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推拿手法有哪些
常见的推拿手法有哪些
点法
用屈曲的指间关节突起部分为力点,按压于某一治疗点上,称为点法。它由按法演化而成,可属于按法的范畴。具有力点集中,刺激性强等特点。有拇指端点法、屈拇指点法和屈食指点法三种。
1、手法要领①拇指端点法:用手握空拳,拇指伸直井紧贴于食指中节的桡侧面,以拇指端为力点压于治疗部位。②屈拇指点法:是以手握拳,拇指屈曲抵住食指中节的桡侧面,以拇指指间关节桡侧为力点压于治疗部位。③屈食指点法:是以手握拳并突出食指,用食指近节指间关节为力点压于治疗部位。
按法
用手指或手掌面着力于体表一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下压,称为按法。在临床上有指按法和掌按法之分。按法亦可与其他手法结合,如果与压法结合则为按压法。若与揉法结合,则为按揉法。
推拿治疗脑萎缩的怎么样?
如今,人们受到疾病的威胁越来越大,给健康构成的危害也越来越大,正如很多人患上脑部疾病,脑部疾病严重的会给生命健康构成威胁。脑萎缩就是脑部疾病的一种,多发于老年人,很容易给生命健康构成威胁,应趁早进行正确的治疗。
推拿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对肢体或穴位和按摩,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从而使脑萎缩的肢体功能和其他功能的障碍得以恢复。
对于脑萎缩的患者来说,如果没有肢体功能障碍,推拿部位则以头面部为主。头面部采用的推拿施治手法主要有:开天门,推坎宫,分推额阴阳,揉运太阳,双揪铃铛,分推面颊,掐人中,点揉神庭、百会、前顶、后顶、脑空、脑户、风池等穴,五指拿头顶,三指拿颈项,扫散法,干洗头等。
若患者伴有肢体功能障碍,则同时要求做肢体推拿,上肢的推拿手法主要有拿上肢、滚上肢内外侧面,点揉曲池、手三里、内关、外关等穴,摇上肢肩、肘、腕、指关节,捻指,拔伸手指,搓上肢,抖上肢等;下肢的推拿手法主要有滚下肢内外侧面,拿下肢,点揉血海、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太冲等穴,拔伸下肢,摇下肢髋、膝、踝关节,抖下肢等。腰背部可选用滚法,擦法,拍法,点揉背俞穴、华佗夹脊穴等手法。另外,对于小儿患者还可采用捏脊,推上三关,退下六腑,根据症候的虚实,选用脾经、肾经、心经、肝经、肺经的补泻手法进行对证施治。
推拿手法每天治疗1次,每次30分钟,每周治疗6次,休息1天,由推拿医师直接给患者操作。注意有骨质关节结核、骨髓炎症、按摩部位局部皮肤破损、妊娠期、出血性疾病、急性传染病及脓毒血症等推拿禁忌症者禁用推拿手法。
无论以上的方法有没有用,患者朋友,在选择治疗脑萎缩的方法时,都应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进行正确的治疗才是关键。脑萎缩不会自愈,患者朋友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不要认为脑萎缩不需要治疗,应当明白脑萎缩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 ...
经络养生按摩手法注意什么
推拿按摩能舒筋通络、理筋整复、活血祛淤,对内脏也有明显的调理作用,千百年来深受百姓喜爱。不过,有些人觉得按摩后效果不佳,甚至更加疲乏,可能是因为医师的手法有误,该用补法却用了泻法,就会造成以上后果。可见,推拿按摩也一定要辨证论治。
推拿的手法有强有弱,“轻推、顺推皆为补”,即缓和、轻微的连续刺激能活跃脏腑的生理功能,为补法;急速、较重且时间较短的刺激,会抑制脏器的生理功能,为泻法。针对具体的患者,手法轻重应以患者的耐受度而论,产生较强烈的酸麻胀痛感时为泻,感觉轻微时为补。手法的频率也与补泻有关,“缓摩为补,急摩为泻”,即频率低的为补法,频率快的为泻法。
手法方向不同,疗效各异。《幼科推拿秘书》说:“左转补兮,右转泄。”虽然说的是小儿按摩,但在成人身上也适用。腹部按摩时,以患者自身的方向为度,顺时针方向按摩,有明显的通便泻下的效果,为泻法;逆时针方向按摩,可增强胃肠消化功能,有健脾和胃的作用,为补法。
此外,手法的补泻与按摩部位的特殊性也有关系。清代《小儿推拿广意》中说:“运太阳往耳转为泻,往眼转为补。”就是说按摩太阳穴时,向眼方向揉为补法,有壮筋补虚的作用;向耳方向揉为泻法,有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的功效。背部的脊柱穴,用捏脊法自下而上能培元气、通经络、和脏腑,具有强身健体的功能,为补法;推脊柱穴从上至下,有清热的功效,为泻法。又如七节骨(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线),自下向上直推为推上七节,能温阳止泻,用于治疗虚寒腹泻;自上向下直推为推下七节,能泻热通便,用于治疗肠热便秘。
以上就是关于经络养生按摩手法注意的事情,这对于我们养生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且还要注意按摩的方法和力度,不同的情况也会出现不同的疗效,另外也要在进行按摩的时候根据自己身体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按摩方法,达到最佳的养生效果。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推拿治疗方法
推拿作用于机体的作用。推拿不仅对经络脏腑整体进行调节,同时对大脑中枢神经系统针对性治疗。促进大脑发育、提高智力、改善适应性行为障碍等。缓慢而轻的推拿手法有镇静作用;急速而重的手法则起兴奋作用;弱的和短时问的手法可改善皮层的机能,并通过植物性反射,调整疲劳肌肉的适应性和营养供求状况强的和长时间的手法则起相反的效果。补髓揉筋推拿手法轻揉内收肌,在点穴的同时活动髋、膝关节,疗效巩固稳定,长期效果显著.重复关节活动度练习能引起一定的肌群疲劳,有效降低肌张力,提高肌力并促进肌肉生长,同时根据肌肉练习的超量恢复规律得出的原则。推拿加强局部循环、提高了局部组织的痛阈、解除肌肉紧张痉挛;适当的被动活动有助于松解粘连滑利关节;可使变性的组织逐渐得到改善或恢复。推拿手法可引起部分细胞蛋白质分解,产生组织胺和类组织胺物质加上手法的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综合作用,可促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加局部皮肤和肌肉的营养供应,使肌萎缩得以改善并能促进损害的组织修复.
现代医学认为点穴疗法的作用主要是穴位所在部位的神经感受器或神经受到刺激,并传导到中枢神经,通过中枢神经的调节作用.调整神经系统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促进病变部位组织细胞的恢复和再生能力研究与展望临床相关报道推拿降低肌张力的疗效已得到广泛的肯定,但临床综合疗法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肌张力增高,肌力低,姿势异常报道比较多,缺乏推拿对于降低肌张力作用疗效的观察报道。而临床证明,推拿手法降低肌张力疗效显著,无副作用,持续效果好,值得推广,甚至可作为主要方法来选择。但现在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报道的病例不多,科研设计不够严谨,实验研究指标问相互联系挖掘不够。
常被忽略的护肤盲点
推拿手法:在眼尾的加强按压最轻易产生细纹的眼部。使用具有紧致眼周效果的眼霜,以弹点方式涂擦上后,再利用指腹的气力加强按压眼尾部位。
法令纹
推拿手法:对于很难消的法令纹就用拇指与食指来往上掐捏!从下往上的方向轻轻的掐捏,最后再用拇指指腹往上画圆推拿。
颈部皱纹
推拿手法:将颈霜或是乳霜左右往返推拿。要知道,向上提拉颈部肌肤,也轻易产生皱纹哦!
唇周皱纹
推拿手法:两颊的松弛经常会造成嘴角也跟著产生松弛的状况。所以记得在嘴角的位置也要涂擦保养品,顺着颧骨的方向轻轻提拉。
慢性鼻炎怎么推拿 宝宝鼻炎辩证加减推拿
症见鼻塞严重,流涕色白而清晰,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舌质淡红,苔薄白。
推拿方法:在常用推拿手法基础上,加推三关300次,清肺经100次;按揉曲池穴1分钟;以掌根直推脊柱两侧的肌肉组织,以透热为度;点揉大椎穴1-3分钟。
症见鼻塞不利,嗅觉失灵,口鼻气热,流涕色黄而稠,发热恶风,有汗口渴,时有咳嗽;舌质红,苔薄黄。
推拿方法:在常用推拿手法基础上,加清肺经200次,清天河水300次;按揉风府,曲池穴各1分钟,提拿肩井穴部位5-10次,手法刺激应稍轻;热重者,可蘸酒平擦背部1-3分钟。
症见鼻塞,鼻涕黄浊粘稠,有臭味,嗅觉差,头痛,伴随心烦不安,头晕耳鸣,口苦胁痛;舌质红,苔黄。
推拿方法:在常用推拿手法基础上,加清肝经300次,清肺经300次,清天河水300次,揉总筋100次,按揉太冲,三阴交各1分钟;推擦涌泉20次。
症见鼻塞不利,鼻涕量多,或稀或黏,嗅觉迟钝,头部发沉,伴随疲倦乏力,食欲缺乏,腹胀便溏,面色萎黄;舌质淡,苔白腻。
推拿方法:在常用推拿手法基础上,加补脾经300次,揉板门300次;摩脐2-5分钟;按揉足三里1-3分钟;按揉脾俞,胃俞各1分钟。
症见鼻塞时轻时重,鼻涕色白量多,无臭味,嗅觉减退,伴随气短乏力,形寒肢冷,咳嗽有痰;舌质淡,苔白滑。
推拿手法:在常用手法基础上,加揉外劳宫300次,推三关300次;摩肚脐2-5分钟;按揉肺俞,脾俞各1分钟;按揉足三里1分钟。
宝宝厌食怎么推拿
宝宝脾运失健厌食推拿手法
治法:健脾助运,佐以消食和中。
推拿手法:补脾经,推虎口三关,揉外劳宫,摩腹,食窦,揉脐,脾俞,运内八卦。
方解:《诸病源候论》云:“脾者脏也,胃者腑也,脾胃二气相为表里。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盛饮食者也。脾气磨而消之,则能食。”故补脾经,摩脾俞,推虎口三关,揉外劳宫,以补脾健中;摩腹,食窦,揉脐,运内八卦,以消食和中。
宝宝胃阴不足厌食推拿手法
治法:养胃育阴,生津润燥。
推拿手法:清胃经,大肠,掐四横纹,运内八卦自坤经对至乾,推膊阳池,摩脾胃,胃俞,膏肓俞。
方解:清胃经,大肠,掐四横纹,推膊阳池,以清肠之热而存胃肠之阴;运内八卦自坤经兑至乾,乃土生金,金生水,而成金水相滋之功,以达养阴清热之治;摩脾俞,肾俞,胃俞,膏肓俞,乃养胃生津之法,具清而不滋,补而不碍脾运之效。
宝宝脾胃气虚型厌食推拿手法
治法:健脾益气,和胃消食。
推拿手法:补脾经,胃经,推虎口三关,揉板门,中脘,天枢,推四横纹,运内八卦,分腹阴阳,按揉脾俞,胃俞,膏肓俞,足三里。
方解:健脾益气,有补脾经,按揉脾俞,揉板门,中脘,天枢,运内八卦之治;推虎口三关,推四横纹,分腹阴阳,补胃经,摩胃俞,膏肓俞,按揉足三里之施。
手足口病推拿方法怎么推
对于手足口的防治,除了要保持患儿口腔清洁,注意饮食,及时治疗外,也可以采用推拿法辅助治疗:
清心经300次
位置:中指末节螺纹面。
推拿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腹,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100-300次,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
清肝经300次
位置:在食指末节螺纹面。
推拿手法:推拿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100-300次。肝经一般宜清不宜补,若要补可用补肾经代替。
清肺经300次
位置:无名指末节螺纹面。
推拿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腹,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100-300次,用力宜均匀柔和有节律。
清小肠经200次
位置:小指外侧面边缘,自指尖到指根呈一条直线。
推拿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由指根推向指尖,推200-300次。
掐揉小天心100次
位置:掌根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又叫鱼际交。
推拿手法:揉法。以手指指肚,吸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100-300次。
清天河水200次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上至肘横纹上呈一条直线。
推拿手法:推法,以食指中指二指指腹自腕部推向肘部,推200-300次,推的方向一定要从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
退六腑300次
位置:在前臂尺侧(小指侧),自肘关节至腕横纹呈一直线。
推拿手法:推法。以食指,中指指肚,自肘推向腕,推200-300次。
按揉合谷1-3分钟
位置:位于手背大拇指和食指的虎口处。
手法:揉法,以手指指肚,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1-3分钟。
在上述推拿穴位中,肺经宣肺理气,清热止咳;合谷镇静止痛,通经活络;小天心镇惊安神,消肿止痛;天河水清热解表,泻火除烦;肝经熄风镇惊,养心安神,与其他穴位配伍长期推拿按摩,有助于缓解小儿手足口病。
婴儿湿疹推拿按摩手法有哪些
小儿湿疹可以推拿以下穴位
按揉曲池
定位:曲池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推拿手法:推拿者用拇指指腹稍用力旋转按摩曲池穴3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按揉板门
定位:板门位于双手拇指近侧,在手掌肌肉隆起处。
推拿手法:推拿者用拇指指腹稍用力旋转按揉小儿的板门穴3分钟。
按揉血海
定位:屈膝,血海位于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处。
推拿手法:用拇指指腹稍用力旋转按揉血海穴3分钟。
按揉足三里
定位: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处。
推拿手法:用拇指指腹稍用力旋转揉按足三里穴3分钟。
推按脾俞
定位:脾俞位于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推拿手法:掌心搓热,速度稍快,用力较轻,推按脾俞穴五分钟。
穴位解析:曲池解表退热,宣肺止咳;板门健脾和胃,消食化积;风市祛风化湿;血海调经同学,健脾化湿;足三里是常用保健穴之一;脾俞健脾和胃,止吐止泻。六穴配伍,长期推拿按摩,有助于缓解小儿湿疹。
小儿湿疹中医按摩 小儿湿疹穴位推拿手法
定位:曲池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推拿手法:推拿者用拇指指腹稍用力旋转按摩曲池穴3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定位:板门位于双手拇指近侧,在手掌肌肉隆起处。
推拿手法:推拿者用拇指指腹稍用力旋转按揉小儿的板门穴3分钟。
定位:屈膝,血海位于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处。
推拿手法:用拇指指腹稍用力旋转按揉血海穴3分钟。
定位: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处。
推拿手法:用拇指指腹稍用力旋转揉按足三里穴3分钟。
定位:脾俞位于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推拿手法:掌心搓热,速度稍快,用力较轻,推按脾俞穴五分钟。
什么是推拿整骨
整骨推拿亦称正骨按摩,伤科按摩。是治疗骨折、脱位、软组织损伤等骨伤科疾病的一种推拿方法。《圣济总录》卷一四五:“凡坠堕颠扑,骨节闪脱,不得入臼,遂致蹉跌者,急须以手揣搦,复还枢纽;次用药调养;使骨正筋柔,营卫气血不失常度,加以封裹膏摩,乃其法也。”。清代《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总结了摸、接、端.提、按、摩、推、拿为“正骨推拿八法”,为正骨推拿的基本手法。目前临床应用不尽相同,一般分为正骨手法与推拿手法两类:正骨手法用于治疗骨折、脱位,以牵,接、卡,挤、分、旋、端、靠等法为主;推拿手法用于治疗软组织损伤,以捏、弹、按、压、揉、点、推、疏、摇、牵、搬、盘等法为主。临床上两类手法往往配合应用。正骨推拿手法具有重要的整复治疗作用,操作时要轻重得当,稳妥连贯,施法于外,受力于内,做到“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办法
推拿手法治疗:推拿手法进行腰椎间盘突出治疗,主要通过手法治疗可以调整脊柱顺应性,松解痉挛;改变突出髓核与神经根的位置,减轻或解除压迫;纠正小关节错位及滑膜嵌顿;松解神经根粘连,促进炎症、水肿吸收;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损伤修复;镇痛及提高组织痛闻;促进椎间盘的自然吸收。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方法有单纯针刺、针灸并用、粗银针、电针、热针、水针、穴位埋线、穴位埋药、刺络拔罐、耳针、眼针、手针、腕踝针及小针刀等。其机制在于改善微循环、消除炎性介质、调控“闸门”抑制伤害信息的传导、缓解痉挛,减轻或消除神经炎症水肿。
物理疗法:目前常用的物理疗法有超短波、微波、低频脉冲电疗、计算机中频电疗等。短波、超短波、微波等高频电疗,其作用可改善深部组织血液循环,减轻水肿,促进炎症代谢产物消除,缓解血管痉挛,常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急性炎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