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性胃炎伴窦糜烂的症状
浅表性胃炎伴窦糜烂的症状
疾病症状:
1、最常见症状是上腹疼痛,约占85%。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上腹部疼痛多数无规律,与饮食无关(有的患者空腹舒适,饭后不舒),一般为弥慢性上腹部灼痛、隐痛、胀痛等。常因进冷食、硬食、辛辣或其他刺激性食物而症状加重,少数与气候变化有关。这种上腹疼痛用解痉剂及抗酸剂不易缓解。
2、腹胀,占70%。常因胃内潴留、排空延迟、消化不良所致。
3、嗳气,约占50%的患者有此症状,患者胃内气体增多,经食管排出,使上腹饱胀暂时缓解。
4、反复出血也是浅表性胃炎的常见表现,出血原因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基础上并发的一种胃粘膜急性炎症改变。
5、恶心与呕吐:炎性胃粘膜受理化、生物因素刺激,以及胃动力不足障碍、胃逆蠕动影响,出现恶心、呕吐。
6、便秘与腹泻:大多数患者有便秘症状,腹泻相对较少。
7、其他,食欲不振、反酸、恶心呕吐、乏力、便秘或腹泻等。
萎缩性胃炎的危害
胃出血:萎缩性胃炎出血并不少见:1、粘膜萎缩变薄、血管显露、粗糙食物磨搓、粘膜糜烂出血,以黑便为主要表现,若出血量大时可突然吐血,重者头晕,心慌、眼黑、大汗、甚至休克等。
贫血:萎缩性胃炎大量失血后伴有两种贫血:1、巨幼红细胞贫血,即恶性贫血,患者具有贫血表现,头晕、乏力、心悸、面色苍白。2、缺铁性贫血,一是慢性失血所致;二是萎缩性胃炎患者吃饭少,营养不足引起;三是胃酸缺乏。
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溃疡与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同在,存在明显的炎症刺激,胃粘膜萎缩变薄,并发糜烂、溃疡,应及时进行胃镜检查,以免延误诊治。
胃癌前期:据国际卫生组织统计,在胃癌高发区,经10-20年随访,平均胃癌发生率为10%,他们的发展脉络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胃癌。萎缩性胃炎的癌变与胃炎性增生密切有关。有两种情况的萎缩性胃炎易癌变:1、萎缩性胃炎伴有恶性贫血者,癌变发生率比其它胃肠病要高出20倍以上,要引起胃肠病患者重视。2、萎缩性炎伴肠化及重度不典型增生者。
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胃窦糜烂危害
1、胃出血:萎缩性胃炎出血并不少见:粘膜萎缩变薄、血管显露、粗糙食物磨搓、粘膜糜烂出血,以黑便为主要表现,若出血量大时可突然吐血,重者头晕,心慌、眼黑、大汗、甚至休克等。
2、贫血:萎缩性胃炎大量失血后伴有两种贫血:1、巨幼红细胞贫血,即恶性贫血,患者具有贫血表现,头晕、乏力、心悸、面色苍白。2、缺铁性贫血,一是慢性失血所致;二是萎缩性胃炎患者吃饭少,营养不足引起;三是胃酸缺乏。
3、恶变前期:据国际卫生组织统计,在胃癌高发区,经10-20年随访,平均胃癌发生率为10%,他们的发展脉络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胃癌。
4、胃溃疡:胃溃疡与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同在,存在明显的炎症刺激,胃粘膜萎缩变薄,并发糜烂、溃疡,应及时进行胃镜检查,以免延误诊治。
慢性胃炎严重吗
1、胃出血:慢性胃炎出血并不少见:1.粘膜萎缩变薄、血管显露、粗糟食物磨搓、粘膜糜烂出血,以黑便为主要表现,若出血量大时,可突然吐血,重者头晕、心慌、眠黑、大汗、甚至休克等。
2、胃溃疡:胃溃疡与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同在,存在明显的炎症刺激,胃粘膜萎缩变薄,并发糜烂、溃疡,应及时进行胃镜检查,以免延误诊治。
3、贫血:慢性胃炎大量失血后伴有两种贫血:1巨幼红细胞贫血,即恶性贫血。患者具有贫血表现:头晕、乏力、心悸、面色苍白。2缺铁性贫血。一是慢性失血所致;二是慢性胃炎患者吃饭少,营养不足引起;三是胃酸缺乏。
4、胃癌前期:据国际卫生组织统计,在胃癌高发区,经10-20年随访,平均胃癌发生率为10%,他们的发展脉络为:浅表性胃炎-慢性胃炎-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胃癌。慢性胃炎的癌变与胃炎性增生密切有关。有两种情况的慢性胃炎易癌变:1慢性胃炎伴有恶性贫血者,癌变发生率比其它胃肠病要高出20倍以上,要引起胃肠病患者重视。2萎缩性炎伴肠化及重度不典型增生者。
浅表性胃炎伴糜烂
浅表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属慢性胃炎中的一种。而浅表性胃炎伴糜烂也是属于浅表性胃炎的一种,也是指胃粘膜出现慢性浅表性炎症带糜烂。
上腹部的疼痛,多呈烧灼样或有灼热感,一般伴有腹胀、嗳气、泛酸、或恶心呕吐,有部分病人可并发出血而出现黑便或呕血。
一般认为可能由于各种外源性或内源性致病因素引起胃粘膜血流减少或正常粘膜防御机制的破坏加上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粘膜的损伤作用而发病。
浅表性胃炎伴糜烂糜烂呈特征性的疣状,多数分布于幽门腺区和移行区范围,少数可见于整个胃。其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大多小于10毫米,高约2毫米,亦有呈条状的,多数隆起中央有陷糜烂,色淡红或覆有黄色薄膜。
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严重吗
浅表性胃炎在临床上的表现为腹胀腹痛,消化不良,而且有便秘或者是腹泻等问题,但是因为每一个患者在临床上的表现,是存在一定区别的,而且这种疾病有轻重之分,所以对于患者而言,当然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尤其是出现出血性慢性浅表性胃炎,那就应该听从医生的建议积极治疗,在生活当中注意自己的生活以及饮食规律,避免刺激性的食物。
一般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需要进行药物的控制,根据个人的体质建议遵医嘱用药,生活中还是有很多的方法进行调理的,就是改变饮食结构,促进胃肠动力,这个目的就是能够让反流的东西回胃里按照正确的顺序走,然后经常按摩胃部,促进消化,这样是防止便秘的发生,减轻了反流现象,同时可以吃一些促进胃动力的药物来加强胃动力,让反流彻底不会发生。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常见的胃病之一,由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病因、类型、症状等存在差异,所以慢性慢性浅表性胃炎是否严重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而定。如果同时伴有糜烂的慢性浅表性胃炎,那么与没有糜烂症状的慢性浅表性胃炎相比相对较重。但需要说明的时,慢性浅表性胃炎都或多或少有不同程度的糜烂症状。由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日常生活护理对疾病辅助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患者要养成科学饮食生活习惯。
中度浅表性胃炎伴糜烂的原因
1浅表性胃炎伴糜烂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的疼痛,多呈烧灼样或有灼热感,一般伴有腹胀、嗳气、泛酸、或恶心呕吐,有部分病人可并发出血而出现黑便或呕血。
2浅表性胃炎伴糜烂的原因一般认为可能由于各种外源性或内源性致病因素引起胃粘膜血流减少或正常粘膜防御机制的破坏加上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粘膜的损伤作用而发病。
3浅表性胃炎伴糜烂糜烂呈特征性的疣状,多数分布于幽门腺区和移行区范围,少数可见于整个胃。其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大多小于10毫米,高约2毫米,亦有呈条状的,多数隆起中央有陷糜烂,色淡红或覆有黄色薄膜。
肠胃的危害
一、胃出血
慢性胃炎出血并不少见:粘膜萎缩变薄、血管显露、粗糟食物磨搓、粘膜糜烂出血,以黑便为主要表现,若出血量大时可突然吐血,重者头晕,心慌、眠黑、大汗、甚至休克等。
二、贫血
慢性胃炎大量失血后伴有两种贫血:1、巨幼红细胞贫血,即恶性贫血,患者具有贫血表现,头晕、乏力、心悸、面色苍白。2、缺铁性贫血,一是慢性失血所致;二是慢性胃炎患者吃饭少,营养不足引起;三是胃酸缺乏。
三、胃溃疡
胃溃疡与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同在,存在明显的炎症刺激,胃粘膜萎缩变薄,并发糜烂、溃疡,应及时进行胃镜检查,以免延误诊治。
四、胃癌前期
据国际卫生组织统计,在胃癌高发区,经10-20年随访,平均胃癌发生率为10%,他们的发展脉络为:浅表性胃炎-慢性胃炎-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胃癌。慢性胃炎的癌变与胃炎性增生密切有关。有两种情况的慢性胃炎易癌变:1、慢性胃炎伴有恶性贫血者,癌变发生率比其它胃肠病要高出20倍以上,要引起胃肠病患者重视。2、萎缩性炎伴肠化及重度不典型增生者。
重度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治疗方法
你属于重度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及肠化这种情况挺严重的,如果拖延不治或治疗方法不当还会引起一些兵法症状所以要尽早治疗,目前,EGF阶梯免疫重组疗法受到广大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青睐和选择。EGF阶梯免疫重组疗法因人而异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对症施治。
充分发挥EGF表皮生长因子的强大修复功能,保护细胞,促进胃肠细胞迅速增殖,改善胃粘膜微循环,令胃粘膜等到修复、重生如初,临床证实,EGF阶梯免疫重组疗法是从整体上综合改善人体机能入手,增强患者的整体免疫力,有效缓解慢性浅表性胃炎、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另外患者可根据自己年龄和体力适当锻炼帮助肠胃蠕动促进消化吸收精神。
浅表性胃炎是最常见的慢性胃部炎症,是指炎症累及胃粘膜的浅层,但也可累及深层。浅表性胃炎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炎性细胞浸润仅限于胃粘膜的上1/3者为轻度,炎性细胞超过粘膜的1/3,但不超过全层的2/3者为中度;炎症细胞浸润达全层者为重度。
浅表性胃炎在胃镜下的表现有:粘膜充血、水肿、呈花斑状红白相间的改变,且以红为主,或呈麻疹样表现,有灰白或黄白色分泌物附着,有时粘膜上可有局限性糜烂和出血点。胃小凹之间的固有膜内有炎性细胞浸润为特征,炎症细胞主要是浆细胞、淋巴细胞,偶有嗜酸细胞。
固有膜常见水肿、充血、甚至灶性出血。胃腺体正常。没有破坏或腺体减少,有时可见糜烂,即固有膜坏死(病变不涉及粘膜肌)。表层上皮细胞变扁平,其排列常不规则。
慢性浅表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症状的轻重与胃粘膜的病变程度并非一致。大多数病人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个别病人伴粘膜糜烂者上腹痛较明显,并可有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