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膀胱湿热的中医治疗方法

膀胱湿热的中医治疗方法

膀胱湿热是指湿热蕴结于膀胱的病症。那么在中医医学上有什么治疗方法呢,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中药和针灸疗法治疗膀胱湿热症的内容。

治疗方法本证治疗法则为:清热利湿。

本证的施治要点为:

①本证为湿热之实证,由膀胱湿热,气化不利而引起。在临床上,清热利水通淋为常见治法,如八正散之类。而近代复加解毒之品,如忍冬藤、蒲公英;野菊花、半枝莲、紫花地丁等,这样在辨证的基础上,加用清解药物,不但可轻快地改善临床症状,而且可望提高治愈率。本证发作多为急性,但治疗不当或不彻底,亦可转为慢性,湿热未尽,又可伤阴化燥,因此,在治疗时,不可一味清利,应在祛除余邪的基础上酌加甘寒滋养之品,如山药、沙参、石斛、麦冬等,标本兼顾。

②由本证而形成的淋证,初起皆与湿热有关,日久及肾,由实转虚,虚实夹杂,出现石、血、气、膏、劳淋等不同证候,因此,在临床治疗之时,除选用清热解毒之外,或佐以排石通淋;或辅以活血止血;或兼以利气疏导;或参以分清泌浊;或配以健脾益肾;因此,治淋之法,有通有塞,要当分别。有瘀血积石塞住溺管者,宜先通。无瘀积而虚滑者,宜峻补。

③本证膀胱湿热而成淋者,古有忌补、忌汗之法。《金匮要略》有“淋家不可发汗”之说,淋证畏寒发热,与小便涩痛并见,不可与一般外感表证同论、大剂辛散发汗,但可清热解毒,兼以疏风解表,表里同治。至于淋证日久,脾肾两虚,下元不固,又当补益脾肾,自不必拘泥忌补之说。本证的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中药治疗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方药:木通10克、车前子12克、扁蓄12克、瞿麦12克、桅子10克、黄柏10克、忍冬藤20克、滑石30克、甘草10克、大黄10克。本方能清热利湿通淋。

2萆薢12克、石菖蒲6克、黄柏10克、车前子12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乌药12克、丹参12克、甘草10克、牛膝10克。本方能清热利湿,分清泌蚀。以上方药,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分2~3次,微温服。

2.加减变化:若便秘,腹胀者,方1中重用生大黄,并加枳实以通腑泄热;若

兼寒热,口苦,腰痛者,加连翘10克、蒲公英15克以清热解毒;若尿中夹有砂石;小便艰涩或排尿突然中断,腰腹绞痛者加金钱草30克,海金砂l2克;若小便热涩刺痛,尿色深红或夹有血块者,加小蓟15克、白茅根30克、藕节12克以凉血止血。若小便混浊如米泔水,尿热灼不畅者,用方2加乌药12克、青皮10克,以利气通淋。

二外敷药物

1.大蒜120克、芒硝60克同捣烂成糊状,外敷助脊角、肾区。

2.芫花30克,水煎取汁,温热敷肾区。以上方药,主要用于小便不通或小便点滴而下者。

三饮食疗法

1青小豆粥:通草5克水煎取汁去渣,加入青小豆50克,小麦50克,煮成粥,作早餐食用。能通淋利尿。

2赤小豆粥:赤小豆30克加水煮熟后,再入白米15克作粥,作早餐食用。能除湿热,利小便。

3冬瓜50克,煮汤三碗,分服。能清利湿热。

针灸治疗

1.针刺足三里、中极、三阴交、阴陵泉等穴,反复捻转提插,强刺激,可治疗小便不通或尿点滴而下。

2.穴位注射:取肾俞、膀胱俞、三阴交、阿是穴沿输尿管寻找压痛点,取50%葡萄糖溶液进行穴位注射。能利水排石,用于石淋。

3.指压利尿穴:用双手大拇指按压利尿穴神阙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的中点,压力逐渐加大,持续5~15分钟。治疗小便不通。

西医并没有湿热症的说法,只有在中医的一套理论中才出现风寒暑湿等外邪所致病症,可往往中医能在这些病症中起到标本同治的治疗效果,所以大家一定要对中医治疗有信心,毕竟中医传承着几千年的智慧结晶,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膀胱癌中医治疗

1.膀胱湿热证:小便频数、涩痛、灼热,尿血或尿浊,或小腹胀痛,腰痛,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清利膀胱(湿热)。小蓟饮子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土茯苓等。

2.阴虚湿热证:尿血,或伴小便淋涩灼痛,口苦,口粘腻,肢体困重,消瘦,低热,盗汗,颧红,五心烦热,舌红,苔黄腻,脉细数或滑数,滋阴清热化湿。知柏地黄汤加减。

3.脾肾气虚证:尿血,血色淡红,小便余沥不尽,或有涩痛,形体消瘦,神疲乏力,食少,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脉弱。补益脾肾。补中益气汤合水陆二仙丹加减。

4.气阴两虚证:尿血,尿少,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燥,面色淡红或颧红,舌苔薄,苔少或有裂纹,脉弱而数。益气滋阴。五阴煎加减。

5、气虚血瘀证:尿血、血色紫暗或夹块,少腹刺痛或胀痛,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舌质紫暗或有斑点,脉虚而涩。补气活血。补阳还五汤加党参、莪术、土茯苓等。

尿频尿急是膀胱湿热吗

有网友提问,“尿频尿急是膀胱湿热吗?”专家认为,膀胱湿热是湿热蕴於下焦膀胱的病变,尿频、尿急、尿少而痛、尿黄 赤或尿血、舌红苔黄、脉数等症状都有可能是膀胱湿热。

值得一提的是,尿频尿急还有可能是男性的前列腺增生症,也有可能是糖尿病、尿道炎等病症,所以尿频尿急不一定都是膀胱湿热惹的祸。

尿频尿急如何治疗

1 、膀胱训练疗法,增强神经系统对排尿的控制能力,降低膀胱的敏感性,扭转异常的排尿习惯。

2、配合药物治疗,采用消炎解痉、止痛、镇静、碱化尿液和利尿等。

3、局部用药,用2%硝酸银涂抹尿道和膀胱颈。

4、封闭疗法,在近端尿道或膀胱三角处作封闭治疗。

5、适当服用小剂量雌激素治疗。

从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膀胱湿热有尿频尿急的症状,但并不是所有的尿频尿急都是因为膀胱湿热,想要治好尿频尿急,那么就得做好检查,对症下药才有效果。

膀胱癌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

1.膀胱湿热证:小便频数、涩痛、灼热,尿血或尿浊,或小腹胀痛,腰痛,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清利膀胱(湿热)。小蓟饮子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土茯苓等。

2.阴虚湿热证:尿血,或伴小便淋涩灼痛,口苦,口粘腻,肢体困重,消瘦,低热,盗汗,颧红,五心烦热,舌红,苔黄腻,脉细数或滑数,滋阴清热化湿。知柏地黄汤加减。

3.脾肾气虚证:尿血,血色淡红,小便余沥不尽,或有涩痛,形体消瘦,神疲乏力,食少,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脉弱。补益脾肾。补中益气汤合水陆二仙丹加减。

4.气阴两虚证:尿血,尿少,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燥,面色淡红或颧红,舌苔薄,苔少或有裂纹,脉弱而数。益气滋阴。五阴煎加减。

5、气虚血瘀证:尿血、血色紫暗或夹块,少腹刺痛或胀痛,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舌质紫暗或有斑点,脉虚而涩。补气活血。补阳还五汤加党参、莪术、土茯苓等。

偏方

①当归、赤芍、生地、木通、滑石、海金砂,半枝莲、二蓟炭、茅根、薏苡仁、白花蛇舌草、金钱草,知母、黄柏、炒木鳖子仁,银花,天花粉,乌贼骨。每日1剂,水煎服。本偏方作用:活血利湿解毒,对膀胱癌有效。

②金钱草、白毛藤、土茯苓、薏苡根、白花蛇舌草,蛇莓。每日1 剂,水煎服。本偏方作用:解毒利湿通淋,对膀胱癌有效。

③白花蛇舌草、蛇莓、蛇六谷、土茯苓、龙葵、白英、土大黄。水煎服,每日1 剂。本偏方作用:清热解毒,利湿消肿,适用于膀胱癌尿血。

单方验方:

(1)龙葵草,白英,蛇莓,石见穿,半枝莲,水煎服。

(2)凤尾草,水杨梅根,水煎服。

体针疗法:小便淋涩灼痛,尿血者,可选肾俞、命门、三阴交、阴陵泉等穴,用捻转提插泻法。脾肾两虚者,可选脾俞、胃俞、肾俞、足三里、中极、关元、命门等穴,用补法。

过路黄对结石病的好处

过路黄为传统排石之良药,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①使碱性尿液酸性化,并起到溶石的作用,同时对草酸钙结晶的形成有抑制作用。

②松弛、扩张膀胱、输尿管平滑肌,利于结石排出。

③显著利尿效应,增加肾盂、输尿管内压,起到推石下移的作用。

上尿路结石是最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之一,一般指肾、输尿管结石,主要临床表现是与活动有关的血尿和疼痛。

当结石引起输尿管完全梗阻时,可出现肾绞痛,X线结石检出率约占90%。本病属中医石淋、沙淋、血淋的范畴。

《金匮要略》中《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曰:“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

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主要是膀胱湿热,湿热蕴结下焦,灼烁津液,日久煎熬尿液中杂质而凝结为砂石,阻塞尿路,瘀而为痛。

西医治疗尿路结石多采用激光、内窥镜、体外震波等先进技术碎石。

因本病病程较长,复发率高,农村贫困地区因经济条件等原因限制了应用高新技术的机会。中医治疗以清热利湿、通淋排石、化瘀止痛为原则。

中医一般怎么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疾病

中医一般怎么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疾病?泌尿系统感染指尿道和膀胱感染,尿液从膀胱通到体外去的通道叫做尿道,尿道和膀胱二者紧密相连,泌尿系统感染常会上行引发膀胱炎症。大家对于泌尿系统感染疾病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中医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疾病在临床上比较多见,多采用分型治疗的方式,为了便于大家了解,下面就做下详细的介绍。

1、肝郁气滞型泌尿系统感染

症见:小便涩痛,淋沥不尽,小腹胀满疼痛,苔薄白,脉多沉弦。兼虚者可表现为尿时涩滞,小腹坠胀,尿有余沥,面白不华,舌质淡,脉虚细无力。

病机:因情志失和,恼怒伤肝,肝失疏泄或气郁于下焦,久郁化火,循经下注膀胱。均可导致肝气郁结,膀胱气化不利,发为本病。

治法:利气疏导,利湿祛浊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方用舒肝利湿汤,水煎服。或口服舒肝丸、金沙丸。

2、脾肾亏虚型泌尿系统感染

症见:小便不甚赤涩,但淋沥不已,时感小便涩滞,时作时止,遇劳即发,腰酸膝软,神疲乏力,舌质淡,脉细弱。

病机:久淋不愈,湿热耗伤正气;或劳累过度,房室不节;或年老、久病、体弱,皆可致脾肾亏虚。脾虚而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或肾虚而下元不固,肾失固摄,不能制约脂液,脂液下注,随尿而出。

治法:健脾补肾,清化湿热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方用补肾利湿汤,水煎服。或口服知柏丸、滋肾丸。

3、膀胱湿热型泌尿系统感染

症见:小便频数,短涩刺痛,点滴而下,急迫灼热,溺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或发热恶寒,口苦呕恶,或腹痛拒按,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病机:多食辛热肥甘之品,或嗜酒过度,酿成湿热,下注膀胱或下阴不洁,湿热秽浊毒邪侵入膀胱,酿成湿热;或肝胆湿热下注,皆可使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发为淋证。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方用通淋汤,水煎服。或口服五淋丸、清浊丸。

尿频尿急如何治疗

1 、膀胱训练疗法,增强神经系统对排尿的控制能力,降低膀胱的敏感性,扭转异常的排尿习惯。

2、配合药物治疗,采用消炎解痉、止痛、镇静、碱化尿液和利尿等。

3、局部用药,用2%硝酸银涂抹尿道和膀胱颈。

4、封闭疗法,在近端尿道或膀胱三角处作封闭治疗。

5、适当服用小剂量雌激素治疗。

从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膀胱湿热有尿频尿急的症状,但并不是所有的尿频尿急都是因为膀胱湿热,想要治好尿频尿急,那么就得做好检查,对症下药才有效果。

膀胱湿热的治疗方法

本证治疗法则为:清热利湿。

本证的施治要点为:

①本证为湿热之实证,由膀胱湿热,气化不利而引起。在临床上,清热利水通淋为常见治法,如八正散之类。而近代复加解毒之品,如忍冬藤、蒲公英;野菊花、半枝莲、紫花地丁等,这样在辨证的基础上,加用清解药物,不但可轻快地改善临床症状,而且可望提高治愈率。本证发作多为急性,但治疗不当或不彻底,亦可转为慢性,湿热未尽,又可伤阴化燥,因此,在治疗时,不可一味清利,应在祛除余邪的基础上酌加甘寒滋养之品,如山药、沙参、石斛、麦冬等,标本兼顾。

②由本证而形成的淋证,初起皆与湿热有关,日久及肾,由实转虚,虚实夹杂,出现石、血、气、膏、劳淋等不同证候,因此,在临床治疗之时,除选用清热解毒之外,或佐以排石通淋;或辅以活血止血;或兼以利气疏导;或参以分清泌浊;或配以健脾益肾;因此,治淋之法,有通有塞,要当分别。有瘀血积石塞住溺管者,宜先通。无瘀积而虚滑者,宜峻补。

③本证膀胱湿热而成淋者,古有忌补、忌汗之法。《金匮要略》有“淋家不可发汗”之说,淋证畏寒发热,与小便涩痛并见,不可与一般外感表证同论、大剂辛散发汗,但可清热解毒,兼以疏风解表,表里同治。至于淋证日久,脾肾两虚,下元不固,又当补益脾肾,自不必拘泥忌补之说。

膀胱湿热与肾阳气不足有关系吗

膀胱湿热与肾阳气不足

膀胱湿热:湿热蕴於下焦膀胱的病变。主要症状有尿频、尿急、尿少而痛、尿黄赤或尿血、舌红苔黄、脉数等。多见於急性膀胱炎 。膀胱湿热证为湿热之邪蕴结膀胱所致的病证。凡感受湿热之邪,饮食不节,脾胃内伤,湿热内生,下注膀胱等均可引起本证。

肾阳气不足:多因素体阳虚,久病不愈,或年老体弱,下元亏损所致。肾阳虚损对肾的生理功能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生殖机能减退而男子阳痿、早泄、精冷,女子宫寒不孕;二是水液代谢障碍,肾阳虚衰,气化无权,开合失度,则发为水肿,或尿频、尿闭;三是水谷精微化生减弱,因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阳,脾肾阳虚,则运化功能失职,可见下利清谷、五更泄泻等。

从上文的资料我们可以了解到,膀胱湿热与肾阳气不足之间是没什么关系的,膀胱湿热是湿热体质中的一种,而肾阳气不足则是因为旧病不愈或者年老体弱等原因造成的,所以两者是没有关联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肾阳气不足是如何治疗的吧。

肾阳气不足如何治疗

主方:金匮肾气丸。

方药:干地黄、薯蓣(即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炮)。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酒下,日再服。

功用:补肾助阳。

主治:肾阳不足证。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阳痿早泄,舌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细,以及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

从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膀胱湿热与肾阳气不足是没什么关系的,如果你同时出现这两种病症,那么一定要咨询医师如何治疗,不能随意用药,以免出现不必要的意外。

尿路感染的原因

尿路感染的原因,从中医角度看主要与湿热毒邪蕴结膀胱及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外阴不洁,秽浊之邪入侵膀胱,酿生湿热;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蕴湿生热;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或气滞血瘀;年老体弱、禀赋不足、房室失节及久淋不愈引起脾肾亏虚等。而从西医角度看,尿路感染是由于致病菌侵入尿路,可由一种或多种细菌引起,偶可由真菌、病毒引起。

尿路感染的感染途经:

1、上行感染:为尿路感染的主要途径。绝大多数尿路感染由粪源性病原体上行经尿道、膀胱、输尿管、肾盂而到达肾脏髓质,累及单侧或双侧而发病。

2、血行感染:体内局部感染灶的细菌入血,通过血循环到达肾脏而引发感染,但并不多见。

3、淋巴道感染:考虑因右肾淋巴管与腹部、盆腔、升结肠的淋巴有沟通,这些部位有感染时,细菌从淋巴道感染肾脏,此种情况极为罕见。

4、直接感染:细菌从邻近器官的病灶直接入侵肾脏导致的感染,此情况亦极少见。

尿路感染的中医原因详解:

1、膀胱湿热,风寒湿邪外感,入里化热,下注膀胱;或过食肥甘辛辣厚味,脾胃健运失司,湿热内生,下注膀胱;或下阴不洁,秽浊之邪上犯膀胱;或病由他脏转入,如胃肠积热、肝胆郁热及心移热于小肠等均可传入膀胱,湿热蕴结膀胱,邪气壅塞,气化失司,水道不利,故发为淋证。热伤血络则见尿血,发为血淋。

2、肝胆郁热 足厥阴肝经环阴器,抵少腹”,若恼怒怫郁,肝失条达,气机郁结化火,疏泄不利,水道通调受阻,膀胱气化失司;或气郁化火,气火郁于下焦,均可引起小便滞涩,余沥不尽,发为淋症。

3、脾肾亏虚,湿热屡犯劳倦过度,房室不节,或久病体虚,年老体衰,或淋证日久失治,均可导致脾肾亏虚,正虚之后,复感微邪,即可发病,或遇劳即发,而成劳淋。

4、肾阴不足 湿热留恋湿热久稽,肾阴受损,膀胱气化不利,而呈虚实夹杂之肾虚膀胱湿热之候。

总之,尿路感染以肾虚为本,膀胱湿热为标,且与肝脾密切相关,其病机以湿热蕴结下焦,导致膀胱气化不利为主。

膀胱结石中医治疗

1、脾肾两虚型

症见结石日久,腰痛,腿膝酸软无力,精神倦怠,饮食欠佳,大便溏薄,排尿不畅,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宜:培补脾肾,通淋化石,健脾温肾、壮阳化石、清利湿热、化瘀排石。

2、气滞血瘀型

症见患者腰部或下腹部阵发绞痛,或有血尿,或仅见腰或少腹胀痛,尿涩滴沥不尽,症状时重时轻,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苔薄白,脉弦涩。

治宜:行气活血,通淋排石。

可服:尿塞通、少腹逐瘀丸、清淋冲剂等。

3、下焦湿热型

症见腰部或下腹部持续疼痛,伴有发热、恶心呕吐、尿频、尿急、尿痛、大便不爽,或有血尿、脓尿、苔黄腻,脉滑数。

治宜: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可服:排石冲剂、金钱草冲剂、分清五淋丸、滋肾丸等。

相关推荐

中医膀胱

膀胱癌晚期中药治疗偏方有哪些?身体虚弱、年龄大、扩散转移区域广、无法承受手术、放化疗.... 不开刀、不手术、无痛苦、无创伤、无毒副作用、无需住院减轻晚期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有效延长寿命周期!豆丁精选 膀胱癌是近年来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占到了首位,且有日益增长之势。膀胱癌发病原因医学界还不甚清楚,又容易发生复发转移,很多患者最后无计可施,对于晚期的治疗,很多患者认为晚期就是被宣判了死刑,治疗意义不大,其实不然,晚期的治疗目的在于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达到临床上的治愈效果,其

男性膀胱中医治疗

膀胱炎是一种常见的尿路感染性疾病,约占尿路感染总数的50%~70%。因细菌感染而引起。其致病菌多数为大肠杆菌。膀胱炎最典型的症状是即尿频、尿急、尿痛甚至有急迫性尿失禁,可以有血尿和脓尿。通常多发生于女性,因为女性的尿道比男性的尿道短,又接近肛门,大肠杆菌易侵人。 男性很少罹患该病。但也不可以忽视男性膀胱炎。男性若有尿路梗阻如前列腺肥大或膀胱结石、异物等也易患膀胱炎。男性膀胱炎具有潜在的严重性,因为它通常由某种诸如梗阻或肿瘤的潜在泌尿道疾病引起,或由泌尿道别处的一处感染扩散所造成。症状包括有尿频、尿急、瘙痒

妊娠合并急性肾盂肾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妊娠合并急性肾盂肾炎的中医治疗主要分为以下几型。 一、膀胱湿热型 1、症状:尿频,尿急,尿痛,尿不尽,小腹胀痛,腰痛,常伴有发热,舌质红,恶寒,舌苔黄厚或白厚。 2、治疗:瞿麦12克,车前子30克,白茅根15克,滑石15克,栀子10克,木通10克,甘草梢10克,五味子15克,柴胡10克,黄柏10克,鱼腥草10克。 二、肝胆郁热型 1、症状:尿急,尿频,尿不尽,尿痛,腰疼,口苦,心烦,恶心,舌红,苔黄腻等。 2、治疗:黄芩12克,栀子12克,柴胡10克,龙胆草10克,生地黄15克,车前子15克,泽泻10克,

尿道痒吃什么药好

中医看待尿道炎,认为主要是湿热蕴结下焦,导致气化不利导致,根据患者表现出的各种症状,中医主要会用到清热利湿、利尿通淋等药物进行辨证治疗。像是对于属膀胱湿热证的,可选择口服利尿消炎药丸。 建议口服三金片,同时要多喝水,忌食韭菜,葱,蒜,胡椒,生姜等辛辣的刺激性食品以及油腻的食物,以免炎症加剧.忌烟酒的刺激.患病期间尽量避免性生活,以减少泌尿生殖道充血,引发相互感染.除药物治疗外,多喝水,保持每天尿量在两千毫升以上,这样起到尿路冲洗的作用。

中医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具体方法

泌尿系统感染是对人体伤害非常大的一种泌尿疾病,此疾病多发生在以婚育女性、老年妇女身上,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进步,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方法有很多种,除了药物等西医方法可以有效治疗泌尿系统感染外,中医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效果也还是比较好的,对此各位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不必太担心。 泌尿系统感染湿热蕴结于下焦,下注膀胱,湿热侵于肾与膀胱,导致肾与膀胱气化失常,则水道、小便不利,排便涩痛,尿赤,尿混浊,小便频数,淋沥不畅(即尿频、尿急、尿短少,尿痛的尿路刺激症状),甚则癃闭不通而小腹急满,或伴有腰部酸痛、恶寒发热,若久病热

腺性膀胱炎注意事项有哪些

1、忌食酸辣刺激性食物,如烈酒、辣椒、原醋、酸味水果等。 2、避免食用柑橘,因为柑橘可导致碱性尿的产生,有利于细菌的生长。 3、少喝咖啡,咖啡因能导致膀胱颈收缩而使膀胱产生痉挛性疼痛。在治疗上,可以服用中药. 中医认为淋证的病位在肾与膀胱,且与肝脾有关。其病机主要是肾虚,膀胱湿热,气化失司。肾与膀胱相表里,肾气的盛衰,直接影响膀胱的气化与开合。淋证日久不愈,热伤阴,湿伤阳,易致肾虚;肾虚日久,湿热秽浊邪毒容易侵入膀胱,引起淋证的反复发作。淋证有虚有实,初病多实,久病多虚,初病体弱及久病患者,亦可虚实并见。

干鱼腥草的功效与作用 利尿通淋

鱼腥草善于清膀胱湿热,有清热除湿,利尿通淋的功效,常配伍车前草、白茅根、海金沙等中药治疗湿热泻痢,热淋涩痛等病症。

金钱草排石的良药

1、金钱草的功用 金钱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记载为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的干燥全草。其性味甘、淡、平,入肝、胆、肾、膀胱经,功擅清利湿热、通淋排石、利胆退黄、解毒散瘀消肿。常用于热淋、石淋、砂淋、小便涩痛、黄疸尿赤、痈肿疔疮、跌打损伤及毒蛇咬伤,尤善于治疗肝胆结石和泌尿系结石。 2、金钱草排石的表现 金钱草为传统排石之良药,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①使碱性尿液酸性化,并起到溶石的作用,同时对草酸钙结晶的形成有抑制作用;②松弛、扩张膀胱、输尿管平滑肌,利于结石排出;③显着利尿效应,增加肾盂、输尿

女人这行为连续做了一月竟导致肾虚

中医师表示,从林女士描述的症状和所做的检查看,初步判断你是尿道综合征,在中医上属于“淋证”(主要是热淋、气淋、劳淋)范畴,以小便频、急、涩、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总体上分为膀胱湿热及脾肾亏虚、肝郁气滞。肾虚是发病基础,膀胱湿热及肝郁气滞是发病的诱因。 凡热者宜清,涩者宜利,下陷者宜升提,虚者宜补,阳气不固者宜温补命门,随证施治。 肝气郁结型:尿频、尿急、尿痛,少腹满痛,舌质带青,脉沉弦。治宜疏肝解郁,利气疏导。方药:柴胡、当归、白芍、沉香、陈皮、茯苓各10克,冬葵子、王不留行各15克,甘草6克。辨证加减:①失

鱼腥草的功效与作用 利尿通淋

鱼腥草善于清膀胱湿热,有清热除湿,利尿通淋的功效,长配伍车前草、白茅根、海金沙等中药治疗湿热泻痢,热淋涩痛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