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孤独症的症状
城市孤独症的症状
1.社会交流障碍一般表现为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等。
2.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
3.重复刻板行为。
4.智力异常7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智力落后,但这些儿童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较强能力,20%智力在正常范围,约10%智力超常,多数患儿记忆力较好,尤其是在机械记忆方面。
5.感觉异常表现为痛觉迟钝、对某些声音或图像特别的恐惧或喜好等。
6.其他常见行为包括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等。这类行为可能与父母教育中较多使用打骂或惩罚有一定关系。
城市孤独症和孤独症有什么区别
城市孤独症,它只是一种心理感受,内心很寂寞,但生活还是能正常进行的,虽然心里有些封闭。而孤独症,它是一种会影响身心健康的病态发育障碍。
孤独症,也叫做自闭症。自闭症是影响儿童较为严重的一种病,是指合并有认知功能,语言功能及人际社会沟通等方面之特殊病理,以致罹患者之社会生活适应有显着困难之广泛性发展障碍。
相对于城市孤独症来说,他们的人群不一样,孤独症是广泛存在于儿童中的一种发育障碍疾病,上文也提到过,而城市孤独症是一种心理感受,多数指上班族们,这是城市孤独症和孤独症最明显的区别。
判断儿童孤独症的5种鉴别方法
越来越多的父母带着小孩来看孤独症,来就诊的人群中,以2―3岁的儿童为多,而且三分之二的父母带小孩来医院就诊,往往是因为孩子语言能力落后。 喜欢看广告不喜欢与人交往 大连市孤独症脑瘫儿童康复指导中心康复师说,他自己就接诊过一个典型的孤独症小孩小鹏(化名),是个男孩,已经4岁了,他妈妈很担心,一个劲地询问,自己儿子从小到大都不喜欢与人交往,不知是不是得了孤独症。 小鹏妈妈说,小鹏从1岁半开始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症状:比如特别喜欢看电视上的广告和天气预报,却不喜欢看动画片和儿童片,行为刻板,情绪不稳定;2―3 岁时,时不时地会尖叫、旋转身体、摇头、滚地、哭闹不止,每次叫他时,他的反应总特别慢,而且口齿不清,含含糊糊的,现在在幼儿园,见到老师、同学就逃避,害怕和他们说话,总是喜欢一个人玩。 平时,小鹏不会用自己的语言和别人交谈,喜欢重复别人的问话。语言的交流上还常常表现在代词运用容易混淆颠倒,如常用“你”和“他”来代替他自己。 小鹏妈妈说,奇怪的是小鹏很喜欢认字,见字就主动问读什么,并且只问一次就能记住,他能毫不费力地流利地阅读儿童故事书,但让他用词表达时则明显很困难。 儿童孤独症最好在两岁前发现 孤独症起病于婴幼儿期,是以社会和交流能力受损以及狭隘的兴趣为特征的行为障碍性疾病。像小鹏这种情况就是典型的孤独症,他每天都能碰到好几个类似患者,男女发病有明显差异,比例在4―5∶1左右。 临床上,诊断孤独症的三大症状标准是,社会交往质的损害,言语与非言语沟通能力质的损害以及刻板僵硬的行为模式与兴趣。李荣说,很多婴儿在一岁时就能表现出交互性的注意,会目光注视,跟随他人的注意指向和指引他人的注意,有些婴儿6个月时就有部分能力,能跟随母亲的目光转向某个可见物体。而有孤独症的婴幼儿不能自觉地注意周围环境中自然发生的社会刺激。 “交互性注意的缺陷被认为是孤独症早期典型的、特有的社会交流损害。”李荣说,到1 岁时就会表现出来,并可作为诊断孤独症的标准之一。此外,2―3岁是儿童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时期,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尽早识别高危儿童,尽早强化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最好在两岁前就能发现孩子患有孤独症,尽早治疗。 在孩子18个月时,可以通过以下五种行为来测试一下孩子是否患有孤独症,一、目光接触、呼唤其名字时看孩子的应答反应是否很慢;二、交互性注意时看其是否有反应;三、装扮性游戏时看其进入状态是否比较慢;四、非言语沟通能力是否很差;五、言语发育是否很差。
如何发现孩子有儿童孤独症
发现孩子有儿童孤独症,主要表现在有的患儿在婴儿阶段即表现为与家人不亲密、互动差、发育迟缓,也有的患儿生后 2 ~ 3年发育基本正常,之后逐渐出现孤独症症状。
城市孤独症各方观点
1、网络科技发达了,在网上可解决一切。“离开谁都能过,没有必要见面。”他就有许多这样的朋友,从事网上业务,整天呆在家里,不用出去工作。“大家交流多是通过QQ聊天,打电话的机会都很少。但是电脑一关,感觉空落落的,有些孤独,还是希望与朋友见面聊聊天。”
2、人们为了生存而聚集于城市,为了更美好的生活而居留于城市。亚里士多德这句话说明了城市的魅力所在。社会学家也认为,交往是城市文明的核心要素。可现在,冷漠和孤独几乎成了一种流行病,不要说陌生人之间,就是邻居之间,陌生程度也让人瞠目结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自扫门前雪”的现象日益增多。
3、越是流动人口多的城市,“冷漠度”就会越高——太多的“陌生人”长期聚集在一起,大家习惯了“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久而久之产生习惯性冷漠。
4、现代都市熙熙攘攘,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越发的冷漠,生活在闹市中的个体又是多么孤独,由此可见“城市孤独症”是多么可怕的。
自闭症的病因
遗传因素
双生子研究显示,孤独症在单卵双生子中的共患病率高达61%~90%,而异卵双生子则未见明显的共患病情况。在兄弟姊妹之间的再患病率,估计在4.5%左右。这些现象提示孤独症存在遗传倾向性。
研究显示,某些染色体异常可能会导致孤独症的发生。目前已知的相关染色体有7q、22q13、2q37、18q、Xp;某些性染色体异常也会出现孤独症的表现。如47、XYY以及45、X/46、XY嵌合体等。较常见的表现出孤独症症状的染色体病有4种: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结节性硬化症、15q双倍体和苯丙酮尿症[2] 。
感染与免疫因素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有研究发现,孕妇患病毒感染后,其子代患孤独症的机率增大。后来数个研究均提示,孕期感染与孤独症发生可能有一定的关系。目前已知的相关病原体有: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梅毒螺旋体和弓形虫等。目前推测,这些病原体产生的抗体,由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正在发育的神经系统发生交叉免疫反应,干扰了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从而导致了孤独症的发生[2] 。
孕期理化因子刺激
受孕早期孕妇若有反应停和丙戊酸盐类抗癫痫类药物的用药史以及酗酒等,可导致子代患孤独症的机率增加。根据这些研究,对怀孕12.5 d的大鼠一次性高剂量腹腔注射丙戊酸钠,其子代鼠表现出类似孤独症的行为学表现。还有研究发现,孕期大鼠暴露于反复冷冻刺激中,也会增加子代患孤独症的机率;对孕鼠进行反复冷冻刺激,其子代也表现出孤独症的行为学特征[2] 。
城市孤独症会对人造成什么影响
1、不信任别人。有城市孤独症的人,由于本身工作较忙,所以个人空间可能会比较少,酱紫无法及时了解身边的一些人和事,当信息不能同步,可能就会对身边人的产生极度的信任危机。
2、不愿接触别人,还会影响身边的“正常人”。情绪是会传染的,同样如果你身边有朋友或同事得了城市孤独症,那么这种内心的情绪也可能会传染给自己。
3、人生缺乏热情。当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这些人可能也不会那么在乎生活质量了,不仅工作效率下降,对生活可能也缺乏激情。
孤独症疾病的病因
虽然孤独症的病因还不完全清楚,但目前的研究表明,某些危险因素可能同孤独症的发病相关。引起孤独症的危险因素可以归纳为:遗传、感染与免疫和孕期理化因子刺激。
遗传因素
双生子研究显示,孤独症在单卵双生子中的共患病率高达61%~90%,而异卵双生子则未见明显的共患病情况。在兄弟姊妹之间的再患病率,估计在4.5%左右。这些现象提示孤独症存在遗传倾向性。
研究显示,某些染色体异常可能会导致孤独症的发生。目前已知的相关染色体有7q、22q13、2q37、18q、Xp;某些性染色体异常也会出现孤独症的表现。如47、XYY以及45、X/46、XY嵌合体等。较常见的表现出孤独症症状的染色体病有4种: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结节性硬化症、15q双倍体和苯丙酮尿症。
每年均有新的关于孤独症候选基因的报道。近年来新报道的孤独症候选基因有clock,PRKCBl、CNTN4,CNTCAP2、immune gene、STK39、MAOA、CSMD3、DRD1、neurexinl、SLC25A12、JARDlC、Pax6。另有研究报道,在汉族孤独症患者中,NRP2基因存在遗传多态性。
繁多的候选基因提示了孤独症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即孤独症可能是在一定的遗传倾向性下,由环境致病因子诱发的疾病。
感染与免疫因素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有研究发现,孕妇患病毒感染后,其子代患孤独症的机率增大。后来数个研究均提示,孕期感染与孤独症发生可能有一定的关系。目前已知的相关病原体有: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梅毒螺旋体和弓形虫等。目前推测,这些病原体产生的抗体,由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正在发育的神经系统发生交叉免疫反应,干扰了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从而导致了孤独症的发生。
孕期理化因子刺激
受孕早期孕妇若有反应停和丙戊酸盐类抗癫痫类药物的用药史以及酗酒等,可导致子代患孤独症的机率增加。根据这些研究,对怀孕12.5 d的大鼠一次性高剂量腹腔注射丙戊酸钠,其子代鼠表现出类似孤独症的行为学表现。还有研究发现,孕期大鼠暴露于反复冷冻刺激中,也会增加子代患孤独症的机率;对孕鼠进行反复冷冻刺激,其子代也表现出孤独症的行为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