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骨质疏松诊断鉴别

骨质疏松诊断鉴别

诊断

绝经后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首先需排除其他各种原因所致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多发性骨髓瘤、骨质软化症、肾性骨营养不良、儿童的成骨不全、转移瘤、白血病以及淋巴瘤等。

骨质疏松症进行分级诊断:正常为BMD或BMC在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的1个标准差(SD)之内;骨质减少为BMD或BMC较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降低1~2.5个标准差;骨质疏松症为BMD或BMC较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降低2.5个标准差以上;严重骨质疏松症为BMD或BMC较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降低2.5个标准差以上并伴有1个或1个以上的脆性骨折。该诊断标准中BMD或BMC可在中轴骨或外周骨骼测定。

鉴别诊断

主要和骨软化、骨髓瘤、成骨不全以及各种癌性骨病相鉴别。

骨质疏松诊断标准

引起骨质疏松的原因有很多种,由于骨的组织减少,代谢骨发生了病变,骨质疏松的主要诊断标准为,正常的人的BDM值加减1个标准差的均为正常的值,出现正常值较低的话,骨质减少;降低为2、5SD的均为骨质疏松;如果出现2,5SD以上的严重的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的患者,有的严重的,甚至到了后期生活都不能自理,更别说学习工作了,正常生活都很困难。

骨质疏松如何鉴别

骨质疏松诊断

1、绝经后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首先需排除其他各种原因所致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多发性骨髓瘤、骨质软化症、肾性骨营养不良、儿童的成骨不全、转移瘤、白血病以及淋巴瘤等。

2、1994年WHO建议根据BMD或BMC

骨质疏松鉴别

1、骨软化症

鉴别标准:特别为骨有机基质增多但矿物化发生障碍。临床上常有胃肠吸收不良、脂肪痢、胃大部切除病史或肾病病史。早期骨骼X线常不易和骨质疏松区别。但如出现假骨折线(Looser带)或骨骼变形,则多属骨软化症。生化改变较骨质疏松明显。

2、维生素D缺乏所致骨软化症

鉴别标准:常有血钙、血磷低下,血碱性磷酸酶增高,尿钙、磷减少。

3、肾性骨病变

鉴别标准:多见于肾小管病变,如同时有肾小球病变时,血磷可正常或偏高。由于血钙过低、血磷过高,患者均有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故X线表现实际上是骨软化症和全身性纤维性骨炎的混合体。在慢性尿毒症时尚可伴有骨硬化症。

4、骨髓瘤典型患者的骨骼X线

鉴别标准:表现常有边缘清晰的脱钙,须和骨质疏松区别。患者血碱性磷酸酶均正常,血钙、磷变化不定,但常有血浆球蛋白(免疫球蛋白M)增高及尿中出现凝溶蛋白。

5、遗传性成骨不全症

鉴别标准:可能由于成骨细胞产生的骨基质较少,结果状如骨质疏松。血及尿中钙、磷及碱性磷酸酶均正常,患者常伴其他先天性缺陷,如耳聋等。

6、转移性癌性骨病变

鉴别标准:临床上有原发性癌症表现,血及尿钙常增高,伴尿路结石。X线所见骨质有侵蚀。

骨质疏松诊断要点

(一)病史与临床特点

女性患者应注意询问妊娠/哺 乳及月经情况。病因不同可有其相应的症状及体征。但其共同点有:周身骨痛、以脊椎、骨盆区及骨折处为主,呈持续性痛、且与骨质疏松程度相平行,蹬楼或体位改变时尤甚。久病下肢肌肉萎缩、脊椎压缩性骨折,致身长缩短;胸廓畸形,肺活量减少、可影响心肺功能。

(二)实验室检查

血钙/血磷、血碱性磷酸酶(AKP)及尿磷皆I 正常,血浆骨钙素升高、尿钙可偏高,尿羟脯氨酸可能升高。如伴有软骨病时、血、尿生化指标可能有相应改变。

(三)X线检查

当X线呈现骨质疏松时、骨矿物质的减少已在 30%~50%以上。主要改变为皮质菲薄, 骨小梁减少/变细或稀疏萎缩,类骨质层不厚, 以脊椎和骨盆明显、特别是胸、腰椎负重阶段尤重。早期表现为骨密度减低、透明度加大,水平方向的骨小梁呈垂直的栅状排列。后期纵行骨小梁也被吸收、抗压能力减退,胸椎呈楔状畸形。由于海绵疏松骨较致密骨更易脱钙、故椎体受椎间盘压迫而形成双面凹陷,也可见脊椎压缩性骨折或其他部位的病理骨折。X线上有时不易与软骨病相区别、或两者并存。近年来,多种新技术已应用于骨质疏松的检测、如中子激活分析法测定全身体钙,单光束骨密度仪测定前臂骨密度,双能 X线骨密度仪测定脊柱骨密度、椎体用计算机断层(CT)以及放射光密度计量法等。必要时施行骨活检对于早期诊断和随访骨质疏松具有重要的意义。

骨质疏松的骨关节病新进展

1、结果为:总骨折患病率为26.6%,前臂骨折患病率为40%,脊椎骨折患病率为13.3%,髋部骨折患病率为1.9%。可见中老年人骨折率较高。

2、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对223例北京地区无亲缘关系的健康妇女和49例男性研究结果表明,汉族妇女雌激素受体等位基因型频率分布与男性分布无明显差异,但有一定的种族差异。上海华东医院缪应新等对835例上海地区男女居民进行基因型分析,表明基因存在种族差异,东方人中BB型极少见。

3、将骨密度与骨强度测量技术相结合应用于骨质疏松的诊断。近几年,尽管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量人体投影骨密度已被医学界接受为诊断骨质疏松的最佳标准,但目前又提出用股骨颈能支撑体重的倍数即抗骨折能力诊断骨质疏松的测量技术和观点,以减少骨质疏松诊断漏诊与误诊。

4、骨质疏松OP和骨关节病OA的综合治疗和分层预防措施包括:中西医结合治疗OP和OA,药物与非药物治疗相结合物理康复、磁疗和运动疗法,创建社区慢病综合防治包括OP和OA的新模式。

诊断骨质疏松症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形体、病史及临床症状,用生理年龄作初步诊断;

(2)作骨密度检查:在中小医院可应用 X 线、周围型双能 X 线骨密度仪(pDEXA)和放射吸收法骨密度仪,有条件的大医院应用双能 X 线床式骨密度仪;

(3)配合生化检查、X 线片等手段作鉴别诊断:判定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还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同时需要排除诸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多发性骨髓瘤、骨质软化症、肾性骨营养不良、儿童成骨不全、转移瘤、白血病、淋巴瘤等其他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症的疾病。

骨质疏松诊断标准

骨质疏松症有什么明显症状?骨质疏松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不要着急下面就让我们的专家为您简单介绍一下如何诊断骨质疏松的并发症引起的症状吧!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那么,骨质疏松症有什么明显症状?具体介绍如下:

疼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

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

骨折: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怎样诊断骨质疏松

首先,骨质疏松应与骨质软化和纤维囊性骨炎相鉴别。

其次,骨质疏松应着重与多发性骨髓瘤,成骨不全,骨肿瘤等所致的继发性骨量减少鉴别。多发性骨髓瘤的典型X线表现是周边清晰的局限性脱钙灶,部分患者为弥漫性脱钙,需和骨质疏松鉴别。多发性骨髓瘤的生化改变为血钙升高或正常,血磷变化不定,ALP正常,尿本周蛋白阳性,血浆出现M球蛋白等。成骨不全时由于成骨细胞产生的骨基质减少,X线上表现的骨质疏松与多次骨折固定有关,骨皮质薄而毛糙,骨质有囊性变,常伴有蓝色巩膜和耳聋等先天性畸形。老年人骨质疏松应警惕骨转移性肿瘤之可能,临床上有原发肿瘤表现,患者血钙和尿钙升高,常伴尿路结石,X线上骨皮质多有侵蚀,甚至可发现转移性缺损灶。

最后,还应对原发性骨质疏松进行分型,特发性青壮年骨质疏松和绝经期骨质疏松在临床上较多见。

怎样才可以检查出腰肌劳损

诊断依据

1、腰背部压痛范围较广泛,压痛点多在骶棘肌,腰椎横突及髂嵴后缘等部位。

2、肌痉挛:触诊时腰部肌肉紧张痉挛,或有硬结及肥厚感。

3、X线检查:少数患者可有先天性畸形和老年患者骨质增生,余无异常发现。

鉴别诊断

与腰突症相鉴别。

检查

1、X线检查:多无异常,少数和可有骨质增生或脊柱畸形。

2、年老或骨质疏松患者检查可选择ECT检查,骨密度检查,目前有观点认为骨质疏松也可致慢性腰痛。

骨质疏松的常见误区有哪些

骨质疏松的常见误区,第一个是患者重视不够,大多数人认为骨质疏松只需要补钙,有些人出现骨质疏松,服用钙剂一个月,通过骨密度仪检测,骨密度进行性下降,腰背疼痛,驼背弯腰,患者认为骨质疏松就是单纯补充钙剂,这是一个严重误区。大多数人对骨质疏松重视不够与骨质疏松昂贵的检查仪器有关,因为骨质疏松的检查不如糖尿病、高血压的血糖仪和电子血压计方便。

再一个是医生的误区,比如骨科医生,给老年骨质疏松骨折的患者做了手术以后,没有给他进行骨质疏松的治疗,就让患者回家了。过了一段时期,骨折手术内固定的钉子松动,因为螺丝钉周围导致隆鼓现象,更换的全髋假体慢慢沉降、脱落,导致手术日后的失败。现在我们国家卫生部专门有一个骨质疏松诊疗规范,规定骨科医生不能只重视骨折手术,还需要进行抗骨质疏松的治疗。否则,骨科医生要负法律责任。

第三个误区是骨质疏松患者对整个治疗周期的认识不足,因为骨质疏松的治疗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不可能药到病除,立竿见影。有一个关于治疗骨质疏松目的的共识,第一个以治疗骨痛为目的,需要三个月时间,短期治疗骨痛一般需要七到十天。然后再连续服药三个月。中医以调理症状为目的,比如对于肾阳虚、肾阴虚的骨质疏松,一般强调治疗半年左右,这样疗效比较巩固。要是以骨密度为主的,因为骨质疏松本质是骨密度的下降,骨的力学强度下降,也就是说以升高或者维持患者的骨量为主,至少得服用一年中药,服用两年西药,这是国际标准。如果是以防止骨质疏松骨折为目的,无论中药、西药都要治疗三年。

相关推荐

骨质疏松如何自我诊断

人到老年后,容易得骨质疏松,但是如何能尽早发现自己是否得了骨质疏松,当出项哪些症状的时候,需要提高警惕,现在教你骨质疏松如何自我诊断,当出现以下症状时,要多加注意了。 骨质疏松如何自我诊断 骨骼变形 脊柱骨变形,弯腰、驼背、身材变矮。 骨痛 多为腰背酸疼,其次为肩背、颈部或腕踝部,可因坐位、立位、卧位或翻身时疼痛,时好时坏。 骨折 常见骨折部位是脊椎骨、腕部和髋骨。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并发症,很多中老年人仅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即可发生骨折,如转腰、咳嗽等,而并不一定都有外伤史。 另外,抽筋、乏力、易出汗等症

看症状诊断自己的骨质疏松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社会老龄化发展,骨质疏松已跃居中国最常见慢性疾病的第四位。据估计,中国骨质疏松患者人数超8800万,每两个老年人中就有1人患病。据骨科医生介绍,更年期妇女更容易患骨质疏松,如果出现以下症状,最好去医院早检查早治疗。 看牙齿。人到中年,原本没有牙病,但牙齿也开始松动了,这时你要警惕是否是骨质疏松在捣乱。随着年龄的增加,骨骼的状态也开始走下坡路,骨密度越来越低,导致牙槽骨不坚固,牙槽骨骨质疏松就很有可能发生。发生这种情况没有太好的补救办法,但我们可以提早预防,如提早服用钙片,进行跳跃

髋关节一过性骨质疏松

患者女,35岁,无诱因右腹股沟区隐痛2个月余,加重伴跛行及承重障碍2个月。既往:L4-5,L5-S1椎间盘突出8年,一直采用保守治疗。无结核病史,无外伤史。体格检查:右腹股沟区压痛。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19 mm/1 h,类风湿因子及免疫球蛋白正常,结核菌素试验++。影像学检查:双髋关节X线平片示:右侧股骨头关节面模糊,关节面下骨质明显疏松,股骨头无塌陷。对侧股骨头、双侧髋臼及周围软组织未见异常。 双髋关节磁共振(MR)平扫示:右侧股骨头外形正常,头颈部弥漫性T1低、T2高信号区,脂肪抑制序列呈明显高

尿路感染诊断时会与什么疾病混淆

在临床上,不典型的尿路感染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对于这类患者进行尿路感染诊断是重要的。本病主要应与尿道综合征、肾结核、肾小球疾病、前列腺炎、尿路结石、发热性疾病、腹部器官炎症等进行尿路感染诊断鉴别。 尿路感染诊断鉴别一、尿道综合征: 在有尿道症状的妇女中,约70%的患者有脓尿和细菌尿,为真性尿路感染,而另外30%的患者,不是真正的尿路感染,而属于尿道综合征。所以这在尿路感染诊断上需要鉴别的。这类病例在临床上常常容易被误诊为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诊断鉴别二、发热性疾病: 有部分急性尿路感染的病人以发热为主症

类风湿的检查

(1)X线片 类风湿 图册关节X线片可见软组织肿胀、骨质疏松及病情进展后的关节面囊性变、侵袭性骨破坏、关节面模糊、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融合及脱位。X线分期: ①Ⅰ期正常或骨质疏松; ②Ⅱ期骨质疏松,有轻度关节面下骨质侵袭或破坏,关节间隙轻度狭窄; ③Ⅲ期关节面下明显的骨质侵袭和破坏,关节间隙明显狭窄,关节半脱位畸形; ④Ⅳ期上述改变合并有关节纤维性或骨性强直。胸部X线片可见肺间质病变、胸腔积液等。 (2)CT检查 胸部CT可进一步提示肺部病变,尤其高分辨CT对肺间质病变更敏感。 (3)MRI检查 手关节及腕

骨质增生鉴别诊断

1.急性风湿热发病急,全身症状重,持续时间短。关节表面皮肤呈红热。受累关节疼痛、压痛,为游走性,无关节功能障碍。多伴发心脏病变。X线检查无变化。 2.类风湿关节炎多发在20~50岁。急性发作,全身症状较轻,持续时间长。受累关节多对称或多发,不侵犯远端指间关节。关节早期肿胀呈梭形,晚期功能障碍及强直畸形。X线检查局部或全身骨质疏松,关节面吸收骨性愈合,强直畸形。实验室检查血沉快,类风湿因子阳性。 3.强直性脊柱炎多发于15~30岁男性青壮年。发病缓慢,间歇疼痛,多关节受累。脊柱活动受限,关节畸形。X线检查骶

骨质增生诊断鉴别

一般诊断 (1)本病患者多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伴有腰部僵硬疼痛或出现下肢麻木等症状,查体可见部分病人腰椎生理曲度异常;腰椎两侧肌肉有压痛。 (2)腰椎X线片的改变(正位、侧位、左右斜位),如病人可有腰椎曲度异常、腰椎侧弯、腰椎椎体间隙变窄、腰椎椎体及小关节突增生、腰椎滑脱、椎间孔狭窄等改变。 (3)腰椎骨质增生症所产生的各种症状应与多种腰椎疾病鉴别,如腰椎间盘突出症、椎体发肓畸形、椎体肿瘤、腰椎结核等病。一般在人群中四十岁以上的人发病率最高。 自我诊断 从个人的感觉判断。骨质增生大多数发生在颈椎和腰椎

老年人骨质疏松的疾病诊断

1.骨软化症 血钙水平降低或正常偏低,血清磷不同程度降低。肾性骨病、血尿素氮及肌酐可反映病情,血磷可升高,而血钙很低。血磷酸酶低,ALD升高。及其他血尿生化检查。 2.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血钙升高,血磷降低,ALP升高,骨扫描、手、头颅X线可显示特殊类型。磁共振成像显示增大的甲状旁腺。及其他生化检查。 3.骨髓瘤 血象检查有细胞性贫血。血沉可升高至100mm/h以上,血清免疫电泳90%有异常IGG及IGA,血清钙升高,骨髓穿刺可能浆细胞超过20%。 骨质疏松患者一般血尿检查多正常。其他继发性骨质疏松有其他疾

骨质疏松要怎么办 自我鉴别骨质疏松

一、骨痛:骨痛是作为骨质疏松最典型的特征。这种骨痛并不是骨折那种特别剧烈的痛,但是也会让患者很难忍受,从而感到全身不舒服。 二、身高变矮、驼背的现象,一旦年轻人发现自己有弯腰驼背的现象,或者身高比以前缩了3公分以上就要去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以免耽误病情。 三、轻轻一碰就会骨折骨质疏松的最后一个表现为病理性骨折,也就是说,那么就需要年轻人自我注意了,如果出现了非暴力性骨折也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看是否已患有骨质疏松

诊断骨质疏松需要做哪些检查

1.生化检查: 测定血、尿的矿物质及某些生化指标有助于判断骨代谢状态及骨更新率的快慢,对骨质疏松症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1)骨形成指标。 (2)骨吸收指标:1)尿羟脯氨酸。2)尿羟赖氨酸糖甙。3)血浆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4)尿中胶原吡啶交联(pyr)或i型胶原交联n末端肽(ntx)。 (3)血、尿骨矿成分的检测:1)血清总钙。2)血清无机磷。3)血清镁。4)尿钙、磷、镁的测定。 2.x线检查: 骨量减少到30%以上,x射线检查才能显示,故早期骨质疏松难于用x射线检查发现研究员;又因为投照条件等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