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纤维化应该做哪些检查
肺纤维化应该做哪些检查
胸部x线平片:早期ipf患者可显示双下肺野的模糊如磨玻璃样密度增高阴影,提示肺泡性浸润性病变病理基础,为肺泡炎x线特征表现。随病程进展,肺野内出现线性条索状纹理,错综如细网格样,称网状影。晚期则出现粗线条和粗网纹,待肺泡闭锁,细支气管代偿扩张成囊状,周围被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包绕时,胸片上即出现蜂窝肺。多数无纵隔、肺门区淋巴结肿大,胸膜不受侵犯,但常因肺大泡破裂出现气胸。
胸部ct :由于ct没有组织结构上的重叠,且分辨率高,近年来ct亦应用于ipf的诊断,尤其是高分辨率ct(hrct),其效果明显优于胸片和常规ct,hrct可发现胸片上无异常表现的肺内间质性纤维化,并有助于分析病变的形态,分布和严重程度。hrct应做选择性扫描,一般作3个层面,即主动脉弓水平、气管分叉和膈上1cm水平,可代表3个肺野区域的病变情况,以减少放射剂量。hrct检查呈现不规则线样改变,伴有囊性小气腔。当出现斑片状肺泡性渗出性模糊阴影时,反映炎症病变的活动性,小叶间胸膜增厚也是ipf的一种常见征象。由于ct能清楚显示纵隔和胸膜,可与一些易侵犯此处的间质病提供鉴别诊断的依据。 ct可看到小、中结节和网结节影,有时可看到大片状高密度病灶,其中可见到扭曲并拢或扩张含气的支气管影像。晚期出现蜂窝肺。在大片纤维化附近可见局限性肺气肿,表现为局部含气量增多肺血管影稀疏。胸膜不规则增厚,尤以中下肺明显呈弥漫性分布。
肺功能检查:一般常规通气功能测定可发现有关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有的气道阻塞,在与气道阻塞性疾病鉴别很有帮助。ipf肺功能检测为限制性通气障碍为特征。
肺纤维化可能会遗传吗
肺纤维化,是当纤维母细胞受到化学性或物理性伤害时,会分泌胶原蛋白进行肺间质组织的修补,进而造成肺脏纤维化;即肺脏受到伤害后,人体修复产生的结果。多是由于多种慢性疾病迁延日久导致的。这种疾病是由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迁延日久,或者自身体质护理不当,长时间导致的肺脏的组织变性出现的综合疾病,不具有传染性。
医生解释说:肺纤维化是不会遗传给下一代的。肺纤维化是由肺部的炎性改变引起的,如果担心,建议每年做体检,检查肺功能,消除疑虑。肺纤维化虽说没有传染性,但是患者需要及时的治疗。
近年来临床表明,如果一个家庭至少有两个成员发病肺纤维化(父母、子女、同胞),经病理学证实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则称为家族性肺纤维化,可能为染色体异常,肺纤维化与A12抗胰蛋白酶抑制剂等位基因可能位于第14号染色体上。综上所述,除了特发性肺纤维化,其他的肺纤维化是不会遗传的。
肺纤维化虽然不会遗传,但对人体的危害是不可小觑。肺纤维化是肺部自我修复的结果,会影响患者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危害很大,因此,肺纤维化有很多危害需要注意。
肺纤维化要做哪些检查
一、一般检查
1、一般检查 30%~50%病人可有类风湿因子和抗核抗体阳性,部分病人血沉增快,可有高丙种球蛋白血症,冷球蛋白阳性。可见嗜酸细胞增多。
2、血气分析 早期为低氧血症不伴高碳酸血症,但晚期可发生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与用力或运动相关,即用力或运动时,低氧血症加重。
3、肺功能测定 表现为限制性通气障碍。所有肺容量值成比例地明显下降,如肺活量、功能残气量、肺总量值明显下降;肺顺应性和弥散功能亦明显降低,后者出现早、检出率高。
4、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可见到较多的炎症细胞,肥大细胞相对较多。
5、肺活检 可确诊。开胸或经胸腔镜肺活检被认为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要取得肺部有代表性的标本,至少在两个不同的部位活检,应避免在肺尖和中叶,多在同侧的上叶和下叶。开胸或经电视胸腔镜肺活检能更精确区分炎症和纤维化的范围。对确定肺泡炎症的活动程度和末期肺纤维化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组织病理表现为:肉眼观早期可正常,但可见肺泡壁、肺泡及支气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偶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晚期则呈弥漫性蜂窝样改变。低倍镜下为不均匀分布的正常肺组织、间质炎症、纤维化和蜂窝样改变,以周边肺实质最严重。间质炎症是片状分布,包括肺泡间隔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伴有肺泡Ⅱ型细胞增生。
二、其他检查
1、X线检查 肺X线变化往往与病理变化一致,显示广泛的颗粒或网点状阴影或小结节影。后期示中下肺野弥漫网点状阴影,随纤维化越趋加重,出现粗索条状阴影。当间质纤维组织收缩,肺泡及细支气管扩大,形成蜂窝状肺。有时可见气胸,纵隔及皮下气肿,常有继发感染表现。
2、心电图 可出现右心肥大的征象。
3、肺功能减退 气道阻力并不升高,但有限制性通气障碍伴肺容量减少,肺活量减少,肺顺应性减退,肺弥散功能降低。
4、CT 显示广泛网点状结构,混有小囊状影,肺纹理增多、延伸,可见与胸膜平行的条状影和点状影,肺透亮度增强等。
5、高分辨力CT(HRCT) 显示微细结构改变:
(1)毛玻璃样高密度影,其中可见细小支气管扩张形成的多囊状改变,为间质肺纤维化的早期改变。
(2)胸膜下线表现为胸膜下弧线影宽3mm,见于肺纤维化初期。
(3)小叶间隔不规则增厚,与肺及胸膜的交界面不规则,小叶结构变形。
(4)弥漫或片状分布的蜂窝状低密度影区,多位于胸膜下区(直径1cm )。
认清肺纤维化的病因
肺纤维化不是单一的疾病
“肺纤维化”这个词并不是指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医学上将肺纤维化归属于弥漫性肺间质疾病(简称肺间质病),近年来也被称为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导致肺纤维化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环境、职业、物理和化学因素等,例如石棉、矿物粉尘、化疗药物、放射损伤、有害气体吸入等。
接触鸽粪、动物皮毛、发霉枯草等引起的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亦可导致肺纤维化。一些风湿免疫性疾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皮肌炎、硬皮病等,可伴发肺纤维化,有的肺纤维化甚至发生在前。对于那些原因不明的则称为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其中包括大家熟知的特发性肺纤维化以及相对少见的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隐原性机化性肺炎等。医生只有通过多项检查,结合临床表现,才能明确肺纤维化到底属于哪种类型,可能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临床上肺纤维化、肺间质病的初步诊断是通过胸片和肺部CT做出的,但仅仅依靠这些资料并不能全面地认识疾病。通过仔细查体和分析CT结果,其实CT上的“肺间质改变”并不是我们所说的肺纤维化或肺间质病。也就是说,胸片或CT上有肺间质改变,并不一定就是肺间质纤维化或肺间质病。其他很多肺部疾病都可导致肺间质改变,例如有的肺结核或肺炎痊愈后会遗留肺间质改变。
另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肺小血管炎,甚至慢性心功能不全,都可引起类似的间质性改变,有时会被误诊为肺纤维化。应该认识到,肺纤维化或肺间质病是呼吸科中诊断比较困难的一组疾病,不但要求医生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相关疾病知识,而且还需要其他多种辅助检查,才能对疾病进行全面的分析,最后做出准确的诊断。
常听有人说“肺纤维化无药可治”甚至“最多只能活3至5年”之类的话。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也不够科学。如果说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的话,应该是指所谓的“特发性肺纤维化”。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众多肺纤维化类型中的一种,原因不明,具有比较典型的临床表现和CT特征,是呼吸科医生都比较熟悉的。该病目前确实没有可靠的药物治疗,病情往往会逐渐发展,但不同患者,疾病进展速度并不一样。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上述认识仅限于特发性肺纤维化这一种疾病。与其同属一类的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隐原性机化性肺炎等,药物治疗往往有效,特别是后者,预后良好。另外,临床上经常见到的肺纤维化病例,很多是继发性的。一些环境因素引起的肺纤维化,在脱离相应的环境后,病情可以较长时间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另外还有一些类型的肺间质病,例如结节病等,经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可明显好转,甚至痊愈。由此可见,要正确判断肺纤维化和肺间质病的疗效和预后,最重要的还是要明确诊断和病因。
温肾清肺汤配伍精妙,以养辅治,其成分冬虫夏草具有滋补、免疫调节、抗菌、镇静催眠等功效,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制外来病毒入侵的能力,防止复发。
温肾清肺汤中的有效成分可直接作用于星状细胞,修复已被破坏的肺间质细泡内胶原和基底膜。从而抑制了造成纤维化的胶原合成,阻断了肺纤维化进程,逆转了肺纤维化,使纤维化病灶逐渐减少。
肺纤维化怎么检查
纤维化患者在确诊时或治疗前需要做以下几项常规检查:
1、影像学检查:常规X线胸片,摄片技术须注意穿透条件适当,应用中度增感屏,聚焦要小。(2)核素特发性肺纤维化常有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增高。
2、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与影像学技术有助于早期诊断,特别是运动试验在影像学异常出现前即有弥散量降低和低氧血症。肺功能检查可作动态观察,对病情估价很有帮助,用于考核疗效可能也是有用的。
3、支气管肺泡灌洗:回收液细胞总数增高,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是特发性肺纤维化比较典型的改变,对诊断有帮助。
4、肺活检:特发性肺纤维化早、中期的组织学改变有一定特点,而且间质性肺病病因甚多包括许多有明确病因可寻者,因此,肺活检对于本病确诊和活动性评价十分有意义。
肺囊性纤维化的检查
1.汗液试验
阳性。
2.胰腺刺激试验
测定胰酶,胰酶显著下降或接近正常,但碳酸氢盐明显减少。
3.X线检查
(1)肺纹理改变病变早期,支气管扩张表现为肺纹理增强。
(2)小叶性肺炎样改变表现为段以下支气管阻塞、感染,形成小斑片状模糊阴影。
(3)肺野改变肺门周围有环状阴影,是支气管起始部囊状腔隙的重要X线征象,这种环状阴影为异常的支气管扩张,而不是真正的空洞,以上叶较为明显,也可以有下叶空气积蓄征象,包括周围血管分布的丧失和膈肌低平。同时可出现局限性阻塞性肺不张,肺气肿、肺脓肿及肺源性心脏病。
(4)支气管造影检查表现为轻、中度柱状支气管扩张,常发生在两肺上叶。
4.胸部CT检查
(1)支气管壁增厚、支气管扩张可广泛分布于两肺各叶,尤其是两肺上叶多见。支气管扩张主要是轻、中度柱状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壁增厚既可发生于扩张的支气管,也可发生于非扩张的支气管,常为轻度增厚,管壁内外比较光滑。
(2)两肺弥漫性肺气肿表现为肺野密度低而不均,在不同病例病变程度轻重不一,婴儿或儿童患者多见。
(3)支气管黏液栓由于黏液分泌物潴留在气管内形成,依据黏液存留的支气管走向不同而形态各异,多呈圆形、椭圆形、管状或尖端指向肺门的“V”形或“Y”形高密度阴影,密度均匀,边缘光滑锐利,CT值一般为15±10HU,但存留较久的黏液栓CT值可高达 40~80HU,增强扫描无强化。
(4)薄壁含气囊腔因支气管扩张,气肿性肺大泡及间质性气囊肿形成大小不一之囊腔,主要分布在两肺上部。
(5)斑片状阴影表现为感染性支气管肺炎和亚段肺不张,呈1~3cm大小不等的斑片状高密度影,上肺野常见或上肺野病灶分布较多。
5.胸部MRI检查
MRI表现囊性纤维化在呼吸系统的病理改变是由分泌物堵塞支气管以及继发感染,MRI能较好显示支气管黏液栓子及肺部感染性病变,黏液栓子呈稍短和长T1异常信号,信号均匀,边缘光滑锐利,其形态各异,尖端指向肺门,继发性感染主要为小叶肺炎样变。
肺纤维化的偏方治疗
肺纤维化多在40~50岁发病,男性多发于女性。呼吸困难是肺纤维化最常见症状。轻度肺纤维化时,呼吸困难常在剧烈活动时出现,因此常常被忽视或误诊为其他疾病。当肺纤维化进展时,在静息时也发生呼吸困难,严重的肺纤维化患者可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其他症状有干咳、乏力。部分患者有杵状指和发绀。肺组织纤维化的严重后果,导致正常肺组织结构改变,功能丧失。当大量没有气体交换功能的纤维化组织代替肺泡,导致氧不能进入血液。患者呼吸不畅,缺氧、酸中毒、丧失劳动力,严重者最后可致死亡。
肺纤维化这个病治疗起来比较麻烦需要配合医生治疗,建议您及时到正规医院在有经验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你的检查方法后及时检查。来确诊病情及早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肺纤维化是怎么回事 肺纤维化如何治疗
目前,肺纤维化是一个世界性的医学难题,要诊断肺纤维化,需要进行多项检查,包括肺功能检查、多种血液化验、支气管镜相关检查甚至肺活检等。国内外都在探讨该病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案。如果知道病因,其实也是有药物可以控制的。
例如,如果明确肺纤维化是风湿免疫疾病引起的,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后,肺纤维化可随之好转。而一些环境因素引起的肺纤维化,在脱离相应的环境后,病情可以较长时间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另外还有一些类型的肺间质病,例如结节病等,经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可明显好转,甚至痊愈。
肺纤维化的检查
1.查体
进行性气急、干咳、肺部湿啰音或捻发音。
2.X线检查
早期虽有呼吸困难,但X线胸片可能基本正常;中后期出现两肺中下野弥散性网状或结节状阴影,偶见胸膜腔积液,增厚或钙化。
3.实验室检查
可见血沉增快,一般无特殊意义。
4.肺功能检查
可见肺容量减少、弥散功能降低和低氧血症。
5.肺组织活检
可提供病理学依据。
肺纤维化怎么检查
肺纤维化患者在确诊时或治疗前需要做以下几项常规检查:
1、影像学检查:常规X线胸片,摄片技术须注意穿透条件适当,应用中度增感屏,聚焦要小。(2)核素特发性肺纤维化常有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增高。
2、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与影像学技术有助于早期诊断,特别是运动试验在影像学异常出现前即有弥散量降低和低氧血症。肺功能检查可作动态观察,对病情估价很有帮助,用于考核疗效可能也是有用的。
3、支气管肺泡灌洗:回收液细胞总数增高,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是特发性肺纤维化比较典型的改变,对诊断有帮助。
4、肺活检:特发性肺纤维化早、中期的组织学改变有一定特点,而且间质性肺病病因甚多包括许多有明确病因可寻者,因此,肺活检对于本病确诊和活动性评价十分有意义。