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宝宝每天抱多久好?答案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 不同年龄的宝宝要抱多久

宝宝每天抱多久好?答案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 不同年龄的宝宝要抱多久

这个时候的宝宝刚离开妈妈的身体,各个器官也没有发育成熟,很需要妈妈的怀抱。

此外,对于大多数未满月的宝宝来说,平均每3小时就得吃一次母乳或奶粉,那这抱娃的时间自然不会太短。这段时间可以适当多抱一会儿,时间长短不用严格控制。

这个时候的宝宝食量增加,吸吮速度变快,宝宝在每次喂奶后睡得时间也会延长,宝妈就可以得到解放,不用长时间抱着宝宝了。

在这个时间段,推荐喂养时抱着,喂养后放到小床上,和家长同房不同床。如果宝宝不抱就难以入眠的话,各位爸妈也得狠狠心,逐渐过渡到让宝宝独立睡觉哦。

这个年龄的宝宝已经对外界有了明显的适应能力,没啥特殊情况,就不建议再增加抱宝宝的时间,相比于抱抱,他可能更需要他的小床。

不过,各位爸妈也不用非得掐着这些时间点去改变宝宝的习惯,毕竟宝宝不是玩具,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需求永远是最重要的。

有一个原则就是:在母亲和宝宝都能接受的情况下减少抱宝宝的时间。

宝宝怕生怎么办

例如去别人家拜访时,第一次见到别人的宝宝,不要太热情、动作太大或太快或太直接,不要立刻对宝宝「出手」,更不要硬要抱他,也不要亲宝宝,男性的胡渣、女性的香水味,都可能会让宝宝感到不习惯。其实,要让宝宝不怕生,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大人可以先对宝宝微笑(最好不要突如其来地大笑),然后轻轻、慢慢地拿小玩具放在他视线前,先吸引与转移宝宝的注意力,或是拿玩具玩给他看。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宝宝感觉到「这个大人的出现是安全、愉悦的」,尤其如果大人又有拿玩具,可能会让宝宝更容易接受大人。而且要注意,在接近宝宝的过程中,动作别太大、说话音量别太大,更不要执着一定要抱。当宝宝会爬或会走时,如果喜欢你,他自己就会主动接近你了。

有些大人遇到宝宝抗拒,就会很气馁。王意中临床心理师认为,大人要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宝宝想一下。「试想一下,如果有陌生人突然走过来直接抱住你、亲你一下、捏一下你的脸,你当然也会抗拒!」宝宝也是一样。大人去抱宝宝,往往是大人想满足「自己想要这样做」的心理或是社交需求。拥抱或触摸是亲密的动作,要考虑自己与宝宝的关系是否熟到可以这样做?尤其大人经常是由宝宝的妈咪怀里直接将宝宝抱走,对于宝宝来说,是要从安全的环境被抱向未知的环境,容易被吓到。建议至少要等到宝宝不抗拒、或是看着你笑时,你再轻轻抱他。要抱宝宝前,最好先微笑对宝宝伸手,观察宝宝的反应,看看宝宝愿不愿意让你抱。如果宝宝的身体往你的方向倾或是对你微笑,那就可以去抱;如果宝宝转头或没有任何反应,建议这次先不抱,以后再说。

所以大人不要一厢情愿,或是抱持「难得来看一次,抱一下会怎样」的心态。而应该是想「宝宝为什么要让你抱?」如果被宝宝拒绝,大人要习惯,这是很自然的反应。

有时候即使不是初次见面,很久看到一次,对宝宝来说依然是陌生人,这跟你是他的什么亲戚都没有关联,对宝宝来说的重点是「我们之间是否有共同的经验是愉快的」,宝宝也有拒绝的权利。到亲友家坐客时,不妨先跟亲友聊天,有些宝宝也会在一边观察,如果观察到妈咪对你常微笑,有些宝宝也可能会对你产生好感而过来。到亲友家时,切忌不要「一手交伴手礼,一手换抱宝宝」,也建议不要很快就摸头、摸手。当宝宝觉得对你感到熟悉或没有被威胁感,警报解除时,就会不再怕生,而肯跟你笑、跟你玩。

什么时候开始给宝宝读书

为人父母的您知道吗?孩子4个月大时,就可以带他(她)进行早期阅读了。早期阅读的范围很宽泛,婴幼儿凭借色彩、图像、成人的言语以及文字等等来理解以图为主的儿童读物的所有活动都属于早期阅读。

通常在宝宝4个月大头部可以稳定地竖立时,就可以抱着孩子一起看一些色彩鲜明、线条清晰、每页只有一两幅图案的画册。最好边看边用清晰、正规的语言说出图案的名称,同时让宝宝的手指去触摸图案,不要在意孩子是否听得懂,只要多次重复即可。图案的内容最好是宝宝经常看到的,如香蕉、苹果、皮球等,这样容易获得更深刻的印象。而且,每天都应该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抱着孩子一起阅读,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时间可以从最初的二三分钟逐渐延长到10分钟、20分钟。

早期教育8个月后,宝宝对书的兴趣使他(她)想去翻动书页,也喜欢把书放在嘴里咬,用手去抓、拍、推、撕书,因此这时应该买一些撕不破的书,并且图案不同质地也不同的书,以便孩子在看书时可以去触摸、感受质地的变化。这个时期家长带宝宝看书时还可以“自问自答”,如问:“小猫在哪儿?”然后指着小猫的图像说:“小猫在这儿!”也可以带孩子一边看图,一边读一些相配的儿歌。

宝宝10个月大后,可以伸出食指指认东西了,这时带宝宝读书要“你问他指”,如问:“小狗在哪儿?”鼓励宝宝用手指出。这种阅读训练往往要持续到一岁多。

一岁后,很多孩子已会发单音节词,这时读书就要逐渐进入“你问他答”的阶段,如指着图中的鱼问:“这是什么?”鼓励孩子答:“鱼。”

需要注意的是,早期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孩子的个体差异比较大,有的孩子进入某个阶段早些,有的则晚些,因此家长最好因材施教。而且在阅读过程中父母要以搂抱等身体接触以及微笑、谈话来向宝宝传递爱的信息。

小编总结:常言道“广闻博览”看的东西多了,自然懂得的也就多了,所以从小培养孩子一个爱好读书的习惯很重要,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结合自家孩子的特点,使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宝宝每天抱多久好?答案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 长时间抱着有什么不好吗

倒不是说抱着宝宝就是对他不好,这也是讲究个度,如果你觉得累,宝宝好像也不是很舒服,那就该想想是不是抱太多啦!

对于宝宝而言,长时间抱着会增加宝宝的心理依赖感,为以后独立睡增加困难。

宝宝自己玩耍的时候,基本可以无拘无束地撒野。这种对陌生环境探索式的活动,不仅能促进宝宝骨骼、肌肉及韧带的发育,对智力发育也有好处。

因此,如果宝宝没有需求,咱也就少抱,那也是一种束缚啊。

如果宝妈们想和宝宝一起玩儿,可以用适当强度的声音和有颜色的图片引起宝宝注意,这些对宝宝的视力和听力发育有好处。

有的妈妈喜欢在一侧抱宝宝,这样会造成宝宝的习惯性斜颈或斜视。

很多宝妈产后都会腰酸背痛,总觉得是坐月子时不注意落下了病根,其实大多数只是抱宝宝太久或者姿势不正确,才会给自己带来这些问题。

新生宝宝的省力抱姿

抱宝宝时间越早,次数越多,越能更好地促进宝宝的大脑发育和智力发育,还能增进亲子情感,促进宝宝的个性发展。

新生宝宝的抱姿

〖宝宝的生理特征〗

出生不久的宝宝,头大身子小,颈部肌肉发育不成熟,不足以支撑起头部的重量。如果竖着抱宝宝,他的脑袋就会摇摇晃晃;而且宝宝的臂膀很短小,无法扶在妈妈的肩上,无法取得平衡。

试试这样抱

在抱宝宝之前,最好用包被将他的身体裹起来,只露出头面部;

将宝宝斜抱在你的左(右)肘部,你的一侧手掌展开放在宝宝的腰臀部,护住宝宝下半身,让宝宝的头和肩部位于你的手臂和前胸之间,另一手自然协助。

这样宝宝会感觉比较舒服,你也省力,还便于与进行宝宝面对面感情交流。

注意事项

1.抱宝宝时,妈妈不要与宝宝靠得太紧密,因为你的脸上、头发中及口腔内的病菌很容易给宝宝娇嫩的皮肤构成威胁。

2.如果想竖着抱宝宝,最好用手托住他的颈部,抱紧他,以防宝宝从包被中滑出。

扩大视野的抱姿

试试这样抱

抱宝宝时,将他的脸朝外,让他的背靠在你的胸前,你的手抱着宝宝的胸前与臀部两腿之间的部位,防止他向前翻,造成脊椎腰部扭伤。

好处:可以拓宽宝宝的视野,增强对大脑的刺激。

吃奶时的抱姿

坐着喂

妈妈坐着,将一腿架高10~15厘米,将宝宝搂抱在抬腿一侧的臂弯中,头放在肘关节内,一手托住宝宝背部和臀部。在喂奶的过程中,你一定不能大弧度弯腰或用力向前探身,以免乳头过度送入宝宝口中,引起宝宝呛咳。

宝宝吃奶时,颈部过度伸展,常提示乳头离宝宝的嘴巴太远,你可试着让他坐在小枕头或软垫上,然后再连同枕头一起将宝宝放到膝上,再用胳膊的弯曲处托住宝宝的头部。这样他会舒服一点。

盘腿喂

妈妈坐在床上,盘起双腿,让宝宝坐在你的腿上,然后用手臂扶着宝宝,让他的小手可以自由地碰触你的乳房,这样宝宝会感到温暖和亲近,你也会觉得轻松许多。

抱宝宝3项注意

1.不要摇晃宝宝

宝宝哭闹、睡觉或醒来的时候,妈妈都会习惯性地抱着宝宝摇摇,以为这样是宝宝最想要的。但是,你很难掌握摇晃的力度,如果力度过大,很可能给宝宝头部、眼球等部位带来伤害,而且你也会感到手臂特别的酸疼。

2.时常观察宝宝

抱宝宝时,要经常留意他的手、脚以及背部姿势是否自然、舒适,避免宝宝的手、脚被折到、压到、背部脊椎向后翻倒等,给宝宝造成伤害。

3.端正抱宝宝的态度

妈妈在抱宝宝时,最好能建立起“经常抱,抱不长”的态度。也就是说,经常抱抱宝宝,每次抱3~5分钟即可,让宝宝感受到你对他的关爱,使他有安全感。千万不要一抱就抱很久,甚至睡着了还抱在身上,这样会养成宝宝不抱就哭的不良习惯,也会给你在今后的养育过程中增添不少困扰。

婴儿闹夜怎么办

夜间醒来哭怎么办

● 当宝宝夜里醒来哭时,父母的第一反应就是自问如下问题:(1)有尿了?(2)尿布湿了?(3)饿了想吃奶?(4)睡前吃多了?(5)宝宝胃不舒服?(6)室内太热了?(7)太冷了?(8)室内空气不好?(9)氧气稀薄?(10)湿度太小?宝宝嗓子发干?要水喝?……

● 如果没有肯定答案,妈妈就把宝宝抱起来或搂到自己怀里,轻轻拍着宝宝,轻轻哼着曲子,宝宝可能会慢慢入睡。

● 如果宝宝哭得打挺,抱也抱不住(这常常是让宝宝哭了一会儿,宝宝已经很冤屈了),父母也不要急躁,还是要和声细雨地哄着宝宝。不要又是颠,又是晃,大声“哦,哦,哦”,比宝宝闹得还欢,这会让宝宝更难以安静下来。

● 如果宝宝从来没有这样闹过,这夜很特殊,就要想到疾病的可能,打个电话给医生,咨询一下,是否需要请医生看一看。

● 如果宝宝哭闹一阵,就安静下来,一会又哭闹一阵,又安静下来,要想到婴儿肠套叠的可能。如果是比较胖的男孩,或这两天有些闹肚子,就更应该高度怀疑了,请医生看一下是必要的。

不同月龄宝宝的正确抱姿

育婴专家:过早竖抱宝宝,影响脊椎发育

1-2个月宝宝

常见错误姿势

没托住头没托住腰

“前两天一直躺着,喂宝宝也是横卧,这两天准备出院,偶尔抱宝宝时总觉得没有月姨抱得好,宝宝在手上也不安分。”新手妈妈小李有些小苦恼。

具有8年月姨经验的月嫂观察后提醒,小李抱宝宝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有效地托住宝宝的头部和腰部,也没有让宝宝紧贴妈妈的身体,“刚出生的宝宝颈椎比较软,头大、头重,身体比较软,所以重点是保护头部和腰部。”

【正确示范】

月嫂介绍,常见的抱新生儿的方法是,将宝宝的头放在左臂弯里,肘部护着宝宝的头,左腕和左手护背和腰部,右小臂从宝宝身上伸过护着宝宝的腿部,右手托着宝宝的屁股和腰部。这时候妈妈的臂弯就是一个小枕头,护住背部的脊椎,双手交握时正好在小屁股上形成一个重要的支撑点。

3-4个月宝宝

常见错误姿势

横着抱爱哭就竖着抱

“我们家宝宝就喜欢竖着抱,横着抱就哭闹。”王阿姨家的小孙子3个月大,身体养得很壮实,“但是现在还小呢,怎么办才好呢?”

对此,月嫂提醒,1个月的婴儿只能稍稍抬头片刻,3个月时头才能初步直立。由于颈部和背部肌肉发育还不完善,1—3个月的婴儿不能较长时间支撑头的重量。因此,抱1—3个月的婴儿的姿势是很有讲究的,关键是要托住婴儿的头部。

【正确示范】

3个月大的婴儿主要采取斜抱或直立抱,斜抱时小儿向上倾斜的角度可稍大些,但建议不要过早竖抱宝宝,防止影响脊椎发育。这些损伤当时不易发现,但可能影响孩子将来的生长发育。

喂奶时斜抱为45度角,给宝宝拍饱嗝也应采取斜抱。

5-6个月宝宝

常见错误姿势

面对面抱其实out了

“我家宝宝6个月了,喜欢东张西望跟人互动,竖着抱时,她会左右扭动,我都觉得抱不动她了。”石女士是个娇小的妈妈,面对活泼的宝宝,有点吃不消。

“宝宝六七个月大时,竖着抱不是问题,但是与家长面对面的抱法有点老土,不仅让宝宝的视线受到影响,还被束缚了手脚。”育婴师提醒。

【正确示范】

育婴师介绍,小儿采取直立抱时,有两种姿势可供选择:一种是婴儿背朝成人,坐在成人的一只前臂上,成人的另一只手拦住婴儿的胸部,让婴儿的头和背贴靠在成人的前胸;另一种是让婴儿面朝成人坐在成人一只前臂上,另一只手托住婴儿的头颈、背部,让婴儿的胸部紧贴在成人的前胸和肩部,最后一种方法适合6个月以上的宝宝。

■专家提醒

不同抱法要循序渐进

姚高燕还提醒,新生儿不宜长期竖抱。新生儿的头占全身长的1/4,竖抱宝宝时,宝宝头的重量全部压在颈椎上,会对宝宝脊椎造成损伤。

人们对新生宝宝总是爱不够,出生几天就抱来抱去。这种做法对孩子是有害无利的。

婴儿的骨骼生长较快,如果长期抱在怀中,对孩子骨骼的正常成长极为不利。平常抱出去晒晒太阳,增强抵抗力是必要的,但时间也不宜过久。

宝宝哭闹、睡觉或醒来的时候,妈妈都会习惯性地抱着宝宝摇摇,但你很难掌握摇晃的力度,如果力度过大,很可能给宝宝头部、眼球等部位带来伤害,而且你也会感到手臂酸疼。

宝宝成长中伴随的应该是横抱、慢慢增加角度的斜抱、背贴胸口竖抱,最后才是竖抱。竖抱的关键转折点在六七个月。抱宝宝时,家长不要与宝宝靠得太紧密,因为你身上及口腔的病菌很容易对宝宝的娇嫩皮肤构成威胁。

宝宝为什么喜欢重复

案例1:淼淼现在已经四岁八个月了,她老爱问同一个问题,比方前一阵子老是问:妈妈八楼高还是七楼高,十五楼高还是十楼高?妈妈告诉她说八楼比七楼高,十五楼比十楼高,可是过阵子她又问同样的问题,一天要问十几遍,搞得妈妈有点崩溃。

案例2:馨月从小就很喜欢看书,妈妈给她买了很多书,可她最喜欢的就那么几本,总是翻来覆去的看,每天不断的重复看前一天看过的内容。为什么她不喜欢看妈妈给她买的新书呢?

案例3:毛毛今年两岁了,每天晚上一定要妈妈讲故事才会睡觉,而且喜欢每天都让妈妈同一个故事,还总是提同样的问题,妈妈回答了,第二天讲故事时还问。

在与孩子接触过程中,家长们会发现孩子特别喜欢“重复”,如反复要求父母重复同一个故事、做早已熟悉的游戏、猜早已知道答案的谜语等。

这时,再有耐心的父母都会忍不住抱怨:“总是重复一个故事多没意思?”特别是当情绪不佳或精疲力尽时,就想蒙混过关,跳过几个情节,对付过去算了。没想到孩子很快就发现,叫到:“讲错了!”真是令你哭笑不得。孩子的这种“重复”还包括玩玩具、看动画片等。

为什么宝宝总喜欢重复呢?

宝宝喜欢重复,因为那是他们学习的最好方式。反复听同样的内容能帮助他们记住这些信息,而且记忆时间也会越来越长。12-18个月的宝宝比2岁半的孩子更需要重复来学习和记忆新东西。 所有宝宝爱重复的原因都一样,就是会做某件事后觉得特别高兴。

比如一旦他学会拼一种拼图,可能就只是为了享受他的新本领而一遍又一遍地去拼。重复是他提醒自己能做什么事的方式,还能再享受一遍完成的乐趣。

心理学家认为,喜欢重复做一件事情是年幼儿童共同的心理特点,对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虽然能够再认知,甚至能觉察和补充故事中遗漏的地方,但自己还不能很好地讲述故事,因此,他喜欢“你讲他想”的方式。年幼儿童的认知能力有限,因此只有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发现新的东西,我们认为“没意思”的重复对孩子来说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每次都有新的感受和体会。

所以,面对喜欢“重复”的孩子,家长一方面力应该用新鲜的事物吸引他,另一方面也要适当满足孩子的这种“重复”的需要。

宝宝应该多抱抱还是多躺躺

初生宝宝一天的睡眠时间很长,大约在18~20个小时。宝宝睡着的时候,大人不必要抱着。宝宝醒了后,家长可以抱着他,四处走走、看看,温柔地对他说说话。

宝宝的身体很柔软,抱的时候,一定要保护好他的脖子、腰。用一只手托住宝宝的背、脖子、头,另一只手托住他的小屁股和腰。或者将宝宝的头放在左臂弯里,肘部护着宝宝的头,左腕和左手托住他的背和腰部。用右胳膊护着宝宝的腿部,右手托着宝宝的屁股和腰部。

最好让宝宝的头贴着你的左胸。让宝宝听到熟悉的心跳声,会令他有安全感。

抱宝宝的时候,3个月以内都要以横着抱为主。因为宝宝的颈部、背部肌肉还没完全发育好,横着抱可以最大限度减轻他的背部和颈部压力。如果想锻炼他的小脖子,可以让他俯卧着练抬头。

让宝宝体会到你的爱,不仅仅是多抱抱就能达到目的的。在抱宝宝的同时,要和宝宝多交流、多说话,这样既能让他感受到你的爱,又能对他进行语言刺激,开发宝宝的大脑。否则,你就是一天24小时抱着他,也不见得效果就好。

不同月龄宝宝的正确抱姿

1-2个月宝宝

常见错误姿势

没托住头没托住腰

“前两天一直躺着,喂宝宝也是横卧,这两天准备出院,偶尔抱宝宝时总觉得没有月姨抱得好,宝宝在手上也不安分。”新手妈妈小李有些小苦恼。

具有8年月姨经验的月嫂观察后提醒,小李抱宝宝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有效地托住宝宝的头部和腰部,也没有让宝宝紧贴妈妈的身体,“刚出生的宝宝颈椎比较软,头大、头重,身体比较软,所以重点是保护头部和腰部。”

【正确示范】

月嫂介绍,常见的抱新生儿的方法是,将宝宝的头放在左臂弯里,肘部护着宝宝的头,左腕和左手护背和腰部,右小臂从宝宝身上伸过护着宝宝的腿部,右手托着宝宝的屁股和腰部。这时候妈妈的臂弯就是一个小枕头,护住背部的脊椎,双手交握时正好在小屁股上形成一个重要的支撑点。

3-4个月宝宝

常见错误姿势

横着抱爱哭就竖着抱

“我们家宝宝就喜欢竖着抱,横着抱就哭闹。”王阿姨家的小孙子3个月大,身体养得很壮实,“但是现在还小呢,怎么办才好呢?”

对此,月嫂提醒,1个月的婴儿只能稍稍抬头片刻,3个月时头才能初步直立。由于颈部和背部肌肉发育还不完善,1—3个月的婴儿不能较长时间支撑头的重量。因此,抱1—3个月的婴儿的姿势是很有讲究的,关键是要托住婴儿的头部。

【正确示范】

3个月大的婴儿主要采取斜抱或直立抱,斜抱时小儿向上倾斜的角度可稍大些,但建议不要过早竖抱宝宝,防止影响脊椎发育。这些损伤当时不易发现,但可能影响孩子将来的生长发育。

喂奶时斜抱为45度角,给宝宝拍饱嗝也应采取斜抱。

相关推荐

改善3岁宝宝坏情绪的四大技巧

1)给予宝宝适当的规范,心平气和的制止 三岁以前的宝宝没有自行分辨对错的能力。针对宝宝的不良行为,从小爸妈就制止并建立适应的规范,避免日后养成习惯。例如:当宝宝出手打人的时候,父母可以抓住他的手制止,然后说:“不准”。 每次宝宝出现不良行为时,如果大人能够肢体和语言一致果断的表示:“不准”,宝宝天生有一种不需理解的吸收能力,能够了解“不准”的意思,学会调整自己的行为,梁仲怡表示,父母一定心平气和立即制止,甚至暂时将宝贝离战场。但记得心平气和,为宝宝做一次高EQ的示范。 2)同理与接受宝宝负向情绪

宝宝不爱走路 5招来解决

一、宝宝不爱自己走路的原因 1、宝宝很懒惰,之前爸爸妈妈一直都是着的,所以孩子就养成了坏习惯。 2、宝宝缺钙了,不走路。 3、宝宝胆子小,担心不小心摔倒。 4、宝宝比较怕生,所以不愿意离开亲近的人。 5、宝宝腿部力量不够,走几步就觉得很累。 二、让宝宝爱上走路的办法 1、和宝宝比赛走路。宝宝有时候只是觉得走不动,也可能比较懒,所以孩子喜欢让爸爸妈妈着自己。爸爸妈妈可以一些好办法,比方说把走路当成是一场比赛,在保证周围环境比较安全的情况下,让宝宝自己走路,然后跟爸爸妈妈进行比赛,调动起孩子的积极性

如何应对爱哭的宝宝

增加触觉统合训练: 用床单或小被子将宝宝襄紧,这样宝宝的皮肤感觉有“安慰”,或将毛巾、毯子卷起来顶住宝宝的后背部,让宝宝感觉有“依靠”。 每天规律性带宝宝做运动20分钟左右。每天做抚触和按摩宝宝。 合理养育: 不宝宝一哭就立即将其起来或喂奶,可以用安抚奶嘴、重复声音、喝水等方式应答。 对宝宝的哭声合理应答: 在确定宝宝没有饥饿、疼痛和其他不适等,而属于过度哭吵时,等几分钟再去看宝宝。 让孩子听舒缓优美的音乐,或把妈妈的声音录下来放给宝宝听一当妈妈已经观察到宝宝在利用哭闹引起关注时,坚决置之不理10~

头三月的宝宝好还是多躺躺好

宝宝刚出生的前三个月睡眠时间基本保持在二十多个小时左右,所以在宝宝睡觉的时候,家人没有必。而且宝宝的骨骼很柔软,颈椎无法支撑头部的力量导致脊椎变弯,不利于宝宝骨骼的生长。将宝宝的身体放平可以减轻颈部的压力,有的妈妈认为起来可以更好的和宝宝交流,其实可以在宝宝身边和他说话、按摩,宝宝同样可以感受到的爱。 当宝宝醒了之后家长可以着他走走,但是手法一定适当,三个月内的宝宝以横为主,宝宝的骨骼比较软,得时候保护好他的脖子和腰,用一只手护着宝宝的背、脖子、头,另一只手托着屁股和腰,将宝宝的头

婴儿哭闹的原因

1. 宝宝饿了 饥饿是新生儿哭闹最常见的原因。宝宝越小,哭闹的原因越有可能是因为肚子饿。不过宝宝出生后的头一两天是例外,因为那时候有些宝宝确实是吃得少。如果是母乳喂养,当了分泌少量初乳,并且在分娩后第三天左右注意到自己“下奶”,可能会有更强的意识。 宝宝的胃很小,吃不了太多。如果宝宝哭闹,就试试给他喂奶,因为他很可能是饿了。他也许不会马上停下来不哭,但只吃,就让他一直吃,等他吃饱了,就不会再闹了。如果宝宝吃饱了还是哭,那有可能是因为他还有别的求。 2. 宝宝换衣服或换尿布 如果宝宝的衣服

宝宝哭闹到底

家里新添了小宝贝,爸爸妈妈当然开心了。可是,爸爸妈妈们是否发现,小宝贝超级爱哭,动不动就哭声大动。有些爸爸妈妈认为这是宝宝在“作”,不能哄,有些爸爸妈妈确实宝宝一哭就哄。那宝宝哭闹到底哄?婴儿哭闹怎么哄呢? 因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频繁后,西方文化大量进入中国。中国父母传统的育儿观念渐渐受到影响。 西方父母认为:宝宝不能一哭,父母就起来哄。不然会让宝宝觉得哭是解决方法。 今天小编就针对这个来和给位爸爸妈妈讨论一下。 在宝宝出生后的几个月,宝宝不能用言语雷和爸爸妈妈交流,宝宝的哭闹就是一种与交流的方式

怎么婴儿 婴儿的注意事项

新生的婴儿,每天20小时的睡眠时间;6个月左右的婴儿需16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所以,除了喂奶、换尿布等特殊情况外,不过多婴儿。婴儿的骨骼生长较快,如果长期在怀中,对孩子骨骼的正常成长极为不利。平常出去晒晒太阳,增强抵抗力是必的,但时间也不宜过久。 在宝宝之前,妈妈应洗净双手,摘掉手上的戒指,以免划伤宝宝娇嫩的肌肤,并待双手温暖后,再宝宝。 满3个月前,宝宝颈部力量很弱,还无法支撑自己的头,所以妈妈在起和放下宝宝的过程中,应始终注意支撑着他的头。 宝宝时,不应该让宝宝的腿蜷起来,而应

婴儿睡姿会影响拥姿势吗

宝宝睡姿会影响拥姿势? 新生儿不宜久? 宝宝刚出生的时候,年轻的爸爸妈妈总是会爱不释手,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时每分每秒都将他在怀里。适当的,可以增加新生儿的安全感,是大有好处的。但是如果久,就有悖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规律,不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了。 1、出生不久的宝宝每天20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除了喂奶、换尿布等特殊情况外,爸爸妈妈不过多地宝宝。 2、小婴儿胃、贲门还没有发育完全,肌肉还比较松弛,但幽门肌肉却很紧,在这种情况下,哺乳或喂食后,如果将宝宝在怀中逗玩,食物很容易从贲门溢出,造成

袋鼠式姿给宝宝180度视野

一旦宝宝能很好地控制头部,有了好奇心,他就可能觉得摇篮式姿和依偎姿都太局促,他看到更多的东西。动不动来个180度转头的好动宝宝更喜欢袋鼠式姿。如果宝宝时,他动不动就哭闹,挺起身子往后仰,说明袋鼠式姿可能更适合他。 确定宝宝是否准备好接受朝前的姿势,可以试试下面的动作:不用背巾,徒手宝宝,让他脸朝前,背和头靠着的胸口。一只手放在他腿下,让他大腿弯曲,碰到肚子——这是宝宝肠痉挛时常用的一个姿势。开始走动,逐渐从一边转向另一边,给宝宝一个180度的视野。如果他喜欢这么做,说明可以采

如何管教1岁到2岁半的宝宝

1岁半:爱唱反调 2岁:开始关心他人 2岁半:让人一个头两个大的第一叛逆期 在这些月里,宝宝的发育时钟会告诉他该停止做小婴儿、成长为单独的人了。如果还把他看作小婴儿,他会时时与抗争,最终赢得自主,因为必须这样。不过,虽然,却付出失去爱的惨重代价。 如何管教1岁到2岁半的宝宝 因为宝宝的发育时钟还没有走到“儿童期”,所以,在试图管理和管教他时,用对待儿童的那套方式也不会有用。宝宝不明白看似好像是在向挑战,与他的每一场战争最终都会以失去爱结束。所以,不试图绝对控制,也不加入精神上的战争。如果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