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腋淋巴结转移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腋淋巴结转移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淋巴是我们人体废物代谢的场所,我们人体有很多的淋巴,遍布我们身体各处,而我们的腋下也是有淋巴的,而我们的淋巴结也是非常容易出现异常的情况的,这就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健康,而淋巴肿瘤也是比较常见的疾病,那么,究竟腋淋巴结转移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呢?

淋巴结转移性腺癌可由隐匿性乳腺癌发生转移后引起,临床乳腺未触及肿块而已有腋窝淋巴结肿大转移,治疗时一般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如果患者乳房悬垂或腋淋巴结转移癌较大,可行乳房单纯切除或加低位腋窝淋巴结清除术,然后行放疗,在小的或萎缩的乳房或腋转移癌小时,放疗前无须行乳房切除。

2、如果没有发现乳腺原发肿瘤,又无明显乳腺外原发灶征象,即可视为乳腺癌而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无须为寻找乳腺外的原发灶而行广泛检查。

3、无明显的乳腺原发癌的腋淋巴结转移腺癌且乳腺钼靶片阴性的患者可进行腋窝淋巴结清除,术后予以放疗辅助,没有必要切除乳房。

4、如果患者腋淋巴结转移性腺癌无明显原发癌征象,应行全身系统检查,排除乳腺外原发癌,方可进行手术治疗。

通过上文的介绍之后,相信大家也都已经知道了腋淋巴结转移的治疗原则是什么了吧!如果出现了这种症状,一定要到医院去检查治疗,因为如果不治疗,会导致病情更加的严重,治疗的难度会更大,对人体的伤害也会越大的哦!

乳腺癌转移淋巴怎么办

乳房内的无痛性肿块常是乳腺癌的早期征象,特别是质硬、边界不规则的肿块。早期,肿块易被推动;当肿瘤侵犯皮肤或乳腺组织后,活动就会受限。这时如果将乳房轻轻上抬,就可看到皮肤被牵拉而凹陷,称为“酒窝征”。

临床中,乳腺癌淋巴转移较常见,转移途径有两种,乳腺癌淋巴转移的症状主要分两点来介绍:

一、胸骨旁淋巴结转移率约占30%-50%,癌细胞向内侧浸进胸骨旁淋巴结,继而达到锁骨上淋巴结,癌栓亦可返流引起胸膜或脊柱转移。

二、乳腺癌病人腋下淋巴结转移率很高,为最常见,也是较早出现的转移部位,约占就诊病人的60%,癌细胞沿着胸大肌外侧缘的淋巴管浸进腋窝淋巴结。腋淋巴结转移情况与原发肿瘤大小有关,肿瘤体积越大,病期越晚,腋淋巴结转移越高,转移数越多。临床上即使未扪及腋下肿大淋巴结,术后也常发现有淋巴结转移。

乳腺癌转移到脖子淋巴时可以试试“胸腔镜内乳淋巴结清扫术”新术式,是在病人接受保乳手术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紧接着利用胸腔镜,对整个内乳淋巴引流区进行连续整块切除。该手术属于治疗性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并有助于明确诊断内乳淋巴结是否转移。如果切下来后证实内乳淋巴结存在癌转移,可免去进一步放疗对心脏的损害。如果没有出现肿瘤转移,该手术也不会额外增加病人的生理损伤。至今已超过100例患者成功接受该项新手术。前期已完成的随机研究证实,患者并未因为增加手术操作而从生理上增加损伤。

​乳腺淋巴结肿大与乳腺癌是否有关联

乳腺癌患者有淋巴结肿大症状出现。那么出现了淋巴结肿大是不是一定是乳腺癌的症状表现呢?

专家告诉我们:发现淋巴结肿大一定不要有过大的心理压力,腋下淋巴结肿大不一定与乳腺癌有关,我们要做的是到医院查明病因。、腋下淋巴结肿大症状是否与乳腺癌有关?对于淋巴结肿大症状和乳腺癌的关系专家作出了以下介绍:

乳腺癌逐步发展,可侵及淋巴管,向其局部淋巴引流区转移,因为淋巴转移部位多是同侧腋下淋巴结。所以腋下淋巴结肿大的症状出现了。淋巴结常由小逐步增大,淋巴结数目由少逐步增多,起初,肿大的淋巴结可以推动,最后相互融合,固定。

腋下淋巴结肿大症状如果侵犯、压迫腋静脉常可使同侧上肢水肿;如侵及臂丛神经时引起肩部酸痛。检查腋窝淋巴结时,应使患侧上肢尽量放松,这样才可扪及腋顶。若能触及肿大淋巴结尚需注意淋巴结的数目、大小、质地、活动度及其表面情况,以和炎症、结核相鉴别。

乳腺癌可向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还可通过前胸壁和内乳淋巴网的相互交通,向对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发生率约5%左右。此外,晚期乳腺癌尚可有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甚至对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乳腺癌有腋下淋巴结肿大的症状出现,但是腋淋巴结肿大是否与乳腺癌有关?要通过详细的检查才能判断。所以一旦出现有此症状一定要经过详细的检查后再下结论。

如果乳房内未及肿块,而以腋下淋巴结肿大为第一症状而来就诊的比较少,当腋窝淋巴结肿大,病理证实是转移癌时,除仔细检查其淋巴引流区外,尚要排除肺和消化道的肿瘤。

乳腺癌术后放疗的注意事项

首先,乳腺癌术后是否需要放疗?

乳腺癌术后是否需要放射治疗,曾经是乳腺癌治疗中争论最多的问题。近年来,较多作者承认术后放疗能够降低局部、区域性复发率。自从Fishor对乳腺癌提出新的看法后,乳腺癌的治疗已逐渐从局部治疗转向综合治疗。术后辅助化疗广泛应用,术后放射已不再作为根治术后的常规治疗,而是选择性地应用。

其次,乳腺癌术后放疗的适应症有哪些?

(1)单纯乳房切除术后。

(2)根治术后病理报告有腋中群或腋上群淋巴结转移者。

(3)根治术后病理证实转移性淋巴结占检查的淋巴结总数一半以上或有4个以上淋巴结转移者。

(4)病理证实乳内淋巴结转移的病例。

(5)原发灶位于乳房中央或内侧者作根治术后,尤其有腋淋巴结转移者。

三.乳腺癌术后放疗有哪些原则?

(1)Ⅰ、Ⅱ期乳腺癌根治术或仿根治术后,原发灶在乳腺外象限,腋淋巴结病理检查阴性者,术后不放疗;腋淋巴结阳性时,术后照射内乳区及锁骨上下区;原发灶在乳腺中央区或内象限,腋淋巴结病理检查阴性时,术后仅照射内乳区,腋淋巴结阳性时,加照锁骨上下区。

(2)Ⅲ期乳腺癌根治术后,无论腋淋巴结阳性或阴性,一律照射内乳区及锁骨上下区。根据腋淋巴结阳性数的多少及胸壁受累情况,可考虑加或不加胸壁照射。

(3)乳腺癌根治术后,腋淋巴结已经清除,一般不再照射腋窝区,除非手术清除不彻底或有病灶残留时,才考虑补加腋窝区照射。

(4)放疗宜在手术后4~6周内开始,有植皮者可延至8周。

目前已有实验证实,人参皂苷Rh2作为人参最有效的活性抗癌成分,对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有特效,可以抑制或消灭癌细胞,与放化疗药物同时服用可以增效减毒,减轻放化疗的次数,为放化疗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乳腺癌术后放疗期间需要有足够的营养补充,在饮食调理上要注意补充足够的优质蛋白,动物蛋白以低脂肪的鸡、鱼、奶为好;放疗病人常有贫血的倾向,应给病人含铁的食物;癌症病人每天需 5~10 克维生素C,以支持白血球和红血球的功能,并预防放疗产生的副作用,要多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最好将含维生素C多的蔬菜,水果榨汁饮用为了防止呕吐,饮食以清淡而富有营养易于消化的食物为主,可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采取少吃多餐的方法。

乳腺癌患者怎样护理

【复诊】

局部复发多数发生在治疗最初几年内(85%在五年内)。其中1%~2%第一次出现在10年无瘤存活之后。因此,定期复查,包括乳房摄影是早期诊断15%~20%患者对侧乳房再生癌至关重要的措施。有的病人做保守性手术,例如肿块局部切除,即使复发也不难治愈,这类患者值得密切随访复查。

【预后】

与乳腺癌预后因素相关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的有肿瘤侵犯范围及病理生物学特性有关。

(一)肿瘤侵犯范围

1.肿瘤大小:在没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的情况下,原发灶越大和局部浸润越严重,预后越差。

2.腋淋巴结转移:腋淋巴结无转移时预后好,有转移时预后差。且转移数目越多预后越差。转移位置高,预后差。

3.远处转移:多于1年左右死亡。

(二)肿瘤的病理类型 肿瘤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肿瘤的侵袭性以及宿主对肿瘤的免疫能力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特殊型乳腺癌的预后较非特殊型好,非特殊型癌中非浸润性癌比浸润性癌预后好,分化好的肿瘤预后比分化差的好。有些肿瘤恶性程度高,在生长迅速时可出现坏死,肿瘤坏死严重说明肿瘤的侵袭性强,预后较差。

(三)临床分期TNM分期为临床医师所熟悉,期别高预后差。但需认识两点,其一,从分期来讲同属一个期别的病例,腋淋巴结有无转移较肿瘤大小更为重要;其二、临床腋淋巴结检查有无转移常有误差。

(四)甾体激素受体与预后 甾体激素受体测定不仅可作为选择激素治疗的参考,也可 作为估计预后的一个指标,受体阳性病人的预后较阴性者好,两者的预后相差约10%,尤其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的病例中更明显。在雌激素受体和孕酮受体中,孕酮受体更为重要,两项都是阳性者的预后较单一项阳性或两项都是阴性者预后好。

【转移与扩散】

与少数几种类别肿瘤,例如甲状腺癌相似,乳腺癌的自然病程通常很长,乳腺癌细胞的倍增时间平均为90天,从第一个细胞恶变开始计算,经过30多次倍增,瘤体才能达到直径为lcm的球体,这需时7~8年之久。乳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降低死亡率的最好方法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在肿瘤发生转移前,单用手术和放疗可以治愈绝大多数病例。一旦发生转移,积极治疗也仅能治愈小部分病人,因此了解乳腺癌的自然规律。有助于选择治疗乳腺癌的最好方案。

乳腺癌的扩展可直接向周围,可经淋巴道和血流。淋巴结按理应是防止癌细胞从原发肿瘤外逸的第一道屏障,癌细胞若能通过淋巴结屏障通常便累犯锁骨上淋巴结,进而侵入静脉入血。肿瘤除转移腋下淋巴结之外,还可累及胸骨旁淋巴结,多为第二和三、四肋间者,肿瘤位于乳房内半部和乳晕区时更易如此,从这里癌进而累犯纵隔淋巴结。乳腺癌细胞也可直接侵入血管引起远处转移。肋间旁支可通过胸廓内静脉进入同侧无名静脉后进入肺循环。乳腺深部组织、胸肌和胸壁的静脉汇入腋静脉,进入锁骨下静脉和无名静脉,是肺转移的重要途径,肋间静脉流向奇静脉和半奇静脉,最后经上腔静脉入肺,奇静脉系统可通过椎间静脉、椎外静脉丛后组与椎内静脉相连,椎静脉系与腔静脉的血流在腹内压改变时可互相流动,因此,有些患者在未出现腔静脉系(如肺)转移前,先出现颅骨、脊柱、盆骨等转移。

长期以来,人们便发现乳腺癌在就诊时便可已有远处转移,尽管临床上尚无法诊出,这构成了施行保守化疗的理论基础。今日已能根据肿瘤的大小、受累淋巴结的数目以及其他多种生物特征初步估计出远处微小转移灶存在的危险程度。

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怎么办

乳腺癌患者的转移方式主要是有两种,一种是淋巴转移,一种是血行转移,其中乳腺癌病人腋下淋巴结转移率很高,一般在就诊时有50%~70%的患者已有腋淋巴结转移。腋淋巴结转移情况与原发肿瘤大小有关,肿瘤体积越大,腋淋巴结转移率越高,转移数越多。

治疗淋巴结转移的方式主要是外科手术,或者放化疗,具体的治疗方案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通过合理的治疗可有效的避免肿瘤继续恶化,达到一个控制转移的目的。

建议患者在治疗期间配合硒维康片补硒,补硒主要是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个是可以活化患者的免疫系统,提升患者的免疫力,改善患者的体质,并增强患者对于肿瘤的抵抗力,加强患者自身对于肿瘤的控制,另一个就是元素硒本身可以很好的诱导肿瘤凋亡,抑制其增殖,可帮助患者进一步的加强对肿瘤的控制,避免肿瘤继续恶化或者出现远处转移的情况。

乳腺癌怎么做预后

与乳腺癌预后因素相关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的有肿瘤侵犯范围及病理生物学特性有关。

(一)肿瘤侵犯范围

1.肿瘤大小:在没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的情况下,原发灶越大和局部浸润越严重,预后越差。

2.腋淋巴结转移:腋淋巴结无转移时预后好,有转移时预后差。且转移数目越多预后越差。转移位置高,预后差。

3.远处转移:多于1年左右死亡。

(二)肿瘤的病理类秃头只潭?肿瘤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肿瘤的侵袭性以及宿主对肿瘤的免疫能力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特殊型乳腺癌的预后较非特殊型好,非特殊型癌中非浸润性癌比浸润性癌预后好,分化好的肿瘤预后比分化差的好。有些肿瘤恶性程度高,在生长迅速时可出现坏死,肿瘤坏死严重说明肿瘤的侵袭性强,预后较差。

(三)临床分期TNM分期为临床医师所熟悉,期别高预后差。但需认识两点,其一,从分期来讲同属一个期别的病例,腋淋巴结有无转移较肿瘤大小更为重要;其二、临床腋淋巴结检查有无转移常有误差。

(四)甾体激素受体与预后 甾体激素受体测定不仅可作为选择激素治疗的参考,也可 作为估计预后的一个指标,受体阳性病人的预后较阴性者好,两者的预后相差约10%,尤其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的病例中更明显。在雌激素受体和孕酮受体中,孕酮受体更为重要,两项都是阳性者的预后较单一项阳性或两项都是阴性者预后好。

乳腺癌转移到淋巴结

(1)淋巴转移:腋淋巴结和内乳淋巴结是乳腺癌转移的第1站。乳腺癌病人腋下淋巴结转移率很高,临床报道乳腺癌患者就诊时有50%~70%已有腋淋巴结转移。腋淋巴结转移情况与原发肿瘤大小有关,肿瘤体积越大,腋淋巴结转移率越高,转移数越多。

内乳淋巴结转移率与病灶部位及病期有关。据报道,病灶位于外侧的乳癌其内乳淋巴结转移率为129%,病灶位于中央者其转移率为22%,病灶位于内侧者转移率为219%。有腋淋巴结转移的病人其内乳淋巴结转移率亦增高。

锁骨上淋巴结是乳房淋巴引流的第2站,其转移主要是经腋淋巴结或内乳淋巴结,多数是同侧的,也可转移到对侧锁骨上淋巴结。

肿瘤细胞还可通过逆行途径转移到对侧腋窝或腹股沟淋巴结。

(2)血行转移:乳腺癌细胞可直接侵入血管而引起远处转移。远处转移的发生率与原发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数目和病理分级有关。

最常见的远处转移为肺,其次为骨、胸膜、肝、脑、肾上腺等

乳腺肿瘤诊断鉴别

乳腺肿瘤诊断

⑴乳头溢液;

⑵乳头和乳晕改变;

⑶局部皮肤改变;

⑷乳房轮廓改变;

⑸腋窝及锁骨上窝淋巴结。

乳腺癌(肿瘤)的分期

分期是决定治疗方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通用的分期方法是

Ⅰ期:指原发肿瘤原发肿瘤小于2cm 淋巴结无转移;

Ⅱ期:原发肿瘤大于2cm 有腋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活动;

Ⅲ期:原发肿瘤大于5cm 有腋淋巴结转移,淋巴结固定;

Ⅳ指原发肿瘤期任何大小 锁骨上或锁骨下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

常见乳腺肿块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

1、 腺囊性增生病:此病为乳腺异常增殖症的一个病变阶段,多为年龄较大者,且易多发,有时呈索条状结节,边界不清,属于癌前期病变。

2、 乳痛症:为乳腺异常增生症的一个病变阶段,主要表现为在乳腺上可触及多数不平滑之小结节,且多有轻微自发性痛。尤其月经来潮前乳腺胀痛明显,甚至有是痛不可触,患者很是痛苦。

3、 乳头状瘤:可单发,也可多发。单发者多为老年妇女,50%有血性溢液。多发者呈弥漫性结节,无明显肿块。此瘤可恶变。

4、 腺纤维瘤:好发于内分泌旺盛而调节紊乱的年轻妇女,大多在20-30岁期间。肿块明显、边界清楚、光滑、活动、较软,并呈结节状。生长缓慢,而且很少有疼痛,但有恶变发生的可能。

5、 脂肪坏死:好发于肥胖妇女的乳房外侧部分,大多有外伤史,需行切除活检来鉴别。

6、 乳房结核:多为胸壁结核蔓延而来,可溃破,并流出干酪样脓液。注意检查时常发现有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灶同时存在。

7、 浆细胞性乳腺炎:也称非哺乳期乳腺炎。较少见,多有急性发作史,可有疼痛、发烧等,但经消炎治疗后很快消退。

8、 叶状囊肉瘤:多见于35-40岁者,发展较慢,肿瘤呈分叶状,部分坚硬如石,部分区域呈囊性感。瘤体常巨大,有时溃破,很少与胸膛固定。常误认为晚期乳腺癌,但根治术后疗效很好。转移不多见,一般以血行为主,偶有淋巴结转移。

怎样治疗乳腺癌

一、外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仍为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术式有多种,对其选择尚乏统一意见,总的发展趋势是,尽量减少手术破坏,在设备条件允许下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尽力保留乳房外形,无论选用何种术式,都必须严格掌握以根治为主,保留功能及外形为辅的原则。

(一)手术适应症

Halsted首创乳癌根治术,因手术合理,疗效明确,近百年来成为人们治疗乳癌所遵循的标准方式,近半个世纪以来,对乳癌术式进行了不少探索性修改,总的趋势不外保守和扩大两方面,至今仍争论不休,乳房局部切除和全乳切除是保守手术的代表性手术,术后需辅以放疗,放射剂量不一,一般为30~70Gy,对严格选择的局限性早期癌,可以收到较好的疗效,但是否作为早期乳癌的常规治疗方法,以及如何准确无误地选择此类早期癌,还难得出结论。

(二)手术禁忌症

1、全身性禁忌症:①肿瘤远处转移者,②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者,③一般情况差,呈现恶液质者,④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不能耐受手术者。

2、局部病灶的禁忌症:Ⅲ期患者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

①乳房皮肤桔皮样水肿超过乳房面积的一半。

②乳房皮肤出现卫星状结节。

③乳腺癌侵犯胸壁。

④临床检查胸骨旁淋巴结肿大且证实为转移。

⑤患侧上肢水肿。

⑥锁骨上淋巴结病理证实为转移。

⑦炎性乳腺癌,有下列五种情况之二者:①肿瘤破溃;②乳房皮肤桔皮样水肿占全乳房面积l/3以内;②癌瘤与胸大肌固定;④腋淋巴结最大长径超过2.5cm;⑤腋淋巴结彼此粘连或与皮肤,深部组织粘连。

(三)手术方式

1、乳腺癌根治术:1894年Halsted及Meger分别发表乳腺癌根治术操作方法的手术原 则:①原发灶及区域淋巴结应作整块切除;②切除全部乳腺及胸大,小肌;③腋淋巴结作整块彻底的切除,Haagensen改进了乳腺癌根治手术,强调了手术操作应特别彻底,主要有①细致剥离皮瓣;②皮瓣完全分离后,从胸壁上将胸大,小肌切断,向外翻起;③解剖腋窝,胸长神径应予以保留,如腋窝无明显肿大淋巴结者则胸背神经亦可以保留;④胸壁缺损一律予以植皮,术中常见并发症有:①腋静脉损伤:多因在解剖腋静脉周围脂肪及淋巴组织时,解剖不清,或因切断腋静脉分支时,过于接近腋静脉主干所致,因此,清楚暴露及保留少许分支断端,甚为重要,②气胸:在切断胸大肌,胸小肌的肋骨止端时,有时因钳夹胸壁的小血管穿通支,下钳过深,而致触破肋间肌及胸膜,造成张力性气胸,术后并发症有:①皮下积液:多因皮片固定不佳或引流不畅所致,可采用皮下与胸壁组织间多处缝合固定及持续负压引流而防止,②皮片坏死:皮肤缝合过紧及皮片过薄等均可为其发生原因,皮肤缺损较多时,宜采用植皮,③患侧上肢水肿,患侧上肢抬举受限:主要是术后活动减少,皮下疤痕牵引所致,因此,要求术后及早进行功能锻炼,一般应在术后一个月左右基本可达到抬举自如程度。

2、乳腺癌扩大根治术:乳癌扩大根治术包括乳癌根治术即根治术及内乳淋巴结清除术,即清除1&mdash4肋间淋巴结,本时需切除第二,三,四肋软骨,手术方式有胸膜内法及胸膜外法,前者创伤大,并发症多,因而多用后者。

3、仿根治术(改良根治术):主要用于非浸润性癌或I期浸润性癌,Ⅱ期临床无明显腋淋巴结肿大者,亦可选择应用。

(1)Ⅰ式:保留胸大肌,胸小肌,皮肤切口及皮瓣分离原则同根治术,先做全乳切除(胸大肌外科筋膜一并切除),将全乳解剖至腋侧,然后行腋淋巴结清除,清除范围基本同根治术,胸前神径应予保留,最后,将全乳和腋淋巴组织整块切除。

(2)Ⅱ式:保留胸大肌,切除胸小肌,皮肤切口等步骤同前,将乳房解离至胸大肌外缘后,切断胸大肌第4,5,6肋的附着点并翻向上方以扩大术野,在肩胛骨喙突部切断胸小肌附着点,以下步骤同根治术,但须注意保留胸前神经及伴行血管,最后将全乳腺,胸小肌及腋下淋巴组织整块切除。

二、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局部治疗手段之一,与手术治疗相比较少受解剖学,病人体质等因素的限制,不过放射治疗效果受着射线的生物学效应的影响,用目前常用的放疗设施较难达到&ldquo完全杀灭&rdquo肿瘤的目的,效果较手术逊色,因此,目前多数学者不主张对可治愈的乳腺癌行单纯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多用于综合治疗,包括根治术之前或后作辅助治疗,晚期乳腺癌的姑息性治疗,近10余年来,较早的乳腺癌以局部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日益增多,疗效与根治术无明显差异,放射治疗在缩小手术范围中起了重要作用。

(一)术前放射治疗

1、适应症

(1)原发灶较大,估计直接手术有困难者。

(2)肿瘤生长迅速,短期内明显增长者。

(3)原发灶有明显皮肤水肿,或胸肌粘连者。

(4)腋淋巴结较大或与皮肤及周围组织有明显粘连者。

(5)应用术前化疗肿瘤退缩不理想的病例。

(6)争取手术切除的炎性乳腺癌患者。

2、术前放疗的作用

(1)可以提高手术切除率,使部分不能手术的患者再获手术机会。

(2)由于放射抑制了肿瘤细胞的活力,可降低术后复发率及转移率,从而提高生存率;

(3)由于放射,延长了术前观察时间,有使部分已有亚临床型远处转移的病例避免一次不必要的手术。

3、术前放疗的缺点

增加手术并发症,影响术后正确分期及激素受体测定。

4、术前放疗的应用方法

术前放射应尽可能采用高能射线照射,可以更好地保护正常组织,减少并发症,放射技术方面,目前多数采用常规分割,中等剂量,一般不用快速放射或超分割放射,放射结束后4~6周施行手术较为理想。

(二)术后放射治疗

根治术后是否需要放射,曾经是乳腺癌治疗中争论最多的问题,近年来,较多作者承认术后放疗能够降低局部,区域性复发率,自从Fishor对乳腺癌提出新的看法后,乳腺癌的治疗已逐渐从局部治疗转向综合治疗,术后辅助化疗广泛应用,术后放射已不再作为根治术后的常规治疗,而是选择性地应用。

1、适应症

(1)单纯乳房切除术后;

(2)根治术后病理报告有腋中群或腋上群淋巴结转移者。

(3)根治术后病理证实转移性淋巴结占检查的淋巴结总数一半以上或有4个以上淋巴结转移者。

(4)病理证实乳内淋巴结转移的病例(照射锁骨上区)。

(5)原发灶位于乳房中央或内侧者作根治术后,尤其有腋淋巴结转移者。

2、放疗原则

(1)Ⅰ,Ⅱ期乳腺癌根治术或仿根治术后,原发灶在乳腺外象限,腋淋巴结病理检查阴性者,术后不放疗;腋淋巴结阳性时,术后照射内乳区及锁骨上下区;原发灶在乳腺中央区或内象限,腋淋巴结病理检查阴性时,术后仅照射内乳区,腋淋巴结阳性时,加照锁骨上下区。

(2)Ⅲ期乳腺癌根治术后,无论腋淋巴结阳性或阴性,一律照射内乳区及锁骨上下区,根据腋淋巴结阳性数的多少及胸壁受累情况,可考虑加或不加胸壁照射。

(3)乳腺癌根治术后,腋淋巴结已经清除,一般不再照射腋窝区,除非手术清除不彻底或有病灶残留时,才考虑补加腋窝区照射。

(4)放疗宜在手术后4~6周内开始,有植皮者可延至8周。

(三)放射治疗为主的治疗

以往对局部晚期肿瘤,无手术指征者作放射治疗,往往是姑息性的,近年来,随着放射设备和技术的改进及提高,以及放射生物学研究的进展,放射可使局部肿瘤获较高剂量,而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少,治疗效果明显提高,目前,开始进行小手术加放射治疗早期乳腺癌的研究,使放射治疗在乳腺癌的治疗中从姑息转向根治性,多数作者认为对原发灶小于3cm,N0或N1的病人可考虑小手术加放疗,对于局部晚期的乳腺癌,放射治疗仍是一种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放射前切除全部肿瘤或作单纯乳房切除可提高疗效。

(四)复发,转移灶的放射治疗

乳腺癌术后复发是一个不良征兆,但并非毫无希望。

适当的局部治疗可以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照射方面,大野照射比小野照射疗效好,应当尽量采用大野照射,对于复发病例,应当使用放射,化疗综合治疗,尤其对于发展迅速的复发病例,乳癌发生远处转移时首先考虑化疗,适当地配合放射可缓解症状,减轻病人痛苦,如骨转移病人经放疗后疼痛可减轻或消失,对于有胸,腰椎转移的病人,放射可以防止或延迟截瘫的发生。

乳腺癌转移淋巴结能活多久 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治疗

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主要有手术加放化疗预防进一步恶化。放化疗在乳腺癌中的作用大小,应根据手术情况和分期而定。放疗是预防局部复发最有效的手段。一般中西药联合用药在治疗上也比较常见。

相关推荐

甲状腺癌转移淋巴有哪些表现

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甲状腺癌的发布率约占2-3/10万,占全身恶性肿瘤1%--2%,女性多见,主要病理类型分为乳头状癌、滤泡癌、髓样癌、末分化癌4型。其转移情况与病理分型有关。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癌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其主要转移途径颈部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少见。滤泡癌较少发生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相对较多。二者一般病程长,手术治疗愈后好,属于高分化甲状腺癌。髓样癌不多见,颈淋巴结转移较常见。末分化癌较少见,恶性度高,常发生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也多见。主要死亡原因由于局部病变所致,占全部甲状腺死亡的80%-

淋巴瘤如何鉴别诊断

1、慢性淋巴结炎:多有明显的感染灶,常为局灶性淋巴结肿大,有疼痛和触痛,急性发作时有红、肿、热、痛,经抗炎治疗可明显好转。 2、结核性淋巴结炎:常合并肺结核,OT试验阳性,局部病变有时可呈限局波动感或破溃,抗结核治疗有效。 3、淋巴结转移癌:淋巴结转移癌淋巴结常较硬,多个淋巴结转移时其质地软硬不一,可找到原发灶,很少全身淋巴结肿大。

早期喉癌怎么治疗

一、治疗原则 喉癌确诊后的治疗手段主要为手术和放射治疗。 一般而言,任何部位的早期喉癌(T1、T2,N0),无论采用手术还放射治疗,其总的生存率相似。而采用放射治疗后的发音功能要明显好于手术治疗者,而且放射治疗失败者,手术又有着较高挽救成功率,因此多主张放射治疗为首选。 晚期喉癌的治疗原则:气道梗阻明显时,行全喉切除术±术后放射治疗;气道梗阻不严重者,则以术前放射治疗±手术治疗为主,部分患者经有效的术前放射治疗后,则可行较为保守的手术。为最大可能地增加喉保留,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表明,对选择性的

切除乳癌未必要大刀阔斧

1985年及1986年在美国召开的国际乳腺癌治疗专题讨论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局部肿瘤切除加综合性治疗治疗早期乳腺癌安全可行的方法。专家们认为,乳腺癌根治术除具有创伤面积大、破坏局部淋巴引流、影响上肢运动功能以及破坏美容等缺点外,对病人精神上一个摧残,使整个机体神经内分泌功能发生紊乱,给病人带来心理和社会的负担。保留乳房的手术,优点在于创伤小,保留局部解剖学结构及上肢功能,有利于美容,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 乳腺癌一种全身性疾病,当其发展到临床可以作出诊断时,就已经具有血行播散的可能,因此即使扩大根治

为什么要做前哨淋巴结活检

前哨淋巴结乳腺癌患者淋巴液流经肿瘤后首先引流到的一个或少数几个淋巴结,乳腺癌最先发生转移的淋巴结。理论上讲,如果患者的前哨淋巴结没有转移,那么窝淋巴引流区的其他淋巴结也不会出现转移。前哨淋巴结活检可准确确定淋巴结状况,从而决定否进行淋巴结清扫术,可使患者并发症(如上肢水肿等)显著降低,缩小了手术范围,减少了手术创伤,提高了生活质量。

晚期胃癌指什么阶段

胃癌大致上可分为胃癌早期,胃癌中期,胃癌晚期,但这三个时期会有更详细的分类,症状也不同,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 胃癌的分期0期:肿瘤浸润至粘膜层,但未累及粘膜固有层,无局部淋巴结转移。 IA期:凡肿瘤浸润至粘膜或粘膜下层者,无局部淋巴结转移。 IB期:肿瘤浸润至粘膜或粘膜下层,伴有距原发灶3CM以内淋巴结转移;或肿瘤已浸润至肌层或浆膜下,但尚无局部淋巴结转移者。 II期:肿瘤浸润至粘膜或粘膜下层,但已有距原发灶3CM以外局部淋巴结转移者;肿瘤已浸润肌层、浆膜下层,但仅有距原发灶3CM以内淋巴结转移;或肿瘤已

乳腺癌内乳淋巴结的转移规律什么

扩大根治手术的观察和术后病理检查表明,乳腺癌患者内乳淋巴结链的转移率值得重视,特别原发肿瘤位于乳腺内侧或中央区者。病变部位位于内侧区及乳晕区者转移明显高于外侧区。原因乳晕及内侧区淋巴液绝大部分通过内乳淋巴引流,而外侧区则大部分通过淋巴引流。 内乳淋巴转移与病变病期、肿瘤大小等亦有关。TNM 分期越晚,转移越严重。文献中,局部进展、窝淋巴结阳性患者的内乳淋巴结转移28%~52%,内象限肿瘤并有窝淋巴结有转移者,内乳淋巴结转移率可达44%~65%。另一些数据来自淋巴造影的研究,示踪剂包括蓝色染料

乳腺癌患者什么时候进行放射治疗效果最好

放射治疗:乳房照射靶区包括完整术后乳腺组织和胸壁淋巴引流组织。淋巴结转移数目≥4枚或比例≥20%的乳腺癌患者需照射锁骨上±内乳淋巴引流区。一般采用4~6MV的X线。基本技术为双侧切线野,内界为乳房组织内缘.外界为乳房组织外侧缘lcm。上界距乳房组织最上缘约1~2cm(如果有锁骨上野,则需与之衔接),下界为乳房皱褶下1~2cm,后界包括1~2cm肺组织,前界开放,留出1.5~2cm空隙以防止照射过程中因乳腺癌患者乳房肿胀而使射野显得局限。核实手术疤痕在射野覆盖范围内。照射剂量,全乳切线野和淋巴引流区剂量

得了食管癌还能活多久

总的来说,预后与分期、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治疗方式等等有关。分期早,预后好;鳞癌稍好于腺癌;病变长度短者比长者预后好;无淋巴结转移者比有淋巴结转移者预后好。 食管癌术后5年生存率总体约25~40%,I、II、III、IV期大约依次为90%、50%、35% 、15%;无法手术、选择放疗5年生存率要低很多,大约10%左右;还有一组数据,食管癌无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约50~70%,有淋巴结转移者要低很多,不到30%。也有报道研究了169例食管癌术后,病变长度3cm的5年生存率28.9%。

治疗肺癌必须遵守这三个原则

一、合适的病人原则:小细胞肺癌应以化疗为主,而非小细胞肺癌则应首选放疗,尤其那些体质相对弱,心肺功能相对差,常伴有慢性病,身体和心理都不能承受手术治癌的老年人。 二、合适的时机原则:只有掌握肿瘤的大小、范围,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最大特点,无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脏器转移,除了手术,现代放疗根治率极高;Ⅱ期肺癌最大的分期特点,仅有肺门淋巴结转移,但无纵横淋巴结转移,也无远处脏器转移,单独放疗或手术加放疗皆可完整切除病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最大特点丧失了手术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