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的作用
麻黄的作用
1、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无汗,脉浮紧等表实证。本品能宣肺气,开腠理,散风寒,以发汗解表。常与桂枝相须为用,增强发汗解表力量,如麻黄汤。
2、用于风寒外束,肺气壅遏所致的喘咳证。能开宣肺气,散风寒而平喘。与杏仁、甘草配伍,即三拗汤,可增强平喘功效;若兼内有寒饮,可配伍细辛、干姜、半夏等,以温化寒饮而平喘止咳,如小青龙汤;若属热邪壅肺而致喘咳者,可与石膏、杏仁、甘草等配伍以清肺平喘,即麻杏石甘汤。
3、用于水肿而兼表证,为宣肺利尿之要药,本品发汗利水,有助于消散水肿,常与生姜、白术等同用,如越婢加术汤。
4、取麻黄温散寒邪的作用,配合其他相应药物可以治风湿痹痛及阴疽、痰核等证。
麻黄桂枝汤有什么作用
麻黄桂枝汤可以有效的治疗内湿引起的风寒,或者是朋友们的四肢关节出现疼痛的现象,而且,麻黄桂枝汤还可以有效的消除我们身上的水肿症状,对付风寒是有一手。而且在春季干燥的季节可以很好的润燥功效。
人体正气亢盛,奋起抵抗,将人身的阳气津液运行到体表全力抵抗外感风寒之邪,正邪力量相当。因此临床上见到恶寒厉害,发热程度也高,一般来说,恶寒有多厉害,发热有多厉害,因为发热是正气对抗邪气的反应,由于人体体液充斥体表厉害,不能外出,故见无汗,头痛厉害,骨节疼痛,人体气机不能外达,只能向上,所以可见喘,麻黄汤证就是这样。
【处方】柴胡(三钱) 芍药(二钱半) 桂枝(去皮.一钱半) 甘草(炙.一钱半) 黄芩(一钱半)半夏(一钱三分) 人参(一钱)
【功能与主治】治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有恶寒,表证未解者。
【用法与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大枣二枚,煎至一钟,食远服。
【摘录】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麻黄桂枝汤
【来源】《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组成】麻黄30克(去节) 甘草9克(炙) 桃仁30个(去皮、尖) 黄芩15克 桂枝9克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15克,用水230毫升,煎至150毫升,候发前温服。
【功用】发散血中风寒。
【主治】疟病头痛项强,脉浮,恶风无汗,发于夜间者。
中药大黄作用和服用禁忌
大黄是一味中药,不同的配伍有不同的作用。然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大黄这味中药如果服用不当就会影响到身体健康状况。下面一起来了解了解中药大黄的作用和服用禁忌都有哪些吧。
中药大黄的作用
大黄,别名川军,将军,一味中药。其味苦、性寒,入胃、大肠、肝经。我国历代中医对大黄都很重视,将它与人参、附子、熟地一起称作“四大金刚”,推为“药中张飞”。大黄主要功能是泻热毒、破淤血、荡积滞、利胆退黄,对火眼赤痛、湿热黄疸、食积、泻痢、实热便秘、吐血、衄血、血淤闭经等多种病症有较好疗效。临床上,用其止血宜炒炭,通便宜后下。不过,由于其通下苦寒之性猛,妇女胎前产后及身体虚弱者应慎用。
从宫廷医寨、医家著作到民间单方,从配伍内服到炮制外用,大黄都以其泻热通便,止痛、破积行淤的功效被医家和病患所称道,剂型有汤剂、散剂、丸剂、洗刘、膏剂等。除此之外,大黄茶、大黄酒等也是养生保健之佳品。
那么,服用大黄有哪些禁忌呢?
中药大黄的服用禁忌
一般人每次1~5克比较适宜;脾胃虚弱、虚寒等病症患者忌服;不能超量服用,更不可长期服用。
用该品泻下通便,煎服时应后下,或用沸开水泡汁,否则药效会减弱。
服用大黄后,其色素会从小便或汗腺中排泄,故小便、汗液可以出现黄色。此外,哺乳妇女服用后,婴儿吮食乳汁,可能引起腹泻,因此授乳妇女不宜服用。由于该品又能活血行瘀,故妇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间也必须慎用。
大黄除可引起胃肠道反应外,曾有报道2例老年患者因长期服用(2年)大黄苏打片,每日15-21片,引起严重的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下降到5-5.6g,当减少用药量并补充铁等维生素C后恢复正常。通过炭末在肠道内转运时间和排泄时间研究以及肠道内水分测定等证明,大黄作用部位在大肠,是一种大肠性致泻剂,而铁主要在大肠中吸收,认为导缺致铁的原因可能为,大黄导泻作用干扰了铁的吸收;大黄鞣酸可能与Fe结合成不溶性复合物,妨碍了吸收;苏打中和了胃酸;干扰了铁与维生素C螯合,妨碍了铁的吸收。还有报道1例哮喘病人服大黄苏打4片后,出现皮肤痒疹、红斑,哮喘加重,经斑贴试验证实为大黄致敏。
水芹菜的主要作用
1、内服水芹挥发油有兴奋中枢神经,促进呼吸,提高心肌兴奋性,加强血循环的作用。内服水芹挥发油有兴奋中枢神经,促进呼吸,提高心肌兴奋性,加强血循环的作用。挥发油局部外援,有扩张血管、促进循环、提高渗透性的作用;内服能促进胃液分泌,增进食欲,并有祛痰作用。挥发油局部外援,有扩张血管、促进循环、提高渗透性的作用;内服能促进胃液分泌,增进食欲,并有祛痰作用。水芹素及水芹素-7-甲醚有降压作用。水芹素及水芹素-7-甲醚有降压作用。
2、内服水芹挥发油有兴奋中枢神经,升高血压,促进呼吸,提高心肌兴奋性,加强血循环的作用。内服水芹挥发油有兴奋中枢神经,升高血压,促进呼吸,提高心肌兴奋性,加强血循环的作用。
3、水芹的挥发油作局部外搽,有扩张血管、促进循环、提高渗透性的作用;内服能促进胃液分泌,增进食欲,并有祛痰作用。水芹的挥发油作局部外搽,有扩张血管、促进循环、提高渗透性的作用;内服能促进胃液分泌,增进食欲,并有祛痰作用。
4、水芹素及水芹素-7-甲醚有降压作用。水芹素及水芹素-7-甲醚有降压作用。
5、水芹水煎剂能使离体蛙心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输出量减少。水芹水煎剂能使离体蛙心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输出量减少。能对抗氯化钡和乌头碱所致的大鼠心律失常,对抗肾上腺素对心脏的兴奋作用。能对抗氯化钡和乌头碱所致的大鼠心律失常,对抗肾上腺素对心脏的兴奋作用。
6、水芹提取物对四氯化碳中毒鼠的肝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水芹提取物对四氯化碳中毒鼠的肝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7、水芹煎液对α-荼异硫氰酸酯形成的大鼠肝炎有明显的退黄作用,血清胆红素含量明显下降,能使肝细胞和胆管上皮变性坏死病理改变明显减轻。水芹煎液对α-荼异硫氰酸酯形成的大鼠肝炎有明显的退黄作用,血清胆红素含量明显下降,能使肝细胞和胆管上皮变性坏死病理改变明显减轻。水芹注射液对四氯化碳性肝炎大鼠也有明显的退黄作用,并有明显的降每作用。水芹注射液对四氯化碳性肝炎大鼠也有明显的退黄作用,并有明显的降每作用。
麻黄根的功效与作用 利尿
麻黄根中含有大量的麻黄碱,麻黄碱有很强的利尿消肿功效,对食用水,盐水,尿素水之后的动物都表现出很强的利尿作用。
麻黄的功效与作用
麻黄为麻黄科值物草麻黄、木贼麻黄或中麻黄的草茎质。本品味麻色黄,故名。
早在公元一世纪前后,我国的《神农本草经》即有其能“发表出汗……止咳逆上气”的记载,麻黄现仍为重要的平喘中药。
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麻黄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应用历史。汉代名医张仲景《伤寒论》中的麻黄汤一方用以治疗伤寒。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列有引气汤,用以治肺劳实、气喘鼻胀。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也有用麻黄的方剂。
【别名异名】龙沙(《神农本草经》),卑相、卑盐(《名医别录》),狗骨(《广雅》),草麻黄、色道麻、洁力根(蒙古)。 undefined
味辛、微苦,性温。功效:解表发汗,宣肺平喘,祛风利水。
第1步发汗解表
麻黄轻扬上达,性温辛散,善于宣肺气,开腠理,透毛窍,散风寒,常用于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
第2步宣肺平喘
麻黄辛温则入肺经,宣畅肺气,温散肺寒。常用于风寒咳嗽,哮喘等证。
第3步利水消肿
麻黄辛温,入肺,膀胱二经。肺为水之上源,宣降肺气,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因而有利尿消肿之功效。
第4步散寒通痹
麻黄辛散温通,《药性论》:“治身上毒风顽痹,皮肉不仁。”《日华子诸家本草》又言:“麻黄能调血脉,开毛孔皮肤。”《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提出:麻黄 “轻阳上达,无气无味,乃气味中又最轻者,故能透出皮肤毛孔之外,又能深入凝痰停血之中,凡药力所不能到之处,此能无微不至,较之气雄力厚者其力更大。”故宋、金、元、明、清以来,本品用作佐使药,广泛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皮肤疾患,痈疽肿痛,损伤瘀肿等证。内服外用皆可。
兴奋中枢神经
对大脑,中脑及延脑,呼吸与循环中枢,均有兴奋作用;还有类似肾上腺的作用,故内服麻黄制剂后,表现如下:
①全身温暖,心跳加快,末稍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②汗腺,唾液腺分泌增加
③缓解支气管和胃肠痉挛
④有促进膀胱内括约肌紧张和痉挛作用。
第2步影响汗腺分泌
由于人与动物的汗腺分布不同,在一般情况下,麻黄碱不能诱发人出汗,但当人处在高温时用了麻黄碱50一60毫克,1.5—2小时后,汗腺分泌比未用麻黄碱时更多更快,但皮下注射麻黄碱的皮肤,不引起特殊的汗腺分泌,因此麻黄碱的这种作用恐系中枢性。
第3步抗过敏
亦可用于荨麻疹;局部作用,能使鼻粘膜血管收缩,故可治疗鼻炎;对骨骼肌有抗疲劳作用,能促进被箭毒所抑制的神经肌肉间的传导,可用于重症肌无力的治疗;还可引起高血糖,但其作用较弱而不恒定。水提取物有抗过敏作用,麻黄有抑制致敏物质释放的作用。麻杏石甘汤能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抑制致敏豚鼠肠管组胺的释放,缓解肠管的运动。因而临床使用麻杏石甘汤治疗过敏性、变态反应性疾病有效。
第4步抗炎
麻黄多种生物碱对足跖炎症性水肿有抑制作用。麻黄提取物对实验性炎症有抗炎作用。麻黄所含白飞燕草苷元对实验性关节炎有抑制作用。
第5步镇痛
麻黄碱有中枢性镇痛作用,并可显著增强吗啡的镇痛作用。
第6步抗菌、抗病毒
麻黄挥发油对流感病毒(亚州甲型AR8)有抑制作用,用挥发油给鼠作治疗流感实验,平均存活期显著增加,平均肺损伤显著减低,有一定治疗效能。水煎剂和麻黄挥发油对多种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对亚洲甲型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对小鼠感染甲型流感病毒PR8株有治疗作用。
第7步解热、发汗
麻黄挥发油对兔人工发热有解热作用,以萜松醇的降温作用更为明显。
麻黄生物碱不能诱发出汗。麻黄汤对大鼠发热有解热作用,并能引起汗腺分泌而发汗。证实了古人的观察,单用麻黄并不发汗,麻黄与桂枝同用才能发汗。 麻杏石甘汤对兔发热有解热作用。实验证明,对于用消毒牛乳引起人工发热的家兔,麻黄挥发油乳剂有解热作用。但麻黄挥发油对于皮肤的粘膜均有较强的刺激作用。
第8步对心脏的作用
麻黄所含的麻黄碱的结构和药理作用均与肾上腺素有相似之处,能使心肌收缩增强,心输出率增加,心率加快,甚至心律紊乱。
第9步降压作用
麻黄主要生物碱能引起血压升高,收缩压和舒张压都能上升。麻黄次碱和挥发油有扩张血管和降压作用。
第10步对血管的作用
麻黄碱能使心、脑、肌肉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而使肺、肾、脾等内脏和皮肤、黏膜血管收缩而血流量减少;并能使肺动脉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同时升高。因此麻黄对哮喘病人肺动脉高压者是不利的。
小儿咳喘灵颗粒和杏苏止咳颗粒的区别
小儿咳喘灵颗粒----药性稍寒,
功效主治:宣肺、清热,止咳、祛痰。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
成分:麻黄、石膏、苦杏仁、瓜蒌、板蓝根、金银花、甘草
作用:宣肺、清热,止咳、祛痰
杏苏止咳颗粒----药性偏温
功能主治:宣肺气散风寒镇咳祛痰本品用于感冒风寒咳嗽气逆
主要成份:苦杏仁、陈皮、紫苏叶、桔梗、前胡、甘草
作用:宣肺气,散风寒,镇咳祛痰。用于感冒风寒,咳嗽气逆
麻黄的副作用有哪些
麻黄是传统中医学的重要药材,有超过4000为气喘,气管炎,呼吸困难,关节症状,无力咳嗽出汗草药疗法临床应用多年,在骨头肿胀和疼痛。
最近,它已被用来作为一个普通的感冒,支气管哮喘,花粉热和过敏在中国,德国,日本,印度等民俗疗法。在当代中国,麻黄,往往是一个多草药配方煮沸冷与桂枝,甘草,麻黄杏仁制成的组成部分。
世界卫生组织发现麻黄准备下面的使用由临床数据的支持:鼻塞由于花粉症,过敏性鼻炎,感冒,鼻窦炎,治疗和作为治疗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剂。
除了呼吸系统疾病,麻黄,同样出现在减肥,运动成绩以及身体和精神刺激销售的草药制剂。这是目前被禁止在美国。
麻黄思想是如何工作的呢?
麻黄的主要成分,特别是麻黄素和伪麻黄碱,是植物,被认为是为麻黄的药用生物碱的行动负责。据信,这些生物碱跨越障碍保护从血液中有害化学品由大脑和模仿各种神经递质受体相互作用的交感神经系统(“战斗或逃跑”)的活动。具体来说,它被认为是提高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刺激α-和β-肾上腺素受体。与此肾上腺素受体的非特异性刺激的问题是,所需的受体,而在肺部(β- 2)刺激气道开放,其他类型的受体也刺激,包括β- 1受体的心增加心率和收缩力,和α- 1受体,增加血压,降低流通的肾系统和身体的其他部位。
肾上腺素,它类似于麻黄素,但更积极的和短期的作用,是一种常规治疗气喘,但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目前的哮喘药物是能够作用于β- 2受体更有选择性地取代。
麻黄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恶心
•头痛,眩晕
•刺激胃,腹泻
•焦虑;精神病
•肾结石
•震颤
•口干
•不规则或心跳节律,心脏的损害
•高血压
•烦躁不安;神经质睡眠问题
•食欲下降
•冲洗;出汗
•排尿增加
使用麻黄也有关系,与中风,癫痫发作,精神异常和死亡。
麻黄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危险似乎与先前存在的条件,如心脏病,血压高的人更多;心率紊乱;甲状腺疾病,低血糖,青光眼;焦虑,青光眼;嗜铬细胞瘤,糖尿病,肾脏疾病或肾石头,精神疾病或精神疾病史,前列腺肥大,脑供血不足和癫痫发作,中风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这些卫生条件的人士,应避免麻黄。与以麻黄,麻黄碱,伪麻黄碱过敏的人或也应避免麻黄。
麻黄被认为是增加中暑的风险,因为它增加新陈代谢,损害人体的散热能力。
麻黄不应该采取两个星期前或手术后。它不应该被用于怀孕或哺乳期妇女和儿童。神经性厌食症或暴食症的人士,应避免麻黄,因为它影响食欲。
麻黄桂枝汤有什么作用
麻黄桂枝汤可以有效的治疗内湿引起的风寒,或者是朋友们的四肢关节出现疼痛的现象,而且,麻黄桂枝汤还可以有效的消除我们身上的水肿症状,对付风寒是有一手。而且在春季干燥的季节可以很好的润燥功效。
人体正气亢盛,奋起抵抗,将人身的阳气津液运行到体表全力抵抗外感风寒之邪,正邪力量相当。因此临床上见到恶寒厉害,发热程度也高,一般来说,恶寒有多厉害,发热有多厉害,因为发热是正气对抗邪气的反应,由于人体体液充斥体表厉害,不能外出,故见无汗,头痛厉害,骨节疼痛,人体气机不能外达,只能向上,所以可见喘,麻黄汤证就是这样。
听了上面对麻黄桂枝汤的详细介绍,我们意识到,麻黄桂枝汤的神奇所在,它的用途还真的是不可小觑呢!生病是件很难受的事情,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要好好爱惜自己的身体,关心自己与家人的健康,让生病远离自己的家庭。
有湿气吃什么好 薏米红豆
薏米,具有清热利湿、利小便和健脾胃作用,适合湿热体质引起的脚臭、口臭、舌苔黄厚、皮肤油腻。红豆,性平,同样具有消肿利湿、清热退黄作用,适合湿热体质热情。平时可以食用薏米红豆粥,薏米茶,红豆汤等。
麻黄有哪些功效和作用呢
麻黄功效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生品发汗解表和利水消肿力强,多用于风寒表实证,胸闷喘咳,风水浮肿,风湿痹痛,阴疽,痰核。蜜麻黄性温偏润,辛散发汗作用缓和,增强了润肺止咳之功,以宣肺平喘止咳力胜。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麻黄绒作用缓和,适于老人、幼儿及虚人风寒感冒。蜜麻黄绒作用更为缓和,适于表证已解而喘咳未愈的老人、幼儿及体虚患者。
麻黄作用
1、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无汗,脉浮紧等表实证。本品能宣肺气,开腠理,散风寒,以发汗解表。常与桂枝相须为用,增强发汗解表力量,如麻黄汤。
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无汗,脉浮紧等表实证
2、用于风寒外束,肺气壅遏所致的喘咳证。能开宣肺气,散风寒而平喘。与杏仁、甘草配伍,即三拗汤,可增强平喘功效;若兼内有寒饮,可配伍细辛、干姜、半夏等,以温化寒饮而平喘止咳,如小青龙汤;若属热邪壅肺而致喘咳者,可与石膏、杏仁、甘草等配伍以清肺平喘,即麻杏石甘汤。
3、用于水肿而兼表证,为宣肺利尿之要药,本品发汗利水,有助于消散水肿,常与生姜、白术等同用,如越婢加术汤。
4、取麻黄温散寒邪的作用,配合其他相应药物可以治风湿痹痛及阴疽、痰核等证。
用法及注意事项
2—9g。宜后下。解表生用,平喘炙用;捣绒缓和发汗,小儿、年老体弱者宜用麻黄绒或灸用。
该品发汗力较强,故表虚自汗及阴虚盗汗,喘咳由于肾不纳气的虚喘者均应慎用。本品能兴奋中枢神经,多汗、失眠患者慎用。
该品发汗力较强,故表虚自汗及阴虚盗汗,喘咳由于肾不纳气的虚喘者均应慎用
临床应用
1、外感风寒、腠理闭合,恶寒发热,头痛、身疼痛,鼻塞无汗,脉浮紧等表实证,常与桂枝相须为用。
2、风寒外束、痰饮壅肺而致肺气壅遏或外感风寒内有痰饮或热邪壅肺之喘咳实证。
3、水肿而兼有表证者。
4、寒邪凝滞经脉之阳疽、流注、痰核、鹤膝风,风寒湿痹等。
5、风疹块、水疥、游风、痒疹及顽癣等病证之皮肤搔痒。
6、黄疸。
7、小儿遗尿。
用法用量:煎服3~10克;入丸散剂1~3克。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发汗力较强,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温病发热者忌用;烦躁、失眠、高血压、尿潴留患者、咳喘由于肾不纳气的虚喘者慎用。
现代临床报道以本品配附子(先煎)、细辛,煎服,用治心动过缓有效。
麻黄本身属于中成药,麻黄中具有清热止咳,祛风散寒的功效,尤其是对冬天外感风寒有着很好的作用,麻黄的本身,可以理气补血,对小儿利尿,小儿黄疸可煎服麻黄食用,不过需要的是本品发汗力较强,食用太多容易出现虚汗虚脱,一次食用太多会给身体带来不利影响。
麻黄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1。对于未经证实的用途使用麻黄。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中药临床应用,麻黄在美国成为了争议,因为它未经批准的用途使用,如减肥过去的十年中,以一种精神兴奋剂,以加强其作为一个组件的运动成绩,甚至非法药物。因此,不良反应报告越来越普遍,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和政府官员试图限制在麻黄补充剂的使用,每剂和每天,生物碱,并在一些国家,获得麻黄碱含产品,直到水平它终于在美国被禁止
2。麻黄效果相乘时,咖啡因和阿司匹林结合起来。与麻黄的减肥和运动成绩的准备使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咖啡因(或其他甲基黄嘌呤)经常被添加到筹备工作,以增加重量损失和麻黄刺激作用。在下月即将出版的研究,似乎对麻黄含研究很多产品可能含有咖啡因,一组合,更可能导致不良事件。商业产品往往含有咖啡因或含咖啡因的,如可口可乐(可口可乐箭竹),瓜(Paullinia cupana)和伴侣(苦丁茶paraguariensis)草药。
此外,一些产品警惕含咖啡因的饮料有咖啡或可乐等,而服用麻黄。
白柳(柳阿尔巴)和其他类似的草药也发现了阿司匹林在麻黄准备。
3。自处方麻黄,没有专业监督。麻黄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并拥有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使用历史悠久。但是,每个人的条件是独特的和适当训练的保健医生的指导时,应寻求考虑任何草药治疗。例如,有人可能不承认一个含咖啡因的草药瓜当读取标签,或可能圣约翰草和麻黄,不知道它不应该采取与麻黄。
4。不当的标签和警告。香草产业集团和美国草药产品协会在1994年试图建立标签警告和剂量限值。 1997年,FDA提出进一步规范,禁止未经证实的目的,麻黄,限制销售和含量超过每剂8毫克总麻黄生物碱草药与建议不超过每天24毫克,总剂量。这项建议是在1999年批评美国总审计局(GAO)的,一个政府的监察机构。总审计局的报告,题为膳食补充剂:美国FDA的不确定性分析基础上的麻黄生物碱规则提案,质疑用来收集不良反应信息,并建立剂量规范方法的可靠性。
该中药制剂中麻黄实际金额也有很大的不同,从标签上规定的数量,特别是有问题的质量控制方法的厂家。
结论
麻黄有一个传统和临床作为一种安全的药草的使用历史悠久。传统上,它只是用来与其他药材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