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肥胖怎么办呢
继发性肥胖怎么办呢
通过饮食、运动、药物来进行减肥,恢复身材。规律的饮食生活,能减少体脂肪。避免拉长两餐间的时间以及在深夜进食。
充分咀嚼后再吃:细细品尝,每一口咀嚼30次以上。咀嚼得愈久,饭后的能量消耗就愈高。用餐完毕后,要立刻收拾餐具。别让食物一直摆在眼前,这点很重要。
继发性肥胖是指肥胖者同时还患有另一种疾病,被称为原发性疾病,而且肥胖就是由这原发性疾病所引起的。继续性肥胖属于病理性肥胖。是因内分泌代谢异常而引起的,肥胖者大都呈特殊体态,症状较单纯性肥胖明显。引起成年人继发性肥胖的内分泌疾病主要是皮质醇增多症和甲状腺功能低减。而在儿童,继发性肥胖则主要是下丘脑疾病造成的,如下丘脑部位长了瘤子等。
继发性肥胖又叫做继续性肥胖,是一种病理性质的肥胖症状,主要是因为内分泌失调和新陈代谢问题引起的,同时,还会伴有一些比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生长肿瘤等等方面的症状。所以,关于继发性肥胖怎么办大家还是要认真对待,科学治疗,坚持正确地饮食和生活方式。
单纯性肥胖也是肥胖症吗
导致肥胖症的基本原因是吃的比消耗的多。有多种因素可以导致这种能量不平衡的出现,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不良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内分泌因素、神经精神因素(饱食中枢与饥饿中枢的作用)等。根据病因,肥胖症可以分为原发性肥胖症和继发性肥胖症。
(1) 原发性肥胖症又称为单纯性肥胖症,是指一种找不到引起肥胖原因的疾病的肥胖症,可能仅仅是和长期进食过量有关,但也危害健康,达到体重标准即为肥胖症。
(2) 继发性肥胖症,是指由于其他健康问题所导致的肥胖,换句话说,就是指有病可查的肥胖症。
(3) 继发性肥胖非常少见但更要重视。据统计,原发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占肥胖的比例分别为 99% 和 1%,尽管如此,继发性肥胖症如被误以为单纯性肥胖症的话,容易延误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需要加以认真鉴别。
肥胖到底可以分为哪几类
肥胖症到底可以分为哪几类呢?
1、单纯性肥胖
各种肥胖最常见的一种,约占肥胖人群的95%左右,简而言之就是非疾病引起的肥胖。这类病人全身脂肪分布比较均匀,没有内分泌混乱现象,也无代谢障碍性疾病,其家族往往有肥胖病史。单纯性肥胖又分为体质性肥胖和过食性肥胖两种。
2、体质性肥胖
双亲肥胖,是由于遗传和机体脂肪细胞数目增多而造成的,还与25岁以前的营养过度有关系。这类人的物质代谢过程比较慢,比较低,合成代谢超过分解代谢。
3、过食性肥胖
也称为获得性肥胖,是由于人成年后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过度饮食,使摄入的热量大大超过身体生长和活动的需要,多余的热量转化为脂肪,促进脂肪细胞肥大与细胞数目增加,脂肪大量堆积而导致肥胖。
4、继发性肥胖
继发性肥胖是于疾病引起的肥胖。续发性肥胖是由内分泌混乱或代谢障碍引起的一类疾病,约占肥胖人群的2%~5%左右,虽然同样具有体内脂肪沉积过多的特征,但仍然以原发性疾病的临床症状为主要表现,肥胖只是这类患者的重要症状之一。这类患者同时还会出现其他各种各样的临床表现,多表现为皮质酵增多、甲状腺功能减退人群、性腺功能减退等多种疾病中。
5、药物性肥胖
这类肥胖患者约占肥胖病人群2%左右。有些药物在有效治疗某些疾病的同时,还有导致身体肥胖的副作用。如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等)治疗过敏性疾病、风湿病、类风湿病、哮喘病等,同时可以使患者形成继发性肥胖;雌性激素以及含雌性激素的避孕药有时会使妇女发胖,或者说容易使妇女发胖。
什么是继发性肥胖呢
继发性肥胖症是指由于其他疾病所导致的肥胖。继发性肥胖占肥胖的比例仅为1%。根据引起肥胖的原因,又可将继发性肥胖分为下丘脑性肥胖、垂体性肥胖、甲状腺功能低下性肥胖、库欣综合征导致的肥胖、性腺功能低下性肥胖等,分别因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和性腺疾病而致。
医源性肥胖即有些患者的肥胖是服用了某些药物引起的,一般把这种肥胖叫做医源性肥胖。能够引起医源性肥胖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可的松、氢化可的松和地塞米松)、酚噻嗪、三环类抗抑郁药、胰岛素等。另外,如果颅脑手术损伤到下丘脑也可能引起肥胖。由于医源性肥胖的病因很明确,所以有人把医源性肥胖也归入继发性肥胖之内。
引起继发性肥胖的原因:
1、由于下丘脑病引起。
2、多见于垂体前叶功能减退。
3、胰源型。包括糖尿病早期、胰岛素瘤等引起胰岛素分泌过多。
4、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严重者常伴有黏液性水肿。
5、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尤其是皮质醇增多症。
6、性腺功能减退症。包括女性绝经期等。
通过阅读上面的内容,对于什么是继发性肥胖都有了一些了解。继发性肥胖的人都是患有一些疾病的,这些患者有的是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引起的,有的是缺乏运动而引起的。继发性肥胖患者必须要在饮食方面多加注意。少吃高热量的食物,也就是不要多吃肉类。多吃蔬菜水果。在这也要提醒一种单纯肥胖的朋友们,要控制好自己的体重,超重很容易会患上高血压和糖尿病这些病发率高的疾病。
肥胖该如何分类
依照肥胖的形成原因分: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
1单纯性—— 营养超标、运动不足、心理行为等95%比例
2继发性——源 自某种疾病 ,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疾病5%比例
3依照脂肪分布分类:腹部型肥胖和臀部型肥胖
4腹部型肥胖危险>;臀部型肥胖
5腹部型肥胖——男多
6臀部型肥胖— —女多
7依据脂肪组织的解剖特点分:多细胞性肥胖和大细胞性肥胖
8多细胞性肥胖——发生儿童期,数量增加2~4倍,约4200万-1.06亿
9大细胞性肥胖——细胞体积增大,与正常人大小差别为40%,成人多。
继发性肥胖有哪些原因
继发性肥胖症一般继发于「神经—内分泌—代谢紊乱」基础上,包括下丘脑性肥胖、垂体性肥胖、甲状腺性肥胖、肾上腺性肥胖、胰岛性肥胖等,如发生在下丘脑—垂体的感染、肿瘤、创伤、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或性腺功能减退、胰岛素瘤等疾病都可导致继发性肥胖症。一些精神疾病(如抑郁症、进食异常等)和药物因素导致的肥胖,也属于继发性肥胖的范畴。
肥胖症如何分类
肥胖症分为(1)单纯性肥胖:95%的肥胖者属于单纯性肥胖,其分类又有两种:体质性肥胖和获得性肥胖。体质性肥胖与遗传有关,获得性肥胖一般在20-25岁以后,由于运动量不足、营养过剩或遗传因素,使脂肪细胞体积肥大,但无数量的增生。(2)继发性肥胖:即继发于其他疾病。继发性肥胖可因中枢神经系统或内分泌系统病变而致,故又称为“病理性肥胖”。(3)遗传性肥胖:此类肥胖病,属遗传性的原因,并且与家庭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有关。据有关专家研究统计:父母双方都肥胖,他们的子女有60%-80%的可能成为胖子。父母双方中只有一人肥胖,他们的子女有4%的可能成为胖子。如果父母双方都是瘦子,他们的子女只有10%的可能成为胖子。
肥胖症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肥胖症的诊断主要根据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
1.体重指数(BMI) 是较常用的衡量指标。BMI=体重(kg)/身高(m)2。亚太地区肥胖和超重的诊断标准为:BMI≥23为超重,BMI≥25为肥胖。
2.体脂的分布特征 可用腰围来衡量。腰围为通过腋中线肋缘与髂前上棘间的中点的径线距离。腰围男性≥90cm(女性≥80cm)可视为中心型肥胖。
3.皮下脂肪堆积程度 可由皮脂厚度来估计,25岁正常人肩胛皮脂厚度平均为12.4mm,大于14mm为脂肪堆积过多;肱三头肌部位皮脂厚度:25岁男性平均为10.4mm,女性平均为17.5mm。
4.内脏脂肪 可用B超、双能X线骨密度仪、CT扫描或磁共振测定。
5.在确定肥胖后,应鉴别属单纯性肥胖或继发性肥胖。单纯性肥胖的诊断是在排除继发性肥胖后而被诊断的。一般继发性肥胖都有原发性疾病的临床特征,易于排除。
肥胖有哪些类型
肥胖=单纯性肥胖+继发性肥胖。平时我们所见到的肥胖多属于前者,所占比例高达99%。继发性肥胖仅占1%。所谓“单纯性肥胖”是一种找不到原因的肥胖,医学上也可把它称为原发性肥胖,可能与遗传、饮食和运动习惯有关。
所谓“继发性肥胖”是指由于其他健康问题所导致的肥胖,也就是说继发性肥胖是有因可查的肥胖。根据引起肥胖的原因,又可将继发性肥胖分为下丘脑性肥胖、垂体性肥胖、甲状腺功能低下性肥胖、库欣综合征导致的肥胖、性腺功能低下性肥胖等,分别因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和性腺疾病而致。其中,成人以库欣综合征和甲状腺功能低下性肥胖为多见,儿童中以颅咽管瘤所致的下丘脑性肥胖为最多。
特别提示:一般而言,对于一个肥胖者,我们首先要想到继发性肥胖,要考虑在其肥胖的后面,有没有什么器质性病变,而不能一上来就说是单纯性肥胖。
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您把一个单纯性肥胖考虑为继发性肥胖,只是提高了对引起肥胖的疾病的警惕性而已,对患者没有什么害处;而如果您把一个继发性肥胖误认为单纯性肥胖,就可能放松警惕,贻误病情。结果不但肥胖的问题解决不了,还可能由原来的疾病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只有排除了继发性肥胖之后,我们才能作出单纯性肥胖的诊断。
肥胖的分类及原因
1、单纯性肥胖。单纯性肥胖并没有特别的成因,医学上也称之为营养性肥胖或原发性肥胖,在各类肥胖中是最常见的一种,约占肥胖人群的95%左右。单纯性肥胖者一般除了肥胖造成行动不便,体型臃肿之外,并没有任何其它造成肥胖的关联性疾病。这类人全身脂肪分布比较均匀,没有内分泌紊乱现象,也无代谢障碍性疾病。单纯性肥胖主要是由于身体内热量的摄取大于消耗,造成脂肪在体内的积聚,导致体重超常,平时我们所见到的肥胖大多都属于这一类。
2、继发性肥胖。继发性肥胖又称病理性肥胖,这类肥胖是由内分泌紊乱或代谢障碍引起的一类疾病,是由于其它健康问题所导致的肥胖,也就是说继发性肥胖是有因可查的肥胖。肥胖只是这类患者的重要症状之一,肥胖者同时还患有另一种疾病,成为原发性疾病,而且肥胖就是由这种原发性疾病所引起的。这类肥胖者并不多,约占肥胖者的2%~5%左右。这类肥胖虽然同样具有体内脂肪沉积过多的特征,但仍然以原发性疾病为主要的症状表现,因此肥胖的病因较为明确,当原发性疾病被治好后,继发性肥胖也明显减轻。
引起继发性肥胖症的疾病以内分泌和遗传性疾病为多,少数患者是因长期服用类固醇之类的药物所引起。根据引起肥胖的原因,又可将继发性肥胖分为脑下垂体功能低下性肥胖、下视丘性肥胖、甲状腺机能低下性肥胖、库欣氏症侯群(Cushing Syndrome)导致的肥胖和性腺功能地下性肥胖等,这些肥胖分别是下视丘(Hypothalamus)、脑下垂体、甲状腺、肾上腺和性腺等疾病导致的。
3.药物引起的肥胖。有些药物在有效地治疗某种疾病的同时,可能有使患者身体肥胖的副作用。如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过敏性疾病、风湿病、类风湿病、气喘病等,同时也会使患者身体发胖。这类肥胖患者约占肥胖病的2%左右。一般情况而言,只要停止使用这些药物后,肥胖情况可自行改善。遗憾的是,有些患者也会从此成为顽固性肥胖患者。
单纯性肥胖与继发性肥胖有什么不同
单纯性肥胖是肥胖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这类患者全身脂肪分布比较均匀,常常无明显病因可查,但如果追问病史,可以发现其家族中多有肥胖者,或自身常有婴幼儿期肥胖史。
继发性肥胖症指的是,继发于某种疾病或用药不当所引发的肥胖。这类肥胖症患者虽然同样具有体内脂肪沉积过多的特征,但仍然以原发性疾病的临床症状为主要表现。原发疾病如得不到有效治疗,肥胖症状则很难改变。引起继发性肥胖症的疾病以内分泌和遗传性疾病为多,少数患者也可以因长期服用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所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