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杏石甘汤的方解
麻杏石甘汤的方解
方源:《伤寒论》:“发汗(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组成:麻黄6克、杏仁9克、生石膏24克、甘草6克。 类别:解表剂,辛凉解表 方歌: 1.伤寒麻杏甘石汤,汗出而喘法度良,辛凉宣泄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2.麻杏甘草石膏汤,四药组合有擅长,主治风热咳喘证,辛凉宣泄效力彰。 用法: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现代用法:水煎温服)。 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用于外感风热,或风寒郁而化热,热壅于肺,而见咳嗽、气急、鼻煽、口渴、高热不退,舌红苔白或黄,脉滑数者。常用本方配伍鱼腥草、黄芩、瓜蒌、贝母等,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以及麻疹合并肺炎。
病症分析风热袭表,表邪不解而入里,或风寒之邪郁而化热入里,邪热充斥风外,故身热不解、汗出、口渴、苔黄、脉数;热壅于肺,肺失宣降,故咳逆气急,甚则鼻煽。若表邪未尽,可在卫气被郁,毛窍闭塞而无汗;苔薄白,脉浮亦是表证未尽之征。
临床应用及研究1、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表邪未解,邪热壅肺之喘咳的基础方。因石膏倍麻黄,其功用重在清宣肺热,不在发汗,所以临床应用以发热、喘咳、苔薄黄、脉数为辨证要点。 《伤寒论》原用本方治疗太阳病,发汗未愈,风寒入里化热,“汗出而喘”者。后世用于风寒化热,或风热犯肺,以及内热外寒,但见邪热壅肺之身热喘咳、口渴脉数,无论有汗、无汗,皆可以本方加减而获效。 对于麻疹已透或未透而出现身热烦躁、咳嗽气粗而喘属疹毒内陷,肺热炽盛者,亦可以本方加味。 2、加减变化 如肺热甚,壮热汗出者,宜加重石膏用量,并酌加桑白皮、黄芩、知母以清泄肺热;表邪偏重,无汗而恶寒,石膏用量宜减轻,酌加薄荷、苏叶、桑叶等以助解表宣肺之力;痰多气急,可加葶苈子、枇杷叶以降气化痰;痰黄稠而胸闷者,宜加瓜蒌、贝母、黄芩、桔梗以清热化痰,宽胸利膈。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支气管哮喘、麻疹合并肺炎等属表邪未尽,热邪壅肺者。 4、使用注意 风寒咳喘,痰热壅盛者,非本方所宜。
石膏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泻火
石膏用于肺热咳嗽、气喘。邪热袭肺,身发高热、咳嗽、气急鼻煽、口渴欲饮等症,可用石膏清泄肺热,佐以麻黄、杏仁等宣肺、止咳平喘等品(即麻杏石甘汤)。石膏用于胃火亢盛所致的头痛、齿痛、牙龈肿痛等症。石膏能清泄胃火,故胃火亢盛所引起的疾病,可配合知母、牛膝、生地等同用。
麻杏石甘汤的药理研究
1.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中药由267%麻杏石甘汤口服液加生理盐水,按5:3稀释而成。
观察
① 麻杏石甘汤对小 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取健康昆明种小鼠16只,体重18-22g,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中药组用上药0.4ml/日灌 胃,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均连续灌胃8日。
② 对小鼠脾指数的影响:取健康NIH种小鼠20只,体重22-25g,分组和给药方法同上,每组均连续灌胃10日。
③ 对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的影响:取健康昆明种小鼠20只,体重22-25g,分组及给药方法同上,连续灌胃11日。
④ 对小鼠皮肤迟发反应的影响;取健康NIH种小鼠12只,体重18-22g,分组和经药方法同上,每组可续灌胃12日。结果:麻杏石甘汤可提高患儿细胞免疫功能,调整T淋巴细胞亚群间的比例关系,使小白鼠吞噬指数、脾指数、血清溶血素增高,使小白鼠皮肤迟发反应增强。
又有报道,采用水煎醇沉法制成267%制剂,加生理盐水按5:6稀释后,置4℃冰箱贮存备用。
① 取健康小白鼠26只,体重18-22g,随机分成中药组和对照组。中药组按0.4ml/天剂量灌胃,每日1次,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各组连续灌胃7日,第8日采血,分离血清,用琼脂平板打孔法测定溶菌酶含量,进行组间比较。
② 分组给药方法同①连续灌胃7日,未次给药后每只小白鼠腹腔注射5% 绵羊红细胞1ml,并于3小时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ml,然后处死动物,吸出腹腔液,以2000转/分钟离心沉淀10分钟,弃上清液,涂片并用瑞氏染液染色,镜检计算吞噬率及吞噬指数。
③ 取健康小白鼠20只,体重18-22g,分组及灌胃方法同①,连续灌胃11日,各组均在给药第4日,用10%新鲜羊红细胞进行小白鼠腹腔免疫,0.5ml/只,于实验第11日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进行血清凝集素试验,测定抗体效价,
④采用RPMI“1640”培养液(1%“1640”、20%胎牛血清、 青霉素100U, 链霉素100μg/ml),pH7.4,每瓶2.5ml,试验时每瓶加入 兔肝素0.2ml 抗凝血,并分别加入0.15ml,0.1ml,0.05ml三种剂量的麻杏石甘汤(药物浓度调至100%,每瓶1个剂量,同时设阳性对照组(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产品PHA10滴)和阴性对照组(即不加中药也不加PHA),经37℃孵育70小时后离心沉淀,弃上清液,将沉淀物灌入毛细玻璃管,离心分离白细胞,涂片并用瑞一姬混合染液染色,镜检计算淋巴细胞转化率。实验结果:麻杏石甘汤能提高小白鼠巨噬细胞的吞噬率和血清溶菌酶含量,促进淋巴细胞转化,从而使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有所提高。
2.退热作用:实验以家免为对 象、造型、采用灌胃法给药对麻杏石甘汤、生熟、石膏的退热作用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表明:3者都有不同程序的退热作用。同时既为本方为本方中的有机、无机两类成分的“协同”作用提供了佐证,也会它属络合物药物的实际应用展示了前景。
3.对 荨麻疹的治疗作用:选择体重2.5-3.0kg家兔10只,雌雄不拘,分给药组和对照组。用20%乌拉坦8ml/kg行腹腔麻醉后,用12号导尿管从口腔插入胃中,将家兔仰位固定。
①在颈部正中线切口,插入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分叉一端与 马氏气鼓相连,另一端自然呼吸。
②在气管右侧的颈A做“V”型切口,远心端结扎,近心端插入与 水银检压计相连,含7%枸橼酸钠溶液的动脉套管经检压计连马氏气鼓。
③ 在腹部正中打开腹腔,找中段空肠一段,在肠壁切1.0cm切口,将可充水小指套缓缓送入肠腔内,荷包缝合肠壁,关闭腹腔,通过一段橡皮管将肠内指套连接在马氏气鼓上,将肠内指套充满水,肠蠕动推动描记波型。而后开动烟鼓,记录一段正常血压、呼吸、肠蠕动波,然后通过胃管灌药(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各约成人量的1/2,按常规煎药法,煎成50ml),继续观察波型。结果发现:给药组家兔血压有明显升高趋势,心率减慢,呼吸变浅减慢,肠蠕动增强。而对照组给与等量水50ml,结果对家兔血压、呼吸、肠蠕动均无影响。证明麻杏石甘汤对 荨麻疹之血管变态反应之病理有拮抗作用。
孩子肺热治疗方法
施治要点: (一)本证邪热炽盛,正气未衰,施治当以攻邪为主。其邪热在肺,应以清泻肺热为治。原则当以“热者寒之”为法,然而具体遣方用药,宜视病之轻重,分别予以甘寒、辛寒、直至苦寒,如桑白皮、石膏和黄芩之类。
(二)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苦寒有伐生发之气,儿科临证所用不多。但对本证邪热鸱张 (chizhang,像鸱鸟张翼一样。比喻嚣张,凶暴。)者,一般清热之品,势必无功,又非苦寒之剂莫属。选用苦寒,可依据便秘之有无,或单用芩连直折,或加用大黄,“以泻代清”。
(三)本证多见于外感热病中,小儿之病传变迅速,部分患儿虽已出现本证,并以此为主,但表卫之邪尚未解除。遇此等情况;治疗可略作变通,如内服选用石膏汤加减,当还其解表清里剂之本来面目,将麻黄加量,不去豆豉;也可选用麻杏石甘汤,可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因此,可以选用以麻黄、苦杏仁、石膏、甘草、金银花、黄芩、连翘、板蓝根、鱼腥草、知母、麦冬为主要成分的葵花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具有清热、止咳、平喘、祛痰四大功效。其组方麻杏石甘汤清泄肺热,止咳平喘,药效强劲,配以麦冬、知母、养护患儿肺阴,不伤孩子元气,增强抗病力;石膏、知母清泻胃火、增进食欲,针对儿童病理特征,精微独到,全面呵护。
麻杏石甘汤的方剂
方剂1
【来源】《伤寒论》
【组成】麻黄四两(今9克),杏仁五十个(今9克),炙甘草二两(今6克),生石膏半斤(今24克)。
【用法】上四味,以水七升(今1400毫升),煮麻黄,减二升(今400毫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今400毫升),去渣,温服一升(今200毫升)。
【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邪,身热不解,咳嗽喘逆,气急鼻扇,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者。
【方论】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郁热致喘之主方,病变重心在邪热壅肺。若表证仍在,乃用麻黄宣肺,以发散在表之寒。汗出而喘,为里热所迫,故用石膏清肺,清在里之热。杏仁辅麻黄以平喘。甘草助石膏以生津。至此里热清,表邪解,则汗自止,喘自平。
【比较】无汗而喘、身恶寒,主要用麻黄汤,以辛温散之;有汗而喘、身大热,主要用白虎汤,辛寒来清之;若有汗、或无汗、身无大热而喘,则宜用麻杏甘石汤两解。
方剂2
【来源】《麻症集成》卷四。
【组成】炙麻黄、杏仁、甘草、瓜蒌、力子、石膏、前胡、川贝、竹叶。
【主治】麻症发热胀痛,咳嗽连声,寒郁毒以致标闭。
肺炎吃什么中药好得快 痰热壅肺型肺炎
对症治疗:高热,咳嗽,痰黄粘稠,或为 铁锈样痰,胸闷胸痛,甚至痰中带血,气促而喘,口渴汗出,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当清热生津,化痰止咳。方用黄芩清肺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房中以黄芩,生石膏,知母,鱼腥草清泻肺热,生津止渴;麻黄,杏仁,桔梗,浙贝母,瓜蒌,侧柏叶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白茅根,郁金清热化瘀,止血定痛;甘草和中。
麻杏石甘汤的加减
麻杏石甘汤加减:麻黄5~6g,杏仁8~10g,石膏15~30g,黄芩6g,瓜壳、信前胡、葶苈子6~10g,射干6g,炙杷叶10~15g,海石15~30g,胆星6g,薄荷10g。 加减:流鼻涕甚者,去薄荷加苍耳子6~10g,咳甚如犬吠者,去海石加白芍10 ~2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麻杏石甘汤属辛凉重剂,由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四味组成。其中,麻黄有较强的宣肺平喘作用,石膏清热除烦,二者配伍,具有宣肺气、清肺热之功,是治疗肺热咳喘的主要药物,配伍杏仁更加强降逆平喘,止咳化痰作用,甘草除调和诸药外,亦起着解毒清热作用。 中医认为的肺炎喘嗽,相当于西医的小儿肺炎,临床以发热、汗多、咳嗽、气喘、痰鸣,甚则气急鼻煽为主要特征,同时,可伴有口渴喜饮、大便干燥、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等症状。这些症状的产生,不是风热犯肺,就是寒邪化热,热灼津液为痰,肺失清肃而成,因此,在治疗上,宜清热宣肺,祛痰定喘为主,以麻杏石甘汤最为适宜。 此外,由于感邪的轻重,形体的强弱有所不同,所以,小儿所患肺热喘咳的病因相同,但在证候表现上则有差别,因此,麻杏石甘汤要灵活加减运用。
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中医治疗方法
1、寒喘
治法:温肺化痰、止咳平喘。
方药:定喘汤。
组成:炙麻黄、杏仁、细辛、灵芝、苏子、制附片、厚朴、仙灵脾、白芍、陈皮、法半夏、甘草。
2、热喘
治法:清热化痰、泻肺平喘。
方药:麻杏石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
组成:麻黄、杏仁、甘草、石膏、葶苈子、大枣、蝉蜕、地龙、桔梗、枳壳、川贝母、蒲公英。
鼻子干燥怎么回事
1、风热所致
症见头痛发热,鼻干脉浮。宜辛凉解表,用麻杏石甘汤加减。
2、由肺燥引起
症见鼻干无涕,伴有干咳、咳血等症,宜养阴清肺,用清燥救肺汤加减。
3、由肾阴亏损所致
症见鼻干、潮热、舌红少津等,宜养阴润燥,用六味地黄丸加麦冬、玄参。
4、由阴虚肺燥所致者
症见口燥鼻干,咽痛口糜;五是心烦热,宜养阴清肺,用养阴清肺汤加减。
有肺炎能泡澡吗
可以洗澡。
肺炎中医治疗:
1、邪袭肺卫。
【治法】:疏风解表,宣肺化痰。
【方药】:三拗汤或桑菊饮加减。
三拗汤用于外感风寒之邪。方中麻黄、杏仁、甘草可宣肺散寒。如寒邪化热,证见发热汗出、咳嗽、痰黄,则可用麻杏石甘汤,用以解表清热、宣肺止咳。
桑菊饮用于外感风热之邪,方中桑叶、菊花、薄荷、连翘辛凉解表,桔梗、杏仁、甘草、芦根宣肺止咳、清热生津。内热盛加黄芩、鱼腥草清肺泄热;口渴咽干者,可加沙参、花粉清热生津。
2、痰热壅肺。
【治法】:清热化痰止咳。
【方药】: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
方中麻黄、杏仁宣肺化痰,配石膏可清泄肺热,芦根、薏以仁、杏仁、桃仁、冬瓜仁清热化痰解毒。若痰热盛,可加鱼腥草、瓜蒌、黄芩等加强清热解毒之功。
3、热毒内陷。
【治法】:清热解毒,清心开窍。
【方药】:清营汤加减
方中犀角、生地、丹参清营凉血,配伍竹叶、黄连、银花、连翘清热解毒,使营分邪热转出气分而解。麦冬、玄参养阴清热。若见烦躁、谵语,可加服紫雪丹,以加强清热熄风之功。
4、正虚邪恋。
【治法】:养阴清热,润肺化痰。
【方药】:竹叶石膏汤加减。
方中半夏、石膏、竹叶清余热化痰止咳,人参、麦冬、甘草、粳米益气养阴。可随症加沙参、生地、地骨皮以增养阴清虚热之功,或加入杏仁、桑白皮、瓜蒌皮以加强化痰止咳之力。
治疗肺热咳嗽的药物有哪些
用于肺气壅遏所致的喘咳证。能开宣肺气,散风寒而平喘。与杏仁、甘草配伍,可增强平喘功效;若属热邪壅肺而致喘咳者。
1)经典古方:麻黄与石膏、杏仁、甘草等配伍以清肺平喘,即麻杏石甘汤。
2)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麻黄中的麻黄碱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甲基麻黄碱可使支气管扩张.麻黄水溶液提取物对咳嗽有明显的镇咳作用,。
麻黄的功效与作用 发汗散寒
麻黄生物碱不能诱发出汗。麻黄汤对大鼠发热有解热作用,并能引起汗腺分泌而发汗。证实了古人的观察,单用麻黄并不发汗,麻黄与桂枝同用才能发汗。麻杏石甘汤对兔发热有解热作用。实验证明,对于用消毒牛乳引起人工发热的家兔,麻黄挥发油乳剂有解热作用。但麻黄挥发油对于皮肤的粘膜均有较强的刺激作用。
麻杏石甘汤的中医相关
本证是由风热袭肺,或风寒郁而化热,壅遏于肺所致。肺中热盛,气逆伤津,所以有汗而身热不解,喘逆气急,甚则鼻翼煽动,口渴喜饮,脉滑而数。此时急当清泄肺热,热清气平而喘渴亦愈。所以方用麻黄为君,取其能宣肺而泄邪热,是“火郁发之”之义。但其性温,故配伍辛甘大寒之石膏为臣药,而且用量倍于麻黄,使宣肺而不助热,清肺而不留邪,肺气肃降有权,喘急可平,是相制为用。杏仁降肺气,用为佐药,助麻黄、石膏清肺平喘。炙甘草既能益气和中,又与石膏合而生津止渴,更能调和于寒温宣降之间,所以是佐使药。综观药虽四味,配伍严谨,用量亦经斟酌,尤其治肺热而用麻黄配石膏,是深得配伍变通灵活之妙,所以清泄肺热,疗效可靠。
麻黄有什么功效 抗过敏
麻黄的水提取物有抗过敏作用,麻黄有抑制致敏物质释放的作用。麻杏石甘汤能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抑制致敏豚鼠肠管组胺的释放,缓解肠管的运动。因而临床使用麻杏石甘汤治疗过敏性、变态反应性疾病有效。
肺炎杆菌肺炎怎么办
1、邪袭肺卫
治法:疏风解表,宣肺化痰。
方药:三拗汤或桑菊饮加减。三拗汤用于外感风寒之邪。方中麻黄、杏仁、甘草可宣肺散寒。如寒邪化热,证见发热汗出、咳嗽、痰黄,则可用麻杏石甘汤,用以解表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用于外感风热之邪,方中桑叶、菊花、薄荷、连翘辛凉解表,桔梗、杏仁、甘草、芦根宣肺止咳、清热生津。内热盛加黄芩、鱼腥草清肺泄热;口渴咽干者,可加沙参、花粉清热生津。
2、痰热壅肺
治法:清热化痰止咳;
方药: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方中麻黄、杏仁宣肺化痰,配石膏可清泄肺热,芦根、薏以仁、杏仁、桃仁、冬瓜仁清热化痰解毒。若痰热盛,可加鱼腥草、瓜蒌、黄芩等加强清热解毒之功。
3、热毒内陷
治法:清热解毒,清心开窍。
方药:清营汤加减方中犀角、生地、丹参清营凉血,配伍竹叶、黄连、银花、连翘清热解毒,使营分邪热转出气分而解。麦冬、玄参养阴清热。若见烦躁、谵语,可加服紫雪丹,以加强清热熄风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