肉脱离。浸泡时间不能过长,否则会影响栗子营养成分。
3冰箱冷冻法:栗子煮熟后,将其冷却,放入冰箱内冷冻两小时,可使壳肉分离。这样栗衣剥起来既快,栗子肉又完整。
4微波炉加热法:用剪刀把生栗子外壳剪开,放在微波炉中高温加热30秒,里面一层衣和肉即会自动脱离。用此方法去栗皮前,一定要将其外壳剪开,否则可能会引起微波炉故障。
5热胀冷缩法:用刀把栗子的外壳剥除,放入沸水中煮3-5分钟,捞出后立即放入冷水中浸泡3~5分钟,很容易剥去栗衣,且味道不变。
6日光暴晒法:把要吃的生栗子放置在阳光下暴晒一天,栗子壳即会开裂。
7自然风干法:把生栗子放到通风、干燥的地方先晾几天,这样栗子皮就非常好剥了。这个方法还能把栗子做成干果,吃的时候用水先泡一下即可。
8加盐水煮法:在煮栗子的时候加些盐,煮熟后会很好剥皮。
吉利丁与琼脂为何不能相互代替
吉利丁,是从英文Gelatine的读音中直译过来的,吉利丁同时还被称为鱼胶或明胶,顾名思义它是由动物的骨头提炼出来的一种胶质,不属于素食品。吉利丁可以分为片状(吉利丁片或鱼胶片)和粉状(吉利丁粉或鱼胶粉)两种。虽然它们状态不同,但是用量和用法一般都是差不多的。不管是吉利丁粉或吉利丁片,要使用的时候都需用冷水先浸泡一小会,但千万不能用热水泡。在泡开后再加热至融化,根据配方的步骤加入进其他配料里即可。吉利丁常常被用于制作慕斯、免烤芝士蛋糕、免烤布丁等甜点。
以海藻为原料制成的琼脂,是素食品。 琼脂在使用前也要先浸泡一段时间,待琼脂完全泡发后会膨胀到4倍大。而且琼脂的口感比吉利丁要硬,所以琼脂比吉利丁更难溶解,必须加入沸水让后熬煮几分钟,琼脂才能完全融化在水里。而当温度降低到40℃以下,融化了的琼脂就会立刻凝固,所以琼脂常被用来制作羊羹、凉糕等糕点。
那么究竟吉利丁和琼脂能相互代替吗?
其实经过以上对琼脂和吉利丁的介绍,显然答案是不可以的。
首先是由于二者的凝固点不同,难以实现互替。从上文我们已经知道琼脂在40度以下就会凝固,而吉利丁则必须冷藏才会凝固。所以用琼脂制作的甜点,可以在常温下直接摆放,而无需冷藏的。例如羊羹、凉糕等产品一般是直接包装好摆放在柜台就可以了。但是吉利丁制作的甜点为了防止溶化,就一定要冷藏保存。
而在烘焙中吉利丁常常被用于制作慕斯、布丁等甜点,它们的搅拌温度都较低,如果用琼脂代替,还没有开始拌匀就开始凝固成块状,根本就无法混合均匀。再者吉利丁的口感比琼脂要柔软很多,如果慕斯等甜点用琼脂,就会完全失去了嫩滑的口感。同样,羊羹等甜点用吉利丁,口感也失去了润爽。
从上述种种原因看来,吉利丁与琼脂是真的不适宜相互替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