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出的黄水是湿气吗 腹部艾灸一次多长时间
艾灸出的黄水是湿气吗 腹部艾灸一次多长时间
因人而异。
腹部艾灸一次多长时间是需要根据个人的体质以及疾病类型来决定的,对于经常艾灸以及患慢性疾病的人群来说,一般每个穴位可以艾灸15-20分钟左右。
但是对于初次艾灸的人群来说,建议最好是根据个人的感受来决定时间,如果在艾灸的过程中出现不适时就需要马上停止继续艾灸,以免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
腹泻艾灸哪里
腹泻属中医学“泄泻”的范畴,外感风寒暑热湿等邪气,内伤饮食情志或脏腑失调皆可致泄。外邪之中湿邪最为重要,内伤中脾虚最为关键,脾虚湿盛乃泄泻发生的关键病机,概括来说,腹泻的诱因主要是寒湿,湿热,脾虚,肾虚,食积所致,所以腹泻艾灸哪里,可以根据导致腹泻的原因选择施灸穴位。
寒湿泄泻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泄下清稀,甚如水样,肠鸣腹痛,脘闷食少,或兼恶寒,发热,头痛,小便短少,苔薄白。
艾灸穴位:患者仰卧屈位,取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神厥穴施灸。
艾灸作用:温中除湿,健脾止泻。
疗程:对于轻症患者只需治疗1-2次,较重者或缠绵不愈者3-5次,直至腹泻症状好转。
湿热泄泻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腹痛即泻,泻下急迫,粪色黄褐秽臭,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 舌红 苔黄腻。
艾灸穴位:患者仰卧屈位取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内庭,公孙穴用艾条温和灸或艾炷隔姜灸的方式施灸,每穴温灸10分钟,艾炷则每穴灸3-5壮,每日1次。。
艾灸作用:清热利湿,健脾止泻。
疗程:对于轻症患者只需治疗1-2次,较重者或缠绵不愈者3-5次,直至腹泻症状好转。
伤食泄泻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腹满胀痛,泻后痛减,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舌苔苔垢或厚腻。
艾灸穴位:患者仰卧屈位取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中皖,梁丘穴用艾条温和灸或艾炷隔姜灸的方式施灸,每穴温灸10分钟,艾炷则每穴灸3-5壮,每日1次。
艾灸作用:健脾消食,导滞止泻。
疗程:对于轻症患者只需治疗1-2次,较重者或缠绵不愈者3-5次,直至腹泻症状好转。
脾虚泄泻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大便溏薄,夹有不消化食物,稍进油腻则便次增多,脘痞食少,伴随神疲乏力,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
艾灸穴位:患者仰卧取神厥,关元穴用艾条温和灸或艾炷隔姜灸的方式施灸,俯卧取脾俞,胃俞,命门,肾俞穴用艾条温和灸火艾炷隔姜灸的方式施灸,每穴温灸10 分钟,艾炷则每穴灸3-5壮,每日1次;患者仰卧取双侧申脉穴,用艾条雀啄灸法施灸,每穴灸10分钟,以局部温热而不灼痛为度,每日一次。取双侧足三里穴,用艾条温和灸至局部皮肤潮红,每日一次;患者仰卧或侧卧,取腹泻特效穴,用艾条温和灸法,每穴灸10-15分钟。
艾灸作用:健脾止泻。
疗程:对于轻症患者只需治疗1-2次,较重者或缠绵不愈者3-5次,直至腹泻症状好转。
肾虚泄泻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晨起泄泻,大便夹有不消化食物,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
艾灸穴位:患者仰卧,取神阙,关元穴,用艾条温和灸或艾炷隔姜灸的方式施灸,每穴温灸15-20分钟,艾炷灸3-5壮,每日一次;患者俯卧取胃俞,脾俞,命门,肾俞穴,用艾条温和灸或艾炷隔姜灸的方式施灸,每穴灸10分钟,艾炷灸3-5壮,每日一次;患者仰卧屈膝,取双侧足三里穴,用艾条温和灸的方式施灸,每日一次;仰卧取双侧申脉穴,用艾条雀啄灸法施灸,每日一次。取腹泻特效穴,用艾条温和灸法,每穴灸10-15分钟。
艾灸作用:补肾止泻。
疗程:对于轻症患者只需治疗1-2次,较重者或缠绵不愈者3-5次,直至腹泻症状好转。
黄疸应该如何艾灸
黄疸分为阳黄褐阴黄两大类,由于人体质不同,湿从热化为阳黄,湿从寒化则为阴黄,热毒夹湿则为急黄,本病初起,多发热恶寒,食欲缺乏,或恶心呕吐,乏力,小便深黄,黄疸先从目黄,渐而周身皮肤发黄,可兼有皮肤瘙痒等。
阳黄艾灸部位
阳黄为湿从热化,多属急性,其症状表现为初起或有寒热,面目皮肤黄色鲜明,伴随口干口苦,胸闷泛恶,腹满便秘,小便浓赤,舌质红苔黄腻等症,多见于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等症,若热毒化火内陷营血,心包,可出现高热神昏,发斑出血等急黄重症。
治则:清热解毒,利湿。
艾灸取穴:主穴取至阳,阴陵泉,阳陵泉,胆俞,太冲。呕吐加灸内关。
施灸方法
1.艾炷无瘢痕灸:每次选3-5穴,施灸穴位上涂敷少许凡士林油,选用中小艾炷,穴下产生刺激感时清除艾炷,一般连续灸3-5壮,穴下皮肤充血红晕为度,各穴依次施灸,每日1次,10天为一个疗程。
2.灯火灼灸:每次选2-4穴,采用灯火灼灸法,每次各灼灸1下,每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
阴黄艾灸部位
阴黄由寒湿所致,起病缓,病程长,黄色晦暗如烟熏,脘闷腹胀,畏寒神疲,食欲下降,口淡不渴,大便溏薄,舌淡白,苔白腻,脉濡缓或沉迟,一般病情缠绵,不易速愈。
治则:温化寒湿 退黄。
艾灸取穴:主穴取脾俞,中脘,三阴交,胆俞;神疲乏力加灸命门,关元。
施灸方法:
1.温和灸(或回旋灸):点燃艾条后,悬灸于穴位之上,艾火距离皮肤2-3cm进行熏烤,火力温和缓慢透入皮下,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稍起红晕即可,各穴依次施灸,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2.艾炷无瘢痕灸:施灸穴位涂凡士林油,选用中小艾炷,穴下产生刺激感时清除艾炷,一般连续灸3-5壮,穴下皮肤充血红晕为度,各穴依次施灸,每日1次,10天为一个疗程。。
3.灯火灼灸:每次选2-5穴,采用明灯爆灸法,每次各灼灸1下,每日灸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艾灸腹部出水是湿气吗
不是。
艾灸腹部时有出水的情况并不是湿气,这一般是由于艾灸时温度过高导致体表毛孔舒张,使得皮肤中水分蒸发出现的情况。另外艾灸温度过高还会刺激皮肤导致汗腺分泌汗液,这样皮肤上也会有水的出现,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无需过于担心,真正的排湿是不会有明显表现的,只能从自身身体状态变化来发觉。
腹部艾灸多久一次最好
视情况而定。
体质健康的人建议腹部艾灸一周一到两次即可,不建议天天灸,以免引起上火、口干、咽喉肿痛、便秘等内热阴虚现象。
如果是身体偏虚弱的人群,那么建议间隔两天艾灸腹部一次;如果自身的症状疾病比较严重,每天艾灸腹部能起到缓解身体不适感的话也是可以的,一天可以以一次到两次腹部艾灸频率进行,不过前提是在自己身体的承受范围内进行。
艾灸出的黄水是湿气吗
看情况。
艾灸如果有黄色的东西,一般有几种情况,一种可能是出现了肠胃问题,因为当肠胃不适时会导致消化液淤积,同时自身的组织液也会难以通畅,而组织液一般都是呈黄色,所以在艾灸中体现出出黄水,可能是肠胃上的问题。
还有可能是身体中的湿气,当身体中的湿气过多时,通过艾灸可以将湿气逼出。
最后有可能是艾灸自身的原因,由于皮肤组织中也含有组织液,很有可能是艾灸的温度过高导致的皮肤渗液。
舌苔发黄艾灸哪里啊
1.艾灸肺俞
取穴:肺俞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艾灸方法:被灸者采取俯卧姿势,施灸者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艾灸大概20分钟左右,以皮肤潮红为好,每日艾灸1次。
功效:肺脏的湿热之气由肺俞外传于膀胱经,艾灸肺俞有祛热除湿的功效,能够缓解湿热内蕴引起的舌苔发黄。
2.艾灸胃俞
取穴:胃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胃之背俞穴。它位于我们的后背,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便是此穴。
艾灸方法: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局部皮肤可有发红的现象。每穴依次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10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3日。也可采用隔姜灸,效果更好。
功效:艾灸胃俞穴具有化湿气、消滞、理气、和胃之功效,适宜舌苔发黄、想吐、口臭、食欲不振者。
3.艾灸中脘、足三里、阴陵泉
取穴:中脘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小腿前外侧,外膝眼向下4横指,当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即是足三里;在我们膝盖下缘的内下方会有一个突起的骨头,沿骨头下方和内侧摸会有一个凹陷,此处为阴陵泉。艾灸方法: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艾灸大概20分钟左右,以皮肤潮红为好,每日艾灸1次。
功效:和胃健脾、除湿,适合脾胃湿热、舌苔发黄、有口气者。
舌苔发黄怎么办 艾灸
取穴:肺俞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艾灸方法:被灸者采取俯卧姿势,施灸者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艾灸大概20分钟左右,以皮肤潮红为好,每日艾灸1次。 功效:肺脏的湿热之气由肺俞外传于膀胱经,艾灸肺俞有祛热除湿的功效,能够缓解湿热内蕴引起的舌苔发黄。
取穴:胃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胃之背俞穴。它位于我们的后背,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便是此穴。 艾灸方法: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局部皮肤可有发红的现象。每穴依次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10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3日。也可采用隔姜灸,效果更好。
功效:艾灸胃俞穴具有化湿气、消滞、理气、和胃之功效,适宜舌苔发黄、想吐、口臭、食欲不振者。
取穴:中脘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小腿前外侧,外膝眼向下4横指,当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即是足三里;在我们膝盖下缘的内下方会有一个突起的骨头,沿骨头下方和内侧摸会有一个凹陷,此处为阴陵泉。 艾灸方法: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艾灸大概20分钟左右,以皮肤潮红为好,每日艾灸1次。
功效:和胃健脾、除湿,适合脾胃湿热、舌苔发黄、有口气者。
艾灸后肚脐眼好多黄水 艾灸后肚脐眼好多黄水怎么回事
在艾灸肚脐眼和腹部后,出现肚脐眼流黄水的情况,说明体内的湿气很严重,这是一种排湿反应。
通过艾灸的治疗保健让体内的寒湿彻底的排出了体外,而黄水就是体内集聚的寒湿气,当湿气聚到一起时就会呈水滴样出现,也就我们看到的出黄水情况,这是一种好转的现象。
建议将流出来的黄水擦干净后继续艾灸就可以了,避免中途停顿而影响了整体的效果,坚持艾灸后会发现出黄水的情况越来越少了,慢慢会完全消失,当出黄水问题完全消失后就说明体内的湿气差不多都排出来了。
如果肚脐眼本身存在破溃、疖肿的情况,还对肚脐进行了艾灸治疗,那么温热刺激下,很可能会导致肚脐眼发炎,而出现肚脐眼流黄水的情况。
通常黄水中还会伴有黄白色脓状物,有瘙痒、疼痛、发红的症状出现。这种情况建议去医院做血常规检查,确诊是否出现感染。
坚持腹部艾灸能减肥吗 腹部艾灸一次多长时间
3-5分钟为宜。
进行腹部艾灸一般是用艾灸条或者是艾灸盒进行操作的,艾叶辛温,具有刺激性,腹部艾灸的时间不宜太长,每次3-5分钟就可以了,时间短的话达不到效果,时间太长的话,又容易损伤皮肤,因此,一般进行腹部艾灸都是灸3-5分钟,腹部艾灸的主要功效是:温经通络、行气活血、去湿散寒,若有对症的话,可以在专业医师的操作下进行身体的调理,
艾灸盒放在肚脐上有什么作用 用艾灸盒灸肚脐后有水怎么回事
艾灸盒艾灸肚脐之后有水表示身体寒湿过重,有於堵;而通过艾灸的方式,会将体内的毒素以及垃圾以汗液等形式排出体外,这是一种正常的排毒现象,并不用担心,一般2-3天就会有所好转。
另一方面也说明,身体对艾灸的效果不错,可短时间内早晚艾灸一次,好转后再每周2-3次;但若是艾灸出水情况3天以上还没有改善,建议前往医院检查,是否与自身疾病有关系。
腹部艾灸可以每天做吗
建议最好间隔开灸。
体质平和健康的人有需求的话建议每周腹部艾灸1-2次的频率是比较合适的。
因为天天艾灸的话,温热刺激能扩张皮肤的毛孔,毛孔长期处于扩张状态,而艾灸热气随着打开的汗毛孔进入到皮肤中,容易耗伤身体津液,继而出现口干舌燥、盗汗失眠等阴虚症状,因此最好是间隔一段时间灸一次,不过也不排除身体有病症且需要每天艾灸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