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染色体异常的原因
性染色体异常的原因
关于性染色体异常的原因这个问题,没有确切的原因,可能是因阴道闭锁或阴道中隔等先天因素引起性交障碍或困难,从而影响精子进入女方生殖道。再者,由于霉菌、滴虫、淋球菌等感染造成阴道炎症改变了阴道生化环境,降低精子活动力和生存能力,从而影响受孕机会。也有内分泌因素和输卵管因素等等。
什么是染色体检查 染色体的存在意义
精子和卵子的染色体上分别携带着父亲、母亲的遗传基因,上面记录着父母传给子女的遗传信息。同样,当性染色体异常时,就可形成遗传性疾病。染色体异常可致少精子症和无精子症,2%~21%男性不育症由此引起。
染色体异常是怎么回事
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染色体病即染色体异常,故而导致基因表达异常机体发育异常。染色体畸变的发病机制不明,可能由于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发生不分离或染色体在体内外各种因素影响下发生断裂和重新连接所致。
染色体异常的原因有很多,人们所处的环境,吃的、用的都会影响到染色体的异变,还有就是从父或母传递而来,即由遗传而来。另外自身免疫性疾病似乎在染色体不分离中起一定作用,如甲状腺原发性自身免疫抗体增高与家族性染色体异常之间有密切相关性。
所以说,为了让自己后代不受到染色体异常的影响,及早了解关于这方面的知识点非常重要。
染色体异常对胎儿的影响
唐氏综合征
这是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1/600。这种症状是由于多出一条染色体造成的。相对来说唐氏综合征患者通常能活得很长,可能会表现为严重的智力发育迟缓。大约一半的患者有先天性心脏病。也有不少患者表现为身体发育异常(关于这部分的详细内容请参见下一页的描述)。
18-三体综合征(爱德华综合征) 是一种严重的染色体异常,发病率为大约1/6000。18号染色体异常导致该病症,有18-三体综合征的患儿通常表现为多个器官缺陷,大多在出生后一年内就死亡。
13-三体综合征(帕韬综合征) 发病率大约为1/5000。是因为多了一条13号染色体导致患病,患儿有多发畸形,多数在出生后三年内死亡。
性染色体异常
性染色体异常比较常见,发生率大约1/500,专家认为大约25%的自然流产是由于性染色体异常导致的。以下是三类常见的性染色体异常症状:
1、特纳综合征(先天性无卵巢综合征)
在女婴中发病率为1/10000,是导致发生流产的最主要的染色体异常原因。患病女婴没有两条X染色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45X。女婴长大后身材矮小、颈部异常、性发育不全、卵巢异常小,常患有心脏和肾脏疾病。这些症状往往到青春发育期才能被发现。
2、克氏综合征(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
在男婴中发病率约为1/1000,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男孩达到青春期后身型非常高大。患儿有一条多余的X染色体,核型为47XXY,常常表现为性发育不全,睾丸小。
3、脆X综合征
是男婴发生智力发育迟缓的最主要原因,病症表现在大耳、大手和语言发育迟缓。
致畸因子
风疹是发现最早可致胎儿畸形的母体感染性疾病之一。其他的致畸因子包括弓形体、单纯疱疹病毒、19-微小病毒和梅毒螺旋体感染。
致畸因子会引起胎儿出现系列问题:包括心脏异常、新生儿出生时感染。
男性染色体异常怎么办
一、染色体异常西医治疗
染色体发育不全治疗困难,疗效不满意,所以预防显得尤为重要。预防措施包括推行婚检、遗传咨询、染色体检测、产前诊断,如果有生出患儿的危险,可选择性人工流产等措施,防止患儿出生。合并严重畸形的21-三体综合征其预后不良,多为死胎死产或新生死亡。存活患儿智商明显低于正常,生活不能自理。故在有生机儿前做出诊断,可选择终止妊娠。
目前治疗以症状治疗及器官畸形矫正为主,基因治疗、细胞治疗、替代治疗也正发展中。但是染色体异常治疗困难,疗效不满意,导致的先天性智能障碍的治疗,也尚无有效药物,可尝试中药或康复训练。
二、预后:
不同类型染色体发育不全预后不尽相同,多数预后不良。智力低下和生长发育迟滞是染色体病的共同特征。
性染色体异常有4种类型
1男性多1条X染色体:也称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发生率约为1/1000,其染色体组成为47条,即47,XXY。临床上以睾丸和男性性征发育不全为主要特征,呈所谓“宦官样体态”,表现为全身皮肤细腻,毛发稀少,无胡须、腋毛和阴毛,睾丸小如蚕豆、花生米或黄豆样大,阴茎短小、勃起不能或不坚,音调尖细,喉结低平,乳房轻度发育。一般身材较高,身体多呈向心性肥胖,走路时身体左右晃动形同“企鹅样”步态。无生育能力,精液检查无活动精子。部分患者智力发育低于正常,显示轻度智能障碍。心理个性发育以不成熟性和被动性为著,表现为情绪冷漠、沉静、胆怯、动作笨拙、做事优柔寡断、较少交友、缺乏上进心和力量。对自身缺乏男子气概经常感到不安,对性功能低下和无生育能力甚为焦虑,形成较大的心理压力,有时可出现性犯罪或其它反社会行为,甚至会发生某些精神心理方面的障碍。
2男性多1条Y染色体:亦称超雄综合征,发生率约为1/1500,染色体组成也为47条,即47,XYY。临床中多以身材高大为特征,常达190厘米以上,常伴有面形特异或身体轻度不对称现象,面部多痤疮,部分患者可有运动不协调或震颤等表现,此外无更多的躯体外形异常。其智能发育虽属正常范围,但多偏于中下水平。人格发育多自童年开始就偏离正常,以不稳定性和易于暴发性为突出,个性残暴,遇事缺乏耐心,经受不住挫折,易激惹,甚至会出现某些冲动暴力行为,当处境不利时易于发生社会适应不良或伴发精神障碍。
3女性少1条X染色体:称为Turner综合症或也称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发生率约为1/2500,染色体组成为45条,即45,X。以卵巢、子宫和女性性征发育不全、原发性闭经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身材矮小和某些躯体外形的异常,如下颌短而内缩,双耳大位置低,颈短,后发际低,间有蹼颈、盾状胸,乳间距增宽,乳房或乳头未发育以及肘外翻等。外阴呈幼稚型,无阴毛,妇科检查宫体极小或触不到。部分患者可有轻度智力发育障碍。心理个性特征以孤独、幼稚、行为被动和易于冲动为著。他们对自身过于矮小、无月经和缺乏正常女性特征尤为敏感,从而产生害羞和自悲心理,甚至嫉妒别人的恋爱和婚姻活动,特别是当遇到某些应激因素时,易于伴发精神或心理方面的问题。
4女性多1条X染色体:也称为“X3综合征”或“超雌综合征”。发生率约为1/2000,染色体组成为47条,即47,XXX。这类患者躯体外形特征不显著,性征发育如常,临床中常不易被发现。多数可有不同程度的智力发育障碍。心理个性发育易受不良环境影响,从而导致人格偏离,可表现为伦理道德观念淡薄、行为放荡、粗野,甚至出现暴力、凶杀等社会行为或发生某些精神障碍。
染色体异常
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染色体病即染色体异常,故而导致基因表达异常机体发育异常。染色体畸变的发病机制不明,可能由于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发生不分离或染色体在体内外各种因素影响下发生断裂和重新连接所致。
1、物理因素:人类所处的辐射环境,包括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天然辐射包括宇宙辐射,地球辐射及人体内放射物质的辐射,人工辐射包括放射辐射和职业照射等。
电离辐射因导致染色体不分离而引人注目。有试验证明,将受照射小鼠处于MⅡ中期的卵细胞和未受照射的同期卵细胞比较,发现不分离在受照射组中明显增高,这一现象在年龄较大的小鼠中尤为明显。人的淋巴细胞受照射或在受照射的血清内生长,发现实验组三体型频率较对照组高,并引起双着丝粒染色体异位、缺失等染色体畸变。
2、化学因素: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有的是天然产物,有的是人工合成,它们会通过饮食、呼吸或皮肤接触等途径进入人体,而引起染色体畸变。
3、生物因素:当以病毒处理培养中的细胞时,往往会引起多种类型的染色体畸变,包括断裂、粉碎化和互换等。
4、母龄效应:胎儿在6—7个月龄时,所有卵原细胞已全部发展为初级卵母细胞,并从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进入核网期,此时染色体再次松散舒展,宛如同前胞核,一直维持到青春期排卵之前。这种状态可能与合成卵黄有关。到青春期时,由于FSH的周期性刺激卵母细胞,每月仅一个完成第一极体。次级卵母细胞自卵巢排出,进入输卵管,在管内进行第二次减数分裂达到分裂中期。此时如果受精,卵子便完成第二次减数分裂,成为成熟卵子,与精子结合成为合子,从此开始新个体发育直至分娩。随着母龄的增长,在母体内外许多因素的影响下,卵子也可能发生许多衰老变化,影响成熟分裂中同对染色体间的相互关系和分裂后期的行动,促成了染色体间的不分离。
5、遗传因素:染色体异常常可以表现为家族性倾向,这提示染色体畸变与遗传有关。
6、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似乎在染色体不分离中起一定作用,如甲状腺原发性自身免疫抗体增高与家族性染色体异常之间有密切相关性。
通过以上介绍,对染色体异常病因都是有着一些了解,在出现这样问题的时候,也是要看自身是不是有疾病,尤其是自身是不是有免疫性疾病,这类疾病对造成染色体异常有着直接关系,而且治疗的时候,也是要根据患者疾病情况进行。
性染色体异常(如xxy型,xyy型)对个人性格的影响是什么
人的体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这46条染色体中的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因此也可以说人的体细胞有23对染色体。每一对染色体的结构相似,携带很多等位基因。但有一个例外,男性的第23对染色体,也就是性染色体x和y,有很大的差异。
之所以强调人的体细胞,是因为生殖细胞并不拥有46条染色体。生殖母细胞经过一次染色体复制,接着进行两次连续的分裂(减数分裂),最终产生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此时的生殖细胞只含有单倍的染色体,即每一对染色体只保留一条,至于具体是哪一条则是随机分配的。
不论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还是减数第二次分裂,都存在染色体分配异常的情况,即两条本应该分离到两个细胞中的染色体被分到了其中一个细胞中,而相应的另一个细胞中少了一条染色体。这种现象既存在于常染色体(1-22号)中,也存在于性染色体(23号)中。
“对于常染色体最为常见的是21三体综合征(唐氏综合征),即新生儿体细胞含有3条21号染色体。大部分唐氏综合征人士均有轻至中度智障,在适应能力及学习能力上均会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迟缓。在生理上因为染色体异变而引致健康及外表上的不同程度影响,例如健康上较大机会患有心脏病、弱视、弱听、甲状腺偏低、扁平足等。而外表上会扁鼻、眼睛上斜、口由前至后端距离较短等。”摘自维基百科。
实际上,除21三体综合征外,常染色体数量异常非常少见。原因在于常染色体一般处于活性状态,因为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表达水平与基因拷贝数密切相关。如果很多重要基因有异常的多了一个拷贝,将对细胞的代谢和发育产生严重的影响,胚胎时期就致死了。唐氏综合症的患儿很多在出生第一年就会因心脏缺陷或感染等问题去世。
但对于性染色体来说,这种影响却反而不大。有知友问过x染色体比y染色体大很多,那么女性不是比男性多表达很多基因吗?事实上,女性的体细胞中,有一条x染色体早在胚胎发育时期就失活了,发挥作用的只有一条x染色体。从这个角度上将,男性不但没有少表达基因,而是比女性多表达了y染色体上的基因。在这种机制的存在下,当受精卵的x染色体出现数量上的异常时,例如xxx,有两条性染色体会发生失活,仍然只有一条x染色体起作用,因此性染色体异常的胚胎/患者存活率相对较高。
绝大多数的xxx染色体综合征没有被诊断,因为她们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异常。一些病例观察到身材相对较高,头较小,有上眼睑褶皱,语言障碍,运动不协调,听觉加工异常,更倾向出现性格和心理问题,低自我认同,有时表现出焦虑和害羞,喜欢稳定的环境。在女孩中,xxx综合征出现比例约1:1000, 50%患者出现在美国。但因为诊断的患者数量少,这些结果可能存在偏差。
其他一些性染色体异常疾病介绍,全部摘自维基百科:
特纳氏综合症(XO)
" 特纳综合症,也称为性腺发育不良或先天卵巢发育不良,由 Henry Turner 发现于1938年。是一种先天性的染色体异常疾病,是由性染色体全部或部分缺失引起的(正常人有46个染色体,其中2个是性染色体)。一般女性有2个X染色体,但特纳氏综合症患者的性染色体缺失或有其他异常。在某些情况下,有些细胞中有缺失的染色体,而有一些没有,这称为镶嵌现象(mosaicism)。在女孩中该疾病的患病率是1/2500。临床病征包括身材矮小(身高约140厘米,但可达常人水平)、手脚淋巴水肿、宽胸阔乳、低发际、蹼颈。 患病女孩通常出现性腺功能不全(卵巢无功能),从而导致闭经 (没有月经)和不孕。虽然有一些成功受孕的病例,但也有许多流产、出生缺陷。利用科技也可以协助解决这些问题(如:人工受孕)。患者也经常出现随之而的其他健康问题,包括先天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糖尿病、视力问题、听力问题和许多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此外,还观察到有患者存在视觉空间、数学和记忆方面困难等认知缺陷。只有一颗肾脏,排尿系统异常。"
超雄综合征(XYY)
“XYY三体是一种人类男性的性染色体疾病,正常的男性性染色体是XY,而XYY三体者多出一条Y染色体,所以又称“超雄综合症”(super-man syndrome)。此病在各种性染色体疾病中比较常见,在男性新生婴儿的发病率是1/500到1/1000。患者身材高大,智力一般与正常人没有过大的差别,据抽查统计,82%的智商比年龄相仿的兄弟姐妹稍低但不明显(约低10~15),9%与年龄相仿的兄弟姐妹智商相同。另外9%智商超过年龄相仿的兄弟姐妹,以往人们一直误解XYY三体者犯罪率比较高,但最新的医学研究表明XYY三体者犯罪率与常人无异。没有经过诊断,患者往往不知道自己有XYY三体者。有医学专家建议XYY三体不能算是一种疾病。XYY 的病因是由于父亲精子形成时发生问题。问题发生在减数分裂偶线期II时,便会使精子细胞有两条Y染色体。若该颗精子和卵子结合,胚胎细胞便会有2条Y染色体。”
克氏综合征(XXY)
“克氏综合征(Klinefelter's Syndrome),又称克莱恩费尔特综合征,XXY综合征,克林菲脱症,是一种性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疾病,其个体有至少2条XX性染色体,至少1条Y 性染色体,典型情况下为XXY。该症于1942年首先由 Klinefelter 发现并描述。额外的X染色体,可能来自卵子或精子。发病率为0.1%。因出生时具备男性外生殖器,幼年时普遍被认定为男性;青春期后会逐渐具备女性性征。此病患者的症状表现常有乳房有轻微发育、睾丸发育不全或原发小睾丸症等,并且大部分无法生育。”
染色体异常患者的日常饮食
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染色体病即染色体异常,故而导致基因表达异常机体发育异常。染色体畸变的发病机制不明,可能由于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发生不分离或染色体在体内外各种因素影响下发生断裂和重新连接所致。
染色体异常的原因有很多,人们所处的环境,吃的、用的都会影响到染色体的异变,还有就是从父或母传递而来,即由遗传而来。另外自身免疫性疾病似乎在染色体不分离中起一定作用,如甲状腺原发性自身免疫抗体增高与家族性染色体异常之间有密切相关性。那么,染色体异常的饮食保健如何进行?
染色体是组成细胞核的基本物质,是基因的载体,染色体病即染色体异常,也称染色体发育不全,故而导致基因表达异常机体发育异常。染色体畸变的发病机制不明,可能由于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发生不分离或染色体在体内外各种因素影响下发生断裂和重新连接所致。对于染色体异常患者,饮食没有特殊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