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房颤有哪些临床表现
心脏房颤有哪些临床表现
患者在发生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达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房颤患病率还与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心力衰竭等疾病有密切关系。
临床表现
1.心悸
感到心跳加快,伴有乏力或感劳累;
2.眩晕
头晕眼花甚至昏倒;
3.胸部不适
心前区疼痛、压迫感或者不舒服;
4.气短
在轻度体力活动或者休息时感觉呼吸困难,有些病人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房颤时心房丧失收缩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可随着血液至全身各处,导致脑栓塞(脑卒中)、肢体动脉栓塞(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等。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包括以前有栓塞病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心衰、左心房扩大等。
什么是心衰?
心功能不全也被称为“心衰”,是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通常指心脏泵血功能不全的综合征。
心衰往往和房颤有关系。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症状往往很隐蔽。房颤患者心房心室工作节律很快,导致它们休息的时间减少,时间一长,心衰就会出现。也就是说,心衰和房颤有因果关系,互相影响。
心衰也和扩心病有关系。扩心病又称为扩张型心肌病。扩心病患者心室扩大、心室工作量增大,但工作能力却没有增强,所以摄血量就会相应减少,出现心衰症状。可以说,心衰是扩心病的“最后一站”。
临床上,高血压患者多注意防范心梗、脑梗、脑血栓等凶险的致残、致死疾病,但是忽略了高血压所引起的另外一种慢性疾病——心衰。其实,当血压升高的时候,周围血管压力较大,一部分血液就会留在心室里,心室会越来越大,心肌细胞就会变得更加粗大来完成心脏的工作。不过,就像拉久的皮筋会失去弹性一样,这种代偿期是有限的。当失代偿出现的时候,心脏功能就会降低,出现心衰。
心脏房颤也能微创治疗
作为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可见于正常人在情绪激动、手术后、运动或急性酒精中毒时发生。然而,如果是患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则常见于风湿性心瓣膜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缩窄性心包炎、心肌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力衰竭以及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等,这种情况下称为孤立性房颤。
据统计,60岁以上人群中,房颤发生率为1%,并随年龄而增加。房颤症状的轻重受心室率快慢的影响。心室率超过每分钟150次,病人可发生心绞痛与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室率慢时,病人甚至不觉察其存在。房颤时心房收缩消失,心排血量减少达25%或以上。
房颤有较高的发生体循环栓塞的危险。栓子来自左心房或心耳部,因血流淤滞、心房失去收缩力所致,无心瓣膜病者合并房颤,发生中风的机会较无房颤者高5--7倍。二尖瓣狭窄或二尖瓣脱垂合并心房颤动时,脑栓塞的发生率更高。所以,应当引起患者的高度重视。
在房颤治疗上,首选应努力寻找原发疾病和诱发因素,做出病因治疗。此外,对于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心房颤治疗是各不相同的,有药物治疗、同内科和外科治疗等多种方法。其中外科消融手术由于其可直视性、彻底的透壁性、完全的隔离线操作、切除左心耳以及能够心外膜去神经化操作等,具有内科导管射频消融所无法企及的优势所在,由于是微创手术,所以具有创伤小 恢复快 复发率低等优点,是目前所有治疗房颤中成功率最高的一种治疗方法。目前在发达国家的医疗中心,外科手术消融术已经成为房颤治疗的常规方法。
房颤患者常常存在错误认识
(1)房颤没有任何症状不需要治疗。这部分患者由于错误认识往往忽视治疗,但无症状房颤同样会导致总死亡率增加、心脏逐渐扩大和心力衰竭及脑血栓发生率增加。房颤的危害及治疗的必要性不取决于患者症状的轻重,房颤患者无论有无症状均应到系统检查评估房颤的危险性接受及时治疗。
(2)房颤发作不频繁目前不急于治疗。阵发性房颤患者发作次数会逐年增多,发作时间会延长,无自愈倾向,阵发性房颤早期未出现心房结构改变时射频消融手术效果最理想,因此认为房颤患者应该早期接受治疗。
(3)房颤即使药物治疗仍然反复发作而丧失信心。长期以来药物一直是房颤治疗主要方法,即便坚持每日服药,多数患者房颤也会复发。目前随着三维导航系统的不断完善,射频消融技术的快速进步,房颤的治愈率大幅度提高,复发率正日渐减少。阵发性房颤的成功率高,复发率低;慢性房颤目前的成功率虽然较低,复发率偏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复发率逐渐降低。
(4)房颤等同于冠心病。有时房颤可以与冠心病合并存在,多数患者的房颤和冠心病并无必然联系,冠脉造影等一系列检查排除了冠心病的患者,房颤有时很严重;但是不要因为两者症状相似,简单地认为房颤就是冠心病,应该在全面系统心脏检查后有的放矢,接受正规的房颤治疗。
突然出现心脏房颤是怎么回事
1、高血压引起房颤。通常情况下,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发生房颤,这种几率要比普通人高出2倍左右,所以高血压患者要通过降低血压来改善房颤的情况。
2、左心室功能不全引起房颤。房颤发生的另一个因素是左心室功能不全,很多心肌梗死和心肌病容易引起左心室功能障碍,造成房颤。
3、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房颤。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情况的患者中一部分会同时有房颤的政治,而且就算是隐形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他们出现房颤的几率也是比较高的,一般这种情况,只要甲状腺功能亢进得到治疗的话,房颤就可以得到恢复。
4、糖尿病引起房颤。糖尿病患者发生房颤的几率不仅高,而且会两种疾病会互相影响,糖尿病患者并发房颤的时候一般预后的效果都不是特别好,要特别引起重视,只有在早期的时候控制糖尿病才能改善房颤的情况。
5、创伤造成的炎症引起房颤。很多患者在手术之后会并发房颤的情况,很大程度是和炎症有关系,因此在手术之后一定要使用有效药物来进行抗炎。
小心不声不响的房颤
由于生活、工作、环境等各种因素导致心脏房颤的发病率不断提高,房颤的危害是相当大的,那么我们平时应该怎么注意喃?我们应该怎样躲避这个沉默的杀手喃?今天小编就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一下: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其实就是最常见的心跳紊乱。人的心脏在正常情况下,由一个叫窦房结的心脏结构每分钟规律发放60-100次的电活动来激动心房,然后心房将这些电活动传递到心室,使心室有节奏地收缩,产生我们可以触及的、有规律的脉搏,医学上称之为“窦性心律”。假如发生了房颤,心房各部位会出现一种快速紊乱的电活动,使心房的频率高达350-500次/分钟。这样,心房肌不能进行正常收缩,表现为不规则的颤抖样运动。“房颤”的名称因此得来。
房颤是一种老年性疾病,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导致房颤的原因很多,年龄因素是主要原因之一,老了就容易得房颤,许多没有器质性心脏疾病、各种检查没有发现心脏结构异常的老年人也会得房颤。
除了年龄因素外,许多心脏疾病如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病、心肌梗塞、高血压病等都是导致房颤的重要原因。心脏以外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肺脏疾病、糖尿病也与房颤发生有密切关系。
在中国,房颤已成为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疾病,目前患者约有1000万,是仅次于高血压、冠心病的常见心血管疾病。10年前,房颤还是一个无法治疗的心律失常疾病,而在这几年有了根本性的突破。
读完这篇文章后读者是不是对这个沉默的房颤肃然起敬喃?是不是平时都没有怎么关心过的问题在这一时刻有了一个崭新的看法。
房颤的危害有哪些
房颤的危害有哪些?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即心房不协调的乱颤。房颤的危害不能忽视,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许多心脏病都可以引起房颤,比如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炎以及心衰等,房颤患者主要表现为心慌、头晕、气短等。
房颤的危害表现在房颤患者的心脏内容易形成血栓,而房颤又容易使血栓脱落,脱落的血栓随血管运行到脑部,容易引起脑梗塞。所以,房颤患者患脑梗塞大约是心律正常人的4~7倍。可见,房颤已经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
房颤的危害还表现在长期心房颤动会导致心房缺少有效的收缩,而代之无效的不协调收缩,心跳极不规则,心室充盈不完全,心排血量显著减少,这些无效收缩不仅不能将血液排出到动脉里去以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反而要消耗心肌的能量,因此时间长了,容易引起心力衰竭。
房颤还能引起血栓栓塞并发症,房颤是脑卒中最危险的独立危险因素,20%的中风事件与房颤有关。35%的房颤患者在一生中会发生一次或一次以上的血栓栓塞事件。房颤使动脉系统血栓栓塞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增加5倍。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年发生率从小于1%到大于12%不等,取决于患者是否有临床或超声心动学检查发现的危险因素 ,平均在4.5%左右。
由以上的介绍可见,房颤的危害不能低估,因此一旦发现身体有什么不适,应及时去医院做检查,避免不必要的危险发生。
哪些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需要进行抗凝治疗
抗凝的主要目的是为预防血栓形成,防止血栓栓塞。对于持续或永久性房颤、有栓塞病史或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左心房血栓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如无明确禁忌症,均应长期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