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有几种
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有几种
1、抗胆碱能药:
能抑制乙酰胆碱的作用,纠正乙酰胆碱和多巴胺的不平衡。适用于早期轻症的病人,对震颤和肌僵直有一定疗效。常用药物为安坦,口服2~4mg,每日3次。副作用有口干、眼花、无汗、面红、恶心、失眠、便秘、小便潴留和、幻觉和妄想。停药和减少剂量后即可消失。有青光眼或前列腺肥大者禁用。在老年人,可致智能障碍。对60岁以上的患者,现多主张不用。
2、金刚烷胺:
能促进多巴胺的释放,并有轻度的激动多巴胺受体的作用。常用剂量为100m,日服3次。对轻症效果较好,本药副作用小。
3、多巴胺替代疗法:
补充脑内多巴胺是目前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方法。外源性多巴胺不能透过血脑屏障(BBB)进入脑内,应用其前体物左旋多巴能通过BBB进入脑内,经多巴脱羧酶脱羧转变成多巴胺,从而起到补充脑内多巴胺的作用。但能使左旋多巴脱羧的脱羧酶在外周各脏器和血管壁广泛存在,故在它吸收和传输的过程中,大部分已转变成多巴胺,能刺激外周多巴胺受体而引起多方面的外周副作用。如恶心、呕吐、厌食等消化道症状和血压降低、心率失常等心血管症状。脑外多巴胺脱羧酶抑制剂如苄丝肼和甲基多巴肼,它们不能通过BBB,当应用小剂量时,仅抑制脑外的左旋多巴的脱羧作用。因此,与左旋多巴合并应用可阻止外周多巴胺的形成,从而减少左旋多巴的用量,加强其疗效并减少其外周副作用。因此,目前基本不单用L-多巴治疗,多用它与苄丝肼或甲基多巴肼的复合制剂。常用的药物有:
(1)美多巴 (Madopar): 是左旋多巴和苄丝肼按4:1配方的混合剂。对病变早期的患者,开始剂量可用125mg,日服3次。如效果不满意,可在第二周每日增加125mg,第三周每日再增加125mg。
(2)息宁控释片(Sinemet-CR):是左旋多巴和甲基多巴肼复合物的控释片,它可使左旋多巴血浓度更稳定并达4~6小时以上,有利于减少左旋多巴的剂末现象、开关现象和剂量高峰多动现象。开始剂量可用125mg,日服3次。以后根据病情逐渐加量。
4、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由于麦角类受体激动剂(嗅隐停、协良行)有造成肺与心脏瓣膜纤维化的风险,现已少用。推荐使用非麦角类受体激动剂包括:
(1)泰舒达(Trastal): 多巴胺D2受体的激动剂, 能刺激中脑皮质和边缘叶通路D3受体,改善病人智能和情感障碍,降低谷胺酰胺和自由基水平。
(2)森福罗(普拉克索)是新一代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避免因长期使用左旋多巴造成的神经损害,减少左旋多巴的剂量,它还可选择性地作用于D2/D3受体,从而能控制震颤等运动相关症状,同时缓解精神心理症状,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新药。
5、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
多巴胺在脑内通过MAO-B氧化降解,并在其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氧自由基损伤神经元。因此,抑制MAO-B的活性既能延长多巴胺在脑内的停留时间,增强疗效,减少左旋多巴的用量及其副作用,又能间接起到保护神经元的作用。常用的药物咪多吡(司来吉兰)、思吉宁。
6、COMT抑制剂(恩它卡朋):
该药可稳定左旋多巴在血中的浓度,从而减少其用药量及其副作用。能延长左旋多巴半衰期、防止或推迟运动波动和“异动”现象出现的药物, 常用剂量为200mg,日服3次。
帕金森病会影响视力吗
很多帕金森病人常常会抱怨视力下降、阅读困难、眼睛发干等,事实上,视力异常是帕金森病人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症状,包括视觉功能下降、视幻觉、眼睑运动异常、眼球运动异常等。帕金森患者出现视力异常的原因目前认为是帕金森病疾病本身所致,还与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以及外科手术等治疗的不良反应有关联。如果帕金森病患者早期出现了眼干,视力模糊等症状,主要是由于负责眼部运动的肌肉运动功能减退,使得眼睑瞬目运动在内的正常生理状态下所必须的运动减少,而这些运动恰恰可使泪液湿润眼球表面、保持角膜光泽、清除结膜囊灰尘和细菌,所以帕金森病患者在早期易出现眼睛干涩、眼睑发言,视力模糊等症状。还有一种情况是视幻觉,一般和用抗胆碱能药物有关系,多巴胺能药物也会引起,这在日后需要进行药物调理。
针对不同原因导致的视力异常,应该针对性地给予适当处理,对于疾病自身引起的视力异常可以以药物治疗原发病为主,兼顾对症处理。可给予眼膏或者人工泪液保护结膜、抗生素眼药水治疗眼睑感染等。
事实上,视力异常在帕金森病患者中是最经常出现的一种症状,无论是早期尚未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还是已经接受药物治疗甚至外科治疗的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异常。下面总结了几点帕金森患者出现视力异常的原因,有助于患者鉴别诊断,对症治疗。
帕金森患者视力异常可出现的相关障碍有哪些?
1、视觉功能下降:色觉分辨力、对比敏感度、空间分辨力等明显降低;
2、视幻觉:通常在帕金森疾病的中晚期出现,并且伴有精神症状,一般多为药物副作用所引起;
3、眼睑运动异常:自发性瞬目(眨眼)减少、眼睑痉挛、眼睑开放不能等;
4、眼球运动异常:眼急动异常、眼球微震颤、快波睡眠(快速眼球运动)行为紊乱;
5、外科手术后并发症:如苍白球切除术(毁损术)患者易出现对策的同向性扁盲等;
以上就是帕金森病会导致的视力异常的几种情况,只要找对根源,经过恰当的处理,帕金森病患者的视力异常是完全可以恢复到正常人的水平的。
帕金森权威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1、药物治疗:不少的患者在治疗帕金森期间,常会选择药物的方法来进行治疗,主要就是因为药物的应用可以很有效的改善症状,但良好的心态、心境的调整可以让我们对克服疾病充满信心,必要时可以服用抗抑郁药。
2、康复治疗:这是帕金森患者在患病期间治疗疾病必不可少的一种治疗方法,因为加强运动锻炼可以改善帕金森患者的一些运动障碍。
3、手术治疗:这一点主要就是适用于那些对于长期服药疗效不满意的或者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的帕金森患者。而目前主要的手术治疗帕金森方法就是毁损术和安装脑起博器,但是要有一定的适应证的,不是任何帕金森病都可以做的,而且效果不稳定,费用也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承受。
帕金森病也会偷袭中青年
许多人认为只有老年人才会患帕金森病,其实不然。专家指出,由于偏信一些错误的“民间说法”,一些帕金森病人延误了治疗,结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据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杨辉教授介绍,帕金森病本身不是致命疾病,一般不影响寿命,但如果因为一些错误认识而未能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会导致病人身体机能下降,甚至生活不能自理,最后出现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首先,帕金森病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在帕金森病人中,中青年患者的比例超过10%。因此,如果出现上肢震颤、手抖、肌肉僵硬到无法伸直,或者动作迟缓、表情僵硬、说话异常缓慢等帕金森病的先期征兆,中青年人不能单纯以为是颈椎、腰椎或者脑血管疾病。
其次,帕金森病不一定出现脑萎缩。一些帕金森病患者,拿着头部CT片找医生,说自己没有脑萎缩,怀疑医生误诊。实际上,并非所有的帕金森病人都会出现脑萎缩,部分病人的脑CT和核磁共振表现正常,没有特异性改变,这种疾病需要根据病人的症状来临床诊断。
此外,人们通常所说的“帕金森综合征”与帕金森病不是一回事。一些帕金森病患者采用治疗帕金森综合征的办法来治疗帕金森病,结果贻误了治疗时机,使得病情进一步加重。
帕金森药物有副作用吗
医疗行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办法完全预防或治愈帕金森病,由于帕金森病主要发生于中老年时期。在60岁以上人口中,约每100人中有一人患帕金森病。估计目前在中国有200万患者。虽然没有办法完全治愈,但是良好的药物也还是可以帮助帕金森病人恢复机能。但是长期的药物治疗,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影响患者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所以患者的饮食要做必要的调整。
药物对身体是不可能没有影响的,人体在同时摄入药物与含高蛋白、高脂肪的肉类时,胃吸收要耽搁很长时间。其次食物中的蛋白质在肠道被分解为氨基酸,这些氨基酸必须在一种转运“载体”的帮助下,才能穿过肠道壁进入血液,而治疗帕金森的药物也必须依靠同样的“载体”通过肠道壁,才能发挥药力。
肉类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其分解产物氨基酸会很快占用所有的转运“载体”。药物就要等到“载体”空闲下来时才能穿过肠壁入血。因此,最好在摄入肉类之前30~60分钟服美多巴或息宁,这样可以保证它们在遇到食物干扰之前已被迅速吸收,否则药物的吸收要用很长时间,在血液中达不到必要的浓度,就没有理想效果。
帕金森患者平时的生活习惯一定要健康,合理,这样才能有效的治疗帕金森,恢复一个健康的身体。
治疗帕金森病效果比较好的方法是什么
帕金森病早期治疗:帕金森病早期黑质-纹状体系统存留的DA神经元可代偿地增加DA合成,推荐采用理疗(按摩、水疗)和体育疗法(关节活动、步行、平衡及语言锻炼、面部表情肌操练)等,争取帕金森病患者家属配合,鼓励帕金森病患者多主动运动,尽量推迟药物治疗时间。若疾病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需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不少的帕金森病患者在治疗帕金森期间,常会选择药物的方法来进行治疗,主要就是因为药物的应用可以很有效的改善症状,但良好的心态、心境的调整可以让我们对克服帕金森病充满信心,必要时可以服用抗抑郁药。良好的营养是保持健康的重要部分,后期家庭护理和关爱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反射疗法:为了减轻帕金森病震颤,可以用拇指按摩膈膜和太阳经相应区域,按摩脑和脊髓区有助稳定神经系统。反射疗法也是很常用的帕金森病的治疗方式。倘若患者的病情较重,只能卧床不起,那么在治疗时,家属应帮助其勤翻身,在床上多作被动运动,以防止关节固定、褥疮和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针灸治疗:也是属于有效的帕金森病的治疗方式。据一些专家的研究发现,帕金森病可能伴有一个或更多经络紊乱。肌肉僵硬、疼痛以及不平衡,通过一系列中医治疗可能得到减轻。
按摩方法:可以避免肌肉僵硬。肌肉按摩可以伸展僵硬肌肉之间粘连组织,解除肌肉痉挛,使活动更加自如。按摩也能改善关节运动,使变硬肌肉组织松软、刺激淋巴循环。家人可以经常为帕金森病患者作全身按摩,这非常有利于帕金森病患者的恢复。
帕金森会诱发便秘吗
(1)帕金森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受到影响,会不自觉地流口水、出汗及出现不正常的油脂分泌,因此可能导致便秘。
(2)由于帕金森病患者全身活动缓慢和僵硬造成,肠道蠕动受到影响,因此出现便秘,所以便秘可以是帕金森病的早期症状。
(3)治疗帕金森病最常用的药物多巴胺类替代药物,以及著名抗碱胆药物都可能有这方面的副作用,所以值得与医生讨论更换这些药物的可能性。
帕金森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一、传统的药物治疗。不少的患者在治疗帕金森期间,经常会选择药物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只能改善症状,不能阻止病情的发展,更无法治好。但是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只要患者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并且及时进行心境的调整,并且注重良好的饮食营养搭配才好。
二、专业手术治疗。这一点首要就是适用于那些关于长时间服药作用不满意的或许显着药物不良反应的帕金森患者。而当前首要的手术医治帕金森办法就是毁损术和装置脑起博器,可是要有必定的习惯证的,不是任何帕金森病都可以做的。
三、心理治疗。帕金森在治疗的前后一定承受不小压力,针对心理不同的治疗阶段(如否认、愤怒、抑郁、反对独立求适应等各个阶段)的改变,帕金森家属应该制定出心理治疗计划,可以制定个别和集体、家庭、行为等多种方法改善帕金森病情。
四、后期康复治疗。康复治疗一般发生在手术治疗之后,帕金森患者多吃水果蔬菜,确保营养的平衡,合理调节饮食,保持营养充分,增强体质。多运动和加强锻炼,并且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帕金森综合症能完全治好吗
一、药物治疗:不少的患者在治疗帕金森期间,常会选择药物的方法来进行治疗,主要就是因为药物的应用可以很有效的改善症状,但良好的心态、心境的调整可以让我们对克服疾病充满信心,必要时可以服用抗抑郁药,良好的营养是保持健康的重要部分,后期家庭护理和关爱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二、手术治疗:这一点主要就是适用于那些对于长期服药效果不满意的或者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的帕金森患者。而目前主要的手术治疗帕金森方法就是毁损术和安装脑起博器,但是要有一定的适应证的,不是任何帕金森病都可以做的。对于伴有抑郁、痴呆的患者、对多巴治疗的效果不敏感的不适合。另外安装脑起博器费用昂贵、一般家庭难以承受。
三、饮食治疗:在生活中只要是疾病,都是靠“三分治七分养”的,所以对帕金森治疗也是如此。患有帕金森的患者,要想病情康复得更快,一定要慢慢调理,通过一些饮食慢慢的养。如果图快的话,其实还是有很多药物或者方法,但是也许时间长了,会复发,所以对于帕金森我们应该铲除它。
帕金森病能治好吗?帕金森病的治疗首先需要把握治疗时机,其次需要把握最佳的治疗方法,只有注意选对方法才可以促使自己的病情稳定和康复,虽说帕金森病患者可能对帕金森病的相关治疗方法不太了解,但是只要注意发病之初及时就医就可以很好的保护自己,这一点希望大家可以意识到,最后祝患者可以尽早康复。
帕金森病也会偷袭中青年
帕金森病本身不是致命疾病,一般不影响寿命,但如果因为一些错误认识而未能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会导致病人身体机能下降,甚至生活不能自理,最后出现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首先,帕金森病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在帕金森病人中,中青年患者的比例超过10%。因此,如果出现上肢震颤、手抖、肌肉僵硬到无法伸直,或者动作迟缓、表情僵硬、说话异常缓慢等帕金森病的先期征兆,中青年人不能单纯以为是颈椎、腰椎或者脑血管疾病。
其次,帕金森病不一定出现脑萎缩。一些帕金森病患者,拿着头部CT片找医生,说自己没有脑萎缩,怀疑医生误诊。实际上,并非所有的帕金森病人都会出现脑萎缩,部分病人的脑CT和核磁共振表现正常,没有特异性改变,这种疾病需要根据病人的症状来临床诊断。
此外,人们通常所说的“帕金森综合征”与帕金森病不是一回事。一些帕金森病患者采用治疗帕金森综合征的办法来治疗帕金森病,结果贻误了治疗时机,使得病情进一步加重。
帕金森用药莫入误区
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元变性疾病,老年人多发。据统计,在60岁以上老年人中,帕金森病的患病率约为1%,我国目前有170多万帕金森病患者,而且该病的发病率呈升高趋势,每年新增的帕金森病患者约有10万人。绝大多数帕金森病患者以药物治疗为主,但许多患者对使用抗帕金森病药物治疗存在认识误区,以致影响了治疗效果。以下介绍几个最常见的误区,为广大患者“知己知病”,提高生活质量。
误区一 害怕用药后症状出现波动,疾病早期拒绝服药治疗
有些帕金森病患者认为,“是药三分毒”,迟迟不愿服药治疗,尤其是当他们看到一些患者在长期服用抗帕金森病药物左旋多巴后,出现了症状波动,如开关现象(药物发生作用时运动功能改善,或恢复到正常人的功能状态,为“开期”,药效过后,又出现帕金森病症状,如患者不能行走,为“关期”)、剂末现象(药效维持时间越来越短,每次用药后期出现帕金森病症状恶化)以及精神症状,更让他们陷入了是用药、还是不用药的两难境地。
其实,一旦被诊断患有帕金森病后,患者就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为自己的健康打一场持久的保卫战。因为发现症状越早,治疗越早,效果越好。临床证实,发病后1~3年内开始用药的患者,在自理能力、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等方面明显优于发病后4~6年才开始用药的患者。另外,早治疗还可通过延缓疾病的进展而降低治疗费用,因为帕金森病晚期治疗费用远大于早中期费用。
值得欣喜的是,随着多种治疗帕金森病药物的出现,联合用药延缓了左旋多巴副作用的出现,并且,安装脑起搏器也为晚期帕金森病患者解开“运动枷锁”。
误区二 服用抗帕金森病药,但从不调整用药量和品种
有一些患者是在服用医生开的抗帕金森病药物,但很少去医院复诊,多年服用同种、同剂量的药物。实际上,帕金森病是慢性进展性疾病,随着疾病的进展,症状会逐渐加重,还可能伴发其他疾病。因此,医生在制定药物治疗方案时,一方面会依据帕金森病患者的病情,另一方面会衡量治疗对伴发疾病的影响,避免治疗方案对伴发病症有不良影响。如对于伴有智能减退的患者,医生会避免给患者应用抗胆碱能药物;对于伴有高血压、心动过速与心绞痛的患者,医生会避免给患者应用司来吉兰;对于伴有肌无力的患者,医生会避免给患者应用安坦等。而对于伴有抑郁症的患者,医生可能给患者应用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等。可见,患者若不及时与有经验的医生交流,及时调整用药,不仅不能有效控制病情,还可能引发其他问题。
误区三 安装脑起搏器,可一劳永逸,从此不需再服药
脑起搏器治疗是通过手术将电极植入脑内神经核团,抑制不正常的脑神经元放电来消除帕金森病症状。该疗法并发症少,是继多巴胺药物治疗后的最大进展,特别适合药物控制不理想的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临床证实,晚期帕金森病患者仅通过服药治疗是无法克服长期的“关期”,但通过定时服药,同时进行脑起搏24小时刺激,患者可保持24小时“开期”,摆脱木僵状态。
常见的帕金森的用药误区
一、害怕用药后症状出现波动,疾病早期拒绝服药治疗
有些帕金森病患者认为,“是药三分毒”,迟迟不愿服药治疗,尤其是当他们看到一些患者在长期服用抗帕金森病药物左旋多巴后,出现了症状波动,如开关现象(药物发生作用时运动功能改善,或恢复到正常人的功能状态,为“开期”,药效过后,又出现帕金森病症状,如患者不能行走,为“关期”)、剂末现象(药效维持时间越来越短,每次用药后期出现帕金森病症状恶化)以及精神症状,更让他们陷入了是用药、还是不用药的两难境地。
其实,一旦被诊断患有帕金森病后,患者就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为自己的健康打一场持久的保卫战。因为发现症状越早,治疗越早,效果越好。临床证实,发病后1~3年内开始用药的患者,在自理能力、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等方面明显优于发病后4~6年才开始用药的患者。另外,早治疗还可通过延缓疾病的进展而降低治疗费用,因为帕金森病晚期治疗费用远大于早中期费用。
值得欣喜的是,随着多种治疗帕金森病药物的出现,联合用药延缓了左旋多巴副作用的出现,并且,安装脑起搏器也为晚期帕金森病患者解开“运动枷锁”。
二、服用抗帕金森病药,但从不调整用药量和品种
有一些患者是在服用医生开的抗帕金森病药物,但很少去医院复诊,多年服用同种、同剂量的药物。实际上,帕金森病是慢性进展性疾病,随着疾病的进展,症状会逐渐加重,还可能伴发其他疾病。因此,医生在制定药物治疗方案时,一方面会依据帕金森病患者的病情,另一方面会衡量治疗对伴发疾病的影响,避免治疗方案对伴发病症有不良影响。如对于伴有智能减退的患者,医生会避免给患者应用抗胆碱能药物;对于伴有高血压、心动过速与心绞痛的患者,医生会避免给患者应用司来吉兰;对于伴有肌无力的患者,医生会避免给患者应用安坦等。而对于伴有抑郁症的患者,医生可能给患者应用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等。可见,患者若不及时与有经验的医生交流,及时调整用药,不仅不能有效控制病情,还可能引发其他问题。
三、安装脑起搏器,可一劳永逸,从此不需再服药
脑起搏器治疗是通过手术将电极植入脑内神经核团,抑制不正常的脑神经元放电来消除帕金森病症状。该疗法并发症少,是继多巴胺药物治疗后的最大进展,特别适合药物控制不理想的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临床证实,晚期帕金森病患者仅通过服药治疗是无法克服长期的“关期”,但通过定时服药,同时进行脑起搏24小时刺激,患者可保持24小时“开期”,摆脱木僵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脑起搏器治疗手段疗效稳定、安全,但脑起搏器并不能完全替代药物。也就是说,安装脑起搏器后,大部分患者仍需服用抗帕金森病药物,只是脑起搏器治疗术后,大部分病人的服药剂量可降低1/3~2/3,个别病人甚至可停用药物。但对术前服药剂量偏大、有明显副作用的患者,医生会酌情为患者减量。注意,疾病晚期安装脑起搏器的患者,减药速度应该缓慢。
四、抗帕金森病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1.抗帕金森病药物需用到足够疗程(往往需要经过数月),足够剂量,方能判断是否有效。因此,患者不要用药数天,便急于要求医生换药。
2.抗帕金森病药物宜在饭前一小时、饭后两小时规律性服药。
3.平时,患者可多食瓜子、杏仁、芝麻和牛奶等食物,以促进多巴胺合成,改善病症。
4.抗帕金森病药物有恶心的副作用,服药时,患者可摄入少量碳水化合物,以减轻恶心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